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9|回复: 2

中产的消亡:一个阶层的自我修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3 06: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产的消亡:一个阶层的自我修炼

原文作者:老钱日日谈
阅读时间:20分钟

内容大纲

📈 中产阶级的来源与经济增速

🌏 时代贝塔与GDP增速的关系

🌍 经济体的不同增速阶段

🇮🇳 印度的经济状况

🇻🇳 越南经济增长的实况

🇨🇳 中国经济增速的阶段性特征

🇯🇵 日本经济低增速阶段的影响

🇺🇸 美国中产阶级在经济变迁中的处境

🏠 房地产和股市对中产阶级的影响

📉 经济低增速阶段的影响因素

📊 财富与经济泡沫的关系

📚 历史进程与个体奋斗的相互作用

🔀 阶级变迁与经济发展阶段

🧮 不同年代人的生活和观念差异

🔮 时代性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很多人在这两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场精神危机:

大家和自己、和这个时代相处得都不太自洽,活得很拧巴、很累。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中产阶级从何而来?

中产阶级的大规模诞生,其实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经济高增速+优势产业崛起带来高薪岗位和产业机会+房子股票等财富储存器在完善的过程中,有一群人在“收入”和“财富积累”两个维度上,都较大幅度地跑赢了社会平均水平,从而成为“中产阶级”。

只有经济维持中高增速,有新蛋糕分,中产阶层才会有好日子过。

所以,时代的贝塔对中产阶级的诞生极其重要。

其中,时代贝塔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GDP增速,而我们参考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速,不难发现一个共性规律,那就是经济增速一定是逐步下台阶的。

下面这两张图,就是在描绘这种经济下台阶的规律,它还有个说法叫“经济换挡减速”。

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基数越来越大,城市化率抬升,老龄化、少子化等经济慢变量开始起作用,经济增速越来越慢是每个经济体都无法避免的路径。
这里我们可以把经济增速分为三个平台期,10%的高增速阶段,5%的中等增速阶段,2%~3%的低增速阶段。

目前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高增速阶段的,印度应该算一个,但是印度的通胀率同样很高。

那认知度和讨论度较高的越南呢?

首先越南不算主要经济体,其次,可能出乎很多人预料,越南近10年的经济增长中枢大概是6%,算中等增速阶段。

处于中等增速平台的典型经济体就是中国了,过去十年的GDP增速中枢是超过6%的。当然,我也衷心希望中国能在这个阶段维持的年头越长越好,因为GDP增速就是做大蛋糕的速度,有增量,日子才会越来越好,很多问题可以在发展中解决,腾挪余地也是更宽裕的。

低增速发展阶段有两个典型经济体:

一个是日本,在失去的30年期间的经济增速中枢大概是3%,而且是进二退一,每隔几年就有负增长;

另一个就是美国,从1980年至今,经济增长中枢也是3%左右。

巧合的是,在低增速发展阶段,日本和美国的中产阶级都活得不太好。

日本是因为90年代那场经济泡沫,直接把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杠杆拉爆了,资产负债表一直处于还债的阶段,这段历史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

而美国是因为自1980年代开始,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下,不断对外进行产业转移,大量制造业岗位流向了更有成本优势的东亚,本地就业岗位减少。然后06年的加息周期拉爆了很多家庭的房贷杠杆,很多中产阶级也在这场次贷危机中被扫地出门。

在本文开头,我们总结了中产阶级是如何诞生的。

中产阶级诞生于GDP处于中高增速阶段+优势产业崛起带来高薪岗位和产业机会+房子股票等财富储存器带来财富增长这样的宏观背景下。

另一个能佐证GDP增速对中产阶层有很大影响的例子,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不同国家的中产阶级感受是不一样的,新兴国家中产阶级的感受是崛起rise,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感受是受挤压squeezed。

你们看图中的红线就会发现,新兴国家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速是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

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是,从宏观层面来看,中产阶级是怎么消亡的?

橄榄型社会,怎么就变成了大前研一口中的M型社会?怎么就阶层滑落至下流社会了?

首先,是经济进入低增速阶段,增量蛋糕越来越少,而且很难分配到你这。

其次,本国的优势产业也日渐式微了,当然式微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可能是被别人卡脖子了,比如日本当年的芯片产业;
有可能是被别国产业崛起给比下去了,比如日本德国的汽车产业,韩国的造船业;
有可能是向海外转移了,超额利润被公司计提,但产业员工分不到;
也有可能就是产业跟着GDP增速一起变慢,渗透率饱和了,企业开始缩减资本开支,工作岗位减少,比如当前的移动互联网行业。

总之,优势产业日渐式微,那些优质岗位的数量和收入都会大受影响,最终传导到中产阶级的收入端。

其次,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危机,导致房地产和股市这两个最典型的财富储存器的价格暴跌,最终影响了中产阶级的财富端。

其实我真心认为,资产价格下跌问题不大,因为只要经济还能发展,还有现金流能买入,价格慢慢会回来的。

但可怕的是,如果这其中包含了杠杆,那价格下跌会把杠杆拉爆,比如资产价格<负债,那资产负债表就废了。

为什么大家总说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因为房地产里总是带着杠杆。

比如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期间,日本楼市的指数跌幅是70%,大家可以从下面这张图看到具体走势。
当时很多企业和家庭部门的买房买楼的首付比例也就1~2成,这种杠杆水平遭遇腰斩有余的跌幅,铁定爆仓!

所以,如果中产阶级在“收入”和“财富”两个维度都遭遇了暴击,那结局就只有消亡了!

前面说得都比较宏观,这里我想再回顾一下,换个角度,重新再捋一遍中产阶级是怎么诞生的,保证大家听完很治愈。

我们引入的新角度叫历史进程和个体奋斗,下面这张图信息量巨大,做这张图主要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什么叫“历史进程下的个体奋斗”。
我在这张图中引入了几个核心要素:

1、它的横轴,展示了每一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代际是哪年出生的,我们假设22岁进入人力市场。

2、红色折线:是当年的GDP增速,前面说过了,它意味着做大蛋糕的速度。

3、蓝色折线:是当年的M2增速,大家可以把M2理解为中国有多少货币,M2增速就意味着存量货币每年的增长速度。

财富肯定是用货币来计价的,换句话说,货币是财富的计量单位。信用本位时代,货币是很容易超发的,那货币扩张速度如果很快,大家的财富肯定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比如图中蓝线展示的,08年中国推出4万亿政策,09年M2增速飙到了29%,同年房股双牛,本质上就是一种财富效应。

4、黄色柱子,是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前面说了,我们假设大家在22岁大学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开始变现自己的人力资本。那当年的人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所以黄色柱子反映的是代际的竞争烈度。

所以你看80后真的很爽,他们大学毕业时正好是零几年,经济处于高增速发展阶段,蛋糕快速增长,然后当年的同龄人毕业生才三四百万,大学生供不应求,工作好找,不卷学历,都有机会。

随后工作五六年,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资本原始积累,到成家立业的时候,又赶上楼市的黄金十年,股市也有两波大贝塔。

在图的右上角,还引入了两条热力图,它们和横轴的年份也是一一对应的。两条热力图分别统计了沪深300指数和京沪房价的年度涨幅。

现在,我来举个例子,横行竖列,大家可以看下2005年那列:

2005年,1983年出生的人22岁,大量涌入劳动力市场,那一年的高校毕业生有多少人呢?325万。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有多少人呢?1158万。是05年的3倍有余,羡慕吗?

其实也不用太羡慕,因为站在2005年,我们再往前倒5年,2000年,那年的高校毕业生只有100万,是05年的1/3。

所以,那帮1983年的人会觉得自己抓到了时代红利吗?我想内心也是吐槽的。

好,说回05年,我们继续竖着看,那年的GDP增速11%,你可以理解为经济的需求端,高校毕业生是供给端。经济增速11%,M2增速高达18%,沪深300当年的涨幅是-8%。朋友们,这是A股市场最长熊市的第5年,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站在上帝视角看,未来两年将是A股史上最疯狂的牛市,没有之一。房子,其实在03年已经有过一波小牛市了,但那时候看,依然便宜得要死。

这就是1983年的年轻人遇到的时代,刚工作的他们大概率没有太多的资本原始积累,眼睁睁地看着那轮史上最疯狂的股票牛市。

他们不知道的是,08年他们将遭遇生平仅见的最疯狂的金融海啸,在正要结婚的年纪也正好赶上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

你看,光解释这张图就花了不少时间。

我想表达什么呢?

个体奋斗太过随机,根本无法量化出来!

但是,历史进程是可以量化的,上面那张图就是找了几个关键抓手来给大家展示历史进程,展示时代的贝塔。

我曾经有过一个感慨,叫Timing is everything.

做上面那张图时也是同样的感觉,何时出生本质上就是一次威力巨大的择时!然而择时的决定权掌握在我们的父母手中,而且都是无意识的...

为什么择时很重要?因为年份很重要。

为什么年份很重要?

出生年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哪个年份进入劳动力市场中去变现“人力资本”,这其中又有两个影响巨大的变量:

其一,前面说了,劳动力市场的一大筛选标准是学历。而当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是“供给端”,不同行业的经济增速是“需求端”,供需结构直接影响了代际的竞争烈度和人力资本变现的难易程度。

其二,每年都有一批22岁的年轻人开始变现自己的人力资本,他们将在未来20年遇到怎样的“历史进程”?GDP增速中枢高不高?期间赶没赶上过货币超发?工作5~10年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钱拿去干啥了?股市和楼市两个居民财富储存器是否给予了上行周期的大贝塔?

以上每一点,对能否成为中产阶级都很重要!

但你觉不觉得,这一切怎么听起来都很随机、很玄学?

是的,我就是想让大家意识到这点!

让我们来进一步推进:

我曾好奇,为什么不同年份生人,也许只差几年,思想观念竟有如此大的差别?

做图时我隐约感受到了一些线索,也许,答案就藏在年份中:

GDP和M2的增长斜率会极大影响代际的价值观和思考范式,高增速和低增速就是有天壤之别。

2014年毕业和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感受能一样吗?

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他对工作、买房、发财会有啥看法?我觉得他大概率没看法,为什么?

2022年高校毕业生967万人,同年考研报名人数457万人,国考报名人数212万人,人家根本没有就业意愿。

我们继续讨论为什么不同代际的人思想观念会有差别:

还有一个原因是,年份无法展示出产业机会——外贸、外企、电商、游戏、移动互联网、创业、网红...这些产业红利所带来的创富机会让一些城市的劳动力很快地鸡犬升天,跻身中产阶级。

房子/股票在不同年份的极端波动,会极大影响人们的财富观。

房股的最终结果又让人们形成很强的路径依赖。

这些要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不同代际看待人生和经济的底色。

前面说了,我希望大家意识到时代、出生年份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多事它是非人力可为的,凡此种种,管它叫“命运”也好,叫“运气”也罢。我喜欢叫它“时代性”,它就是随机又玄学。

承认它的存在,才能隐约感受到历史进程,我们终究是在这个宏大框架里完成自我奋斗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约束,这点我们后面在讨论城市中产和小镇中产时也会提到。

充分意识到个体的阿尔法和时代的贝塔,才能真正地与自己、与时代和解,用更好的心态走下去。

所以我觉得,大家最好能有个预期:

宏观经济、产业发展、资本市场凭什么要在你25~40岁的人生阶段提供一个万事如意的时代背景?

或者说,你又如何确保自己创造财富的这关键15年,正好落在经济中高增速的发展平台?

真的,赶上什么年景,咱就过什么日子,个体奋斗至少还能保个下限!
下午7:52 · 2024年2月22日
·
6,856
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24-2-23 14: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30岁前要掌握的10个理财习惯】

#理财是毕生需要的技能
#对第七点持保留意见,只要在不违背原则底线的情况下利用抓到的趋势快速累积财富,未尝不可。

1. 设立紧急储蓄账户
保存一笔6个月的生活费,如发生意外、失业时可有一笔应急存款可使用。

2.准备家庭基金
至少有一笔储蓄来准备结婚、买房子、生小孩等长远的计划。如果目前没有这笔储蓄,那就该马上开始了!例如购买40万令吉的房子就得至少准备4万令吉的头期,如果你没有为这笔钱做好准备,那你以后想买房子的困难可想而知。

3.记账习惯
养成记账的习惯。每个月都记下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明细,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在什么领域花费最多,也方便自己调整消费的习惯。目前已经有许多简单的记账APP,让记账变得方便有趣。

4.精明消费
每个月拟定花费预算,在节省的同时也要记得犒劳自己。比如每个月只能网购一次,消费上限为多少。犒劳自己时就不用担心太超过啦!

5.三思而后行
买东西前先认真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别把钱花在非必要的东西上,也应该避免自己陷入债务中。

6.学习投资
开始阅读理财投资方面的书籍,留意财经消息,慢慢尝试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例如购买信托基金等等。

7.拒绝快速致富
每个人都想快速的发达,但天下这种好康的事情少之又少,当有人夸说可以短时间让你赚很多钱时,你就得小心了。

8.戒掉透支习惯
拒绝当“月光族”!当你辛苦工作几年后,发现原来自己并没有存到钱,银行户口里的存款并没有增加几块钱,那你这整年的工作显得有点白费了。

9.先储存后消费
每月拿到薪水时,至少得拿出一部分来储蓄,就算不多也好,至少得保持储蓄的好习惯。

10.设定目标
可以分成短期和长期目标。比如每个月需存多少金额,以至于每年需存多少金额。又或是在2024年之前需要存到多少钱等等。
一个确定,有挑战性却不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才能成为坚持的动力!

还可以设立“犒劳点”,也就是达到目标后便完成自己的一个梦想,比如旅游。
 楼主| 发表于 2024-2-25 05: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对年轻人的三个建议:

巴菲特如何看待成功
如果到了65或70岁时,那些你希望爱你的人真的爱着你,那你就是成功的。即使是非常富有的人,如果没有人爱他们,他们也不会感到快乐。

学习建议
最好的投资是投资于自己,尤其是提高沟通技能。他提到,通过提高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个人的价值可以提高至少50%。

交友建议
与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交往,这可以帮助你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他还提到选择生活伴侣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之一,应该选择一个比自己更好的伴侣。

投资建议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因为他们可以交易就应该交易。投资者应该购买代表美国经济的一整套股票,然后不再频繁交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22 06:33 , Processed in 0.0891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