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etwork

傅秦增浅说中医导引按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05: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導引按蹻中的“开心穴”[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一宇中和 [url=]一宇中和導引按蹻[/url] [color=var(--weui-FG-2)]2020-10-28 11:45
师父,莫名其妙心情不好或肝郁时,是否可以泄阳陵泉穴解决肝郁气滞,再补大陵穴安神开心?
直接点大陵即可。肝郁、心情不好或抑郁时可直接点按大陵穴,很快见效。
微信图片_20221225055504.jpg
心包经五行属火,肝五行属木,木生火。肝是妈妈,心包经是肝的儿子,当肝火大时也是可以通过"子实"补心包经的方法去抑制肝火.

所以当人想发火时肝火内动,此时用導引按蹻点按大陵穴,可以实心平肝火、疏肝气,肝火自降,就不会发火了。
微信图片_20221225055508.jpg
_
_

_

_

_
_
_
_

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在春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人恐惧疫情,总是害怕自己会得新冠,担心的睡不着觉甚至引起发烧。

由于大陵穴有清心火、安心神的功效,因此有安眠的作用,有助于抑制恐惧情绪,所以,在“疫情”期间有这种症状的来访者在微信咨询时,就指导他们用導引按蹻的方法点按大陵穴,效果非常好,很快就克服了恐惧情绪睡得安稳了,兼有发烧的人配合其它穴位一起调理,不但睡眠好了,同时也退烧了。
微信图片_20221225055513.jpg
今年是庚子年,主运金运太过。下半年,在金运太过的基础上又加上燥金,金气会很强,金克木,肝气生发受阻,肝木受郁,下半年抑郁情况可能会增多。
微信图片_20221225055517.jpg

肺主悲,在秋季很容易引起秋悲。心包经的大陵穴有宽心解郁的功能。当人出现抑郁、悲观的情绪时,用導引按蹻点按大陵穴,心气随之而宽解,悲郁的低落情绪也就自然消散,当然也就可以防秋悲了。

当人想发火的时候,大陵一点就会心开,心平静了。

当人郁抑悲观的时候,把大陵一点,心开了,也就不抑郁悲观了。
记住:预防悲秋情绪,抑郁不开心时,用導引按蹻的方法点按开心穴—大陵噢!



重要原则提醒:

1.導经按蹻对穴位位置要求务必准确,穴位位置偏差会极大影响治疗效果。

2.同病异治是因为产生疾病的原因不同,而选取不同的穴位治疗。建议在具体使用前先咨询毛老师及徒弟后再使用,以保证治疗效果。

3.女性经期禁用合谷穴、肝经及脾经穴位。

4.導引按蹻,顺经为补,逆经为泄。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05: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疗头痛的经穴按摩术
选自《曹锡珍经穴按摩疗法》

按 摩 手 法

1让病人俯卧,先在背部施内科按摩基础手法。
2让病人仰卧,用指甲掐左右至阴穴各三下。
3

再掐左右昆仑穴各三下。


4
在左右复溜穴各掐三下。

5
按、摩,掐两侧太阳穴、百会穴各50-100下。除高血压者均可用此穴。

6
在两髯角处掐擦数十下。

7
让病人取坐位,在风池穴掐、擦5-10下。

8
掐、楸、擦大椎穴各十数下。


针对不同头痛的按摩选穴


1

头风疼痛

神庭、囱会、玉枕、丝竹空、率谷、强间、丰隆、金门、申脉,重泻太渊、列块。


2

头风鼻渊

取上星,擦掐攒竹、头维。


3

目疼头痛

取风池、合谷、承桨、风府。


4

牙疼头痛

取承浆、风府、二间、三间、鱼际。


5

风热头痛

取至阴重刺,百会、肩井、涌泉、丘墟、蠡沟。


6

偏头痛

取悬颅、颔厌、后谿、列缺、合谷、太阳、 紫脉、头临泣、丝竹空。


7

头项拘急引肩背痛

先掐后谿,后取承浆、百会、 肩井、中诸。


8

两眉角痛不已

先掐后谿、次攒竹、阳白、印堂、 合谷、头维。


9

头目晕眩

取风池、命门、合谷、昆仑。


10

肾虚头痛头重沉不举

先揉掐外关,次取肾俞、百会、太谿、列缺。


11

后头颈项痛

取后谿、外关,次取上星、百会、脑空、涌泉、合谷。


12

口眼歪斜

取申脉,人中、合谷、太渊、十宣、瞳子髎、颊车、地仓(口噤不开同此治法)。左歪先取右侧, 右歪取左侧。按摩生热色红为度。若效果不明显可用艾卷灸,眼斜者灸承泣穴,口歪者灸地仓穴、人迎穴。左病灸右,右病灸左。以正为度。


13

失眠

取神门、内关、公孙、上、中、下腕、魂门、魄户、灵道、睛明、足三里。


14

太阳经头痛 | 在顶巅、颈后头部

先取昆仑,后取后谿穴。


15

少阳经头痛 | 在两侧,偏头部

先取窍阴,后取液门穴。


16

阳明经头痛 | 在上额两眉棱骨前头部

先取内庭, 后取合谷穴。

如果您对曹锡珍先生的宫廷按摩术有兴趣,欢迎交流与咨询:13917218963,也可参加曹先生的传人—庞承泽老师的学生汪阳军老师在上海开设的课程《家庭按摩术》,还会传授更多曹氏宫廷按摩术的相关技能。


▲“曹氏经穴按摩”创始人

河北省昌黎县人。师承前清御医孙仲选,学习宫廷推拿按摩手法,后又师从天津名医吴卫尔学习西医。出师后悬壶京津地区,曾为李公仆、宋庆龄等名人治疗。

曹锡珍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60余年临证,逐渐形成了以“经穴按摩”为代表的“曹氏按摩学派体系”。曹氏“经穴按摩”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在总结古代按摩八法、治筋八法、整形八法、运动八法的基础上,融贯了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八纲等辨证方法,结合临床内外各科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望、闻、问、切、点压经穴(摸)五诊,对症状进行归类分析,从而明确辨证,确定中病脏腑经络的虚实诊断。

这种治疗方法,采用补、泻、和三大法则。按其经络起始,终止走行的顺逆予以规范循经。操作中常以“推经络、点穴位”为法,并强调“治疗以治经为主,宁失穴勿失经”。临证强调顺经推按为补,逆经推按为泻,轻柔推按为平补平泻。对阴经之病多补少泻,阳经之病多泻少补,对虚症多以补法,对实症多以泻法。在手法操作上,以轻力为补,重力为泻。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曹锡珍将按摩手法概括总结为内科按摩基础手法、外科按摩基础手法、古代按摩八法(贯通法、补气法、揉捏法、和络法、推荡法、疏散法、舒畅法、叩攴法)、整形八法、运动八法、治脱臼八法、治筋八法等,根据临床不同情况灵活选用,独树一帜,在按摩推拿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曹锡珍率先在全国举办国家运动队推拿医生学习班,为国家队和各省市运动队培养了一大批运动医学推拿医生。而今,许多当年的培训班学员都已成为运动医学领域的专家教授,如北京体育学院杨锡让教授,国家体委陆启贵、张家栋等。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06: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network 发表于 2022-12-25 05:58
治疗头痛的经穴按摩术选自《曹锡珍经穴按摩疗法》
按 摩 手 法

   庞承泽,曹氏经穴按摩传人,中国推拿按摩学会副会长,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原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按摩科原主任。
    庞老曾为梅兰芳大师的秘书许姬传先生调治落枕,选用的是膀胱经上的跗阳穴和昆仑穴。

微信图片_20221225055944.jpg 微信图片_20221225055948.jpg


跗阳穴
  

      跗阳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取穴方法:侧坐,从小腿外侧下端高骨(足外踝)后方,平该高骨处向上量4横指(即3寸)处。即:在小腿后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昆仑,直上3寸,按压有酸胀感。
      跗阳穴为阳跷脉郄穴。除了治疗落枕外,还可以治疗急性腰扭伤。
      跗阳穴还针对肾阳虚、畏寒肢冷的人群有保健作用,经常刺激能令浑身发热,加强体力。

昆仑穴
微信图片_20221225055952.png

      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微信图片_20221225055958.jpg

     这两个穴位对于落枕后的颈椎活动受限,以及一般的颈椎疾病都有很好的调治作用,按住的同时让病人上下、左右活动颈项,刺激十次左右就会明显改善。
     用“弹经拨络法”独取昆仑穴,还可以治疗足太阳膀胱经腰痛。但是,对器质性腰痛无效。
     人体十四条经络之间有着互为表里的关系,与足太阳膀胱经互为表里的是足少阴肾经,因此膀胱经的推拿按摩对护肾固肾也有不错的功效。
    针对中老年男性常见的肾气不足、夜尿频繁、体力下降的问题,庞老除了建议常推拿膀胱经外,还推荐了自己独家研制的护肾秘方,由淫羊藿等13味中药组成。

    庞老补肾药酒制作方法:

微信图片_20221225060012.jpg 微信图片_20221225060016.jpg

    步骤一 1000克淫羊藿(去除杂物),用20斤65度白酒浸泡2个月,过滤,取药汁备用;所剩药物,继续兑入20斤65度白酒浸泡。
   步骤二  在另一泡酒容器中加入500克炒杜仲、300克肉苁蓉、300克枸杞、200克党参、200克丹参、200克川断、200克独活、200克黄芪、200克灵芝、200克牛膝、200克天麻、200克葛根,将步骤1所得药汁兑入,再泡2个月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
1 可根据所用白酒量,等比例减用药量。
2 保存注意密封、避光。
3 步骤2完成后,随饮用可兑入步骤1续泡的药汁。
4 两年内可重复上述步骤。
    服用方法:
每日午晚饭各半两。每天不得超过一两。
    适用人群:
适合50岁以上需要补肾的男性(不适合饮酒者除外)。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07: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摩经》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

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

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

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

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

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

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

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

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

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

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

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

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

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

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

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

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

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

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

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

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

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

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

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

按摩能调阴阳气,总使气血归位乡,

运妙手功胜良药,著手成春变安康,

救灾济世行方便,存仁施德寿延长。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08: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序言
经筋、导引、按蹻术,是中医最古老的疗法,也是现代和古代中医的疗法始祖。那么,对于经筋导引按蹻疗法极少有人知道,有人问?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大家都知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正经气血和调节十二正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黄帝内经》素问 ●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原文之中所讲,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用导引按蹻术也。用导引按蹻者,故圣人杂合以治。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所以人们食用的物类也很多,生活比较安逸,那么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宜用经筋导引按蹻的方法。
一、经络特点:
折叠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如环无端,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中医-西医,同医不同一》介绍了中医"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之命名,不是依据解剖出来的实际人体器官,而是依据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八宿这些气数。经络在内归属于脏腑,在外联络于四肢末节,是运行沟通人体内外气血的通道。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
分支。两者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中医学将人体的主干经脉分为十二条,又称"十二正经"。十二正经分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由头走足,由足走腹,由腹走胸,由胸走手,由手走头,再由头走足。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就像圆环一样,没有开头,没有结尾(见图1)。
2、折叠经络,判断脏腑盛衰、预知人体死生。
《灵枢·经脉篇》指出:人在孕育之初,先由男精女血会合成精,精发育而生成脑髓,再逐渐生成人体,骨为支柱,脉为营运气血的通道,筋来约束骨骼,肉像围墙一样卫护机体,到皮肤坚韧毛发生长,出生之后,脉道内外相通,水谷入于胃,化生精微,血气开始运行不止。经脉,是用来决断死生,处治疾病,调节人体虚实的,做医生的不可以不通晓。也就是说,人体自生成之日起,就由血气、经脉维系着生命活力。
3、《素问·调经论》记载了经络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五脏的本质、现象与规律,全都由经脉隧道体现出来。经脉隧道运行气血,如果血气不和,百病就千变万化生发出来。所以要遵循经脉的运行规律。注文解释说:隧,是潜伏的通道。经脉潜伏运行而不显现,故称之为经隧。血与气,是人生命的活力所在。邪气侵袭它,则血气不正。血气不正,则发生变化而出现病患。然而经脉,是能够决定死生,治疗百病,调整虚实的,所以要慎重地予以对待。
4、《灵枢·脉度》分析了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跻脉、督脉、任脉的走向与尺寸,指出:这些经脉是气血运行的大的隧道。经脉为内里,别出旁络者为络脉,由络脉再分之,别出旁络的为孙络。邪气盛而有瘀血的可刺其孙络出血,人体血气盛者用泻法,人体血气虚者可以饮食汤药予以补养。同时还强调:经脉之气不能够不运行,如同水之流动,如同日月之运行而不能休止,阴脉荣养五脏,阳脉荣养六腑,如圆环之无端,无法计量它的环周次数,终而复始地循环往复。流溢的精气,在内灌溉五脏,在外濡养筋骨、肌肉、皮肤。
5、《灵枢·根结》介绍了经脉与天地之气阴阳变化相互感应,及其根据脉搏频率推断脏腑盛衰,预测患者死期的规律:岐伯说:天地之气相互感应, 寒暖之气相互推移, 阴阳之气相互变化, 哪一个少哪一个多?阴气是偶数(- ―), 阳气是奇数 (--)。如果发病在春夏, 是阴气少, 阳气多的季节……如果发病于秋冬, 是阳气少, 阴气多的季节……知道经脉的起止,针刺的道理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不知道经脉的起止,针刺的道理则无从谈起。……人体经脉气血,一昼一夜五十环周的次数,以运行五脏之精气,不与此数相应的称为"狂生"。所谓能够达到五十环周次数的,五脏就能够全都禀受精气的灌注与营养,这可以诊察寸口的脉搏,计算其脉动次数。如果五十至中没有一次歇止的,五脏全都禀受精气。四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就是一脏气衰。三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就是两脏气衰。二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三脏气衰。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四脏气衰。不满十至中有一次歇止的,是五脏之气都已亏虚。其主要内容在《灵枢·终始》篇中。所谓五十至中没有一次歇止的,就是正常,由此可以知道五脏的盛衰。如果脉搏忽快忽慢,是五脏之气衰败,可以预测出病人的死期将不会太远了。
以上可知,判断脏腑盛衰,预知人体死生,经络就像预测天气的晴雨表一样。
6、折叠经络的气血运行与二十八宿同度
《灵枢·营卫生会》详细介绍了"饮食进入胃"而生成的精气:清轻者为营气,重浊者为卫气,营气在脉中运行,卫气在脉外运行,周流不休,各运行五十周次,而后会合,阴阳相互贯通,如圆环没有开端没有终止。卫气运行于阴分二十五度,运行于阳分二十五度,划分为昼与夜,故气运行至阳分为开始,运行到阴分为终止。所以说,正中午时阳气隆盛为"重阳",夜半时阴气隆盛为"重阴"。故太阴主宰人体内里,太阳主宰人体外表,各自运行二十五度,以昼夜来划分。夜半为阴气隆盛,夜半以后而为阴气衰减,到早晨则行于阴分之气已尽,而行于阳分之气开始。正中午时阳气隆盛,日西斜时行于阳分之气衰减,日落时行于阳分之气尽而阴分开始受气。夜半时阴阳之气大会合,万民全都睡卧,称为"合阴"。早晨行于阴分之气尽而阳分开始受气,如此无休无止,与天地之气运行规律相一致。中焦亦并列于胃中,在上焦之后。它的功能是吸收精气,泌去糟粕,蒸腾津液,化成精微,上注于肺,再化为血液,以奉养全身,这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所以能够独行于经脉之中。血与气,是异名同类,营气卫气,都是精气。血,是有活力的气。
关于经筋、导引、按蹻术的理论和治疗待续……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王敬才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经、经筋、导引、按蹻术》传承人。本人自幼酷爱中医,埋首岐黄,熟读经典,在祖传医术基础上,又四处拜诊名医大家,集众家之所长,在调理各种常见、疑难疾病上,疗效彰显高于众法,对各类疑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头晕头疼,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疼,失眠多梦、肠胃病、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男女不孕不育、常期低热、面瘫、等各种病症,立竿见影,疗效神奇!常去北京等地医院参加会诊治疗,攻破了医学界对各种疾病不能治愈的奇迹,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并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高度赞赏,被各界人士誉为中医疗法第一人。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08: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二十四式按摩经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路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按摩能调阴阳气,总使气血归位乡,  
运妙手功胜良药,著手成春变安康,救灾济世行方便,存仁施德寿延长。  

《二十四式按摩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本成人按摩推拿专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在嘉庆丁丑年(公元1817年)后又有人进行了整理补充,作者未留下姓名。  

1、丹凤展翅
命患者正坐。用右手从左边掐患人水突穴,有动脉应手,按定觉腋下微痛,膊肘引痛,手指酸麻。将大指轻轻抬起,觉热气从胳膊手指出。又用左手从患人右边掐水突穴动脉,按法与上同,令四肢脉气发散,不至闭塞也。  
2、黄蜂出洞  
令患人仰卧,以两手大拇指按定云门,有动脉应手,觉膊手沉紧麻木。将大指轻轻抬起,有气从膊手出也。  
3、双龙投海
以两手从患者胸前同乳大筋抓起甚痛,觉胸中气降胁下有声,左右推之,使脾胃之气下降是也。  
4、催兵布阵
用两手将其胁下胸骨齐拢,催邪气下降,使正气相通,随呼吸摇憾十二,轻轻抬起,再以手法摩病在何处,按之如将擒贼之状,不令冲上焦是也。  
5、遍处寻贼
夫人身之正气,如天下之居民,摇而不动,自然经营也。邪气(原文此处有一个“和”字)如贼夺家劫舍,正邪焉得不斗争哉。正邪相间,经络不和,岂能相安。以手法按之,乱动者,即邪气也。重按轻抬慢慢去之,使邪气散而正气强也。  
6、烧山火
用右大拇指按动紧处,重重切之,随呼吸二七数,慢慢抬起,觉两腿麻木,是邪热下降,随经而发下两腿,犹如火热而行至两足是也,如不到复按切。  
7、透心凉  
用手按膈下脉气不和者,或左或右,随气重按轻抬,使邪热气行下直至腿足,岂复上攻心膈哉。经云:脉气和则脏气平,心家自然清凉矣。  
8、平土放水  
胃家停食在右,停水在左。滞食者沉而不浮,按之觉痛,从石关穴以手法按摩,慢慢揉之,而消食水者,动而有声。以上用手法揉之,慢慢而去。



9、风卷浮云  
膈下停气,中满不食,胃胀而闷。以右手大指、次指按两乳下,以左从膈下按揉无度,气行肠鸣,至下脘有声;右手小拇指按下脘穴,二七呼吸抬指,气下肠鸣,浊气下降,此云散清风也。  
10、彻底澄清
脐上有痞块,硬而动急,腰府引痛。左手从左边推按,用右手大指从动硬处按之,即肾俞穴疼痛,觉麻木发热,再将手指轻轻抬起,两气从两足下行,脊胯疏通。是按上发下之法也。  
11、顺水行舟  
肚脐一旁有肓俞穴,此足少阴经脉。如内硬而浮动,是肾经有邪,邪冲脾泻,谷不消化。外肾湿,阳萎,疝气之道路也。用手大指按切腰肾,屡屡重切轻抬,发觉冷热之气频频下降于足涌泉穴,是水归源。  
12、摇动山河
人尾闾骨之旁有高骨,骨下有陷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过。上下有闭塞凝滞,脊强,腰腿痛。治宜手指从骨下陷穴揉十余次,令血气流通,左右相同。
13、踏破双关  
必当令患者平伏,两大腿根有横纹,名曰承扶穴,斯为背部总络腿处大经,此穴若闭,气血不得流通。治从承扶穴以脚踏定,右脚踏左腿,左脚蹬右腿,踏稳不宜摇憾,觉腿足麻将腿轻轻抬起,有热气到足。此开关破壁之法也。
14、金鸡独立  
人脘脘结块,手拿不动。用足踏住病处,觉脚下有动是也,稳稳踏定,觉气散脚足麻木,轻轻抬起,有余热行至足底,此除邪扶正之法也。  
15、足下生风  
病人有上盛下虚,头目昏沉,胸膈痛楚,腹气胀满,疼痛不休,四肢沉重,腿膝酸麻,此气血不能散也。宜手法从上按穴拿到小腹气冲、归来两穴。前阴旁有动脉,此上下通行之要路也。闭结不通,余热不能下降。令患者仰卧,用脚踏右气冲穴稍斜,觉腿足沉重,将脚轻轻抬起,邪热下行如风。再用脚踏左边如前。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去薪,此之谓也。
16、移山倒海  
脐下气海穴,按之如石,此寒结气凝,积而不散,令人身困肢弱,昼夜不安。用手法按、摩、揉、搌之引腰痛,外肾紧,按切无度,觉气发散,有余热擦四肢,痞块消矣。
17、二龙戏珠  
六腑气闭,上下不能流通,不宜手法按摩,按之疼痛,不下反上壅,呕逆痰涎不已。  
用手大指从大腿窝里气冲穴有动脉应手,重按轻抬无度,引气下降,亦止沸去薪之法也。  
18、开笼放鸟  
用两手将肩头大筋抓起大痛,此肩井穴也,真气所聚。气聚而不散,如笼罩闭门,令人心痛,手足拘紧,阵阵昏迷,不省人事。用手将肩头大筋抓起,令患人痛楚,咳声,使气散血行,各归本经,岂有不平哉。  
19、双蛇吐信  
用双手大指捻肩端骨横筋,捻之大痛,是真穴也,此通手太阳小肠经络。按到两肩麻木直到手指,轻轻抬起,有热气发散,邪热下行。此通经散气,五脏不克伤,使正气强盛之道也。  
20、左右开弓  
令患人正坐,用左手将肩头骨搬住,以右手将右边寸许大筋用大指、食指抓起,如开弓之状,放手有声;又以右手搬肩如前法。此背部关气之处,令正气扶而邪气散,此拨云散雾之法也。
21、飞结积气  
脊腋后有筋通肾俞穴,令患人正坐取之,用手抓起有声,顺筋揪十数把,患者痛楚,使脏气流行,各归经络。闭塞凝滞,暴疾不省人事,心胸气闭,腹痛难言,感冒伤风,脊强背痛皆可。  
22、推倒泰山  
病人小腹疼痛,连及外肾玉茎,此阳与阴交媾,百脉绞乱,不使归元,急饮水者立死,因感风邪受害,名曰下寒。令患人直坐,从腰肾俞穴重推之大痛,是真穴也。重按轻抬,如是数次,觉少腹气散而热,腿麻而冷,再以手按摩病所而愈。此病性命相关也。  
23、拔树寻根  
人病腰、膝、腿、足痛甚,上下走不停,乍寒乍热,阵阵昏迷,善于悲怒。如脉症(豚疝)相似,发作无时,直中脏腑,其行走肾经根结任脉。于胃旁有动脉一条,直贯腿足痛、麻木。将手重按轻抬,拿下有热气下降。此病为恶疾,缓缓而愈,此为寻根之手法也。  
24、脚踏火轮  
人病两肩沉紧,手指疼痛不能拿物,此皆痰气,风寒所致,用脚法蹬散。令患人仰卧,将背伸开,从臂根天府穴用脚蹬住,稳定不可摇憾,觉手臂麻木,手似出冷气,轻轻将脚抬起,臂似火热,血气散矣。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18: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导引按跷”——中医的高级治疗方法[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青葙子 [url=]持虚见素[/url] [color=var(--weui-FG-2)]2022-12-13 14:00 [color=var(--weui-FG-2)]发表于江苏

上周,骑了两次电动车上下班,然后我就受凉了。打喷嚏,流清鼻涕,头晕晕的。对于在零下的天气里,在冷风可以从帽子、围巾、袖口的缝隙里钻入的天气里,还能不戴帽子围巾骑电动车的人我是万分钦佩的,好像我们并不在同一个季节。

我之前认识一个师兄,我知道他外治做的很好,是师承的手法,我一直想体会一下他的外治手法,但是一直没时间,而且说实话我在门诊的时候很忙,他也很忙,我们也没有好好交流过。但是那天就很巧,我有一个病人临时来不了了,他也有一个病人也有事来不了了,于是我就厚着脸皮找了他给我做外治。直到现在,我都感谢老天安排好的机缘,因为他让我见识到了中医最高明的手法——导引按跷。“导引按跷”并不是我们在大街上常见的推拿,它属于中医五术之一,中医五术,即“毒药、九针、砭石、灸焫、导引按跷”,用徐文兵老师的话说,导引按跷师是最高明的医生。在古代,只有皇宫贵族用重金聘请才能请到会导引按跷的医师给自己做治疗,因为导引按跷的整个过程其实是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导引”,二是“按跷”。“按跷”,即用一些手法对穴位和经络、肌肉进行或推,或拿,或点,或颤等,包括了我们现在常见的一些推拿术,但是与其不同的是,推拿很多是停留在肌肉皮表层面的,它的施术点在身体的各个肌群,所以做完推拿后肌肉会有放松感,肌肉放松后局部的气血就会流通起来,所以整个人就会觉得很轻松很舒服,但是经络脏腑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也就起不到真正的治疗作用,如果想解决内在脏腑的问题,往往还要配合药物的治疗,所以现在很多人把推拿当成一种放松方式而不认为它能够治疗疾病,工作累了就会去推拿馆推一推,当然,这样的演变有其必要性以及现实意义,毕竟医术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是要为“人”服务的。但是“按跷”则不同,它的施术点不是肌群,它针对的点也不是表面出现的疼痛点,而是和中医用药前的辨证论治以及用药时的组方遣药一样,也是需要先进行整体的辨证,找到症状出现的原因,再选择相应的穴位、经络,再采取合适的手法进行操作,激发身体的正气,给病邪以出路,导邪气外出。所以,中医的所有治疗方法都是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必须经过具体的辨证,找到病证出现的原因,才能针对个体以及病证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不经过辨证的治疗都是耍流氓。如果仅仅是“按跷”,只能起到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还并不能起到扶助正气、排出邪气的作用,若是要做到这一步,还需要“导引”。所以“按跷”谁都能做,但是“导引”,却不是谁都能做的,它对于施术者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也是从古至今会整个“导引按跷”的人不多的原因之一。所谓“导引”,是施术者用自己的“气”,也就是其自身的正向能量,通过对经络和穴位进行手法操作来导引病人的“气”,扶助病人的正气让病人能自行地把病邪排出体外,达到治疗病证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病人平时的气血比较通畅,经脉比较柔和,身体里的污浊之物不多,是一个积极向上纯善的人的话,那么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都是一个“充能”的过程,医生和病人在统一战线,共同付出努力与病邪作斗争,整个治疗会非常顺畅,病人很快能好,医生本人也不会有很大的耗伤;但是如果病人自身有很多负面情绪,经络瘀堵,气血阻滞严重,身体里的垃圾毒素也很多的话,那么对于医生来说就是非常大的消耗,说白了就是医生拿他自身的正能量、正气与病人的负能量、病气进行搏斗,那么这个过程就不会那么顺畅,也不是做一次就能好的,如果病人在治疗后不遵医嘱,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继续以前不好的生活方式的话,就会继续对身体造成损伤,依赖医生而自身不愿意作出任何改变,那么即便再治疗也等于是从头开始,那么整个疗程就会无限拉长,殊不知,无论是什么样的治疗,病人自身永远是主体,医生只是起到一个帮助、辅助的作用,真正让病人恢复健康的是病人自己,也就是我们身体中几亿个细胞的强大战斗力,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感谢你自己。这是会整个“导引按跷”的人不多的原因之二,看病的过程本身会“过病气”,通俗地来说,就是病人身体的病邪“传染”给了医生,病越重,病气就越重,如果医生正气不足的话就很容易被“过病气”导致生病,这与体质弱的小孩子一进医院就会生病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之前就因为过了病气发过两次烧,所以就我个人来说,我现在是每天练功的。在整个“导引按跷”的过程中,是施术者用自己的能量,自己的“气”来对抗病人身体的邪气,并把邪气“导引”出去,这就相当于把我自己的能量给你,这就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传功,所以如果病人自身正能量足的话,对施术者的损耗就很少,但是如果病人自身都是负能量的话,那么对施术者的损耗就是巨大的,如此,我相信愿意这样“舍己为人”的人是很少的,再加上,即便愿意舍己为人,还要看体质、心性、德行够不够资格,能再过这几关的人又少之又少,所以从古至今,会导引按跷的人是极少的,是万里挑一的存在,他们需要每天学习每天练功,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能量是一个正向的、充足的能量,才能有基础来做导引按跷。迄今为止,加上我这位师兄,我也只见过两个人会真正的导引按跷。接下来,我来说说师兄在给我治疗时我身体变化的感受。首先明确一点,因为我是每天练功的,所以经络还比较通畅,没有什么瘀堵的地方,也因为此,我的气感比较强,能够感受到身体的一些变化。整个治疗时长有一个半小时,治疗手法根据每个人的病证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法,并且会根据身体的变化随时进行手法的调整,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所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懂它的机理,即便是把手法学了也只是依样画葫芦而已。治疗之前,我头有点晕,流清鼻涕,打喷嚏;治疗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我的两只脚一直在冒凉气,然后慢慢的,头脑越来越清楚,不打喷嚏也不留鼻涕,身上开始慢慢发热,从躯干到四肢,师兄给我做的时候,我还很搞笑地告诉他气到哪里了,哪里开始热了,这让旁边的一位师姐很是嫉妒,所以练功的好处只有自己知道。治疗结束后,我的精神状态非常好,连午觉都没睡,下午直接看了好几个病人。我体验了一次真正的“导引按跷”,实在舍不得私藏,希望大家对中医有更多了解吧,感恩。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18: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明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孕化的,中医文化也是建立在各种自然疗法的基础上的。从传统的划分来看,中医治法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而导引在中医外治法中又占有主导地位。
  我国现存最早奠定中医学基础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病传》有:“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这其中就清楚表明了导引行气是中医各科治疗的主导。早在秦汉时期,中医的治疗就可根据临床中所遇到的不同患者、病邪性质、病邪所处的身体部位和深浅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病邪盛衰变化与出没传递变,以导引行气为主导,相应地采用乔、摩、灸、熨、刺、焫、饮药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效地对各类疾病进行治疗,以减少痛苦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上面所提到的“乔”即按跷,是在导引行气的基础上进行的。
  导引按跷在早期中医治疗中居于首要地位,前辈医家用它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可是在今天导引按跷竟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无论在中医的教学还是在临床治疗中都很难寻觅到它的踪迹。沉寂了两千多年的导引按跷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医疗方法泥?下面将对其历史和现状作详细阐述。
  1、导引是华夏先民生存斗争中的养生却病方法,导引按跷是早期医家的主要治病方法。它的内涵是导引,外在治疗形式是按跷。能够进行导引按跷,首先需要有深厚的导引练功基础。导引在中国用于养生、治疗已经有5千年的历史,老寿星彭祖就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导引大师。《山海经》西王母善啸、《吕氏春秋》中的“作舞”都是华夏先民疗疾祛病的导引方法。医家使用导引按跷为人治病,最具体、最完整的记载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巉石挢引、案杌毒熨,一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这里的“挢引”就是导引按跷。“挢”通“跷”和“乔”,是举手、翘足之意。挢引就是通过抑按手足进行导引,即导引按跷。以上一段引文说明上古名医俞跗不但已经会使用汤剂酒剂之类的内服药,而且还特别擅长导引按跷。
  2、《导引图》和《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导引医学文献,70年代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和80年代在湖北张家山出土的简书《引书》都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有关导引治病的专著。《导引图》从上至下共分4排,每排11个,共44个导引图式。其中一排第10图,三排第11图,四排第6、10、11图都是按跷动作。《导引图》44个图式中有专门针对各种疾病进行治疗的文字说明13个。如“引温病”、“温病”即中医所说的伤寒病与时令病;“厥”“烦”、“腹中”、“引积”都是指脏腑失调的三焦病症,“引项”、“引痹痛”、“引膝痛”都是颈项和四肢关节、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外科病症;“痛明”和“引聋”指目痛不明、耳聋等五官科疾病。这些具体详实的资料再一次清楚地表明至少在汉初,甚至先秦我国已经在广泛地使用导引和导引按跷治疗内科、外科五官科和传染科等各种疾病。
  3、秦汉是导引学的高峰时期,《黄帝医经》确立了导引和导引按跷在中医理论体系和治疗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黄帝医经》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巨著。它收集、整理和总结了我国上古以来直至汉代的大量医学经验和成就,打破了从前大量医学文献散落在各家各派的复杂局面,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治疗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被奉为“至道之宗”,而导引又被《黄帝医经》列为其治疗体系中的主导。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黄帝医经分为《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内经》有《素问》和《灵枢》共18卷,《外经》中有《黄帝杂子步引》和《黄帝岐伯按摩》共22卷。《黄帝岐伯按摩》则是一部导引按摩专著。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在《黄帝医经》体系里,导引及导引按跷、导引按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令人遗憾的是,这两部珍贵的医学文献早已亡佚,后辈学生竟然无缘看到它们的全部真实面目,只能在严格的师徒相传中,经过自己长年的艰苦磨炼,再去摸索探导前人留下的没有路标的道路。
  4、东汉时期直至隋代导引和导引按跷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东汉末年华佗以其导引、针灸、麻醉和外科手术著称于世,华佗《五禽戏》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导引功法。华佗针灸是在导引行气的基础上进行的。取穴、刺灸都是根据病邪出没随机进行,就是《灵枢》所说的“以痛为俞”、“劫而刺之”,针灸过程导引气血、劫引病邪,当然取穴不过一两处,刺灸不过转瞬之间,疾病即可痊愈。这不是神话,这是导引的威力。华佗以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葛洪、陶弘景也擅长导引。但令人费解的是,《黄帝内经》以后,导引经常被提及,而按跷则逐渐被人淡忘了。直至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问世,才重提导引按跷。
  5、唐代以后导引按跷被后人淡忘,一些主要的医学著作便很少把导引按跷当作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后世医家对导引按跷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唐代王冰的按:谓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明代张介宾又有:“按:捏按也;骄:即阳骄、阴骄之义。盖谓推拿溪谷骄穴以除疾病也。”所以,到了现代就干脆把按跷当作推拿了。
  6、导引按跷紧手寸口,诊脉、治脉。导引按跷的内涵是导引行气,行气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潜意识高度入静的放松状态。实现其主要有3个基本途径:第一是调心,就是古人说的要“元神”而不要“思神”,即潜意识;第二是调息,就是吹嘘呼吸;第三是调身,就是或站或坐或卧,使身体保持良好的放松状态。导引古时又作“導枵”。“从寸道声,以寸引也”。这句话就把导引按跷的形式与内容完整的表达出来了。导引按跷在行气的吹嘘呼吸中或捉腕持手,或捉踝持足,对病人身体内脏腑、经络、筋骨、关节、皮肉等进行深层次的调节,再辅以点穴、拍击、拂、爪、劈砍等刺激。在这一点上,导引按跷与印度瑜珈术有不谋而合之处。佛经《涅槃经》中就有“捉持按摩”。导引按跷“捉腕持手,捉踝持足,紧守寸口”(腕、踝有‘上三寸和下三寸’之说)是《黄帝内经》和《难经》的要旨。《灵枢•一难》又云:“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寸口既然是脉之大要会,能候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病,决生死吉凶,也一定能够治十二经脉、五脏腑之病,决死生吉凶。这种辨证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就表现得更充分完整。
  7、总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基于人体整体观,导引行气从维系人体整体的经络系统入手,以神意引动形体,以和畅经脉牵张膜络为主,治‘病之所以起’、‘病之所以成’。‘治未病’而防治疾病(尤其是非传染性慢病),以促进、维持人的身心健康。

  导引者,以神意“引体令柔”,“松静自然”,“导气令和”,每个动作都有抻筋抜骨,濡养关节,和畅经脉,舒展膜络,强化气机之‘升降’、通利‘出入’之作用。而经络乃至膜络通畅必然使相关脏腑气血充盈,强化并协同脏腑功能,从而提高身心整体的稳态水平。
  导引按跷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功法,其中最著名的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二十四节气导引法、《养性延命录》导引法、天竺按摩法、五脏导引法、太清导引法、彭祖导引法、老子导引法、赤松子导引法、延年九转法、纯阳子兜肾功、宁先生导引法、十二段锦、十六段锦、逍遥子导引法、四时颐养导引法、十二段动功、灵剑子导引法、子午导引法等。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18: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数千年的经筋、导引、按蹻术,才是上等的“中医不传之术”
原创 王敬才 王敬才 2020-04-14 09:15
图片

说起经筋导引按蹻术很多人不知道,连业内人士大部分人也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个样的疗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又加上当今政府又对中医药的文化大力支持,中医文化虽然掘起,中医疗法也百花齐放。但是社会上难免鱼龙混杂,今天我把真正中医疗法的经筋、导引、按蹻术的起源、医理、作用讲给大家。

《黄帝内经》起源于公社部落社会,

它是华夏民族于自然和疾病中总结出的一套完整体系?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应该指出,《黄帝内经》的价值不仅是在历史上对祖国人民的治疗、预防、保健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许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据大量古文献的记述和考古发掘中出土文物的研究,一般都认为起源于距今约10000年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其端倪甚至上朔到距今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黄帝为名。在西汉司马迁《史记·仓公列传》中,记述了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在接受老师公乘阳庆传授给他的十种医书中,竟没有《黄帝内经》,这也足以说明《黄帝内经》不可能成书于西汉。从以上历史记载的观点可以看出,很多人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为战国时期较为可信。不能不认为《素问》、《灵枢》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战国早期。《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典医学的第一个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

图片

一、经筋、导引、按蹻疗法的起源:

经筋疗法起源于中医古典《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导引、按蹻》出处《黄帝内经 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黄帝内经》距今已有近3000多年的历史。

《黄帝内经》素问之中的中国传统的五种治疗方法之一。与针,灸,砭术和药齐名。记载于异法方宜论十二。

是一种结合了治疗与自我养生保健为一体的传统疗法。

二、经筋学说的起源

经筋学说,起源于中医古典《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篇》

①《经筋学说》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挖掘与研究。他通过大量临床实践,首次从人体中发现208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经筋筋结病灶穴位,揭示出一百多种难治病的筋性致因医学新课题。

这一发现使得经筋疗法在医治122种常见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的基础上,对痛症、脏腑疾病、神经衰弱、亚健康、男科病、妇科病、脑中风后遗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疑难病症都具有特殊疗效。

三、何为经筋?

内经曰:“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盛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关节,联于肌肉,上于颈项,终于头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

五、经筋的功能:

经筋是络缀形体,著藏经络、通行气血,沟通上下、内外,应天序、护脏腑,联属关节,主司运动。体现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

经筋是庞大的软组织结构平衡体,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一个大系统。经筋内著藏经络、神经、血管、淋巴等系统(经筋系统内部是一个大循环,由多系活性的、协控的微循环系统所组合成的大系统。与骨骼系统、脏腑器官等形成人体有机活性态整体巨系统结构。);其功能运作良好,身体就能保持健康。

6、经筋的概述

经筋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经筋具有联络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又,中医经典《灵枢经》的篇名,即第十三篇。经皆有筋,经筋有病,病各有治。本篇专门论述经筋这类问题,故名篇。正如马莳《灵枢注证发微》所云:“各经皆有筋,而筋又有病,及各有治法,故名篇。”(内经)文中论述十二经筋附属十二经脉,位于浅表部的筋肉间,和经脉相互关联。它起于四肢末端的指爪,沿四肢上行于颈项,终结于头面部,并不与内脏相连。还简述其发病特点是沿着循行的部位发生。指出“以知为度”、“以痛为俞”的治疗特点。

7、经筋导引按蹻的病理基础

①经筋病理基础:

主要论述经筋性结构受创或慢性劳损后,经筋性组织保护性挛缩、扭转、牵拉或位移,或失去平衡时,经筋性组织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挤压、挛缩、积聚、粘连、瘢痕等病理性改变;迫使经筋性内循环系统产生阻碍,致筋路受阻、气血瘀滞、营养不良、神经传导不畅及紊乱,形成恶性循环,是导致临床各类经筋性病症的主要因素。

8、经筋导引按蹻疗法的作用;

经筋——联缠百骸,围络周身之物(肌肉、筋膜、韧带、结缔组织等)。经筋疗法,是发掘中医经筋学,结合民间“经筋医术”而成的一种新型非药物疗法。中医认定“经筋”是经络的连属成分,即经络的内涵之一。因此,经筋疗法的发掘,实际是疗法古代的和现代临床的开发。对扩大中医治疗范围,协同各种方法提高疗效,具有现实意义。

⑧、经筋病理的基础阐述

经筋病理基础主要论述经筋性结构受创或慢性劳损后,经筋性组织保护性挛缩、扭转、牵拉或位移,或失去平衡时,经筋性组织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挤压、挛缩、积聚、粘连、瘢痕等病理性改变;迫使经筋性内循环系统产生阻碍,致筋路受阻、气血瘀滞、营养不良、神经传导不畅及紊乱,形成恶性循环,是导致临床各类经筋性病症的主要因素。

古人有云:“有诸内,必行于外”、“病藏于内,证形于外”。薛己《正体类要。序》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形体内外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连系,相互协调;在病理上是相互转变,互以影响。经筋性病症会影响内脏功能活动,内脏病变也会反应到体表经筋之上。这就是筋性内脏病产生的重要机制。治病也分外治法和内治法,外治可务求达到全面治疗目的

9、经筋导引按蹻术的特点

导引按蹻是一种使用双手或是指点按穴位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天下之道相互贯通,其多源于对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的体悟。中医疗法之道亦如是,各种疾病乃经络不通不所至,明心见性,理通则大道至简至易,言简意真,发人深思,可堪为中医不传之心法。传承数千年的中医疗法,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经筋导引按蹻才是不传之秘诀”!

经筋、导引、按蹻也然,使手便推,虽可治疗,但非精妙之道。精妙之道在顺其势也。其妙在动则活,静则死,动则有隙可生,贵在动中求正,顺其势,轻轻一推,则正矣。理筋也然,动则筋聚,静则筋散,随其情,顺其势而动,顺其走势顺势或挑或理或拔,则筋易平复。

导引按蹻之道全在理通,理通则手中疗效自生。心中理不通,则下手茫茫然。心中理通,则应手凑效。只不过手笨手巧之不同。多练多用则手中巧自生焉。此皆外形。非其关窍。关窍则在理法。同一手法,心中理明一层,则手法疗效增一层。故疗效在心而不在形。

心不通,多揣摩,理不通,多学习。故手中须臾之功,全在平日之日积月累。王道无近功,经筋导引按蹻亦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之道,虽以理法为先。然手法亦不可缺。手法即利器。利器在手,自能事半而功倍。

而民间传承之手法与方药。经数代乃至数代以心口及薪火相传。集数代人之精思秘验。其技之巧,其效之神,实令人叹为观止。虽理则同一而法之精妙神效则非仅通其理者所能望其脊项也。得之则有乐由心生,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之感。叹其法之简,之妙。正所谓大巧若拙。



绝技在民间,能得其技则知此言非虚。任他说法千万,经络不通乃是真谛。

很多医家对此之理解,甚为浅显。往往偏执于一方。闻得某某理论,亦人云亦云。反啊是穴,或软伤理论,聚焦说,多处卡压说,激发点说,筋缩说,等等不一而足。听之总觉有理,用之也觉有效,然不能融通。心中觉零零散散,茫茫然,不知何求。

而今方悟得,过去所学之理,皆为管窥之见,任他说法千万,一般疾病都是因经筋出了问题才导致的一系列疾病。此乃一本贯万殊之理。真正是千金不换之诀法。

上病之病不在上,下病之病不在下。

查其症,寻其根,复其平,求其正。

大道至简至易,医术道理也同样。

手法一定要轻,当你真正遇到高手,原来你才知道自己只是在中医门前轻转几个圈而己。想成为名医必须结合自己原来所学,多读古代经典才领悟到手法治疗才能越精巧。

手随心动,法由心生,真正的高境界是被正者不觉的用力,只觉医者手轻轻一动似无感觉则疾患己除。不是被强行推入而不是顺势带入。绝非精妙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18: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了合谷穴,讲的是“合谷面口收”,即头面部包括口部的不适,均可通过自我按摩合谷穴进行调理。
      实际上,合谷穴功能非常强大,有人称之为退烧强肺圣药。这是因为刺激合谷穴,能贯通气血,促使阳气升发,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力。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属卫,外和皮毛,艾灸或者点按合谷穴能开发腠理,宣通毛窍,清泻气、分之热,从而加强解表发汗的清热作用,故可在感冒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4-28 03:46 , Processed in 0.1163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