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21|回复: 0

一个感觉,北美IT行业打工人的超级红利期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或者说,这个寒冬会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9 18: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感觉,北美IT行业打工人的超级红利期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或者说,这个寒冬会比以往更久一点
何为北美的超级红利期,就是拿着其他国家(印度/东欧)IT打工人三五倍的工资干着差不多的活儿,公司还继续大幅扩招,导致市场缺人可以一直compete拿大包裹,就像22年初夸张的三年经验SDE2拿42万+大包裹
从22年中形势急转直下开始,整整两年了,IT行业就业仍然艰难





















虽然这一轮寒冬可以说是经济周期+高息环境,各个公司降成本战略下带来的直接影响,比如F/G23大裁员主逻辑就是按同级别薪资从高到低(或者unvested股票来算)
但即便是软件行业周期性寒冬,这一次的回复周期可能会比之前要更长,因为这一次不仅是降本 + 过量CS毕业生供需调整的问题,更是因为技术/信息获取门槛大幅下降导致其他国家的IT打工人水平和硅谷的差距飞速缩小。

从其他地域招人带来的正收益越来越明显,感觉到美国,或者说硅谷,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还有信息上对印度/东欧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了

比如Google不少组写app的工作早就外包到东欧了,比如华沙。欧洲的工资确实很低,就连伦敦的Meta都只有总部一半的工资,东欧的工资是总部三分之一都不到,相比起来加拿大的工资是北美的70%对公司已经属于高成本地区。美国一个员工的工资(比如senior 50万美元的包裹)拿到印度去可以招一整个团队,这个说法毫不夸张

更夸张的是不少公司从2022年开始,为了降本增效,已经默认北美之外招人,北美职位空缺了不补,直接在印度补位子,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把高成本人力地区慢慢移到低成本人力地区。

换句话说,IT行业的红利在地域上出现了分化,北美的红利期扩散到了印度和东欧的IT打工人红利期

软件行业会不会一直繁荣下去?很显然会,这个世界的数字化和软件化进程并没有停止,世界的数字化软件化带来的收益也已然还能保持可观的正收益。只是对美国的程序员依赖在降低

从前美国和硅谷的团队和海外office比,人才技术水平显著更高,长期接触最新的技术而掌握的信息和经验,确实是宝贵的。所以公司有非常强的意愿在硅谷成立公司,在办公室一起上班,投入确实大,但回报更为可观。

但信息扁平化让其他地区的人才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差距明显缩小,十五年前没有cousera和udacity的时候,要和stanford/MIT上同一个水平的课很难找到途径,而现在,几乎所有的CS课程都可以online找到顶尖CS名校的资源,还能附带project,甚至去raddit专版还能找到一大堆人讨论课程作业,这是十几年前完全不敢想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只有比较事务性或者非核心的工作才会外包,但这个局面显然也会慢慢改变,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印度和东欧开分部,等同于是大规模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大幅缩小信息差,海外的员工技术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就像当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同于大陆的IT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后来流向各个公司的技术骨干

这样做的公司越多,信息差和技术差缩小的速度就越快。

这个逻辑可以看看提前10~20年就发生过同样趋势的半导体行业就知道了,最近惊闻某北美半导体大厂的内部技术峰会,印度分部贡献的paper已经超过了60%,于是技术峰会破天荒的直接搬到印度去开了。谁还敢说只有硅谷才能创新?

作为半导体行业已经经历了完整一轮这样的过程,所谓的核心业务不放到海外,一定只是暂时做不到而已,海外的office分部有充足的人力budget,当总部姐妹组的业务出现需要而人员短缺时,就是扩张scope的大好机会,这个蚕食过程很缓慢,但基本很难逆转。

说完了美国岗位的限制,再看供给端:13~19年,21~22年的超级红利期刺激下,CS科班毕业学生供给量估计是十年前的5~10倍,MIT 40%的毕业生都是CS专业,2023年开始IT岗位已经恢复了一些的情况下,仍然在消化21~22年过度招聘的那部分senior,名额轮不到没经验的新人,这个时候海量CS毕业生就业情况就显得格外可怕了











等到降息开始市场持续恢复两年,把市场上闲置的senior消化的差不多了,进入下一个扩张周期,新红利期下的CS毕业生的情况估计会好些,但很难找到前些年的那种疯狂的超级红利期了,毕竟CS毕业生的水平是最容易被印度和东欧取代的。
根据这个规律来推,美国资深的senior工程师还是会出现短缺(在扩张周期),因为印度东欧的员工大规模技术提升也是需要时间的,资深工程师的好日子应该还有~10年
等到10~20年后,印度东欧也掌握了部分不少业务,团队培养逐渐成熟,美国的资深工程师的优势就更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25 02:08 , Processed in 0.0946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