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14|回复: 12

普及之日渐近 TLC闪存引爆SSD价格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9 1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泡泡网固态硬盘SSD频道3月7日 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体验到SSD对电脑性能提升的重要性,作为投资最少而升级效果最大化的硬件产品也非SSD莫属了,而之所以目前该产品仍没有完全普及,其原因也还是价格因素。

   目前来说,SSD只有三种:SLC颗粒产品(最贵)、MLC颗粒产品、TLC颗粒(最廉价)产品,而消费级SSD普遍采用的为MLC颗粒,虽然从很久以前开始就已经有厂商从成本考虑,提出可以用TLC颗粒代替MLC,毕竟这种产品已经早已应用于其他存储设备(U盘、闪存卡等),不过对于大容量存储产品来说,TLC的耐久度和性能方面都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迟迟没有推出类似产品。

   但是研发人员一直相信,随着一些针对提升TLC闪存颗粒耐久度相关技术的产品的出台(信号处理,更强的ECC算法等),加上TLC闪存颗粒在价格上的吸引力,TLC闪存颗粒迟早会出现到SSD上,甚至普及到SSD,直到去年,三星推出了全球第一块TLC颗粒SSD——三星840 SSD,更是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可能性。而此次的CeBit 2013,浦科特也将展示采用TLC NAND闪存打造的固态硬盘产品,而且相应的产品规格早已在CES 2012大会上公布。现在有来自Xbit-Labs的消息称,他们已经通过The SSD Review网站拿到了这款浦科特TLC NAND闪存固态硬盘的PCB照片,从照片上看,这款产品确实使用了东芝的19nm Toggle TLC闪存、SK海力士的DRAM缓存以及Marvell 88SS9189主控打造。

M8S

  据称,这款TLC NAND闪存固态硬盘被命名为M8S,地位与三星的840系列固态硬盘相近,都是主打性价比路线的产品。浦科特M8S固态硬盘将有128/256/512GB三种容量,连续读取和连续写入速度最高为540MB/s和465MB/s,随机读写性能则为80K/72K IOPS,支持自家的TrueSpeed技术,并通过算法和固件上的优化来保证闪存寿命。

   三星与浦科特均为目前SSD领域中产品销量极高的厂商,其产品质量与性能早已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所以由这两家推出的TLC产品势必引发一场SSD的价格战。其实从销售成绩上,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人们已经对TLC SSD的认可度。

京东SSD销量冠军为120GB三星840

天猫销量冠军也是120GB 三星840

   之前很多人都在怀疑TLC颗粒寿命问题与性能问题的时候,三星840 SSD已实际成绩给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SLC、MLC、TLC的区别:

   SLC: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
   TLC: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约500次-1000擦写寿命。

   可以看到,三者在擦写次数上有不小的差距,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P/E与我们常说的读取写入的概念不同,闪存完全写满再清除才算一个P/E。1000次P/E循环寿命看起来并不多,但是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使用者来说是绝对够用的。这个实验已经经过多加媒体证明,假如客户端每天的平均写入量大约是10GB,而写入放大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那么计算得出的TLC写入数据寿命如下:

   256GB型号的TLC闪存可用23.4年,128GB型号也有11.7年,当然,如果你每天的写入量是20GB,那么可用时间还会减半,不过依然有数年的使用寿命,固态硬盘主控芯片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磨损平衡。所谓磨损平衡,就是在看起来是同一个位置反复擦写,实际上固态硬盘内部的动作并不是拼命在这最初的区间反复擦写(比如前20GB)的。磨损平衡的存在,使得写满20GB之后,即使删除这20GB空间,再度写入的时候,主控会将数据写在这20GB空间之后,即使你永远都用不满硬盘的全部空间,仅反复擦写20GB的容量,主控也会在硬盘容量全部用满之前,不去碰这之前写过的空间。直到你写满整个硬盘的容量的数据,主控才会开始擦除之前写过数据的空间。也就是说,同样的使用强度,SSD的寿命不仅由颗粒决定,还由硬盘的容量决定,所以其实TLC的寿命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19: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SSD性能与寿命的正解与对未来期盼

   在性能方面,TLC
SSD成绩也很出色,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目前正在销售的三星840产品性能测试:

250GB三星840测试成绩

三星840与其它产品对比测试成绩

   可以看到250GB的三星840成绩与MLC产品相比完全不落下风。在寿命与性能均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价格要低于MLC产品很多,消费者又怎会不买账呢?所有如今其销量如此高,也是正常的。

   经过之前三星840系列掀起的TLC闪存争议,浦科特此番特别强调了TLC也能有高性能。M8S系列2.5寸固态硬盘将采用Marvell 88SS9189/87主控方案(不同报道说法略有不同),闪存颗粒是东芝提供的TLC NAND Toggle,容量128GB、256GB、512GB,搭配浦科特自己开发的固件,以及所谓的“真正速度”(TrueSpeed)技术,号称持续读写速度最高可达540MB/s、465MB/s,随机读写最高则可达80000 IOPS、72000 IOPS。

   这种表现已经堪比高端的MLC闪存固态硬盘了,也比三星840系列强一些,尤其是写入水平更高——后者标称最高540MB/s、330MB/s、 98000 IOPS、70000 IOPS。M8S系列预计要到今年下半年才会上市,面向低端领域,价格上不会很高。

   当此款产品正式上市之后,由三星与浦科特打响的价格战也将正式启动了,随着人们对TLC产品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提升,相信其它SSD厂商的TLC产品也将不断涌出,到时候,SSD普及的日子必将真正的到来,让我们翘首以待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19: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8SSD主控(IntelSandForceJMicron、三星、Indilinx、东芝、群联、Marvell)对比


最近,随着SSD价格的不断下降,很多朋友都想入手一块SSD来提高自己的电脑性能,不过在市场上这么多SSD产品面前,该如何选购是好?

     SSD和传统的机械硬盘不同,目前市场上的机械硬盘品牌也不过三家左右,他们之间的主流产品性能都差不多,但是在SSD市场,光是主控的种类就差不多十种,品牌更有数十种之多,而且他们之间的性能和价格差距很大。面对数量庞大的SSD产品,很多朋友都无从下手,所以今天在这里把市场上主流的SSD主控做个介绍,增加大家对SSD的认识,防止朋友们花了很多钱却买到不合适的产品。

   
简单的介绍一下什么是固态硬盘的主控芯片,另外它有什么作用。

文章的开头,咱们先看看传统的机械硬盘的内部构造,通过和下面SSD的内部构造相比,能让大家更好的理解。


1.jpg

传统机械硬盘内部构造

在架构上,SSD硬盘与传统硬盘基本是相似的,只是将原来机械部分的马达、碟片、磁头换成了闪存颗粒,磁盘主控芯片、总线连接接口均保留了下来。所以说,SSD硬盘相对传统机械硬盘,改变的仅仅是存储介质。


SSD固态硬盘内部构造

2.jpg
   
其实我们常用的传统机械硬盘也是有主控芯片的,只不过是Marvell一家独大而已,再加上目前机械硬盘市场的主流产品性能和价格都差不多,所以我们在购买传统机械硬盘的时候并不需要考虑主控和性能的问题。不过SSD固态硬盘就不同了,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提到,SSD的主控就有差不多十种,而SSD的品牌更是有数十种,并且和传统机械硬盘不同的是,不同的主控之间的性能和价格差距比较大,所以我们才需要了解不同的SSD主控之间的性能差异,从而选择一款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下面咱们就看看什么是SSD的主控。

3.jpg

简单的说,主控芯片就相当于固态硬盘的大脑,它直接决定了一款SSD产品的性能,它的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SSD产品在性能上差距高达几倍,甚至是数十倍。所以我们购买SSD要看的不仅是价格和容量,还要看它的大脑”---主控芯片,因为一款优秀的主控芯片可以带给你更好的体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主控主要有IntelSandForceJMicron、三星、Indilinx、东芝、群联、Marvell等。

一、Intel的主控

说起intel,地球人都知道,intel的处理器可以说是十分强大,同样在SSD领域,intel的主控也是处于顶尖水准的。

4.jpg

上图就是intel自己的主控,图片上芯片的编号是PC29AS21BA0,这是intel采用34nm颗粒工艺的Gen2版本产品,而以前intelGen1版本的产品主控芯片是PC29AS21AA0,相对于Gen2版本来说,Gen1版本的产品是50nm,并且不支持TRIM,时间久了性能会下降。

目前市场上采用intel主控的产品有intel自家的X25-VX25-MX25-E,另外还包括intel给别人代工的,比如威刚的X25-M,金士顿的X25-MX25-E,这些产品和intel的产品没什么不同,只是外壳的差异。

5.jpg

intel的三种产品中,X25-VX-25M都是MLC产品,X25-ESLC产品,SLC的特点是寿命比较长,可以达到十万次擦写,但是价格比较昂贵,一般不适合个人用户。而前两者的区别是X25-V5通道,X25-M10通道,X25-V的通道数少了一半,所以写入速度是X25-M的一半。虽然X25-V的持续写入速度比较低,只有40M/S左右,但是作为衡量是否适合当系统盘的4K随机读写性能却是异常的强大,所以说,intelX25-V1000元以下性价比非常不错的一款产品,也非常适合做系统盘。

二、SandForce主控

说完了intel,接下来就说说目前SSD市场能够和intel主控抗衡的SandForce主控。

6.jpg

上面就是SandForceSF1200主控,可以看到芯片编号是SF-1222TA3-SBH,这是SandForce面向家用市场推出的,同样的,编号为SF-1565TA2-SBHSF1500SandForce面向服务器市场推出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SF1200的随机写入性能被降低。

目前市场上采用SandForce主控的产品很多,在这里我只说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比如海盗船的Force系列,1000元以下的就是F40了。


7.png

除此之外,采用SF1200的产品还有OCZAgility 2系列,Vertex 2系列,Vertex 2 Pro系列,威刚的S599系列,芝奇的PhoenixPhoenix PRO系列等等。

   SandForce的主控原来并不是为windows平台所设计,很多特性是基于Unix系统,所以早期对TRIM优化并不是很好,不过目前不存在这个问题,SandForce主控的持续性能比intel的要强,不过在4K随机读写上,还是比不过intel,不过差距并不大,4K随机写入甚至还要强,所以在1000元以下,SF1200主控的40G产品也是非常适合做系统盘的。

三、Jmicron主控

说完了2个顶尖级的主控产品,接下来咱们说说目前市场上山寨产品最喜欢的Jmicron主控。


8.jpg

上图就是Jmicron的代表JMF602主控,芯片编号是JMF602B,这算是JMF602A的更新版本,不过相比于之前的JMF602A,主控的随机性能低下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同时JMF602也不支持TRIM,总之这个主控的产品性能非常低下,代表的产品有:OCZSolid系列,Core V2系列,PQIS518S525系列,海盗船的M系列,威刚的XPG系列等等。

由于JMF602的性能实在是太惨不忍睹,所以Jmicron接下来推出的JMF612增加了外置缓存,并且还支持上了Trim。不过算法还是一样的糟糕,这个是很难一下子提高的。


9.jpg

这款主控由于外置缓存,所以性能比他的前辈JMF602要好些,持续读取在250M/S左右,写入170M/S左右,不过最重要的4K随机还是很低,比机械硬盘强不了多少。值得一提的是,WD推出的SSD SiliconDrive N1x
采用的就是JMF612的打磨芯片,不明白为什么WD要用这个,难道是因为便宜?

另外,Jmicron还有一款主控是JMF618,他和JMF612的不同在于JMF618支持东芝闪存,而JMF612支持三星闪存。代表就是金士顿的SSD Now V系列,不过东芝把JMF618打磨了,换上自己的名字,另外使用自家的闪存颗粒以降低成本。同样的,4K随机比较低,不推荐购买。


10.jpg

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是性能却比较杯具的SSDNow V系列

   Jmicron还有一款比较特殊的主控”---JMB390,说他特殊是因为其实它不是一个主控,而是一个RAID控制芯片,而主控实际是由2JMF602组了RAID 0,持续性能翻倍,不过对于随机性能没什么提升,代表产品有芝奇的Titan系列,OCZAPEX系列,PQIS527系列等等,同样的,这些产品也不建议购买。


11.jpg

四、SAMSUNG
三星

说起三星,大家都不陌生,它的手机,显示器,笔记本,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知名度很高,不过他的SSD主控产品在固态硬盘界没其他方面那么耀眼。


12.jpg

上图就是三星的早期主控产品,可以看到主控芯片的编号为S3C49RBX01-YH80,这款主控芯片是三星2007年推出的产品,可以从图片上看到,这款主控是基于ARM构架的32位处理器,同时具有8MbRom,这款主控是和JMicronJMF602同时期的产品,但是当时的价格是JMF602产品的两倍之多,因为使用这款主控的产品基本都是SLC颗粒,所以价格比较昂贵,这款主控的持续读取在100MB/S左右,写入在80MB/S左右。采用这款主控的产品有三星的SS415PM410、海盗船的S128、芝奇的FS-25S2等。


13.jpg

因为价格昂贵,购买用户比较少,所以在2008年,三星推出了新的主控芯片,就是上面这颗,可以看到主控芯片的编号为S3C29RBB01-YK40,和它的上一代产品相比,这款主控芯片可以说性能指标有了质的飞跃,持续读取达到220MB/S左右,持续写入在180MB/S左右,不过4K随机读写性能不是很理想。在它发布之初,并不支持TRIM,失去了很多用户,虽然后来三星发布新固件来弥补这个缺陷,不过由于Indilinx的围攻,市场占有也不是很理想。采用这款主控的产品主要有三星的PM800SS805、海盗船的P系列、OCZSummit系列、博帝的Torqx M28系列等等。

五、Indilinx的主控

和上面的三星一样,Indilinx同样是一家韩国公司,专门制造SSD为主,在2006年由三个牛掰的工程师成立,虽然它的公司成立时间不如三星漫长,不过它的SSD主控芯片具有不输于三星主控的性能和影响力。


14.jpg

上图就是Indilinx公司在2008年推出的代号为BareFoot的主控,可以看到它的主控芯片编号为IDX110M00-LC,相对于可以最大支持到256GB的容量的编号为IDX110M00-FC的主控芯片,IDX110M00-LC可以最大支持到512G的容量,应用这款主控的产品也非常多,比如说有OCZVertex TurboVertex EXAgilityAgility-EX等众多系列,芝奇的Falcon,威刚的S592XPG SX95,海盗船的Extreme X系列等等。

这款主控是Indilinx公司推出的第一代主控,持续性能比较强劲,而IOPS由于外置缓存的缘故,也很不错,和intelX25-M相比,持续写入胜出,而随机读写和持续读取都落败。Indilinx的主控固件更新比较快,虽然早期BUG不少,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正,性能也有明显提升,如果有入手的朋友一定要刷最新的固件,并且Indilinx主控在XP下有Wiper程序支持手动优化,在win7下对TRIM的支持也非常好,适合喜欢折腾的朋友。


15.jpg

可能是为了向低端市场推广,在2009年,Indilinx推出了代号为Amigos的阉割版主控,就是上面这颗芯片编号为IDX110M01-LC的版本,最大容量只支持到64GB,并且通道比第一代的BareFoot阉割了一半,只有4通道,性能下降到只有BareFoot60%左右。目前市场上采用这课主控的产品不多,主要有OCZOnyx系列,博帝的VX系列等,特点是价格便宜,但是性能一般,不建议大家选购。

六、TOSHIBA
东芝

在介绍主控之前,先说说东芝,对于东芝这个名字,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旗下。东芝是世界上芯片制造商中的重要成员,自1990年代至今一直是世界排名前5的芯片厂。2005年东芝排名第4,仅次于英特尔、三星电子、德州仪器,但排在意法半导体之前。2008年,根据IDC统计,东芝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半导体设计制造厂商。

下面咱们就看看它的主控芯片是否真的那么牛。


16.jpg

上图就是东芝在2008年推出的主控芯片,从图片可以看出来这款主控的编号为TOSHIBA TC58NCF602GAT,其实它是一个打磨过的马甲主控,这款主控应该是JMF602的改良版,只是缓存大小从16KB增加到了64KB,其基本特性与JMF602基本无异,4K随机读写十分低下,比机械硬盘强不了多少,采用这款主控的产品代表是金士顿的SSD Now V系列,型号为SNV125-S2/***,这个型号很容易和金士顿另一款intel代工的产品混淆,两者的型号都是SNV125-S2,不过可以通过容量来区分它们,32G/64G/128G的产品使用的是东芝(JMF602)的主控,40G的产品使用的是intel的主控。不过SNV125-S230GB版本也不是这款主控,下面会说到。

如果说这款SSD有什么购买的理由,我想一就是大家不了解它的性能,觉得所有的SSD都一样,而且这款SSD的价格也很便宜;二就是被奸商忽悠而购买的,结果就是购买以后发现性能不是很理想,浪费不少米,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不要购买它做系统盘。



17.jpg

2009年,东芝推出了两款新的SSD主控芯片,上图就是东芝自家产的第二代主控产品,可以看到芯片的编号为TOSHIBA T6UG1XBG,这款主控的改进就是原生支持TRIM,并且支持自己的43nmMLC闪存颗粒,这款主控的持续性能不错,读取在230MB/s左右,写入在170MS/s左右,但是4K随机写入延迟较高,虽然不会卡,但是表现也一般。这款主控的代表产品就是金士顿的SSDNow V系列的30GB产品,编号为SNV123-S2/30GB,还有金士顿的SSDNow V+系列,编号为SNVP325,同样不建议大家购买。


18.jpg

性能一般但是价格却不便宜的SSDNow V+系列

前面说过东芝在2008年推出的马甲产品其实是JMF602,在2009年东芝同样推出了一款升级版的马甲产品,产品如下图,可能大家会说,为什么这么模糊,因为印刷的字体是黑色的,所以看不太清楚,不过也没什么关系。


19.jpg

文章开头介绍的那款主控是JMF602的马甲,这款是JMF618的马甲,JMF618JMF612改进而来,两者的性能指标基本相同,不过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前面的文章提到过,就是东芝为了降低成本,使JMF618能支持东芝的闪存,而JMF612支持三星的闪存。这款改版的JMF618主控搭配的是64MB的缓存,小于JMF612搭配的128MB缓存,所以相同容量相同通道数的SSDJMF612主控产品的性能要大于采用JMF618主控产品的性能。这款改进版马甲主控产品也是原生支持TRIM,持续读取速度在200MB/s左右,持续写入速度在110MB/s左右(64GB产品理论数据),但是4K随机读取速度只有10MB/s左右,写入还不到10MB/s,与intelX25-V4K随机读写速度60MB/s35MB/s相比较,虽然不能说被秒杀,差距也比较大,所以也不推荐购买,目前市场上采用这款主控的产品有金士顿的SSDNow V系列,编号为SNV425-S2

七、Phison
群联

    Phison(群联)的名字可能大家会感到比较陌生,它是一家台湾的公司,从提供全球首颗USB快闪记忆体随身碟单晶片控制IC起家,目前已经成为USB随身碟与记忆卡控制IC领域的领头者。在我的第二篇介绍SSD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一家台湾的公司---JMicronJMicron的主控性能都一般,只是凭借价格优势有一席之地,那咱们就看看同样来自台湾的群联,它生产的主控性能如何。


20.jpg

上图就是Phison2009年推出的主控芯片,从图片可以看出芯片编号为PS3016-S3,而旁边那颗是海力士的64MB缓存芯片,有了64MB的外置缓存帮忙,这款主控芯片的持续能力还不错,持续读取速度在200MB/s,持续写入速度在100MB/s,不过杯具的是,这款主控的随机读写异常的低,在2.XX版本的固件时代,随机写入甚至低于普通的机械硬盘,虽然现在的固件已经升级到3.XX的版本,随机写入略有提升,不过和主流的SSD主控芯片的性能还是有较大差距。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购买采用这款主控芯片的产品,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采用这款主控的产品也就是博帝的PS-100系列,更何况它也不便宜。

八、Marvell主控

说起Marvell,大家可能不是那么熟悉,不过目前大家用的机械硬盘的主控芯片基本上都是它的芯片,作为在传统机械硬盘界的大哥,它怎么忍心放弃在SSD上的利润呢,于是在2010年,Marvell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高速主控芯片,图片如下:


21.jpg

从图片可以看到主控芯片的编号为88SS9174-BJP2,这款主控是目前唯一支持SATA 6Gbp/s的芯片,目前市场上采用这款主控的产品也只有镁光的RealSSD-C300,这款产品的持续读写性能异常牛掰,256GB产品的持续读取速度可以达到350MB/s,持续写入速度可以达到210MB/s,已经超出了SATA 3Gbp/s的理论速度,不过随着了容量的变小,持续写入速度也会变慢,但是256G的高端产品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强的SATA接口的SSD产品,不要忘了它只是MLC产品,不过它的性能可以和intelSLC产品X25-E一较高下,不过它的缺点就是写入放大比较高,闪存颗粒的寿命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选购这款产品建议搭配原生的SATA 6Gbp/s的控制器来发挥它的性能。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19: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最强之争!三款新主控SSD对比

  泡泡网固态硬盘SSD频道12月28日 固态硬盘的今年来的发展非常迅猛,随着主控与接口的升级,速度也在高速提升,过去的SATA2接口已经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基本目前各厂商推出的新品都已经采用了高速的SATA3接口,主控方面,目前SATA3主控也已经由去年的只有两家,成长了起来,三星、东芝,OCZ都推出了自己的新品。

   Marvell的SSD主控虽然没有SandForce那么普及,但是性能和稳定性有目共睹,镁光、Intel以及现在很火的浦科特的SSD都有应用,今年Marvell公司宣布推出第三代支持SATA 6Gbps的SSD主控,新一代88SS9187主控拥有更高的性能。

  

   三星今年也推出了第四代的MDX主控制器。第一代MAX用于740系列,第二代MBX则从未用于零售,第三代MCX就是830系列了。MDX的基本架构没什么变化,内部仍是三个处理器核心,三星称之为Cortex R4,主频300MHz,整合256-bit硬件加密引擎,搭配512MB LPDDR2-1066缓存,相比上代容量翻番、带宽增加33%。

   OCZ今年也推出了采用自主研发生产的IDX500M00-BC主控芯片,它采用RISC处理器架构,双核心设计。它是唯一具备CPU运算级别的主控,通过了长时间的耐久折磨测试循环。独立一核心完全处理闪存的控制与写入管理等演算法。

  

   东芝的SSD主控,大家对它的关注度可能不太高,市场上采用率也不是很高,过去只有SATA 2接口主控,今年也推出了支持SATA3接口的主控,型号为“TC58NC5HJ8GSB-01”。这款东芝TC58NC5HJ8GSB-01主控有着与SandForce主控类似的支持压缩算法,可以有效减少写入放大,为SSD提速的同时可以增加SSD寿命。

   而SandForce主控发展至今,似乎走进死胡同,“速度虚标严重”“固件缺陷门”“稳定性欠佳”“更新换代缓慢”等问题纷纷出现,今年其他家都有新主控诞生吗,而SandForce则迟迟没有表现。不过在明年SandForce将推出最新一代SF3000系列主控。

   Intel自己的主控并不用在消费级产品上,而是用在了企业级,今年Intel新推出的SSD DC S3700 系列固态硬盘,DC S3700 系列是针对数据中心(Data Center)、企业用户所设计的高性能产品,同时也是 Intel 第一款支持 SATA 6Gbps 接口的企业级SSD。

测试平台、软件与对比产品介绍

   今年最强的三款消费级主控就要说是Marvell 88SS9187、三星的MDX与OCZ的IDX500M00-BC,相对应的代表产品分别为浦科特的M5 Pro,三星的840 Pro、OCZ Vector,时间已到2012年的年末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的三款新主控可以将固态硬盘性能推到何种程度。

   测试固态硬盘对于平台软硬件几乎没有特殊要求,CPU对于磁盘性能毫无影响,但是不同的SATA控制器芯片会产生一些差异。这次测试使用了Z77芯片组主板,自带原生SATA6Gbps接口。详细配置如下:

   ◎ 测试项目

   HD TUNE:一款小巧易用的硬盘工具软件,其主要功能有硬盘传输速率检测,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另外,还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虽然这些功能其它软件也有,但难能可贵的是此软件把所有这些功能积于一身,而且非常小巧,速度又快,更重要的是它是免费软件,可自由使用。

   HD Tach:专门针对硬盘底层性能的测试软件。它主要通过分段拷贝不同容量的数据到硬盘进行测试,可以测试硬盘的连续数据传输率、随机存取时间及突发数据传输率,它使用的场合并不仅仅只是针对硬盘,还可以用于软驱、ZIP驱动器测试。

   CrystalDiskMark:这是一款比较主流的硬盘基本性能测试工具,通过五次测试取平均值,因此拥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持续传输率,这款软件的测试是比较准确的。这里我们采用1000MB数据量的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优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采用分级测试模式,让测试结果更加精准可靠。

   PCMark 7:PCMark 7是一套针对PC系统进行综合性能分析的测试套装,包含七个不同的测试环节,由总共25个独立工作负载组成,涵盖了存储、计算、图像与视频处理、网络浏览、游戏等PC日常应用的方方面面。

   测试固态硬盘介绍:256GB浦科特M5 Pro

   浦科特PX-256M5P 固态硬盘采用最新的Marvell 88SS9187顶级主控芯片,以及东芝19nm的MLC 增压同步型闪存芯片。此外,这款固态硬盘配备南亚512MB DDR3缓存。

   M5P在闪存制程上有所提升,M3P为24nm制程的。PX-256M5P的闪存芯片型号为TH58TEG8D2JBA8C,单颗容量32GB,共8颗组成256GB的规格。

   测试固态硬盘介绍:256GB三星840 Pro

   主控方面采用三星研发生产的S4LN021X01-8030 MDX主控芯片,属于ARM架构的Cortex-R4系列三核处理器,具备更强悍的多任务、多路数据读写传输能力。主要提高在算法设计和CPU的频率,和830系的220MHz MCX三核主控相比,840PRO MDX主控的频率提高到300MHz。

  

主控上面搭载一枚三星512MB DDR2低电压缓存芯片。

自产的21nm MLC NAND闪存颗粒

   闪存方面采用8颗21nm制造工艺的三星原厂的K9HFGY8U5A-CCK0 MLC闪存芯片,单颗芯片容量为32GB。其闪存采用先进的Toggle 2.0 NAND Flash技术,它的带宽提高到400Mbps,而上一代830系SSD则采用Toggle 1.1技术,闪存带宽仅133Mbps。

   测试固态硬盘介绍:256GB OCZ VECTOR

   OCZ VECTOR选用了企业级品质的PCB,我们可以看到PCB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气元件。当然还少不了主控芯片、闪存颗粒和缓存。正面拥有一颗主控、8颗闪存以及一颗缓存芯片。  

  

   背面同样拥有8颗闪存以及一颗缓存芯片。我们还能够看到3颗4R7贴片式电感和tps 652510电源管理芯片。

   这次的闪存芯片来自美光,是采用25nm工艺制造的ONFI 2.0标准同步MLC,单颗容量为16GB。

   缓存芯片同样来自美光,单颗容量为256MB的DDR3 DRAM,正反两面共计512MB。

   主控从IC设计到固件,完全自主研发Indilinx Barefoot 3。

   Indilinx Barefoot 3主控采用双核设计,内部包含一颗ARM Cortex架构主处理器以及Aragon 32bit副处理器,后者专门用于垃圾回收等计算和优化写入放大等操作,使得VECTOR在持续使用状态下变得更为强大。而闪存控制器方面则包含了对ONFI/TOGGLE两大标准芯片的支持,并加入ECC校验引擎,保证了SSD运行时的稳定。

三款产品性能对比

   AS SSD Benchmark:是一个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软件,可以测试出态硬盘的持续读写性能,包括单线程和多线程下的4KB小文件的传输性能等等,成绩显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MB/s的形式,另一种是IOPS形式。

   在读写性能上,三款产品成绩都非常出色,随着主控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算法优化,各主控SSD的持续读写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它们的持续写入速度增长尤其迅猛。Marvell主控为了保护芯片寿命,在写入方面一直都有所控制,不过可以看到,现在其写入成绩也已经提升不少。

   浦科特M5P 256GB SSD一直以IOPS见长,读写IOPS都超90000,不过三星840 Pro与OCZ Vector表现也非常不错,三款产品已经绝对领先于目前市售的其他消费级SSD。

   AS SSD Benchmark还可以进行拷贝测试,测试成绩越短越好,这就是测试实际拷贝性能了。

   ATTO Disk Benchmark作为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它可以用来检测硬盘、优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采用分级测试模式,让测试结果更加精准可靠。

   ATTO Benchmark软件测试得出的是产品最大数值,这像测试并不利于非压缩算法主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写入方面浦科特M5 Pro较低,不过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差距不会如此。

   CrystalDiskMark是一个测试你的硬盘或者存储设备的小巧工具,简单易于操作的界面让你随时可以测试你的存储设备,测试存储设备大小和测试数字都可以选择,还可测试可读和可写的速度。

   在这项测试中,三星840 Pro与OCZ Vector的表现都很出色,读写基本均到500MB/s,这种成绩在过去的256GB消费级MLC SSD中很少可以达到。

   PCMark 7是一套针对PC系统进行综合性能分析的测试套装,包含七个不同的测试环节,由总共25个独立工作负载组成,涵盖了存储、计算、图像与视频处理、网络浏览、游戏等PC日常应用的方方面面。

   PCMark7测试下,可以反映固态硬盘的整体综合性能成绩,三者差距不大,三星840 Pro为5580,浦科特M5 Pro为5489,OCZ Vector为5373。

超越以往 2012年最强主控之争

   三款产品整体性能我们已经通过测试看到了,性能方面都已经达到目前消费级SSD的顶级水平,远超前代产品,而且这三款产品主控采用的都是非压缩算法,此类产品读写速度快,稳定性较强,适合处理处理视频音频等无逻辑排列的大文件。

   在2013年,采用压缩算法的SandForce将推出消费级别的SF3000系列主控,该系列也将重点放在读写与随机读写上,看来是要发力在明年与这些非压缩算法主控产品一较长短了,毕竟就今年而言,SandForce明显输了一筹。

   这三款产品都拥有同样的特点,就是背后有着强大的研发团队,三星更是完全的自给自足,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完全的自主化才是产品强大的根本,2013年将是固态硬盘真正崛起的一年,新的主控、新的芯片、或许TLC产品也将纷纷出现,让产品更低廉化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19: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几年来,不管是CPU、内存还是主板、显卡的性能都在不断地提升,但机械硬盘基本原地踏步,成为PC性能“限速者”。直到SSD的出现才扭转了硬盘所处于尴尬局面。其强悍的随机读写性能,极短延迟时间,低功耗无噪音等优点让它迅速抢占HDD几十年来统治的地盘,一跃成为无数用户关注的焦点,但曾经高昂的售价又让人望而却步。


  进入2012年,随着闪存价格的回落及生产工艺的改进,SSD迎来发展的春天,价格上回归合理,普及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入行门槛低,SSD正处于“战国群雄争霸”阶段,仅品牌都有几十个,主控、闪存搭配各不一样,让用户选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今天就为大家送上目前市场11款主流120G/128G SSD的大横评,到底哪一款值得您选购呢?让我们一起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拨开迷雾见真相!120/128G 主流SSD横评

  为何要选择120G/128G做横评?


  目前消费级市场SSD的容量包括:30/32G,60G/64G,120/128G,240/256G,480/512G。其中120G/128G容量应该是最受主流用户欢迎的。主要以下原因:


  容价比高


  30/32G的SSD基本被市场淘汰掉了,而60/64G的容量太小,装下系统后就倍感压力,用户想装些应用软件或游戏都难,体验差且容价比并不具备优势!而240G/256G或以上容量价格太贵现阶段非普通用户能承受。120/128G才是主流市场新宠,关键还在于售价,目前大部分低于700元,有些品牌型号更是低至599元,容价比更势于合理。

不同容量的价格对比
容量
美光M4 64GB
美光M4 128GB
美光M4 256GB美光M4 512GB
价格425元699元1520元3100元
容价比6.6元/GB5.46元/GB5.9元/GB6.05元/GB

  从上述的表格中可以看出,120G/128G的容价比是最高的,比起60G/64G,差价高于1元。而256G的1520元的售价还是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更别谈512G。


  性能很不错


128G性能与容量达到很好的平衡

  以三星830系列64G/128G/256G为例,64G和128G性能差距明显,而128G性能接近256G。其主要原因在于闪存颗粒(这里所讨论的是同一型号闪存差异)与通道数。所以综合来说,120G/128G在容量、性能与价格上达到很好的平衡。


  横评产品规格参数一览:

横评产品规格参数一览
品牌容量主控闪存颗粒缓存售价(元)
三星830系列

  128G



S4LJ204X01-Y040三星708
Intel 520120GSF-2281VB1-SDCIntel 同步899
浦科特M3P128GMarvell 88SS9174东芝988
OCZ Vertex4128GIndilinx Evertest2Intel 同步695
美光M4128GMarvell 88SS9174美光 同步699
金士顿HyperX 3K120GSF-2281VB1-SDCIntel 同步885
威刚 SX910128GSF-2281VB1-SDCIntel 同步新品
影驰Laser GT120GSF-2281VB1-SDCIntel 同步720
金胜M5000s120GSF-2281VB1-SDCIntel 同步新品
Comay Venus Pro 3120GSF-2281VB1-SDCIntel 同步1029
金泰克S500120GSF-2281VB1-SDCIntel 异步588

  参与横评的产品包括SandForce,Marvell,三星,Indilinx四大主控;东芝,美光,Intel三大闪存颗粒;缓存方面因SandForce主控提供缓存技术,产品均无额外配备缓存,容量以120G/128G为主。注:价格均参考网上售价,不排除价格有所浮动。

  9月25日修正:在横评过程中,因主板/线材/SSD的兼容性问题,导致金胜M5000s(采用SLC)的成绩偏低,本着严谨、公正的态度,我们发现问题后,马上对其测试数据进行了修正。

  为什么120G与128G相差的8G?

为什么120G与128G相差的8G?

  选购SSD时是,大家很容易就发现怎么有些品牌标着128G,有些品牌标着120G呢?那8G的容量差跑哪去了?为什么系统显示的硬盘容量仅为119G?其实这与SSD中OP(Over-provisioning)预留空间有关。

  OP(Over-provisioning)预留空间:

  SSD上的OP是指用户不可操作的容量,大小为实际容量减去用户可用容量,OP区域一般用于优化操作:比如WL(磨损平衡),GC(垃圾回收)和坏块映射等。OP一般分三层!

  第一层:容量固定为SSD标称容量的7.37%,这是因为标称容量采用千进制为单位,而NAND颗粒容量单位为1024进制,两者正好相差约7.37%。这部分空间被默认用于作OP。

  第二层:OP是否存在及容量大小取决于厂商设置。通常为0%,7%和28%等等。SSD制造商会根据自己的闪存颗粒品质,质保年限,或者是针对市场定位进行设置。采用SandForce主控的厂商容量一般实标为120G,而其他主控一般实标为128G。

  第三层:OP是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分配的。一般用户可以在初次分区的时候,不把所有的SSD容量都分满来达到目的,留下一部分做OP。此处有一点要注意,若非首次分区就留出空间,必须要先进行全盘擦除,否则没有效果。

  OP预留空间虽然让SSD的可用容量小了,但是可以减少写入放大,提高耐久和可靠性,提高SSD的读写性能。


  评测平台介绍与说明:

硬件平台
CPU

  Intel Core i5 3450

主板

  技嘉GA-Z77X-UP5 TH

内存

  DDR3 1600 4G x 2(8-8-8-24)

显卡

  NVIDIA GTX660Ti

硬盘
系统盘:三星830系列 256G (固件版本:CXM03B1Q)
副盘:三星830系列128G (固件版本:CXM03B1Q)

  Intel 520 120G (固件版本:400i)


  浦科特M3P 128G(固件版本:1.00)

  OCZ Vertex4 128G (固件版本:1.5)

  美光M4 128G (固件版本:0309)

  金士顿HyperX 3K 120G (固件版本:501ABBF0)

  威刚 SX910 128G (固件版本:5.0.1)

  影驰Laser GT 120G (固件版本:5.0.2)


  金胜M5000s 128G (固件版本:5.0.3)


  Comay Venus Pro 3 120G (固件版本:2.52)

  金泰克S500 120G (固件版本:FW5.0.2)

  希捷单碟TB (固件版本:CC4B)

软件平台
系统软件

  Windows 7 64位旗舰版+DirectX 11

驱动程序

  NVIDIA显卡驱动程序305.53
评测软件
理论性能测试:

  AS SSD Benchmark

  CrystalDiskMark

  HD Tune Pro

  HD Tach


  PCMark 7


  ATTO DisK Benchmark
实际应用测试:Fastcopy

  Windows 7

  使命召唤 8

  Adobe Photoshop CS6

  本次参与横评的有11款120G/128G的SSD,为了更直观对比各款SSD性能我们加入机械硬盘希捷单碟1TB作参考。测试部分主要分为理论性能与实际性能测试。理论性能测试软件包括CrystalDiskMark、ATTO Disk Benchmark 、HD Tune Pro、HD Tach、PCMark 7、AS SSD Benchmark。实际应用测试包括:Fastcopy、Win7开机、COD8游戏加载、Adobe Photoshop CS6图片加载测试。

  测试前,在BIOS中开启AHCI和主板节能模式,确保打开Trim指令,硬盘保证进行4K分区对齐,模拟用户的真实使用情况。

  理论性能测试:

  项目一:CrystalDiskMark软件性能测试

  CrystalDiskMark软件是一个测试你的硬盘或者存储设备的小巧工具,简单易于操作的界面让您随时可以测试存储设备,测试存储设备大小和测试数字都可以选择。CrystalDiskMark默认运行5次,每次1000MB的数据量,取的是最好成绩。


CrystalDiskMark测试成绩

  测试小结:在CDM测试中,持续读取上11款SSD都展示出强悍实力,尤其是三星830系列,以508MB/s的成绩摘得头名,得益于三星自家的三核心主控搭配27nm三星闪存颗粒所发挥出威力。


  持续写入上,美光M4与Intel 520的表现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处于中流水平。国产SSD除了金胜给力外,其他品牌表现就差一节了,还需努力。而表现最突出的当属三星830系列,OCZ Vertex4及浦科特M3P,三者在读写上都很平均,实力不俗。


  项目二:AS SSD Benchmark数据传输测试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专门的固态硬盘基准性能测试,它的测试内容很全面,包括了4个方面的测试(顺序读写、4K随机读写、64线程4K读写、寻道时间)。在测试中,测试文件的大小为1G Byte。通过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可以很全面的了解一款SSD的性能。


AS SSD 4K随机读写性能测试

  测试小结:4K随机读写可以说是衡量一款SSD性能重要指标,日常应用中网页缓存的写入、系统文件更新,包括程序、游戏的加载、响应等等都与随机4K读写性能息息相关。从上述的测试成绩看,11款SSD都表现出色差距并无十分明显,其中SandForce主控阵营在此项测试中并不输给其他主控。


IOPS随机读写性能测试

测试总得分

  测试小结: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IOPS成绩与总分方面就很好说明问题。


  IOPS测试中,OCZ Vertex 4的测试成绩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以IOPS读84049,写77962的成绩傲立群雄。而浦科特M3P也不甘落后,以IOPS读70736,写62525紧跟其后,三星830与美光M4在IOPS读取上同样表现不俗,但写入上就稍逊一筹。主流的Intel 520,威刚SX910,金士顿 Hyperx 3K的测试成绩只能算是中等水准。


  总分方面,OCZ Vertex4以1008分唯一突破千分的成绩高居榜首,而采用Marvell主控的美光M4与浦科特M3P同样给力,分别以758分与860分名列前茅。但SandForce主控阵营再次沦陷,连大名鼎鼎的Intel 520在这总分评比中都不能让人满意。


  项目三:ATTO Disk Benchmark性能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 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


ATTO 性能测试

  测试小结:大家应该都知道,采用SandForce主控的SSD在ATTO测试中具备优势,测试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采用了SandForce主控的SSD持续读写成绩均突破500MB/s,令人吃惊的成绩。这与SandForce主控独一无二的压缩算法有关。而采用非压缩算法主控的OCZ Vertex4,三星830,美光M4,浦科特M3P表现均不如SandForce主控阵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了ATTO只为SandForce而生,测出来的数据说服力不够。


  项目四:PCMark 7性能测试



  本环节采用PC Mark 7中的Storage存储测项目项单独测试PC的存储子系统性能,并给出得分。PC Mark 7在存储测试环节针对了SSD进行优化,能很好反应SSD实际性能。测试项目:杀毒软件测试;图片导入;视频编辑;.Windows Media Center;添加音乐;游戏启动程序。


PCMark 7性能测试

  测试小结:从测试成绩看,最高的金胜M5000s 5521分与最少的金泰克S500 4894分相差仅627分,差距并不十分明显。而其他SSD之间的差距也不明显,说明了PCMark 7对SSD的优化还有待提升。反倒是号称机械硬盘最强音的希捷单碟1TB仅2239分,差距超一倍以上,可以看出SSD与HDD效能差有多大!

  项目五:HD Tune Pro测试


  HD Tune是一款较常用的硬盘工具软件,能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Ultra DMA模式等基本信息,另外硬盘传输速率测试、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功能。其中硬盘传输速率测试常被用户用于检测硬盘的性能。HD Tune原本是用于机械硬盘测试,这里用来测试SSD并不具代表性,数据仅供参考之用。


HD Tune性能测试

  测试小结:HD Tune底层测试中,11款SSD的横向对比看,三星830与浦科特M3P在读写方面很平均,读写过程展现出不错的稳定性。国产的SSD品牌在这项测试同样是表现惊艳。不过这个软件针对机械硬盘的测试会多些,对SSD测试仅作数据上的参考。


  项目六:HD Tach 3.0.1.0测试(Long bench)


  HD Tach是各种硬盘评测中常用的工具软件,其评测结果能较好地反应出磁盘性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软件自带一个硬盘性能资料库,方便用户与测试的磁盘作对比,从而可知所测的磁盘性能处于什么水平。

HD Tach 性能测试

  测试小结:HD Tach测试中,平均读取与突发传输上,美光M4都领先于其他品牌,无愧最受欢迎的SSD。而定位于主流用户的威刚SX910与金士顿 Hyperx 3K也在该项测试中榜上有名。


  实际应用测试:


  项目一:Fastcopy传输性能测试

  Fastcopy,是一个以优秀的文件复制工具,其复制速度比Windows自带的复制功能要快得多,因此该软件也被喻为最快的文件复制工具。我们用它进行文件复制测试,毕竟复制操作是用户平时用得最多的写入操作之一,测试结果能较真实反应出磁盘在复制操作中的性能差距。

  测试中分单个文件及文件夹传输测试,单个文件的容量为3.57G的影音文件,文件夹为13.78G的Windows系统文件(零碎文件居多),测试方法为将文件从主盘通过Fastcopy软件传输到测试盘,并计录下平均传输速度。


Fastcopy性能测试

  测试小结:Fastcopy传输性能测试中,我们就能很清楚对比11款SSD性能差距,单个文件传输中,三条最突出的"横条"分别是OCZ Vertex 4,浦科特M3P,三星830,而文件夹传输中三者表现同样出色。与浦科特M3P采用同样主控的美光M4并没有出彩表现,看来Marvell主控,还是浦科特玩得炉火纯青。


  需指出的是,采用SandForce主控的SSD在文件夹(零碎文件)传输中更胜于单个文件。


  项目二:Win7开机时间测试



  一套DIY配置性能强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开机的速度快不快?开机所用的时间长与短给用户不同的体验,谁想慢悠悠坐等开机浪费时间呢?那这12款SSD在系统开机会有怎样表现?


Win7开机页面

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从开机耗时对比来看,SSD作为系统盘开机速度比传统HDD要快一倍以上,进入桌面加载程序也是一瞬间的事情。让你享受秒开秒关的感觉!各品牌的SSD耗时差距并不大,仅为两三秒只差,不像跑分那样相差巨大,即使SF-2281主控的SSD也能毫不逊色。


  项目三:游戏加载时间测试



  日常应用测试当然少不了游戏。本次测试选用了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使命召唤8》,选择关卡第一幕《黑色星期二》,用秒表记录下这关卡的加载时间,看看12款是不是带给我们一样的游戏体验?


COD8 游戏加载页面

测试时间对比

  测试小结:本环节游戏加载测试中,因为各个SSD品牌的耗时实在相差小,基本可以忽视。反观机械硬盘的游戏加载时间让人无奈,所以买SSD不仅是用来装系统的,装些游戏体验更佳。


  项目四:Photoshop CS6图片加载时间测试



  Photoshop是最著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深受广大平面设计人员和普通用户的喜爱。测试方法是加载61张高分分辨率的大图,共393MB,记录所用时间。


photoshop CS6

测试成绩对比

  测试小结:用photoshop CS6同时打开61张高清照片,从测试所得出的耗时成绩来看,充分凸显了SSD极高的读写速度,远超传统机械硬盘。即使是SF2281主控也能表现出惊人的读写速度,而跑分性能更强的OCZ Vertex 4,浦科特M3P,美光M4,三星830也没占多大便宜。


  PConline评测室总结


  主控直接决定性能:


  为了给网友们更为主观的体验,我们以业界巨头Intel 520系列120G作为标准,将前面测试的所有成绩作对比,取其平均值得到下图:


以Intel 520为标准的成绩对比

  11款SSD中有8款是采用SandForce主控,可见SandForce主控市场占有率又多高。以Intel 520为基准横向对比中可以看出,SandForce全面落后于其他主控的SSD(除了采用SLC闪存的金胜M5000s 128G)。其中采用Indilinx Evertest2主控OCZ Vertex 4以超35%的性能领跑,而采用Marvell主控的浦科特M3P、美光M4及三星主控的三星830都非常强悍。


  价格也要考虑:


价格对比

  目前SSD 120G/128G的售价开始回归理性,一些国内品牌的SSD虽然性能比起国外品牌稍差一点,但价格方面上具备一定的优势,怎么样衡量购买,还要看你的定位如何?如果你囊中羞涩,又想体验下SSD带为速度快感,那些低价位的SSD又何妨不能考虑?



  综合这次横评的性能和价格考虑的话,我们推荐选购三星830 128G、OCZ Vertex4 128G和美光M4 128G。


三星830系列128G

OCZ Vertex4 128G


美光M4 128G

  性能不是唯一的,实际体验才是王道:


  虽然横评中那几款高性能的SSD跑分表现相当出色,但是细心的网友会发现它们实际应用领先的幅度远没有跑分大。要是大众用户的话,日常普通办公娱乐,主流的SandForce主控的产品也同样让你效率倍增。而且横评过程中对于SSD的稳定性,可靠性,寿命等问题因条件、时间有限并无深入研究。性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但盲目追求也不科学,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常遇故障,那损失难以估量。


  跑分性能并不是唯一的参考标准,用户实际运用中的体验才是关键,平时大家可以多关注下PConline的SSD频道及SSD论坛晒晒使用SSD的体验!还有就是不得不提下质保的问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购买SSD时要留意质保年限与售后服务,这也是重要的选购因素。


  写在最后:


  一款SSD性能强弱考究的是主控,闪存及固件算法。SandForce主控的发展至今似乎遇到不少瓶颈,被竞争对手所超越,但其成本低,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又让众多厂商依依不舍,Intel虽然同样采用SandForce的主控,但独家开发的固件算法让它的产品不至于被对手抛开很远。接下来,如何提升SandForce主控综合读写能力成为每个厂商应该思考的问题。


  真心希望SF主控方案的厂商能再接再厉,推出更多“让人可信赖”、“性能实事求是”、“性价比高”的产品,一家独大不是我们的愿望,百家争鸣才是消费者的福音。


  参评11款SSD测试点评:



  OCZ Vertex 4 128G


OCZ Vertex 4图片评测论坛报价

主控与闪存

  作为OCZ推出的新一代Indilinx Everest 2主控代表产品,Vertex 4性能表现强劲,各项跑分中均发挥出色,并且价格也友好,性价比很高,值得推荐。关于其使用寿命、稳定性上存在一些争议,在测试中无法证实,后续有待观察。



  浦科特M3P 128G


浦科特 PX-128M3P 图片 评测 论坛 报价 网购实价

主控与闪存

  浦科特 PX-128M3P采用Marvell 88SS9174主控,搭配性能非常出色24nm东芝闪存颗粒,加上浦科特出色的固件开发能力,让M3P性能相当不俗。在保持了不掉速优势的同时还提供了5年质保,可见官方对这款SSD的自信。不过售价稍贵一点。



  三星830系列 128G


三星 MZ-7PC064B/WW图片评测论坛报价网购实价

主控与闪存

  拥有主控、缓存、闪存、固件全方位自主技术的三星830固态硬盘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加上三星的品牌效应,这样一款“重磅产品”降世在行业里引起不小的波澜。三核心主控的最大优势在于强大的数据处理效率,可以多核心同步处理大大提升了主控的数据吞吐量和运作效率。不管是价格与性能都让你无法拒绝,测试过程也证明这款产品是值得推荐的。



  美光M4 128G


镁光 M4系列固态硬盘128GB(CT128M4SSD2)图片评测论坛报价网购实价

主控与闪存

  美光M4推出已久,采用的Marvell主控与美光独家优质的25nm MLC同步闪存颗粒,性能出色。其稳定性、可靠性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目前价格上也迎合用户的需求,128G已低至699元,是不是SSD粉来说诱惑极大呢?编辑推荐!



  Intel 520系列 120G


Intel 520系列

主控与闪存

  这款520系列产品是Intel SSD的旗舰级产品,采用了SandForce提供的控制器,固件算法由Intel单方编写。顶着Intel这个巨头的光圈,520系列也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但是在测试过程发现Intel 520并没有展出过人的实力,似乎还被SandForce主控拖累?



  金士顿 Hyperx 3K 120G


金士顿 HyperX 3K SSD SH103S3(120G)图片评测论坛报价

主控与闪存

  金士顿 HyperX 3K 采用常见的SandForce主控SF-2281,并搭配了Intel 编号为29F64G08ACME3同步闪存,这是很多厂商旗舰存储产品的首选颗粒。这款SSD在测试中读取能力相当出众,写入上就不敢恭维了。



  科美 Venus Pro 3 120G


科美 Venus Pro 3 240GB图片评测论坛报价

主控与闪存

  相信很多网友对Comay这个品牌的SSD不是很了解,科美是国内一家聚焦于固态硬盘产品的生产与研发的新兴企业。测试成绩上看,旗舰型号Venus Pro3 除了拥有不俗的性能表现之外,还提供了其他消费级产品很少见到的断电保护功能。



  金胜 M5000s 120G


金胜Challenger M5000s(120GB)图片评测论坛报价

主控与闪存

  金胜小容量SSD在淘宝深受欢迎,销量不俗。本次送测的M5000s-120属于新品,国内SSD品牌首次采用7mm超薄超轻设计,做工和用料都不错。搭配了Intel SLC闪存颗粒后,性能极为强悍,至于价格上,不知道金胜如何定位。


  金泰克 S500 120G


金泰克 S500图片评测论坛报价

主控与闪存

  金泰克S500系列SSD同样属于SandForce主控阵营,配备性能稳定的Intel闪存颗粒,性能方面从测试成绩大家可以了解一二,不出色但实在,学生用户如果预算有限,买不起大品牌,不妨考虑下。



  威刚SX910 128G


威刚SX910

主控与闪存

  SX910是威刚新推出旗舰级产品,同样采用了SandForce第二代主控,并搭配Intel以“ME3”结尾的高端同步闪存颗粒,质保期限也从SX900的三年提升到五年,可见威刚对这款的SSD重视程度。



  影驰 GT 120G


影驰 GT 120GB图片评测论坛报价

主控与闪存

  相比一线SSD品牌的SSD,影驰 GT 120GB就只能算是SF二代主控中的中端水准,中规中矩。当然还是会比低端的异步颗粒SSD性能更优。


  SSD大脑:主控介绍

  在SSD领域,有人曾说得主控者得天下。可见主控对于一款SSD来说,是多么重要。SSD速度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及寿命都取决于主控。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对闪存的读取写入控制上。

  主控的作用:

  (1)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

  (2)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

  SSD的主控多达八种:Intel、SandForce、JMicron、三星、Indilinx、东芝、群联、Marvell,其性能和价格差距悬殊。目前比较主流的主控有四款,分别是SandForce,Marvell,三星与Indilinx(已被OCZ收购),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四款主控具体型号。

  市场占有率最高:SandForce 主控


SandForce巅峰代表作:SF-2281

  SandForce的主控市场占有率第一,客户包括英特尔,金士顿,威刚等一线SSD品牌。SandForce凭借其唯一无二的压缩算法并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包括PCB设计和固件算法,受到众多厂商的欢迎,尤其是国内的SSD品牌,绝大部分都采用SandForce主控。


  优点:支持SATA 3.0接口;持续读写能力强;兼容各种类型的闪存;依靠独特的DuraWrite技术与智能限速功能延长SSD寿命。


  缺点;稳定性差,时有发生因颗粒,固件,SATA3.0接口兼容性问题而引起各种怪问题;使用时间久后易掉速,可靠性欠佳。


  市场认可度最高:Marvell主控


市场认可度最高:Marvell主控

  Marvell主控是一款非常成熟的主控方案,采用非压缩算法,目前市场占有率仅居于SandForce之后,但采用Marvell主控的SSD销量遥遥领先,代表品牌有美光与浦科特。其中美光M4已经得到用户广泛认可,但因固件的保留与对闪存颗粒的挑剔性,镁光继M4后再没出过新品,反倒是浦科特将Marvell主控玩的炉火纯青,依靠其母厂建兴的强大固件优势,短短一年时间推出三代产品,硬是将Marvell的短板读写性能提升到新的高度,新一代M5P采用第三代Marvell主控其强悍程度空前,让SandForce主控阵营吃尽苦头。


  优点:支持SATA3.0接口;综合读写性能极强;稳定性绝佳;用久不易掉速


  缺点:固件保留与颗粒的挑剔性不得不担心它的未来。


  首款三核心主控:三星主控


  三星旗下的S4LJ204X01-Y040主控芯片采用非压缩算法,三星自主研发,主要应用于自产的830系列固态硬盘。S4LJ204X01-Y040主控是首款拥有三颗物理核心的处理器,可以同时多任务处理,大大提升了主控的数据吞吐量和运作效率。再搭配独家的固件算法,闪存颗粒与缓存,这款主控展现出惊人的实力。


  优点:业内首款三核心主控,4K多线效能优秀,稳定性能不错。


  缺点:固件上尚有待改进空间


  初生牛犊不怕虎:OCZ Indilinx主控


  OCZ自2008年涉足SSD领域以来,深知主控对于SSD的重要性,不想以后受制于人就必须拥有自家的主控,收购Indilinx后,OCZ动作就不断,立马推出了采用Indilinx Everest 2主控的Vertex 4,这款主控的架构与Marvell非常相似,加上OCZ独家提供的固件,这款主控具有出众的随机读写能力(IOPS),令其他阵营的主控为之侧目。


  优点:拥有非常强悍综合读写性能!


  缺点:过分依赖固件算法来提速,稳定性与寿命方面有待检验!


  SSD闪存颗粒介绍:


  SSD的性能不单取决于主控,闪存颗粒也会影响SSD的实际性能。很多山寨的SSD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的闪存颗粒,俗称的“黑白片”,造成SSD性能直线下降,引发不稳定、用户数据易丢失等问题。用户购买SSD时,商家总不能将其拆开给你认证闪存的好坏,所以有必须深入了解下SSD的闪存颗粒。


  了解闪存中“黑白片”:


黑白片横行SSD市场

  黑白片:


  简单点说,黑片就是指芯片工厂选出的淘汰的次品,没有打上工厂标签和产品型号的芯片。而白片就是挑选比黑片好一点质量的,人为地给打上各种标,但不是原芯片工厂的标签。


  不良的Flash闪存有些是容量不足,有些是寿命不能达到要求,有些是测试不能通过。固态硬盘的闪存芯片有4-16颗不等,要是在其中混一个黑白片,装在SSD里性能绝对大打折扣。


  “黑白片”带来的坏处显而易见,就像机械硬盘组RAID0一样,一块硬盘崩溃将造成所有数据不可逆性的损失。虽然固态硬盘内部阵列与RAID0还是有些差别,一个NAND芯片的损坏不至于全盘皆灭,但如果恰好这个位置储存了重要资料,请节哀。


  闪存芯片类型及读写寿命:


现在大多数固态硬盘使用MLC闪存芯片

  目前消费级SSD全部采用MLC NAND类型闪存。MLC是Intel最先开发成功的,其作用是将两个位的信息存入一个浮动栅,然后利用不同电位(Level)的电荷,透过内存储存格的电压控制精准读写。假设以4种电压控制、1个晶体管可存取2 bits 的数据,若是控制8种电压就可以存取3 bits 的数据,使Flash 的容量大幅提升,类似Rambus的QRSL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浮动栅上的电荷数量,使其呈现出4种不同的存储状态,每种状态代表两个二进制数值(从00到11)。


  什么是P/E?

  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像常见的32nm MLC闪存芯片的寿命就为5000-10000P/E。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P/E与我们常说的读取写入的概念不同,闪存完全写满再清除才算一个P/E。

  固态硬盘虽说没有传统硬盘那样的机械结构,不存在磁头老化、磁盘坏道等问题,但由于采用了闪存(NAND Flash)作为存储介质,其有限的擦写次数(P/E)是一大硬伤。常见的MLC闪存颗粒理论擦写寿命约为5000-10000次。

  同步异步闪存有何不同?

  影响SSD性能除了闪存颗粒的不同,还分有厂家同步异步闪存不同(三星与东芝的闪存因Toggle DDR标准均采用异步设计)。Intel同步、镁光同步就比Intel异步、镁光异步性能要好。下面简单介绍下如何区分同步、异步颗粒。


同步异步闪存颗粒

  同步和异步闪存颗粒都是同一家生产线上下来的,颗粒的品质优劣才有了同步和异步的区分。简单来说,异步颗粒是在原厂检测中,无法通过所有最严格的测试,在性能降低后,只能跑异步模式,不能再跑同步模式,而其他方面的质量测试都能通过,原厂依然判定其为合格产品,这就是异步颗粒。

  同步闪存的简单解释是ONFI 2.0闪存标准在NAND中加入了同步时钟发生器,主控可以通过发送同步指令激活闪存上的同步时钟信号,使闪存工作在同步模式 ,此时闪存的数据传输速率会大幅度提升。


  何为ONFI 标准?ONFI(Open NAND Flash Interface)标准是由英特尔,镁光,海力士,台湾群联电子,SanDisk, 索尼,飞索半导体为首宣布统一制定的连接NAND闪存和控制芯片的接口标准。支持同步异步模式。


  何为Toggle DDR标准?

  Toggle DDR是由三星和东芝(Toshiba)两大NAND Flash巨擘,以DDR(Double Data Rate)的接口技术为基础所共同制订的闪存标准,只支持异步闪存模式。

  如何区分同步异步闪存:


Intel同步与美光同步

  同步:

  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1年后生产的)、ME2/ME3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B的MLC颗粒(支持同步和异步)。

  异步:

  英特尔生产的后三位是ME1(10年生产的)的MLC颗粒、美光生产的后五位是CBAAA的MLC颗粒。

  测试成绩应该如何看?


  不知道您曾经选购SSD时看中的是不是硬盘标签上标识在显著位置的读写速度?“某固态硬盘读写速度高达500MB/s以上”“500MB/s速度秒杀全场?”小白看到这样宣传标语惊喜不已,而实际软件测试中确是如此,所谓500MB/s以上速度应该是指SSD的持续读写速度(绝大部分都是ATTO测试出来的)。这样速度有没有意义呢?SSD强弱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如何去看待软件跑分?


  ATTO测试成绩参考价值不大(并不代表没有):


持续读取速度突破500MB/s

  ATTO测试是极限情况下的磁盘持续读写性能,采用的测试模型具有很高的可压缩性。而恰恰是SandForce主控采用可压缩算法设计,ATTO测试中采用SF主控的SSD具备巨大优势。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任何程序的启动和执行过程是连续读写的。ATTO默认测试全0或1的数据,支持压缩或主控直接响应,不管实际速度有多慢,测出来必然是最大速度。

  实际使用中只有进行非同盘的复制粘贴操作时,数据的源盘会进行持续读写工作。也就是说把一个文件从D盘复制粘贴到E盘时,D盘就在进行持续读的工作。谁整天没事看着文件复制速度发呆?因此这一指标绝非衡量固态硬盘性能好坏的决定性因素。看着厂商用ATTO的成绩宣传的SSD速度有500MB/s以上时,需综合考虑SSD的其他性能。


  CrystalDiskMark测试成绩有时也会骗人:

模式的测试是很隐蔽的坑爹手段" align=middle src="http://i3.hexunimg.cn/2012-12-05/148718516.jpg">

All0xFF,0Fill>模式的测试是很隐蔽的坑爹手段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优秀SSD性能测试软件,但CDM有时也会骗人。如果设置选项中选择了All0x00,0Fill>或All1x11,1Fill>,测试成绩大不一样。其实就是把数据模型改为全部是可压缩连续数据,这跟ATTO测试原理一样,测试出来成绩相当不错,但没有实际意义。修改数据模型后有一个明显的特征,CDM的标题栏上会直接标注出来。

  4K随机读写和IOPS参考价值较大:


AS SSD较为客观地反应出两款SSD的性能差异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专门的固态硬盘基准性能测试,它的测试内容很全面,包括了4个方面的测试(顺序读写、4K随机读写、64线程4K读写、寻道时间)。AS SSD默认是不可压缩数据,测出来的是SSD在目前状态下的最低性能,或者说保底性能。虽然有些过分严格,但参考价值很高。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测试项目:

  持续测试(Seq):

  先以16MB的尺寸为单位,持续向受测分区写入生成1个达到1GB大小的文件,然后再以同样的单位尺寸读取这个,最后计算平均成绩给出结果,测试完毕,测试文件会立刻被删除。

  随机单队列深度测试(4K):

  测试软件会以512KB的单位尺寸生成1GB大小的测试文件,然后在其地址范围(LBA)内进行随机4KB单位尺寸进行写入及读取测试,直到跑遍这个范围为止,最后同样计算平均成绩给出结果。本次测试对硬盘会产生一共2GB的数据写入量。

  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4K-64Thrd):

  软件会生成64个16MB大小的测试文件(共计1GB),然后同时以4KB的单位尺寸,同时在这64个文件中进行写入和读取测试,最后依然以平均成绩为结果。同样产生2GB的数据写入量。

  数据存取时间(Acc.Time):

  软件会以4KB为单位尺寸,随机读取全盘地址范围(LBA),写入则以512B为单位尺寸,随机写入保留的1GB地址范围内,最后以平均成绩给出结果。

  总分:

  获得以上成绩后,AS SSD还会根据其公式计算给出总分。

  其中4K随机读写性能代表了硬盘的数据吞吐能力(单位为iops),与持续读写性能相对。在日常应用中网页缓存的写入、系统文件更新,包括程序、游戏的加载、响应等等都与随机4K读写性能息息相关。可以说,4K读写的快慢决定了系统的操作体验。购买SSD时应参考其4K随机读写成绩与IOPS!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19: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种类的固态硬盘主控制器(以下简称SSD主控),并不像闪存那样分为两大阵型,而且规格各不相同,同一个SSD厂商下面有可能多种不同主控的产品,初接触SSD的玩家可能都要被这些主控搞糊涂了。因此我们收集了市场上一些主流SSD的主控资料,让大家对这些主控有所了解,在选择SSD时能多些认识。

【Marvell 88SS9174-BKK2】

Marvell的这款88SS9174-BKK2首先出现在镁光的M4系列上面,刚出来的时候最大的读写速度只有415/260 MB/s,推出当时是市场上最快的SSD,后来镁光更是发布了0009固件,让其持续读取速度提升至500MB/s,高队列深度情况下随机读取也有20%以上的提升。

对比旧的BJP2步进,新的BKK2步进主控针对8K page作了算法优化,对25nm NAND支持更好,目前市场上有多个厂商使用此主控,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存在性能差异,单纯从性能来说最好的是ORICO的HM1系列,最高的读写速度达到了500/440 MB/s,IOPS数则可达到70,000/65,000。

该主控支持SATA 6Gbps接口,支持Trim、NCQ和垃圾回收功能,Trim与垃圾回收的能力都不错,在系统支持Trim的情况下SSD的性能基本上可以长期保持在出厂状态。

使用此主控的镁光M4系列曾出现过两个比较出名的Bug,分别是LPM卡顿Bug与5200小时蓝屏Bug,前者是由于电源管理而导致部分系统可能会出现的卡顿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在0002固件中得到解决,后者则是SSD在通电5200小时后会开始周期性蓝屏,这个问题则在1月13日发布的0309固件中得到解决。

使用此主控的产品主要有:Crucial RealSSD M4系列,浦科特M2P、M2S、M3系列,ORICO HM1系列,海盗船Performance Pro系列,Intel 510系列。售价方面大家比较关心的64GB容量大约699元,128GB容量的大概在1200~1400元。

现在市场上依然可以找到不少旧的Marvell 88SS9174-BJP2主控的产品,这款主控是第一款支持SATA 6Gbps的产品,特性基本上和BKK2步进的一样,不过读写速度要慢不少,最高才355/215 MB/s,最多IOPS为60,000/45,000。

用此主控的产品主要是Crucial RealSSD C300系列和威刚S501v2系列,现在还能在网上找到不少,但是没什么特殊情况都没必要去购买,毕竟新的产品性能要比它们强不少。


【SandForce SF-2281】

现在SSD市场上阵容最强的就是SandForce主控产品了,由于SandForce公司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张套完整的主控、固件以及PCB设计方案,因为使用的门槛比较低,主控性能也非常强,用它的方案做产品的厂商自然也比较多。

在消费级市场上见得最多的就是这个SandForce SF-2281主控了,主控支持SATA 6Gbps接口,SandForce的主控都支持特有的DuraWrite压缩算法因此其最多读写速度都相当之高,最大读写都能达到550/500 MB/s,读取IOPS能达到60,000,突发写入也能达到60,000 IOPS而连续写入则为20,000 IOPS。

DuraWrite技术可以把数据压缩后再写入NAND中,这样一来可以增加NAND的寿命,二来可以大幅度的增加SSD的读写速度,此外主控支持NCQ、Trim和垃圾回收功能。

SandForce主控并不回去做主动的垃圾回收,平时通过主控的固件程序算法,SSD会自动为每一个经过擦除处理的“空白”块作一个标记。当SSD整盘的垃圾达到一定数量,需要进行GC垃圾回收的时候。主控芯片会自动寻找到标记等级较低的块进行垃圾回收。这样做可以减少NAND的损耗而且还能降低主控的占用率,让主控腾出大量空余时间来进行压缩数据。不过这样的算法会导致SSD在使用一定时间后性能下降,特别是在连续写入速度上下降10%~20%左右。

早些时间用SandForce SF-2281主控的厂商都闹过蓝屏事件,原因是电源状态逻辑中的bug导致设备热插拔时从Windows系统中断开,SandForce已经通过更新固件的方法解决了此问题。

由于产品的固件基本上都是由SandForce直接提供的,因此同类的产品性能都非常接近,不过固件会根据所配搭的闪存类型差异而又所不同,因此可以产出许多不同档次的产品,不过像Intel新发布的520系列肯定是自己定制的固件。

搭配ToggleDDR闪存是性能最佳的方案,主要产品有:OCZ Vertex 3 Max IOPS系列,博帝Wildfire系列,120GB产品售价大约为1400~1800元。

搭配ONFI同步闪存在IOPS上略低一点,主要产品有:OCZ Vertex 3系列,金士顿HyperX系列,博帝Pyro SE系列,威刚S511系列,海盗船Force GT系列,MemoRight FTM Plus系列,影驰Laser EX/GT系列,Intel 520系列SSD也是用这种方案。60GB产品售价大约为600~800,120GB产品大约在1300~1600元左右。

搭配ONFI异步闪存的方案无论读写速度都对数据的压缩率依赖比较大,全部不可压缩情况下连续读写性能只有同步方案的一半,由于闪存性能的关系IOPS也会低一些,主要产品有:OCZ Agility 3系列,金士顿SSDNow V+200系列,博帝 Pyro系列,威刚S510系列,海盗船Force 3系列,影驰Laser AT系列,60GB产品售价大约为550~700,120GB产品大约在1000~1500元左右。

性能最低的是ONFI异步闪存+限制IOPS固件的方案,最大IOPS数被固件限制了随机性能有一定的下降,主要产品有:OCZ Solid 3系列,60GB版本售价大约为550元,120GB版本售价大约为1000元。

此外市场上还有些使用上一代SF-1000系列主控的SSD在卖,此主控仅支持SATA 3Gbps接口,虽然在同类产品中性能性能也非常优秀,不过毕竟是上一代的产品,而且价格也没有低多少,因此没什么购买的价值。


【三星S4LJ204X01】

三星的新一代主控采用三核Cortex A9系列ARM处理器,代号为S4LJ204X01,目前消费级市场上的主控都是双核心芯片,多一个核心就可以让主控有更多的资源去执行多个指令,比如数据的读写、垃圾回收和TRIM指令等繁琐的工作,上代470系列的S3C29MAX01只有两个ARM内核,因此理论上新主控会比旧主控性能高至少50%。


三星830系列SSD主控S4LJ204X01

三星S4LJ204X01支持SATA 6Gbps接口,支持Trim、NCQ和垃圾回收功能,最多读写速度为520/400 MB/s,最大读写IOPS有80,000/36,000,从数据上写入IOPS可能显得有点弱,但是在我们的测试中在QD2~4时就可以达到峰值,因此在日常应用中基本感觉不出来。

三星现在的主控都是只用在自家的产品上,因此用此主控的只有三星830系列SSD,此系列产品的连续读写能力高,随机写入也不错,随机读取能力一般,Trim效率不错性能稳定,此外附送的Magician软件做得比Intel Toolbox还好,是一款不错的SSD管理软件。

三星830系列SSD有64GB、128GB、256GB和512GB,64GB的售价约为800元,而128GB的售价则为1300,售价比其他同性能产品来说有贵了些。


三星470系列SSD主控S3C29MAX01

三星上一代的产品470系列在830上市后依然在卖,这款产品用的是SATA 3Gbps接口,因此与现在采用SATA 6Gbps接口的产品性能是有点差距,在同类SATA 3Gbps产品中连续读写速度还是不错的,随机读写速度就一般。


【Intel PC29AS21BA0】

Intel自家的主控PC29AS21BA0,其实它算是一款比较老的产品了,从X25-M那代开始Intel就开始使用这个主控,它推出的时候是当时性能最好的主控,但是现在来看的话已经是廉颇老矣。

PC29AS21BA0支持SATA 3Gbps接口,支持NCQ、Trim与垃圾回收。最大读写速度分别为270/220 MB/s,最大读写IOPS分别为39,500/23,000,这种性能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的确是不太给力。

现在用此主控的SSD主要有Intel 320/310/311系列,其中310和311用的是m-SATA接口这里就不作讨论了,而320系列有40/80/120/160/300/600GB 六种不同容量,40GB的售价大约为500元,而80GB的售价则大约为800元,120GB的售价在1100元左右,而160GB的售价则在1700元左右。

此外Intel全部的SSD都会配有Intel SSD Tool box,熟悉的人都很清楚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SSD管理软件,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手动对SSD进行清理,而且可以很方便的更新固件。

Intel的SSD之前我一直对它的稳定性充满信心的,Intel 320系列出来的时候虽然性能不怎么样但是依然觉得它有稳定性的优势,但是后来却闹出个“8M门”出来这让320系列在我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所谓的“8M门”就是320系列的SSD有可以能在突然掉电后容量突然变为8MB,虽然可以修复但是数据会完全丢失,虽然Intel推出了新固件大大的降低了“8M门”出现的概率,但是依然是有可能发生的。


【Indilinx Everest】

Indilinx Barefoot在2009年曾经是中高端SSD爱用的主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就是芝奇的Falcon II系列和OCZ的Vertex系列,但是后来Marvell和SandForce的主控推出后Indilinx就没有什么动作了,2011年3月公司被OCZ收购。

OCZ收购Indilinx后,在去年11月推出了使用Indilinx Everest主控的Octane系列SSD,目前该系列产品在国内并不多见,不过淘宝上还是能找到其身影。

Indilinx Everest主控支持SATA 6Gbps接口,支持NCQ、Trim与垃圾回收,关于其性能暂时只有OCZ Octane的数据:最多连续读写速度为480/330 MB/s,最大读写IOPS为35,000/25,000,连续读写是可以与其他几款SATA 6Gbps主控相媲美的,而随机性能方面就有点差距,从外国的评测上来看随机读取还可以,随机写入比较低,特别是在高队列深度情况下与其他主控差距较大。

Indilinx Everest主控推出还没有多久,现在已经确定用此主控的SSD只有OCZ Octane/Petrol系列,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是Octane用的是同步闪存而Petrol用的是异步闪存,性能上Octane会好一些,价格也贵一些。至于随后还有没有其他产品推出现在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也不能确定这款主控究竟还有没有隐藏的实力没有发挥出来,之前OCZ就发了一个固件让Octane的写入IOPS大幅度提升,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现在要对它下个定论还为之过早。

OCZ Octane此系列产品在国内还比较少见,在网上128GB的售价大概为1300元左右,而Petrol系列暂时还没有正式开买。


【东芝 & JMicron系列】

用东芝与JMicron的主控的SSD大量存在于低端市场上,这类产品性能其实并不怎么样,但是价格便宜因此也收到不少消费者亲睐。

东芝TC58NCF618G3T

这款主控其实是由JMicron JMF612改版而来,增加了对东芝闪存的支持,此主控支持SATA 3Gbps接口,支持Trim,并不支持NCQ,因此高队列深度的随机读写并不是很好,性能方面以金士顿SSDNow V100为例,最大读写速度为260/200 MB/s,最大读写IOPS为3,000/6,000,可见其随机能力低得可怜。

现在用此主控最出名的就是金士顿SSDNow V100系列,32GB的售价在350~400元左右,十分便宜,想省钱又想尝试SSD的感受的人可以买来做系统盘,不过个人还是推荐加钱买SATA 6Gbps的SSD,此外64GB用550元左右就能拿下,128GB的则要900元。

东芝 T6UG1XBG

东芝自家的第二代主控,在SATA 3Gbps接口的主控中性能还过得去,随机能力比TC58NCF618G3T好些,支持Trim但是不支持NCQ。最大读写速度为230/200 MB/s,最大读写IOPS为8,700/7,800(以上为金士顿SSDNow V+100的数据)。

目前市场上用此主控的产品主要有金士顿的SSDNow V+100系列,SSDNow V+180系列,苹果最新Macbook Air上的SSD也是用这款主控。SSDNow V+100有64/96/128/256/512GB五个容量,其中64GB容量的售价大约为500元,96GB容量的大约要900元,128GB的大约要1100元,价格是有点优势,但是性能与其他主流的SATA 6Gbps产品差很多。

JMicron JMF66X

这是JMicron在Computex 2011上展示的首款支持SATA 6Gbps接口主控,八通道,持续读写速度分别可达500/400 MB/s,支持NCQ,Trim,支持ECC错误校验、AES-256硬件加密、ONFI/Toggle闪存芯片,目前确定使用此主控的只有金士顿SSDNow V200系列,关于此SSD的测试信息并不多以下是SSDNow V200系列的官方数据:

持续读取:64GB — 260MB/s, 128GB — 300 MB/s, 256GB — 300MB/s

持续写入:64GB —100MB/s, 128GB — 190MB/s, 256GB — 230MB/s

4KB随机读/写:64GB—32000 IOPS/1400 IOPS,128GB—36000 IOPS/2500 IOPS,256GB—32000IOPS/4000IOPS

从IOPS可以看出随机读写能力比较低,特别是随机写入最高也只有4000IOPS,这也是JMicron主控一直的缺点,至于连续读取能力在SATA 6Gbps的SSD里面也不算好,估计也和V100系列一样。


【全文小结】

在前面介绍的这些SSD主控中,综合能力相对突出的要数Marvell 88SS9174-BKK2与SandForce SF-2281了,三星S4LJ204X01主控性能也很好,但是总的来说要比前两个要逊色一些,不过在稳定性上面是三者中最好的,推出到现在都没爆出过什么大问题,而且附送的Magician这款管理软件十分强大,比Intel Toolbox还好用。

至于SandForce主控和Marvell主控那个强一点估计是大家所关心的,SandForce主控的压缩算法让其最大读写比Marvell好很多,但是实际应用时数据压缩率是不会这么高的,再加上SandForce主控的算法让其用旧后速度下降,而Marvell的主控对Trim于垃圾回收良好的支持可以保证SSD长期使用不降速,因此性能上Marvell会好一些。

但是论到对NAND寿命的保护,SandForce主控肯定是做得最好的,压缩算法可以让实际写入NAND的数据会少很多,而且不进行主动的垃圾回收也是为延长NAND的寿命,再加上SandForce主控的产品都会留有很大超规空间,因此它对NAND寿命的保护是做得最好的。

目前市场上采用Marvell 88SS9174-BKK2、SandForce SF-2281和三星S4LJ204X01主控的SSD不乏精品,只是使用SandForce SF-2281主控的SSD品牌众多,难免龙蛇混杂,初入门的用户可要挑选自己信得过的品牌。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0: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SandForce疑云重重 是时候消除了

时光荏苒,SandForce SF-2281来到市场已经一年半多了,虽然坐拥数十种品牌所采用的固态硬盘主控方案,但是却不断遭受质疑。去年频频曝光的BSOD蓝屏死机故障,让很多人唾弃。不过随着英特尔SSD 520的发布,以及固件升级到5.02,稳定性得到解决,可以说SF-2000的时代才真正来临。

但是作为SandForce的招牌武器DuraWrite特性却也不断遭受攻击,认为压缩机制骗过了测试软件,更蒙骗了消费者的眼球。显然层层的疑问,伴随着BSOD问题的解决,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SandForce前瞻性的一面,并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知。

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


作为去年年中发布了自家首款基于SF-2281主控HyperX SSD固态硬盘的金士顿,今年年初也顺即将产品线布局到中端层面,SSDNow V+200诞生,专门面向主流大众消费者。当然在这之后金士顿也再次发布了HyperX 3K系列SSD,改用P/E为3000次的ME3颗粒。

从这个表中就可以看出三系列产品的差异,V+200采用ME3异步闪存,P/E同样为3000次。异步闪存虽然在性能上要比同步型稍低,但是借助DuraWrite,我们同样可以享受到出色的应用效能。换句话说,你不会感受到显著的差异,测试软件所体现的是相对片面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品篇:金士顿SSDNow V+200产品赏析

此前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的外包装采用的是金士顿传统的蓝色风格,如今已经更换为更加清新的紫色色调。包装分为简包版和升级套装。

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


V+200硬盘本身的外壳依然是磨砂质感的金属材质,耐磨损不易损坏,甚至还可以屏蔽电磁辐射。我们收到的评测样品依然为9.5mm厚度,不过金士顿也已经推出了7mm厚度的新款产品,附带转接环可在7mm与9.5mm之间随意转换。

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


金士顿SSDNow V+200系列包含60GB、90GB、120GB、240GB以及480GB六种容量型号,目前120GB型号官方指导价为699元。

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


金士顿SSDNow V+200 120GB标称最高535MB/s读取速度和最高480MB/s写入速度,持续的随机4K读/写分别为20K和44K IOPS,而最大4K读/写分别为85K和55K IOPS。
和HyperX SSD系列产品一样,V+200采用的这种六角螺丝要使用特殊工具才可开启,笔者手头暂时没有这样的工具,因此暂无法做拆解。

SSDNow V+200采用异步ME3颗粒


根据网络上的拆解图片来看,金士顿SSDNow V+200采用了英特尔25纳米ME3异步闪存,P/E为3000次。这与部分品牌所采用的P/E更低的异步ME1颗粒区别开来,更不会出现“白片”闪存颗粒。
同时和HyperX SSD内部一样配备了足够的固态硬盘导热垫,可以将颗粒和主控的热量快速传导到金属外壳上,而这在同类SF-2281固态硬盘中是不多见的。



技术篇:Marvell、三星、JMicron主控

●Marvell阵营方案介绍
Marvell是一家提供全套宽带通信和存储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半导体厂商,其早期的SSD主控芯片为88SS8014-BHP2。而后推出的88SS9174-BJP2却是全球第一款支持SATA3.0接口主控芯片,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美光的Crucial RealSSD C300以及威刚的S501。

Marvell 88SS9174主控


目前主流的版本为88SS9174-BKK2/BLD2,相较BJP2,新的步进针对8Kpage作了算法优化,对25nm NAND支持更好。大名鼎鼎的Crucial m4、浦科特M2/M3系列产品、海盗船Performance Pro以及英特尔SSD 510都采用该主控方案。

Marvell 88SS9187主控


最新的88SS9187(代号莫纳Monet 2.0)方案最显著的特点是增加了吞吐量,进一步提升了4KB随机读写效能,以及增强了ECC错误校验引擎能力,支持内部硬件RAID数据冗余,支持最大1GB缓存。已经登场的产品为浦科特M5P。
●三星三核主控S4LJ204X01
三星很早便介入固态硬盘主控市场了,在2009年为OCZ和海盗船代工SSD。如今已经打造自己的零售品牌,而且在OEM市场和服务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苹果MacBook Air中使用的SSD很大部分便来自三星。

三星三核主控S4LJ204X01


目前三星主打的产品便是SSD 830固态硬盘,SATA3.0接口,采用的主控为S4LJ204X01-Y040,是基于ARM Cortex A9的三核心处理器。更多的核心显然有利于在多任务处理下获得更加出色的性能。同时830系列还采用了三星自家27nm工艺的Toggle DDR NAND闪存芯片。
●智威科技JMicron JMF66X
作为台系厂商,JMicron早期的主控方案多被山寨厂商所采用,如JMF602,由于没有外置缓存,性能不佳,经常遇到卡死的问题。
在2010年JMF612/616大规模的普及,基于ARM9架构,加入了外置缓存,整体性能得到提升。同时加入了对TRIM和垃圾回收的支持,但是对NCQ的优化并不到位,依然只能作为入门级固态硬盘主控解决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金士顿SSDNow V系列和V100系列。

JMicron JMF66X主控方案


目前JMicron最新的方案为JMF66X,是其首款SATA3.0主控,依然基于ARM9架构,支持八通道,支持ONFI/Toggle闪存芯片,标称的读写速度可以达到500MB/s和400MB/s,但是随机读写能力依然偏低。目前金士顿面向入门级用户的SSDNow V200系列便采用该方案。



解惑篇:降低写入放大都有什么好处

前面提到SandForce主控最大的特性便是可以将写入放大降到0.5倍,那么什么是写入放大呢?降低写入放大有什么好处呢?
●什么是写入放大(Write Amplification)
写入放大简单来说就是指实际写入的数据量大于需要写入的数据量。
对固态硬盘来说,虽然读写操作的最小单位是Page,但是擦除的最小单位是Block。因此对一个存有“已被删除但未被TRIM标记为无效的数据”的Block(块)进行写入操作,就必须先擦除这个Block,然后再进行写入操作,而不像机械硬盘那样直接覆盖即可。

基本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原理


以英特尔最新25纳米制程NAND颗粒来看,SLC闪存的1个Block一般包含128个Page(页),而MLC闪存则为256个Page,1个Page的大小为8KB。Page是最小单位,但固态硬盘的擦除操作的最小单位是Block。
假如我们只需要写入8KB的数据,但是由于要擦除整个Block,因此必须经过“读取(到缓存中)-修改-擦除-写入”的过程,这样的最终结果是可能实际重新写入了256个8KB即2MB的数据,这就是写入放大为256倍。

写入单位为Page,但擦除的单位为Block


显然,固态硬盘中存在的这种“已被删除但未被TRIM标记为无效的数据”越多,间接导致的写入放大就会越大。因为此时垃圾回收的运作还需要带上这些“无效的数据”,从而多擦除了很多数据还占用了资源。
所以,TRIM指令对减小写入放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将被删除的数据标记为无效,减少了垃圾回收操作需要合并的数据量,也就是减少了实际写入到新Block的数据量。
●写入放大是如何小于1的?
根据写入放大的原理来看,这个倍数不可能小于1,它依赖于固件的算法,遇到最坏的情况该数值可以突破100。在实际中,较低档次的固态硬盘写入放大率一般在10到20倍左右,英特尔的方案可以达到1.1倍,但SandForce的方案则只有其一半,平均为0.55倍。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DuraWrite技术的优越之处,它可以将需要写入的数据进行实时压缩。SandForce的测试指出,完整安装Windows 7和Office 2007需要写入25GB的数据,但是经过压缩实际写入的数据只有11GB。当然我们在系统中所看到的仍为25GB。这种压缩算法可能是一种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或者说是一种数据约减算法。

借助DuraWrite,可将写入放大降低至0.5倍


也就是说,操作系统传送数据给主控时,主控将数据进行“压缩”然后再写入闪存,而在读取时,由主控进行“解压缩”操作,再传给操作系统。
●DuraWrite技术的连带好处
经由DuraWrite技术压缩以后,实际写入的文件少了,写入放大自然会减少,而且实际的看到的数据传输速度也自然会更快。
同样,经过压缩的数据使闪存的实际磨损程度被减小了,这就变相使得MLC的写入寿命得到延长,甚至接近SLC的写入次数,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DuraWrite的直接好处,延长SSD使用寿命


和延长MLC写入次数产生的连带好处就是,均衡磨损机制有了较大的剩余空间可以发挥,而TRIM功能同样受益。
不过这种压缩算法在面对已经被压缩的数据时就无能为力了,比如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文件或者一些容量很大的压缩文件。所以笔者建议使用SandForce方案的固态硬盘的用户不要存放太多此类文件,除非你的剩余空间确实足够大。


解惑篇:闪存的种类 同步/异步的差异

我们前面就提到过同样基于SandForce主控的固态硬盘,但由于搭载的NAND颗粒的不同,最终性能也能带来较大的差异性。这实际上是因为闪存也分为很多标准。其中,以英特尔、美光、海力士为首的NAND厂商所主打制定的闪存接口标准为“ONFI”,而以三星和东芝阵营为首的NAND厂商当前所主打的则是“Toggle DDR”。
●英特尔、美光主导的ONFI标准
ONFI 1.0标准诞生于2007年1月,除了包含一些闪存指令、引脚排列、电气参数等标准之外,还将传统的Legacy接口标准从每通道的40MT/s的带宽提升到了50MT/s。
2008年2月ONFI 2.0标准诞生,最主要的改变就是将每条通道的传说带宽从50MT/s一举提升到了133MT/s,由此也大幅度提升了采用多通道机制的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

美光ONFI同步闪存


而在2009年2月ONFI 2.1标准被制定出来,将每条通道的传输带宽进一步提升至166MT/s~200MT/s,同时增强了ECC纠错能力。直到2009年10月ONFI 2.2标准出台,针对一些细节上做了改进和加强,并沿用至当前主流产品之中。
今年3月,ONFI 3.0标准正式宣布,接口带宽更是一举提升到了400MT/s,笔者预计该接口闪存将被下一代固态硬盘主控芯片所支持,但目前还不清楚12Gbps的SATA接口标准何时出台。
●ONFI中的同步/异步模式

同步/异步闪存的差异


至于我们经常说的“同步和异步”模式,这是在ONFI 2.0标准中新加入的特性。简单来说,主控可以通过发送同步指令激活NAND闪存上的同步时钟信号,以工作在同步模式。从性能测试来看,工作在同步模式下的固态硬盘在持续性的读写操作上有着更好的性能表现,目前中高端SandForce SF-2281固态硬盘均使用的是同步时钟,而中低端产品则多数工作在异步模式下。
●东芝、三星、SanDisk主导的Toggle DDR标准
Toggle DDR Mode标准源自三星和东芝于2010年6月联合制定的全新NAND闪存接口标准。这里所谓的“DDR”其实和DDR内存的道理是一样的,利用DQS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进行一次数据的传输,速度自然翻倍。

东芝Toggle DDR Mode闪存


目前Toggle DDR Mode依然是1.0的标准,其接口带宽可以达到133MT/s,而最新的2.0标准和ONFI 3.0一样可以达到400MT/s的接口带宽。
目前,主流的SandForce SF-2000系列主控和Marvell 88SS9174-BKK2主控都已经提供了对ONFI 2.x和Toggle DDR Mode标准闪存芯片的支持,应用广泛。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0: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惑篇:128GB和120GB固态硬盘的差异

为什么基于SandForce主控的固态硬盘容量都是120GB、240GB,而不是128GB、256GB等等呢?实际上他们的物理容量确实为128GB、256GB……而那部分空缺的则是“Over-Provisioning”预留空间。
一般OP分为三层,如上如所示,第一层由于计算方法的差异是不可抗拒的,而第二层则是SSD厂商预留的,比如目前消费级SF-2281固态硬盘预留容量通常为7%,一些企业级的型号达到28%。至于第三层则是用户自己设定的容量。

OP的三个等级


为什么Marvell、三星、JMicron等方案都不设置二层OP,唯独SandForce拥有?这是因为SandForce方案没有外置DRAM缓存,只有芯片内置高速SRAM。而目前外置缓存通常用于保存映射表(Mapping Table),SRAM虽然速度极快,但是容量太小,因此SandForce只在这里面保存了一级映射表。
由于没有大容量DRAM用于存放完整的映射表,除了一级映射表存储在SRAM之外,二级映射表被存放在NAND的二层OP中。但毕竟NAND的速度要比DRAM慢很多,所以如果数据不能被压缩,二级映射表的处理量会大幅增高,这也是为什么SandForce主控固态硬盘在进行无法压缩的文件的拷贝时速度慢很多的原因之一。


测试篇:测试平台和固态硬盘固件升级

我们使用英特尔酷睿i7 2600搭最新Z77主板构建测试平台,测试中关闭睿频加速和所有有关节能降频的选项,并把CPU的频率锁定在3.5GHz。另外在BIOS中开启AHCI、开启XMP,搭载DDR3-2133MHz CL11内存进行测试,以便将性能最大化。

测试平台


在测试之前,笔者先对固态硬盘进行固件升级。这款金士顿SSDNow V+200搭载的是5.02版固件,通过官网下载升级到5.03版固件,新固件进一步增强了TRIM和GC效能。

对SSDNow V+200进行固件升级




测试篇:体验DuraWrite技术的特性1

前面提到DuraWrite机制可以对数据进行压缩增强性能,这里利用测试软件证明一番。数据能否被压缩取决于数据模型,越有规律的数据越容易被压缩,而诸如全0或者全1的数据则可以被无限压缩,对于完全随机的数据模型,则无法被压缩。对于SandForce主控来说,前者将体现出最大性能,而后者则是最低效能。
●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来自日本开发者开发的硬盘测试工具,简单易用,可以测试1MB和512KB文件大小的连续读写速度、4KB随机读写速度和32位队列深度下的4KB随机读写速度。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涉及LBA寻址空间不超过4GB,默认为1GB文件测试五次取最佳值。笔者先后使用随机数据模型和全0的数据模型测试。

随机数据模型


全0数据模型


全1数据模式


在随机数据模型下获得了206MB/s和151MB/s的连续读写性能,而在全0或全1的数据模型下则达到了490MB/s和512MB/s的惊人成绩,显然DuraWrite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被压缩后性能获得显著增长。同时对随机读写DuraWrite也有一定作用。
●ATTO Disk Benchmark软件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很好地说明文件大小长度不同对速度的影响。

全0数据模型


随机数据模型


在ATTO软件测试中与CrystalDiskMark有着类似的表现,全0的数据模型下读写速度均双双跑出了500MB/s以上的成绩,而在随机数据模型下则有200MB/s和150MB/s。


测试篇:体验DuraWrite技术的特性2

●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来自德国的SSD专用测试软件,可以测试连续读写、4KB随机读写和响应时间的表现,并给出一个综合评分。同时该软件还自带一个Compression Benchmark项目,它可以给出一个曲线,描述随着数据模型中可压缩数据占有率(压缩比)的增高,性能的变换情况。
由于AS SSD Benchmark的基准测试只采用随机数据模型,这对SandForce固态硬盘来说是致命打击,因此该款软件下的结果,我们只做参考即可。

MB/s形式


IOPS形式


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比CrystalDiskMark略低,整体来说仍比较类似,从测试来看,金士顿SSDNow V+200 90GB固态硬盘其得分可以算是意料之中,由于采用异步闪存,读取只能达到200MB/s,随机读写表现也比较平衡,最终492的得分很好地证明了问题。

随压缩比的性能变化


来自Compression-Benchmark的测试项目,其实这个测试项目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数据模型中,当可压缩数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时,最终性能的变化情况,对于DuraWrite技术来说再适合不过了。因此我们看到了明显的增长曲线,最终达到500MB/s的传输速度。
●大部分软件无法真实衡量SandForce综合效能
可以看到使用不同软件跑出来的成绩也不尽相同,这主要在于测试机制的细微差异。但对SandForce这种压缩特性而言,除了AS SSD Benchmark软件的曲线之外,其他数字都无法真实地衡量其性能表现。
●SandForce主控进入GC态之后写入性能会受限
以上测试均在空盘状态下进行,SandForce主控固态硬盘在使用一段时候后会进入GC态,写入速度会被限制在原有的70%左右,因此网友可能会测试出写入只有100MB/s左右的成绩,这不是技术缺陷,而是SandForce主控的特点。



应用篇:系统基准PCMark软件测试对比

PCMark是Futuremark推出的一款整机性能测试软件,它采用脚本测试的方式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在PCMark 7中的存储部分针对SSD的应用做了一些多任务测试。但是不会需要很高的队列深度,对固态硬盘不会造成太大的负载,主要基于随机读写操作,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我们系统实际应用时的效能。
PCMark存储项目测试的整个过程将花费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一般包括Windows Defender、游戏、Windows图片加载、Windows启动、MovieMaker视频编辑、Windows媒体中心,WMP音乐加载等项目。

PCMark7金士顿SSDNow V+200 120GB的成绩4948分


PCMark7日立7K1000.D 1TB的成绩1960分


PCMarkVantage金士顿SSDNow V+200 120GB的成绩84160分


PCMarkVantage日立7K1000.D 1TB的成绩6269分


目前我们认为PCMark 7的测试结果更具参考性,对硬盘负载不会太高,并发线程数也不会太高,它比较接近我们的家用环境下的使用感受的。当然Vantage也可以作为辅助参考,但是它受到系统平台的影响更大。从结果来看固态硬盘的最大优势便是系统启动、程序加载、软件运行以及游戏等方面。不过这种数字依然无法感受到真实情况下的差异,下面我们来进行系统实际应用的测试。
 楼主| 发表于 2013-3-9 20: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用篇:实际应用效能对比传统硬盘1

●64位Windows 7系统开机速度
安装Windows 7后并安装好必要的驱动和软件,首先便是开机时间的对比,从启动时亮起Windows徽标时开始计算,到进入桌面后硬盘灯不再闪烁为止。

日立7K1000.D硬盘下为32秒

使用SSNow V+200仅为8秒


●Windows 7开机同时启动11个软件
在开机的同时启动11个常用软件完成后等待硬盘灯不再闪烁为止: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Foxmail、迅雷、360安全卫士、腾讯QQ、驱动精灵、暴风影音、PhotoShop。对比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该测试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日立7K1000.D硬盘下为1分52秒

SSNow V+200下仅为15秒


●用360安全卫士进行一遍快速木马查杀
360安全卫士是目前很多大众用户装机时必安的一款软件。这里笔者使用的是360的查杀木马功能,选择“快速扫描”选项,360会对系统的关键目录进行扫描检查木马和其他安全威胁。此项测试更加强调的是随机读取性能。

日立7K1000.D硬盘下为1分44秒

SSNow V+200下为34秒










应用篇:实际应用效能对比传统硬盘2

●用WinRAR解压缩一个约2GB的零散文件压缩包
这个测试项目是对一个放置在桌面上的,大小约为2GB的WinRAR压缩包进行解压操作到本地,该压缩包包含大量零散文件。相比压缩,解压缩操作更多的负载在于硬盘。如果文件过于零散也可以考察硬盘的小文件读写性能。

日立7K1000.D硬盘下为1分32秒

SSNow V+200下为57秒


●加载《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游戏关卡
在内存足够的前提下,当前大部分游戏在固态硬盘中运行对帧数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机械硬盘很可能在关卡载入的时候拖慢你的速度,增加你的烦躁度,破坏游戏的流畅性。总之,固态硬盘可以极大地缩短游戏关卡的加载时间。

日立7K1000.D硬盘下为15秒

SSNow V+200下为8秒


实际应用效能的展示可以比较鲜明地对比出使用固态硬盘相比传统硬盘表现出来的巨大优势。其中,系统、软件启动优势最为明显。这意味着用户将获得更为流畅的系统使用体验,不会出现长时间没有什么响应的情况,解压缩文件也会更快,这既增加了工作效率,也可以使心情变好。



探究篇:系统文件和Office文档压缩比

理论测试软件为我们展现了金士顿SSDNow V+200固态硬盘在不同数据模型下表现出来的巨大性能差异,如果文件可以被压缩,速度就会很快,反之就是最差环境。那么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文件有着怎样的压缩比呢?进一步来讲,哪些类型的文件适合SandForce主控,充分发挥出其压缩特性,既可以获得性能的提升,又可以减轻对闪存颗粒的磨损,延长寿命。

根据AS SSD的测试,文件越易被压缩,性能会越高


笔者使用WinRAR将不同类型的文件进行压缩试探了一番。当然,WinRAR的压缩机制和SandForce的DuraWrite肯定是有不同的,不过能够被压缩的文件终究是可以压缩的,不同的压缩算法更多体现在性能、效率方面,我们至少可以用WinRAR的结果做个参考。

Windows 7的Windows文件夹和Program Files文件夹


可以看出这两个文件夹的压缩比还是很高的,平均大概50%。如果结合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那么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就可以达到300MB/s和200MB/s,虽然仍不是最快,但是却完美地在性能、写入量方面取得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Office文件夹和软各类软件安装包文件夹


Office文件夹同样易于被压缩,而对于软件来说,如果是安装文件由于本身是打包好的,所以不太容易被压缩。尽管如此,实际写入固态硬盘中的数据依然明显小于我们看到的。

文档和PPT文件


测试证明,纯文字的Word、Excel、TXT文件是极易被压缩的,文件的体积可以压缩至不到原有的40%,按照AS SSD Benchmark软件的计算方法就是压缩率超过60%,加上固态硬盘拥有的极快的随机存取性能,我们平时编辑Office文档时效率会大幅增加。此外,PPT文件则不太易于压缩。


探究篇:音视频/游戏/数据库的压缩比

测试了常用文件的压缩比,下面我们来看看音视频文件、游戏文件,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常用的程序源文件和数据库文件。

MKV和AVI视频文件


显然,已经被压缩过的文件就几乎无法再压缩了,比如我们常见的视频文件,这也是为什么以前我们经常提到视频文件不适合存放在SandForce固态硬盘中,体积太大、性能没有提升。最重要的是,我们看视频时是一个持续的读写过程,这并不能体现出固态硬盘的优势,机械硬盘已经够了。

JPG和MP3文件


BMP图片是极易被压缩的,因为本身是为压缩过的格式。但是JPG既然难以压缩,显然大量的照片也没必要一定存放在固态硬盘中。同时,MP3、FLAC格式的音频文件也都无法获得高的压缩比。

游戏文件


简单压缩了两个游戏文件夹,不同游戏的可压缩性显然不同。但是要注意,游戏进行过程中小尺寸文件块的随机读写占到的比例并不小,因此只要空间允许,笔者依然建议将游戏文件放入固态硬盘,以获得更为流畅的游戏体验。

JAVA源文件和Oracle数据库文件


SandForce主控对程序员们绝对是一个福音,无论是源代码还是数据库都极易被压缩,巨大的吞吐效能的提升可以大幅度增加开发效率,对企业级应用而言,吞吐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很多数据文件都是可以被压缩的。这就是为什么SandForce主控本身也是为企业级应用而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5-4 10:22 , Processed in 0.3039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