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etwork

还原手到病除之基础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09: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下阴别一……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篇》



   我有一位二十多年的好友,前两年给我讲了一件发生在他父亲身上的事情。他父亲已近八十高龄,在七十岁的时候,因为尿频、尿急,被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炎。老先生一直从事会计工作,是一位和蔼的老人。从医院看病回来后,拿回很多治疗前列腺的药物,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的服用,非常认真。



   在服用药物一年后,症状基本没有什么改善,可是老先生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服药,每次去医院开回来的都是几种相同的药物。又服了很长时间,在将近两年的时候,老先生又去医院了,问给他治病的专家:“您能告诉我这个药还需要服用多长时间我的前列腺炎才能好呢?”



   “这个病说不好,你只要有炎症,就要继续吃药。” 专家回答。



   “我吃了两年的药了,还不见好,您能跟我说说具体的原因吗?”老先生问。



   没想到专家的一句话,让这位一向很和蔼的老人火冒三丈。原来专家是这样回答他的:“您要想多听我说一句话,还得再去挂一个二百元的专家号。”气得老先生把手里的处方扔在了专家的头上,扬长而去不治了。



   老先生是个老学究,回家后开始研究、查找有关前列腺炎的有关资料,准备自己动手治疗。老先生有阅读报刊的习惯,在一次看《参考消息》的时候,看到一篇短文,是关于前列腺方面的。老先生就按照文中的方法,开始自我治疗。没想到三个月以后,老先生原来的尿频、尿急等一系列不适症状都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以前每尿一次需要十多分钟的时间,大小便的时间相同,而且还尿不尽,现在可以和常人一样了。后来逢人便向人推荐这个方法,老人在受到这个方法的启发后,综合了很多保健方法,还专门写了一本关于健康方法的畅销书。



   老先生用的这个治疗方法其实非常简单,没有用任何的药物。就用自己的中指和无名指点揉会阴穴,同时每天配合提肛。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就把困扰他多年的顽疾解决了。



   在《黄帝内经使用手册》的种阳秘法一文中我曾经提到过会阴穴。会阴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是汇集一身之阴的长寿要穴。经常按摩点揉会阴穴,不但可以治疗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还对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等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在门诊中,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我基本上都会推荐这个方法。



   会阴穴在前阴跟后阴之间。点揉会阴穴的具体方法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取半卧的姿势,两腿分开,左右小腿弯曲至膝部,然后用中指尖和无名指尖点揉会阴穴300次。点揉的要领是要以会阴穴有轻度的酸胀和微微的发热即可。



   一般来说,坚持点揉按摩一个月后,症状就会有所减轻,三个月后,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的症状会基本消失。



   如果能够配上养生桩,效果会更好。在站桩的时候,全身放松后保持姿势不动。随着呼吸的出入,轻轻的做提肛的动作一百次即可。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09: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四个天敌穴位就能克糖尿病 (转载)





作者:萧言生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相当于我们现下说的糖尿病。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症状的概括,而后者是具体的病名。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把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多饮多食的为中消,多饮多尿的为下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因为阴虚燥热,阴虚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补阴是最根本的。

 

燥热伤肺(上消)的克星---胰俞、鱼际、太溪

   渴多饮:虽然喝水很多,但是仍然觉得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量多。

中医里面讲,“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是人体上面水的源头,而且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就是肺要调节、疏通好全身的水液代谢。《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如果肺阴不足了,而且有外来的燥邪入身,这样就在人体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就失常了。当全身的水不能正常地分布到各个脏腑器官时,虽然喝的水多,但是吸收不了那么多,所以人仍然会觉得口干舌燥;同样,大肠里面的水分少了,所以大便会干燥;喝的水没有吸收只能排掉,所以小便多。

这个时候穴位我们要选胰俞、鱼际、太溪。

胰俞是经外奇穴,它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和其它五内的背俞穴作用一样。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用这个穴位都非常合理。

这个穴位主要采用按揉和拔罐的方法刺激,以拔罐为最好。

胰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在线面,在脊柱旁开四指的膀胱经第二条在线,肩胛骨下角下面约两指的地方。

鱼际是肺经的荥穴,五行属火,火克金,从穴性来看,鱼际可以滋阴降火,作用是偏泻的。所以选用它可以降肺上的燥热治标。

这个穴位的刺激不分时节。对于这种慢性病来说,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是疗效的累积,所以有机会就要去按揉。

鱼际位于大拇指第二节后面,连接手腕和拇指第二节的骨中点处,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

肾经的太溪在五行中属水,肺为金,而用太溪是取“金生水,金水互生”之意。而且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补肾阴同时也是补肺阴。

操作方法:消渴属于本虚标实的病症,我们在操作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原素,先去其标,再补其本。每天晚上9点左右,先大力按揉鱼际3分钟,以产生酸疼感为好,双侧交替进行;然后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之后用手指按揉两侧胰俞各2分钟;最后按揉两侧太溪穴,每侧3分钟。

五味禁忌:阴虚是根本,又有燥热,所以要少吃辛辣和煎炸的食品,少吃那些容易上火的水果,多吃酸味东西。多吃梨,但是不要削皮,因为梨皮可以润肺,既滋阴又降火,非常适合食用。平时可以用百合、天门冬、天花粉等熬粥,这些都是滋阴的药物,而且没有什么苦味。还有就是要常服六味地黄丸。

 

胃燥津伤(中消)的劲敌---胰俞、内庭、太溪

每次吃饭都能吃很多,而且很容易又感觉饿了,但是体重却在下降,感觉口渴,尿多,大便乾。

“胃为水穀之海”,负责把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而胃阴胃阳的平衡是保证胃功能正常的根本所在。胃阴不足,又有燥热,就会出现阳偏盛的情况。阳主动,阴主静,胃火相对炽盛,所以会出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的情况。但是这些食物并没有转化成牙体所需要的气血物质被吸收,而是很快地被排泄掉,所以身体看起来才会变瘦;“六腑以降为顺”,“火性炎上,易伤津液”,胃火偏盛,整个肠道的正常功能就会系乱,该降不降,所以会便秘。

这时除了选胰俞外,还要选内庭泄胃火,太溪补肾阴。胰俞和太溪的操作同上。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善去热邪,十二经的荥穴一般都可以治疗相应脏腑或经络的热病。虽然这里的胃热并不是实热,而是“标”,但是“标实不去,本虚难补”,所以一定要加上善去胃热的内庭。

每天的上午7~9点是胃经的旺时,可以这个时候按揉两侧内庭,给糖尿病以“迎头一击”。同时,晚上刺激两侧胰俞和太溪时还应该配合著再做一遍。

内庭在脚二、三趾的结合处,稍向里一点,也就是脚背与脚底交界的地方。

操作方法:每天上午7~9点之间,按揉双侧内庭各5分钟,要产生强烈的酸胀或胀疼感,应该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这样才能产生较强的感觉。晚上9点左右的时候再重复做一遍,接著在两侧胰俞上拔罐10分钟,然后再按揉双侧胰俞2分钟,最后按揉双侧太溪各3分钟。

五味禁忌:中消的饮食禁忌和上消一样,少吃辛辣食物,平时要熬些麦冬、山药、梗米粥以养胃气滋胃阴,还可以泡槴子茶以清火气,祛标邪。

 

肾阴亏虚(下消)的杀手---胰俞、肾俞、太冲、太溪

   尿频尿量多,而且尿的颜色混浊,脸色开始发黑,口干舌燥,常觉得腰膝酸软,有时睡觉会出汗,有时心烦失眠。

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一般病程久了才会发展到肾阴受损的地步。肾阴不足,肾主收藏的功能就减弱,所以会小便频繁;水榖精微不能吸收,都随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颜色混浊;五脏与五色相配,肾脏与黑相合,脸色发黑是肾脏本脏色的显现,有此现象,说明疾病发展的程度已经很深了。同时,肾阴虚会导致虚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必然出现“心肾不交”的症状,如腰膝酸软、睡觉出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表现。

这个时候除了选胰俞外,要把主要力量放在补肾阴上面,再取肾俞和太溪;同时降虚火,引火下趋,选太冲,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是取“实则泻其子”的意思。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9~11点的时候先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揉两侧太冲穴,从太冲向脚趾方向边揉边推,每穴按揉3分钟;接著按揉两侧太溪穴,每穴3分钟;最后在两侧肾俞和胰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之后,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

五味禁忌:尽量少吃辣味和煎炸的食物,每天要限制粮食、油脂的摄入量,要多吃酸味食品,一定要少吃甜食,多吃杂粮、米、麦,配合菜蔬、豆类、瘦肉、鸡蛋,忌浓茶和咖啡。还要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坚持熬山药粥。

一定要注意避免受外伤,因为消渴(糖尿病)患者伤口很不容易愈合。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09: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是阴阳表里关系,即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相表里,其机理则是脏为阴,腑为阳,相关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勾联。在可以看到的古籍中,明朝李梴的《医学入门》最早记载了不同于阴阳表里关系的关联方式--脏腑别通,拓展了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丰富了藏象学说的内容,尤其是为经络腧穴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以下试对脏腑别通的源流与机理及其应用做一阐述。

1  脏腑别通的源流与机理

   1.1《医学入门》中脏腑别通的相关理论 《医学入门·脏腑条分》通过转引《五脏穿凿论》的内容,首先记载了脏腑别通的相关理论:"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为主),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脾与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土为主),肺与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后用分利清浊,膀胱病宜清肺气为主,兼用吐法),肾与三焦相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肾与命门相通(津液胃虚,宜大补右肾),此合一之妙也"。《医学入门》是将多种古人著作重新合并分类,提取其精华而成,虽然李梴在《医学入门·集例》中指出:"脏腑遵《素》、《难》,兼采华佗《内照》、《编注药性》等书",但在上述诸书和笔者可查找到的其他同类著作中未能见到《五脏穿凿论》的原文,亦无从知晓其别通的机理。
   1.2  唐容川以实体器官三焦的连属作为脏腑别通的理论基础 清·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脏腑通治》中亦有上述内容,只是删去了"肾与命门相通",并探讨其机理曰:"盖所谓通者,必有相通之道路。唐宋后凭空说理,不按实迹,西医虽详形略气,然如此等道路,非借西说,不能发明。西医云:人之脏腑,全有连网相连联,其连网中全有微丝管行血行气",认为脏腑的别通是由于膜网中实质性的丝管相连而导致的气血流通。周树冬在《金针梅花诗钞》中采用了唐氏的说法,诗曰:"心胆相通肝大肠,脾通小肠肺膀胱,肾与三焦相连属,五脏五腑互推详",但没有做进一步的发挥。今人黄杰熙所著《医经秘要》继承了唐氏的观点,明确提出包裹脏腑的胸膜、腹膜等膜网统称为三焦,其中有微丝血管相连通以行气行血,故脏腑别通"乃实有其道路相通,非凭空想象的气化相通耳"。
   考《医学入门》中所引关于脏腑别通的内容见于"三焦"一节的末尾,是为了阐述李梴的三焦包容十二脏腑以至全身的观点。"观三焦妙用,而后知脏腑异而同,同而异,分之则为十二,合之则为三焦",故脏腑之间不仅存在着表里配合关系,而且存在着互通关系。唐(容川)氏一系以实体器官三焦的连属作为脏腑别通的基础,体现了力图汇通中西的思想,但与李梴"三焦有名无形,无形而有用"的观点有异。膜网包裹脏腑固然可以作为脏腑之间相互连通的路径,却不足以说明其连通的特异性。
   1.3  杨维杰认为脏腑别通的理论依据为六经开阖枢理论 中医的藏象学说与西医解剖学差异巨大,更看重脏腑经脉在功能上的联系,虽然经络至今未能得到解剖上的证实,却丝毫不影响经络学说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董氏奇穴传人杨维杰先生认为脏腑别通实乃气化相通,由六经开阖枢理论推衍而来[1]。《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阳与太阴互通则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阳明与厥阴互通则胃与心包通、肝与大肠通,少阳与少阴互通则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
   杨(维杰)氏气化之说与《医学入门》的观点略同,并扩展了胃与心包通,且论述简略,现试详论如下:杨维杰先生根据徐灵胎所说:"敷布阳气谓之开,受持阳气谓之阖,转输阳气谓之枢;敷布元阴谓之开,受纳阴气谓之阖,转输阴气谓之枢",将开阖枢的意义分别归纳为敷布、受纳、转输三个方面。太阳号称"六经之藩蓠",为三阳之表,气化主上行外达,敷布阳气于外;肺主宣发敷布精微,脾为胃行其津液,运化转输精微,则津液的布达均为太阴所司,故太阳、太阴主开。胃与大肠气化均主内行下达,心包为神明之守护,肝藏阴血,故阳明、厥阴主阖。少阳能使阳气出于表里之间,调节内外阳气之盛衰,枢转表里之气;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心主血脉外达,肾主水主纳气,水火上下交通互济,故少阳、少阴主枢[2]。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如太阳、太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气与水液的关系,而且肺司卫气主皮毛,太阳主表,在功能上具有协同性;在病机上可相互传变,太阳受邪会导致水液输布异常,如风水泛滥型水肿;水液输布异常亦会阻碍太阳经气的运行,如《伤寒论》28条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其原因在于气化不利、水邪内停。阳明与厥阴、少阳与少阴与此相类。在生理、病理上,三阳的开阖枢分别与三阴的开阖枢有着特殊的关联,按照手经与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
   另外一些理论从其他角度支持脏腑别通,如《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明确指出肾与三焦具有相通的关系。《素问·经脉别论》指出肺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而"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应用亦从实践上证明肺与膀胱的相关性。

2  脏腑别通的应用
   藏象学说注重各脏腑间的联系,传统的五脏调节模型存在着五大功能系统之间关系的不足,金元以后的众多医家对五脏的关系进行了补充和修改[3],脏腑别通学说则扩展了脏与腑之间功能、病机传变、经络等多因素间的关系,丰富了藏象学说的内容,对后世五大功能系统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医学入门》中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治疗肝病注重疏通大肠,大肠病如痢疾、泄泻、便秘等皆宜平肝和血,水道不利时治肺宜利水的"提壶揭盖"法等,在临证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广东省中医院根据"心与胆通,治心宜先温胆,胆通则心自安",结合理脾法组方治疗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病症取得良好疗效[4]。
   根据脏腑别通理论,相通的脏腑所连属的经络之间虽然在经脉循行上未必通连,但在气化上却密切相关,从而在功能上息息相通,故在针灸学上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解释、扩展穴位功用   由于互通脏腑之经气相互连通,则一条经上的穴位可治疗相通经的主治或循行部位的疾病,这样首先可以对一些穴位的功用从理论上做出更合理、更系统的解释。如内关穴治疗胃痛,伏兔、足三里治疗心悸。传统上一般分别从心包经的体内支脉联络三焦与足三里的强壮作用来说明其机理,而"胃与心包通"则提供了更具特异性的解释。针刺曲池穴可用来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其机理可从"肝与大肠通"得到很好的说明。四关穴堪称经典配穴,具有开关宣窍、调畅气机、活血通络之功,临床应用广泛,其机理除与气血、阴阳、标本等有关外,"肝与大肠通"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透过"脾与小肠通",具清脾湿、退黄疸之功,自古为治黄要穴。
   其次根据脏腑互通,可以扩展穴位的治疗范围。中渚在三焦经上,由于"肾与三焦通",扩展其功用可以治疗肾虚腰痛。胃经通过膝部,因为"胃与心包通",扩展心包经内关穴的功用以治疗膝痛,取得很好的疗效。秩边、承扶在膀胱经上,透过"肺与膀胱通",成为治疗扁桃体疾病的有效穴位。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09: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有人说中医来的慢西医来的快,有人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


   打个比方,我的身高、体重、大眼睛小眼睛单眼皮双眼皮,这是西医,是不是非常客观?



   什么叫中医?我的性格、脾气、为人处事、讲不讲信用,这叫中医。中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包括一些经络、穴位、中药的寒性热性,看不见,所以一些人不相信中医。






  五脏六腑是什么?


  这几年来健康话题这么热,我认为大家胃病、胃炎最应该学的不是哪个穴位治什么病,吃点什么东西防什么病,这不是最重要的。



   大家想要学习健康知识,首先应该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



   我想跟大家从脏腑的概念入手——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是中医的说法,西医没有五脏六腑这一说。五脏是什么?六腑是什么?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西医的心和中医的心不一样


  我们第一个讲心。中医的心和西医的心有什么不一样?这里有几个名词概念,心火旺,心肌梗死,心阴不足,心血瘀阻,心律不齐,哪些是西医名词?哪些是中医名词?大家来区分一下。有人不相信中医,这都什么年代,大脑在主思维,怎么说心主神明,这个时候的心一定是跳动的心?


  心是干什么用的?


  下面给大家解读一下。


  先说西医的心。心脏哪里?左前胸,也有个别的天生长反了,这属于极个别的情况。心分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心是干什么用的?心脏就是一个泵,不断舒张收缩,当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通过动脉打出去,心脏收缩的时候血压是高还是低呢?是高压,又叫收缩压,因为这个时候心脏在收缩,收缩就把血挤出去了,打到动脉里面去,这时量的血压叫高压。心脏舒张的时候血液通过静脉回到心脏里面去,这个时候的血压是低压,低压又叫舒张压。


  常见的心脏病有哪些?


  常见的心脏病有哪些?冠心病、肺心病(由于肺的问题导致心脏病叫做肺源性心脏病)、高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还有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


  心不单指跳动的心


  中医的心是干什么的?有以下几个功能。


  心主血脉。它的功能基本上和西医相同。这个时候说的心和西医的心差不多。


  心主神明。个别海归人士不信中医。他们说,科学都发展到什么年代了,中医还说心主神明,谁不知道大脑主思维,所以中医是不科学的、是落后的、是伪科学。大家都想想看,中国成语里面有多少带心字的?这个心都是心脏吗?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术不正,这个心是心脏吗?显然不是心脏。这个时候说的心不是简单的跳动的心脏。中医说一个人有心事,心火旺,是心脏着火吗?肯定不是。是一种精神状态的问题。关键要区分开哪些是中医哪些是西医,说的都是心,但是不一样。


  心不好可从脸上反映出来


  中医有个学说:心其华在面,即一个人心的功能好不好从他的脸色上能反映出来,内外是有联系的。反过来讲,脸上的问题治疗的时候可以从心入手。曾经有一个面肌痉挛的患者,脸上的肌肉老跳,我给他开中药,同时我们单位一个针灸大夫给他埋线治疗,就是把一根蛋白线种到穴位里面,每天刺激这个穴位。埋的什么穴位?其中有心俞和肝俞。后来这个病人给我打电话,说他开始埋线后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温和了。他说:“我每天开车,在家里面脾气很好,在单位也不跟人吵架,只要开车上路就发火,走不动啊,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全走不动,谁蹩我一下,我从安定门走到宣武门也要蹩他一下,爱着急发火。可是开始埋线后,脾气一下子就好了。”



   什么道理?心俞、肝俞把心火肝火降下来了,这就是中医治病。心其华在面,脸上的毛病可以根据心经、心俞来治,情绪的问题属心火的也可以找心经找心俞,这是有实际意义的。


  从哪儿可以看出心火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中医认为,舌头总的来讲能代表心的问题,也还是有临床意义的。举个病例,我曾经看过一个浙江的患者,他不仅皮肤起红斑,整个舌头全是烂的。大家都有体会,起个口腔溃疡很难受,他是此起彼伏,这儿起一个那儿起一个,这儿刚好那儿又起一个,中医怎么治?舌为心之苗,那就是心火。舌红、烂、口腔溃疡都是心火的表现,大剂量的黄芪专门治心火。


  心在液为汗,人身上要出很多体液,眼泪、鼻涕、小便、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所以汗多的时候中医也可以从清心火入手。


  中医治疗心脏病有一定的疗效,比如针灸可以改善心律失常,可以改善房颤。药物方面,丹参、苦参对治疗心率失常有疗效。


  心火旺怎么办?


  接下来说一些常见问题。心火旺怎么办?给大家推荐一个治疗心火旺的食疗方,经常用点莲子心、金银花、菊花,重一点可用栀子,再重一点用黄莲。中成药可用黄莲上清、牛黄上清。顾名思义,上清是清心火的。


  肝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第二个说肝。肝在身体的右季肋骨(上腹)区和腹上区。肝是干什么的?解毒。肝是很重要的器官。有人一点不胖,身材非常好,可是脂肪肝很厉害。这和一些因素有关。有人爱喝酒,加重了肝脏负担。


  常见的肝病有哪些?


  1、各种病原体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肝脓肿、肝结核,肝吸虫病、阿米巴肝脓肿等等。


  2、占位性疾病。如良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等。


  3、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脏疾病。最常见脂肪肝。


  4、酒精性肝病。饮酒引起的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肝病,严重的肝硬化。


  5、药物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性肝病。


  6、自身免疫性肝病。如红斑狼疮引起的肝炎。


  7、先天性或遗传性肝病。如以黄疸为表现的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肝病。他如多发性肝囊肿、海绵状肝血管瘤等。


  8、肝硬化。各种原因损害肝脏后的晚期表现。


  什么是肝瘀?肝瘀可引起哪些病?


  中医的肝有什么功能?肝的第一大功能是主疏泄。


  1、调畅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不可不及,也不可太过。不及一般就是郁的表现,如胸胁、两乳、少腹等胀痛不适;太过一般是火的表现,头目胀痛、面红耳赤、易怒等。气机不调还可以影响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形成淤血、肿块、水肿、痰核等。


  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影响到脾的升清功能(肝气犯脾),在上眩晕,在下腹泻;影响到胃的降浊功能(肝气犯胃),在上恶心、呕吐、嗳气,在下便秘,在中脘腹胀满疼痛。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胁下胀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等。


  3、调畅情志。调治肝瘀的中成药有逍遥丸,让你情绪乐逍遥,逍遥自在,别一天到晚不高兴。什么叫肝瘀?假如你到大街上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干了一架,回到家之后会肝瘀吗?不会的,你也不认识他,顶多生点气,过两天就好了。肝瘀,是长时间的精神不舒畅,发泄不出去。肝瘀时间长了就可能闹病。情绪导致疾病非常厉害,可以得高血压、甲亢、溃疡、月经病,甚至得癌症,所以大家一定要想得开。


  眼睛是肝的“窗户”


  肝第二个功能主藏血。一个人血亏我们中医一般认为肝血不足。情绪在志为怒,怒伤肝,但也不绝对,一个人生气发火不仅仅会伤肝。刚才说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哪?开窍于目。文学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认为眼睛是肝的窗户,一个人眼睛发干、迎风流泪、眼睛红,中医多数从肝开始调理。中医的眼科也是相当有一套的,中医科学院有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望京医院,我们还专门有一个眼科医院在石景山——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筋的问题从肝来调


  心主血脉,肝主筋,凡是筋的问题从肝来调。我1983年见到过一个13岁的小患者,他每天晚上四肢抽搐,一晚上抽搐好几次。我当时给他用了张仲景的方子,白芍、甘草治拘挛性的疼痛,这两味药加进去效果非常好。我是怎么治的?根据肝主筋,肝主藏血,芍药甘草在一起可以化解痉挛。


  怎么从指甲看出肝的好坏


  肝其华在爪,通过指甲的好坏能反映出肝脏的功能怎么样。肝精肝血充足,则指甲坚韧,红润光泽;若肝精肝血不足,则指甲萎软而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心火和肝火有什么区别


  中医说的心火和肝火有什么区别?心火是爱着急,肝火也是爱着急,有什么区别?心火是有实实在在的事情困扰着你。春节你要回家买不到火车票,着急上火,这是心火。肝火是长时间的心情不舒畅导致肝瘀,没有具体的事困扰。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09: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所谓的糖尿病和中医的消渴症有些相似,本人利用点穴疗法治疗糖尿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将本人的手法介绍如下,希望大家批评指正。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种,一,喜食厚味,二房劳过度,三过度透支休力阴虚火旺。因此本手法在治疗上注重理三焦调脾胃,兼补肝肾,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尽量注意休息,节制房事,平时多吃黄豆类食品。

首先让患者俯床上,医者点压华佗夹脊穴三遍,

二、医者左手中指压大椎,右手拇指点拨左胰俞穴二分钟,再依次用右手拇指和食指点拨脾俞、胃俞、三焦俞和肾俞各二分钟。

三,左手拇指和食指扣压膈俞,右手拇指和食指扣压胆俞同时点拨二分钟,然后让患者翻身躺在床上做如下动作:

  一.双手揉腹,压肚脐, 左右36次
  二,双手拇指压左肓俞二次,右肓俞一次

  三,压气海一次,左右天枢三次。

  以上为一组.男三次女二次
  四、左手拇指压巨阙.右手中指压揉阑门揉到气通为止,然后揉建里同上
  五、左手大指和食指压左右梁门,右手中间三指顺揉气海
  
六、左手拇指扣右带脉,食指和中指压水分和下脘.右手中指扣左带脉拇指压阑门.跳动为止,
  
七、左手拇指压巨阙,右手拇指压阑门中指压章门,揉至气通为止顺势拧三次,并用手掌从左到右压揉三次
  继上,右手拇指压右石关,食指压左梁门.揉至气通为止顺势拧三次
  
八、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压天突,璇玑,华盖,右手拇指压揉巨阙,气通为止
  九、 左手三指扣腋下,拇指扣气户,右手拇指压揉左幽门,气通为止
  十、左手拇指压巨阙,右手三指分压上脘中脘建里,气通为止
  继上右手中指压揉阑门气通为止
  十一、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压左右梁门,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压左右天枢,揉到气通为止
  继上右手三指顺压揉气海,气通为止
十二、 左手拇指压巨阙,右手三指压揉阑门,气通为止
  左手压右手先左后右再中间压揉,称为压三把
  
十三、左手抓建里右手抓气海,同时提起,再放下,然后左手压右手先向右揉36圈再向左揉24圈,

然后让患者坐起,医者站其背后做如下动作:

  一、用双手中间三指扣压左右肩井,拇指压大椎穴一分钟
  然后拇指依次压揉风门,肺俞,膏盲,天宗
  二、拇指分压左右肩井,食指中指扣拨腋下,腋右.腋上的筋
  顺式用左手握对方左手手腕,右手拉中指,再拨大陵穴.再用同样手法做右手
  
三、左手拇指压大椎,食指中指扣左肩井,右手食指中指顺脊柱左右1.5寸从上到下做七遍,每次到下面都压肾俞
  左手不变,右手拇指和食指依次扣揉肺俞,膏盲,脾俞,胃俞和三焦俞和肾俞
  左手不变右手拇指从上而下压脊柱一次,再扣压肾俞,胃俞和脾俞
  四、双手四指由肋向脊柱拢,同是拇指扣拨膏肓,顺势拇指顺肋骨向外滑,从上而下.
  右手拇指压右肩井,左手从上而下推脊柱三次
  五、用拇指和食指掐揪患者右手拇指两关节二分钟。

  注意事项:前一个星期每天做两次,治疗前患者如是1型的让他减少注射量三分之一,2型的减少三分之一的药量。以后每天做一次,各减三分之一,半个月后完全停药,继续做二十天到一个月,各种症状就完全消失了。如果开始减药后,身体不出现不适情况,没必要做血糖检验,即使血糖偏高也不必担心。我统计过九成患者在开始治疗一星期后都有血糖升高的现象,这是因为排出的血糖里绝大部分是以前残留在组织里的东西.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恢复越快的人血糖升的越高.



自我按摩脊柱,治愈糖尿病两例!
采用以下的办法,
按摩脊柱三条线,督脉及两侧的膀胱经,如果要好的更快,请配合营养和防治并发症的中药,一般坚持3个月到半年也就差不多了,贵在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具体的方法是站于门框,背靠其上,上下左右来回按摩三条线,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从50-100,从小到多,逐渐加量。
目的就是松动椎关节,拉开椎体间隙,解除神经卡压,恢复椎体的自然状态,从而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达到康复。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09: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network
梁冬:不同部




位的皱纹预示着不同的疾病"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眼角的鱼尾纹:预示胆气衰老;

   额头的抬头纹:预示胃有疾病;

   额头的竖皱纹:预示前列腺、膀胱有疾病;

   嘴角严重皱纹:预示严重胃病。


     徐文兵:从四十岁以后,人就开始盛极而衰,啊,前面这句话不用说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大盛已平定”,就是说它达到了一个极点,但是从这以后呢。

   梁冬:高原平台期。

   徐文兵:诶,下坡路了。下坡路的表现,第一个,什么呀?

   梁冬:就是腠理……

   字幕提示:

   腠理:皮肤细胞之间的间隙

   徐文兵:腠理我们讲过,就是皮肤的纹理和细胞和细胞间那个肉眼看不到的那个……

   梁冬:间隙。

   徐文兵:间隙。就是说人在身体好气足的时候,他这些(腠理)特别紧密的,就好像是一个皮球充满了气,它上面不会有任何皱纹。

   梁冬:对。

   徐文兵:到四十岁以后呢,腠理就开始疏松了,这人表现什么?诶,女性表现什么?我的眼角出现鱼尾纹了,或者说,我皮肤毛孔变得粗大了,还有人表现就是什么?容易感冒。

   梁冬:肉松了嘛。

   徐文兵:哎,肉松了,外部这个肉体的防线和那个气的防线就退化了,以前穿得单薄点出去没事,现在稍微单薄点不注意就感冒了,腠理疏松了。

   梁冬:开个玩笑话,这个阶段就不要吃肉松了,呵呵。肉本来就松,还吃肉松。不过说到这个,比较严肃点的问题啊,就是说这个不同的人他这个那个纹路、皱纹不一样。通常女性在(眼角)出了鱼尾纹这是意味着什么?

   徐文兵:胆气衰了。

   梁冬:胆气就开始衰了。那男的额头上呢?

   徐文兵:额头像我这样的都是胃不好,抬头纹重。如果你竖着纹重,前列腺有问题,膀胱。这儿(嘴角),刀疤脸,严重胃病。

   梁冬:是吗?

   字幕提示:

   眼角的鱼尾纹:预示胆气衰老;

   额头的抬头纹:预示胃有疾病;

   额头的竖皱纹:预示前列腺、膀胱有疾病;

   嘴角严重皱纹:预示严重胃病。

   梁冬:那脖子上呢?

   徐文兵:那就是太老了,就是说……

   梁冬:呵呵呵……

   徐文兵:脸上的皱纹啊,拉皮人们可以遮盖,女人唯一遮盖不住的——脖子上的皱纹,就是气血上不去。好多你看,老美女都戴着围巾出场,啊,遮掩一下脖子上的皱纹。

   梁冬:所以你看某明星是吧,突然过了几年之后戴着围巾在任何场合,嗯,就说明人家还是关心自己的,是吧。

   文章网址:国学堂-《黄帝内经·天年》徐文兵第七讲
  http://wy365hz.blog.163.com/blog/static/12747667620104984934269/

   视频网址:国学堂 2010 顺“时”而为的生命哲学 10032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5MzY0NjIw.html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09: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network

梁冬:不同部位的皱纹预示着不同的疾病"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0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腹  诊


l从十二经脉循环的路线看,除太阳膀胱经外,其余十一经脉均穿过横膈,经过心下部位。临床上胸膈心下部位病变征象较为常见,而且相联系关脏腑较多,病理变化复杂,这既是由于该部位居清阳浊阴交界处,与心、肺、肝、胆、脾、胃、大小肠等脏腑相邻,又与多数经脉过心下穿横膈、联系膈膜上下诸脏腑具有密切的关系。



l十二经脉在腹诊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l一是根据十二经脉分布区域来分析胸腹征象的内属脏腑经脉;

l二是从同一经脉联络多个不同脏脏组织和不同经脉相近循环路线的相互关系中,说明某些胸腹征象的错误复杂关系。



  腹诊的生物全息律


l腹部作为一个系统,特别是大肠,同样其每一特定区域和穴位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都是构成整体的全息单位(或者叫全息图)在化学组成上具有相应内脏组织时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也对胸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

十二时钟腹诊法


l脐为时钟的针轴,将12点朝上,与6点画一直 线,与腹中线重叠,那么腹部各部位的疼痛即可在钟表中定出位置来,根据具体的定位使可探讨该部位和相对应的病变关系。

l同时可根据大肠的全息对应关系,通过经络系统反映对应到全身所属各部。

根据大肠全息诊断:

l升结肠主诊胸部头部疾病;

l横结肠主诊上腹部疾病;

l降结肠主诊下腹部疾病;

l乙状结肠主诊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l直肠主诊子宫、前列腺等。



12点:诊心、胃


l腹部12点按压时,在12点上方有实感,多是心脏问题。

l12点以下的,像一条筋一样在任脉是实的,多有胃病。

1~2点:诊脾、肾


l腹部1~2点按压时感觉实者,多有腰腿痛和容易产生疲倦,拒按者多见于胰腺炎。

3~4点:诊腰、腿


l腹部3~4点按压时感觉比较实,但无结节者,是腰腿痛的初期。按压时感觉硬实,并有结节者,腰腿痛已比较严重。

5~7点:诊卵巢


l腹部5~7点按压时,有凹凸并有滑动结节感要注意卵巢襄肿,卵巢炎则按压时比较实。

l有红、热时,则注意有炎症。

6点:诊子宫、前列腺


l腹部6点按压有实感,多有炎症。

l有滑动的结节感,腹微凸和青筋,腹冷,容易发生肌瘤。小腹腹力强往往容易便秘,腹力弱往往容易便溏,往往患有过敏性结肠炎,大便时溏、时硬。

l拍打后阳性反应炎症多见紫红点;

l肌瘤多见紫黑瘀点。

8点:诊头部和咽部


l腹部8点近压时有实感不拒按,多有感冒头痛、咽痛。有实感拒按并有压痛感,多长期头痛、慢性咽喉炎。

9点:诊颈、肩


l腹部9点按压时有实感,多有肩、颈痛。拒按并有结节,多为颈椎增生且容易引起血压不稳和肩周炎。

10~11点:诊肝、胆



l腹部10~11点按压时有实感,多有胆襄炎。有结节感,多有胆石。

l如果腹部红痣多兼腹实者,多有脂肪肝或其他肝病。

十二时钟中点法


l中点(脐中):诊小肠

l脐中拒按者,大多数在脐旁位有结节、痛点和腹冷症状。一些有过敏性肠炎患者,饮食不注意时,大便时硬、时溏,硬溏的程度与腹部结节的大小有关。

腹诊手法


l腹诊是指医者用手抚按、按压胸腹不同部位以了解腹症的一种诊断方法。

l依轻重不同分为轻手循抚、沉手寻扪及重手推按三法。

轻手循抚法



l该方法操作四指并拢平伸,以手掌平放病人胸腹部,轻加压力,自胸上而脐下作轻轻滑动接触按或扪按。

l此法适用于了解胸腹部的一般情况,对于推测病人的整体情况,判断病症的寒热虚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l抚按腹壁肌肤之润燥滑糙,可以检查内在津液精血之荣枯。

l在热性病腹壁肌肤润泽是津液充沛,汗源有资之据;如干燥灼手,为热炽津耗,不得发汗之症,有汗湿而粘滞不爽者为湿热郁滞,无汗灼热为热邪鸱张。

l慢性病腹部宜润滑丰腴为佳,是有病而精气未伤,如腹部枯燥欠泽,肌现皱纹重叠为营备亏虚;

l皮下脂腋失荣,如腹部肌肤粗糙交错,摸之戟手,为血枯或内有瘀血之象。



扪按

l将手掌固定按压在胸腹的某一局部,并停留一段时间,通过医者感觉到的体表温度变化,以了解疾病不同的寒热性质。

l如始按甚热,久按反不觉热者,多为外感发热;

l久按热益甚者,多为内伤发热或湿温发热或肠腑有湿热积滞;

热手按

l将手温热,按病人胸腹部或有病变处,并询问其喜恶,或观察病人的反应,以判断症的寒热,喜热按者多为虚寒症,恶热按者多为实热症。

重手推按法



l重手推按法主要在于了解腹腔深部及腹底的情况,一般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侧按或垂直按压,以了解腹内肿物的部位、形状、质地软硬、压痛与否。

l当重按触及肿块后,从肿块的边缘进行挤压,以了解肿块的移动程度 。

腹诊方法

  

l腹诊的步骤应该是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由一般到重点地进行。

l并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法,以求腹诊全面可靠。



l首先诊察胸部的一般情况,注意形态是否正常,

l体形是消瘦还是肥胖,有无膨隆、凹陷或脐凸。

l呼吸是否急迫,有无局部肿块,创伤、水肿和溃疡。

l腹皮肤润泽、潮湿、干涩、甲错或皱褶,肤色如何,有无发红、黄疸、皮疹、条纹、瘀斑、水泡、色素深着或青紫血脉。



l体温是否正常,有无局部灼热或寒凉。

l腹正中线(任脉)是否凹陷或宽度增大

l腹壁是平软、肥厚还是瘦薄,弹力如何,有无疼痛。

l部位所在是喜按还是拒按

腹诊姿式

l先令患者解开衣衫,然后仰卧床上。

l头部放平,或略高于躯体。

l两腿舒展伸直,两臂沿两胁自然放平,或交叉在头后。

l要求患者左侧(或右侧),用右手(或左手)施术。

l用力适度,从上到下,由浅入深,有序进行,以探索者腹症真伪。

l精神要专一,手力要适度,做到神随手移,手随神触,得随神出,病随手解。



腹诊顺序



l为了防止在腹诊时发生遗漏,要求必须依照一定的顺序按步进行。先查胸部、次及心下、旁及两胁、中查脐部、后及小腹。

l在按步进行腹诊时,应注意两点:首先要统观胸腹,全面循按,以了解胸腹的肌肤的润燥滑涩、紧张松驰、色泽鲜枯、胸形腹装有无异常。其次是分步检查时,要重点突出,以便确定腹症的主次,真假有无。

l全面观察,重点诊查,对症施法。



脐诊

l圆形脐

l圆形脐左右上下直径几乎相等。凡圆形脐如果脐大而深,丰满有神,脐根坚定为体壮长寿。

l相反地,如脐浅小,轮廓不整,脐根无力,不论男女身体都较虚弱,内分泌不正常。经常有容易疲劳、乏力、气短、食欲不振等现象。



三角形脐



l三角形脐有如下四种:

l向上形三角(▲):多半胃、胆和胰脏的情况不佳,而且便秘者多。

l向下形三角(▼):多有胃下垂、慢性胃肠炎、便秘及妇科疾病。

l三角形偏右(  ):易患肝炎、胆襄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

l三角形偏右(  ):易患胰腺炎、糖尿病应注意便秘、大肠粘连等。



“一”字脐



l“一”字脐有横“一”字形和直“丨”字形,看起来好像一条直线或横线“一”字,多为过敏性结肠炎,大便时溏、时硬,对食物比较敏感而影响大便。偏便溏者多为直“丨”字形,偏便秘者多为横“一”字形。



凸脐


l凸脐是肚脐凸起高于腹部。

l不管任何情况下凸脐都是最差的脐形。

l小儿脐凸易患顽固性消化系统疾病。

l成人脐凸常见到的是肝硬化、癌症的腹水病人,并伴有腹部青筋凸后,多患奇难杂症。

腹部压痛反应


(1) 腹部按之不痛者为常态或病症轻,疼痛者为局部有病变,痛越重者病越重。

(2) 腹部按之疼痛者为实症,按之疼痛减轻者为虚症。

(3) 腹部疼痛,按之痛甚或拒按者为邪实内,如胃肠燥结、瘀血等,也主寒甚。

(4) 腹部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重按方痛者病在深处;疼痛范围小者病灶局限,范围大者病情重。

(5) 胃脘胀闷、按之则痛者,称小结胸,为痰热互结所至;胸脘腹皆硬满疼痛,手不能近者,称大结胸,为痰水相结所致。

(6) 不管男女患者,若脐下至曲骨穴有一条筋如纯,以指按之不解者,为淋癃之候。

(7)按腹痛处固定不移、刺痛不止者,为瘀血。

(8)腹部局限性肿胀,按之疼痛者为损伤或疮疡;表皮发热,按之局部灼热烙手,疼痛拒按者,多为内痛;痛在心下脐上,硬痛拒按,按之痛甚者为食积;痛在脐旁小腹,按之有块应手者为血瘀。

(9) 脐之左右两侧有压痛者,多为血瘀。

(10)心下有疼痛胀满感,立位时有压痛,见于多种胃病。

(11)脐左方至脐下有抵抗压痛,是体内有瘀血的重要腹症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4-29 12:54 , Processed in 0.09021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