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100|回复: 58

一代医林奇人先师按摩专家黄万香小传--詹黄张按摩学流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30 1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詹黄张按摩学流派简介

李应志严隽陶
云南中医学院针推康复学院推拿临床教研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

【摘要】詹黄张按摩学是流传于四川成都一带的按摩流派,至今已传承五代,其代表人物黄万香是建国后为数不多的女性按摩名医之一,被称为“按摩奇人”。该派擅长以手查病,手法力度深透,以徒手按摩治疗内科疑难杂病而闻名。强调百病皆从颈部起,特色手法以拨麻筋、向心性摩送为代表,主张自我按摩配合功能锻炼治疗疾病;内科疾病治疗重视腹部按摩,并要求力透肠胃。主张将按摩家庭化、自我化。
【关键词】:詹黄张按摩学黄万香流派

“詹黄张按摩学流派”由四川张诚毅所命名。该流派可追溯自峨嵋道人詹龙清,詹氏再传弟子黄万香,黄氏再传弟子张诚毅(和其夫人任天华)。张氏学用按摩50余年,擅用按摩治疗内、妇科疑难杂病,其学术思想独具特色,故自命名为詹黄张按摩学流派”。
一流派主要人物简介
1詹龙清,四川峨嵋山道人,擅长按摩医术,生卒不详,无史料可考。
2黄万香,女,1889~1964,四川省金堂县合兴乡(今属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生前被称为“按摩奇人。黄氏20岁嫁到邻乡,为贴补家用开设简易旅店,她是文盲,但却敬老怜贫,收留了因病客居于此的峨嵋道人詹龙清,詹氏感恩便留下来教会她按摩医病,黄氏三年后学成,此后一直用按摩行医,以擅用按摩治疑难杂病而闻名1958年在成都市卫生部门主持下在成都市春熙南段成立了针灸按摩门诊部,黄氏担任该部按摩科主任医生,所治多为顽疾陈疴,黄氏按摩在成都按摩界名声鹊起,在全国按摩界也独树一帜生前将技术传于儿子刘崇贵。
3二张一任二张是张义和张诚毅,一任是张诚毅的妻子任天华,张义是四川资中人,四川大学毕业,因治高血压而访名医至黄万香,虽未正式拜门,但作为黄、刘的老病员,极留心了解黄、刘二人手法。曾与张诚毅同住成都西门外,为己为人治病出手按摩,天天总结。向心性摩送(张义原名之为反推)消炎、肿,最初由张义试用有效;拨月窟筋与上臂外侧麻筋,也由张义指出黄氏两个不传之密。张义于1974年3月去世,享年61岁。张诚毅,男,1926年10月30日生,四川安岳县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48年参加中共川西地下党,先后从事过教育和文史研究等工作,1987年被评定为文博副研究员,1990年离休,行政16级,正处级待遇
张诚毅1957年因病和中医结缘,在1961年携妻子任天华拜黄万香为师。张师夫妇坚持学用按摩多年,并主张按摩医术要现代化,积极吸收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知识。任天华为执业中医师,在金堂县开设了卫生局许可的按摩诊所她在向心性摩送和截放动脉手法方面亦有所创发张氏夫妇50年来共义务教授弟子2000余人,张师前后撰写按摩著作百余万字,在流派的传承、创新与推广方面有重要贡献。
二主要学术特点
1重视按摩查病,注重信息点刺激
张师认为人体就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大多数疾病在体表都有一定的反映点,张师将其称为“信息点”,这些点就是按摩治疗的重点。黄氏擅长以手摸病,她治病有一个全身按摩套路,她的手法“快、准、重、透”,无病之处一掠而过,有病之处重按久按。曾有弟子按经穴理论整理黄氏经验,母子二人均表示他们的按摩不是循经按摩,也不是穴位按摩。张师在长期的学用中进行继承创新,他把按摩查病作为第一要务,不同的病人疾病各有不同,在按摩施治前一定要先用按摩查病法检查。他经过多年摸索,将耳穴查病法、经络诊病以及全息诊病法相融合,反复验证总结,形成了自成特色的按摩诊病方法,并强调大面积+重点按摩公式,“大面积”可以是病变点周围,也可以是全身按摩,“大”到什么程度要根据具体病情灵活确定,“重点”不仅包括压痛点,还包含一些麻木、变形点,同时也包括了一些经验有效点,这些都是治病过程中的重点按摩对象。
2久病重视腹部按摩
黄老母子所治病人多数都是西医、中医、针灸无效之后才来找按摩医师试一试的疑难杂证患者。黄老用的是全身按摩,但腹部操作时间占了整个治疗过程的一半,而且要求力透肠胃。张师引入解剖生理学知识,将腹部按摩部位分为“上、中、下”三处,以肚脐为“中”,胃脘部为“上”,丹田处为“下”,按照“中一上一下一中”的顺序按揉腹部。治疗泻泄讲究通因通用”,顺结肠蠕动方向揉动。张老把腹部手法在黄氏基础上增加了拍打、群点法、顺摩法、抓揉、滑拿带脉等手法,黄老重视截放阑门穴(腹主动脉),每次按压该穴至少3分钟以交心肾、济水火。这一经验从黄氏开始到现在一直沿用。
3百病皆从颈部起
张师在长期的临床中发现许多疑难杂病都和颈部有密切关系。颈部既可以反映疾病,也可用于治疗很多种疾病,因此凡是久病、难治病必先按摩颈部。颈部按摩不等同于颈椎病按摩,张师认为只要滑拿胸锁乳突肌疼痛,都可以认为是“隐性感冒”或新感”,这时无论患者是什么类型的疾病都要先治疗颈部,这个理念与黄老先从头面部按摩开始不同,经过多年来在临床中反复验证确实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4手法要求“准、透、度、熟”
该派不以手法运动技巧树众,而是强调手法要简单,要易学易用,关键是要会根据病情灵活制定手法处方。揉法和拨法是该派最常用的手法,黄氏不用拍打法,常用手法不过10种,张师有所增加,但都属于易学易用的手法,他把黄老的快、准、重、透进行了改革。“准”,是刺激部位要准,信息反应点要找准。“透”是手法要达预期要求,如弹拨法要使筋来回滚动,压风池放射感要传导到头顶及眼部,拍打风池麻电感要传到脚下等等。“度”是手法刺激量要适度,不可过重也不可过轻,黄师在按摩时主要刺激“压痛点”,加之手法较为阳刚,常有病人忍受不了奇痛而逃离治疗现场,但往往因痛后病情减轻再来求治。张师把“重”改为“度”,要求依据病人体质和病情灵活把握按摩力度,手法加力要循序渐进。“熟”是要求手法要熟练,熟能生巧。
5重视自我按摩
张师认为自我按摩法是按摩医学的精华。他强调每个弟子都应当首先掌握自我按摩术,一定要先在自己身上练习手法,一则可以熟悉人体结构并查治自身疾病反应点,二则可以可以不断熟练和改进手法。张师还强调按摩医师要养成自我按摩的习惯,不仅保健还可以预防职业病。他的川大同学张义患有严重的Ⅲ级高血压,他靠被动按摩和自我按摩比  别人多活了十年,77岁学员唐某某是一  名患肺心病多年患者,坚持用该派自我按摩法每天为自己治疗,几年下来心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复查主动脉和肺主动脉瓣已基本正常,张师本人患十几种疾病,其中包括了肝硬化、高血压、胆囊结石、痔疮、双手颤抖等,他都是依靠自我按摩和被动按摩控制,他的肾结石也是通过弟子按摩近8个小时后排出体外。“三折肱方为良医”,自身有病时就是自己提高按摩技术的最佳时机,只有自身应用并取得良效后方可有深的感悟,这是张老的一惯理念。自我化和家庭化是该派在民间发展的主要方式,许多学员掌握按摩后先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取得疗效后才增加信心,也有许多学员用按摩治好了医院都没有办法医治的疑难疾病。
三特色手法
1向心性摩送
向心性摩送即是由肢体远端向近心端推摩,手法较轻  柔,这一手法由张义首创,张诚毅夫妇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并加以改革,这种手法用于急性踝关节扭伤,一次操作30分钟,任师擅长应用这一手法,并在当地治疗急性脚踝扭伤(新伤)而闻名,许多踝关节扭伤患者由车推来,治疗后便走路离去,她的治疗方法彻底颠覆了现代运动新伤的首先冰敷常规疗法。张师的弟子解放军某部X医院的罗银明曾说“向心性推送法治百病”,未免有所夸大,但足以说明其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效果。
2拨麻筋
拨麻筋是道教按摩的特色手法,黄氏常拨缺盆(臂丛)、腋窝(腋丛)以及上臂外侧中段(桡神经)麻筋,张老又将其应用扩大到胫神经、腓总神经等16处,在临床中也收到良效。
3截放动脉
黄氏常截放双侧颈总动脉和脐上1.5寸(张诚毅按:相当于阑门穴)下方的腹主动脉,颈总动脉常双侧同时截放造成病人短暂性休克,她如此大胆的应用自然和她丰富的临床经验分不开。张氏把可截放动脉扩大至15处,他主张交替截放双侧颈总动脉,张师认为此种手法类似“饥饿疗法”,所截放下游处可产生温热感,适宜于治疗虚寒怕冷和寒湿疾病。
四专著
《詹黄张按摩学概述》4一书由张诚毅和其弟子刘修利主编,该书将该流派的学术特点基本上毫无保留的介绍出来,全书没有多少引经据典,书中收集了一些典型病例和部分所治病种,是很实在的一本按摩学临床经验和学术总结的著作。
六治疗耳病简介
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治耳病不能只想到耳,既与肾和肺有关,也与心、肝、脾有关,因此要全身找重点,采用  黄万香的全身按摩,以调整五脏功能。具体操作为:1治一切病先查颈部,确定有无“隐性感冒”。如有则先按摩颈、胸、上背头面、上肢肺经线,以解除感冒。
2压揉耳周,包括耳前上关、下关、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翳明、角孙等,还有附近的压痛反应点,以翳风穴为重点。
3揉拨颈部周围一转,包括臂丛神经,喉部除外。
4从颈七椎起下至骶尾部,压揉脊柱中线、夹脊线、脊侧竖脊肌。
5压揉前足心(涌泉穴区)。
6压揉少府穴。
7揉拨手三里穴及附近压痛点。
8效果差时,加大揉全背,揉拨下肢内侧、胸骨段任脉,截放脐上动脉(阑门穴)。此外,合谷、太冲、内关、外关、悬钟、三阴交、足三里、承山酌量取用,作用皆可达于头面器官。
典型病例5:
农民宋某某,男,19岁。1979年4月19日求治,主诉:“3岁左右患中耳炎,4年后才痊愈。左耳听觉全丧失,别人喊他,他必须侧头用右耳听才能听见,迄今已15年”。治疗手法:压揉少府,揉拨腕部,揉拨以胸锁乳突肌为重点的颈部和胸骨上窝。压揉耳周,以耳垂珠后窝为重点。搓擦耳上方头皮及附骨细筋。压揉上背脊柱,揉搓腰部,揉拨脊柱两侧区域,压揉前足心。压揉病侧耳垂珠后窝,无明显压痛反  应,但放射至耳中,有痒、痛、微胀感。第一次按摩后,病侧耳内有持续发痒和阵发性微痛,听觉无进展。第三次后,  痒和微痛感消失,能听清3寸远的座钟声。第五次后能听清两市尺远的座钟声。同桌吃饭能听清对方的细声闲淡,至第六次后病耳完全正常。续治4次以巩固疗效。共按摩10次,每次按摩10分钟左右。
附注:此病例仅选众多病例中的一例,供同道参考。该派按摩不能治愈全部耳聋病人,所治病患多数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求治而获奇效。目前为止,按摩治疗许多疑难疾病的疗效都是无法解释清楚的。这也反应出现代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理解是十分有限的。
詹黄张按摩学研究会在金堂县民政部门注册,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注册詹黄张按摩专利商标。

【参考文献】
北京按摩医院编中国按摩全书M华夏出版社193:4402]张诚毅一代医林奇人先师按摩专家黄万香小传金堂文史M.四川:巴蜀书社1990.
3]刘修利浅述詹黄张新按摩学的形成及特点按摩与导引2009,05:12-13.
4[5张诚毅,刘修利詹黄张按摩学概述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黄万香老医师按摩查病经验 (2012-02-24 11:49:11)[url=]转载[/url]

标签: 杂谈

      黄万香老医师在世时,不光能用按摩治病,还能用按摩查病。在按摩的过程中,常常不用病人说,就能指出病人是失眠、或是什么地方痛等等。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查病。但按摩医师利用切诊中的触诊查病有着更便利的条件。按摩查病以手的触感为基础。触感是按摩的神气,手法只是按摩的外形。按摩医师贵在以神御形,即以触感获得的资料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手法。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按摩查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查病因:体内出现了寒、热、虚、实、痰、瘀等病变,皮肤、肌肉、经脉、脏腑就会在手下出现不同的异样感觉。如寒性收凝,病理反应点多呈紧缩感;热性弛张,病理反应点多呈绷胀;虚证肌肤松软,或指下空豁感;实证肌肤肿硬;痰证皮下如垫棉花或有结块;瘀证肌肤滞涩等等。找到了病因以后,才能分别施以散寒、清热、补虚、泻实的手法。若脏腑寒热虚实各不同,即可凭触感分别施治。
   2、查病位:应当首先分清是经脉自病,还是与经脉相联的脏腑病。经脉有病,多表现为经脉自身及其相关的皮肤、腠理、肌肉或是筋骨的板结、肿块、酸软、疼痛或运动障碍等。脏腑病除脏腑见证外,脏腑所在部位及与脏腑相关的穴位或特殊反应点上多出现异常。通过查到的反应点,先看反应点所在的经脉和穴位,再结合四诊,一般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如足三里肿硬,施以一定压力,病人必出现明显压痛,再查膝盖有肿胀,病人关节必痛,即可诊断为关节炎,这是经脉自病,连及附属的经筋甚至皮部发病;如膝盖无反应,中脘有壅塞,胃有收缩或肿胀之态,病人必胃痛胀等?即可诊断为胃病,这是与经脉相联属的脏腑病,如胃不痛胀,中脘柔和而神厥,气海有压痛,病人多腹泻纳差,则可诊断为脾肾气虚,这是里经之病影响表经不通。
   另外,也可用全息观点来看待病理反应点:如以整支手臂对应全身,则肩对应头,肘对应腰,手掌对应四肢:如以前臂对应全身,则肘对应头,臂内对应腹,臂外对应背,臂下部对应四肢;以手对应全身,则腕对应头,手掌对应腹,手背对应背,指对应四肢。经络系统与全息系统是人体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由于人体的复杂性,有的病理反应点的出现还不能确知反应何病,但对症治疗也能使人体感到轻松,可以消除潜在的病变。
   有志于按摩查病者,还应本着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原则兼修现代解剖学。这样在发现反应点后,对判断病位有极大的帮助。如摸到腹腔内脏器有炎性肿大,有了解剖知识,便极易判断出何脏、何腑有病,用于指导循经取穴非常方便。又如坐骨神经痛多循胆经发生,但很多为腰椎肥大压迫神经根所致。知此理后,着重用手法消去腰椎部瘀血、痰湿可使疼痛较快缓解。
   3、指导治疗:查到病理反应点以后,这些反应点的部位即是治疗的重点部位。又要先确定病理反应点的深浅和肿硬程度,这样才能为用力的深浅和大小提供依据。按摩治病一般是由浅入深。病位浅则力着于浅表,病位深则用力至深处。虚证反应点多软,用力较小;实证反应点多硬,用力较大。又须根据病因确定用力的方向。散寒用力多向内,解热用力多向外。如用力不辨重点部位,按摩治病只有凭侥幸取效,如用力不辨深浅,病在皮肤而用力至肌肉,则力过病所;病在筋骨而用力至肌肉,则力未达病所。会劳而无功。如用力不辨大小,则虚证用大力易伤正,实证用小力难祛邪。如用力不辨方向,则难以平调阴阳;寒证清热证更寒,热证散寒证更热。均会降低疗效,甚至加重病情。浅处病变缓解以后,才宜向深一层治疗。还有个用力时间的问题。时间过短,达不到治疗效果;时间过长,又会损伤肌体。其间分寸也需通过触感来掌握。一般来说,病理反应点内的状况有一半的缓解即可结束治疗。
   黄派按摩的核心是通过按摩的神气一一“触感”找到病变在身体上的病理反应点。既确定病因的寒热虚实,又确定病位的脏腑经络。才能使温清补泻的具体手法对证应用。也通过触感确定手法应用的火候即用力的重点部位及深浅、大小、方向、速度、时间。既是寻找病理反应点的指南,又能增强刺激病理反应点时对病变部位的作用。因为病理反应点的面积一般较大,若能准确按摩在经脉上,作用就强得多。便于寻找多个病理反应点来共同作用于病变部位,形成对病变部位的围攻以增强疗效。
   黄万香老医师在世时常说,本派按摩“易学难精。”其难就难在按摩查病的触感难练成。但这实在是按摩治病的关键。
   黄氏按摩流派的学术特点:
   (1)天真按摩:不论何病,不论何证,不论是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火调,还是局部的伤筋与损伤,该流派总进行从头到脚,先前面次后面的全身按摩,且每一面的总时间也大体相同,为前面.12—15分钟,后面约10分钟。正如其传人周述炎所总结的那样“局部和整体相互影响,天真按摩通过调动全身机能以聚歼局部病灶,一处有病,整体治疗”。
   (2)循经按摩:该流派善于运用推揉法、按揉法和点揉法,尤以拇指端、拇与食指指间关节凸起、拇食掌指关节凸起等部位为着力点,这些部位,面积小、突起明显、强度大,对经穴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辅以揉法使之刚柔相济。实际操作时,手循经脉、缓缓移动,力透溪谷,或拨或推或闭(点按当时)或开(点按抬起时之间隙),寸寸理通经脉,手过之处产生针刺得气般感觉,按毕,患者大多百脉通畅、豁然轻松。
   (3)按摩查病:“有诸内,必形诸外”、“一脉不和,周身不安”。理论上,经脉是反应与表现病痛的物质基础,病变一旦发生,身体定会有不适之感,定会出现异常,经脉必然不和,作为物质基础的经脉也理应有所反应。既然经脉不通(广义),患者已有感觉,医者通过仔细以手推寻与悉心体会指下感觉,当能找出其筋(症)结之所在,从而辨别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趋势等。因此,临床上,天真按摩只简单询问病人之所苦(主诉),并不象十问歌一般面面俱到,而在循经按摩的过程中,却常常左右两侧比较,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压痛或异常感觉。循经按摩完毕,再对压痛点或异常感觉处予以重点处置。
   (4)以神御气:该流派认为按摩手法只是按摩的外形,手的触感和熟练程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心境才是按摩的神气。天真按摩强调形神合一,并认为形易于学而难于精,神易于懂而难于成。现补遗其特点如下:
   (一)重视脾胃,不离脘腹:该流派所治疾病以慢性内科疾病为多,多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该流派认为“扶正祛邪”与“恢复其天然之性(质)”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关键。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论扶正,还是祛邪都必须重视脾胃功能。中医的脾胃范围很广,诚如《内经》所言:“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这里的脾胃已经不是某一脏和某一腑,而是若干脏腑功能的综合体现。考察这些属于“至阴之类”的脏腑,其功能活动大多与水液代谢和水谷运化有关;通于“土气”,就是通于脾胃之气。而这些脏器均分布于脘腹,所以脘腹自然就应该是调治的重点。该流派重视脾胃表现在:1.推不离脘腹。不论疾病是否与脾胃有关,是否在脘腹有病理表现,都按一定程序在脘腹推进。厌食、便秘、腹泻如此,哮喘、腰痛、头痛也如此。2.久推多推。纵观其整个操作,在其全部的40分钟治疗时间内,脘腹操作至少占据了8-10分钟。这与目前流行的其它流派,尤其是许多伤科与保健按摩流派忽视脘腹是完全不同的。3.治疗效应以脾胃的运化状态(消化功能)为指标。如食欲、体重、肌肉、精神状态等常常是其必问内容和观察重点。如患者食欲增加、体重增长、肌肉结实(而非虚浮)、精神饱满常为正气恢复,疾病消退之征,当继用同类手法;反之,如食欲减退(包括糖尿病、甲亢等)、体重下降、肌肉瘦削、倦怠乏力等,说明正气衰减或治疗无效,就应该考虑对手法进行调整了。
   (二)以通为用,力度深重:该流派内部流行着据传是先师口诀,即“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病者不通,通者不病”。这里,“通”成了不痛和无病的前提,“不通”乃疼痛的基础和百病之源。治疗疾病,减轻疼痛当以“通”为用。通之之法,内外有别。内服中药,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病机用药属药物之通、内在之通;推拿作用与疏理人体皮部、血脉与经络乃机械之通、外在之通。该流派认为这种机械之通,外在之通较之药物内服之通更直观、更符合客观实际,因而也更具有疗效和价值。在以通为用方面,该流派特色如下:
   1.根据江河从上至下,道路由近而远的趋势,在人体按摩时,总遵循着从上至下(从头至脚),由粗而细(从近端至远端)疏理的原则。
   2.力度深重,透达溪谷。《内经》谓溪谷为“四肢八溪之潮汐”,即人体大关节所在地,为运动中枢和气血聚会之所,也是阻滞好发部位。该流派据此在缺盆、腋、肘、胯、月国等处不但按摩时间较长,而且运用强力,于患者最大忍受度时反复推捋,务求消散。
   3.手法以推按和推揉为主。欲使之通,务必疏理。各种手法,唯有推法切合其要。推法或以指腹、或以掌根、或以肘尖,总为下压基础上的推进,总要求顺纤维与顺经络。该流派于此领会尤深,临床多在推法的基础上,参(复)合按法与揉法,加之操作时的悉心体味与缓慢移动,其对于血脉与经络的疏通是其它手法与流派不可比拟的。
   柳惠如老中医本为成都市卫生局干部,1958年为整理黄万香按摩经验而指派跟黄接触,最终却拜其为师,成其高徒,后任成都市中医医院按摩科主任,文革前即晋升为推拿副主任医师。
   柳惠如老中医在黄派整体按摩、循经按摩、按摩查病三个主要方法基础上,结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经穴按摩,分推、拿、按、摩、刮、滚、弹、掐八个基本手法。并运用其治疗多种痰病,疗效卓著。






从黄氏按摩流派渊源看道家按摩学术特点


刘 元 华 ‘ , 廖品 东 ’ , 张 戈 2 (1 . 成都 中医 药 大 学针 灸推 拿学 院 , 四 川 成 都 , 6 1 0 0 7 5 2. 成 都 第二人 民 医 院 针 灸科 , 四 川 成都 , 61 0 0 1 7 )
【摘 要 】探 讨 黄 氏 按摩流 派 学术 思 想 渊 源 , 结 合黄 氏 学术 思 想 , 讨 论道 家按 摩学术 特 点 。 研 究 通 过 运 用 实地 调研 , 对其 流 派进 行 整理 研 究 , 吸取 其有益 的 临 床 经 验 , 使这一 民 间 按摩技 艺 得 以 保存 和 弘 扬 , 从 而 有利 于传 统 文化 的 继 承 和推 拿学术 的发 展 。 【关键词 」黄 氏 流 派 学术思 想道 家按摩 学术特 点

一 、 黄 氏 流派及创始 人简介


黄 氏 按摩 流派 是 流 传 于 四 川 的 一 个本 地流派,其传人众多 , 影 响较 大 。
其创 始 人 黄 万 香 , 四 川 金 堂 县 人
上 世
纪 随 詹 龙 清 真 人 学 艺 11 后 , 就 一 直 从 事 临 床 , 运 用按摩却病 。
流派传人叙述  , 她 经常  被 推 荐 为 省 市 领导 人 按摩 。 1 9 5 8 年 黄 氏 响 应  ,  党 的号 召 , 带头 成立 了 成都首 家 ’. 针 灸 按摩 诊, 所 ” , 为 我 国 最 早 的 推 拿 按 摩 机 构 之 一。


(1 9 5 6 年北 京 成 立 按摩 医院 、 1 9 5 8 年 上海 成 立推 拿联合诊 所{2 1 ) , 该 诊所 后来 发展为 ” 成 都市针 灸按摩 医 院 ” 。 黄 的 诊所 在 当时 的 成 都 很 有影响 , 门诊天天爆满 。
    上 世 纪5 0 年 代 , 她 即获得 国家 认可 的 名 老 中医 (按摩 专家 ) 称号 , 是 国家 第 一批组 织 抢救与继承的 对象 〔上海的 一指禅 、 河北 的脏 腑点 穴 和 山 东 的 推 拿三 字经 流派 等都 得 益 于 5 0 年 代 的那 次 整理与 抢救 中 医 的 运 动 ) , 当 时成 都市 卫生 局 曾指 派柳惠文 等人 跟师 学艺 以 整理与总结其经验 。
     二 、 从 ’. 黄 氏 按 摩 有 无 经 络 穴 位 1 疑点 看 其渊 源


       整 理 研究 过 程 中我 们 发现 了 一 个现象 , 一 直 困惑着 我们 : 流派 传 人张 诚毅 、 雷椒玉 、 张 戈等 人都一致证 实黄 氏 按摩 流派 重要 人物 黄 万香 不 懂经络与穴位 。 黄 万香 本人 不识 字 , 其 生 前也 多次 表 示 自 己不 懂 经络与穴位 , 自己 说 不 出穴位及经 络 , 但是 该 流派 传人提供 的按摩 套路中却 包 含 了 经络 穴位 。
      虽然整理 过程 中我们一 度认 为 黄万 香 ” 讲 不来 经 , 说 不 出穴 , 并不 等 于用不 来经 络和穴 位 ” 11 } , 认 为 她本人 重在 实践 , 虽不 懂经络 穴 位理论 , 却会 使用经 络穴 位 。 但是 在接下 来的 调研中 , 我 们却发现 ” 黄 万 香不懂经 络穴 位 ’‘ 极 有可能是 事实 。
    既往调 研显 示黄万 香师承道教 传人詹 龙清 真 人 , 说 明该流派与道家 医学有 着不 可 磨灭 的 血缘关系 。 因 此课 题组在 四川甚 至全 国 范 围内 进行 了道教按摩的 搜索 与调 研 , 特别 是在 青城 山道观 以及武汉我们得到 了 一些重要的 资料 。 道家按摩有着 自己 【3] 的一套理论与方法。
    道家按摩与 中医推拿指导思想不一样 , 中医推拿 是在 中 医基础 理论 指导之 下 , 结合 了现代 医学 (诸如生理学 、 解剖学等 ) 的一种外治疗法 , 而 道家按摩则是以道家思想为原则 , 其中甚 至夹杂 了 道家 内丹术 、 方术 的内容 , 道家按摩注重精气 神的调护 , 道 由心生 , 以 内证引动 、 引导患者的 精气神 , 强调 以一种长期的意念来达到 强身健体 的作用 。 道家按摩并没有套路化的操作 方法 , 没 有 固定 的模式 , 它 注重 一种 ” 导 引 “ 化的 按摩方 式 , 因此也就不重视中 医推拿的核心 内容一经络 穴位 , 道家中人甚至不认为道家按摩与 中医推拿 是同一个系统 。


     《干金 要方 》中辑录的 ” 老 子按摩法 ’‘ 以及 清代谢墉 《听钟山房集 》中的 《按摩十术 》 , 这 些影响深远且具有代表性的道教按摩方法 中几乎 没有 论及 中 医的 核心 内容 ” 经络 与 穴位 ” , 武 汉 “ 袁氏按导学 ” 传人 袁靖老师在 接受 课题组采访 时 , 也提及国内影响深远的道家按摩派系 (以安 纯如为代表 ) 确实没有采用中医的经络穴位 。


     “ 一 些 道 家 按 摩 派 系 没有 经 络 穴 位 ” 的 观 点 以及 黄 氏 流派 传人 奉詹龙 清 真人 为祖师 , 这 些正 好 印证 了 不懂经络穴位的黄 万 香按摩 是传 承了 道家 按 摩思想 。 当然 , 随着 中 医学与 道家 思想 地交 融 , 现在 很 多继承了 道 家思 想 的按摩 流 派在 发展过 程 中都汲取 了 中 医学的 精华一经 络穴 位 。
     三 、 在道 家 按摩基 础 上 黄 氏 按 摩 流派 学术思 想 的渊 源与发 展
1 、 黄 氏按 摩 可 以认为 是在 道家 思 想 指导 下 , 在传 承道 教按 摩 的基础 上 吸收 、 汲 取 了 中 医针 灸 推拿理论发展起来的 以腹部按摩 为核 心 内容 的一个 推拿流派。
2 、 流派核心学术 思 想的 发展 与创 新 : 黄 氏按摩流派既往没有 经络穴位 , 但是我 们整理 研究 发 现 其现 有 套路涉 及 了 十 四 正 经 循行路 线 ; 在其操作过程中 , 其拨揉 时 间相对较久的 部位 (含穴 位 ) 达到3 4 处 {4] , 由此 看 出按摩 套路 极具经穴按摩特色 , 这说 明该 流派 自从高 知识水平人才加人之 后 , 如 张诚毅 (研究 员职 称 , 文学素养深厚 ) 、 柳惠文 (原 为卫 生 局干 部 ) 、 雷淑 玉 (被行政部门指 派跟 师黄 万香 ) 等 , 极大地促进了 该流派 的发展 , 在核心 学术 思想方面开始加入 了 中医核心 内容 经络穴 位 , 使 其 学 术 思 想 得 到 了 创 新 发 展 。 张 戈 一 文 【5 1中就 详细的 阐 述 了 柳惠 文 在 本 流 派 经 络 穴 位方面学术思想的发展 与创新 。
四 、 道教按 摩学术特点
    1 、 腹部按摩的核心思想 根据既 往研究 结 论 !1 1 , 黄 氏 按 摩 的重 要 学术思 想就是 ” 重视脾胃 , 不 离院腹 ” , 其观点 与 传 承 了 道教 按摩 思 想 的 ‘’ 袁 氏 按导 学 ” 【2] 、 ” 胡 氏 腹部 按摩流 派 ” 16 1 、 安 纯如派 系 不 谋 而 合 , 这些 流派相继发表 了 以腹部按摩为 核心思 想 的 专著 《腹部推拿学 简编 》 、 《中华 腹部推 拿 术 》 。 因 此可 以 认为 黄 氏 按 摩 同 后 两 者 一 样 , 都秉 承了 道家 思 想 , 同样 注 重 腹诊 / 腹部 按摩 , 这也 间接证实 了 黄 氏流派确 与道教按摩 关系 密切 。
    在 这些 秉 承道教 思想 的 按摩 流 派 当 中 , 都 认 为 ” 以腹 部 按揉 运 推 ” 等 腹部按 摩 手 法 为 主 , ’. 通过 调和脾 胃 , 疏通 升降之枢 1 , 重点运 用腹部按摩治疗脏腑疾病 , 起沉病 。 当然经 过 后世的发展与演变 , 三者的 学术 思想论述 有 些许差异 , 但是其 中核心 却见 一 同 。 上 述 三 者 按摩思 想 与 国 内 主 要 的 腹 部推 拿思 想【7 一 9 』(比如骆俊 昌 派系 ) 也有 不 少交 融 之处 。
    2 、 以 通为 用 , 力 度深重 黄 氏流派 内部 流行 着先师 口 诀 , 即 ” 痛 则 不 通 , 通 则 不 痛 ; 病者 不 通 , 通 者 不病 “ 。 治 疗 疾病 , 减轻疼 痛当 以 ’.通 ” 为用 。 这点 与胡 氏 按摩 的 ” 疏通 升 降之枢 ” 【1 0 ] 、 袁 氏按导腹部总 持 法 中 ’.按 导 揣手 , 平 调 虚 实 , 以 使 脉 外 气 通 , 脉内血行 , 行则通 , 通 则无滞 , 无滞则 病 已 ” 【1 1 ] , 有异曲 同工之 妙 。 重力 度 手 法 长 于 疏 通 , 黄 氏 按摩手 法 就 是 建立 在 重手法一揉拨 法{41 基础之上 的 , 长于 对经络 的疏通和对全身 气血 的调 节 , 其他流派 在疏通 气血方面都或多 或少 地在 手法方面要求 达到更大的 力度 。


     3 、 注重 ’ 导引 ” 化 的按摩 方式 : 导 引 , 亦 作 ” 道 引 ” , 是修炼者 以 自力 引动肢体所作的俯 仰 屈伸运动 (常和行气 、 按摩等相配合 ) , 以 锻炼形 体的 一 种 养 生 术 。 道教 根 据 古 人所 谓 “ 流水不 腐 , 户枢不 蠢 ” 的道 理 , 认为 人 体也应 适 当运 动 , 通 过运 动 , 可 以帮 助消 化 , 通 利关 节 , 促进血液循环 , 达 到祛 病延年 的 目的 , 是 重 要 的道家养生方 式 。 孙 思邀 《千金要 方 》卷 八十二 《养性 》篇 记有 ’‘ 天竺 国按摩法 . ‘ 、 ” 老子 按 摩 法 ‘’ , 虽题名 按摩 , 实 为 导 引 。 道家按摩 在发展过程 中 , 汲取 了 导 引的思 想 , 以 ” 导 ” 为 主 , 注 重患者 精气神的调 护 , 要 求患 者道 由心 生 , 以 内证 引 动 、 引导 自体 精气神 , 强 调 意 念 , 结合配合呼吸的按摩方 式达到治 疗疾病的 目的 。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network
一代医林奇人先师按摩专家黄万香小传张诚毅 [url=]云中推拿[/url] 2015-01-20


婆婆,姓黄名万香,四川金堂县合兴乡(今属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生前不仅是成都市首屈一指的按摩医生,而且以其独具特色的技术在全国按摩医术界独树一帜,五十年代国家给予专家称号,是成都东城区针灸按摩医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担任按摩科主任医师,成都市中医学会理事(代表按摩界),成都东城区政协委员,授徒多人,她死后仍影响深远,及于四川省内外。

黄老一生的经历,极富传奇性,兹介绍如下。

一、清贫的少年和青年生活。

黄氏祖籍广东,世代能说广东的客家话和四川的湖广话,1889年出生于今成都市一青白江区福洪乡(原属金堂县)场口农村(现为民主八队),世代是农民,同胞三年,也是幺女,两位兄长与其父黄希忠耕种自有旱地,水田共十八亩,那里是丘陵区,水源缺乏,那是没有现今的东山灌溉渠,只有靠天吃饭,经常遇干旱,庄稼无收成,加上苛捐杂税繁多,故劳累终年难得温饱,万香生长于勤劳困苦中,养成不畏艰苦,坚韧、善良的性格,二十岁,由父母包办嫁给合兴乡街上的刘理照,合兴亦属今青白江区,与福洪相邻近,合兴街又与华阳石板滩镇紧隔一河,由于修建时间晚于石板滩,当地人又称之为新街,刘家在新街口有祖业田地八亩,街房两间,理照本人不成材,既无技能,又抽大烟、赌钱,万香难以约束,他几年之间将田地卖光,于是全家生活重担落在万香身上,其时已有养一子,亲生子二,全家五口,她在街上临河一边用茅草盖了三间鸡毛店,苦心经营,这个街小得可怜,鸡毛店设备差,又不如街对面的石板滩当大道热闹,因而过往旅客大都住在那边,到这边来的很少,她的生意也就不可能兴隆,幸赖她对人态度和蔼,宅心忠厚,注意清洁卫生,鸡毛店收费低廉,因而还经常有一些下苦力的人上门,收入勉强能维持最低生活。

二、鸡毛店主救病危,峨眉道人传绝技。

1920年夏,一头挽发簪,身穿道袍,年约60多岁的道人来到黄氏店中,中暑拉痢,卧床不起,奄奄待毙,又腰无半文,黄氏怜其衰病,为之请医诊治,熬药喂药,熬稀饭喂稀饭,洗换脏衣服,不嫌脏,不嫌麻烦,不管因此而增加对她那点微薄经济力量的压力,不理丈夫的抱怨,一月后道人病痊复原,她不索取分文。道人十分感谢说:“你这大嫂心太好了,大恩不言谢,但是出家人接受布施要还以布施。贫道名詹龙清,来自峨眉山,此次本来打算去武汉访友,沿途给人治病糊口饥饿不匀,又中暑,鄹然生病,不能给自己治,听附近人说你为人很好,所以来投宿,出家人不积钱财,身上一无所有,现在愿将在峨眉山我的师傅传给的医病技术传给你,以还你的布施。”黄氏说:“我没读过书,认不得字,学不会给人治病,乱捡一点,反会害人,你道爷也不必说谢,出门人,哪个没有三灾八难,帮点忙算不得啥,你到武汉去吧。”詹老道说:“我这套医病的办法和其他医生不同,只用一双手在病人身上按摩就能治好,书读得多,天资又好的人,固然可以学得更好,但如果品的不好,求我教我也不教。没有读过书的人,舍得吃苦,眼睛看我做,耳朵听我讲,手跟着我做,也可学会。你这个人,吃苦自然不成问题,更难得的是心地好,符合我师傅临终的遗言:“天资,心地都好的人难得找到,至少要找个心好的人传道。”我到现在都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你虽天资仅中等,又吃不识字的亏,但主要条件是好的,所以决定收你为徒,相信你会学得出来,我就留在这里教你,以后再去武汉。”黄氏大喜过望,欣然磕头拜师,詹老师留在那里行医三年,黄氏也跟着学了三年,先是看詹老师做,听詹老师讲,然后詹老师指挥她做,最后由她独立操作,三年刚满,恰由武汉来了两人,说是专程接詹老师去武汉的,先到峨眉找不见,又沿途探访而来,再三留不住,詹老师走了,此后再无音信,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他走之时,给黄氏留下四句话:一是要存心济人,二是技无止境,三是慎择传人(对以上三点,黄氏终身奉行),四是评价黄氏学得的按摩技术水平为“上龙虎”(对此三字如何解释,笔者问过黄氏,她笑而不答,以后未再问)。

三、揪功老师,高原走方医生,煮饭大嫂,按摩医生。

詹师走后,黄氏仍在合兴街上一面开鸡毛店,一面用按摩给人治病,旅客少就送医下乡,治疗对象多为小儿疾病如疳疾,感冒,腹泻之类和一些妇科病,本派特点是擅长治男、女成人,小儿内科杂症和部分外科病,对上述病例是不能全面发挥其所长的;但也使她在治妇、儿科病方面丰富了经验,自汉魏以来,极少在女病员身上用按摩治病,明代起,小儿推拿又与成人推拿分道,黄氏据詹师所传,加以本人是女性的便利,打破封建限制,大胆用按摩为妇女治病,又对小儿如与成人病同则同治,不另用小儿推拿,取治部位宽,应用范围广,疗效卓著,远近称颂“揪功老师”黄大嫂,但在报酬方面,由于当时农村凋敝,农民群众贫苦,黄氏给治好了病,所得不过两碗粮食或一点瓜菜,或很少几文钱,乃至完全尽义务,因而难以较好的改善其生活的困窘,

勉强把孩子托大,大儿(养子)又不成材,去吃赌钱饭,二儿子学会撑船,去宜宾等地当船工,多年不回家,幺儿考上国民党军校,一去永无音信;丈夫因发疯病,无钱医治而死,鸡毛店又于三十年代末被一次洪水冲走。故乡已一无所有,黄氏决定远走他方,到松潘、理县、茂县一带高原地区行医,由请她治过病的农民凑了点路费,恐那里人不相信按摩不用药可以治好病,路过成都时,买了一大背筐治不好什么病也无什么害处的膏药带去,靠一双缠过的小脚,步行到达目的地,逐步适应高原气候,行医三年多,治愈很多病人,每治一人,按摩后贴几张膏药,疗效完全靠按摩取得,收诊费则靠不起作用的膏药,时间一久,信任的病家多了,也就不再用膏药,辛苦积存了大洋二百多元,于是想回乡再修几间草屋,开展按摩业务,不听当地群众劝留,即行启程,那知还未走到灌县,在一个山垭上,被土匪拦住抢光包袱中的银元,害得哭天无路,幸而衣袋中还有点零钱,勉强得以走拢成都,此次虽落得这样凄惨结局,却也增长了不少治病经验,到成都后,碰见同乡熟人,借给零时生活费用,有人劝她再去雅安、康定行医,她怕遭到同样的命运,再也不去了,经人介绍,在成都以帮人做饭为生,人呼之为黄嫂,没有人叫“黄万香”这个名字,起早睡晚伺候人,也没有一个自己的住处,在主人灶房角搞个草铺,一蜷就是一夜,无人雇佣时,找一个善心的大娘或是大嫂家寄宿,买点旧棉花用手摇车纺成线子卖了赚点钱糊口,即使如此,她仍没有放弃按摩治病业务,虽无人承认她是正式医生,但不吃药可以治好病,是深受城市贫民欢迎的,即使无钱给诊费,黄氏亦乐为之,至于太太小姐们患了病,一般系经多方治疗无效时,才找她试一试,治愈后,不过多少给几文钱,或大发一碗肉,或给几件旧衣服之类而已,然黄氏于此,又积累了不少治疗经验。

直到解放前不久,黄氏治好了成都市一个姓何的邮电局局长的太太的疑难病症,病家给她找了一间房子,并送给旧床,旧柜子各一,算是有了个窝。

作为一个身怀奇技的按摩医生在旧社会的苦难经历,是很有代表性的,近似蛇医四、新世纪的按摩专家黄万香及传人

成都解放时,黄氏已年满五十九岁,然而新社会使她重新焕发了青春,峨眉詹道人所传奇技和她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有了用武之地。

劳动人民翻了身,有了治病的条件,按摩疗法被歧视的程度也逐步减轻,五十年代初,黄万香继续在成都私人开业,求医者络绎不绝,名声日远,每一人次收诊治费旧币五百至一千元(合新币五分至一角),对无钱者仍可不收,每一人次治疗时间二十分钟、半小时至一小时,视病情而定,渐渐存了点钱,当时房价便宜,她在成都署袜南街买了房子作诊所和住所之用,女病员李云秋因自身体会到疗效好,要求拜师学艺,养子刘崇禄、次子刘崇贵也先后改业从她学用按摩治病,以后这三个徒弟都能独立操作了,应诊力量得以加强,但仍满足不了病员的要求,人多时,日达百余人,常天未明,就有病员来等着,由于按摩是手工操作,该派按摩又刺激面广,花时较多,于是早晚都在加班,忙,辛苦,但黄氏非常愉快,一扫在旧社会受的窝囊气,愁眉舒展,笑脸常开,说话爱打大哈哈的习惯,从此养成,按摩神手黄婆婆之名不胫而走,市名老中医如陆仲鹤先生亦来求治,名针灸医师姚安民之徒胡显华登门求为弟子,名老中医张觉人的夫人谢萍医生,放弃原用的小儿推拿,改向黄氏学习黄派按摩,桂王桥盲人黄君浦放弃原来搞烧蛋画符那一套迷信活动,向黄万香学得几手按摩术,后亦成为小有名气的按摩医生,其后,黄万香治好了一位多处求治未愈的东北军区某领导同志的病,声誉更著,省市机关干部求治者不少,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以黄氏和另一个老针灸医生某某为主,于1958年在春熙南段成立了针灸按摩门诊部,即后来的成都市东城区针灸按摩医院,黄氏担任该部按摩科主任医生,到该科求治者,多系服中、西药无效,针灸无效后才来试一试的疑难病症患者,她实际上是担任着攻坚任务,而疗效十分显著,黄派按摩在成都按摩界占了很大优势,在全国按摩界也独树一帜,黄氏除负责疑难病症的临床治疗外,先后担任成都市中医学会理事,东城区政协委员,出席各种会议,讲共产党、人民政府、新社会的好处,示范表演按摩术,除在本医院带徒外,还为本市和省内一些专线培养了一大批按摩医生,包括来自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一类专业医疗单位和一些厂矿卫生所的医生,还有一些私人拜门的,她精神焕发,孜孜不倦,直至19644月逝世为止。

曾向黄氏学按摩术者甚多,其较知名者:李云秋(女)在北京成为按摩名医,为轻工部副部长罗淑章,北京市妇联主任张晓梅治病,并经周总理批准为宋庆龄治病,均取得良效,黄玉如,亦青白江区福洪乡人,与黄氏有同宗之宜,何素青,成都人,两位医生皆黄氏在医院所带学生中成就较突出的,何医生治好过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韦杰的病,又治愈一日本人的病,该日本人并向何医生学了黄派按摩术带回国,雷某某,省第二门诊部医生,政治条件好,当时常去金牛坝招待所为住该所的高级首长按摩治病,《成都日报》写黄氏专访报道时曾提到她,现情况不详,李先慧,现任成都市西城区针灸按摩医院院长,该院按摩科主任医生。

黄氏谨遵詹老师“择人而传”之嘱,故得其尽心相受者甚少,首先应提到的是黄氏次子刘崇贵医生,崇贵青年时期流落宜宾为船工,临解放前参加国民党某部队,随同起义,解放初转业到雅安搬运公司做工人,故其手有力能持久操作,最初他也不相信按摩不用药可以治好病,反蓉探亲,从众多的病员处得知疗效确切,适缝黄氏中风,他用黄氏所授法为之按摩治疗,效果甚佳,于是深信不疑,从母学习三年,约得黄氏秘术百分之八九十,因其人较年轻,脑子灵活,有一定的文化,能读书,吧抱门户之见,从其它各派按摩吸收了不少经验,临床实践中又不断注意探索经验,故而能补黄氏未授部分之不足,而且在一些方面有所发展,黄氏去春熙南段针灸推拿门诊部后,崇贵随即受西南铁路局之聘,去为该局处级以上老干部按摩保健和治病,为求接触更多的各类病员,取得广泛的临床经验,辞去该局的工作,先后在成都西城区中医研究所,西城区中心医院,四维街医院工作,于1976年某日凌晨上班,突在诊所室发病,即逝世于该医院,尚未满60岁,现有一女名晓蓉,崇贵为人直爽讲义气,所得收入较丰时,多用以周济或招待病员,故身后无余资,曾向他学习按摩技术的有现任成都市东、西城区针灸按摩医院院长李先慧及省林业厅医院小郭。

在成都市按摩界,当时刘崇贵仅次于其母黄氏,省市领导干部苗前民、许梦侠及黄新义(西南铁路局原局长)等同志都找他两母子治过病。黄氏死后,外地有病员来成都找按摩医生治病,市卫生局同志往往亦推荐刘崇贵,笔者在大学时学的文科,出校后长时间是做政治工作,1956年起,渐次患多种慢性病,开头只找西医,曾作为某教授的科研病例,见效乃甚微,改求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老中医贺鼎言诊治,辅以针灸,立见显效,但后来有些问题仍未能解决,耳闻黄氏母子之名,经亲去观察和访问病员后,确信疗效可靠,于是向他们母子求治,同时决心把学习的重点由草药转向按摩,先向崇贵请教,与崇贵关系十分要好之后,又由他转求黄氏私人拜门,经多方考察后,认为我品格可靠,原尽心传授,(一同拜门者有我的爱人任天华,但她学的时间较短),原来曾经有人打算按针灸那一套代黄氏总结经验,黄氏以为与师传不合,表示拒绝,1963年,在我保证她老人家怎么说就怎么记并对一般人保密,严格遵守择人而传的师训的条件下,同意口授她的经验,由我记录,只有他母子二人和我在场,黄氏讲,崇贵补充,他们母子间也进一步交流了经验,先后记录一百余纸,由我整理出上编概论,并出钱油印了一部分,下编分病论治及病例尚未整理,已整理的和未整理的原始记录全部暂存刘崇贵处,“文化大革命”中崇贵被抄家,全都下落不明,我在学黄氏母子经验的同时,将主要内容转告四川大学同学张义。张义系资中羊市滩人,雅江县银行干部,患三期高血压,1961年起长期在成都修养,至197433日逝世为止,他以重病之身,和我一起刻苦学习钻研黄派按摩术,并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义务为上千病人治病,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及现代解剖、生理、病理学为依据,探索新的经验,不断总结提高,我们共同写的按摩学资料,曾用他的署名,雅江县用县革委名义寄全国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在合作过程中,关于新特效部位和手法的发现,治胃肠溃疡和消肿和肾病的经验积累,张义之功居多,他自己由于懂得这套按摩术,也较同时同地几位同类病人多活了十一二年,临死前犹谆谆嘱托:“继续钻研和推广这套按摩术”,他虽仅活了52岁,实为黄派一大功臣,我除继续坚持业余临床实践外,先后撰述近百万字,又传授一百余人,散布于四川成都、重庆、绵阳、金堂、绵竹、安岳、简阳、资中、江津、潼南及陕西宝鸡、渭南,青海西宁,广东斗门等地,其中优秀者如总参谋科研单位按摩医生刘修利,江津中医医院按摩医生夏光荣,安岳小学教师吴云澎、刘敬邦等,由于少用黄氏的全身按摩,保留黄氏的部分按摩特点,经成都市科技情报所有关负责人建议定名为“部位按摩法”,并通过《成都科技》将黄派按摩简史和我们的部分经验通向全国有关科技情报部门,我本人的神经衰弱、肝硬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亦因用此法治愈,前列腺肥大、胆结石得到缓解。

五、黄派按摩特点


这里所述的黄派按摩特点,以黄氏母子的技术为准,又以黄氏的为主,后辈有所发展的,未包括在内。


1)以健脾胃为基础,以“通”为用,——求治的病例以慢性病为最多,黄氏母子认为首益固本增源以抗病,那就靠健脾胃,增强受纳和运华能力,故经他们治过的病例,多数先在消化功能方面见效,食欲增长,体重增加,肌肉渐结实,身体素质改善,而无论治急性病和慢性病,均以“通”字为用,黄氏深信师传的口诀,“病则不通,通则不病”,健脾胃离不了通,交心肾,济水火的交合剂就是通,急性病症一通就痛止,祛邪要有通路邪才能出去,治一切病的按摩方案都从健脾胃和通着手。

(2)突破了不少按摩治病的传统禁区,扩大了按摩治病的范围——以往的一般按摩疗法,多局限于配合药物治风湿、跌打损伤及小儿推拿,得内,妇科杂病,很少问津,对孕妇、急性炎症及疮毒,更视为禁区,黄氏母子当然也治风湿,对风湿致瘫痪当然也获良效,对未骨折和无开放性疮口的跌打损伤,他们要治,效果甚佳,急性扭闪跌打肿痛、肌能障碍,可在较短时间内不药而愈,治小儿病不用小儿推拿那一套,而是与成人同治,只在刺激量的轻重大小上区分,除了这些而外,更为主要的是擅长治一些急慢性内、妇科杂症,如感冒(一二十分钟内见效),急慢性胃肠炎,腹泻,慢性肝胆炎症,弹道蛔虫,慢性消化不良,全身性虚弱,肥胖病(显效),爱狄森氏病(显效),非开放期的肺结核、高血压(三期者,与同类病员比可延长寿命),脑震荡后遗症,部分妇女不育症,带症和月经不调,以上,均不用药,外科方面,如淋巴结炎,乳腺炎,部分疮疖,骨质增生(要增生组织溶解,疗程长),类风湿关节炎(显效);黄氏曾有治愈流痰结瓜病例,以上,亦不用药,孕妇患病,对症按摩,有禁忌部位而不禁治,保健按摩,有益无害。

3)黄氏母子有丰富的触诊经验,笔者当时曾记录了几十条,他们不切寸口,不看舌苔,但重视全身触诊,触诊探寻到的体表信息反应点,也就是按摩治疗的重点部位。那套触诊办法,简便易行,作为普查一个病员的全身情况的方法,可以大致确认某些脏腑有病,以便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检验(有时还可纠正医院诊断的错误和遗漏)。

4)关于“全身按摩”——黄氏母子不论治什么病,都是用的全身按摩,因而有人称之为“全身按摩派”。据我理解,他们之所以要用全身按摩,固然由于师传,其具体目的则有四:其一,全身按摩具有火力侦查性质,是从全身触诊查病,寻找体表信息反应点和按摩刺激重点。其二,人体各部分是互相依存制约的有机整体,对顽固性疾病,用全身按摩动员全身能量以攻局部病邪,起围歼作用,对非局灶性的全身性疾病,如全身性虚弱之类,用全身按摩进行全面调整。其三,对个别多方诊断未明的疾病,只好用全身按摩去全面洞动机体内不积极性,以抗病收效。其四,全身按摩也有障眼法的作用,不仅外表,就是一些按摩内行,也只看到他们对病员全身都施了手术,而不易高清其重点所在,重点部位手法的顺逆、轻重、久暂变化。当说出我的上述看法时,黄氏母子对前三点表示同意,对第四点则笑而不答。

5)黄氏的全身按摩有重点的,重点的选择,首要是触诊发现的压痛点,还有麻木区,变形区,变温区之类,即疾病在体表的信息反应点,还有一些其他经验有效部位及相应的手法,用恰当的手法,刺激那些重点区域,起反馈作用于病灶,使其向痊愈方面转化,但是所取用的重点,与穴位按摩和指针法不同,多数是刺激面积较宽,即少数是以一点为重点,也是以较大面积相结合运用,以活血与经气及神经,起“通”的原理的作用,而且所取之点,往往与针灸穴位位置及名称不一致,统而观之,黄氏按摩法与其叫作“全身按摩法”,不如叫作“部位按摩法”。

6)黄氏按摩不但疗效好,而且安全部出事故,又由于多讲部位,少讲穴位,便于记忆,只需老师不保守的交,无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可以学,易于推广,可作为家庭按摩,但要作深入研究,则涉及高深的中医古典理论的验证和多种现代科学的运用,值得有高等文化知识的人毕生钻研。

7)黄氏还有一套师传自我保健按摩更难以传人,笔者得知其大略,属于气功,炼气功法中的动功。

本文出自《金堂文史》,原作者是张诚毅,他是黄万香的弟子之一


“黄 氏 经穴 按摩 流 派 的整 理 与研 究 ”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 “黄 氏 经穴 按摩 流 派 的整 理 与研 究 ”(课 题 编 号 06— 07JQ08)。我们前期在流派溯源、经验 总结与提炼学 术特点方面 已经做 了大量的工作[1I2】,本研究则主要 介绍我们对黄氏按摩流派的手法研究。 l 资料来源 在流派源流的考证 中,我们得到了图 1的师承 关系。图中 ,雷淑玉、何素清 、张诚毅 、任天华 、周述 炎、张戈等均出自同一师 门,所学均为黄氏所授之 法 ,他(她)们在按摩 中所表现 出的相似性和大家均认 可的套路理应与黄氏原始手法相关联 。我们的研究 正是建立在对他(她)们手法的考查 、学习和调研基础 之上 。 2 研究方法 2.1 跟师学艺 根据课题需要 ,先后派出多名研究 生跟随流派传人张诚毅 、周述炎 、雷淑玉等学习推拿 技艺 ,先后多次与张诚毅 、周述炎 、雷淑玉、何素清、 张戈等传人探讨与座谈 ;多次对其手法进行拍 照、笔 录,并亲身感受 。 图1:黄 氏按摩流派传承图


QQ截图20210130175115.jpg

2.2 总结分析 :在此基础上 ,通过反复征求意见 ,统 一 并笔录了该 流派 的常规操作套路 。然后运用划 “正”字的频数分析法观察记录在整个操作套路 中所 用手法的种类 ,各种手法出现的频率、运用的时间及 与经络穴位 的关系等。 3 结 果 3.1 流派的常规按摩套路:以下套路为流派各家认 可的黄氏按摩次递 。 3.1.1 头面部 :①斜 向开~f-J(开天门为两拇指交替 从眉心上推至前发际 ,其轨迹为一直线 ,而该流派的 操作为从眉心斜 I~Pb_l:方推行)。②分运双柳(与分推 坎宫相似,但手指所及恰在眉毛之上)并揉太阳。⑧ 三指摩颜面并点揉颊车。 3.1.2 颈部:①拿桥弓。②推摩颈筋。③点揉与扣拨 缺盆。 3.1.3 胸腹部①下推膻中。②推按剑下至胁肋。③拿 脐胁。④分推腹阴阳。⑤点按腹正中线(任脉),力度 轻一重一轻。⑥拿腹。 3.1.4 上肢:①扣拨腋下大筋。②拿揉推捋上臂。③ 扣拨肘筋。④推揉前臂。⑤搓摩手指。⑥拔伸手指。 3.1.5 下肢 :①拿揉下肢。②踝关节摇法。⑧掰脚趾。 ④掌压脚背(跖屈位)并点“涌泉”。 3.1.6 腰背部 :①拿肩井 。②按揉推捋膀胱经。③黄 氏捏脊法(腹泻上捏 、便秘下捏)。 4 流派重点手法 4.1 手法种类(见表 1)。 表 1可以看出 :该 流派共运用了 12种手法 ,它 们是:摆动类的揉法,摩擦类的摩法、搓法和抹法,挤 压类 的点法、按法 、拿法和拨法 ,振动类的抖法 ,叩击 类的击法 ,以及运动关节类的拔伸和摇法等。在所运 用的手法 中,按部位计算 ,揉法 1O次 ,拨法 8次 ,点

法 6次 ,拿法 6次 ,按法 5次 ;其它手法运用的次数 按从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抹(4次)、摇(4次)、拔伸(3 次)、抖、击(各 2次)和搓(1次)。可见,黄氏按摩流派 所用手法的种类以揉 、拨为主 ,点 、拿和按法为辅 ,并 根据具体部位参和一些其它手法。 4.2 复合式手法(见表 2)。

表2:各部所用 复合式手法


QQ截图20210130175127.jpg

注:、/代表某部位所用手法。 表 2看出,该流派共用了 5种复合手法。以“揉” 法为核心就组成了四种手法 ,它们是点揉 、拿揉 、拨 揉和按揉。其中,拨揉法除头面以外的所有部位均有 运用 ,似为重点手法。

QQ截图20210130175406.jpg

4.3 手法的时间分布(见表 3)。 表 3说明,在整个套路的 4O分钟操作中,该流 派运用揉法 l5分钟、拨法 10分钟,时间最长,运用 拿法和按法均为 3分钟,其它手法的运用多为 1分 钟左右。说明揉、拨法仍为其重点手法。


4.3 流派手法与经络穴位的关系 通过认真观察 和分析黄氏按摩的常规套路,发现其操作涉及到了 十四正经的循行路线;在其操作过程中,其拨揉时间 相对较久的部位共约 34处 ,它们大约与手太阴经的 云门、中府 ,手阳明经 的颊车、地仓 ,足太阳经的睛 明、攒竹、殷门、金门,足少阴经的照海、涌泉、太溪, 手厥阴经的内关、内劳宫 ,手少阳经的外关、阳池,足 少阳经的风池 、肩井、日月、带脉、阳陵泉、悬中,足厥 阴经的期门,任脉的承浆、膻中、中脘 、气海、关元,督 脉的上星、百会、人中、印堂和大椎等穴位相对应。

5 讨论

5.1 手法的研究一直是推拿的重点。目前手法的研 究主要包括两大块,其一是对单一手法,如振法、滚 法、踩跷怯、一指禅等[31的研究,这种研究主要在于弄 清其施力部位、手形特征,运动轨迹及与疾病的关系 等;其二为总结流派手法,如赵氏、葛氏等对《推拿三 字经》、朱氏等对“一指禅”、袁氏等对“按导”流派的 整理等。而在对流派的整理过程中,一个重要内容就 是要真实还原其历史本来面貌并提炼其手法精髓。


QQ截图20210130175417.jpg


但如何对其进行还原和提炼 ,目前大多停留在个人 回忆与 口述基础之上 ,使所得结果带上浓厚的个人 色彩 ,缺乏了科学与客观要素。为此,笔者认为 ,在已 经掌握了其公认 的流派套路 的基础上 ,完全可 以通 过划“正”字的方法 (频数法)对套 路中各个部位所运 用的手法种类 、时间和所涉及的经络与穴位等进行 统计 ,从而发现其运用最多和运用时间最长的手法 , 这一种或数种手法理应为该流派的基本手法或重点 手法。通过本课题研究 ,我们发现这种研究方法是可 行的,是 比较科学和具有说服力 的。这一研究方法值 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5.2 通过上述研究 ,我们得到了该流派手法 的技术 特征 ,即揉 、拨二法多用久用 ,或相互合用 ,或以揉法 为核心组成其它复合手法。揉法是传统中医治疗八 法之一,是“和”法 的代表手法 。由于揉法操作时 ,可 左转 ,亦可右转 ;可深入浅出 ,亦可 由浅人深 ;频率也 可快可慢 ,完全能根据具体的病情和具体 的操作部 位灵活变通 ,因而具有很强 的适应性 ,加之其特有的 柔和与舒适 性 ,使 它既能攻邪 (右转),又能补虚(左 转);既能发散(频率快),又能缓急(慢频率);既可达表 (浅层),又能至骨透脏(深层),几乎无所不到 ,无处不 适。难怪 明代周于蕃说“揉以和之”,其中的“和”包括 了调和气血、阴阳、脏腑与表里。所以 ,该流派 以揉法 为核心 ,以揉法统诸法实有深意。拨法是在拇指深按 于治疗部位的基础上 ,通过垂直于肌筋或经络方 向 上的单向或往返推移的一种手法 。拨法力度沉实 ,强 调位移 ,最能解痉与解粘 ,它是治疗 出巢之筋、痰瘀 之结 ,歪斜之经和紊乱之络的几乎唯一的手法。沿十 四经走向 ,一路拨来 ,一路畅通 ;通则不痛 ,通则不 病。但拨法刺激强度大 ,患者常有畏惧与疼痛之感 , 故许多学者和教科书都强调少用 、慎用。而黄氏按摩 流派却创造性的将拨法和揉法融为一体,以揉法之 柔制拨法之刚,以拨法之刚携揉法之柔 ,使整个手法 柔中带刚,刚中有柔,近乎完美地实现了刚柔相济。 观其它流派 ,内功推拿以平推见长【3J,去重回轻 ,产热 最速 ,摩擦深透 ;一指禅和滚法流派以摆动为先翻,紧 推偿1)慢移 ,水到渠成 ;而黄氏按摩却 以揉拨为特色, 寸寸拨揉 ,寸寸调 和 ,寸寸疏通 ,其通经活络之效显 然是其它流派不可 比拟的 ,这不能不说是其手法的 最大特色。

5.3 建立在揉拨法基础之上 的循经全身按摩套路 当然不 同于其它只注重局部病损与伤痛 的治疗方 法,它必然长于对经络的疏通和对全身气血的调节, 这就直接决定 了黄氏按摩流派的主要适应范围当以 内妇杂证为主嘲,这与我们前期总结的该流派的学术 特点和主要适应范围是相吻合的。

5.4 流派传人黄万香本人不识字 ,她生前也多次表 示 自己不懂经络与穴位,其师詹龙清所著著作又已 遗失 ,其是否有经穴记载也已经不可考证。但推拿是 以医生之手接触患者肌肤,是在人体体表的操作。而 经络与穴位是中医的根本,经络感传与感应是人体 客观存在的现象 ,是包括推拿和针灸等外治疗法的 效应基础。我们通过具体分析黄氏按摩流派的手法 套路,观察与记录其按摩的先后顺序、按摩路径、各 部位的手法选择等 ,发现其操作仍然是顺(循)经络 的,而且几乎涉及到了十四正经;通过记录其操作过 程 中重点停 留与反复按 摩之处发现其 多为重要穴 位。

所以,黄 氏不懂经络 ,不识穴位这是事实 ,这是文 盲的必然结果,但是讲不来经,说不出穴,并不等于 用不来经络和穴位。事实上,她所继承与传授的詹师 爷的这套手法是片刻也离不了经络与穴位的。再次 印证了古人所说“不知十二经脉,开口动手便错”。

参考文献 【1】廖品东.四川的天真按摩【J】.按摩与导引.2006;(6):1

[2]廖晶东.黄氏按摩流派研究进展补遗.按摩与导引.2008;

(4):4—6 【3】彭坚.中国推拿[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6

[4]周信文.实用中医推拿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0

[5]周述炎.黄万香按摩学术思想初探 按摩与导引.1991;(1):38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0: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师:黄万香老医师按摩查病经验



原文地址:看名师:黄万香老医师按摩查病经验

作者:道医圣手黄麟智

黄万香老医师在世时,不光能用按摩治病,还能用按摩查病。在按摩的过程中,常常不用病人说,就能指出病人是失眠、或是什么地方痛等等。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查病。但按摩医师利用切诊中的触诊查病有着更便利的条件。按摩查病以手的触感为基础。触感是按摩的神气,手法只是按摩的外形。按摩医师贵在以神御形,即以触感获得的资料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手法。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按摩查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查病因:体内出现了寒、热、虚、实、痰、瘀等病变,皮肤、肌肉、经脉、脏腑就会在手下出现不同的异样感觉。如寒性收凝,病理反应点多呈紧缩感;热性弛张,病理反应点多呈绷胀;虚证肌肤松软,或指下空豁感;实证肌肤肿硬;痰证皮下如垫棉花或有结块;瘀证肌肤滞涩等等。找到了病因以后,才能分别施以散寒、清热、补虚、泻实的手法。若脏腑寒热虚实各不同,即可凭触感分别施治。



2、查病位:应当首先分清是经脉自病,还是与经脉相联的脏腑病。经脉有病,多表现为经脉自身及其相关的皮肤、腠理、肌肉或是筋骨的板结、肿块、酸软、疼痛或运动障碍等。脏腑病除脏腑见证外,脏腑所在部位及与脏腑相关的穴位或特殊反应点上多出现异常。通过查到的反应点,先看反应点所在的经脉和穴位,再结合四诊,一般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如足三里肿硬,施以一定压力,病人必出现明显压痛,再查膝盖有肿胀,病人关节必痛,即可诊断为关节炎,这是经脉自病,连及附属的经筋甚至皮部发病;如膝盖无反应,中脘有壅塞,胃有收缩或肿胀之态,病人必胃痛胀等?即可诊断为胃病,这是与经脉相联属的脏腑病,如胃不痛胀,中脘柔和而神厥,气海有压痛,病人多腹泻纳差,则可诊断为脾肾气虚,这是里经之病影响表经不通。



另外,也可用全息观点来看待病理反应点:如以整支手臂对应全身,则肩对应头,肘对应腰,手掌对应四肢:如以前臂对应全身,则肘对应头,臂内对应腹,臂外对应背,臂下部对应四肢;以手对应全身,则腕对应头,手掌对应腹,手背对应背,指对应四肢。经络系统与全息系统是人体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由于人体的复杂性,有的病理反应点的出现还不能确知反应何病,但对症治疗也能使人体感到轻松,可以消除潜在的病变。



有志于按摩查病者,还应本着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原则兼修现代解剖学。这样在发现反应点后,对判断病位有极大的帮助。如摸到腹腔内脏器有炎性肿大,有了解剖知识,便极易判断出何脏、何腑有病,用于指导循经取穴非常方便。又如坐骨神经痛多循胆经发生,但很多为腰椎肥大压迫神经根所致。知此理后,着重用手法消去腰椎部瘀血、痰湿可使疼痛较快缓解。



3、指导治疗:查到病理反应点以后,这些反应点的部位即是治疗的重点部位。又要先确定病理反应点的深浅和肿硬程度,这样才能为用力的深浅和大小提供依据。按摩治病一般是由浅入深。病位浅则力着于浅表,病位深则用力至深处。虚证反应点多软,用力较小;实证反应点多硬,用力较大。又须根据病因确定用力的方向。散寒用力多向内,解热用力多向外。如用力不辨重点部位,按摩治病只有凭侥幸取效,如用力不辨深浅,病在皮肤而用力至肌肉,则力过病所;病在筋骨而用力至肌肉,则力未达病所。会劳而无功。如用力不辨大小,则虚证用大力易伤正,实证用小力难祛邪。如用力不辨方向,则难以平调阴阳;寒证清热证更寒,热证散寒证更热。均会降低疗效,甚至加重病情。浅处病变缓解以后,才宜向深一层治疗。还有个用力时间的问题。时间过短,达不到治疗效果;时间过长,又会损伤肌体。其间分寸也需通过触感来掌握。一般来说,病理反应点内的状况有一半的缓解即可结束治疗。



黄派按摩的核心是通过按摩的神气一一“触感”找到病变在身体上的病理反应点。既确定病因的寒热虚实,又确定病位的脏腑经络。才能使温清补泻的具体手法对证应用。也通过触感确定手法应用的火候即用力的重点部位及深浅、大小、方向、速度、时间。既是寻找病理反应点的指南,又能增强刺激病理反应点时对病变部位的作用。因为病理反应点的面积一般较大,若能准确按摩在经脉上,作用就强得多。便于寻找多个病理反应点来共同作用于病变部位,形成对病变部位的围攻以增强疗效。



黄万香老医师在世时常说,本派按摩“易学难精。”其难就难在按摩查病的触感难练成。但这实在是按摩治病的关键。



黄氏按摩流派的学术特点:

(1)天真按摩:不论何病,不论何证,不论是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火调,还是局部的伤筋与损伤,该流派总进行从头到脚,先前面次后面的全身按摩,且每一面的总时间也大体相同,为前面.12—15分钟,后面约10分钟。正如其传人周述炎所总结的那样“局部和整体相互影响,天真按摩通过调动全身机能以聚歼局部病灶,一处有病,整体治疗”。

      

(2)循经按摩:该流派善于运用推揉法、按揉法和点揉法,尤以拇指端、拇与食指指间关节凸起、拇食掌指关节凸起等部位为着力点,这些部位,面积小、突起明显、强度大,对经穴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辅以揉法使之刚柔相济。实际操作时,手循经脉、缓缓移动,力透溪谷,或拨或推或闭(点按当时)或开(点按抬起时之间隙),寸寸理通经脉,手过之处产生针刺得气般感觉,按毕,患者大多百脉通畅、豁然轻松。



(3)按摩查病:“有诸内,必形诸外”、“一脉不和,周身不安”。理论上,经脉是反应与表现病痛的物质基础,病变一旦发生,身体定会有不适之感,定会出现异常,经脉必然不和,作为物质基础的经脉也理应有所反应。既然经脉不通(广义),患者已有感觉,医者通过仔细以手推寻与悉心体会指下感觉,当能找出其筋(症)结之所在,从而辨别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趋势等。因此,临床上,天真按摩只简单询问病人之所苦(主诉),并不象十问歌一般面面俱到,而在循经按摩的过程中,却常常左右两侧比较,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压痛或异常感觉。循经按摩完毕,再对压痛点或异常感觉处予以重点处置。



(4)以神御气:该流派认为按摩手法只是按摩的外形,手的触感和熟练程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心境才是按摩的神气。天真按摩强调形神合一,并认为形易于学而难于精,神易于懂而难于成。现补遗其特点如下:



(一)重视脾胃,不离脘腹:该流派所治疾病以慢性内科疾病为多,多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该流派认为“扶正祛邪”与“恢复其天然之性(质)”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关键。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论扶正,还是祛邪都必须重视脾胃功能。中医的脾胃范围很广,诚如《内经》所言:“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这里的脾胃已经不是某一脏和某一腑,而是若干脏腑功能的综合体现。考察这些属于“至阴之类”的脏腑,其功能活动大多与水液代谢和水谷运化有关;通于“土气”,就是通于脾胃之气。而这些脏器均分布于脘腹,所以脘腹自然就应该是调治的重点。该流派重视脾胃表现在:1.推不离脘腹。不论疾病是否与脾胃有关,是否在脘腹有病理表现,都按一定程序在脘腹推进。厌食、便秘、腹泻如此,哮喘、腰痛、头痛也如此。2.久推多推。纵观其整个操作,在其全部的40分钟治疗时间内,脘腹操作至少占据了8-10分钟。这与目前流行的其它流派,尤其是许多伤科与保健按摩流派忽视脘腹是完全不同的。3.治疗效应以脾胃的运化状态(消化功能)为指标。如食欲、体重、肌肉、精神状态等常常是其必问内容和观察重点。如患者食欲增加、体重增长、肌肉结实(而非虚浮)、精神饱满常为正气恢复,疾病消退之征,当继用同类手法;反之,如食欲减退(包括糖尿病、甲亢等)、体重下降、肌肉瘦削、倦怠乏力等,说明正气衰减或治疗无效,就应该考虑对手法进行调整了。



(二)以通为用,力度深重:该流派内部流行着据传是先师口诀,即“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病者不通,通者不病”。这里,“通”成了不痛和无病的前提,“不通”乃疼痛的基础和百病之源。治疗疾病,减轻疼痛当以“通”为用。通之之法,内外有别。内服中药,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病机用药属药物之通、内在之通;推拿作用与疏理人体皮部、血脉与经络乃机械之通、外在之通。该流派认为这种机械之通,外在之通较之药物内服之通更直观、更符合客观实际,因而也更具有疗效和价值。在以通为用方面,该流派特色如下:



1.根据江河从上至下,道路由近而远的趋势,在人体按摩时,总遵循着从上至下(从头至脚),由粗而细(从近端至远端)疏理的原则。



2.力度深重,透达谿谷。《内经》谓谿谷为“四肢八溪之潮汐”,即人体大关节所在地,为运动中枢和气血聚会之所,也是阻滞好发部位。该流派据此在缺盆、腋、肘、胯、月国等处不但按摩时间较长,而且运用强力,于患者最大忍受度时反复推捋,务求消散。



3.手法以推按和推揉为主。欲使之通,务必疏理。各种手法,唯有推法切合其要。推法或以指腹、或以掌根、或以肘尖,总为下压基础上的推进,总要求顺纤维与顺经络。该流派于此领会尤深,临床多在推法的基础上,参(复)合按法与揉法,加之操作时的悉心体味与缓慢移动,其对于血脉与经络的疏通是其它手法与流派不可比拟的。



柳惠如老中医本为成都市卫生局干部,1958年为整理黄万香按摩经验而指派跟黄接触,最终却拜其为师,成其高徒,后任成都市中医医院按摩科主任,文革前即晋升为推拿副主任医师。

柳惠如老中医在黄派整体按摩、循经按摩、按摩查病三个主要方法基础上,结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经穴按摩,分推、拿、按、摩、刮、滚、弹、掐八个基本手法。并运用其治疗多种痰病,疗效卓著。



一、柳氏经穴按摩八法及功能:

1、推法:将单大拇指或双大拇指侧面置于患处。沿直线作上下左右推动的一种方法。有调和营卫、消肿化瘀之功,可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脾胃不调、肝气郁结、四肢各关节红肿疼痛等病;

2、掐法:即用双大拇指甲用力同下掐压刺激腧穴。有开窍醒神、回阳救逆之功,可用于中暑、中风、昏迷、精神不振等病;

3、按法:分拇指按、掌根按、鱼际按三种,分别作用于患处,微用力深压按而留之,用力大小随证灵活掌握。有开通闭塞,祛寒止痛之功,可用于腰背寒湿痹痛、脾胃受寒胃中冷痛、大便秘结等病;

4、拿法:分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医者用双大拇指和其它手指作对称运动,向上提拿患处,本法有泻热开窍,通经活络之功,可用于感冒头痛、颈项强痛、四肢肌肉经脉痹阻不通等症;

5、摩法:以指端掌根或鱼际附着于患处,作不断的旋转摩动,本法能和胃健脾、消积导滞。适用于胃痛、腹胀气、肝气郁结等病;

6、滚法:即以手的小鱼际部附着于患处,由上而下直线滚动,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之功,本法可用于腰背下肢寒湿痹痛、肌肉痉挛等;

7、刮法:即手呈半握拳状,将屈着的手指第二骨节附着于患处,由上而下直线刮动,本法能祛风除湿、散寒解表,本法可用于风寒感冒、寒湿腰背痹痛等病;

8、弹法:食指、中指向拇指内方,相对用力弹拨筋腱,本法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之功,可用于颈项四肢经脉痹阻不通等病。



二、柳氏经穴按摩的特点:

1、经穴并重的新手法:黄派经穴按摩特点是循经按摩及整体按摩,重视经不重穴位,即“重经不重穴”。提出以经脉寸寸相通,阿是穴为反应点,即“以痛为腧” 柳氏根据黄派特点,在原有整体按摩、循经按摩基础上,创立以经穴并重按摩为主的新手法,它既注重十二经脉及任督脉之间循行路线的顺逆及病程的归属,即“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如足踝关节陈旧性扭伤者,宜顺其经脉走向,拿足三阳和推足三阳经;对急性踝关节扭伤者,宜逆椎足三阳经及足三阴经脉,又注重循经穴位上应用,即“病远道者,必先使气直达病所” 主要按压经脉的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络穴、俞募穴、郄穴、八会穴等重点穴的选择,以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如对肝肾阴虚型高血压,除疏通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外,对症取原穴太溪、太冲、外关.募穴期门,宜补法;对肝胆火盛型高血压,取脾募章门、膀胱募中极、脾之大络大包、心包络内关,宜泻法。说明柳氏将黄氏整体及循经按摩特点与针灸穴位有机结合,有所创新及发展。



2、中西医结合探穴查病;黄氏按摩查病法原以手触感为基础,即《医宗金鉴》:“一旦临证,机触于内,巧生于外,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除了医者手触感以外,还有患者自身反应。柳氏以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分证,用西医解剖来定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来明确诊断病情柳氏在临床中尤其注重腹部及背部任督脉探穴查病,认为任脉触诊中正常人触感不呈粗索状为佳,若“脐之上下任脉见者,胀大如箸,为脾胃虚……病人则难活,劳伤大动之候,多有此证。”如中焦疾病诊断以手触腹部任脉不温,全腹软弱而缺乏弹性,按上脘、中脘两穴,患者自觉舒适,多为脾胃虚弱型,常见头痛、遗精、体虚便秘、疝气等。如手触腹壁肌肉紧张,患者不喜触压,按之痛甚,触任脉有灼热搏动感,多为脾胃实热内蕴型,多见头痛、眩晕、胃痛、小儿痿证等。对下焦病诊断,柳氏认为若手触其小腹之任脉,手觉虚冷,其动气又沉微,重按腹部觉坚硬,并有压痛传及腰部者肾虚之候,多见肾盂肾炎、痛经、月经不调等证;若小腹任脉触之左右两侧肌肉拘急、呼痛者,多为急性腰肌扭伤、腹泻、便秘、疝气、经闭等症。背部督脉及膀胱经的触诊,据“五脏六腑以背为俞”的原则,采取按压及弹拨督脉和膀胱经俞穴以探查反应点。如按压右肩并、梁门和背部肝俞、胆俞有压痛,则可诊断有胆囊炎的可能性。又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则督脉的神道、灵台、至阳穴上压痛明显,疼痛放射至前胸,西医认为胸椎小关节紊乱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而督脉三穴的反应点又恰在第五、六、七胸推上柳氏认为探穴查病要灵活掌握八纲辨证及结合必要的西医诊断,不可牵强附会。



3、视四时人气的差异:柳氏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反应受不同地理环境、气候及体质强弱影响,其感受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季节影响的时差在中医治疗中也有差异。《内经四时刺逆论》言:“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之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素问缪刺论》言:“上邪之客于形也,必先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孙脉,留而不去,入舍络脉,留而不去,入舍经脉,内连五脏。”故外邪侵入内脏,须通过经络传递,反之,若邪气直中脏腑,必累及经络。因此,我们在按摩治疗中,所及的经络和穴位所用的力度应随四时气之所在,邪气之所不同而变异,即“洞悉血气之源流,而后导邪病之采却”。“若春气在经脉,”其按摩循十二经脉和任督脉之干线取其俞穴,不得偏离,手法宜重;“若夏气在孙络,长夏之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系夏秋患病,其病邪表浅,治疗中手法宜轻:“冬气在骨髓中”,多取背部膀胱经及督脉,用力深透缓和。



4、手法施术,补泻为要:黄派在整体按摩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痛证,抓住某些重点腧穴,按摩时手所用力的轻重及方向等作为实施手法补泻是治疗的关键。《素问·空骨论》言:“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柳氏据其长期临床实践认为:“顺其十二经脉方向为补,逆其十二经脉方向为泻;向心性为补,离心性为泻;轻者为补,重者为泻。”柳氏特别注意腹部呼吸补泻(有点类似针灸的呼吸补泻),即以患者腹式自然呼吸,吸气一次,拇指按压天部(浅层);第二次吸气按压人部(中层),第三次吸气按压地部(深层);吸气时抬至天部(浅层)重复三次,为补。若泻,则呼气一次,深压至地部(深层);然后第二次呼气上抬至人部(中层),第三次呼气抬至天部(浅层),重复三次,诊断病情时,分清虚实,以定补泻。如脾胃虚寒型胃痛,宜按压双梁门,行补法以温中健脾;若肝气犯胃型胃痛,宜按中皖、天枢以疏泄肝气。



5、针对病因以辨证施术《素问标本病传论》“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经穴按摩须针对病因而有选择性地应用手法,因不同病证感受邪气也不同,损伤脏腑所表现的症状也有区别。如寒邪犯胃型所致胃病,其症状得温则减,按之剧痛,我们以疏导背部脾胃宜补法,健脾温中治其本,最后取腹部中脘、天枢分推肋下以散寒止痛治其标。又如急性腰肌扭伤应以轻柔缓和手法疏通筋络,缓解腰背肌群紧张痉挛以治其标,最后以整复手法治其本。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0: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万香老医师按摩查病经验

    黄万香老医师在世时,不光能用按摩治病,还能用按摩查病。在按摩的过程中,常常不用病人说,就能指出病人是失眠、或是什么地方痛等等。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查病。但按摩医师利用切诊中的触诊查病有着更便利的条件。按摩查病以手的触感为基础。触感是按摩的神气,手法只是按摩的外形。按摩医师贵在以神御形,即以触感获得的资料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手法。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按摩查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查病因:体内出现了寒、热、虚、实、痰、瘀等病变,皮肤、肌肉、经脉、脏腑就会在手下出现不同的异样感觉。如寒性收凝,病理反应点多呈紧缩感;热性弛张,病理反应点多呈绷胀;虚证肌肤松软,或指下空豁感;实证肌肤肿硬;痰证皮下如垫棉花或有结块;瘀证肌肤滞涩等等。找到了病因以后,才能分别施以散寒、清热、补虚、泻实的手法。若脏腑寒热虚实各不同,即可凭触感分别施治。
    2、查病位:应当首先分清是经脉自病,还是与经脉相联的脏腑病。经脉有病,多表现为经脉自身及其相关的皮肤、腠理、肌肉或是筋骨的板结、肿块、酸软、疼痛或运动障碍等。脏腑病除脏腑见证外,脏腑所在部位及与脏腑相关的穴位或特殊反应点上多出现异常。通过查到的反应点,先看反应点所在的经脉和穴位,再结合四诊,一般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如足三里肿硬,施以一定压力,病人必出现明显压痛,再查膝盖有肿胀,病人关节必痛,即可诊断为关节炎,这是经脉自病,连及附属的经筋甚至皮部发病;如膝盖无反应,中脘有壅塞,胃有收缩或肿胀之态,病人必胃痛胀等?即可诊断为胃病,这是与经脉相联属的脏腑病,如胃不痛胀,中脘柔和而神厥,气海有压痛,病人多腹泻纳差,则可诊断为脾肾气虚,这是里经之病影响表经不通。
    另外,也可用全息观点来看待病理反应点:如以整支手臂对应全身,则肩对应头,肘对应腰,手掌对应四肢:如以前臂对应全身,则肘对应头,臂内对应腹,臂外对应背,臂下部对应四肢;以手对应全身,则腕对应头,手掌对应腹,手背对应背,指对应四肢。经络系统与全息系统是人体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由于人体的复杂性,有的病理反应点的出现还不能确知反应何病,但对症治疗也能使人体感到轻松,可以消除潜在的病变。
    有志于按摩查病者,还应本着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原则兼修现代解剖学。这样在发现反应点后,对判断病位有极大的帮助。如摸到腹腔内脏器有炎性肿大,有了解剖知识,便极易判断出何脏、何腑有病,用于指导循经取穴非常方便。又如坐骨神经痛多循胆经发生,但很多为腰椎肥大压迫神经根所致。知此理后,着重用手法消去腰椎部瘀血、痰湿可使疼痛较快缓解。
    3、指导治疗:查到病理反应点以后,这些反应点的部位即是治疗的重点部位。又要先确定病理反应点的深浅和肿硬程度,这样才能为用力的深浅和大小提供依据。按摩治病一般是由浅入深。病位浅则力着于浅表,病位深则用力至深处。虚证反应点多软,用力较小;实证反应点多硬,用力较大。又须根据病因确定用力的方向。散寒用力多向内,解热用力多向外。如用力不辨重点部位,按摩治病只有凭侥幸取效,如用力不辨深浅,病在皮肤而用力至肌肉,则力过病所;病在筋骨而用力至肌肉,则力未达病所。会劳而无功。如用力不辨大小,则虚证用大力易伤正,实证用小力难祛邪。如用力不辨方向,则难以平调阴阳;寒证清热证更寒,热证散寒证更热。均会降低疗效,甚至加重病情。浅处病变缓解以后,才宜向深一层治疗。还有个用力时间的问题。时间过短,达不到治疗效果;时间过长,又会损伤肌体。其间分寸也需通过触感来掌握。一般来说,病理反应点内的状况有一半的缓解即可结束治疗。
    黄派按摩的核心是通过按摩的神气一一“触感”找到病变在身体上的病理反应点。既确定病因的寒热虚实,又确定病位的脏腑经络。才能使温清补泻的具体手法对证应用。也通过触感确定手法应用的火候即用力的重点部位及深浅、大小、方向、速度、时间。既是寻找病理反应点的指南,又能增强刺激病理反应点时对病变部位的作用。因为病理反应点的面积一般较大,若能准确按摩在经脉上,作用就强得多。便于寻找多个病理反应点来共同作用于病变部位,形成对病变部位的围攻以增强疗效。
    黄万香老医师在世时常说,本派按摩“易学难精。”其难就难在按摩查病的触感难练成。但这实在是按摩治病的关键。
     黄氏按摩流派的学术特点:
    (1)天真按摩:不论何病,不论何证,不论是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火调,还是局部的伤筋与损伤,该流派总进行从头到脚,先前面次后面的全身按摩,且每一面的总时间也大体相同,为前面.12—15分钟,后面约10分钟。正如其传人周述炎所总结的那样“局部和整体相互影响,天真按摩通过调动全身机能以聚歼局部病灶,一处有病,整体治疗”。
   
    (2)循经按摩:该流派善于运用推揉法、按揉法和点揉法,尤以拇指端、拇与食指指间关节凸起、拇食掌指关节凸起等部位为着力点,这些部位,面积小、突起明显、强度大,对经穴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辅以揉法使之刚柔相济。实际操作时,手循经脉、缓缓移动,力透溪谷,或拨或推或闭(点按当时)或开(点按抬起时之间隙),寸寸理通经脉,手过之处产生针刺得气般感觉,按毕,患者大多百脉通畅、豁然轻松。
    (3)按摩查病:“有诸内,必形诸外”、“一脉不和,周身不安”。理论上,经脉是反应与表现病痛的物质基础,病变一旦发生,身体定会有不适之感,定会出现异常,经脉必然不和,作为物质基础的经脉也理应有所反应。既然经脉不通(广义),患者已有感觉,医者通过仔细以手推寻与悉心体会指下感觉,当能找出其筋(症)结之所在,从而辨别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趋势等。因此,临床上,天真按摩只简单询问病人之所苦(主诉),并不象十问歌一般面面俱到,而在循经按摩的过程中,却常常左右两侧比较,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压痛或异常感觉。循经按摩完毕,再对压痛点或异常感觉处予以重点处置。
    (4)以神御气:该流派认为按摩手法只是按摩的外形,手的触感和熟练程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心境才是按摩的神气。天真按摩强调形神合一,并认为形易于学而难于精,神易于懂而难于成。现补遗其特点如下:
    (一)重视脾胃,不离脘腹:该流派所治疾病以慢性内科疾病为多,多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该流派认为“扶正祛邪”与“恢复其天然之性(质)”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关键。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论扶正,还是祛邪都必须重视脾胃功能。中医的脾胃范围很广,诚如《内经》所言:“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这里的脾胃已经不是某一脏和某一腑,而是若干脏腑功能的综合体现。考察这些属于“至阴之类”的脏腑,其功能活动大多与水液代谢和水谷运化有关;通于“土气”,就是通于脾胃之气。而这些脏器均分布于脘腹,所以脘腹自然就应该是调治的重点。该流派重视脾胃表现在:1.推不离脘腹。不论疾病是否与脾胃有关,是否在脘腹有病理表现,都按一定程序在脘腹推进。厌食、便秘、腹泻如此,哮喘、腰痛、头痛也如此。2.久推多推。纵观其整个操作,在其全部的40分钟治疗时间内,脘腹操作至少占据了8-10分钟。这与目前流行的其它流派,尤其是许多伤科与保健按摩流派忽视脘腹是完全不同的。3.治疗效应以脾胃的运化状态(消化功能)为指标。如食欲、体重、肌肉、精神状态等常常是其必问内容和观察重点。如患者食欲增加、体重增长、肌肉结实(而非虚浮)、精神饱满常为正气恢复,疾病消退之征,当继用同类手法;反之,如食欲减退(包括糖尿病、甲亢等)、体重下降、肌肉瘦削、倦怠乏力等,说明正气衰减或治疗无效,就应该考虑对手法进行调整了。
    (二)以通为用,力度深重:该流派内部流行着据传是先师口诀,即“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病者不通,通者不病”。这里,“通”成了不痛和无病的前提,“不通”乃疼痛的基础和百病之源。治疗疾病,减轻疼痛当以“通”为用。通之之法,内外有别。内服中药,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病机用药属药物之通、内在之通;推拿作用与疏理人体皮部、血脉与经络乃机械之通、外在之通。该流派认为这种机械之通,外在之通较之药物内服之通更直观、更符合客观实际,因而也更具有疗效和价值。在以通为用方面,该流派特色如下:
    1.根据江河从上至下,道路由近而远的趋势,在人体按摩时,总遵循着从上至下(从头至脚),由粗而细(从近端至远端)疏理的原则。
    2.力度深重,透达谿谷。《内经》谓谿谷为“四肢八溪之潮汐”,即人体大关节所在地,为运动中枢和气血聚会之所,也是阻滞好发部位。该流派据此在缺盆、腋、肘、胯、月国等处不但按摩时间较长,而且运用强力,于患者最大忍受度时反复推捋,务求消散。
    3.手法以推按和推揉为主。欲使之通,务必疏理。各种手法,唯有推法切合其要。推法或以指腹、或以掌根、或以肘尖,总为下压基础上的推进,总要求顺纤维与顺经络。该流派于此领会尤深,临床多在推法的基础上,参(复)合按法与揉法,加之操作时的悉心体味与缓慢移动,其对于血脉与经络的疏通是其它手法与流派不可比拟的。
    柳惠如老中医本为成都市卫生局干部,1958年为整理黄万香按摩经验而指派跟黄接触,最终却拜其为师,成其高徒,后任成都市中医医院按摩科主任,文革前即晋升为推拿副主任医师。  
    柳惠如老中医在黄派整体按摩、循经按摩、按摩查病三个主要方法基础上,结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经穴按摩,分推、拿、按、摩、刮、滚、弹、掐八个基本手法。并运用其治疗多种痰病,疗效卓著。
    一、柳氏经穴按摩八法及功能:1、推法:将单大拇指或双大拇指侧面置于患处。沿直线作上下左右推动的一种方法。有调和营卫、消肿化瘀之功,可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脾胃不调、肝气郁结、四肢各关节红肿疼痛等病;2、掐法:即用双大拇指甲用力同下掐压刺激腧穴。有开窍醒神、回阳救逆之功,可用于中暑、中风、昏迷、精神不振等病;3、按法:分拇指按、掌根按、鱼际按三种,分别作用于患处,微用力深压按而留之,用力大小随证灵活掌握。有开通闭塞,祛寒止痛之功,可用于腰背寒湿痹痛、脾胃受寒胃中冷痛、大便秘结等病;4、拿法:分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医者用双大拇指和其它手指作对称运动,向上提拿患处,本法有泻热开窍,通经活络之功,可用于感冒头痛、颈项强痛、四肢肌肉经脉痹阻不通等症;5、摩法:以指端掌根或鱼际附着于患处,作不断的旋转摩动,本法能和胃健脾、消积导滞。适用于胃痛、腹胀气、肝气郁结等病;6、滚法:即以手的小鱼际部附着于患处,由上而下直线滚动,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之功,本法可用于腰背下肢寒湿痹痛、肌肉痉挛等;7、刮法:即手呈半握拳状,将屈着的手指第二骨节附着于患处,由上而下直线刮动,本法能祛风除湿、散寒解表,本法可用于风寒感冒、寒湿腰背痹痛等病;8、弹法:食指、中指向拇指内方,相对用力弹拨筋腱,本法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之功,可用于颈项四肢经脉痹阻不通等病。
    二、柳氏经穴按摩的特点:
    1、经穴并重的新手法:黄派经穴按摩特点是循经按摩及整体按摩,重视经不重穴位,即“重经不重穴”。提出以经脉寸寸相通,阿是穴为反应点,即“以痛为腧” 柳氏根据黄派特点,在原有整体按摩、循经按摩基础上,创立以经穴并重按摩为主的新手法,它既注重十二经脉及任督脉之间循行路线的顺逆及病程的归属,即“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如足踝关节陈旧性扭伤者,宜顺其经脉走向,拿足三阳和推足三阳经;对急性踝关节扭伤者,宜逆椎足三阳经及足三阴经脉,又注重循经穴位上应用,即“病远道者,必先使气直达病所” 主要按压经脉的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络穴、俞募穴、郄穴、八会穴等重点穴的选择,以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如对肝肾阴虚型高血压,除疏通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外,对症取原穴太溪、太冲、外关.募穴期门,宜补法;对肝胆火盛型高血压,取脾募章门、膀胱募中极、脾之大络大包、心包络内关,宜泻法。说明柳氏将黄氏整体及循经按摩特点与针灸穴位有机结合,有所创新及发展。
    2、中西医结合探穴查病;黄氏按摩查病法原以手触感为基础,即《医宗金鉴》:“一旦临证,机触于内,巧生于外,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除了医者手触感以外,还有患者自身反应。柳氏以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分证,用西医解剖来定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来明确诊断病情柳氏在临床中尤其注重腹部及背部任督脉探穴查病,认为任脉触诊中正常人触感不呈粗索状为佳,若“脐之上下任脉见者,胀大如箸,为脾胃虚……病人则难活,劳伤大动之候,多有此证。”如中焦疾病诊断以手触腹部任脉不温,全腹软弱而缺乏弹性,按上脘、中脘两穴,患者自觉舒适,多为脾胃虚弱型,常见头痛、遗精、体虚便秘、疝气等。如手触腹壁肌肉紧张,患者不喜触压,按之痛甚,触任脉有灼热搏动感,多为脾胃实热内蕴型,多见头痛、眩晕、胃痛、小儿痿证等。对下焦病诊断,柳氏认为若手触其小腹之任脉,手觉虚冷,其动气又沉微,重按腹部觉坚硬,并有压痛传及腰部者肾虚之候,多见肾盂肾炎、痛经、月经不调等证;若小腹任脉触之左右两侧肌肉拘急、呼痛者,多为急性腰肌扭伤、腹泻、便秘、疝气、经闭等症。背部督脉及膀胱经的触诊,据“五脏六腑以背为俞”的原则,采取按压及弹拨督脉和膀胱经俞穴以探查反应点。如按压右肩并、梁门和背部肝俞、胆俞有压痛,则可诊断有胆囊炎的可能性。又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则督脉的神道、灵台、至阳穴上压痛明显,疼痛放射至前胸,西医认为胸椎小关节紊乱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而督脉三穴的反应点又恰在第五、六、七胸推上柳氏认为探穴查病要灵活掌握八纲辨证及结合必要的西医诊断,不可牵强附会。
    3、视四时人气的差异:柳氏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反应受不同地理环境、气候及体质强弱影响,其感受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季节影响的时差在中医治疗中也有差异。《内经四时刺逆论》言:“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之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素问缪刺论》言:“上邪之客于形也,必先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孙脉,留而不去,入舍络脉,留而不去,入舍经脉,内连五脏。”故外邪侵入内脏,须通过经络传递,反之,若邪气直中脏腑,必累及经络。因此,我们在按摩治疗中,所及的经络和穴位所用的力度应随四时气之所在,邪气之所不同而变异,即“洞悉血气之源流,而后导邪病之采却”。“若春气在经脉,”其按摩循十二经脉和任督脉之干线取其俞穴,不得偏离,手法宜重;“若夏气在孙络,长夏之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系夏秋患病,其病邪表浅,治疗中手法宜轻:“冬气在骨髓中”,多取背部膀胱经及督脉,用力深透缓和。
    4、手法施术,补泻为要:黄派在整体按摩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痛证,抓住某些重点腧穴,按摩时手所用力的轻重及方向等作为实施手法补泻是治疗的关键。《素问?空骨论》言:“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柳氏据其长期临床实践认为:“顺其十二经脉方向为补,逆其十二经脉方向为泻;向心性为补,离心性为泻;轻者为补,重者为泻。”柳氏特别注意腹部呼吸补泻(有点类似针灸的呼吸补泻),即以患者腹式自然呼吸,吸气一次,拇指按压天部(浅层);第二次吸气按压人部(中层),第三次吸气按压地部(深层);吸气时抬至天部(浅层)重复三次,为补。若泻,则呼气一次,深压至地部(深层);然后第二次呼气上抬至人部(中层),第三次呼气抬至天部(浅层),重复三次,诊断病情时,分清虚实,以定补泻。如脾胃虚寒型胃痛,宜按压双梁门,行补法以温中健脾;若肝气犯胃型胃痛,宜按中皖、天枢以疏泄肝气。
    5、针对病因以辨证施术《素问标本病传论》“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经穴按摩须针对病因而有选择性地应用手法,因不同病证感受邪气也不同,损伤脏腑所表现的症状也有区别。如寒邪犯胃型所致胃病,其症状得温则减,按之剧痛,我们以疏导背部脾胃宜补法,健脾温中治其本,最后取腹部中脘、天枢分推肋下以散寒止痛治其标。又如急性腰肌扭伤应以轻柔缓和手法疏通筋络,缓解腰背肌群紧张痉挛以治其标,最后以整复手法治其本。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真按摩源是于何时,已无人知晓。据流派传人周述炎介绍,上世纪初峨眉山道士詹龙清真人(四川峨嵋佛道并存)就精通此术。詹龙清真人出生及卒年均不详,但他精通峨眉武功,内力非常深厚,善于调伤养息,平时深居观内,为僧为道救难解疾;每逢庙会及盛典,他又是香客们争相拜谒的长老和消灾除病之所寄托。据传先后曾有近百人拜其为师,欲习其武功与医技,但囿于旧的传统和理念,少有得其道者。上世纪20年代初,他应友之邀前往武汉,途经成都东门外石板滩嘟县)时,不幸催患痢疾,下痢不止以至水米难进。幸得栈房女主人黄万香之悉心照料始得康复。也是苍夭安排,病愈之后,在调养将息的一段日子里真人与黄万香相处融洽,谈话甚为投机,其按摩之术也为百姓知晓,于是留下为当地人按摩治病。黄万香虽目不识丁,但聪慧过人,善摩仿、喜动手,且过目不忘,每观真人按摩以至废寝忘食,最后干脆弃其客栈,专习按摩,其虔诚之心与可造之资令道十分感动,遂正式收其为弟子,并倾囊相授,不但一招一式得师之真传,而且在30岁左右始习其内功竟然有成。不久,师徒二人在石板滩一带名声人振。见弟子已尽得其道、尽识其法,义得群众拥戴,为师者感怀于心。为了弟子之发展,传技后真人也学其祖竟不辞而别,不知其所终。

2师资力量编辑
嫡传弟子黄万香(1890-1964)于上世纪30年代离开老家石板滩,进入成都,以按摩为业,先住楞伽庵,后于40年代末在暑袜南街购得房产,坐堂行医,救人无数,在当地享有极高声誉。解放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公私合营之路,1956年就以其诊所为主成立成都首家“针灸按摩门诊部”,是我国最早的推拿按摩诊所之一(1956年北京成立按摩医院、1958年上海成立推拿联合诊所叨,地点在今春熙路,并任门诊部主任。由于天真按摩确有特色,对于多种病证都能立竿见影,加之黄本为生意人,经营有方,管理得当,因此生意十分兴隆。不久(1958年)即将门诊部发展为“针灸按摩专科医院”,并任按摩部主任。该院在当时的成都很有影响,现在的很多老成都都曾接受过其治疗。该院还开办过数期学习班,约300余人参与学习。以至于黄万香和天真按摩被列为成都市第一批国家中医药抢救与继承的重点对象,当时成都市卫生局曾指派柳惠如等四人跟师学艺并整理与总结其经验。可惜,因政治动乱等原因,其术未能得到推广。

3传人介绍编辑
黄万香先后曾传技于李云秋、张诚毅、张义和熊素清等人。李云秋跟师最久,功力最深,1956年去北京发展,为北京铁路医院推拿医师,退休后留在北京,80年代曾回四川祭祀黄万香,据传曾为宋庆龄委员长推拿;张诚毅和张义均为黄万香之病人,因感其救命之恩而学习此技,学成后张诚毅回金堂、张义回甘孜老家均以按摩为业,并传有弟子;熊素清(19101988)为其女性传人,与黄相处甚密,巾帼不让须眉,为人治病多有奇效,传其子周述炎;周最早在四川大学医务室工作,为退休干部及教授保健按摩,1994年通过自学获得中医师资格,离职并设按摩诊所于家中,我们数次登门拜访,均因病人之多而无暇交谈,据病人介绍常常必须提前1月预约才可能得以诊疗,可见其功力之深和影响之大。

在黄万香的弟子中,柳惠如本为成都市卫生局干部,1958年为整理黄万香按摩经验而指派跟黄接触,最终却拜其为师,成其高徒,后任成都市中医医院按摩科主任,文革前即晋升为推拿副主任医师。

4发表著作编辑
关于著述,据传黄万香曾藏有詹龙清真人手书《天真按摩》,并奉为珍宝,但不幸于1947年成都发大水时遗失:黄万香、熊素清等人皆不识字而未能留下著作;周述炎经潜心研究与整理有多篇文章发表,如《黄万香按摩学术思想初探》、《浅谈脊柱病》、《天真按摩的心理诊断与治疗心法》等等,并撰有《天真按摩钩弦》(约8万字,尚未正式出版)。此外,据周述炎介绍张义曾保留有黄万香办按摩学习班时的油印讲稿和自己所学之心得:而柳惠如的确完成了《黄万香学术经验》的整理并上报,但未能成书,可惜原稿毁于文革,后人不可得见。

5相关文章编辑
天真按摩现有一个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和一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在整理天真按摩流派

现有一些天真按摩相关的一些文章:浅谈脊柱病(存目)、整体经穴推拿术、对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十字诀的感悟、一代医林奇人先师按摩专家黄万香小传、柳氏对黄派经穴按摩的探索与发展、中医哲学与按摩治疗心身疾病、雷淑玉传、黄氏按摩流派研究进展补遗、漫谈按摩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存目)、四川的天真按摩、暗示疗法、天真按摩的心理诊断与治疗心法、按摩与悟道、三焦按摩、浅议“一旦临证……”、按 摩 说 痛、黄万香按摩学术思想初探、论按摩治法纲要。

6更多天真按摩编辑
初学按摩治病,多教以治疗压痛点。进一步则要求用指辨别出压痛点、舒适点、脉搏加强点、甚至按压时病人没有特别感觉的病理反应点。按摩治病一定要在上述各种病理反应点上治疗,疗效才好。压痛点是区别于正常肌体组织,按压时产生疼痛的地方;可以呈点状,或线、面、体状;位置可以浅在皮肤,也可以深在筋骨。深、中部的压痛点在初学者未练出内功以前,很难发现。

压痛点所涉及的肌体组织包括:皮肤、分肉(肌肉与周围组织间的间隙处,属于三焦的部分空间。)、肌肉、经脉、血管、神经、韧带、骨骼、内脏等。压痛点内的病理改变,较易发现的是结节或条索状物,这些可以是淋巴结或肿瘤,但一般多是肌肉、韧带的痉挛、肿胀,甚至纤维化、钙化;若发生在骨骼上,多系骨膜肿胀或骨质增生,或骨骼错位。较难发现的病理改变,多表现为组织的增厚、变硬、变软、变紧等状态,一般多出现在分肉、腠理之间,边界不清,有象无形;可以由组织的水肿、气肿、血肿、脓肿、淤血、痰湿等因素形成。

按压时:水肿多表现为酸痛,气肿多表现为胀痛,气肿甚可为热痛,淤血多为刺痛,痰湿多为重痛。压痛点的形成多由实证所致,即由病理产物阻塞气机所致。治疗的方法就是用偏重、偏慢的消散手法,舒畅人体的气机,缓解痉挛,或助正气吸收、排泄掉病理产物;但对红肿热痛的局部及脓肿、血肿,只能用很轻的抚摩手法。用力时以感觉气血在手下慢慢散开为度,宁可轻一点,多按推几次,不可用蛮力把肌体组织按伤。

初学按摩找压痛点应注意两点:一要区分肌体的常规敏感点与压痛点。如穴位的太冲、合谷、天宗,以及颈部(前颈后项)、大小腿内侧等地方都是常规敏感点处。这些地方如产生压痛会更痛。二是找不到压痛点,不能用蛮力去把病人整痛。舒适点处皮肤、肌肉多松软、松散,是气血不足的虚证表现。宜用轻缓的手法把分肉、腠理松开,或用轻按法侯气,以引气血来复。若是虚实夹杂之证,按摩时病人会感觉又痛又舒服。用力适当,去其实则虚证自复。

脉搏加强点处多是局部发生气机紊乱,可见于出血、泄泻、疼痛等多种疾病中。直接按压在搏动处,侯搏动减弱即可。不效,则需在附近寻找紧缩或结节之处,将其散开即效。按摩治鼻衄、崩漏有立竿见影之效。

按摩的辨证施治,关键在于触觉的敏感,这是在长期实践中才能练出来的功夫。同时还要有相关的生理、病理知识,才有利于发现病理反应点。现将近年来所治的几个病例,报告如下,若能给初学者以借鉴,幸甚。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了,汇报一下。要纠正好人好报几个错误。
1、如果你坐车到青岛,就不要坐车到莱州再坐13路回夏邱镇了,坐去莱州的车中途在夏邱镇下车就行了。
2、王春晓在那里也并不是很出名,我在当地打听了两个“三轮子”,他们说不知道,后又到一家河南饭店,店主也不知道。后来我打电话问清地址,让店主开“三轮子”送我去的,所以你再去那家河南饭店,店主就应该知道王家了。包括我住的旅店,店主也不知道。
3、是“三轮子”不是“四轮子”
4、每次不是收100多,而是200左右,而且要一次交清10次(一个疗程)的钱,即2000(我不知道为什么收了我三千,又说给我治15天),先交钱后看病,但一个疗程不一定好,所以有可能要看两个以上的疗程。(关于钱,我觉得龙口的兄弟太不仗义,害得我这个涉世未深的小青年一下子交了好多钱。
5、王春晓看病确实对脊锥有帮助,我做了几次,感觉还挺好,但最终能不能治好,我不敢打保票,我先跑了,有一位上海的兄弟还在那里治,他已经治了一个疗程了,等他能上网来再来告诉你们吧。(夏邱镇没网吧)
我回家了,发现家这里有一家治的不错,一下子就纠正了我十个锥体,还有左盆骨下垂,左膝半月板损伤,关于这个大夫,我会开个新贴给大家介绍。

我刚才又回顾了一下以往的贴子,发现第1条和第3条都是废话,可能是我走的时候勿忙记错了。不过我要补充几点。
1、王春晓老师也说我肾和心脏有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脊锥不好的人都这样。
2、王春晓老师只有一种手法,就是前面图片上的那种方法。一次只治一两个锥体,所以从头到尾至少一个疗程吧。
3、王春晓老师很讲究人品和缘份的,只有人品好的人才给看。我人品就不错,上来先把钱交了。
4、我回家这里看,给我纠正的十个锥体之中,也有王老师给纠正过的锥体。不知道王老师给不给看骨盆,我这里是纠正了骨盆的,骨盆是底座,底座不正,那么多节锥体叠罗汉,肯定乱七八糟。
黄万香按摩学术思想初探
                                                  周  述  炎
    已故成都市著名按摩医师黄万香(1890—1964)已去世二十六年了。她给后辈留下了深刻的教益。按照她的学术思想和按摩手法治病,疗效高,适应病种广。如内科的高血压、冠心病、偏瘫、哮喘、顽固性头痛、急慢性胃肠炎、神经官能症;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儿科的厌食、久泄、疝气、身体畸形;外科的痈疽、丹毒等等。在减少绉纹、雀斑、减肥等方面也露出了可喜的苗头。
    黄万香医师是金堂县河心乡人。二十年代随峨眉山詹龙清真人学按摩。詹真人要求学生极严,同学的师兄弟均不能卒业而去,而黄老医师刻苦好学,三年后学成。她除把道家按摩的一招一式牢牢掌握外,并练就了按摩查病的绝招,堪称一代奇人。黄老医师四十年代只身到成都楞伽庵街开业,广泛地为劳动人民治病,致使誉满蓉城。一九五八年在党的领导下,和张怀素、李友兰医师一起创办了成都针灸按摩专科医院。生前授徒三百多人,遍布全国。
    笔者于六十年代初期即开始学习按摩,深深感到,黄派按摩在中国按摩界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应该发扬光大,为振兴中医作出贡献。因此不揣浅陋,仅就黄老医师的学术思想中自己体会到的整体按摩、循经按摩和按摩查病三大法则简介如下。
                 一.整体按摩
    黄老医师治病一般采用全身按摩。即使是局部病变,也循经按摩到很远。她常说:“一脉不和,周身不安。”近年来的学术发展也证实了这—点。如中医通过寸关尺三部脉能体察全身病变;张颖清通过第二掌骨侧能诊断和治疗全身病;背俞穴、腹募穴都能分别反映和治疗全身病;耳针、面针、鼻针、头皮针、手针、足针都能通过局部来治疗全身的病变。生物全息学说认为:人体的每一个以节肢为单位的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人体—个部分发生了病变,在全身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出现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可以治疗病变部位的疾病。如腹泻可在天枢、脾俞、下巨虚、耳、手、足出现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可共同治疗腹泻。那么,整体按摩就能全面刺激病理反应点,多渠道影响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按摩方法是不能和整体按摩相比的。
    整体按摩也不是那些泛泛的全身按摩所能比的。它是在按摩查病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按摩。这些重点就是上文所说的病理反应点。具体表现为压(或提)痛点、舒适点、又痛又舒适点、麻木点、胀点等。这些点或成点状、或成线状、或成块状。可以分别出现在皮肤、腠理、肌肉、经脉、筋骨。除一部分病人能自己觉察外,主要是通过医生手上的触感体会出来。有些理论上有效的穴位,在触诊中没有反应,则不予选用。对于初学者,则仅以找压痛点为主。黄老医师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痛点即重点。”所以虽是全身按摩,要点却是在通过触感寻找全身的多个病理反应点上。把局部的病理反应点与整体的病变联系起来,故称整体按摩。
                 二.循经按摩
    古人云:“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可见经络学说中经脉比穴位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黄老医师在按摩中虽不谈经脉,手却基本上是循经而动,但不重视经穴。为了便于按摩经脉,黄派手法多是指尖用力。黄老医师晚年,指尖变得比常人粗大得多。黄派循经按摩的特点是重经不重穴和沿经脉寸寸理通;取穴以阿是穴为主,即以痛为俞。对于经脉应掌握“脉行分肉之间”的大原则,即经脉运行于肌肉与肌肉或肌肉与骨骼的间隙中。有志于研究循经按摩者,尚当仔细研究《灵枢·经脉篇》,以掌握经脉的确切循行路线。不可仅凭针灸挂图去理解经脉的循行路线。循经按摩有两大优点:
  1、得气感强。在经脉上按摩,酸、胀、冷、热、麻等不同的得气感明显强于不是经脉的地方。《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吹云。”无论针灸、按摩,得气感越强,疗效越佳。因此,循经按摩和那些仅仅是放松肌肉的按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便于寻找反应点。黄老医师按摩的重点是在以压痛点为主的病理反应点上。可是这些病理反应点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全身去找。通过经络与经络,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就能为寻找病理反应点作出指南。如胃病就容易在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内关、脾俞、胃俞找到病理反应点。但一些病理反应点虽在经络路线上,并不一定在定点的穴位,上,甚至反应在周围的经筋上。
                三.按摩查病
    黄老医师在世时,不光能用按摩治病,还能用按摩查病。在按摩的过程中,常常不用病人说,就能指出病人是失眠、或是什么地方痛等等。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查病。但按摩医师利用切诊中的触诊查病有着更便利的条件。按摩查病以手的触感为基础。触感是按摩的神气,手法只是按摩的外形。按摩医师贵在以神御形,即以触感获得的资料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手法。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按摩查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查病因:体内出现了寒、热、虚、实、痰、瘀等病变,皮肤、肌肉、经脉、脏腑就会在手下出现不同的异样感觉。如寒性收凝,病理反应点多呈紧缩感;热性弛张,病理反应点多呈绷胀;虚证肌肤松软,或指下空豁感;实证肌肤肿硬;痰证皮下如垫棉花或有结块;瘀证肌肤滞涩等等。找到了病因以后,才能分别施以散寒、清热、补虚、泻实的手法。若脏腑寒热虚实各不同,即可凭触感分别施治。
  2、查病位:应当首先分清是经脉自病,还是与经脉相联的脏腑病。经脉有病,多表现为经脉自身及其相关的皮肤、腠理、肌肉或是筋骨的板结、肿块、酸软、疼痛或运动障碍等。脏腑病除脏腑见证外,脏腑所在部位及与脏腑相关的穴位或特殊反应点上多出现异常。通过查到的反应点,先看反应点所在的经脉和穴位,再结合四诊,一般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如足三里肿硬,施以一定压力,病人必出现明显压痛,再查膝盖有肿胀,病人关节必痛,即可诊断为关节炎,这是经脉自病,连及附属的经筋甚至皮部发病;如膝盖无反应,中脘有壅塞,胃有收缩或肿胀之态,病人必胃痛胀等?即可诊断为胃病,这是与经脉相联属的脏腑病,如胃不痛胀,中脘柔和而神厥,气海有压痛,病人多腹泻纳差,则可诊断为脾肾气虚,这是里经之病影响表经不通。
    另外,也可用全息观点来看待病理反应点:如以整支手臂对应全身,则肩对应头,肘对应腰,手掌对应四肢:如以前臂对应全身,则肘对应头,臂内对应腹,臂外对应背,臂下部对应四肢;以手对应全身,则腕对应头,手掌对应腹,手背对应背,指对应四肢。经络系统与全息系统是人体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由于人体的复杂性,有的病理反应点的出现还不能确知反应何病,但对症治疗也能使人体感到轻松,可以消除潜在的病变。
    有志于按摩查病者,还应本着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原则兼修现代解剖学。这样在发现反应点后,对判断病位有极大的帮助。如摸到腹腔内脏器有炎性肿大,有了解剖知识,便极易判断出何脏、何腑有病,用于指导循经取穴非常方便。又如坐骨神经痛多循胆经发生,但很多为腰椎肥大压迫神经根所致。知此理后,着重用手法消去腰椎部瘀血、痰湿可使疼痛较快缓解。
  3、指导治疗:查到病理反应点以后,这些反应点的部位即是治疗的重点部位。又要先确定病理反应点的深浅和肿硬程度,这样才能为用力的深浅和大小提供依据。按摩治病一般是由浅入深。病位浅则力着于浅表,病位深则用力至深处。虚证反应点多软,用力较小;实证反应点多硬,用力较大。又须根据病因确定用力的方向。散寒用力多向内,解热用力多向外。如用力不辨重点部位,按摩治病只有凭侥幸取效,如用力不辨深浅,病在皮肤而用力至肌肉,则力过病所;病在筋骨而用力至肌肉,则力未达病所。会劳而无功。如用力不辨大小,则虚证用大力易伤正,实证用小力难祛邪。如用力不辨方向,则难以平调阴阳;寒证清热证更寒,热证散寒证更热。均会降低疗效,甚至加重病情。浅处病变缓解以后,才宜向深一层治疗。还有个用力时间的问题。时间过短,达不到治疗效果;时间过长,又会损伤肌体。其间分寸也需通过触感来掌握。一般来说,病理反应点内的状况有一半的缓解即可结束治疗。
                    四.小结
    黄派按摩的核心是按摩查病。通过按摩的神气一一“触感”,找到病变在身体上的病理反应点。既确定病因的寒热虚实,又确定病位的脏腑经络。才能使温清补泻的具体手法对证应用。也通过触感确定手法应用的火候即用力的重点部位及深浅、大小、方向、速度、时间。循经按摩既是寻找病理反应点的指南,又能增强刺激病理反应点时对病变部位的作用。因为病理反应点的面积一般较大,若能准确按摩在经脉上,作用就强得多。整体按摩便于寻找多个病理反应点来共同作用于病变部位,形成对病变部位的围攻以增强疗效。
    黄万香医师在世时常说,本派按摩“易学难精。”其难就难在按摩查病的触感难练成。但这实在是按摩治病的关键。
    以上是我对黄万香老医师学术思想的一点粗浅体会。挂一漏万及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道们指正,本文承前辈师伯、师叔成都针灸按摩专科医院黄玉如、何素清医师,成都针灸按摩医院李先惠院长,金堂县张诚毅老师审阅,特此致谢。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故成都市著名按摩医师黄万香(1890-1964)已去世二十六年了。她给后辈留下了深刻的教益。按照她的学术思想和按摩手法治病,疗效高,适应病种广。如内科的高血压、冠心病、偏瘫、哮喘、顽固性头痛、急慢性胃肠炎、神经官能症;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儿科的厌食、久泄、疝气、身体畸形;外科的痈疽、丹毒等等。在减少绉纹、雀斑、减肥等方面也露出了可喜的苗头。
    黄万香医师是金堂县河心乡人。二十年代随峨眉山詹龙清真人学按摩。詹真人要求学生极严,同学的师兄弟均不能卒业而去,而黄老医师刻苦好学,三年后学成。她除把道家按摩的一招一式牢牢掌握外,并练就了按摩查病的绝招,堪称一代奇人。黄老医师四十年代只身到成都楞伽庵街开业,广泛地为劳动人民治病,致使誉满蓉城。一九五八年在党的领导下,和张怀素、李友兰医师一起创办了成都针灸按摩专科医院。生前授徒三百多人,遍布全国。
    笔者于六十年代初期即开始学习按摩,深深感到,黄派按摩在中国按摩界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应该发扬光大,为振兴中医作出贡献。因此不揣浅陋,仅就黄老医师的学术思想中自己体会到的整体按摩、循经按摩和按摩查病三***则简介如下。
  
    黄老医师治病一般采用全身按摩。即使是局部病变,也循经按摩到很远。她常说:“一脉不和,周身不安。”近年来的学术发展也证实了这-点。如中医通过寸关尺三部脉能体察全身病变;张颖清通过第二掌骨侧能诊断和治疗全身病;背俞穴、腹募穴都能分别反映和治疗全身病;耳针、面针、鼻针、头皮针、手针、足针都能通过局部来治疗全身的病变。生物全息学说认为:人体的每一个以节肢为单位的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人体-个部分发生了病变,在全身的各个部分都可能出现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可以治疗病变部位的疾病。如腹泻可在天枢、脾俞、下巨虚、耳、手、足出现反应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缺盆穴在锁骨窝里,以前没有关注过,有一次用手指一按揉发现巨难受,是一种往里牵拉的难受,好像里面有一根筋连着左侧半身的所有脏腑一样,又痛又沉,说不出来的难受,不按揉就没任何感觉,也不敢乱揉了,生怕揉出大毛病来。

一开始发现这个后,上网搜了下,发现四川有个比较出名的人物,好像是苗医就善用弹拔缺盆穴里调理治病,又学习了些经络知识,了解到缺盆穴是胃经的穴道,想到自己胃功能一直不好,所以就大着胆子开始天天揉。

因为那段时间调理胃,所以,除了揉缺盆,主要就是敲胆经、胃经和膀胱经,还再吃一些中药汤剂。

缺盆穴是每次揉都很疼,很沉,是那种很深很深的疼,牵拉着脏府内部的难受。想到痛则不通的说法,便一直狠着心揉,揉了一年多了,现在揉还会疼,但不会一直疼了,揉会儿就不再疼了,有时候揉也发现一点儿也不疼了,不知道是不是原有的什么病灶给揉没了,但是也真没有明显的肠胃方面的变化感觉。

前日感觉,明显发现再转动脖颈时不再有响声了,以前脖颈转动总是能听到响声,不知道是不是揉缺盆穴的功劳。

这个缺盆穴很邪,揉任何穴道都没有过那种深层次痛的感觉,也跟爸提起过这个穴,他一揉也是痛不能忍,所以他也不敢揉了。

另外我前两年发现有胆囊息肉,在咱社区看到了一些调理的帖子,然后在自己身上找痛点,结果发现了痛点就揉,最后对照书本发现是京门穴、期门穴和章门穴,尤其是章门穴和京门穴,这两个穴一遇到喝酒或休息不好的时候就会一揉就痛,看来真是胆经上一个重要的穴道。
调理了一年多,前些时候单位组织体检,医生说没有息肉了!回头再去核实下,如果确定没有了,那真是大大的功绩。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故按摩名 医黄万 ,善 于应用拨“麻筋 ”治
疗疾病 ,特别是弹拨缺盆窝内“麻筋(臂丛神经 )”应
用非常广泛 ,黄氏根据多年的治疗体会总结出弹拨
此处的“麻筋”可 以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尤其是在治
疗某些疑难疾病时更要当多拨、重拨。黄氏的这一经
验被完全继承下来 ,多年来通过笔者不断的临床应
用与探索 ,现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1 按摩手法
1.1 按揉法 患者坐位 ,医者立于患者身体一侧 ,
食 中二指并拢,用指腹按揉 ,可有明显酸胀感 。
1.2 弹拨 法 患者坐位 ,医者立于患者身后 ,食 中
二指弯曲并拢,以中指指腹探寻到臂丛神经后,沿天
突至肩井连线方向弹拨 ,以局部酸胀感或上肢麻 电
感为度。
1.3 截放 法 患者坐位 ,医者立于其对面 ,用拇指
指腹探寻到明显搏动的锁骨下动脉后垂直于地面用
力持续下压 Imin后突然放手 ,上肢往往有明显发热
感下传至自上而下传至远端。
2 临床应 用
2.1 诊断作用 黄 氏认为若弹拨这里的 “麻筋”时
患者没有麻电感向上肢远端传导,说明病程较久 ,病
情较重 ,上肢“风湿”较重 。我们在临床运用当中发
现 :按摩此区如果患者酸痛感强烈 ,甚至不能忍受 ,
多说明存在颈椎病或上肢疾病;如果能触到明显痉
挛的斜角肌 ,多数患者有上肢麻木 、酸胀 、疼痛 、发凉
等表现;如果截放锁骨下动脉热感不能传到手部 ,说
明患者上肢寒湿较重。
2.2 治疗作用 有五条经脉在缺盆区内走行,因此与
这五条经络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脏腑病变都可以通过
按摩此处进行调治。通过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改善
其传导功能,不仅对疏通 E肢经脉有很好的疗效,对某
些内科疾病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临床中除用来治疗
颈、肩、匕肢疾病外还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结
石引起的疼痛,急性胃脘痛、胸胁疼痛等。
3 典型病例
3.1 胃痛 李某,男,30岁。素有 胃痛病史。1995年
春季某天突发胃痛,全身大汗淋漓,痛苦不堪。持续
压揉 缺 盆法 5分钟 ,痛 止 。
3.2 胁痛 周某某,男,2O岁。平素有慢性胆囊炎病
史。1992年春节酒后 突发肝胆 区剧痛 ,用持续按揉
缺盆 法为主 ,10分钟 后 痛止 。
3.3 胸胁岔气 周某某,女 ,3O岁。2000年春经常
发作胸胁区岔气,发作时不敢呼吸 ,上肢活动则痛
剧。经采用持续按揉缺盆 区5分钟后症状消失。
3.4 上肢冷痛 张某 ,女 ,64岁。2008年 12月因
“颈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冷痛 2年 ,加重 1月”入院,
治疗以反复弹拨缺盆 ,截放锁骨下动脉为主 ,按压此
处时患者即大呼“手热 了”,15分钟结束治疗 ,患者
立即感右上肢冷痛解除大半,连续 3天治疗即右上
肢 温度 恢复正 常。
4 讨论
缺盆穴有五条经络出入 :手 阳明大肠经“下入缺
盆络肺……”。手太阳小肠经“入缺盆络心”足阳明胃
经“循喉咙,人缺盆……”。足少 阳胆经“下颈合缺盆
以下胸中……”。手少 阳三焦经“入缺盆,布膻中……
其支者 ,从膻中上 出缺盆,上项……”。阴跷脉“上循
胸里,入缺盆上 ,出人迎之前 ,人烦……”。此处分布
有前、中斜角肌,臂丛神经、膈神经、肩胛上静脉、肩
胛上动脉、颈横动脉、锁骨下静脉、锁骨下动脉第二
段等重要血管与神 2]。
因缺盆处有大血管通过 ,该处慎用针刺。而按摩
此处的安全系数高,刺激量大,能充分调节一些相关
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功能 ,除能有效的疏通上肢外 ,还
能改善胃、肝等消化器官功能,关于这一治病机理尚
待深入研究。
关于缺盆穴区的弹拨手法教科书没有将其列为
重点内容,而黄氏则将此处列为重点之一,不仅用于
治病 ,而且用于诊断疾病 ,几乎每人必用 ,这也是黄
万香被作为“按摩奇人 ]区别于其它按摩流派的特
点之一 。通过对这一手法的不断继承应用,我们逐渐
发现按摩此处确实妙用无穷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把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故按摩名 医黄万 ,善 于应用拨“麻筋 ”治疗疾病 ,特别是弹拨缺盆窝内“麻筋(臂丛神经 )”应用非常广泛 ,黄氏根据多年的治疗体会总结出弹拨此处的“麻筋”可 以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尤其是在治疗某些疑难疾病时更要当多拨、重拨。黄氏的这一经验被完全继承下来 ,多年来通过笔者不断的临床应用与探索 ,现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1 按摩手法
1.1 按揉法 患者坐位 ,医者立于患者身体一侧 ,食 中二指并拢,用指腹按揉 ,可有明显酸胀感 。
1.2 弹拨 法 患者坐位 ,医者立于患者身后 ,食 中二指弯曲并拢,以中指指腹探寻到臂丛神经后,沿天突至肩井连线方向弹拨 ,以局部酸胀感或上肢麻 电感为度。
1.3 截放 法 患者坐位 ,医者立于其对面 ,用拇指指腹探寻到明显搏动的锁骨下动脉后垂直于地面用力持续下压 Imin后突然放手 ,上肢往往有明显发热感下传至自上而下传至远端。
2 临床应 用
2.1 诊断作用 黄 氏认为若弹拨这里的 “麻筋”时患者没有麻电感向上肢远端传导,说明病程较久 ,病情较重 ,上肢“风湿”较重 。我们在临床运用当中发现 :按摩此区如果患者酸痛感强烈 ,甚至不能忍受 ,多说明存在颈椎病或上肢疾病;如果能触到明显痉挛的斜角肌 ,多数患者有上肢麻木 、酸胀 、疼痛 、发凉等表现;如果截放锁骨下动脉热感不能传到手部 ,说明患者上肢寒湿较重。
2.2 治疗作用 有五条经脉在缺盆区内走行,因此与这五条经络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脏腑病变都可以通过按摩此处进行调治。通过刺激此处的神经、血管,改善其传导功能,不仅对疏通 E肢经脉有很好的疗效,对某些内科疾病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临床中除用来治疗颈、肩、匕肢疾病外还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引起的疼痛,急性胃脘痛、胸胁疼痛等。
3 典型病例
3.1 胃痛 李某,男,30岁。素有 胃痛病史。1995年春季某天突发胃痛,全身大汗淋漓,痛苦不堪。持续压揉 缺 盆法 5分钟 ,痛 止 。
3.2 胁痛 周某某,男,2O岁。平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1992年春节酒后 突发肝胆 区剧痛 ,用持续按揉缺盆 法为主 ,10分钟 后 痛止 。
3.3 胸胁岔气 周某某,女 ,3O岁。2000年春经常发作胸胁区岔气,发作时不敢呼吸 ,上肢活动则痛剧。经采用持续按揉缺盆 区5分钟后症状消失。
3.4 上肢冷痛 张某 ,女 ,64岁。2008年 12月因“颈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冷痛 2年 ,加重 1月”入院,治疗以反复弹拨缺盆 ,截放锁骨下动脉为主 ,按压此处时患者即大呼“手热 了”,15分钟结束治疗 ,患者立即感右上肢冷痛解除大半,连续 3天治疗即右上肢 温度 恢复正 常。
4 讨论
缺盆穴有五条经络出入 :手 阳明大肠经“下入缺盆络肺……”。手太阳小肠经“入缺盆络心”足阳明胃经“循喉咙,人缺盆……”。足少 阳胆经“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手少 阳三焦经“入缺盆,布膻中……其支者 ,从膻中上 出缺盆,上项……”。阴跷脉“上循胸里,入缺盆上 ,出人迎之前 ,人烦……”。此处分布有前、中斜角肌,臂丛神经、膈神经、肩胛上静脉、肩胛上动脉、颈横动脉、锁骨下静脉、锁骨下动脉第二段等重要血管与神 2]。
因缺盆处有大血管通过 ,该处慎用针刺。而按摩此处的安全系数高,刺激量大,能充分调节一些相关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功能 ,除能有效的疏通上肢外 ,还能改善胃、肝等消化器官功能,关于这一治病机理尚待深入研究。
关于缺盆穴区的弹拨手法教科书没有将其列为重点内容,而黄氏则将此处列为重点之一,不仅用于治病 ,而且用于诊断疾病 ,几乎每人必用 ,这也是黄万香被作为“按摩奇人 ]区别于其它按摩流派的特点之一 。通过对这一手法的不断继承应用,我们逐渐发现按摩此处确实妙用无穷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把对此区的按摩与诊断作用结合起来 ,将其列为治疗颈肩疼痛和内科病 的常规手法之一 ,在此举其一二 , 望同道参考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5-16 20:57 , Processed in 0.4390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