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716787/answer/24880092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报告要点:
行业概况
Ø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处于成熟期、渗透率不断提升,服务器虚拟化增长放缓。美国虚拟化软件渗透率高于国内,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业务增长迅速,如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安全服务虚拟化等业务。Ø 从全球范围来看,公有云市场占比近60%;中国范围内公有云、私有云市场趋于50:50。私有云和混合云将是国内第三方虚拟化软件公司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Ø 私有云领域政务云占比近40%,基于政府招标惯例,能够与硬件厂商深度绑定的第三方软件公司将获得竞争优势。金融、电信、交通等行业也是主要的私有云应用领域,能够提供多云管理、高度产品化的厂商有机会成为中国的VMware。
Ø 国内三大运营商、阿里腾讯等大型企业除了拥有自己研发团队外,还战略投资国内初创企业,对后进入者形成较高的竞争优势。
Ø 虚拟化软件作为云计算底层基础软件,产品稳定性是企业 IT 选型的重中之重。同时第三方虚拟化软件服务公司拥有良好的生态合作伙伴、商业模式将获得核心竞争力。
Ø 政策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市场格局和前景
Ø 虚拟化是云计算和超融合主要支撑技术之一。近年来全球云计算产业快速发 展,Gartner 显示 2020年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2658亿美元,云计算产 业持续快速增长,市场教育逐步完成。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上云偏好与私有 云和混合云架构,据统计,2019 年 71%企业云用户选择混合云,比 2018 年 上升 13%,预计 2023 年全球混合云市场规模将达 1400 亿美元。搭建私有云 /混合云需要采购虚拟化软件,带动虚拟化软件市场需求增长;超融合是最新的私有云/混合云硬件设备,与传统基础架构相比成本降低了约 60%。IDC 预测,到 2022 年,全球超融合市场规模将达 56 亿美元。在两大市场未来发展向好的趋势带动下,服务器虚拟化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预计 2022年我国服务器虚拟化市场规模将达 109亿元。
Ø 中美经济摩擦将持久存在,而我国 IT 行业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国外行业 巨头手上,为避免类似中兴事件的再次发生和企业谋求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 降低产品成本,我国对云时代关键基础技术重视程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 国内服务器虚拟化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已经与国外巨头看齐,并进行了产品 差异化发展,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促使服务器虚拟化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2020 年我国服务器虚拟化市场的份额中,华为、新华三、阿里与浪潮4 家是国内虚拟化市场前5大供应商中的4家,进步明显。
Ø 复盘美国服务器虚拟化行业标杆企业VMware发展进程,国产虚拟化软件提供商中第三方虚拟化企业在产品专注度、中立性、兼容性上占优,未来有望拔得头筹。
Ø VMware占据行业中近40%的市场份额,拥有绝对优势;国内第三方软件提供商市场格局逐渐明朗。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Ø 容器和Hypervisor虚拟机是两种面向不同层级的虚拟化方式。容器应用快速普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Gartner预测,全球容器编排系统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4.7亿美元的增长到2024年的9.4亿美元,2020-2024年CAGR 可达20%o全球企业对容器技术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Gartner预计2022年超过75% 的全球企业将在运营中使用容器化应用程序,而2020年使用容器的企业占比不到 30%;到2024年,高达15%的企业应用程序将在容器环境中运行,这一比例在2020 年小于5%。
Ø Gartner 最新发布的《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中提到,超融合正在成为构建企业私有云基础架构的重要选项。中国通信研究院《2020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私有云企业用户认为私有云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运维系统功能不完备(35.4%),基础功能不完备(29.5%),资源调配能力及效率低(24.7%),互操作性差(23.5%),异构虚拟化实现困难(16.6%),安全性差(16.6%)和可用性较差(13.3%),超融合技术实现原理核心是以软件定义存储(SDS)替代了传统融合系统中的存储区域网络(SAN),主要技术是构筑于标准服务器硬件上的软件定义存储加(服务器)虚拟化,在适用性、兼容性、数据效率、连续性及可扩展性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能解决私有云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是私有云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目前主流的超融合系统均基于 Hypervisor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基于 Hypervisor 的服务器虚拟化能带来安装于虚拟机中的应用方便在不同物理节点之间迁移,同时也能享受虚拟化平台提供的保障可用性的措施,在可用性方面甚至比物理机环境更为便利。
未来重点的布局机会
2 一级市场的挖掘和思路
Ø 具备有在行业标杆企业工作经历的创业团队,具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生态资源。核心分析逻辑:国产替代、产品化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功能齐全、商业模式得到下游大客户认可并形成销售,成长性看产品品类和拓展性。
Ø 重点关注和投资成熟型企业。
目录
一、行业定义与发展概况1、行业定义(1)虚拟化:面向底层基础设施,实现计算资源的弹性分配
虚拟化是利用软件重新定义划分底层硬件资源的技术。虚拟化技术主要应用在服务器层面,由于X86服务器的设计存在局限性,单次仅能运行一个操作系统和应用,因此对底层硬件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虚拟化技术实际上将一台基础物理服务器的CPU、内 存、硬件、网卡等资源“池化”,并分配给多台虚拟机(VM),虚拟机之间彼此独立但又共享底层物理资源,实现基于单一物理设备运行多个OS及应用。
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基础。我们一般所说的“云化”,就是将硬件资源虚拟化,并将 虚拟资源集中成中央资源池,最后增加支撑系统后实现资源的调度与共享的过程。在中央资源池之上增加一层管理软件之后,用户就可以管控在云中需要使用的基础架构、平台工具及应用。而虚拟化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将硬件资源“池化”,以便于用户灵活弹性地按需进行计算资源调用。


2、行业发展概况2.1虚拟化的多种技术路线

全虚拟化VS.半虚拟化:两者之间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要对Guest OS的内核进行修改。全虚拟化无需对Guest OS的内核进行特殊配置,部署灵活便利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好,但缺点在于Guest OS无法直接管理底层硬件,通过hypervisor管理底层硬件需要有转换开销,性能落后于半虚拟化。半虚拟化过事先经过修改的客户机操作系统内核共享宿主底层硬件来实现的,优点在于性能但同时也损失了部署的灵活性和兼容性(无法支持Windows等闭源操作系统)。
硬件辅助的虚拟化:通过硬件技术的辅助使得虚机性能接近物理机。在硬件辅助的虚拟化中,CPU本身就为Hypervisor提供了便利,可以识别指令,从而避免异常,可以简化指令的处理过程而提升性能。硬件辅助虚拟化拟化技术常用于优化全虚拟化和半虚拟化产品,硬件辅助虚拟化已经成为了主流。
容器:容器的本质是一个视图被隔离,资源受限的进程。容器与虚拟机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帮助用户创造了隔离环境,但虚拟机与容器的隔离级别不同。虚拟机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隔离,而容器在进程级进行资源隔离;同时容器的大小相比虚拟机更小,这也赋予了其更为轻量、灵活的特征。
二、市场规模与客户分布1、国内虚拟化行业市场规模(1)私有云市场情况
在中国市场中,随着中国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理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认识到云计算模式的优越性,逐步将底层 IT 基础设施迁移上云,而数据安全性、私密性较强的私有云成为大型企事业单位上云的重要选项。在大型组织上云需求的驱动下,私有云市场快速成长。根据信通院数据统计,2019 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为 645 亿元,预计 2023 年将达到 1,447 亿元,2019~2023 年复合增长率达 22%。

从私有云市场结构来看,软件和服务占比稳步提升。根据信通院数据统计,2018年国内私有云硬件市场占比 70.6%,较 2017 年下降 0.5%;2018 年国内私有云虚拟化软件及管理平台软件市场规模为 48.51亿元,占比 9.24%。2019年国内私有云硬件市场占比 69.8%,较2018年下降0.8%;2019 年国内私有云虚拟化软件59.6,占比9.23%%。

由此估算国内私有云领域虚拟化及管理平台软件市场规模

(2)国内公有云市场情况
国内公有云市场起步较晚,但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腾飞,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根据信通院数据统计,2019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为 689 亿元,预计 2023 年将达到 2,307亿元,2019~2023 年复合增长率为 35%。

由于公有云规模都比较大,有自己的虚拟化组件,不考虑其市场规模。
(3)国内混合云市场情况
中国混合云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采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较低。根据信通院调查数据,2016 年我国采用混合云的企业在所有企业中占比为 5.3%,2019 年
已达 9.8%,上升 4.5%;2016 年我国采用混合云的企业在全部上云企业中的占比为 11.8%,2019 年已达 14.8%,上升 3%。
目前中国企业采用混合云的首要原因是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在企业应用混合云原因的调查中,因减少基础设施投资而选择混合云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 54.7%。企业通过将并发量较大的应用迁移到混合云中的公有云上,来满足峰值处理需求,同时减少相应基础设施的投资。其次,44.2%的企业因资源拓展速度快而应用了混合云。此外,企业应用混合云的原因还包括:增加平台可靠性(22.5%)、提高平台安全性(25.6%)和同业内已有典型应用案例(24.0%)等。
混合云数倍于私有云市场,强烈提升虚拟化需求,能够提供统一的混合云管理平台的虚拟化服务厂商将获得核心优势。
2、全球虚拟化行业市场规模全球公有云市场在政策扶持、技术升级等多种因素驱动下持续高速增长。根据Gartner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为1,883亿美元,预计2023年可达到3,597亿美元,2019-2023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8%。
从全球公有云结构来看,IaaS 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SaaS 是占比最大的细分市场。根据 Gartner 数据统计,IaaS 市场 2019 年规模为 439 亿美元,占公有云市场规模比例约为 23%,预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 971 亿美元,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2%。

从全球范围来看,公有云占整个云计算市场的60%,私有云占整个云计算市场的40%。鉴于公司目前项目阶段,暂不考虑全球私有云领域虚拟化组件的市场规模。
3、国内私有云领域行业客户分布2019 年,按照行业用户对服务器虚拟化的相关投资额计算,中国服务器虚拟化市场以互联网、金融、政府等行业所占比例最高。互联网行业整体行业需求增速较快,且需要及时应变的响应能力,因而大多采用廉价的 x86 集群解决方案,高效且易扩展。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往往运行在价格高昂的小型机、大型机上,其稳定性是第一考量。然而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演变,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普及,金融机构也在尝试将不能层次的业务部署到虚拟机上,以节省 IT 开支,提高运行效率。金融机构对稳定性要求较高,使得他们对成熟的商业闭源虚拟化产品及方案比较青睐。
另外政府部门大力推进的“政务云”战略也是不可忽视的需求来源。在提升服务能力的思想指导下,很多政府部门正在建设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应用合并到同一个平台上,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源整合,也因此提升了对服务器虚拟化的投资力度。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华北地区由于集中了大多数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总部,又是各大政府部委所在地,同时聚集了全国主要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这些 企业无论对 IT 的整体投资还是对服务器虚拟化投入都十分巨大。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华东和华南地区,由于信息化水平较高,转向云的趋势较早,在虚拟化上的投入占据较大比例。

三、市场竞争格局与主要公司介绍1、全球虚拟化软件主要玩家全球虚拟化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可以被划分为两派——开源和闭源。其中 VMWare及微软是闭源虚拟化软件厂商中的代表,而剩下大部分的厂商的产品则是基于开源的KVM或者Xen技术。

OpenStack是全球领先的开源云计算管理项目。OpenStack是由Rackspace和NASA成立的开源项目,目前已经是是仅次于Linux的全球第二大开源社区, OpenStack提供了一个部署云的操作平台或工具集,覆盖了计算、存储等10个核心组 件和众多附加组件。用户可以基于OpenStack对物理集群上的所有虚拟机进行管理, 实现公有、私有云的搭建与运维,且0penStack现已实现对容器的支持。作为云管理平台,OpenStack本身不提供虚拟化功能,真正的虚拟化能力是由底层的 Hypervisor提供,其支持包括开源的KVM、Xen5也包括厂商的Hyper-V等。但由于最初版本OpenStack的虚拟化技术即是基于KVM的,两者都使用相同的开放源理念与开发方法,因此KVM目前仍是0penStack主流的Hypervisor选择。2020年的 OpenStack用户调查显示94%的用户选择KVM作为Hypervisoro。
全球虚拟化市场的主要提供者主要是软硬件一体商和第三方软件公司:

2、中国虚拟化软件市场竞争格局2020年,VMware 仍然是服务器虚拟化市场的领导者,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但是近年来由于国产虚拟化厂商异军突起,VMware 的市场份额受到一定冲击。华三和华为市场份额占据第二和第三位,成为国产虚拟化软件两大领导品牌,由于他们软硬件一体交付,纯软件市场份额未公示。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是阿里和浪潮。

3、主要第三方软件公司介绍3.1行业标杆企业复盘
VMware(上市公司)
VMware 是全球虚拟化和云架构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其软件产品覆盖计算、云计算、网络连接和安全性、以及数字化工作空间等领域,致力于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和运营费用、确保业务持续性、加强安全性。从VMware整个发展历程来看,虚拟化和云计算贯穿始终。通过收并购及不断研发,实现产品从服务器虚拟化到数据中心虚拟化的布局,同时与全球公有云服务厂商合作,完成云计算从私有云到混合云的业务扩张:
(1)通过投资和收购补全业务线,同时获得客户资源:


(2)销售、部署主要依赖合作伙伴,生态做到极致
作为一家纯粹的软件公司,VMware在渠道和生态合作伙伴的建立上几乎做到极致。85%的营收是通过合作伙伴销售的,这其中Ingram Mcro(英迈)、Arrow Electronics(艾睿电子)和TechData三家分销商合计贡献每年50%左右的销售额、40%的营收。VMware在全球有1200家技术合作伙伴,包含服务器厂商、存储厂商、网络厂商以及软件厂商等。很多初创公司的产品都是集成到VMware之上,自身不做界面开发,只是专注于解决功能。由于数据中心的建设包含硬件和软件部分,因此VMware都会与硬件厂商联合销售。根据调查,每卖1美元VMware产品会带动3美元服务器销售和4美元存储销售。在部署实施方面,VMware在全球各地都有服务商,由这些服务商去帮助客户进行部署实施,VMware只需要对这些服务商进行培训即可。按照之前VMware披露的数据,服务支持团队人员占比不足20%,售后人员主要是面对当地的服务商。
(3)公司近三年收入构成及相关财务指标

从发展路线来看,VMware具备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是技术具备领先性,虚拟化技术在70年代就已出现,但VMware是第一个将这项技术应用到X86服务器上,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其能够满足企业级客户需求;旗下服务器虚拟化产品 vSphere 是市场上最先进的虚拟化管理程序,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和特性:1)磁盘空间占用量小。
2)不依赖操作系统,并采用加强型驱动程序。
3)具备高级内存管理功能。
4)通过集成式的集群文件系统提供高级存储管理功能。
5)高 I/O 可扩展性可消除 I/O 瓶颈。
在迭代虚拟化技术的同时主动拥抱容器技术,结合己身形成新的解决方案
第二是良好的生态合作伙伴。Vmware 拥有 1200 家技术合作伙伴,一类是独立硬件供应商,主要包括思科、富士通、惠普、IBM、联想和 NEC 等;一类是独立软件供应商,主要提供与 Vmware 产品集成的增值产品,目前约有 4600 多个广泛的应用程序支持 vSphere 平台。
第三是VMware虚拟化软件以标准化产品为主,VMware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85%左右,咨询业务占比非常少。同时公司拥有广阔渠道,强大的渠道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壁垒。Vmware 拥有超过 4300 个服务提供商,包括 CenturyLink,Claranet,Fujitsu,IBM,KPN,Macquarie,Navisite,Nifty,NTT,OVH,Rackspace,Telefonica,Tieto,T-Systems 和 UOL Diveo 等众多企业。第四是加速业务转云,采用新的商业模式。2020年,公司首次在财报中披露了一项“订阅与SaaS”收入,在此之前,这一项收入分布在和许可收入和服务
收入之中。VMware称,这种披露方式能更好的反应公司的实际业务状况,公司还对以往的收入做了重新调整与披露,一直追溯到 2016 年的数据。这一披露方式的改变反映的是公司业务模式的转型,云服务这一新的模式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对于SaaS提供商来说,SaaS意味着标准化的产品,部署成本低,现金流稳定,对于客户来说,SaaS意味着低门槛使用软件,支出更加确定,更新与管理也更加方便。
3.2 国内第三方软件代表企业
(1)云宏信息(非上市)云宏信息潜心专注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虚拟化软件的自主研发,致力于替换国际垄断技术巨头VMware产品,建设更安全的中国云。目前的核心产品包括云宏 CNware 虚拟化平台、基于 CNware的云宏 WinCloud 云操作系统、基于 CNware 的云宏超融合一体机。
公司技术实力处于行业前列。公司是国内唯一通过中国移动全球集采测试、在三大运营商都有成功案例的云计算专业软件厂商,在云管理平台、虚拟化管理软件、虚拟化技术均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了全球软件成熟度最高评价标准 CMMI5 认证,核心产品 CNware 虚拟化软件通过了国家保密局检测认证。计世
资讯研究显示公司在云管理平台技术上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与 VMware、微软等国际巨头同属于创新层象限;在金融云垂直领域,位于领导者象限,市占率 9.5%;公司立足通用深耕重点垂直,产品体系相对完善。公司聚焦“金融、政府与国防军工、智慧城市、智能制造”4 个重点行业,历时7 年形成了虚拟化及运管平台、超融合一体机等产品,服务建设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邮政、中国电信等众多 500 强企业;同时公司产业生态快速构建。公司拥有丰富的生态合作伙伴,包括 IBM、戴尔、宝德、南天信息、未来国际、飞乐音响、泰豪科技、烽火通信等知名 ICT 服务商。

(2)青云(上市公司)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广义云计算厂商,业务布局涵盖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技术能力涵盖虚拟化、容器、超融合、分布式存储等领域,核心代码自研,实现高度可控并保障技术创新的独立自主。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已经达到 4.3亿元,在国内私有云/混合云市场中位居前列。
近5年主要财务指标:

(3)ZStack(非上市)
上海云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云基础软件的领先企业,在虚拟化领域积淀深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ZStack Cloud虚拟化云平台、ZStack CephZ软件定义存储、Stack Cube超融合一体机等。公司在KVM开源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深度自主创新,与阿里云、中国电信也建立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云端国产化的机遇下,云轴积极参与国产软硬件生态的适配工作,目前已在政府、教育、运营商、金融等多个领域实现落地,标杆客户包括中国电信、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南京大学等。
融资历史:

(4)EasyStack(非上市)
北京易捷思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中立企业云服务,由来自于IBM的创始团队创立于2014年,并在2019年获得中国电子CEC的战略投资,并为中国电子云提供基础IaaS云底座。目前公司的新一代企业级云平台部署规模超过十万台服务器,为政府、金融、电信、能源、交通、教育、医疗、制造等国计民生重点行业提供云产品与服务,并在一带一路和东南亚地区积极布局,推进国际化进程。
融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