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53|回复: 12

新冠白肺专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31 23: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冠白肺专题

为什么白肺,是因为你转阴了。仪器检查不出来。但是肺里羊羊病毒还在,肺里有病毒,身体就会产生自我保护让肺里生痰咳嗽,才能把病毒带出来,强制消炎止咳,强制退烧病毒就会被压制在身体里。那么你的痰,包裹着羊羊病毒在肺里快速繁殖复制,痰越来越多那些痰就变成白肺。所以,要化痰,咳掉痰,要排掉羊羊病毒人就好了。好中医几天就搞定了。痰出不来就加速病情的恶化





什么是“白肺”?感染新冠后出现哪些表现,可能提示肺部感染?





最近,白肺一词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它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肺炎?感染新冠后,如何判断肺有没有出现感染,身体出现哪些表现要警惕?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讲讲,对于新冠病毒,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白肺是肺炎吗?




它也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为肺部显影呈一大片的白色状,于是被叫做白肺。更准确的说,它是肺炎比较严重的一个表现,但并不是说肺部有炎症就一定是白肺,轻重程度是不一样的。




这种情况在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中,主要是在高龄,且有合并严重基础病的患者身上出现,不过出现的病例并不多,希望大家不要太恐慌。




对于一些老年感染者来说,他们与年轻的感染者出现的身体不适是不一样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人都有发烧、咳嗽的表现,但是有的老人没有这些不适,但是最终却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






对于白肺患者来说,胸闷、气短、呼吸不顺畅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他们体内的血氧饱和度是比较低的。对于年纪较大的老人来说,缺氧反应比较迟钝,有的人并没有感觉有这些不适,但是肺部可能已经被炎症浸润了,这种沉默性缺氧更要关注。




如何知道老人体内的血氧含量是否低于正常值呢?




很多老人都有基础病,可以准备一个血氧仪进行监测,如果在静息状态下其水平低于93%的话,就要引起注意了,建议及时就医。如果家里没有的话,要注意监测心率和呼吸频率,每分钟分别超过120次和30次的话,要加以重视,可能提示血氧低了。




白肺对身体健康危害大吗?




对此,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监护室副主任张黎表示,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在40%以上,不过还是有一部分人可以治愈的,只是不太容易恢复到肺之前的状态。




那么,感染新冠病毒后,是不是及时做个CT比较好呢?






上文有讲到,白肺患者的占比其实是很少的,并不是只要感染了都有必要及时检查CT,一般来说,很多人都是轻症,没有基础病,这种情况下其实需要检查CT的必要性并不大过度检查,反而可能会更焦虑,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对此,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医院肺病科主任罗斌表示,绝大多数感染人群,都是出现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没有累及肺部,不需要特别检查。




如果感染后身体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可能提示肺部感染,建议及时检查下CT:




发热超过5天




一般来说,感染后很多人虽然发热了,但通常不会超过3天,在此期间如果超过38.5度了,也感觉很不舒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退烧药。如果烧了四五天还没降下去,就要注意了。




另外,低体温也要注意,因为有的肺炎患者会有这一表现。




持续明显咳嗽,且没有改善




肺部出现炎症感染,咳嗽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若是持续出现且没有好转,建议及时查下肺。若是咳血了,痰中有血块,更要重视。






胸痛、呼吸困难




对于有基础病的人群来说,出现这些不适不要不当回事,要重视,尤其是高龄老人,建议及时检查下肺部CT。




有的人已经转阴了,但是却还是咳嗽,身上感觉比之前咳的更厉害了,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引发肺炎?




虽然转阴了,但身体还没有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气道黏膜受到损伤了,它出现收缩了。另外,此时咳嗽其实也是正常的,这是身体在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虽然咳嗽是肺炎的一个常见表现,但一般来说,它们是两种疾病,概念是不一样的,咳嗽本身并不会引发肺炎。




对于转阴后咳嗽的朋友来说,建议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自己吓自己,难受的话,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一些有助于缓解咳嗽的药物,平时注意适当多喝水,多休息,不要让自己太劳累。咳得比较厉害时,建议平躺,睡觉时可以适当垫高枕头,有助于保持呼吸通畅,缓解不适。






此外,也提醒吸烟的朋友们要早点戒烟,这本身就会伤肺,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还继续抽,容易加重不适,增加肺部出现病变的风险。建议早点戒掉,康复之后也不要复吸。




综上所述,虽然最近出现了白肺患者,但所占比例并不高,大家不要恐慌,不要因为自己咳嗽就过于焦虑担心,不是只要阳了,只要咳嗽就需要做肺部CT,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如果有以上这几种症状,要重视,建议及时查下,别拖。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要觉得没有发烧就松懈,要警惕沉默性缺氧,出现呼吸异常、胸闷胸痛等不适时,要及时就医。




白肺是寒湿肺饮,应减少过度输液[color=var(--weui-FG-2)]原真学堂 [url=]玄藏佛医[/url] [color=var(--weui-FG-2)]2020-02-28 15:09


导语:
1. 白肺属于寒湿、肺饮。
2. 常规的抗病毒、吸氧只能维持症状,不能根本上治疗白肺。
3. 过度的输液(液体正平衡)可能是导致和加重白肺的危险因素。
4. 危重症治疗中应重视PiCCO监测,重视出入量管理,严格采用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实现液体负平衡,以减少肺损伤。
5. 中药治疗寒湿肺饮(肺水肿)有丰富经验,可以有效治疗白肺。

2020年2月13日中华医学会放射分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放射学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推荐意见第一版》指出:
X线:普通型患者多表现为两肺中外带和胸膜下的局限性斑片状或多发节段性片状阴影为主(图 2)。重型患者双肺多发实变影,部分融合成大片状实变,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图 3)。病变进展为危重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实变阴影,呈" 白肺" 表现(图 4),可以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图4  男,44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胸部平片显示双肺弥漫性实变,肺门旁空气支气管征,呈“白肺”表现。
CT:重症期病变进一步进展,双肺弥漫性实变,密度不均,其内空气支气管征与支气管扩张,非实变区可呈斑片状磨玻璃阴影表现,双肺大部分受累时呈" 白肺" 表现(图 21),叶间胸膜和双侧胸膜常见增厚,并少量胸腔积液,呈游离积液或局部包裹表现。
百度百科里对于“白肺”的定义如下:白肺一般是指的重症肺炎其在X光检查下的表现,肺部显影呈一大片的白色状而得名。
正常的肺组织里含有大量的空气,对X线的阻挡能力很弱,所以在X线下呈现黑色。当肺部出现炎症反应,大量蛋白、组织液、白细胞等渗出,肺间质充血、水肿等,这时的肺组织对X线的吸收能力就明显增强了,有点像实质器官的表现,所以呈现出白色。
变成白色的肺组织,基本上失去了气体交换的能力,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缺氧,呼吸困难。
形成白肺一般都预示着肺部有被炎症所侵润。这可见于累及多个肺叶、弥漫性肺泡损伤的危重症患者。进展到此时的患者,会严重影响肺换气功能,需要持续吸氧、呼吸机、甚至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进行治疗。
笔者指出,白肺实际上属于肺水肿的一种,肺水肿分两种:心源性肺水肿和非心源性肺水肿。后者包括由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损失导致ARDS后所形成的肺水肿,及神经性肺水肿等。心源性肺水肿主要由左心功能不全引起。
几种肺水肿各自有不同特征性X线表现。心源性肺水肿表现为心影形态异常伴两肺部“蝶翼征”、支气管“袖口征”等特征性 X 线征象;ARDS由于弥漫性肺泡损害致使肺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胸片上早期表现为肺外周肺野弥漫性肺泡实变影,随着病情的进展,病变融合整个肺野透亮度降低,出现“白肺征”;神经性源肺水肿因颅脑损伤,肺部作为靶器官出现含蛋白液体进入肺间质,形成肺部“雾霭征”[1]。
因此白肺的实质是大量渗出导致的弥漫性肺水肿。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浙江省诊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盛吉芳教授介绍:“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新冠肺炎病人的炎症指标很高。指标高,会引起人体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多器官衰竭等后果。因此,对重症病人,要把好控制炎症因子风暴这一关。有的病人病情进展很快,可能主要还是二次炎症因子风暴,病人很快就被打垮了。因为炎症因子风暴的靶器官是肺,肺里面‘哗’一下子大量渗出,形成白肺,这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呼吸支持治疗,死亡率就会增高。除了控制好炎症因子风暴,再一个就是氧疗。我们这次发现,高流量的吸氧,用专门的装置,病人吸个一两天或者两三天,情况就能稳下来。”
有些患者因为高龄、体质差、有基础疾病,感染过程中病情容易恶化,发生ARDS,变成白肺,尚可理解。
问题是很多患者进展并不快,比如李文亮,比较年轻,没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为什么在经过长达20几天的治疗后,仍然发生了细胞因子风暴,并最终死亡。
李文亮,1月10日出现咳嗽,第二天发热,1月12日查病毒,做了CT检查,高度怀疑新冠住院。1月24日病情加重,住进武汉中心医院呼吸科ICU,“呼吸困难,无法活动”。1月30日,其第二次核酸检测(咽拭子)仍为阴性。此时李文亮在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形容“肺功能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只是还有一些呼吸困难,一直需要高流量吸氧,还吃不下太多东西。”2月1日,核酸阳性,确诊。从住院到确诊已过去了20天。2月5日病情恶化,2月6日抢救、辞世。
抗病毒、高流量吸氧,后期呼吸机,相信能用的治疗手段都能用上,为什么仍然会变成白肺?
笔者认为:
1.白肺属于寒湿、肺饮。
2.常规的抗病毒、吸氧只能维持症状,不能根本上治疗白肺。
3.过度的输液(液体正平衡)可能是导致和加重白肺的危险因素。
4.危重症治疗中应重视PiCCO监测,重视出入量管理,严格采用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实现液体负平衡,以减少肺损伤。
5.中药治疗寒湿肺饮(肺水肿)有丰富经验,可以有效治疗白肺。

如前所述,白肺实际上是两肺弥漫性渗出,相当于所有肺泡组织都泡在蛋白液里。有一张前线医生描述病情的截图形容:渗出液像“果冻”一样。
这种渗出,中医称之为“饮证”。也叫“痰饮”。
水液产生过多,而心脾肾功能不足,不能运化,则留滞成饮。
水液产生过多,有的是因为心脏功能衰竭,所有肺部的血液无法回流,则导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有的是由于大量输液,液体入量远大于出量,再加上心脾肾功能不足,则易留滞于肺。后者经常发生于各种危急重症治疗阶段。
液体的过量只是一方面。这是定量。还有定性的问题。
对于中医来讲,就是寒热。
稍微有一点中医基础、具备中医思维的人,看到“白肺”、“果冻样”、“渗出”、“痰饮”的字眼,就会想到,寒湿。
饮是湿,湿从何而来,从寒而来。
心脾肾阳虚,俱为寒证。心脾肾功能正常,则即便有过量的液体输入,也能够运化传输,最终通过尿液排走。一旦心脾肾功能下降,回心血受阻、组织吸收差、尿量减少,这时候再过量输入液体,一定是不堪重负,加上输液之液,自带寒性,则心脾肾雪上加霜,遽至危败矣。
临床常见体质差、免疫力弱的患者,感冒发热后如服中药治疗,则热退身安,很少遗留咳嗽咳痰。但常年急诊输液的患者,虽然也能退热,但有很多会持续很久的咳嗽咳痰、流涕,食欲不振,甚至哮喘、慢性肾炎。我看过不少过敏性鼻炎、哮喘、肾炎的小朋友,追问病史,基本都有此类共性。
西医因为并不认为两者有因果关系。一个是中间的时间间隔会很久。再一个西医理论体系里也没有这个概念。
这种情况中医叫“误治后的内陷”。
什么“内陷”?
人体表里浅深,从皮肤、肌肉、筋膜、骨骼、六腑、五脏,这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对流感来说,发热、寒战、起鸡皮疙瘩、流涕、头痛、身痛,这层次都还比较浅;咳嗽、支气管炎、气管炎,这就深一些;肺炎带腹泻、便秘就是脏腑病了。
急性期病变是由表入里,经过治疗或人体的免疫抵抗,再由里出表。如果病邪排尽,病就好利索了。如果余邪未清,多少会遗留些表证,比如没事咳一咳,甩甩鼻涕什么的。过去条件不好,北方气候又寒冷,好多小孩儿都是经常甩鼻涕,棉袄袖子被蹭得锃亮。这都没什么。
最怕误治。感冒多由伤寒,伤于寒也。流感也是。医圣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论》的序言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文中的“伤寒”,除了指外感热病外,还包括了当时的烈性传染病,可见当时温疫流行之猖獗。
不光是传染病本身致死,误治也害人不浅。“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伤寒论》里有一句经典名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至今仍是中医临床的根本典范。过去一直是解释为千人千方、个性化辨证施治。但其实有问题。原文是“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就是说,有一类表证,大多数时候是应该用桂枝汤来治疗的,但其中有一种特殊情况,错误地使用了发汗法,或者吐、下、温针,还没好。这就是坏病,就不能再用桂枝汤了。你作为医生,如果见到这种情况,要“观其脉证”,知道是怎么个误治法,再针对处理。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急性病的多变形、复杂性,早在《伤寒论》里就详尽描写过不断地试方、改方,观察误治、纠正误治。
误治是怎么来的?是因为错误地判断了疾病的基本属性。
比如由表及里,伤寒分六经,疾病在每一经有各自的特异性表现,因此每一经有每一经的治法。这个很容易判断错。
比如寒热,是表里俱热,还是里有寒外有热,还是真寒假热,相当复杂。
所有这些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脏腑、六经等,听上去花里胡哨的名词,其实都是参数。这些参数的排列组合,构成了中医对于疾病定性、定量、定位、定趋势的算法。
而这些中医上千年来认为极端重要的参数,在西医理论体系里,并没有得到重视。
只在某些区域里,经过长期的实践规律总结,发现一些端倪。比如说在肿瘤领域里发现高温可以提高杀灭肿瘤细胞的效率;在免疫领域发现适当提高体温是人体为了提高免疫机能的自我保护机制。但这离形成全面统一的指导理论还差得很远。
中国人大多知道寒热的重要性。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吃凉的就会是胃疼,冻着了就是会痛经,头发没吹干淋雨了就会偏头痛,吃海鲜就会过敏,坐月子就是得避风,不然就等着月子病吧。
有个别科学教神棍媒体如丁香医生等等长期借伪辟谣抹黑中医,什么坐月子是陋习可以喝凉水啦,什么手淫无害等等。这个只有键盘侠才会理直气壮地如此胡咧咧,老病号们都比他有发言权。
作为中医大夫,有一定临床经验的话,一定会见过大量的“伤于寒”的患者。我就不知道治过多少。有的产妇仅仅是在温暖的产房里输了三天液(液体是室温的),输液一侧的胳膊就能疼几年;有大量的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变形、被病痛折磨十来年的老太太们,仔细追问病史,很多年轻时都是在东北下过乡、在东北初春的凛冽寒风里下水劳作的拼命三娘;有一碰凉水双手就青紫疼痛、患有“雷诺氏病”的年轻小姑娘;有数不清的经期怕风怕冷、痛经痛到撞墙、休克的宫寒姑娘。
还有很多寒证并不为人所熟知。
过去老的抗生素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会让牙齿黑一辈子的“四环素牙”,有强烈耳毒性会导致药物性耳聋的链霉素,会导致强烈过敏性休克的青霉素,有强烈肾毒性的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牙、耳、肾,有中医基础的朋友会不会悟到些什么?
另外还有大量治疗肿瘤的化疗药,毒性非常大。但这些毒性其实也有寒热之分。有的大寒,有的大热。这些毒性导致的副作用往往难以承受,有时候需要用中药去调和。
经常有人说中药是药三分毒,中药伤肝肾。但在临床常用药范畴,大多数中药还真是非常安全的,有哪个常用中药能把人耳朵吃聋?让人头发掉光?
再有就是输液。中国人酷爱输液。一有发热就紧张得要死,必须赶紧退烧,一定赶紧输液。其他什么头疼脑热都要去输个液。
但这里边的问题是,对于很多体质虚寒的患者来说,输液本身就是误治。
很多药物,比如抗生素,本身就是寒凉药。再加上大量室温的液体。室温对于人体的体温,也是低温。对常人没什么,对虚寒的人来说,一瓶都扛不住。而且输液是直接入血的,直接跳过皮肤屏障、消化道、呼吸道等生物屏障,引邪入里效率奇高。
所以经常输液的小朋友,有大量的人会外感变内伤,表证变里证。发烧咳嗽甩鼻涕,总归是在浅层。变肺炎、哮喘的话,就很难治了。
所以这叫“误治后的内陷”。
没错,对于大多数感冒发热来说,输液都是误治。
正治是什么呢?汗之、发之、表之、下之。帮你一把,给邪以出路。所谓扶正祛邪。整部中医圣典《伤寒论》都是研究这些套路的。
说回到白肺。
有很多患者发热不重,病情一度平稳,突然加重,迅速恶化,ARDS,白肺,MODS,死亡。
病情平稳期间患者在做什么呢?患者在大量的输液。
如果液体量的出入比控制不好的话,就会加重寒湿,并可能提高白肺的发生几率。
我用“可能”这个词只是作为科学工作者的严谨习惯。但我其实坚定地认为,就是这样。
已有研究表明,对危重症患者,比如使用呼吸机的ARDS患者,如果输液入量大于出量的话,病死率会增加。
使用限制性输液策略,预后会改善。
而中医治疗这种饮证非常有经验。使用中药治疗后,会出现渗出吸收、尿量增加,病情迅速好转。
这个白肺其实不是新鲜玩意,其实非典时期就已经有中医治疗的经验积累了。
疫情当前,希望中医的理念能被更多人所熟知,中医的手段能被更多患者所利用。
白肺是危重症阶段的表现,弄不好就是一条人命。
希望西医同道,能够摈弃偏见,保持开放心态,尝试新的可能。
希望中医同道,能够见微知著,秉持正念正法,创造新的辉煌。


下面是硬核但有趣的文献内容,仔细阅读会有更多发现。

李建萍等[2]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液体管理的体会。方法:143例ARDS患者入院后均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液体管理主要通过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进行补液或利尿,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n=98)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B组(n=45)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措施,对患者氧合指数、心率、血乳酸、尿量进行密切监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追踪其病死率。结果两组开始时指标相近,严格液体管理3d后A组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心率减慢,血乳酸下降,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死率低于B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ARDS患者根据CVP及平均动脉压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比非限制性液体管理更安全、有效,且能降低病死率。
赵春玲等[3]观察利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结果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采用不同液体管理策略的临床效果。PiCCO能准确地监测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根据PiCCO监测结果,可对患者分别采用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的不同液体管理策略。限制性液体管理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ICU入住时间,但是否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王文虎[4]研究不同液体平衡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预后影响性,以最佳液体平衡管理策略,改善ARDS预后。观察组在第2~7d在液体净入量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上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的液体负平衡管理能有效保护ARDS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杨从山[5]观察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26例,死亡组24例)预后判断的意义。置管第3天的EVLWI按0~7ml/kg、8~14ml/kg、>14ml/kg进行分层,病死率分别为25%、41.7%、10/10。显示液体负平衡者病死率低。
胡世华[6]研究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观察组29例,对照组27例)的肺保护作用。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7d内AKI发生率及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ARDS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复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福满云等[7]通过评价不同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肺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结果共纳入6个RCT研究,1252例患者。结论限制性液体治疗不能显著降低肺损伤患者的病死率,但能够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尚需进一步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心源性肺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为液体在肺间质和肺泡渗出,属中医痰湿水饮内停于肺之"肺饮"。痰湿水饮内停是心衰急性发作的标证、重证,利尿治法作为重点贯穿始终;心阳虚衰是痰饮产生的始动因素,温补心阳有固本清源之效[8]。
索涛等[9]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与综合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弥漫性肺渗出性病变患者134例,病因分布依次为肺部感染87例占64.9%(细菌56例、病毒23例、肺孢子菌16例、其他6例,其中混合感染9例),间质性肺炎15例占11.2%。脓毒血症11例占8.2%,急性左心衰8例占6.0%,吸入性肺炎4例占3.0%。住院死亡38例,病死率28.4%。
研究[10]表明参附注射液联合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MVFM)能显著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缺氧状态,增加组织灌注,改善微循环。
按照SARS发展的特点,第1周以发热、病毒增殖为主;7d后免疫超强损伤,以肺渗出为主;第14d是转折点,是进一步渗出,还是吸收好转的关键时期,此期动态观察X线胸片的变化非常重要,肺部吸收则预后较好,扩大则病情转重。最近我们诊治的一批SARS患者,预后好坏多以此时作为分水岭。本病错综复杂,往往出现症状和病情不一致、病情和实验室指标不一致、实验室指标与预后不一致,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香港一尸检结果显示,肺质量是正常肺的3倍,水肿并伴有血性渗出;虽然不咳痰,但痰栓十分广泛,肺的弥散功能减退。炎性渗出会造成缺氧,由于肺泡透明样变,弥散功能减弱,吸氧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中医对肺渗出的治疗,早期采用千金苇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伴发热、汗出、喘促较甚者给予五虎汤加减。后期采用益气活血化痰方法,有较好的效果。投以生脉饮注射液和化瘀通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复方红景天胶囊。也有喘憋较甚,伴有上腕痞闷、胀满不适、纳呆呕恶、大便不通或不爽者,为肺气壅实,腑气不通,邪恋气分,搏阻中焦。此症病势绵延,病况胶着。三焦之用,本于中焦,冲和之本,贵在承运。治当通腹泻浊,疏利气机,热毒瘀积,随便而下,在喘憋、胀满症状改善的同时,肺的渗出也得到了控制。症轻者可用小陷胸汤合枳实导滞汤,症重者可用承气汤类[11]。
例1[12]:张某,女,22岁。光气吸入后8小时,胸闷、气急、咳粉红色泡沫痰,尿少便秘,脉数苔腻。诊断为急性重度光气中毒、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肺水肿。常规使用激素、抗生素及其他对症治疗。入院第1天,两肺大片状阴影,进一步发展融合成棉球状阴影,呈“白肺征”,症状、休征未见明显改善,且出现阵发性胃痛、出冷汗、血压下降的症象。加服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中药浓缩液50CC,15小时后病情显著好转,两肺湿罗音明显减少,尿量增加,大便日行2次。胸片示两肺水肿明显吸收,原“棉絮状”阴影已消失,仅示点、条状密集阴影,但仍广泛。激素减量,停用利尿剂,续服中药2剂,第4天病情稳定,第五天两肺病灶已基本吸收,仅肺纹增粗,第8天胸片、心电图皆正常。期间曾出现水样便,日行6次,粪检无异常。原方药减去大黄,加香连丸即愈。随访5年,无后遗症。
例2:庄某,男,43岁。光气吸入5分钟,脚闷、咳嗽、气急,不能平卧,两肺湿罗音明显,脚片示两肺野遍布云絮状棉团状密度增高阴影。血气分析氧分压59mmHg、二氧化碳分压34mmHg。诊断为急性重度光气中毒,弥漫性肺水肿。庄某药后尿量增加7倍,血气分析氧分压恢复至93mmHg。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1] 肖裕东.肺水肿的X线诊断[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05):1325-1326.
[2] 李建萍,陈微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时液体管理体会[J].广东医学,2011,32(19):2571-2572.
[3] 赵春玲,王玉中,余丽亚,魏兰涛,崔嬿嬿,宋惠敏,李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PiCCO及液体管理策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06):31-35.
[4] 王文虎.液体平衡状况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液体平衡管理策略[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6):7-9.
[5] 杨从山,邱海波,刘松桥,杨毅,黄英姿,刘玲.血管外肺水指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价[J].中华内科杂志,2006(03):192-195.
[6] 胡世华,蒋文新,杨艳霞,江勇,黄冠宇.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2014,35(18):2881-2884.
[7]满福云,连春微,刘斌.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影响肺损伤患者预后的系统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03):144-147.
[8] 从痰饮论治心源性肺水肿的依据[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01):233-235.
[9] 索涛,陈国忠.急性弥漫性肺渗出性病变的病因分布与临床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01):128-132.
[10] 陈开祥,周新华,颜培夏.参附注射液联合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微循环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04):44-46.
[11] 张伯礼.SARS患者病程中后期肺渗出的治疗问题[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07):388.
[12] 夏菁.葶苈大枣泻肺汤在治疗中毒性肺水肿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08):23-2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2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肺俞位置肺俞穴在哪个位置?肺俞穴准确位置图肺雨肺喻穴肺淤穴



    肺俞穴fèishù(BL13)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肺脏的背腧穴。因此,艾灸肺俞穴,还可温肺润燥、强壮皮毛、开通鼻窍,防治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瘙痒等病症。肺俞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具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改善肺脏功能,治疗和肺脏相关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快速定位肺俞穴穴位位置    1.取坐位,由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第7颈椎)向下数3个椎骨(第3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弓l-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先找到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即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棘突逐个触摸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肺俞穴。
    3.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即:在身柱穴旁一寸半的地方,正好是在第三胸椎下面旁开一寸半,也就是第三胸椎和肩胛骨之间。)

肺俞穴的按摩方法    1、悬灸法:取穴时俯卧位或低头正坐。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舒适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2、按摩法:患者取舒适俯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大鱼际紧贴于穴位,稍用力下压,来回摩擦穴位,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度,再轻揉按摩放松。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瑜伽体位法:坐姿,十个手指胸前交叉,吸气时双手前推,含胸,拱背,低头,双臂伸直,手臂前展,意识放在后背两肩胛骨之间,保持十次,伸长缓慢的呼吸。可以起到拉伸背部肌肉,激发督脉能量,刺激肺腧穴。
    按摩肺俞穴止痰的手法:咳痰时,一边吐气一边强压肺俞穴6秒,重复三次,就会感觉喉咙处的异物消失了。小孩不能按压太强,应该增加次数。
肺俞穴注意事项    1、深秋季节,早晚应注意保暖,以免加重症状。
    2、秋季干燥,平时多喝水,食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
肺俞穴挑刺法    两个穴名三个刺激点调节肺脏,正中间是身柱穴,旁开1寸半是肺俞穴,用灸法对准这三个穴位,先灸身柱穴(正中间),然后左右再分别灸,都是三分钟左右。
    如果咳黄痰的,属于风热咳嗽,就用皮肤针敲打,每个穴位也是敲打两三分钟,风热可以敲出血来。(症状:风寒就是咳白色的痰,而且痰比较清稀,且流清鼻涕;风热就是咳的是黄痰,流浓鼻涕。)风寒的可以力度轻一些,风热的可以敲出血来,因为风热有火热之毒,力度不大的话不足以排出。注意事项:风寒敲红为止,风热敲出血来。
    三棱针挑刺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双侧肺俞穴严格消毒后:用l%普鲁卡因0.5ml作皮内注射、麻醉,未用普鲁卡因者应先作皮试,然后用三棱针挑破表皮,再挑断皮下部白色纤维组织,挑后亦应严格消毒,并覆盖敷料。每隔10天挑刺1次,每次只挑刺一例肺俞穴,两侧交替。
    1.梅星氏报导,挑刺肺俞穴治疗咳喘病50例,经1-6次挑刺,痊愈10例,有效40例。临床观察,不论虚证、实证均有较好疗效。手法上要注意实证挑刺宜重,虚证挑刺宜轻。
    2.运用挑刺法应注意,挑刺后忌食生冷、鱼腥、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应适当休息。
肺俞穴的作用    解表宣肺,止咳平喘。肺俞常用于预防和缓解肺部疾病及慢性疾病。当内脏有疾病时,按压此穴位常会感觉酸痛。此穴常用于缓解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可改善腰酸背痛、身体虚冷发烧、感冒、糖尿病、疲劳、盗汗、胸闷、咳嗽、气喘等症状。
    背俞穴适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故肺俞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除善于治疗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等外。还可用于治疗颈肩疼痛等局部病证利用穴道指压疗法止痰、去除雀斑、荞麦皮指压法等内容。
肺俞穴解剖    穴位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三肋间动、静脉的分支。
肺俞穴诀窍歌曲    肺失肃降哮喘发,呼吸困难气急促,
    反复发作痰仗伏,不易根治病顽固,
    鱼际斜刺入五份,哮喘发作此穴主,
    郄穴孔最治急症,只刺一针喘即除,
    四缝四指中缝取,小儿哮喘效尤着,
    肺俞身柱旁寸半,挑刺治喘效验殊。

肺俞穴解析     肺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
    〖名解〗肺,指肺脏。俞,输也。肺俞名意指肺脏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肺脏外输的湿热之气,其质轻。
    〖运行规律〗快速地散热冷降,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归降地部后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肺俞穴配合穴位治疗    1.配太渊、天突,适用于咳嗽。
    2.配心俞、膈俞、灵台,适用于丹毒疮疡。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feishu.html



怎样取厥阴俞穴位置图?厥阴俞穴位在哪



    厥阴俞穴juéyīnshù(BL14)又叫厥俞,心包俞,关俞,是足太阳膀胱经。厥阴俞穴位的位置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肝俞穴作为肝脏经气输注之所,具有疏肝理气、养肝明目的功效,是养肝护肝的有效穴位
怎么找厥阴俞穴位的准确位置    1.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厥阴俞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上方,左右二指宽处(约二厘米左右)。
厥阴俞穴位的按摩方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患者俯卧,按摩者将手指并拢,以指尖轻轻刺激穴位,也可用拇指指腹稍微用力揉压本穴,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按摩厥阴俞穴位止咳的手法
不管你是急性咳嗽还是喉咙有异物存在造成的咳嗽,只要用力按压厥阴俞穴位6秒钟(前提是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都会止咳。
按摩厥阴俞穴位克服懦弱性格的手法
按压时挺起胸部,缓缓吐气,同时按压按摩厥阴俞穴位6秒钟,每次重复10次,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止咳的穴位及指压法】
    (1)只要用力按压厥阴俞穴位6秒钟(前提是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不管你是急性咳嗽还是喉咙有异物存在造成的咳嗽,都会止咳。
    (2)另一种方法是在锁骨中间“天突”穴采用相同指压方法,止咳效果也非常显著。如果小孩的话,不妨减轻压力,增加次数,也会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按摩厥阴俞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咳嗽、呕吐、胸闷等
2、缓解治疗心跳过速、心率不齐、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等
3、克服懦弱性格,缓解治疗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厥阴俞穴的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骶棘肌。皮肤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重叠分布。该穴正对第四肋间隙。其结构包括肋间肌、肌间血管和神经。 肋间肌由外向内可分为肋间外、内和最内肌。肋间最内肌菲薄,或不成层,肋间血管、神经通行于肋间内和最内肌之间,因最内肌不成为完整的一层,所以胸膜炎 时,可波及肋间神经,出现肋间神经痛的症状。
厥阴俞穴的主治病症
1、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外膜炎;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3、其它:胃炎,齿神经痛等。
厥阴俞穴的现代研究
有报道电刺激本穴与足三里对室性期前收缩有抑制作用。
厥阴俞穴解析     心室外卫心包中的阳热之气由此输入膀胱经。
    〖名解〗
    (1)厥阴俞。厥,通阙,阙乃古代宫癜、陵墓等的卫外建筑,用于厥阴经之名,指厥阴经气血为心血的气化之气。厥阴俞名意指心室外卫心包中的干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关俞。关,关卡也。俞,输也。关俞名意指心脏中的血液被关卡于内,而血液的气化之气则由本穴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高温态的阳热之气,富含水湿。
    〖运行规律〗由心室的外卫心包中外输膀胱经。
    〖功能作用〗外泄心包之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厥阴俞配合穴位治疗    1.配神门、临泣、内关,适用于心痛、心悸。
    2.配膻中,适用于胸闷不畅。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jueyinshu.html



膏肓俞穴灸法,膏肓的准确位置图盲膏膏育膏盲穴



    膏肓俞穴Gaohuangshu(BL43)足太阳膀胱经第四十三穴,别名: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间两旁三寸约四横指处。膏肓俞穴的准确位置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膏肓穴施灸治疗,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人体上的膏肓穴,可对“病入膏肓”起到治疗作用。其自古以来就是我们身体中的一个保健穴,经常刺激膏肓穴,能使人宣通阳气,身体健壮
怎么找膏肓俞穴的准确位置    1.俯卧位,两手抱肘,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处取穴。
    2.俯伏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正中线旁开3寸取穴。


    膏肓俞穴的按摩方法    按摩膏肓穴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的手法:按摩膏肓穴位时一面缓缓的吐气,一面揉膏肓穴6秒钟,反复重复10次,就可以缓解治疗肩膀僵硬、酸痛等。
    刺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胛部放散;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膏肓穴保健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全身的病,统统与膏肓相关。所以,中医典籍中也曾有“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的说法。建议经常伏案、用电脑的人多做下面几个动作。
    1、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曲,腰直,胸平,两手握拳,两臂缓缓抬起到胸前与肩平,然后用力向后拉至极限,使肩胛骨尽量向脊柱靠拢,挤压两侧膏肓穴,略停1 至2秒钟,再恢复原姿态,后拉时深吸气,回收时呼气,动作在水平面缓慢进行,动作到位,使背后有酸胀、出汗的感觉。
    2、把椅子反过来坐,人趴在椅背上,充分展开两个肩胛,而两个肩胛骨向后挤压,就是在挤压膏肓穴。
    3、肘部弯曲,分别向前向后转摇肩关节各50次,一日三次,这样可带动肩胛骨上下旋转,以运动背部的膏肓穴。经常做这些动作可以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预防治疗颈椎病、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膏肓俞穴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遗精;
    3.其它: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胸膜炎,乳腺炎,贫血。
    4.本穴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膏肓腧穴解析     穴名释义:心下为膏,心下隔上曰肓;本穴为膏脂,肓膜之气所转输之处,故名膏肓俞。
    【穴位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比如,得了支气 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且因久病不愈变得体弱消瘦时,说明身体气血阴阳均已受损,最适宜取膏肓穴施灸治疗,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 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膏肓俞穴配伍应用    肺痨咳嗽:配肺俞督俞穴、太渊穴、中府穴、天突穴(《针灸一十四经穴治疗诀》)。
    骨蒸寒热:配肺俞穴、足三里穴、四花穴穴(《针灸逢源》)。
    气喘:配肾俞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针灸学概要》)。
    诸虚百损、四肢无力:配颈百劳穴、心俞穴、三里穴、关元穴(《针灸大全》)。
    健忘:配神道穴、幽门穴、列缺穴(《针灸资生经》)。
    梦遗泄精:配心俞穴、白环俞穴、肾俞穴、中极穴、关元穴、三阴交穴(《增订中国针灸治疗学》)。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23: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俞穴在哪?什么位置?怎么找心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又叫背俞穴。心俞穴Xīnshù(BL15)穴位位置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癔病等。怎么找心俞穴的位置图    1.取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上数2个椎骨(第5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

心俞穴的按摩方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患者以俯卧的姿势,按摩者高于患者,以两手拇指指腹同时用力按压。
    按摩心俞穴的手法:以一手掌置于心俞穴(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向两侧旁开1.5寸)进行揉法,以顺时针为主,反复3-5分钟后,再揉另一侧,力度要轻柔。
    当心阴虚时,可以灸一灸心俞穴,其方法为:艾条悬灸,或者艾炷直接灸,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一个疗程,间隔两天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症状消失或者明显缓解之后可以停止,因为心脉调整后进入良性循环,可以借助自我调节获得健康。
    这种方法针对的是素质较好的青壮年,偶然出现健忘或精神恍惚等亚健康症状的,如果是长期失眠健康,精神迟钝,或者病症虽暂时出现,但却很严重,则可以加配神门穴,以增强疗效,方法同心俞穴一样。
    当然还有更严重的一种情况,那就是年老体弱者,属于“真虚”,这些患者大多伴有食欲不振,形体疲惫,面色萎黄,腰酸腿软等症状,此时仅仅灸心俞穴来安神定志还远远不够,应该加补益脾的穴位,如:脾俞肾俞,气海等。
心俞穴的作用    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心俞具有缓解心脏疾病的功能,是缓解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的重要穴位。指压心俞穴时,能扩大气道,使心脏获得舒缓。患有心脏病、心悸、胸闷、头晕、心绞痛、失眠、神经衰弱、健忘等病症及患有胃肠不适、慢性支气管炎时,也可用本穴来改善病症。
按摩心俞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心悸、心烦等;
2、缓解治疗失眠、健忘、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等;
3、缓解治疗咳嗽吐血、恶心呕吐、头痛、晕车、胸痛、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心俞穴的现代研究
临床多用于心动过速、房颤、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的治疗。
心俞穴的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下缘——竖脊肌。浅层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失眠--心俞穴穴位按摩疗法    1、施内科按摩基础手法。着重按揉心俞、脾俞、膏肓穴各约半分钟。
    2、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3、按揉足三里穴1至2分钟。
    4、掐按两内关神门穴各1分钟。
    5、推摩印堂穴约2至3分钟。
心俞穴报道摘录    冠心病:温灸心俞、厥阴俞等治疗44例,对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多寐症:取心俞、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中间行针1~2次,10次为1疗程。
1.《针灸甲乙经》 “寒热心痛,循循然,与背相引而痛。”
2.《针灸大成》 “主呕吐不下食,健忘。”
3.《类经图翼》 “主泻五脏之热。”
心俞穴解析     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1)心俞。心,2心室也。俞,3输也。心俞穴名 4意指 5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背俞。背,指穴所在部位为背部。俞,输也。背俞名意指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背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态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湿热水气一方面散发热量循膀胱经向上传输,另一方面水湿散热冷降后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发心室之热。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心俞穴配合穴位治疗    1.配神门、百会、四神聪,常用于失眠健忘。
    2.配缺盆肝俞巨阙鸠尾,适用于咳血。转载地址:www.lxjk999.com/s/xinshu.html


膈俞穴在哪里?怎么找膈俞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隔输膈输隔俞穴



    膈俞穴Géshù(BL17)是足太阳膀胱经第十七穴,膈俞穴的准确位置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正中线旁开1.5寸处,因本穴内应横膈,故名膈俞,又因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故又名七焦之间。该穴疗效明显,刺灸该穴可起到养血和营、理气止痛作用。因此作为血会的膈俞穴,广泛用于多种与血相关病症的治疗,尤其是可以治疗各种血瘀证
怎么找膈俞穴的穴位位置    1.定位此穴道的时候一般采用俯卧的姿势,膈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2.在脊柱两侧一寸半、与肩胛骨最下端平齐的地方,有一对非常好用的穴,叫膈俞。
    3.取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膈俞穴的按摩方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作圈状按摩。膈俞穴的作用    宽胸降逆,和血止血。本穴是缓解吐血、贫血、便血等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膈俞位于背部,邻近膈膜,所以具有辅疗膈病的近治作用,适用于呃逆,饮食不下,呕吐等症。对于胃痛、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打嗝、食欲不振、咳嗽、气喘、心绞痛等呼吸、循环器官的症状均有效果。此外,按压膈俞穴还可以缓解呼吸困难,身体虚冷、易疲倦及低烧等病症。
大家互相按压膈俞    不仅是按这个穴所在的那一点,而且连这个穴周围都要按到,哪里按上去最酸或最疼,哪里就是最需要按的地方,每天坚持按压,一直按到不疼了,身体就会大大改善。当然,改善了以后,还得隔三差五互相按一按,一旦谁又被按疼了,大家就得问他:“你最近是怎么啦?心里哪儿闹别扭啦?别憋着,说出来我们听听吧。”老先生一家人听着新鲜,真的互相按起来了,由于对穴位还没有感觉,不知道怎么用力,所以手法都很重,大家疼得直咧嘴,我便教他们注意力度,初压的时候会很疼,要放轻一点,以后慢慢加重手法。或者干脆就用拔罐的方法,在两个膈俞上各拔上一个罐子。
膈俞穴用于血瘀    “血会膈俞”,因此针刺膈俞有活血化瘀之功,临床上常与血海相配伍治疗多种血瘀病证。如配肺俞、列
    缺、血海等可治气滞血瘀,迫血离经的紫斑;配三阴交蠡沟等治血淋;配膀胱俞肾俞、气海等可治疗尿血。与风池、血海、太冲等相配治疗行痹,是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配大肠俞环跳承山等可治腰腿痛;配迎香、印堂、血海等可治血瘀鼻鼽;配太阳、睛明、球后等可治白内障;与肝俞、天枢、行间等相伍可共秦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腹痛;配日月丘墟、肝俞等可治胁痛;配巨阙厥阴俞 阴陵泉等可治气滞心闷;配膻中、厥阴俞、内关等可治瘀血心闷。此外,本穴还可与期门中封章门相配,治疗以腹胀大如鼓,脐周青筋暴露为主症的鼓胀;与关元、足三里脾俞等相配可治正虚瘀结的积聚。配三焦俞心俞人迎等可治脉微弱或消失的无脉证;配肝俞、大陵、太冲等可治瘀血攻心的健忘。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膈俞穴对血瘀证者能有效地阻止血粘滞性的增高,改善血液循环。膈俞穴用于血虚    刺灸本穴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兼具养血生血,健脾补心之力,临床常与脾俞相伍以治疗气血不按膈俞推拿治疗——呃逆    足,心脾两虚的病证。如配脾俞、足三里、神门等可治心悸;配心俞、脾俞、三阴交等可治健忘;配血海、肝俞、膻中等可疗眩晕;与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相伍可治疗气血亏虚的男性不育症;配承满隐白等对脾胃虚损,气不摄血的吐血有较好疗效。本穴还可与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相配治疗呕吐;与心俞、气海、百会等相伍可治卒然昏仆的血厥;配伍胰俞、肾俞等可治消渴;与华佗夹脊、身柱命门等相配治小儿痿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动物“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临床观察证实,针刺膈俞穴有降血压作用,对I、II期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膈俞穴用于胸膈气机不利    因本穴靠近胸膈,因此具有利气、开胸膈的作用,如配伍阙可治胃气上逆的呃逆;与膻中、列缺、肺俞等相伍可治肺气壅闭的呼吸衰竭;配伍内关、中脘、丰隆等可治痰阻的噎膈;配伍足三里、气海、膻中等可疗气虚阳衰的噎膈。有报道,针刺膈俞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尤其能够调整两侧呼吸功能的平衡。膈俞穴用于暑湿高热    本穴还可清泄暑热,宽胸凉膈,适用于治疗暑湿、风湿及邪热盛实的高热。治疗暑湿常配少府、行间、肺俞等以治伤肺络型;配少府、曲泽中冲等以治暑入血分型;对于余热未尽,痰瘀阻络者则常椟太溪、三阴交、太冲等。治疗水湿为病常配外关、内关等以治热郁胸膈型;配合谷支沟天柱等以治热滞胸膈,微兼腑实型;与郄门冲门、曲泽等配则治热灼营阴的风湿。对于邪实高热者可配伍大椎、少商曲池等以速退其热。取穴时患者应呈俯伏位,施术者应注意针剌方向,只能向脊柱方向斜剌0.5~0.8寸,不可直剌或向斜剌,否则易经肋间隙剌穿胸壁,造成气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膈俞穴现代记录案例    对与进食无关的病理性单纯急性呃逆,采用VitB1注射液注射膈俞穴治疗68例,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6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发病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5天。均属单纯性呃逆,75%的患者发病后来就诊。
    取穴:膈俞(于第7、8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令患者取坐位,用5mL注射器抽取VitB1注射液4mL,然后用O.1%碘酊由里向外约1cm常规消毒穴位处,执笔式注射器快速刺入膈俞穴15~25mm深,患者即刻出现酸胀感,回抽无血后快速将药液推入穴内,双侧穴位分别注射2mL药液,让患者深呼吸憋住气迅速拔出针即可。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对未痊愈者,为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再连续注射3次为佳。
    治疗效果:经1次穴位注射后膈俞穴针灸效果    对比观察艾灸或针刺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抑制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针刺或艾灸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均能回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强化疗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尤以艾灸膈俞穴效果为佳。膈腧穴解析     心下膈膜中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1)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
    (2)血会。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心血液的气化之气,性湿热。(微观下的血液微粒则当看成是气态物)
    〖运行规律〗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热化血。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补血水针。
    〖附注〗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膈俞穴配合穴位治疗    1.配血海、曲池,适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
    2.配偏历,适用于龋齿



怎么找肝俞穴的具体位置?肝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肝俞穴Gānshù(BL18)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肝之背俞穴。肝俞穴穴位位置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夜盲症、近视等。
怎么找肝俞穴的穴位准确位置    1.取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雄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第9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知道肩胛下角吗?先找到肩胛下角,然后平行至脊柱,找到第七胸椎的棘突,往下数两个就是第九胸椎了,再旁开1.5寸就是肝俞穴了。但是要双手自然下垂后的位置才是准确的。不用偏,平行到脊柱,或者是两个肩胛下角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就是第七胸椎的棘突。旁开也是平行方向,被针者(患者)的食指第二指节的长度(或者大拇指的宽度)为1寸,照这个尺度量就行了。或者你说的两边背脊隆起的最高点。
    3.定位时常采用正坐或俯卧的取穴姿势,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

肝俞穴的按摩方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作圈状按摩。按肝俞穴或肾俞可防脱发    取穴时以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为准,用力不可过大,手法要轻柔缓和。每次持续10秒左右再放开,然后再按,时间以5分钟为宜,每天1~2次,如在起床或睡觉时按摩。如果你觉得麻烦,还有一个偷懒的方法,那就是用背部撞墙,离墙根10~15厘米处站立,撞个5到10分钟也可,只不过效果肯定没有按摩好。
    治疗脱发除了按摩肝俞穴和肾俞穴,还可以用双手十指干洗头,按摩整个头皮,或者用手掌轻敲整个头皮。如此一来,防治脱发效果会更好。虽然简单,不过贵在坚持,才能有效!肝俞穴的作用     疏肝利胆,安神明目。肝俞可以清肝明目,调理气血,安定心神,对肝炎、胆囊炎、胸痛、胃痛、晕眩等有不错的调理功效,还可改善失眠、体质衰弱、口腔炎、肌肉抽筋、食欲不振等症。坚持长期按摩,还能刺激内脏器官活络,提高身体代谢功能,减缓眼部肌肉松弛和肌肤的老化。指压肝俞穴也有止痰的功能,但是如果患者为小儿,则应减轻力道并增加按压的次数。

肝俞穴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八、九、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重叠分布。穴位深部对第九肋间隙呐的结构。在胸、腹腔内 则对应胸膜腔、肺、膈、肝、脾与胃。肝、脾为实质性器官,血液供应丰富。因此,如盲目针刺时,不能提插,不能捻转,应立即起针,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现 象。肝俞穴研究发现    1、胆石症:取肝俞、胆俞脾俞等,用推按运经仪治疗63例,配合服用硫酸镁、稀盐酸、油煎鸡蛋,结果均有较好疗效。
    2、胃脘痛:针灸肝俞、胆俞、脾俞等,治疗50例,有很好疗效。
    3、淋巴结核:割治肝俞、膈俞,治疗211例,有较好疗效。
    4、眼睑下垂:针灸肝俞、膈俞,有较好疗效。
    1.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并多伴有胸闷、心烦、易怒等症状。中医认为,肝经循行经过乳房,而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与肝郁气滞关系密切。故针刺肝俞、期门等穴可起到疏肝解郁、散结止痛之功效。
    2.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患者常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减退等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可起到健脾养心、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作用,因而可以治疗抑郁症。
肝俞穴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 :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
    《千金方》 :肝俞、脾俞、志室,主两胁急痛。
    《铜人》:治目生白翳。
    《针灸大成》:黄疸,鼻。
刺络拔罐肝俞穴治疗麦粒肿    取双侧肝俞穴。患者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术者以左手拇、食、中指捏起被刺部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肝俞穴,有血液流出时加拔玻璃火罐,使血液流入罐 内,出血量控制在1~3ml之内。起罐后用20%碘酊棉球按压在针孔上,胶布固定。每2日一次,治疗1~2次即可痊愈。
    相关报道:麦粒肿取患侧或双侧肝俞,斜向下刺入4~6分深,得气后强刺激泻法,捻转数下不留针。缓出针摇大针孔,出针后挤压出血数滴。

    眼睑下垂直刺肝俞、脾俞,局部微胀后捻2~3分,针上加艾3~5壮,每日一次,7天为1疗程。
肝俞穴按摩封闭治疗妊娠腹痛    妊娠腹痛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孕妇情绪与身体素质,妊娠子宫的大小,位置,毗邻关系发生变化,子宫收缩,增长速度,圆韧带的牵引。中医认为妊娠腹痛的原因 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胞脉阻滞所致。此病发病率较高,了解其临床特点,防止滥用药物,减少毒副作用,对母亲的健康及胎儿发育有利。采用肝俞穴按摩,封闭治 疗妊娠腹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价格便宜,无毒副作用。

    方法:1、肝俞穴按摩:选准肝俞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水平旁开4.5),双拇指分别按压在双侧肝俞穴上,做旋转运动,由轻到重至能承受为止,每次持续10 —30,每133—5次。2、肝俞穴封闭:维生素3注射液4—12/次,阵刺入肝俞穴内,深约0.5—1.0,缓慢注入药物。山莨菪碱注射液3—10 /次,阵刺入肝俞穴内,深约0.5—1.0,缓慢注入药物。肝俞穴按摩与封闭交替或单独应用。
肝俞穴注射曲安缩松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属祖国医学目痒范畴,主要由脾胃湿热兼风邪所致。根据祖国医学“肝开窍于目”和“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结合中医理论和笔者的临床应用体会,起始于目内眦的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肝俞具有祛风、清热、平肝潜阳作用。
    方法:应用曲安缩松混悬液(意大利产,规格40mg/ml)1.0ml+2%利多卡因1.0ml,取肝俞穴注射各1.0ml,3个月1次,1次一个疗程(应用前和应用后3个月眼分泌物涂片查嗜酸性白细胞),用药期间不加其他治疗。
    释义:曲安缩松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的合成糖皮质激素,它具有消炎、止痛、抗过敏作用,其持久的功效有别于一般口服皮质类固醇,只需以单一剂量注射,就 可以使症状减轻,效力维持数周或永久发挥。它通过抑制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网状内皮系统消除颗粒细胞的作用,并降低自身免疫性抗体水平,消除靶细 胞受体与介质的结合力来抑制免疫反应。另外,进入人体细胞内与细胞浆中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甾体复合物,再进入细胞核,在核内引起基因活性改变,从而激发 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合成,使一些酶的含量及活性提高,增强机体对抗各种伤害刺激的能力。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光、热或空气中某些物质和花粉等所引起的过敏反应 在眼睑、球结膜上的一种表现。只有抑制体内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肝俞穴解析     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散发肝脏之热。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肝俞穴配合穴位治疗    1.配商阳光明,改善目视不清。
    2.配脾俞、志室,缓解两胁胀痛。

胆俞穴在哪里?怎么找胆俞穴位位置图



    胆俞穴Dǎnshū(BL19)属足太阳膀胱经。胆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在背部,肝俞穴之下。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治肝胆疾病,胃痛,呕吐,胸胁痛的功效。
胆俞穴穴位位置快速定位    1.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3个椎体(第10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可出现酸胀感。
    2.正坐或俯卧,在背部,于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
    3.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胆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胆俞穴的按摩方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患者俯卧,治疗者以拇指指腹稍微用力揉压。
胆俞穴的作用    清热祛湿,利胆止痛。胆俞可以调理脾胃,帮助消化。此外,对于背部僵硬、黄疸、喉咙干涩、口苦无味、食欲不振、肝炎等症状也颇有疗效。胆俞穴治疗慢性肝炎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肝炎,恢复肝功能的穴道是第9、10胸椎中间左右一厘米的“肝俞穴”和肝俞正下方的“胆俞穴”以及第2、3腰椎中央左右一厘米的“肾俞”。
    这些穴道指压时由上而下,一面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每回压5次,每天压5回。如果指压肚脐正上方5厘米处的“中脘”也很有效,中脘指压法是由左右向中压,其他要领同前。
胆俞穴穴位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胆俞穴的可治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黄疸,口苦,胆囊炎,肝炎,胃炎,溃疡病,呕吐,食道狭窄;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胁痛,肋间神经痛,失眠,癔病;
3、外科系统疾病: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胸膜炎;
4、其它:肺痨,潮热,高血压等。
胆俞穴解析     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胆,胆腑也。俞,输也。胆俞名意指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胆腑之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胆俞穴配合穴位治疗    1.配商阳小肠俞涌泉少府,适用于口舌干,食欲不下。
    2.配章门,适用于两胁胀痛。
胆俞穴的现代研究
电刺激本穴可加强胆囊收缩。

胆俞穴的临床应用
黄疸
1、阳黄
主穴:胆俞 阳陵泉 太冲 阴陵泉 至阳
配穴:胸闷呕恶者,配内关公孙;腹胀便秘者,配天枢、大肠俞;热重者,配大椎;急黄神昏者,配水沟中冲少冲
方义:胆俞清热利湿除黄;阳陵泉、太冲表里经配穴,疏泄肝胆;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化湿健脾;至阳是退黄的经验效穴。
胆绞痛
主穴:胆囊穴 胆俞 日月 期门 肝俞 阳陵泉
配穴:肝胆气滞者,配太冲、行间;痰热互结者,配丰隆侠溪;呕吐者配内关、公孙;黄疸者配至阳;发热者配大椎、曲池
方义:胆囊穴为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穴,可利胆镇痛;胆俞配日月,肝俞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每次用一组,选取右侧,以疏调肝胆气机而止痛;阳陵泉为足少阳之合穴,胆经之下合穴,以利胆腑。




脾俞穴穴位位置怎么找?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解



    脾俞穴Pǐshù(BL20)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脾俞穴正是一个健脾的要穴,不仅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还能促进脾的运化功能。
怎么找脾俞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1.脾俞是十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肚脐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向上再摸三个椎体,下面旁开两指,不用太准,大概就行了。
    2.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往中间划水平线,相对的是第七胸椎,然后下属四个椎体左右旁开1.5寸是脾俞,然后相对下移一椎体是胃俞
    3.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4个椎体(第11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脾俞穴的按摩方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肾脏,导致腰部疼痛加剧或腰肌强直,尿血,尿液外溢而继发感染等症。
    灸法:悬灸法:患者全身放松,坐位或卧位。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以局部潮红为度。每周灸治2~3次。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按压,并做圈状按摩。患者取舒适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患者的脾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 胀、重的感觉。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脾腧穴的作用    健脾利湿,和胃益气。脾俞主管胰腺,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如果时常感到口渴、全身无力、容易疲劳、食欲不振等情况时,可以按摩本穴加以缓解。此外,脾俞有健脾和胃之效,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腹胀、黄疸、呕吐、腹泻等脾胃不适造成的症状也有不错的疗效。
脾俞穴穴位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11肋间和肋下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肌支。
按摩脾俞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消化性溃疡、脘腹胀痛、 胃下垂、胃炎、胃出血、消化不良、泄泻、痢疾、肝炎等。
2、缓解治疗胸胁支满、呕吐噎膈、便血、带下、糖尿病、贫血、月经不调、肾炎等。

脾俞穴治疗虚证哮喘
主要穴位肺俞、膏肓穴、肾俞太渊穴、太溪穴、足三里穴、定喘穴
配伍穴位:配气海穴、脾俞穴,治疗肺气不足;配关元穴,治疗肺肾两虚;配天突穴,治疗喘甚。
脾俞穴慢性泄泻
主要穴位天枢穴大肠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配伍穴位:配脾俞穴、太白,治疗脾胃虚弱;配期门穴、太冲,治疗肝气郁滞;配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治疗肾阳虚衰;配公孙穴,治疗腹胀;
脾俞穴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主治呕吐;配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关元俞主治泄泻;配肾俞、三阴交主治消渴。
    1.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以眼睑下垂、复视、眼球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眼睑属脾胃,司开合;若脾胃气虚可致眼睑下垂不举;瞳仁属肾,肾主藏精,肝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俞不足,则精血不能上注于目,则出现复视、眼球活动受限等。故临床常选用脾俞、肝俞、肾俞等穴,采用针刺或隔姜灸等方法,起到调补肝脾肾、升阳举陷之功效。
    2.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包括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妇女,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等。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可导致肾虚及骨髓空虚乏力,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临床常采用针刺或脾俞、肾俞穴穴位埋线的方法,起到补益脾肾、益精填髓之作用。
脾腧穴穴位解析     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脾,脾脏也。俞,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脾脏之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配合穴位治疗
    1.配足三里、支沟,用于腹胀、便秘。
    2.配胃俞、膀胱俞,用于消化不良。





胃俞穴在哪个地方?胃俞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胃余穴



    胃俞穴Wèishù的位置在人体的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另外胃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即里正中的督脉有1.5寸的距离,这里1.5寸为同身寸,即取被量人自己两指宽的距离即可(除拇指外的四肢宽为3寸),找准穴位后按压会有酸麻感,若胃有不适,则按压胃俞穴会有较强的痛感。胃俞穴就是一个健胃和胃的要穴,对于各种胃部疾病的防治都具有不错的效果。
怎么找胃俞穴穴位准确位置    人总共有十二节胸椎,即第十二节胸椎下是第一腰椎,那么由此说两个一般人不借助仪器用的方法
    1、从下向上确定:两髂嵴连线是腰4、5间隙,顺次向上查到第一胸椎即可定位第十二胸椎
    2、从上向下确定:从背后摸胸廓,胸12肋骨(即能摸到的最靠下的肋骨)跟儿所靠的椎体就是胸十二椎体。
    3、坐位,两髂前上棘最高点的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4腰椎,向上数4个椎体(第12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胃俞穴的按摩方法    刺法:向内斜刺0.3~0.6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5~7壮,或者以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按压,并作圈状按摩。按摩胃俞穴有和胃降逆、健脾助运功效,可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具体做法是: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关节放于脾俞穴、胃俞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胃俞穴的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降逆。本穴常用于预防和缓解胃肠慢性疾病,与脾俞有协同作用。如胃痛、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下垂等,也可用于改善糖尿病、焦躁、口腔溃疡、幼儿吐奶、肝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另外,按压本穴还可以增强肠胃吸收功能,使身体增加丰腴的美感。




按摩胃俞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消化不良、胃脘痛、呕吐、翻胃、腹胀、腹泻、痢疾、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肠炎、糖尿病、失眠等。
2、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3、胃俞穴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胃俞穴文献记载1.《针灸甲乙经》:“胃中寒胀,食多身体羸瘦,腹中满而鸣。”[1]
2.《针灸大成》:“主霍乱,胃寒,腹胀而鸣,翻胃呕吐,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胁支满。”
3.《类经图翼》:“小儿羸瘦食少。”

胃俞穴解剖    【穴位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 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层次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背部的皮下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 间有蜂窝状的脂肪组织。背部的深筋膜也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薄弱,被盖于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表面,分别称该二肌筋膜;深层较发达,形成腱膜性质,尤其在腰 背部更为增厚,包绕着骶棘肌的前、后面,于该肌外侧缘前、后两层愈着,并形成腰肋韧带。腹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肾。
胃俞穴解析     胃的背俞穴。胃腑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胃,胃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
    〖运行规律〗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胃腑之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胃俞穴配合穴位治疗    1.配中脘、梁丘足三里公孙内庭,用于胃痛。
    2.配神门、百会,用于失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2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体背部穴位图


风门穴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人体的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此穴。(详见此人体后背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肺俞穴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详见此人体背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心俞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详见此背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神经官能症等。
 

膈俞穴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的时候一般采用俯卧的姿势,膈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详见此全身穴位图背部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呃逆、神经性呕吐、荨麻疹、皮肤病等。
 

肝俞穴                                    

  取穴方法:
  定位时常采用正坐或俯卧的取穴姿势,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详见此背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胃肠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肤粗糙、失眠等。
 

胆俞穴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的时候,患者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胆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详见此后背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胆经疾病,如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
 

脾俞穴                                    

  取穴方法:
  取穴位的时候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详见此背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倦怠感、口渴、食欲不振、糖尿病等。
 

胃俞穴                                    

  取穴方法:
  定位该穴道时常常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道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详见此腰背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该穴道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 。
 

肾俞穴                                    

  穴位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详见此腰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膏肓穴                                    

  取穴方法:
  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详见此背部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可以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志室穴                                    

  取穴方法:
  寻找此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的姿势,志室穴位于身体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左右五厘米处(或左右旁开3寸)。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道,可以影响副肾分泌的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荷尔蒙,可除去现有脂肪,治疗腹部赘肉。此外,还可以强化夫妻性生活,对阳痿、早泄、遗精、阴囊湿疹、腰痛等病都很有效。
 

肩外俞                                    

   取穴方法:
  肩外俞穴位于背部第一胸椎和第二胸椎突起中间向左右各四指幅处。(详见此人体背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道,可以使体内血液流畅,对缓解并治疗肩膀僵硬、耳鸣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治疗精神性阳痿等疾病,治疗该疾病要和手三里穴位一起配合治疗才能发挥显著的疗效。
 

厥阴俞                                    

  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上方,左右二指宽处(约二厘米左右)。(详见此背部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可以治疗疾病性气喘、止咳;此外还能使胸部伸张,使怯弱性格者缓解紧张,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从而增加自信,克服掉懦弱的性格。
 

三焦俞                                    

  取穴方法:
  取穴时常采用俯卧姿势,三焦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详见此后背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发烧、腰痛、精力减退、青春痘、赘疣、糖尿病等。
 

大肠俞                                    

  取穴方法:
  寻找此穴道时通常采用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左右旁开1.5寸即是此穴)。(详见此腰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腹泻、便秘、髋关节疼痛等。此穴与小肠俞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子早泄的情形。
 

关元俞                                    

  取穴方法:
  寻找此穴位时常采用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即是。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道,可以延长性欲时间,提高男性勃起功能。采用此穴做相应治疗时,应该同时与三焦俞穴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
 

小肠俞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时,常采用俯卧姿势,小肠俞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一骶后孔齐平。(详见此背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下腹部肿胀、下腹部疼痛、脚部肿胀、夜尿症等。此外此穴和大肠俞穴配合可以明显改善男性早泄状况。
 

膀胱俞                                    

  取穴方法:
  定位该穴道时常采取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详见此背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等。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23: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中医对白肺的认识

中医上没有白肺的说法,但中医认为白肺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产生的病理性产物,“痰、湿、水、饮”壅蕴于肺而产生的病症。早在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就有相关记录和治疗方剂。
痰、湿、水、饮四者关系密切,均属体内水液停聚而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它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及对水液的气化失常有关。
痰是由于肺、脾、肾等脏腑的气化功能障碍,导致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停聚、凝结而成。
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分。
“有形之痰”是人们能看到、听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等;无形之痰是指那些只能看见其外在表现,却看不到其形质者。
痰浊为病,颇为广泛,见症多端,因而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
“饮”的流动性较大,饮可留积于人体脏器组织的间隙或疏松部位,是体内水液停聚转化成的较痰清稀、较水浑浊的病理性产物,或因外邪侵袭或脾胃运化不利,使水液输布障碍,停聚成饮。
饮停于不同部位时有不同表现。中医有支饮、悬饮、溢饮、痰饮(与上文所述的“痰饮”不同)之分,分别表示饮停于心包、胸胁、四肢、胃肠时的状态。
中医里的“水邪”指病理性的“水”,是质地清稀、流动性大的病理产物。水液停聚而出现的证候,一般称为“水停证”,如水气凌心证、肾虚水泛证。
湿性重浊,属阴,其性黏腻、停滞、弥漫,侵入时多隐缓难以察觉,可导致多种病变。
湿有外湿内湿之分。湿邪还会与它邪共同致病。湿为阴邪,首发多见寒湿为病;但湿郁则易化热,则成湿热;湿邪还可与风邪、暑邪合并为病,如风湿证、暑湿证等。
总结来看,“痰”质地稠浊、黏,流动性小,但可随气流窜,有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之分,见症复杂;“饮”是液态病理产物,可由于所停聚的不同部位显现不同的症状特点;“水”为液态,流动性大,以水肿、少尿为主症;“湿”多呈弥漫性,有内湿外湿之分,会与其他邪气合并致病。
由于四者本属一类,难以完全区分,且互相可转化、兼并,故也可互称,如痰饮、痰湿、水饮、水湿、湿痰等。
根据白肺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多种证型。现将常见证型和治疗方剂(包括经方和时方)总结如下: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23: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A1-SUNHAOJING孙颢警:
改良普化汤

【方剂组成】

升麻20g,鳖甲(炙)30g(打碎,先煎),秦艽20g,射干15g,生黄芪60g,柴胡15g,乌梅30g(带核重量),北沙参15g,青蒿30g(后下:停火闷泡15分钟或煎煮5分钟),桔梗15g,紫苑15g,陈皮15g,清半夏15g,地骨皮30g,苏叶20g,厚朴18g,生甘草15g,牛蒡子15g,马勃15g

A1-SUNHAOJING孙颢警:
新冠后遗症
   肺形草10克。救必应10克。鬼三箭10克。鸡有针15克。折儿根15克。白头青15克。白肺根10克。牛眼草10克。坡地锦10克。百解莳15克。掌色根15克。黄鸡藤15克。
注解,白肺根可清除肺部感染的毒素液体,肺形草可让肺部呼吸舒畅,掌色根可解邪风毒气,鬼三箭鸡有针能速退烧,白头青能综合体温正常,救必应,可及速排毒,止咳,清除肺里面毒素,让肺部完整无损。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23: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network 发表于 2022-12-31 23:41
A1-SUNHAOJING孙颢警:
改良普化汤

最近,大家听闻或见证感染新冠后出现“大白肺”,甚至因此丧命的案例越来越多,令人心痛。如何减少悲剧的发生?为医者必须晓医理、明正治。
建木医社昨日刊发云南中医药大学王仕奇博士
《时下疫情证治刍议》
一文,文中明确指出新冠疫情的病机本质为“木郁风疫,燥湿两化;湿郁为本,寒热两端”,治疗如果偏执寒温一端,容易导致变证乃至坏病
,对于时下难关之解决当有裨益。
观疫毒变化之多端,以寒热之化象惑人眼目,沈谦益先生以西人斗牛之俗为喻,指引医者拆穿其寒热之马甲。医乃司命之职,若眼明心明,以心为手,可以手眼通天,若眼盲心盲,以手为心,则容易妄夭人命,为医者可不慎乎!

悲 乎 ?!
文 / 沈谦益
01
西地一俗,以圈地斗牛为乐。
首,一勇士佩一蓬一剑入圈,环示其英武,众皆瞩目。
稍倾,放公牛入圈,三五骑士全甲长矛围而激牛,务使牛怒。
勇士贴身以蓬戏牛,牛寻对手而击之。惜牛以动蓬为的,劳而无功。
如此三番,牛逾怒而众极注目勇士以蓬为诱,速用剑入牛心,牛倒毙。众鼎沸矣。02今有疫毒,变化多端,常以寒、热之马甲示人,寒乎热乎以示其能,众为之引,注目而礼。众医入场,欲寻对手而决战毒邀三五好友,眩其眼目,寒、温马甲现其确象,以误医之心判。惜医真认马甲为其真身,怒而击之,中而假中。三番不中,医叹毒之诈,而非吾之不能也。
嗟呼!只待剑入心而毙乎?!
I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作者/沈谦益,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编辑/百会。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



百会按:沈谦益先生制定辟瘟、净秽、普济、辨治、急救等全套中医治疫方略,普济层面拟定了万人一方、正邪两安的普化汤、普济方,经数万人验证,用于预防、治疗、愈后等效果很好,重要的是,服用该方的朋友,没有出现一些所谓的新冠后遗症,远期疗效显著。(详见《经数万人验证的正邪两安「普化汤」,防治新冠护佑华夏安康》)
注意,普化汤针对正病而设,如果患者前面经过挂水或用过一些寒凉药物,或者素体脾胃虚寒,这种情况下不能用普化汤,可以考虑普济一二线方。
普化汤、普济方只是治疫的筛选行为,不是治疗疫病的终极方法,大量人员经过普化汤、普济方的筛选,成为非疫病人员,可以为后面需要随证治之的重病患者,争取尽早的关注。同时,可以节省医疗资源,避免医疗环境的崩溃。如果服用3天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应寻求熟悉信任的中医生辨治,予以精细辨证治疗。
▲往下滑动查看普化汤反馈

改良普化汤

【方剂组成】
升麻20g,鳖甲(炙)30g(打碎,先煎),秦艽20g,射干15g,生黄芪60g,柴胡15g,乌梅30g(带核重量),北沙参15g,青蒿30g(后下:停火闷泡15分钟或煎煮5分钟),桔梗15g,紫苑15g,陈皮15g,清半夏15g,地骨皮30g,苏叶20g,厚朴18g,生甘草15g,牛蒡子15g,马勃15g
【煎煮说明】
加水没过药1—2cm,大火煮开后,小火煎煮20分钟,放入青蒿,再小火煎煮5分钟,倒出药液,去滓温服。
【服用说明】
1. 以上为成人一天用量。如果首次用药症状没有大幅减轻,必要时可以一天两剂药,4小时服一次。(药渣可煎煮泡脚,充分利用,增加效用)
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将一剂药作为两次用药的药量,阳性有症状的,日3夜2用药(即服用2.5剂),给足3—5天药量;阳性无症状的,日2夜1用药(即服用1.5剂),给足3天药量。2. 服药期间,如果有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需要用药到反应消失再停。如果呕吐得厉害,可以小口频服,或服用前先点按耳中穴。3. 服药期间及康复后,须清淡饮食,尽量避开生冷油腻,以防发生食复。4. 孕妇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老人、孩子用量酌减。
5. 本方也可用于预防,原量一天一剂,连服3天(药渣可煎煮泡脚,充分利用,增加效用),没有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即可停药,如果有胃肠反应,需要用药到反应消失再停。如果不是家庭人员发病,可以2—3周以后,根据外面疫情情况斟酌再用一次。
6. 原版普化汤依然可用,改良普济汤加强了咽喉问题。
7. 普化汤针对正病而设,如果患者前面经过挂水或用过一些寒凉药物,或者素体脾胃虚寒,这种情况下不能用普化汤,可以考虑普济一二线方。
8. 普化汤、普济方只是治疫的筛选行为,不是治疗疫病的终极方法,大量人员经过普化汤、普济方的筛选,成为非疫病人员,可以为后面需要随证治之的重病患者,争取尽早的关注。同时,可以节省医疗资源,避免医疗环境的崩溃。如果服用3天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应寻求熟悉信任的中医生辨治,予以精细辨证治疗。
9. 本方有安神功效,可以有效帮助缓解焦躁情绪,非常适合应用于辅助解决因为封控、隔离和对疫情恐惧等出现的大量民众情绪问题。
耳中,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耳廓内,即耳轮脚之中点,耳门孔上横梁取之,左右计2穴。
普 济 方
如果患者前面经过挂水或用过一些寒凉药物,或者素体脾胃虚寒,这种情况下不能用普化汤,可以考虑普济一二线方。
普济除疫一线方藿香、厚朴、杏仁、茯苓、陈皮、神曲、麦芽、甘草、大腹皮、紫苏、半夏、白芷、桔梗(当前气运可加黄连丹皮)各等份。不发热加草果,发热加石膏(倍量)黄芩。
上为粗末,每用15克,加姜三片、枣2枚,水煎服。
以水200毫升(约一纸杯),大火煎至水开后,小火保持水滚2-3分钟,去滓热服。
如果有条件,不用打粉,直接饮片煎煮会更好。上面每味药各15克,(石膏倍量30克)为一剂饮片用量。
如果用科学中药颗粒剂,按浓缩比用药。老人、小儿用量酌减。
【煎说明】
首次用药,如果症状大幅减轻,4-5小时再用药一次,症状基本消失后,巩固一到两天,每日服用两次药。
如果首次用药症状没有大幅减轻,间隔1.5-2.5小时用药一次。直至减轻后按上法巩固。如果频服用药24-36小时后,症状仍没有大幅减轻,改用二线方,服用方法同前。普济除疫二线方圣散子方加味:草豆蔻(炮)40g、猪苓、石菖蒲、高良姜、独活、麻黄、厚朴、藁本、芍药、枳壳、柴胡、泽泻、白术、细辛、防风、藿香、姜半夏各20g、制甘草40g、枯芩20g、茯苓20g、杏仁20g、生石膏60g。上为粗粉,每服15克。煎服方法同一线方。
如果有条件,不用打粉,直接饮片煎煮会更好。上面每味药量折合1/2,则为一剂饮片用量。
临证要点:舌质不红绛者,用圣散子方。舌质红绛者,重症发热病人可用普济除疫一线方,生石膏3~4倍用量,酌加寒水石常量。如果频服用药24-36小时后,症状仍没有大幅减轻,请寻求熟悉信任的中医生具体辨治。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2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白肺,是因为你转阴了。仪器检查不出来。但是肺里羊羊病毒还在,肺里有病毒,身体就会产生自我保护让肺里生痰咳嗽,才能把病毒带出来,强制消炎止咳,强制退烧病毒就会被压制在身体里。那么你的痰,包裹着羊羊病毒在肺里快速繁殖复制,痰越来越多那些痰就变成白肺。所以,要化痰,咳掉痰,要排掉羊羊病毒人就好了。好中医几天就搞定了。痰出不来就加速病情的恶化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21: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的阳光:
新冠病毒&#129440;
伤的是肺(咳嗽)
损的是脾(失去味觉)
耗的是肾(浑身无力出虚汗)
活跃的是湿寒(哪里疼哪里寒)如果你现在还咳嗽不想吃饭、无味觉乏困、乏力胸闷,请用正确的方式去调理

春天的阳光:
感染后期,拉肚子,是排毒,排寒湿,直接艾灸肚子,加快排毒
 楼主| 发表于 2023-1-7 21: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冠脉肺炎方
主治:一切感冒咳嗽发烧、瘟疫。
桔梗30克。山豆根6克。甘草6克。胖大海6克。百部12克。鱼腥草18克。金银花18克。麻黄12克。天麻6克。
辩证:
头痛身痛:细辛6克。白芍18克。
鼻塞:苍耳6克。辛夷12克。

熬药:本方不需要久熬。熬开后再熬9分钟。然后趁热喝。出汗就退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4-25 00:57 , Processed in 0.1423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