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90|回复: 1

云医生阿是罐--礼品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9 06: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医生阿是罐由罐体、螺母手轮、吸气阀、活塞等组成。

云医生阿是罐对因风、湿、寒、火、毒引起的腰酸腿痛等各种病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使用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1、血液病患者禁拔。
2、皮肤严重过敏或有皮肤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五官、孕妇腹部、腰骶部、乳部不宜拔罐。
4、高热抽搐、高度神经质或烦躁不安、全身高度浮肿、癌症晚期或恶病质、皮肤丧失弹性者,不宜拔罐。
5、心脏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者不宜拔罐。

1、在使用过程中,转动手柄时应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2、连续几天拔罐,要适当循经络轮换所拔部位。
3、在拔脚部穴位时,先泡脚5-10分钟,以免皮硬掉罐。
4、拔罐区若出现温,热,凉或出现紫斑,淤血或微疼,微痒属于正常反应。
5、拔罐中若出现水泡、血泡属正常现象。

1.内科病症:感冒,发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消化不良,胃下垂,胆囊炎,胆石症,腹痛,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便秘,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肝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脉管炎,贫血,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男性性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痢疾,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
2.外科病症: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足跟痛症,痔疮,脱肛,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丹毒,静脉曲张。
3.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带下病,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妊娠呕吐,产后腹痛,产后缺乳,乳腺炎,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
4.官科病症:近视,白内障,耳鸣,眩晕,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烟炎,扁桃体炎,牙痛,复发性口腔溃疡,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鼻出血,视神经萎缩。
5.皮肤科疾病:湿疹,痤疮,牛皮癣,浔麻疹,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

基 础 类 证 书
企业资质证书


云医生阿是罐源于千年传统火罐疗法的治病原理,以机械形式在罐内产生负压,作用于肌体,组织,穴位,造成良性刺激,促进代谢旺盛,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消除病理因素,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国传统的肝肺经络理论认为:人体患病的外部因素为风,寒,湿,毒,热侵入机体后,使脏腑功能失调,由此出现淤血,滞气,瘦涎,宿食,邪火,火浊这些致病因素,它们通过谕穴走串,逆乱,充斥,滞留,淤阻,从而出现种种疾病征兆。拔罐时将汗毛孔吸干,体内病邪从皮肤毛孔被吸出体外,从而使经脉气血得以疏通;同时当人体气血凝滞或经脉空虚时,云医生阿是罐的行气活血,泄阴鼓气作用,又可动经脉气血,振奋脏腑功能,调整逆乱的气机,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补虚纠偏,扶正祛邪,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拔罐所产生的负压值,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滞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加其功能活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机械刺激可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和管制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进机体恢复其机能,使疾病逐渐痊愈。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各个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内外相通,表里相应,彼此协调,相互作用的整体。刺激机体的某个部位,或某个部位产生变化时,都会引起相应的全身性反应。拔罐疗法是一种温热的物理性刺激,虽然只是在局部或经络瑜穴上进行刺激,但它可以通过人体自控调节系统将刺激传达到全身,引起局部和全身的反应,调整机体功能,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1、调整阴阳,扶正祛邪
传统医学用阴阳失调来阐述疾病的发生机理,也就是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各组织,脏器的功能活动,都保持着有机协调,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协调关系如被破坏,阴阳就会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各种症候。《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说明阴阳失衡是疾病产生的原因。拔罐通过对机体局部的良性刺激,再依靠人体自控调节系统的传达和调节,从而起到调整某些肝器功能的作用,使之达到扶正祛邪,阴阳平衡的功效。
2、通经活络,畅通气血
经络是运行营卫气血的通路,当人体产生疾病时,则邪正相搏,阴阳失调,经络只气也随之逆乱,而营卫气血的运行被阻,则发生萎痹等症。应用拔罐疗法,从其穴之前导之,或在对应之穴启之,使所闭之穴感受到刺激而逐渐开放,则所阻滞之气血,亦得以缓缓通过其穴,以复其流行矣,从而起到通经活络,畅通气血的功效。
3、驱走寒火,安合脏腑
拔罐疗法有驱寒火,驱湿邪的作用。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称拔罐用以治疗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腰痛等症不必服药。罐的吸引力能吸出肌肉血脉中的风寒,通过温经通络进一步疏导,使之安合脏腑。可见拔罐疗法有驱走寒火,通利关节,消肿止痛,活血散淤,温通血脉,安合脏腑之效。
4、排毒排脓,消散淤阻
毒气郁结,恶血淤滞之症在未成脓时,施以拔罐疗法,可使毒气吸出,气血疏通,淤阻消散。已经化脓的,可托毒排脓,症状迅速减轻,治疗疥疮农疡。
5、反映病候,协助诊断
当外邪侵袭人体时,经络气血失调,病邪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变,当内脏出现病变时,也可以通过经络的传注,气血的盛衰表现由里及表,在相关的经络,内脏联系部位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通过拔罐部位,皮肤变化可以推断病变的性质,部位与内脏的关系,通过拔罐的经络感传,反映病候,协助诊断,推断预后转归有着实际的临床意义,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研究模式的改变,人们对非药物疗法的认可和接受,从而导致了拔罐疗法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机械作用:拔灌疗法是一种遵循经络穴位的中医外治法,也属于刺激疗法。通过罐内的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出现自家溶血现象。这种刺激产生良性作用,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器,血管感受器感受其刺激,经过传入神经纤维至大脑皮层,反射性的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使整个神经系统趣于平衡。
2、温热作用:拔罐疗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作用,局部血管的扩张,血流量的增加,加强机体和组织的活动力量,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同时增加局部组织的耐受性和抗病能力,通过反射机制调整全身。
3、解毒作用: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本身就有分泌和排泄作用,拔罐所产生的负压可使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加强,协助和加强了肾脏排泄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从而使体内的毒素加速排除,加强了新陈代。
4、生物作用:改善血液循环:拔罐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拔罐所产生的充血,淤血以及排汉解毒,气体交换等,都是新陈代谢的一部分。血液循环的改善,血液成分以及体内酶,内分泌等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拔罐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增加其功能活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强,皮肤对外界变化的耐受力和敏感性的增强,这些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缓解机体疼痛:疼痛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拔罐疗法的负压,吸允,熨刮,牵拉,挤压皮肤和浅层肌肉的良性刺激,减少和消除了致痛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解除疼痛,这也是拔罐疗法对疼痛疾病有明显疗效的基础。其它研究结果:拔罐疗法对心率,血液循环,血黏度,血压,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预防:常拔足三里穴,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如配以拔中府、沛俞等穴位,可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如配以拔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可防衰老等.
保健:经常在膀胱经上"拔罐"或"走罐",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保持阴阳平衡,提高肌体免疫功能;拨期门、中脘、关元、中极、天枢、大横的穴位,可以减肥.
诊断:拔罐后局部淤斑或血泡色淡为虚;色深拌局部发热者为热毒 盛或阴虚火旺;罐内有水气为湿重,局部出现紫红色水泡为湿热重,出现白色水泡为寒湿重。
治疗:中医治疗强调阴阳平衡,拔罐疗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疏通经络,祛除寒湿,消肿止痛,达到治病目。


一、云医生阿是罐健康疗法的使用方法
1.根据病情,疼痛部位和拔罐部位,选择适当规格的神罐。
2. 通过旋转手轮调整罐内活塞至罐口,将罐体紧贴要拔罐部位,顺时针旋转手轮可产生吸引力,初次拔罐以螺杆旋出一半为宜,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每次拔罐20分钟,以患者感觉拔罐部位发热,麻和出现潮红为宜。
3. 罐内壁和活塞的密封圈应及时清洗,涂抹云医生润滑密封膏(凡士林也可),以保证密封,润滑程度,延长使用寿命。
4. 卸罐时,逆时针慢慢旋转手轮,即可拿下。
二、云医生阿是罐健康疗法的留罐时间和疗程
使用云医生阿是罐一次20分钟,如吸力大可适当减短留罐时间。拔罐5分钟后加大吸力一次,依次类推。同一部位,每天拔一次,若皮肤感觉疼痛可隔一天再拔。每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可以间隔2-3天。儿童及糖尿病者及体质虚弱者,减少三分之一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宜轻拔。

(一)严格掌握禁忌证
凡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全身性水肿、血友病、紫癜病、咯血、白血病、高热、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高度神经质、活动性肺结核、妇女月经期、皮肤失却弹性、极度衰弱、醉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过渴、全身性皮肤病,或吸拔部位有静脉曲张、癌、皮肤病、皮肤破损,或有外伤骨折,或孕妇腰骶部和腹部等均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二)须保暖避风,操作稳、准、快
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拔罐的基本要求是稳、准、快,吸拔力的大小与扣罐的时机和速度、罐具大小和深度、罐内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火力旺时扣罐、扣罐快,罐具深而大、罐内温度高,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吸拔力不足则重新拔,吸拔力过大可重新拔或按照起罐法稍微放进一些空气。
(三)掌握宜与不宜拔罐的部位及条件
拔罐部位以肌肉丰满,皮下脂肪组织丰富及毛发较少部位为宜。血管浅显处、心搏处、皮肤细嫩处、瘢痕处和鼻、眼、乳头、口唇、骨突出处,以及皮肤松弛而有较大皱纹处,均不宜拔罐。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处拔罐。疮痈排脓不畅时,可适当扩创后再拔罐,以利于引流。
(四)对易发生意外的患者取卧位和使用小罐
对初次拔罐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采取卧位,并选用小罐具,且拔罐数目要少。
(五)注意询问、观察,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处理
拔罐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患者感觉拔罐部位发热、发紧、发酸、凉气外出、温暖舒适、思眠入睡,为正常得气现象;若感觉紧、痛较明显或灼热,应及时取下罐重拔;拔罐后无感觉,为吸拔力不足,应重拔。患者有晕罐征兆,出现如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脉细数等症状时,应及时取下罐具,使患者平卧,取头低脚高位。轻者喝些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如血压下降过低、呼吸困难等),可用卧龙散或通关散少许吹入鼻中,取嚏数次后,一般可恢复,也可针百会、人中、少商、合谷等穴,或重灸关元、气海、百会等穴。
(六)嘱患者不要动,罐间距不宜太近
拔罐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拔罐数目多时,罐具间的距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因罐具间互相挤压而脱落。
(七)防火

(一)操作前的准备
1、选择环境:以空气清新,光线柔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避免穿透风,注意保暖。
2、起罐方式:起罐时,应动作轻柔,协调。一手握罐将其稍倾斜,另一手拇指近罐口沿处挤压皮肤,使气体流入罐内,自然松落。不可生硬拔,以免损伤皮肤,产生疼痛;起罐后,局部皮肤出现水蒸气,可用棉球擦干;若有水泡,可用无菌针刺破,抹干后涂消毒水即可;若局部绷紧不适可轻轻按揉,使其放松;皮肤干或裂纹,涂植物油或刮痧油即可。治疗结束后应休息5——10分钟,避风寒。
3、选择穴位:(1)哪儿痛拔哪,称阿是拔法。(2)根据病情查看云医生阿是罐健康疗法指南和云医生穴位图解选穴拔罐。
4、体位要求:以患者舒适,易于操作为佳。
5、清洁暴露:对要进行吸拔的部位尽可能暴露,并要求清洁,有污垢者清洗,有汗液者抹下,体毛长且粗者刮净,以防漏气影响疗效。
6、器具选择:云医生有大,小不等多种型号,能充分满足人体个部位的需求。根据病情及部位,选择适宜口径的神罐,同时,准备好云医生活血通络液,此液只限外用,不能内服,应妥善保管,防止儿童误服,不要用于眼,皮肤破伤处。
7、留意记录:记录每一次的使用方法和部位,以留作以后参考。
(二)常用的治疗罐法
云医生阿是罐多罐并用,普通型8个,长寿型12个,豪华型16个。
1、排罐法:沿某一条经络或某一肌束的疼痛部位顺序排列拔罐。如颈椎并沿谷,外关,印堂,曲泽,内关,大椎,风池,天柱,肾俞,天宗,肩井,大抒,定喘,崇骨,盲中俞置罐。该法多用于慢性陈旧性病变,内脏气血淤阻,神经肌肉疼痛等多种病症,多穴位多点排罐法是最常用罐法之一。
2、散罐法:有叫星罐法,适应一人多种疾病或一病多种表现,反应不明显而零散选穴拔罐的病症。如肩周炎选肩井,肩贞,天宗,肩前,曲池等穴位。
3、走罐法:又称行罐,推罐,宜选用较大号的云医生罐,先在走罐区位或罐口涂上适量云医生活血通络液,将罐吸拔在皮肤上,循着肌肉骨骼行走或经络循行线行走,动作柔和,移动时手握罐体梢倾斜,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稍提起,速度可快可慢,用手柄调节吸力大小,如此往复左右来回移动,以皮肤出现红色并成鲜红色或紫黑色为度。该法多用于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的气血淤阻之疼痛,肌肉萎缩,麻痹等症。(1)直线走罐:是以单手握住罐体作直线移动,多用于背部脊柱双侧的肾经和膀胱经,也用于下肢股四头肌及比目鱼肌处。(2)旋转走罐:是以单手握住罐体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式移动,多用于腰底,腹部或肩关节等部位。
4、闪罐法:用云医生罐吸附于穴位或患处,又立即提罐具使之脱落,这样反复吸拔,开起,使被拔部位产生吸紧牵拉,开起松弛的特定物理刺激,使局部皮肤血液产生罐注——输布——再罐注——再输布的过程,改善血液循环,通过30-50次反复吸附,开起,直到皮肤潮红发热为度。此法多用于风寒外感病症,肌肉萎弱,皮肤麻木,虚弱消耗病症以及中风后遗症。
5、刮痧罐法:是对刮痧和走罐的补充和加强。云医生阿是罐的罐体可单独用来刮痧,将穴位或患处刮红,甚至暗红,然后再拔罐,扩大了治疗范围。
6、按摩罐法:是将按摩手法有机的根据病情,病位相结合,或先拔罐后按摩,或先按摩后拔罐。点罐是将按摩的点穴与拔罐结合,由于拔罐多为吸拔和向上牵拉,通过点罐对深层肌腱,韧带的作用,从而对肌挛,紧张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和止痛作用,云医生阿是罐的手柄制成了按摩工具,使您的按摩罐法更简单有效。
7、针罐法:是将针刺和拔罐合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见的有罐内针,针后罐等。
(三)选穴与配穴
1、阿是穴:所谓:“阿是穴”就是指疼痛部位。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俗话说“痛则不通”,在病痛处拔罐可畅通经气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即哪儿痛拔哪儿。
2、远端:以经络循行在病痛的远端部位拔罐,以调理经气,治疗疾病。
3、特殊部位: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可根据病情特点来选拔。4,上下,左右,内外结合,根据中医“上病下取”,“左病右治”,“表里对应”的原则,这些都是灵活应用的经验。
4、中西医结合,强调脊椎 总之,在使用云医生阿是罐时需灵活掌握,“宁失其穴,不离其经,不错其位”地去进行治疗。
总之,在使用云医生阿是罐时需灵活掌握,“宁失其穴,不离其经,不错其位”地去进行治疗。

使用云医生阿是罐后局部出现水泡,水肿者为湿气盛,色清者为寒湿盛,色黄者为热湿盛;罐中气暖为湿热重;罐中出现水珠为寒湿重;局部若微痒或皮皱为受风;局部淤斑或血泡色淡为虚;局部水泡色深伴发热者为热毒火盛或阴虚火旺;局部不发热者乃淤血,寒凝,阳虚,气虚。

一、拔罐疗法的选穴原则
一)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
(二)远端拔罐: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
(三)特殊部位拔罐: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根据病变特点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
(四)中间结合,强调脊椎:1.颈椎部是指颈椎到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头部,颈部,肩部,上肢及手部的病变合功能异常。如头晕,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手臂肘腕疼痛等。2.胸椎上部是指第一胸椎到第六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心,肺,气管,胸廓的病变。如心悸,胸闷,气短,咳喘,胸痛等病症。3.胸椎下部是指第七胸椎到第十二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肝,胆,脾,肠等器官的痛症。如肝区胀痛,胆囊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肠炎,腹痛,便秘等病症。 4.腰椎部是指腰椎以下的腰椎部,主要治疗肾,膀胱,生殖系统,腰部,臀部,下肢各部位的病变。如肾炎,膀胱炎,痛经,带下,阳痿,腰椎增生,椎间盘带脱出,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病症。
拔罐疗法必选俞穴
1.全身疾病:大椎,身柱。
2.下半身疾病:命门。
3.呼吸系统:风门,肺俞,脾俞,中府,等。
4.循环系统:心俞,肾俞,肝俞,脾俞,神道。
5.消化系统: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上脘,三焦俞,大肠俞,天枢,关元,胆俞,阿是穴。
6.泌尿系统: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
7.内分泌系统: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
8.神经系统: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
9.脑血管: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
10.运动系统: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环跳,阿是穴。
11.五官及皮肤系统:风门,肺俞,肝俞,阿是穴。

二、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
拔罐疗法,是利用罐具通过排气产生负压吸于体表,皮肤对这种刺激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主要是颜色与形态的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罐斑”。常见的皮肤变化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瘀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拔罐后出现的这些皮肤反应,是体内病理的反映。
如在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水疱、水肿或水气(在罐内壁上挂满水珠,或起罐后有水流出),中医认为其表示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有时拔罐后其水疱色呈血红或黑红,多表示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如在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深红、紫黑的罐斑或丹痧,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示患有热毒证;如在拔罐后只出现紫红或紫黑色罐斑,无丹痧和发热现象,多提示患有瘀血证;如在拔罐后,皮肤表面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示患有虚寒证; 如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微痒或出现皮纹,多表示患有风证。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经脉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上下贯通;络,有网络的意思,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将人体的脏腑筋骨,四肢百骸,皮毛肌肉,五官九窍等都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脉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1、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分内行线和外行线两部分。阳经经脉在内,各属六腑中的一腑;在外部分布于四肢外侧。阴经经脉在内,各属六脏中的一脏,在外都分布于四肢内侧。在躯干上的”分布阳明,太阳,少阴行身之前;少阳,厥阴行身之侧;太阳行身之后。即手三阴分布于胸布于上肢内侧,手三阳分布于头面和上肢外侧,足三阳分布于头面和下肢外侧,足三阳分布于胸腹和下肢内侧。十二经脉的分布左右对称,共计24条。其中,每一条阴经都与另一条阳经在体内是脏腑互相属络,在体表是内外侧表里相配。
2、奇经八脉
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总称奇经八脉。这八条经脉的分布不同于十二经脉,而各自别道奇行,不受十二正经的约束,故称奇经。奇经交错地循行分布于3二经之间,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另外,奇经八脉对十二气血还具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它又能给于渗灌。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规律
①阴经与阳经交接,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
②阳经与阳经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阴经与阴经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
④十二经脉依次交接。


经络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其中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有八: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络脉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别。别络较大,有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和调节的作用,络脉之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浮络,经络最小的分称为孙络。
脏腑,是人类内脏的总称。通常人们都知道五脏六腑,五脏,指心,肝,脾,肾,肺;六腑指的是脏经,气,血,津液,神的内脏称之为脏,而把形体中空,形如管道,具有受纳和腐熟水谷,消化和排泄糟粕功能的内脏称之为腑。《素问无藏别论》中说:所谓无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脏腑学说中的心,肺,脾,肝,肾等脏器,虽与西医学中脏器的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上,却不完全相同。经络源于脏腑,故十二经脉和脏腑都有直接的联系,经络在五脏之间,六腑之间,以及脏腑之间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脏脉络腑,腑脉络脏,一阴一阳,形成了脏腑相合。眼、耳、口、鼻、舌、前后二阴九窍和五脏之间,以及筋、骨、血脉等和内脏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关系都离不开经络。
经络在生理方面,有运行气血,濡养身体的作用。人体靠后天水谷精微生化气血,气血在经络中循行不息,运行内外,以营养脏腑筋骨,四肢百骸,皮毛肌肉,五官九窍等。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是濡养全身。《灵柩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络是人体气血循行的路径,是联接人体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所以,它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治疗方面也必然有重要意义。
1、有具体征候:经脉和脏腑各有具体的征候,所以在诊断哪脏哪腑或什么经脉病变以后,应该在该条经脉上选穴,这就是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
2、有具体线路:经络循行各有明确具体的线路,因而当一经脉有病时,在这条经脉上的某些部位上反映出来的症状,就作为该经局部取穴的理论依据。
3、有贯通上下:十二经脉贯通上下,可作为中医“上病下取”的治疗原则的理论依据。
4、有阴阳表里:十二经脉,十二脏腑都有阴阳表里关系,就可作为异经取穴的理论依据。
5、三阴三阳循经有别:经络循行是“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的,因而可以采取迎补泻法来进行治疗。
6、各有所会:奇经八脉各有所会,所以临床可按八脉交会取穴治疗。
7、有交叉关系:经络有交叉关系,就可作为“左病右治”的理论依据。

八大穴位:百会、大椎、内关、合谷、神厥、足三里、三阴交、涌泉。
1、百会(另名:三阳五会)
位置: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
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凝神,清热开窍。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调、老年健忘、心悸、癫狂、耳鸣、耳塞、鼻塞、脱肛、痔疮、阴挺、泄泻、口噤、高血压、脑供血不足等。
附注:本穴常拔罐,常按摩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尤其显著。
2、大椎(即退烧穴)
位置: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安神益髓。
主治:发烧、头痛、咳嗽、气喘、咽炎、扁桃体炎、痢疾、精神病、血液病、消化系统病、皮肤病、瘫痪及一切虚弱症。
附注:本穴常拔罐,常按摩能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抵抗能力,预防感冒,是人体保健的重要穴位。
3、内关(即救命穴,心脏穴)
位置:在掌后去脘二寸。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烦躁、气短、胃病、呕吐、呃逆、眩晕、失眠、癫狂、热病、中暑、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手麻等。
附注:本穴常拔罐,常按摩对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及驱除胃气,预防感冒效果特别显著。
4、合谷(颜面合谷收)
位置:在手大指,次指之间。简便取穴法:将拇,食指张开,用力伸直,在第一,二掌骨微凹陷处是穴。
作用: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镇痛,通络开窍。
主治:头痛、牙痛、眩晕、高血压、目赤肿痛、鼻炎、咽喉肿痛、面肿、目赤生翳、聋哑、中风口噤、口歪眼斜、指挛、臂痛、半身不遂、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痛经、闭经、滞产、小儿惊风、疟疾、丹毒、癫狂、抗感冒等。
附注:治疗牙痛,面部神经麻痹时,右侧发病,取左侧合谷;左侧发病,取右侧合谷。此穴拔罐应将手指握成拳头后再拔。
5、神厥(即肚脐——十二经脉的汇集处)
位置:在脐中。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器和肠。
主治:中风脱症、四肢厥冷、尸厥、泄痢、便秘、脱肛、绕脐腹痛、水肿鼓胀、小便不利、失禁、淋症、不孕、身体虚弱、脱虚。
附注:此穴禁针。用云医生阿是罐拔神厥穴可作用于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特别是对慢性病更适宜,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半身不遂。
6、足三里(古人称长寿穴)
位置:在膝下三寸,外廉。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调理气血,疏风化湿,通经活络,扶正培元。
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噎嗝、食少、完谷不化、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疳积、肠痈、乳痈、头痛、眩晕、失眠、耳鸣、心悸、虚劳、嬴瘦、气短、气喘、咳嗽、痰多、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萎痹、半身不遂、膝胫酸痛等。
?? 附注:足三里是强壮穴,本穴常拔罐,常按摩可促进胃肠功能调整内分泌失调,增强免疫功能和抵抗能力,预防中风及其它疾病,防止衰老,延年益寿。
7、三阴交
位置:内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
作用:健脾和胃,调补肝胃,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主治:腹胀、肠鸣、脘腹疼痛、饮食不化、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胞衣不下、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尿、失眠、下肢萎痹、脚气等。
附注:本穴是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处,常拔罐,常按摩对调整内分泌失调和防止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效果显著。
8、涌泉(别名厥心——健身之穴)
位置:在足心陷者中,屈组足卷指宛宛中,即在足底中线的前,中1/3交点处。
作用:头顶痛、眩晕、失眠、舌干、咽喉肿痛、失音、小便不利、便秘、心烦、中风昏迷、中暑、癫狂、下肢痉挛、心律不齐、炎症、过敏、肾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
附注:本穴常拔罐,常按摩对低血压,养胃,镇静,安神,急救,强身健体效果显著。此穴拔罐前先泡脚10分钟左右,以免皮硬掉罐。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3: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为部分实际治疗图片,仅供朋友们参考:
下为部分实际治疗图片,仅供朋友们参考:
   罐疗 罐疗是我们传统传统医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罐疗的神奇作用。传统的罐疗工具利润火罐,不易操作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家庭保健的需要。

      现有的真空拔罐主要分为真空抽气拔罐和拧罐,真空抽气拔罐主要是用工业塑料支撑,易碎且力度有限。拧罐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透明罐方便观察,但是由于材料的局限性,使用寿命有限。以孟氏拔罐为代表的拧罐,采用树脂材料抗摔耐压,但是最大的缺陷是不透明,无法让使用者直观的看到内部的情况,容易出现拔过或者力度不够的情况。

        本款拔罐器正是总结了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研究,无数次的实验而推出家用保健拔罐器。罐体采用透明ABS树脂材料灌注,抗摔耐压,便于观察,同时采用加粗旋钮,抽气力度强大,且密封性能卓越。实为新一代最理想的家用拔罐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医术博大精深,灌疗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经过多年医疗临床实践,获得很好的疗效后,精心研制了具有多种功能多样疗法集一身的“多功能拔火罐”。使一个古老传统的治病的方法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创新。

     “多功能拔火罐”独创两项国家专利。本产品不仅科学规范,结构合理,有独特性,实用性强,价廉物美,经久耐用,而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功能多样,疗法独特,疗效神奇,患者痛苦少,无副作用为突出优点。是传统疗法和现代疗法的完美组合,它集拔罐、 磁疗、 远红外线、药疗于罐中,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散风、祛寒等作用。两千年度获得香港首届中华专利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它的问世,将免去“是药三分毒”等所有副作用的后顾之忧,达到内病外治,治疗方法简单易学,患者可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也可根据患者喜欢的疗法有选择性治疗,用着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25 20:19 , Processed in 0.1062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