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etwork

周尔晋:3天退清无名高热,从未失败过的退热方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07: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两年高热病肆虐猖獗,对养殖业造成了沉重打击,讲到高热,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对高热的诊治,中西医学有不同的方法。但两者相比,中医诊治高热更富有特色。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你想有几种方法?



我想至少有3种:首先,要把炉火关掉,以减少产热,这叫“釜底抽薪”;其次,应把壶盖打开,或将开水搅拌,以增加散热,所谓“扬汤止沸”;再次,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甚至冰块,所谓“热者寒之”。



其实,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这里我们可以从成熟的中医治疗经验中借鉴方法应用到兽医治疗中。下面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1、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2、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二是升散退热法,适用于内有郁热的,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3、热者寒之法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上述三法皆宜于实热证,不宜于虚热证;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如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应用则退热效果会更好。另外,高热大汗时,中医并不主张用冷敷法,以免影响出汗,反不利于退热。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无名高热病是破坏机体免疫系统,抑制免疫功能,导致并发多种疾病。使用的西药比较复杂,治标不治本,反复发病,使用的药物越多肝的解毒和分解药物的能力越低,部分药物变成毒素,损害肝脏加快病变,药物经肾排泄引起肾病变。因此使用各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穴位选择:
单纯采用耳针治疗“夜尿症”,选择的主穴有:膀胱、肾;配穴有:枕、皮质下、耳尖,有时也用外生殖器等穴位。根据病情可以选择双穴或单穴。每次只能选择一个配穴,每穴最好扎两针。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左、右两侧的穴位可以轮换取用。
二、治疗方法:
用耳针治疗“夜尿症”时,应每10分钟捻一次针,每次捻一、两秒钟;施行耳针的手法是用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30~40分钟。每10天为一个疗程。
临床效果:
据对50例“夜尿症”患者的临床统计,治愈率为82%。病程多则二十几年,少则也有五年多;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6周岁。旅大市中山区民泽小学学生孙xx患“夜尿症”十余年,多次治疗未愈,后经四次耳针就治好了。旅大市沙河口区幼儿园有位小女孩黄xx,患“夜尿症”来我院用耳针治疗,一个疗程未满就治好了她的病。
体会:
1.坚持治疗,做到“不见疗效不停针”。实践证明,凡是这样做的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抓主要矛盾,选择穴位要少而精。
3用耳针治疗“夜尿症”一般较其它疗法效果明显,简便易行,花钱少,深受群众欢迎。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07: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热,又称发烧,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37.3℃称为发热。
发热是临床常见病症,今天和大家分享发热的临床实用治疗方法,愿更多有缘人受益。
体穴
百会、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商阳、足三里、承山、冲阳、厉兑、涌泉、神阙。
246325761_3_20220604043337162.jpeg 246325761_4_20220604043337755.jpeg 246325761_5_20220604043338287.jpeg 246325761_7_20220604043338896.jpeg 246325761_8_20220604043339245 (1).jpeg 246325761_9_20220604043339647.jpeg 246325761_10_20220604043339974.jpeg 246325761_11_20220604043340380.jpeg 246325761_12_20220604043340740.jpeg





从百会开始按压到涌泉,每穴按压3-6分钟左右,最后把手心放在神阙穴休息或1小时以上,若是小儿,家长把手心放在孩子神阙穴上休息或1小时以上。
246325761_13_20220604043340974.png
耳穴
耳尖、屏尖、肾上腺、腮腺、轮4、耳背青筋刺血;肺、肺、皮质下;脑干、过敏区;退热点、反应点;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枕等。
640.png 246325761_15_20220604043341599.png

以上穴位根据病情灵活使用;耳穴刺血的穴位要无菌操作,尽量无痛或微痛;点按的穴位每穴按压3分钟左右。

手穴
肝、心、脾、肺、肾、大肠、小肠、头顶点、前头点、偏头点、后头点等。
每穴用牛角棒按压3-5分钟左右,一天1-2次。
246325761_16_20220604043341802.jpeg

重正堂优选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牛角点压棒 小程序


按理说我不应插手医院里的事,但这位护士长是我亲戚,时值炎夏,高热40℃以上,持续一周不退,尽管医院采取了各种退热措施,可是热度始终不降,我就登门为其降热。
取双侧耳穴:肺、皮质下、神门、肾上腺、内分泌、枕,配体穴:双合谷、双曲池、双外关、双承山、双冲阳,一次按摩,便使热度降为37. 8℃,三次按摩,热度退清,体温恢复正常。病虽治愈,但我不知病源在何处,只能称之为无名高热。
对于退热,我是颇有体会的,西医称人的体温是由大脑皮层即皮质下控制的,中医则认为热生于肺,我看两者均有理,故在处理退热中,皮质下与肺是主穴。
以前,我降热取耳穴配体穴,作用很好,后来加配手穴,取肺、头顶点、心、肾、肝、脾、大肠、小肠、前头点、偏头点、后头点相配,发现作用更好,无需三次,只用一次就可以退清。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发热与体内炎症有关,因此要重视消炎,可以配相应穴位,如胃炎配胃等,只有炎症消除,才能退热,也只有热退下去了,才能消除炎症,两者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我的退热办法是只有成功,从来没有失败过,这是值得欣慰的,也是值得推广的经验。
——周尔晋《火柴棒医生手记》‍
小儿推拿
开天门、推坎宫、揉风池风府、推上三关、清天河水、推六腑、推脊、揉腹、压脐。
根据病情,灵活使用,5岁以下比较推荐的是推脊,简单方面效果好,关键是注意量,建议1岁按1000下来推,如3岁则推3000下,以此类推。
刮痧
头部、背部、肺经、大肠经、胃经、胆经等。


根据病情,灵活使用,刮背部时注意刮过臀部;刮肺经、大肠经时刮到手指;刮胃经、胆经时刮到脚趾;刮到不出痧、或毛孔张开为止。

拔罐
膀胱经走罐、定罐等。
246325761_22_20220604043342677.jpeg
刺血
大椎、少商、商阳、委中、厉兑、耳尖等
246325761_8_20220604043339245.jpeg
艾灸
百会、大椎、肺俞等
246325761_23_20220604043342943.png
食疗
三豆饮
黄豆、黑豆、绿豆各15-30克,水煎至豆熟,去豆取汤,顿服或少量频服,每半小时或每小时啜服 1 次,每日 1 剂, 热不退者可服至 1.5 剂,直至热退。
五虎汤
鲜生姜45克;大枣45克,掰开不用去核;葱白1~2根(东北大葱,即京葱),去须,每根切成4段,最后15分钟下;核桃6个(个小的用10个),打碎带壳入药;黑豆30克(黑皮黄心的为佳),加红糖适量以调味(亦可不加)。
加水1000毫升,煎煮60分钟,分多次频服,或分早中晚3次服,不翻煎。
根据临床经验,发热在中午12点以后或晚上治疗效果比上午好。
以上方法根据病情单独使用或综合使用效果都很好,不管取用那种方法治疗,都建议晚上睡前配合手心放在神阙穴安睡,有事半功倍之功。
特别提醒,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自己没把握的、尝试治疗效果不明显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4-28 06:16 , Processed in 0.0927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