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network

捷医圣手甄进奇----艾灸--买好艾找圣手--捷医圣手微信号jieyishengshou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11: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network
艾灸过后的各种好转反应,你全都了解吗?拿走不谢
2019-02-13 13:25

艾灸过后的各种反应,今天整理了一下,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看看吧~

中医三大宝:“一根针、一柱灸、一碗汤”

孙思邈有言:要想人不干,常灸足三里!

古语有言: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古语有言: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来。

古语再曰:七年之疾,当寻三年之艾!

女性很容易因寒凉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脏腑得不到滋养,艾灸本是纯阳之物,可以迅速补充人之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以气带血,以血养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艾灸特别适合现代人养生调理亚健康。长久以往,对女性的养生意义重大,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烦恼外,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将来的结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现在已是艾进千家万户了,好多人都自己开始艾灸了,可是艾灸后的各种反应您了解吗?

艾灸的好转反应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6、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21、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2、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4、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

痧,拔罐。

25、月经提前或推后:爱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出水泡,出红诊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27、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一灸、二通、三调、四补、五养的特色药灸,秉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病、以病调养”为出发点,让众多人拥有了健康和美丽。祝大家健康常相伴!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11: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network
25种艾灸反应和应对方案大全,艾灸必备的专业知识

艾灸操作指南

发布时间:19-11-2017:03九选艾官方帐号,优质创作者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艾小九。

艾灸能有效果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是保持艾灸的持续性,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状况是,很多灸友在家施灸过程中,发现艾灸一段时间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的反应,比如头痛、上火、腹泻、红疹、失眠等,所以,很多人就放弃了艾灸。

而对于有丰富艾灸经验的灸友,出现以上问题却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到底是灸出毛病了,还是艾灸见效了?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艾灸中的30种常见反应和处理方法。


艾灸就像一轮小太阳,当它逼近你的身体,源源不断的阳气就输入到你的体内,就像一位武功高手将自己的内力传递给你,可能你会觉得很舒服,也可能会感到不适。 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请你知道,你的身体其实在朝向好转的方向前进。

1.灸后病重

解释:这很有可能是之前艾灸的时间或者灸量不够,或者身体太过虚弱所致。

因为如果正气太过虚损,正气比较弱,这种情况下,相应的脏腑器官是没有办法与病邪做斗争,在艾火的温热刺激下,通过经络腧穴的传递,调整人体气机,一旦阳气提升之后,所在病灶正气增强,有能力与病邪抗争,这个时候才会出现灸感。

应对方案:当邪气排到体表时,可以在局部进行刮痧或者点刺放血让邪气及时排出来。

2.返病

有些人可能以前得过某种疾病,治疗好了,可能很多年都没有犯了,一般都会认为自己已经好了。但有可能病根还没有去除。所以,艾灸一段时间,正气一足,以前的老毛病就犯了,我们也叫“勾病”,这就是艾灸在帮助身体去病根。

应对方案: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3.染病

是艾灸的一种排病反应,本身身体就可能已经有了一些慢性病,但身体没有表现出来。现在正气足了,有能力和病邪做斗争,就会以疾病的形式显现出来。

应对方案:有专业的艾灸师对新病进行配穴应对,就能顺利地度过各种排病反应。

4.艾灸上火

解释:客观地说,艾灸上火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上火,因为上火属于艾灸的一种瞑眩反应,即好转反应,也被称为排病反应,而艾灸后瞑眩反应有很多,比如说腹泻、症状加重等。

艾灸上火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灸的时间过长、灸量过大、配穴不合理、操作手法不合理……从体质上来说,阴虚体质、经络不痛的人更容易上火。


应对方案:解决的办法有两种,第一是要滋阴,第二要引火归元。可以滋阴,先吃点六味地黄丸,每天早晚吃一颗,然后再配合艾灸,同时晚上用艾叶进行泡脚,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另外,还可以用刮痧、拔罐、刺血的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或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

5. 灸后排尿多

解释:艾灸后排尿增多是身体毒素和寒邪从体内排出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医讲“肾主水,司膀胱开阖”,如果把膀胱比喻能为水库,则肾脏就是主管开阖的闸门,如果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就会失灵,蓄水池中有一点水就会打开,而艾灸培补肾阳之后,功能会跟着恢复,把体内多余的寒湿排除体外,正气与邪气相交,其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直到这种开阖的能力完全恢复,尿频的症状也就消失了。

应对方案:

肾虚病人:在原有穴位上+肾俞等穴。坚持了一个周,尿频的症状就减轻了。

抑郁症病人:也可以减少灸量和时间或者暂时停灸或者加上神门等安神的穴位。

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灸了几天就出现尿频的症状,加强在关元、神阙等穴位进行施灸,提升元气,艾灸之后最容易上火,所以这个时候艾灸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建议多吃山药、薏米等这类健脾祛湿的食物。

注意事项:使用艾灸调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尿频的现象,不论是谁只要坚持下来一定能见到效果。

6.灸后发烧

解释:发烧是体内的正气和邪气做斗争的重要表现。几年前大家最熟悉的养生理念就是体温决定生死。小孩子为稚阳之体,所以容易发高烧,随着年龄增长,阳气越来越弱,各种亚健康和疾病症状跟着出现,身体跟邪气做斗争的能力越来越弱,很难出现发烧现象。

根据不同病人采取不同方案:

先天阳气比较充足:人体阳气升发之后,寒邪被驱赶到足太阳膀胱经,表现出来的就是体温升高。

应对方案: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选择在膀胱经、督脉进行刮痧或者拔罐的方式,如果选择拔罐就在内侧膀胱经定罐10~15分钟,刮痧一般以出痧为度,如果配合用艾叶泡脚发汗,一次之后,这种热症很快就会退下去了。

阴邪过重:在温度太高、正气不足的情况下,高烧会持续一天以上,高烧持续的时间会相对较长。

应对方案:可以继续艾灸,同时对身体进行辅助干预。

宝宝发烧,应对方案:给宝宝多饮用温开水就可以。如果温度达到38.5℃以上,那就一定要配合搓痧或者是吮痧的方法给宝宝泄热,一般会选择大椎、肺俞、身柱穴。

注意事项:在治疗的过程中,控制好体温的同时,尽量不要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去烧,以防堵塞邪气祛除的途径。

7.热感、走窜感

艾灸穿透性比较强,具有透热、导热和传热的特点,会随着经络进行感传,有非常好的通窜功能。当出现走窜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有的人经络比较畅通,所以灸几次这种感觉就会慢慢出现。


艾灸的通窜感还表现在“找病”上,什么意思呢?当艾灸的热力渗透到相应的病灶,阳气充足了,身体自然会进行调整。比如说艾灸中脘穴,胃部会者肝区会感觉不舒服,但是又检查不出来具体的疾病,其实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在起作用。

8.灸后出汗

解释:艾灸出汗对现代人是再好不过的养生方法了,人们居住在空调房中,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直接导致寒气闭塞在体内,阳气受损,疾病丛生。

现代人吃的化学物质比较多,比如说人工添加剂、抗生素、药品残留等都会无形中损害自己的阳气。通过出汗可以促进毒素排除。

艾灸后出汗是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感觉良好,那这种出汗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如果第二天有虚弱的表现,就说明艾灸的量和时间太过了。

艾灸有的人是全身出汗,而有的人是后背出汗。有的人则是灸的时间长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而阳虚的比较严重的人,施灸的前几天很少出汗,正气足了,排汗功能恢复正常,外邪才慢慢通过汗液排出,这就是阳气不断提升的表现。这是因为每个人毒素排出的路径都不同的原因,一般毒素会从最虚弱的地方排出来。

应对方案:

1.配穴的时候要尽量配合太溪、足三里等下焦、滋阴的穴位。

2.一定要配合补血、健脾的食物,比如说山药、小米、红枣等补气养血的食物,防止身体太过虚弱。

注意事项:在用艾灸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出汗比较多,除了在方法上进行调整以外,一定要注意神的收摄。最好宁心静气,这样人体消耗的能量不会太大。

9.灸后腹泻、肚子叫

既然艾灸可以培补人体元阳,为什么还会出现腹泻呢?

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会在体内运行,肠胃功能开始恢复,大肠的蠕动也会加强,阳气将脏腑以及经脉中的寒邪化开,被排出体外,这种方式可能是出汗,或者腹泻,或者排尿增多,如果腹泻则一般说明肠胃有问题,阴邪化开之后就会以腹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像雪化成水寻找一个正常的排泄途径一样。

应对方案:艾灸关元、足三里、神阙穴,培补元气,增强正气,使寒湿等外邪尽快排出体外。若因腹泻出现虚脱,同时伴有呕吐等其他症状,就需要配合一些药物调理。如果是脱水的话,就要喝点糖盐水,在温水中加入适当精盐、白糖。

注意事项:还有很多人,艾灸几次之后,肚子会咕咕叫,说明肠胃功能有问题,以胃、肠寒为主。这类人并非刚开始就有这种反应,最长的患者可能在艾灸1年之后。这个时候,灸友们大可放心继续艾灸,只要坚持下来,把脏腑中的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10.灸后月经异常、白带异常、崩漏

解释:月经异常-艾火在调理人体的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而如果人体吸收功能比较弱或者补充的水液不足,而人体此时气血就会相对偏弱,所以出现假象。

应对方案:只要适当减少艾灸时间或者艾灸力度,艾灸前后适当补充温水,在饮食中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解释:白带异常-女性则会出现阴道炎、尿道炎或者出现阴部发痒、发红的症状。这是因为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被驱逐,正邪相争的过程中,细菌会暂时滋生,所以就会出现炎症。

应对方案:保持外阴干爽,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解释:崩漏-卵巢囊肿属于寒邪凝滞于经脉,气机不畅,艾灸后阳气会降寒凝邪气全部都化开,以破裂出血的形式表现出来。

应对方案:科学的营养和合理的睡眠,同时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中医讲“动则生阳”,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艾灸配合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更有利于体内瘀血垃圾的排出,机能的恢复。

11.灸后起红点、红疹,发痒

解释:艾灸可以培补人体阳气,待人体正气充足之后,在气机的鼓动下,体内的寒湿外邪被化开,就像我们打扫完房间需要把垃圾倒掉一样,这些垃圾毒素就会从皮肤和经络中排出来,其表现方式就是起红点、红疹,发痒,这都是排寒湿风等邪气的重要表现。

应对方案:脾胃功能相对比较弱的人,艾灸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脾腧、胃腧,同时适当吃一些山药薏米粥等补脾祛湿的食物。

对于起红疹后不痒的人来说,只要坚持艾灸,提升阳气,红疹会逐渐消失的。

如果痒得非常难受,一个方法就是立即艾灸,把已经返到体表的寒气、湿气、风气尽快排干净,另外也可以直接在患处涂上艾灰,很快就能起到止痒的效果。

如果有专业艾灸人士操作就更好了,可以选择大椎、心俞、膻中、十宣等穴位,用三棱针进行点刺放血,每周一到两次,让病邪及时排出去,待症状缓解后就能及时停止。

此时最好不用停止艾灸,否则会使病邪再一次入里,甚至会侵蚀脏腑。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在大椎穴、膀胱经腧穴进行放血。

注意:在此调理期间要尽量保持清淡的饮食,保持愉悦的心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12.灸花

解释:有些人艾灸完后皮肤会变得红一块,白一块,呈花纹状,这是为什么呢?

艾灸时间太长自然会留下熏烤的印迹,其实这种花斑与体质有重要的关系,有花斑的人多数体内寒湿比较重。

应对方案:经常露在外面的皮肤每次灸的时间不要太长,但为了健康,如果湿气比较重,不得不调养身体,每个穴位每天坚持艾灸10~15分钟,坚持下来,一般不会起花斑,而且也能起到非常好的调理效果。

灸后失眠

解释:艾灸之后,人体阳气会上升,如果这个患者阴相对偏虚,阳气在短时间内提升,相对于阴血就会过盛,所以精神会出现亢奋。

如果艾灸患者体内邪气太盛,在阳气不足前邪气就会占上风,所以人体整体素质都会便弱,但一旦正气提高,有能力和邪气做斗争,这个时候阳就不会乖乖地受外邪的控制,起来反抗,这样也会容易引起灸后失眠的好转反应。这也是阴阳重新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的过程。

应对方案:每次艾灸之后配合艾灸涌泉穴和太溪穴,一方面可以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滋阴,可以帮助身体尽快调整到阴阳的状态,失眠的症状会自然消失。

注意事项:艾灸后导致的失眠,只要确定不是疾病导致的,都属于正常现象,其作用机理和前面我们分析的其他反应是非常相似的,当艾灸通过经络、腧穴的刺激,在传热、导热、透热等热反应的作用下,达到了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调动了脏腑器官的恢复功能。

14.灸后嗜睡、乏力

解释:艾灸后出现嗜睡,乏力这是典型的浮阳归元现象,正常情况下人体是一种“阴平阳秘”的状态,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内稳态,只有这样人体各项机能才能够相互协调,处于一个整体的平衡状态,否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人体阳气过弱,或者阴血不足时,阳气就会上浮,而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调理,真阴就会上升,外浮的虚阳会被引下来,起到归元的效果。

一方面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身体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抗争的过程,而睡眠、休息可以帮人体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身体能够更快地得到恢复。

所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跟着感觉走,想睡就睡。

15.灸后抑郁、狂躁、易怒

解释:多见于经常生气,压力大的人体内的酸毒积累越多,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艾灸一段时间之后,体内的阳气会上升,有能力将郁气排出体外,所以会以情绪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容易发怒,看什么都觉得不对,而且经常会感觉到悲伤,甚至会感觉到非常委屈,想哭,而邪气外出也需要一条出路,即有可能以打嗝的方式从上面排来,也可能会放屁。

应对方案:如果想哭,解决的办法就是发泄出来,可以哭。中医讲“肺主悲”,所以此时可以强化一下肺的功能,艾灸一下大椎、曲池穴,同时,刮拭一下肺经,重点以云门、中府、曲池穴为主。

如果感觉抑郁难受,就立即点按太冲穴,还要配合刮拭肝胆经,如果有条件,可以从胸、胁开始自上而下进行。

注意事项:抑郁或者狂躁的时候,一定要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散散心,把情绪发泄出来,一定不要闷在心里,防止气结在心,还要配合饮食调理,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保养好脾胃,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

16.灸后冒凉风、发冷

解释:艾灸后出现寒、热、酸、麻等感觉都被称之为灸感,

寒湿重的人艾灸后最容易冒凉风,但是部位不同,一般人会从脚心、腿上、肩部、头部冒凉风,阳虚严重的人会感觉全身发冷。

应对方案:艾灸后出现冒凉风、发冷的症状,一定要结合艾叶、生姜煮水泡脚,增强血液循环,加强艾灸冒凉气的关节部位,只要坚持下来,不仅症状会所有改善,整个人体的机能也会跟着提高。

17.灸后起泡、疮

解释:艾灸后可能会起水泡和脓疱,其中水泡更为常见。出现这种现象有两大原因:一是操作时间过长或操作不当,二是身体湿气比较重。

《小品方》中记载:“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针灸资生经》中也认为只有艾灸后出现灸疮,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湿气重的人艾灸后最容易起泡,有时候会发现不知不觉就起泡了。是寒邪向外排出的好现象,正所谓“泡破邪出”。

应对方案:对于一般水泡,可以任其自然干瘪,水泡比较大的,最好由专业人员操作,可以用一次性毫针从下方刺破,放出水液,不要擦破皮,碘伏外用,防止感染。

然后用艾灸直接对着患处进行悬灸,借助火力,增强杀菌的效果。刺破后继续选择温和灸,可以不用进行包扎,期间如果有脓水排出来,也属于正常现象,然后用医用棉签将水泡中渗出来的氺液吸干净,一定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一般水泡是白色或者是略带黄色的透明状液体,如果发现水泡内的液体是浑浊粘稠状则说明灸疮感染,要及时就医。

18.灸后出现便秘

解释:如果命门火不足以化动下焦阴邪,真阳元气化施无力,寒极生热则会引发虚火,导致大肠主“津”功能太过,从而出现肠燥便秘。其次,人为的憋大便也会导致津液不足。这是因为排泄物在大肠内呆的时间太长,大肠不断吸收津液,最终导致大肠干燥,这是人体自身原因导致。再次,如果气血过弱,艾灸腹部的时间过长,同样会把“津液”烤干,最终导致的就是大便干燥。

应对方案:如果是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一定要减少灸量,配穴中加入滋阴的太溪穴、复溜穴。还可以配合一些穴位按摩,长强穴就是不错的选择,这个穴位有助于人体气血升降,改变大肠的舒张及收缩情况,对便秘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每天先艾灸长强穴20分钟,然后再将双手搓热,顺着腰椎尾骨向下连续搓100下。

注意事项:如果是老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因为便秘引发意外,家中可常备润肠丸等有润肠通便功能的中成药,出现意外情况要及时就医。

19.灸后腹胀、打嗝、放屁

解释:艾灸后阳气提升,出现放屁、打嗝的现象也说明人体的肠胃功能开始恢复正常了。

但并不是每个人艾灸后都会有放屁、打嗝的反应,如果正气不足,就会表现为腹胀,一般来说表明身体上虚下寒,如果能够及时将脏腑的邪气排出体外,就会感觉身体非常轻松。

有些人艾灸后排出的屁特别臭,这就说明肠胃问题相对比较重。

另外,肝、胆、胰腺等消化性器官有问题也容易出现这种排气反应,如果是寒性体质,放屁、打嗝的症状反应的就更为剧烈。

应对方案:这里提醒大家一点,无论是大小便还是屁,都是人体应该及时排出去的垃圾,此时可以用隔姜灸,同时配合自己的症状,如果是脾胃功能弱,就加上足三里、脾俞穴,如果是肝胆功能有问题,就配合肝俞、胆俞,肝气瘀滞就配合太冲穴。

20.灸后血压、血糖发生变化

血压的升高也是艾灸后的一种好转现象,一般会与其他症状同时存在。艾灸后体内阳气增强,身体自我调整功能得到恢复,此时血压的升高也是生理所需的高度,大血管的血压会升高,有助于清除血管末梢的垃圾,同时也不会影响由毛细血管所主的人体组织其他功能。配合相应的调理方法,继续艾灸一段时间,人体就有能力将血压调整到符合人体正常生理需要的值域。高血压与肾脏功能和失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应对方案:继续采用艾灸治疗失眠的方法来对待艾灸后血压不稳的情况,同时选择重灸,在配穴上一般会加上百会、涌泉、曲池、悬钟穴。这几个穴位不仅可以调理高血压,还可以改善睡眠,所以如果用艾灸调理的过程中出现血压不稳的现象,配合这些穴位,坚持几次,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解释:艾灸之后出现血糖高,因为阳气上升,潜藏在体内的阴邪被化,返回到血管、脾肾脏腑器官的一种表现。这种变动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体内的阴邪从深层逐渐沿经脉排出体外。 应对方案和注意事项: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非常低,伤口愈合能力差,所以要把握好时间和灸量,一定不要起泡。糖尿病患者本身消耗比较大,所以在做艾灸期间一定要配合充足的营养。

21.艾灸后经脉痛、关节痛、全身痛

解释:艾灸之后,血液循环增强,如果经脉有瘀堵,就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或者跳动。另外,一般,伴有风寒、血瘀、气血不足这三类症状的患者,艾灸后最容易出现窜痛、跳痛、经脉疼痛、关节痛等症状,这表明经脉中的阳气得到了补充,正准备将邪气驱赶出去。

应对方案:想要缓解痛症,要加强对疼痛处即阿是穴进行温和灸,促进外邪的排出,痛症就会逐渐得到缓解。

寒湿症比较严重,同时伴有风邪,则会出现游走性疼痛,刚开始可能是局部疼痛,艾灸后扩散至全身。比如说有的患者为了治疗胸背部疼痛,可能会有疼痛扩至胸背、肋骨等部位,最后才会转移到四肢末端。

应对方案:要加强对膀胱经第一侧线(脊椎旁开1.5寸)、督脉、任脉的疏通,可以用刮痧板,也可以用手按摩。同时配合艾灸风门、风市祛风穴位,如果湿气重则需要加丰隆穴。

22.灸后头痛

解释:如果一个人艾灸后忽然出现头痛难忍,他很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的寒、燥、火、风等外邪太重了。艾灸可以为人体培补元气,在用艾灸调理的过程中,阳气充足,有能力与邪气对抗。气具有走动、向上的特性。如果邪气被驱赶循经上头发出来,就会出现后头痛、头顶痛、偏头痛或者前额痛。

应对方案:可以用刮痧板在头部膀胱经、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进行刮痧,同时温通督脉,活血化瘀,使邪气尽快排出体外。同时配合艾灸肾俞、命门、风池穴,晚上用桂枝、生姜泡脚,提高身体整体机能,有利于寒气排出体外。

有效且快速缓解头痛:直接用刮痧板沿着头部几条经络进行刮拭,或者用五指梳理头部。一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二来能够疏通头部经络,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头痛都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待外邪被驱除出去之后,头痛自然就会缓解。

23.艾灸后流鼻涕、打喷嚏、鼻塞

解释:艾灸后阳气增强,气机鼓动,体内的阴邪被正气化开,被驱逐出体表。

肺开窍于鼻,肺位于人体上焦,功能过弱,阴邪会大量聚集,一旦阴邪被化开,为了对抗外邪,上焦真阳就会被大量消耗,导致肺气不足,肺功能会暂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

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启动,与外邪相争就会出现打喷嚏的症状;另外一种则是身体的好转反应。

应对方案:艾灸后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只要坚持隔姜灸大椎,同时用刮痧板疏通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一般坚持一天,待肾阳充分调动后,这种症状自然会消失。

24.灸后头晕、恶心、呕吐

解释:艾灸后有些人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可能还伴有纳呆、乏力等不适。多见于艾灸百会穴的时候出现。

这通常因为患者经络瘀滞比较严重,加上艾火具有炎上的特点,所以会聚集在头部引发头痛。

应对方案:可以减少上焦灸量,先艾灸下焦穴位,待下焦疏通之后再艾灸上部,持续2天再观察效果。同时可以配合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进行刮痧。

有些人一艾灸就会恶心、呕吐,这是为什么?

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阴邪困脾胃。如果脾胃功能比较弱,或者多有寒湿,艾灸之后体内阳气上升,相关脏腑的阴邪被化开,顺着脏——腑——阳经的路径排出体外,阴邪可能会困住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下降,脾胃腐蚀水谷、运化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不想吃饭,恶心、呕吐的症状。

应对方案:加强在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的艾灸,尽量缩短邪气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让其尽快排出体外。根据临床经验,艾灸后导致的恶心、呕吐一般不会超过半个月,最长十几天这种症状就消失了。

第二种是自身体质的问题。如果是阴虚体质,艾灸后阳气上浮,就会出现头晕、恶心。

应对方案:多配合肾俞、太溪、足三里等滋阴穴位,同时减少灸量和时间。下焦的时间可长一点,艾灸上焦,每个穴位时间尽量保持在5~10分钟即可,如果没有明显难受的症状再继续进行艾灸。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10点之前就进入睡眠状态,有利于阴血的生成。一日三餐保证营养齐全,以五谷、蔬菜为主。

第三种是操作不当。比如过饥、过饱后艾灸,气血循环增加,会将胃部的气血调动起来,影响胃的消化功能,从而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

应对方案:可以按摩一下头部经络,缓解一下症状,第二天减少时间,或者灸量。如果症状有所缓解,逐渐调到适合的灸量和时间,待身体完全适应后,再恢复即可。

晕灸也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多发生在患者第一次艾灸的时候,特别是体质比较弱、过饥、过饱、过于紧张的人容易出现.

应对方案:要及时停止施灸,让患者平卧,点按内关穴。如果是因为过饥导致的就要及时吃点甜食。另外,对于体质比较弱和精神疾病患者要减少火力和灸量。

25.灸后浮肿、排尿困难

解释:患者排尿困难,说明艾灸后阳气迫湿邪外出于体表,足太阳膀胱经的功能受到阻碍,而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而此时它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就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

应对方案:由专业的中医师配制中药进行调治,一般症状在几天内就会消失,之后再继续艾灸就可以了。

水肿与脾、肾、肺三脏功能有很大关系,平时要加强对脾、肾、肺这三脏的养生保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11: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network

 1、灸后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有显著效果,打通了任脉。

  3、做艾灸的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这是非常好的感觉。

  6、施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如果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时要多灸。

  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是由于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经络适应了之后,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21、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2、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4、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出水泡,出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27、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附:脐灸用药

  脐灸用药分为粉剂,糊剂和膏剂。首先是避免导致发泡的中药,再则就是所用中药是气味芳香,具渗透力的中药和具有温热性的中药作为脐灸用药。

  脐灸药适应症广泛,涵盖内、外、妇、儿、伤以及五官科等各种常见病和久治难愈的慢性病,尤其疑难杂症。采用灸疗之理,正如《黄帝内经·灵枢·官能篇》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代医家李梴在他的著作《医学入门》中所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疗法具有双向的、温和的、良性积极的调节作用,对某些疾病疗效确切,当然,任何一种治疗方法也绝非神术,艾灸也不列外。因此,我倡导食疗内调,必要时中药内服,再选取配合中医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正脊等外治方法尤其指导患者自练传统导引术,这样形成内外兼治,内外同治的医患互动的综合的立体的。

  古人说,“用药如用兵”。如现代化战争是多军种、多兵种的立体战术,比单军种、单兵种作战术更强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摧毁力快速结束战斗。

  龚氏灸法看起来虽然简单,但必须具备坚实的中医基础功底,《医门总决》开篇就告诫:“这中医,卒难精,欲业斯道恒用心。医尤督帅无二样,病如寇盗不差争。脏腑经络即地道,诊是探马药为兵。正如《医学集成卷》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兵不在多,贵于善用,良医用药必如诸葛将兵嗟尔观书若观海,临证茫茫不知津,今将秘诀一言吐,是病由来有三因:有六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

  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内伤外感万病成,更有不内部外因,酒色饥饱劳役生。病变万端难名状,在此三因细查根,查得病根因何起,暴羸痼死病回春;不分标本一例治,杀人冥冥罪非轻。所以必须花一定功夫好好读读中医经典,夯实基础,才可能达到手到病除的境界

  取穴方法

  关元穴

  《针灸大成》

  主积冷虚乏,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冷气结块痛;寒气入腹痛,失精白浊,溺血七疝,风眩头痛,转脬闭塞,小便不通,黄赤,劳热,石淋五淋,泄利,奔豚抢心,脐下结血,状如覆杯,妇人带下,月经不通,绝嗣不生,胞门闭塞,胎漏下血,产后恶露不止。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1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network
艾灸过后的各种好转反应,你全都了解吗?
2020-05-22 11:28

中医三大宝:“一根针、一柱灸、一碗汤”

孙思邈有言:要想人不干,常灸足三里!

古语有言: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古语有言: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来。

古语再曰:七年之疾,当寻三年之艾!

女性很容易因寒凉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脏腑得不到滋养,艾灸本是纯阳之物,可以迅速补充人之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以气带血,以血养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艾灸特别适合现代人养生调理亚健康。长久以往,对女性的养生意义重大,除了可以解除月事疼痛烦恼外,还可以慢慢的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对将来的结

婚生育,甚至是中晚年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现在已是艾进千家万户了,好多人都自己开始艾灸了,可是艾灸后的各种反应您了解吗?

艾灸的好转反应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3、做艾灸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6、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7、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8、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9、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1、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2、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4、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15、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16、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21、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2、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4、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

痧,拔罐。

25、月经提前或推后:爱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出水泡,出红诊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27、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一灸、二通、三调、四补、五养的特色药灸,秉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病、以病调养”为出发点,让众多人拥有了健康和美丽。祝大家健康常相伴!

 楼主| 发表于 2020-10-7 11: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战     艾灸治疗胎位不正的最佳时机为第30至34周。艾灸至阴穴,孕妇自觉胎动较前增加,艾灸后,胎动次数会增加,此时辅以膝胸卧位,即孕妇排空膀 胱,松解裤带,跪在床上,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手放于头的一侧,每天2次, 每次15分钟。此法利用孕妇臀部抬高,使胎臀退出骨盆,借助胎儿重心改变,可使胎位纠正。艾灸配合膝胸卧位4-5次大多数可纠正胎位,且简便安全。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0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灸法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到:“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切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有风者,尤宜留意。”“古人善用疤痕灸,使灸疤发脓延久不愈,可以保健祛病,预防瘴疠温疟。唐代名医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意思是人过了三十岁阳气逐渐衰弱,浊气乘虚上升,灸足三里可补气降浊,就不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老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针灸大成》书中也记载有:欲去腹中之病,则灸三里。古人把三里灸又称为“长寿灸”。


据记载唐代著名僧人南山宗传人鉴真大师,精通医术,东渡后,把灸法养生秘诀传到日本。日本灸法盛行,下面讲几个日本人善用长寿灸的小故事。


在古代的日本东京(古称江户),每建成一座新桥,都要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年(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的永代桥建成之后,依照习俗,三河国的174岁的万兵卫第一个“初渡”。在举行“初渡”的仪式上,德川将军(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问万兵卫有何长寿之术。万兵卫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度174岁,妻173岁,子153岁,孙105岁。”德川听后,很是感慨。于是政府就将三里灸列入政府健民措施,提倡全民施灸,长幼无异,妇孺皆然。而三里穴这个长寿穴也因之脍炙人口,民间流传有“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日本全国曾掀起过一场“国民三里灸运动”。当时结核作为日本的“国民病”,使日本的医疗界束手无策,这时原志免太郎博士通过实验研究证明灸法对结核有特效。原志免太郎本人也身体力行,天天坚持艾灸,活到108岁,在年过百岁以后,还给人施灸,是一位坚持艾灸养生的现代百岁长寿老人的实例。


整个日本至今还保留着用灸法保健祛病延年的习俗,“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十岁以后灸足三里,促长寿;老年时灸曲池,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我们国人更应好好学习长寿灸,自己健康,子孙受益,把灸法发扬光大!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足三里具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艾灸足三里,还具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功效。常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祛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08: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家防疫
艾是天然扶阳大药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未来,拼的是健康和抵抗力!增强免疫力,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居家防疫艾灸是天然好药,抗击肺炎需提升人体阳气培元固本!艾灸作为中医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必将在此次防疫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
一株艾草改变世界
所以,建议在家里无法出门的朋友们,与其宅在家里消极防护,不如积极主动,居家艾灸,固护正气,强身健体!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1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艾灸后为什么起水泡?继续灸还是放弃?
掌门谈养生发布时间:18-01-1817:25
艾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的简单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艾灸是通过经络体表直接给予人体优良的温阳功效。“艾”字,《说文解字》作“灼”字解释,是灼体疗法的意思。在施灸的过程中,患者会无一例外地感觉舒适。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


《黄帝内经》中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体检对找到未病有帮助,但是体检并不是万能的。体检能查出血糖、血压高不高,骨密度是不是降低了,却查不出体内是不是有寒邪或者暑湿等病邪。中医讲的“治未病”是找病因、找病邪,是把破坏健康的元凶找出来。中医认为,人是统一的整体,穴位是经络上的点,刺激穴位就能引起经络的反应,而经络是气血的通络,同时也是病邪的通路。艾灸治病是活用了其通经络的作用。

艾灸是个宝贝,不过实际施灸的过程中,很多人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艾灸后,身体的局部位置起水泡,这个时候,初次接触艾灸的朋友可能会心存疑虑,身体气泡后该怎么办?到底是继续灸还是放弃呢?今天艾之灸掌门师兄就跟大家来聊一聊关于灸后起泡这个话题。


艾灸后起泡的原因


病邪进入身体的时候,一方面和正气争斗,一方面会在经络和腑脏中潜伏下来。也许一时半刻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积少成多,到正不压邪的时候,病就表现出来了。而艾草的药性是阳性的,有生发的特点,会在经络里巡行,一旦发现哪里潜伏者病邪,他们就起到卫士的作用,把沉淀潜伏的病邪搅动起来,顺着经络到达腑脏,排出来。当你长期艾灸,阳气变得充足,这个时候,体内正邪开始交战,因此不同的人灸会出现不同反应,有的人开始长痘痘,有人皮肤发痒,也有的人灸后会出现水泡等反应。

不同病症的水泡,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

1、如果灸后起的水泡是透明无色的,说明是体内寒湿比较重。

2、如果灸后起的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体内有郁热的现象。

3、如果灸后起的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需要排毒。

使用艾灸治疗疾病的人有很多,但是每个用过的人感觉都不一样。有的人感觉很明显,见效很快,有的人见效就很慢。灸感的强弱一般代表了经络的堵塞程度。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的经络通畅,作用立竿见影;没有灸感也不代表没有效果,而是表示经络中邪气淤积严重,需要一点时间开淤散阻,作用慢一些。提到气泡以及各种反应,就不得不提到艾灸的灸感。


艾灸的七种灸感


艾灸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通窜到其他经脉或是其他部位出现小疙瘩、疹子等现象。具体来说,艾灸后的灸感有七种感觉:

1、第一种是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穿透到深远部组织。

2、第二种是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第三种是传热,灸热以施灸点开始循经络向远部传导,直达病灶。

4、第四种是局部不热而远部热,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很热。

5、第五种是表面不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脏器感觉很热。

6、第六种是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其他非热感觉,例如酸、胀、麻、重、痛、冷等。

7、第七种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施灸部位产生的人、胀、痛等感冒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得到缓解。


古人艾灸为何追求起泡


出现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气较重,发水泡是机体正气恢复、祛邪除病的过程,所以这种水泡的出现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标准是机体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灸疮,所以古人将灸疮作为判断灸量和治疗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

古人喜欢疤痕灸,追求艾灸起泡并不是无道理的,因为这样确实能起到很好的疗效。艾灸起泡后病邪找到了出路,排除了身体的毒,从祛病的角度来说是好事,身体会更快得到康复。

《小品方》说:“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可见古人认为施用瘢痕灸时,只有灸疮起发,才能发挥治愈疾病的功效。


艾灸后起泡怎么办


现代医学使用温和灸或者艾灸贴,相对来说比较温和一些,当我们使用艾条悬灸或者艾灸贴敷贴时,局部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一般不需要处理,经数小时即可消失,如果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头刺破,放出液体,或用注射针抽出液体,然后涂碘酒或者紫药水,以消毒纱布固定,需要注意千万不可用创可贴,等水泡好后再继续灸就可以了。如果水泡出现的比较多,可以适当的艾灸的频次和热度,一般建议灸3天停1天。同时注意适当的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待其自然痊愈。保持乐观的情绪,静心调养,勿过度劳累,使用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有助于提升艾灸疗法的疗效。

施灸后,除了水泡,有些朋友还会出现不同的排病反应,各位灸友们也可以了解一下。


关于艾灸的排病反应

部分灸友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数之后,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有的人,会有病气加重,或者其它异常反应。


1、灸后发痒:如体内湿气较重,灸疗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

2、小便增多:这是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因为中医讲“肾主水,司膀胱开阖”。此时应该多喝水,不用担心,这些现象都会慢慢消失,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是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些问题。

3、灸后腹泻:艾灸后突然出现腹泻,是因为寒湿被集中到了胃肠,最后排出体外,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排病反应。腹泻后除了肠胃稍感不适外,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如果肠胃和身体有严重不适的,应该注意要排除肿瘤的发生。



4、灸后上火: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尤其是秋冬季节更容易上火,此时多喝水或者煮一点绿豆粥来喝,或者用金银花泡喝,上火严重的可以暂时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上火的症状了。

5、肢体冰凉:经过几次艾灸,或一段时间的艾灸后,有的人会表现出肢体冰凉,这是寒气用艾灸后在体表的反应,有的是脏腑内的寒气表现在体表,这种反应在冬天和春天的季节更加严重,有这种反应的,说明身体严重阳虚,需要继续艾灸,使寒邪尽快排出。

温馨提示:越是出现多次排病反应,就越证明病邪的顽固,也体现正气正在一点点积累。有排病反应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排病的反应。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10: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做完艾灸后容易出水泡,是怎么回事?这些水泡代表了什么?
2018-11-11 14:55

艾灸做为一种常见的理疗方式,这几年更是受到养生人士的喜爱,可能很多人在灸肚子的时候,每次会有好多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要说到艾灸出水这个问题,首先要说到艾灸的方法,如果想要知道是不是因为湿气大的原因,我们可以观察一下皮肤所出现的变化。有人做完艾灸后容易出水泡,是怎么回事?这些水泡代表了什么?

做完艾灸后,总是出水泡代表了什么?

如果艾灸的部位,出现了皮肤潮红,说明体内湿气较大,其实灸后皮肤正常的颜色应该是均匀的燥红;如果艾灸部位出现了瘙痒感,说明体内有风邪,如果艾灸的部位出现了白斑,则有可能是体寒之气;如果艾灸的表面出现了刺痛感,除了艾条质量的原因之外,刺痛感可能是因为经络出现了闭阻不通。

出现的水泡代表了什么?

艾灸后出水泡是什么情况呢?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排寒湿的表现,因为湿寒之气属于身体内的邪气,而艾灸则属于正阳之气,邪不胜正,所以说在做艾灸之后,身体内的邪气会自己找出口,然后或通过大小便、或通过皮肤、汗液、呼吸道等排泄出来,如果是在皮肤上排出时,就容易出现水泡或红疹。

水泡颜色:

水泡的颜色不同,代表的病情也不相同,如果水泡是透明无色的,是体内寒湿之气过重的表现,如果水泡呈现黄色而且伴有异味,是体内有郁热的表现;如果水泡是血水样,则是体内湿毒严重,而且已经出现了炎症。那是不是湿气重的人,做完艾灸之后,都会起水泡呢?其实不是的,如果一个人湿气较重,但是经络比较通畅时,湿寒之气会从足部和肩部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做完艾灸后,感觉脚底在风吹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水泡?

如果第一次接触艾灸或者对温度不太敏感时,可能会因为艾灸温度过高、离皮肤太近所造成的水泡,所以说做艾灸的时候,最好以自己能够接受的热度为宜,并非越烫越好。出水泡的部位,并不是没有规律性的,如果脾胃虚弱时,可能水泡容易在足三里处出现,如果有妇科病的女性,做艾灸时,可能会在三阴交处出现水泡。

出现了水泡应该怎么办?

出现水泡的时候,也无需惊慌,如果水泡比大拇指指甲盖大的话,可先用针消毒后,把水泡刺泡,然后抹上艾灰即可,如果小于大拇指指甲盖时,直接涂抹药膏即可,如果破了就抹一些艾灰,有杀菌消炎,加快止血的作用,但是不要碰水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10: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network
艾灸后艾灸的部位出现了水泡,什么原因?
汇聚能量2016-11-03

[url=]订阅[/url]

以下内容整理自网回答:

案例1:有关水泡很多人会觉得是烫伤,确实有不少艾灸烫伤的案例,我也曾被艾灸烫伤过,记得有一次我躺着沙发上用万向夹子夹着艾条熏肚子,一边双手抱着手机悠闲自得地看着电视,灸着一半的时候老妈朝我喊话,我猛地一个仰卧(打算起身),只听一声吱吱地烧肉声,一阵剧痛后才发现肚子直楞楞地抵在烧的通红艾条上面了。事后自然收获了一个大水泡,疼了好几天。看,这就是烫伤,多是因为不小心的误伤,话说水火无情,你若分心这便是惨痛教训。

然而,很多艾灸的人却并不是像我上面那样,艾条离着皮肤“十里之远”灸完之后,也在皮肤的某处收获一两个水泡,这便不能叫着烫伤(因为你不会拿着连你自己都接受不了的火的温度在那硬烤自己,火更没有直接烫到皮肤,但是还是会起水泡),这就叫着灸花,特别是身体寒湿之人,比如妇科严重、患类风湿的灸友,如果艾灸时间及艾灸量足够了,就很容易出现灸花,也是艾灸的排病反应。

灸花是艾灸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正常的邪气外排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起小水泡,甚至化脓现象。灸花是由于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而造成的大的或小的水泡,是身体里病邪往外发的表现。湿寒之气属于邪,阳气属于正,正要把邪逼出来,就会出现灸花。邪气排除体外需要一个通道灸花就是这个通道。


古代的疤痕灸出现灸疮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一定要灸到流脓生疮才认为能排除病邪达到效果。古代中医应用疤痕灸养生保健治疗疾病,有“灸疮若发,去病似把抓”之说,还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的都是疤痕灸。灸疮是将我们身体里的病邪祛除体外的一种表现,常表现为起泡甚至流脓。

现代中医认为:艾灸是通过刺激穴位及经络来调整身体系统的,艾灸结束了,由于水泡存在,对于经络穴位的刺激还在继续,等于处长了艾灸发挥作用的效果,所以这是好现象。这跟埋穴治疗近视和减肥原理一样。因此有灸花出的出现不是坏事!

案例2:

艾灸时自然出了泡可是你又不觉得痛那是排湿毒。我出过好多,甚至有泡中泡(旧泡水流光后再灸又出水鼓起来了)。交叉泡,新出的跟旧的有交集。这个非常好,说明艾灸的力量深到寒处了,把水用针放出来千万别把破搞破,皮破了痛是正常的沙。皮不搞破只放水出来不会结太大的痂,好得很快。你再接着灸直到不出泡了,再灸就很舒服了一下子就会发热,经络通了。我灸肚脐就是这样的。可惜肚脐上边有个点出泡后没继续后来再灸就不出泡,半天才热。肚脐下面灸一下就像泡温泉暖暖的。我是女生,现在不痛经了气色很好。确实有像烫伤的黑印子,当时连灸了整个冬天。停灸一段时间印子消了。男生的话灸肚子会不会治前列腺啥的挺好奇的。

案例3:出水泡是很正常的,湿气重,我艾灸半年后突然开始一灸就痒还出很多密密麻麻的水泡,持续了几个月实在受不了就停了,1年后就继续灸,还是那种情况,就弄了一次很厉害的21柱艾灸盒灸后背,一下就灸通了,从那以后再也不痒不起泡了!

要想艾灸效果好,艾条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size=0.48]现在艾条市场比较混乱,很多虚标比例或者以次充好的,想用好的艾条确实很困难的。如果你不知道哪家艾条好,笔者建议试试香怡艾条吧,可以淘宝上找一下,他们家东西不掺假不虚标艾绒比例的,不过因为他们家口碑很好,所以很多模仿或者盗用他们家标题,但是出售的确不是真正的香怡艾条。想用真正的香怡艾条,可以打开淘宝,之后搜索“5161718”,之后点击搜索即可直达他们家店铺了,他们家艾条如下图所示:

艾灸出水泡是怎么回事?

艾灸出水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艾灸过程不规范,比如用艾绒而不是艾条,艾绒燃烧起来温度高;二是体内湿气重,对温度不敏感。

我们主要来讲第二种,因为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湿气重的人因为湿气缠身,就像一个长期泡在冷水中的人一样,是很难体会到热的,她的身体可以承受比健康人更高的温度,但皮肤却不行,于是一不小心就烫伤起水泡了。

还有一个原因,艾灸的过程中,体内的湿气会挥发出来,散步在皮肤表面,艾灸的温度帮忙加热,就好比用开水烫在皮肤上,能不起泡吗?

艾灸出水泡后怎么处理?

艾灸出水泡后,如果水泡比较小,让它自然吸收就可以了,如果水泡很大,就需要挑破,然后局部消毒处理,水泡好转之前不要再艾灸了。

其实,祛湿的方法很多,光用艾灸并不是最佳方法,因为湿气重的人艾灸必起泡,但起泡后又要停止艾灸,会耽误祛湿,建议食疗和艾灸同时进行,或者单用食疗方也行。

湿气重的人,给你们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食疗方子

食疗方子很多,很多人用红豆薏米粥,不知道这是怎么传出来的,效果很差你们知道吗?红豆是养心的,薏米虽然能祛湿,但很寒,寒湿寒湿,寒和湿是狐朋狗友,相互勾搭,长期吃,当然越吃越严重。

广西、广东一带的人湿气重的情况很常见,他们最常喝的是芡实薏仁茶。芡实薏仁茶是出自《本草纲目》的健脾祛湿方,包含有芡实、薏米仁、赤小豆、马齿苋、淡竹叶、绿茶、槐米等成分。

薏米仁是炒过去了寒性的,可祛湿消肿,但不寒;

把红豆换成赤小豆,是因为中医里红豆指的就是赤小豆,赤小豆可祛湿解毒;

最重要的一味材料是芡实,芡实可健脾祛湿、益肾固精,脾、肾都是管运化水湿的,这两样调理好了,湿气分分钟挥发完;

至于马齿苋等四种材料,主管清热解毒、消炎排脓。

芡实薏仁茶这个食疗方子坚持喝会有什么效果呢?不但可以祛湿,还可以调理脾肾,因为湿气重导致的虚胖(比如有小肚子)患者喝了很容易瘦下来,因为体内湿邪导致的长痘、口臭也会大大减轻,脸黄的人喝了也会慢慢变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4-25 19:43 , Processed in 0.10185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