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24|回复: 0

Openstack幕后的公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0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ul
10


每年的7月份,都是Openstack的生日,到现在刚好3岁,有一点比较重合的是,也刚好是3年前的7月份,我进入了某家IDC,做云计算的产品经理。我也基本是那个时候,看到Openstack项目成立的新闻,也一直在关注,所以就整理一下Openstack幕后的公司,大家也可以通过这个了解一下Openstack的发展。下面的内容,基本是靠记忆完成,如果不准确,请指出。

Openstack的基金会成员

各家公司的代码贡献排行榜:http://www.stackalytics.com/  这是截止到今天2013年7月10,在H版本各个公司的代码贡献排名。有些公司只是把自己的产品加入到Openstack上,例如Mellanox, Midokura, NetApp, SolidFire,华为,目前存储厂商和网络厂商,都非常积极的把自己的产品的driver,加入到Cinder和Neutron (quantum)中。

为啥选择OpenStack,这是大家经常问的问题。那么看看在Openstack项目背后的支持的公司,或者你就会有答案。


Contents
[hide]


NOVA

美国宇航局,这个故事有点八卦,我是从一个slideshare看到的,不过后来就找不到。大概的意思是:美国宇航局使用的Eucalyptus开源的版本,当时他们给社区提交了patch,增强Eucalyptus的开源版本,不过估计是功能和商业版本有重叠,就拒绝了他们提交的patch。当时美国宇航局的6个phton人员,用1个星期的时间,使用Python,做了一个原型,并尝试把运行的虚拟机迁移到上面,非常顺利就跑起来。这就是nova项目的起源。

对于美国宇航局来说,维护一套IAAS项目,也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就想到的开源。刚好负责nova项目的人员,和Rackspace的人员私交都比较好,所以在2010年4月份就开始策划Openstack的项目。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美国宇航局把代码叫出来后,也就基本不管。负责nova项目的人,全部跳槽出来成立公司。美国宇航局内部的nova系统,内部无法维护,只能采用外包的方式。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估计就是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

美国宇航局内部应该是有多套IAAS,包括使用AWS,所以各个厂商都号称美国宇航局是他们的客户,所以大家也不要太认真。


Rackspace

Rackspace,是一家很传统的IDC厂商,其实和国内的IDC基本是一样的,这其实为啥国内的IDC,都以Rackspace为榜样的原因。公司对系统维护比较强悍,对技术研发是比较弱的。Rackspace的cloud Server是靠收购Slicehost获得的Xen的技术。当年SliceHost是和linode齐名一家vps厂商。云存储技术,他是收购自己前员工成立的已经公司,获得的技术。

Rackspace应该是在2008年左右,推出所谓的云主机,云存储服务,实现按需收费。不过他的用户量,收入和亚马逊AWS比起来,基本不构成威胁。不过在2010年的时候,按需付费的这种模式,Rackspace是排在第二名,我猜测他的实际收入,也就大概AWS的5%都不到。

当老二发现无法战胜老大的时候,老二就把老大的东西开源出来。我想这是国外的挑战巨人的黄金法则。

Rackspace没有成立Openstack项目的时候,估计大概是在10美金左右,成立后,估计飙升到40多美金,所以对于股东来说,不在于你搞啥开源,关键是股价上涨。

Rackspace只是把云存储开源出来,也就是目前是swift。swift的开发理论应该还是根据google的那3篇论文搞出来的对象存储产品。swift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是在生产环境中验证过的产品,当时应该是支撑超过10个PB的数据量,目前也就继续跑着。

对我来说,也是通过swift,搞明白对象存储的大概原理,知道原来云存储的服务器,是不需要设置raid,通过软件来实现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当时Rackspace公开他们内部使用的服务器,就是4u,24块2T的家用硬盘。这些今天看起来都是标配,不过在2010年,我至少是第一次看到。

整个2011年基本都是Rackspace在推动Openstack,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就有了质疑的声音,大家不放心Rackspace对Openstack项目的控制,也就导致缺乏重量级的企业参与,尤其是Redhat和IBM。所以在2011年的时候,Rackspace就提出成立专门的基金会,管理Openstack项目。

2012年8月,Openstack基金会正式成立,这个时候,Redhat和IBM正式加入,同时也标志Rackspace无法控制Openstack,只能是影响Openstack。当时有一个小插曲,Rackspace要搞一个培训,发一个Openstack证书,当时就招到成员的置疑,Rackspace无权发放Openstack的证书,这是侵犯Openstack的版权,所以Rackapce也只能把证书改名为Rackspace啥云证书。

Rackspace在Openstack付出很大,当初的代码贡献占据50%以上。并且做了一个承诺,把以前的云计算平台,切换到Openstack上。目前Rackspace的第二代云计算平台,已经是基于Openstack,底层使用的是Xen Server。

Rackspace是希望用Openstack进入企业私有云市场,推出了alamo的一个产品,自动化部署Openstack。不过在企业私有云市场上,Rackspace的收获是不大,这也让Rackspace比较郁闷的地方。

必须承认一点,Rackspace到目前为止是贡献最大的,但不是Openstack的最大赢家,不过老外是可以接受这个事实,这也是你玩这种项目需要的胸怀。

Dell

Dell是最早介入Openstack项目的公司,据说2010年4月份项目筹划的时候,Dell就参与了。这也是和Rackspace和Dell公司间密切关系有关,据说在美国,他们两家公司联合打下了不少大单子。

Dell最开始的设想就是要搞一个Crowbar的项目,让Openstack可以很方便部署在Dell的服务器上。甚至还策划搞一个Crowbar的商业收费版本。个人观点,从项目开始的时候,可能方向就有问题。这样的开源项目,你就只能自己玩,很难形成社区。对于Dell这种硬件公司,应该是比较缺乏软件的基因,更缺乏开源的基因,是很难推动一个开源的项目。

Dell的Crowbar的项目,投入其实不少,不过基本是没带动他的硬件销售,而且项目发展也遇到问题。在Openstack的代码上,Dell基本是没啥贡献,只是掏钱赞助活动。

Dell是黄金成员,每年20万美金的年费,承诺是3年。

HP

HP是在2011年10月份发布Diablo版本,宣布推出HPcloud公有云,这对Openstack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当时的Openstack还没有今天那么成熟的时候,HP选择使用openstack推出公有云服务,是非常激进。HPcloud先进行的半年的beta阶段,没记错,应该就是2012年5月份左右,开始正式收费。

公有云要实现盈利,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HP的成本。

在Essex版本的统计,HP投入了超过20位的开发者参与项目,至少在Horizon项目里的2位core,是来自HP。在最新的H版本里,HP的代码贡献应该是前五名。

很多人经常会问一个问题:HP和Rackspace,到底使用的是Openstack那个版本?这个问题我也问过。答案就是不断迭代,定期把上游的代码check out出来,合并到生产环境下,而不是半年升级一个版本,这样更加容易控制。这个在开发峰会上有专门的专题介绍这个。

HP其实应该还是希望可以进入私有云的市场,好像要推出一个cloudos,不过还没看到产品,传说是基于ubuntu定制。

HP是白金成员,每年50万美金,承诺3年。

IBM

2012年8月,Openstack基金会成立,IBM正式加入,其实对Openstack来说,应该是非常重量级别的,影响了很多公司的决策。这个对Openstack未来发展,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IBM把自己多年玩的虚拟化产品扔掉,smartcloud也不要的,全部采用Openstack,这种决策,真的需要很果断啊。这其实也让内部的开发人员很痛苦,需要把以前的产品迁移到Openstack上。不管怎么说,IBM已经是在战略上全部迁移到Openstack上,包括收购的公司,都是围绕Openstack。还有自己的硬件产品,都进行调整,支持Openstack,包括存储,服务器,甚至交换机。

IBM的power下跑Openstack,还是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目前只能说是beta阶段,老大当初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策,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过估计老大是不需要考虑技术的,只需要从市场角度考虑就可以。

Redhat

2012年8月,Redhat和IBM一起加入了Openstack基金会。我个人相信,Redhat的加入,其实也是受IBM的影响,因为IBM的power下跑Openstack,都是跑在Redhat下。IBM没有redhat是玩不转Openstack的。

Openstack的nova的核心:libvirt,KVM,qemu,都是redhat开源和控制的项目,所以Redhat的加入,对于Openstack的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Redhat有自己的虚拟化平台RHEV,加入Openstack,其实很大程度就意味放弃RHEV,目前已经有这样的征兆,现在到了RHEL 7.0,估计就看不到RHEV。

在Redhat没有正式宣布加入Openstack前,在Essex版本的时候,redhat就有全职的开发人员参与nova的开发,并且很快的获得core的位置。谁来控制一个开源项目,不是靠money,而是靠代码贡献。你代码贡献多了,你的影响力就大。目前在H版本里的代码贡献,redhat是遥遥领先,基本是取代了Rackspace以前的位置。

目前Openstack的9个项目里,每个项目的core成员都有redhat的员工,每个项目的发布周期的项目技术老大选举,Redhat的人都参加竞选,可以看到redhat的投入是多么大和开源应该如何玩。目前Nova,Heat,olso这3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是redhat公司的,一共16位core分布在各个项目,30位全职的员工全职参与Openstack开发。http://openstack.redhat.com/People

Redhat为了推动Openstack,推出了RDO的项目,不惜直接支持CentOS,可见决心有多么大。目前Redhat还专门为了Openstack推出一个定制内核,就是为了解决内核版本过低,导致网络很多功能无法实现。非常值得期待RHEL 6.5,相信这个版本,可以彻底解决Openstack的各种问题。目前的Grizzly在RHEL6.4下,其实问题还是很多的。

Redhat是白金成员

Canonical (Ubuntu)

Canonical在Ubuntu10.04的时候,选择了桉树作为IAAS的平台,并且投入了大量精力。马上就发现这个方向有问题,在Ubuntu 11.04的时候,就开始讨论是否要放弃桉树,选择Openstack。在ubuntu 11.10的情况下,官方源里加入了Openstack的Diablo版本,不过Ubuntu只负责打包,啥都不做,那个版本的Diablo的Dashboard是无法使用,Ubuntu也不做任何的修复,都是靠民间去解决各种bug问题。

Ubuntu 12.04,正式宣布支持Essex,我个人观点,Essex,算是第一个可以使用的Openstack版本,国内很多企业,目前都是基于这个版本进行定制开发,当时也就只能跑在Ubuntu下。因为Openstack,大大提高了Ubuntu在服务器端的装机数量。

Openstack使用大量的新的技术,新的软件,Ubuntu的发行版的优势在于各种软件版本比较新,开发者可以比较方便进行开发和测试。这其实也是早期为啥大家全部都在Ubuntu下进行测试。目前这种局面,还很难改变。

和linux内核一样,Ubuntu在Openstack上的代码贡献是很少。Ubuntu针对Openstack推出自己的MAAS和juju的部署工具,不过我从邮件列表里看,基本是比较冷清,就ubuntu自己和自己玩。Ubuntu玩linux桌面,老大直接参与,投入巨大。在server上,很多玩法是行不通的,MAAS和JUJU的下场,也是不容乐观。

Canonical也是Openstack的白金成员。不过目前在Openstack的私有云市场上,基本也是没啥收获,没获得用户和收入。如果后续不加大投入,很快就会给redhat超过。目前看到的情况是在H版本,Ubuntu投入的开发人员在增加代码贡献,至少是在前10名。

Suse

作为linux的3大发行版,Suse在openstack上动作是比较慢的。2012年8月份左右,推出suse cloud 1.0,基于Essex版本,目前正在推出Suse cloud2.0,基于Grizzly版本。

Suse目前希望把Ceph整合到他的Openstack解决方案中,正在投入大力气推广他们的cloud2.0产品。目前国内已经有专人负责。如果你希望Openstack使用xen,那么suse基本是唯一可以提供support的发行版。

Suse其实也是有自己的虚拟化平台PlateSpin Orchestrate,这应该是Suse企业版里默认的虚拟化平台,目前这个平台支持Xen和KVM,这套东西据说销售在国外还是非常不错,在PlateSpin Orchestrate平台上novel投入也是非常巨大。所以novel放弃PlateSpin Orchestrate,还是比较艰难的选择。

Novel在Openstack的代码贡献量不大,大概是和Ubuntu差不多,目前Suse好像安排了一个专业刷代码排行榜的高手,在H版本里写了5000多行代码,但是没有去实现一个BP。另外他的部署工具,居然是采用Dell搞的Crowbar,比较有意思。Novel也是白金成员。

Nebula

这家公司应该是最先用Openstack拿到投资的公司,融资金额也很大,2500万美金。他提出把Openstack和Facebook的Open Compute项目整合在一起。在Openstack初创阶段,很多开发人员都是来自Nebula. Openstack的Dashboard项目Horizon,开始就是有Nebula投入人手去开发。目前如果你统计openstack全部代码贡献,Nebula是排在第一的。他们的CEO,长的比较帅,也很幽默。

Nebula的商业模式我的理解是销售机柜,整柜子的服务器销售,他们开发好一套管理平台。不过最近的版本,Nebula的代码贡献已经很少,经营上估计也是遇到很大问题。不过2500万美金,应该不会那么快花完啊。

Piston

这是第二家拿到投资的Openstack公司,创始人我印象好像是Rackspace出来的,从Slicehost的创建的。融资800万美金。目前看介绍,正在做虚拟化桌面。

不过这家公司,目前业界的声音很小,基本听不到。很可能会死掉。他是Openstack黄金成员,当年也是给Openstack贡献了很多代码的公司。

Dreamhost

这是国外算是最大的一家虚拟主机厂商,介入Openstack比较早,国外的虚拟主机厂商的创始人,技术背景都很强悍,印象中Ceph,就是他们老大发起的项目,并推动。

Dreamhost加入Openstack,推动Ceph在Openstack的使用。并且在Dreamhost部署了Ceph的对象存储,容量达到3PB,规模不小。

未来Ceph,可能是Openstack的一个重点,实现企业内部的统一存储。Ceph上游开发社区也非常活跃。目前Suse选择Ceph作为默认存储。

Intel

Openstack一个受益者,应该就是Intel,有助于他的cpu销售。Intel介入Openstack比较早,不过方向开始阶段有失误,在Diablo版本的时候,自己搞了一个版本,结果出现很多问题,基本是一个摆设,导致后续无法升级和维护。

Intel不是第一批的Openstack基金会成员,而是第二批申请加入,不过加入基金会后,Intel的投入也正在加大,已经没有自己的版本,全部的代码都是merge到上游,内部的所有系统全部切换到Openstack上。目前Intel在中国区已经有了4位core,对Ceilometer,cinder投入都不小,估计都指望万兆网卡快点普及起来。

Mirantis

这家公司估计是目前为止Openstack的最大赢家,获得1000万美金的投资,并且目前Openstack的最大用户,都是他的客户,思科Webex,ebay等。

这家公司有点类似国内的360,当很多公司指望培训收入,Mirantis直接把他的培训资料公开。当公司指望提供高级功能收费,Mirantis直接把puppet的脚本开源,包括HA的实现和自动化部署,还提供一个很好的web管理,把以前收费客户使用的,都开源给大家直接使用。

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为啥Miriantis是最大赢家,而不是ubuntu,Rackspace,Stackops, Dell?

Cisco

思科和Dell都是很早介入Openstack,并且在Diablo就提出quantum的概念,并且雇佣专门的人员参与quantum项目。不过思科的动作很慢,Quantum的项目进度也不理想,当时思科的投入也不大。

在Folsom版本,思科推出一个自己的Openstack版本,整合自己的quantum插件,这个我猜测应该是让Mirantis帮忙OEM的,基于Ubuntu12.04.

思科是基金会黄金成员,不算太活跃吧。

eNovance

这应该是Openstack的后起之秀,最近两个版本非常活跃,无论是代码还是部署文档,都投入大量的精力。Ceilometer的项目负责人,好像是来自这家公司。这是一家法国的公司。

他们也是看好Ceph和puppet,大力投入,有机会成为第二家的Mirantis。他的几个成员,文档,blog写的非常好。我经常阅读。http://www.sebastien-han.fr/blog/

Nicira

这家公司名气就太大,只要谈到SDN,就会联想到他。已经给vmware收购。目前基本所有公有云的网络解决方案,都会提到使用Nicira的方案,可见他的厉害。

把软件销售给互联网公司,这是一件比较高难度的活,但是他做到。他们开源了openvswith,Openstack的网络,未来基本都指望他。

SwiftStack

这是从Rackspace的swift团队跳槽出来成立的公司,目前估计最了解swift的,估计不是Rackspace,而是Swiftstack。这家公司包装了一下,搞了一个新概念,软件定义存储,并且拿到的投资。

目前主要在做swift的管理工具,他们提供的管理界面还是比较不错的。不过目前swift,面临Ceph的竞争,未来前景如何,真不好说啊。

Grid Dynamics

这家公司也是很早介入Openstack,在Diablo的时候,rpm包就是他们负责打包,Fedora项目里的rpm包,也是他们参与。这家公司也有自家的产品。

不过自从Redhat介入Openstack,也就导致这家公司影响力有所下降。不过目前在代码贡献还是非常活跃。能坚持那么久,也不容易啊。

Stackops

这家公司在Essex版本以前是非常活跃,chef是他们公司开发的,他们开发了一整套chef脚本,用来部署Openstack。以前Openstack的官方文档,图片,很多都是来自stackops。

Dell的Crowbar的chef脚本,也是stackops开发的。他们销售商业版本的stackops,自带一套Dashboard和实现HA。不过最近已经有点走向没落,业界已经看不到他们的声音,产品好像也没有升级。

目前Dell,Suse选择Chef

PuppetLab

目前两大配置管理工具Chef和Puppet的官方,上游都正式参与和维护Openstack的部署脚本,都指望着Openstack,可以大力推广自己的产品。

目前Redhat,Mirantis选择了Puppet

Inktank

这家公司估计国内知道的不多,他是Ceph团队成立的提供商业支持的公司,现在无论是Ubuntu和Suse,都在下注Ceph,那么都是找这家公司进行合作。

Cloudscaling

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咨询公司,当初是靠用cloudstack给韩国KT公司提供服务,并且集成swift而闻名。Cloudstack有今天的地位,其实也离不开这家公司的打下的大客户。

Cloudscaling目前也已经把精力投放在Openstack上,zeromq的支持,是这家公司支持实现的。

Citrix

Citrix对Openstack的态度是比较矛盾的,自己的Cloudstack是和Openstack竞争,但是为了拿下更多的客户,需要去支持Openstack下的xen和xen Server,Rackspace还是Xen server的大客户。

目前阶段,Citrix对Openstack的支持,基本是维护状态,只有两位开发者在参与。

cloudbase

这家公司微软支持,让Openstack支持和管理微软的Hyper-v,不过他们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windows版本的cloudbase-init,这样你可以修改windows的密码和机器名字。

http://www.cloudbase.it/ws2012/

UnitedStack

最后一家公司,也就是程辉新成立的UnitedStack。这应该是目前国内最强悍,豪华的Openstack团队,国内基本搞Openstack的高手,都在他们那里。大名鼎鼎的Quantum的core成员Yong Sheng Gong,都已经加入他们的团队,全球都在关注Yong Sheng Gong在开发的功能Quantum的Mutilhost,指望可以早日实现quantum完全替换掉Nova netwrok,压力可不小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3-29 19:07 , Processed in 0.1025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