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network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4: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network

前些日子看到《华佗神方》上记载的华佗按摩神术,就仔细琢磨了一下,学做了一些动作,自己照着练习了一些日子,感觉良好,写出来大家指正指正,交流zb81882,毕竟是古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释义!




《华佗神方》也叫《华佗神医秘传》,《中藏经》是他的另一个版本,略有差别!


《华佗神方》虽然也是孙药王整理出来的,孙真人序中说比《千金方》要晚一些,此处《华佗神方》中叫“华佗按摩神术”


《千金方》-卷二十七养性-按摩法第四,此按摩方法却叫“天竺国按摩法,此是婆罗门法”,谁早谁晚已经无从考证!如果药王先发现《华佗神方》,按摩法名字会不会变呢?





保健胜于治病,每个人的身体,大多时候实际上是医不救人人自救




按摩十八法,实质上是古代导引调理保养法


活动关节,拉筋行脉,通经活络,舒畅脏腑,

从而增强体质,祛除疾病,延年益寿。


导引十八法,简便易学,老少皆宜。既可养生,又可以祛病,

《华佗神方》三一二·华佗按摩神术

原文:凡人肢节腑脏,郁积而不宣,易成八疾一曰风;二曰寒;三曰暑;四曰湿;五曰饥;六曰饱;七曰劳;八曰逸。凡斯诸疾,当未成时,当导而宣之,使内体巩固,外邪无目而入。

迨既感受,宜相其机官,循其腠理,用手术按摩疏散之。其奏效视汤液丸散神速。述如下

译文:人体无论四肢,还是五脏六腑,气血郁积在体内不能宣发,易造成八种疾病:一为风,二为寒,三为暑,四为湿,五为饥饿,六为过饱,七为劳累过度,八为过分安逸。这些疾病,在其未发病的时候,可疏导使其宣发,使机体正气强盛,外邪则不能侵犯人体。若此类疾病已发病,宜根据其病位,循病位的腠理,用按摩导引的方法以疏散邪气,其奏效之快,如服汤药丸散般迅速。以下叙述:




原文(一)两手相捉纽捩liè如洗手法。

译:
第一:干洗手。(坐、立都可以)


一手握住另一手,手指相互交叉,手背互搓,像平日洗手一样,轻轻摩搓即可!


原文(二)两手浅相差翻复向胸。

译:第二:平推手。(坐、立都可以)

十指交叉(手心向内),向下外翻转成手心向外,并向前推出,推尽后停留片刻;再向下内翻转成手心向内拉回胸前,停留片刻。

原文(三)两手相捉共按,左右同。

译:第三:双腿站直不打弯,双手交叉弯腰,适宜力度向左右脚压按!


原文(四)以手如挽五石力弓,左右同。(坐、立都可以)

译:第四:拉弓射箭。


一手握拳平向斜前方伸出如挽弓,另一手从前手腕部屈指如拉弓拉回胸前本臂侧,要用力如同真的拉弓射箭一样。

个人感觉应该类似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原文(五)两手相重按,徐徐捩身,左右同。(坐、立都可以)

译:第五:两手相按慢转身。捩,lie,扭转意思)


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用力向下相按,慢慢向左侧扭转身体到尽处,再慢慢扭转向身体右侧!



原文(六)作拳向前筑,左右同。(坐、立都可以)


译:第六:两手交叉合,如一个拳头,向前左前右,如木棍捣药般用力向下捣!


[zhù]
〈动〉捣土使坚实


原(七)作拳却顿,此是开胸法,左右同。(坐、立皆可)

译:第七:两个拳头做捶胸顿足状,此为开胸之法,两只手需同时用力。


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步)退却。


我感觉这个“却”字就是拳头退回来的意思!

原文(八)如拓石法,左右同。(坐、立皆可)

译:左手举起,右手下按,右手举起,左手下按。


[tuò]
〈动〉,托起。

个人感觉类似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需单举




原文(九)以手反捶背,左右同。(坐、立皆可)


译:左右手握拳反向后,上下捶背。


原文(十)双手据地,缩身曲背,向上三举。

译:站立,然后身体弯腰,两手撑地,然后两手向上举三次。

原文(十一)两手抱头宛转上,此是抽胁。(坐、立皆可)


译:两手交叉抱头,腿不动,身体向左右尽力旋转,此活动肋骨法。

抽胁,古代酷刑之一,抽去其肋骨致死。这里的估计是活动肋骨的意思吧!


原文(十二)大坐斜身,偏欹如排山,左右同。

译:盘腿正坐,身体尽力向前左前右倾斜,如山倒一样。


原文(十三)大坐伸两脚,即以一脚向前虚掣,左右同。

译:坐地下,腿并拢伸直,弯腰用手向左右假做向内扳脚,虚蹬腿状。




原文(十四)两手拒地回头,此虎视法。左右同。

译:身体弯腰,两手撑地,左右回头看,如老虎爬行回头看。

原文(十五)立地反勾身三举。

译:站立,双手上举,头仰面身体后倾,如钩三次。

原文(十六)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足,左右同。


“脚踏手足”??古人(华佗)用字,简单明了,就是手和脚同时踏,怎么才能同时踏呢?哈,只有这样解释了:

译:两手指相叉,用左脚踩手,金鸡独立蹦,然后用右脚踩手,金鸡独立蹦。

原文(十七)起立以脚前后虚踏,左右同。

简单译:站起来后,用脚前后虚,左右脚交替进行。

原文(十八)大坐伸两脚,用当相手勾所伸脚着膝中,以手按之,左右同。

这个动作开始看不明白,其实我也是坐地下做的时候才理解一点,也可能理解的不对!汗颜的很,这句汉语不能一下看明白。

译:坐地下,腿伸直并拢,(开始伸不直的可以稍弯曲,慢慢来),脚尖略尽力向下,左手按右脚,右手按左脚,胳膊肘接触着膝盖,用力向前下方按脚尖。


[xiāng]
〈副〉交互;互相。




原文:上十八法不问老幼,日则能根据此三遍者。一月后百病悉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


译:上面18种方法,不管男女老少,每天照此做3次,约1个月后百病可除,走路如同奔马般迅速,更可延年益寿,使食欲好,眼明手快,劳动时不感到疲惫。


我觉得每个动作次数不限,根据身体情况做1050次,微微有点拉筋疼痛,还有点出汗的感觉为适吧!


不要总是崇洋媚外,华佗等老祖宗们道德高尚,著作严谨,是不会骗我们的,有很多医术秘方记载在那里,等着我们后人发掘健身医体,坚持一段时间,自己的身体变化自己知道,这和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16: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network

一、点穴法的整套治疗手法,非常重视人体的整体阴阳平衡与三焦气化功能。

古代医家运用类比的方法,将人体比作一个小天地,认为人体之气与宇宙大天地之气相互对应,在人体内沿任督二脉循环形成一个小周天;以十二个穴窍对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在体内运转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气。霍氏国医揉揉点穴法在治疗中,以腹背的任督二脉为重点,全面调整了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了治病求本的作用。在腹部的治疗中,重点选取了中焦的重要腧穴,调整了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脾胃居中焦,为五脏之本,其气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肝肾。若脾胃气机失常,则三焦气化受阻,内而五脏六腑,外则四肢九窍皆可产生病变。通过脏腑点穴,首先调整了中焦脾胃机能,气机自然升降有序,三焦气化功能得以增强,脏腑气机畅通,从而保证了后天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输布,为脏腑的正常生理机能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二、霍氏国医揉揉点穴在治疗取穴上,重点以脏腑的腧穴、募穴及八会穴为主。

背腧穴位于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是脏腑精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通过点按背腧穴,可直接调整脏腑气机,使其相关经络畅通。既可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亦可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从解剖学角度来看,点按背腰部腧穴,直接刺激了背部的脊神经及内脏(自主)神经;通过神经的反射,调整了周身及内脏的生理功能。

募穴,是五脏六腑之气集中在胸腹部的穴位,其分布的大体位置与脏腑所在的部位基本对应。因为募穴离脏腑较近,又是脏腑精气汇聚之处,所以不论病生于内,或外邪侵袭入里,均可通过相应的募穴来治疗。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及精气所会的腧穴。因此,点按八会穴,可直接调整这些组织的生理功能,达到治愈相关疾病之日的。

三、点穴法手法精简,操作程序严密,系统,手动法根据不同病症配穴灵活。

根据病情的虚实状况,主要以补泻调法为主;具体操作手法简单,多为旋转、推按及拔法治疗;临床注重补泻,以促进机体的气机畅通,尽快达到“指下气通”之目的。施治时,操作程序严谨,系统,先腹部,后背部,节节放通。

腹部治疗,调畅全身气机的枢纽,为大小肠交会之处,是开中气,治疗中焦的要穴。打开阑门穴后,再开中焦与下焦。

背部治疗则先开百劳穴,再由上至下节节放通,以防气机逆乱上窜。放通之后,再对症加减治疗。

最终实现脾胃开化,孺养肺气,雨露雾布,肾源生发,枝发叶茂,肝助火运,心态健运,体魄安和

四、霍氏国医揉揉点穴不以“病名”作为诊疗依据临床上采用“整体治疗,辨证施治”原则,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中医精髓。

人体所病,无论内因(情志),外因(环境),均为人体气机失调所致,遂而出现气逆、气阻、气陷、气下等异常现象,乱在上焦可为心肺疾患,乱在中焦可为脾胃疾患,乱在下焦可为肝肾疾患,三焦乱,则诸种病症出现,揉揉点穴,紧守脏腑气机为要,在整体治疗辨证施治指导下,每个穴位的连续和重复次数决定了治病效果,力度排列顺序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根据指下气机感应灵活加减手法,一压一放的特效气感组合,使气血内外通达,疾病自然缓解或消除。

传统医学的秘密,你开方子治脾脏,过几天又治心肺,跟西医的区别越来越小,中医不复杂,千万不能分开治,不管什么病都从根上解决问题,根在哪?根在肚脐周围,下边有气海关元,上边有阑门建里,这些穴位能解决所有问题,就看你怎样使用了,心脏、肺、脑子、肝脾肾,不管那个脏气不好,几个穴位就能搞定,气海的气分清浊两气,正常人都是升清降浊,但情绪的波动随时影响着正常的气机循环,到医院抢救的大都是在生气发火后出现的问题,因为人在情绪激动时浊气不能正常下行,清气不能正常上升,两者会像正负两极一样在人的小腹部位交火,小腹部位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气结或硬块,轻者心肺功能出现问题,重者心脑血管出现问题,有的虽然暂时没有出现什么状况,时间久了出现厌食症状,大便不是拉稀就是干燥,拉稀的会逐渐出现心脏不舒服,便秘者就会出现肺部疾病,而心肺又是相互关联的,庸医治病心脏不好治心脏、肺脏不好治肺脏,导致好多病号住进医院就很难出院,治病不懂根就是如此,心脏的动力源于小肠、肺脏的动力源于大肠,你不懂调理大、小肠怎么能快速有效的治疗疾病?气海是气血的发源地,调清浊两气必须反复动它,阑门在大小肠结合处,而此处最容易气堵,两者的结合就会迅速救治危重病人,所以昏迷多少天的病号揉揉就会醒来,浊气随之下行头部压力就会迅速下降,这就是绝招,世上的神医就是看懂气血运行规律而且能够随手按运行步骤调理的人。


人体就是由各种粗细不等、带弹性的“气管”组成,细小的发生堵塞,最快的解决办法就是憋住上游,一压一放就能解决许多问题,加上三十多年的练就的“气感”,气和感危重昏迷患者又不会说话,全靠指端的气流感觉每次拔呼吸机的时候都是如此,最快的十几分钟就可以,感觉一有,马上取下呼吸机管路在手法治疗时。

综上所述,点穴法继承了传统医学的理论精华,独创了系统严谨的点穴按摩手法,扩大了推拿点穴治疗内科疾病的范围如癌症及心包、肺部积液等,提高了推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的疗效如EB病毒及脑萎缩、大动脉夹层出血等。

拓展创新领域:首次在20世纪60年代率先应用到癌症领域并取得良好效果,2000年开始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在已有癌症等取得重大进展的前提下,又应用到急救领域,多次实现纯手法脑死亡心脏复苏,EB病毒致多器官衰竭、摘除呼吸机恢复患者自主呼吸、百草枯中毒急救等罕见医学案例,这种超前的以有形的手法调动无形的能量,用无形的能量修理有形的整体,使人体阳气直达病灶,邪气自找出路,机体自然修复的按摩疗法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具有无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值得广大医疗工作者学习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16: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医脏腑图点穴是道医对祖国医学的又一大贡献!传统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居于中焦、一升一降、一纳一运,其气机升降为五脏六腑气机之枢纽,若脾胃升降失常,内则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种种病症!脾胃强健乃人体健康之本,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而脏腑点穴正是从调理脾胃入手,用按摩术调理脏腑气分、恢复脏腑机能、平秘阴阳、统治脏腑百病、弥补了手法治疗内科及妇科病症的不足。本法不仅疗效显著,更有其它疗法所不能及的效果,是当今治病养生、美容保健之绝技!
主治:心慌、胸闷、气短、胸痛(包括现代冠心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咳嗽、哮喘、胃痛、胃胀、胃酸、腹胀腹痛、腹泻(包括现代急慢性胃肠炎、肠痉挛)、气鼓、水鼓(相当于现在之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头痛、眩晕、失眠多梦(神经衰弱)、消渴(上消、中消、下消、相当于现代之糖尿病)、肋痛(包括肝、胆、胸膜等急慢性疾患及肋间痛)、气膈及转食(气膈即食不下咽、转食是早食晚吐、类似当今食道癌)、呃逆、遗精、前列腺炎等。
妇科:带下、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盘腔炎、附件炎、闭经、更年期综合症、急性乳腺炎、不孕不育等。


脏腑点穴法  1脏腑点穴法的由来

脏腑点穴法简称脏腑点穴。据说,此法源于道家,后传入民间。至于此法为何人所创,是否源于道家,何时传入民间,尚待考证。但此疗法与医学、武术皆有密切关系则是毫无疑问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辈们在民间曾运用脏腑点穴诊治疾病,为百姓解除疾苦。以其方法简捷、疗效显著而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历代深谙医学与武功之先辈,将此法视为秘籍,不肯轻易示人,且授徒非常严谨,口授心传,限于民间,远不及针灸、按摩推拿诸法流传广泛。正因如此,历代相传至今,掌握此技者甚少,现在已成为中医学文化遗产中的稀世之宝。
  1.1
脏腑点穴法的医理基础

脏腑点穴法虽在民间流传,但按中医学学科归类,应属按摩推拿学科。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从“整体观”、“运动观”出发,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运行规律等作为辨证施治的指导思想,以特殊的配穴方法为手段,调理脏腑气分(气分指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气血和顺,使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在恢复和增强脏腑功能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
  1.2
脏腑点穴的基本施治方法

脏腑点穴法注重“医武结合”,施治时,以心达意、以意领气,力发肘底,贯于指端,通过明理辨证,运用“调”、“补”、“泄”等基本方法,以水滴石穿之柔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腧穴,起到透表达里、灌溉五脏、洒陈六腑的作用。所谓“调”即以指针方式在患者的穴位上进行循环往复运动;所谓“补”即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运动;所谓“泄”即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此三法为脏腑点穴的基本方法,但须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灵活运用,从而使瘀者化之,塞者通之,清者升之,浊者降之,实现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生理功能的正常化。

脏腑点穴施治时,所取穴位与针灸取穴基本相同,都没有离开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等经络穴位。所不同的是,脏腑点穴施治的重点部位在腹部。因为腹部为许多重要经脉循行和汇聚的地方,直接作用于腹部,对脏腑和经络有特殊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值得说明的是,针灸是用针与灸来施治的,而脏腑点穴是施治者通过双手或“指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穴位来施治的。
  2
诊治疾病的特点
  2.1
医武结合,明“理”辨证,透表达里,祛邪而不伤正

运用脏腑点穴诊治疾病具有医武结合的特点,因此必须深明医理,在医理的正确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只有在明“理”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辨证;只有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有效的治则治法,从而运用“补虚”、“泻实”、“调气”等诸法,进行辨病、辨证施治。同时,必须具备上乘武功。只有内功深厚,医武结合,才能透表达里,取得疗效。

医武结合,以“功”为本,历代先贤非常重视自身武功的修炼。习此“技”者,必须按传统方法练功、练劲,达到“懂劲后阶级神明”(即懂得运用“劲”的基本方法后再一步一阶地提高,达到灵活自如的程度),方能得心应手,从而体会诊治过程中的指下感觉,掌握劲之松、沉、大、小、轻、重的变化,劲如“风摆杨柳”,又似“沉鱼落雁”,使“医患相通”,祛邪而不伤正。
  2.2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突出整体治疗

古人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高明的医生不是待病已成而就病治病,而是在人未发病之前进行防治,或已病而防其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经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脏腑点穴又注重整体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进行调治。由于当前人们的生活、饮食不良习惯,高效快捷的生活节奏,使人群中的“亚健康状态”日益严重,甚至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如果失治误治,势必引发疾病。而脏腑点穴,从其原理讲,通过调理脏腑气分,平衡阴阳,增强脏腑机能,使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仅能解除一些自觉不适的症状,还能调动人体自身潜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经常用脏腑点穴对人体进行调理,能够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延年益寿。
  2.3
治病求本是脏腑点穴诊治疾病的突出特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脏腑阴阳的偏胜偏衰会导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因此说,疾病产生的实质就是脏腑阴阳失衡的结果。一旦脏腑阴阳遭到破坏,势必影响脏腑功能而出现脏腑气分错乱,产生某些病理变化。所以,脏腑点穴非常重视调理脏腑气分,使“轻清者上升,重浊者下降”。通过调理脏腑气分,平衡阴阳,恢复脏腑功能。脏腑阴阳平衡与否,取决于“肾阴”、“肾阳”。因为肾主“藏精气”,乃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被称为“先天之本”。但究其所藏之精气,除禀受于先天之外,更重要的是禀受于水谷所化生的五脏六腑的有余之精气。如果脾胃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供养肾及其它脏腑,则人如一部汽车无油而不能驱使,故有“脾败则亡”之说。脏腑点穴用“开胃健脾法”强化脾胃功能,根据脏腑、经络病机,结合八纲辨证,运用“调”、“补”、“泄”等手法,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真正体现“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

病案举例:患者,王某。因患胃癌而胃切除4/5,2003年6月两次化疗后,正气极虚,4天水谷未进,且呕吐频繁,饮水即吐,家属邀余诊治。诊为脾胃功能受损,脏腑气分失调,中焦受阻,浊气上逆。遂用“降逆止呕”法,施以泄浊扶正手法,即先打开中焦之门,点、按“阑门穴”。此穴是脏腑点穴的特殊穴位,是重要之穴,于脐上1.5寸处取穴,点按近2分钟,然后用泄法,使上焦浊气下降。继之轻调轻补建里穴,以补益中气。再点气海穴,先泄后补微调,以促升阳,固护正气。施治15分钟即止呕。然后“放”带脉(即以两手拇指与食指在带脉上操作“放”的手法),进一步沟通上、下焦,使周身气血运行通畅。再点章门、梁门、石关诸穴,最后点按背腧穴。施治1小时,患者即感轻松,并有饥饿感,嘱其进食小米粥一碗,食毕未吐,且觉良好。恐其运化功能虚弱,又施治半小时,以助其运化。从此开始每餐能进食,且食欲渐增,经一段时间治疗后,身体恢复良好。尔后,三次、四次化疗期间,未再出现呕吐症状。
  3
脏腑点穴可谓 “绿色疗法”

脏腑点穴既不用针又不用药,而是经过辨证,通过施治者深厚的内功,用双手或指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穴位,运用“调”、“补”、“泄”、“搬”、“扣”、“推”、“按”、“放”等手法,调理脏腑气分,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以求中道,平衡阴阳,从而恢复和增强脏腑功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此法无创伤,无痛苦,无任何副作用,具有医疗保健价值,可称为“绿色疗法”。

在施治过程中,患者在舒适、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治疗后患者会感到轻松、舒服。施治时间一般在半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帮助患者运动了半个小时。如患者脾胃运化功能虚弱,可起到帮助运化之功效。正如古人所言:“动摇则谷气得消”。而谷气消则可化为水谷精微,使肾气充盈,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脏腑点穴法运用特殊的配穴方法,施术于腹部及背腧穴,直接对脏腑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并能治疗五脏六腑的病证。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脏腑点穴法在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活化体内细胞,发挥人体潜能,增强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疗效及远期疗效。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16: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揉腹感受----卫老师转


    揉腹可以实揉,类似于中医的按摩疗法,能够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揉到的腹腔包括了对肠胃肝胆的直接揉按,以及胰脾肾脏的刺激,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主皮肤,这样胸腔里面的心肺也会受到影响,改善功能,还有腹腔脏腑按摩脊柱的筋脉骨骼神经,脊柱也会被按摩,改善功能。


如果有实揉转换到虚揉,那么就从形走到气的层面了,这里面内容就多了。


先说两手缓缓旋转,下丹田被带起来了,越转越轻柔,气机越深入细化,命门同步旋转,丹田的旋转首先推动了两个下肢的气机环流,气海和涌泉互相推动,这样下丹田和涌泉都有了。平坐在椅子上,两腿空松,很容易出现这个状态。


两臂成为一个环球状,随着两手的旋转,两臂这个球又在旋转,两手的末端根部肩与肩胛的部位在揉动背部夹脊窍,两大臂的运动又带动它的活动范围胸背部 ,所以两臂这个球带动中丹田这个球体在动,这是一个自然的以形引气的动作,气机必然随着变化,只要细心观察就会体会到。


两上肢的运动,带动了筋脉的气机(或者手三阴三阳经的气机)传递到头部,头里的气机又在随着旋转,就像练抻筋拔骨的动作连到头部的气机一样,头里的气机反而比胸腔的气机好感觉。所以,一个揉腹,自自然然的带动了三个丹田的气机运转。


当把心虚下来的时候,上丹田的统帅力和周身的细微深层次的气机很好的合在一起,整体性更深入。


这样的虚揉,使头部的气机生化,使的虚其心到了实虚的整体,里面有内容了,功能有了变化。心虚的作用,又使下丹田的气机更加充实柔和,让腹部真实的实了起来,心虚腹实,良性互化,达到虚实转换。


就这样缓缓的揉,细细的体会,用心地的虚的力量合到两手的实(微微加点力,主要是意),把气贴入到骶椎尾椎脊柱上,把整个脊柱的整体气机带动起来,使得下丹田的气机厚实绵柔,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慢慢慢慢地,腹部的障碍在消除,有的人寒凉之气在融消,有的人湿热之气在化散,以此解决下丹田的问题。


在下丹田气机充实的基础上,能量化生中丹田的气机,就会把肺部的躁浮状况,心窍滞闷的状况慢慢消融掉,心胸廓开 ,阻碍化散。这个就像虚空里面的乌云被清风化散一样,云消雾散,清空无暇。


由于腹腔的障碍,胸腔的障碍,依次深化解决了以后,头部本来的清透明净就自然展现出来了,还精气神调和的状态。


人体里面是这样,外面大自然也是这样,大自然是众生生命活动的依报,付属于众生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本来如此,本来清澈圆满,天合于人,不是人合于天。


本来具足,舍碍得本,扒掉外衣,自然显现,一切完美,无需强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5 13: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墨林按摩正骨临床经验总结
叶崇亚1, 吴霄杨1, 李建文2 通讯作者 291517345@qq.com, 郭建峰2, 王为民3   
摘要: 李墨林先生是20世纪50、60年代河北一代推拿按摩名老中医,在推拿按摩方面造诣颇深,创立了"李氏按摩"流派,对当代按摩技术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李氏按摩"流派传人李墨林长孙李建文先生多年运用"李氏按摩"技术于临床实践,对"李氏按摩"精华体会深刻,研究整理了李墨林先生生前的着作,对他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1)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李氏按摩"手法注重整体,辨证施治。2)"李氏按摩"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按摩手法以点穴手法为中心。3)手法点穴可以疏通经络,激发人体经气,促进机体自身机能修复。
关键词: 李氏按摩    临床经验    学术思想    李墨林   
1 “李氏按摩”渊源
李墨林先生早年从事伤科正骨临床工作,在中医正骨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后对中医伤筋的治疗有所研究,集毕生经验创立了“李氏按摩”学术流派。中医骨伤科有两大治疗领域:骨折和筋伤[1]。20世纪50、60年代,中西医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趋于成熟,李墨林先生认为有必要对中医伤科的另一个领域“筋伤”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整理。而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方面,推拿按摩技术临床疗效相对显著。李墨林先生通过研究少林内功按摩流派和一指禅推拿流派[2, 3, 4]等各大中医推拿按摩流派特点,集各家之长,结合多年临床按摩经验,创立了以治疗筋伤为目的的“李氏按摩”手法。

2 学术思想
李墨林先生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经络学说为中心,从经典穴位中总结按摩治病之本,创立了“李氏按摩”取穴大法。他认为按摩应以取穴为先导,以“指针、弹拨、牵引”为主要,以“轻柔自然、柔和舒展、稳健有序、取穴准确、透力适度”为手法要领。李墨林先生按摩手法别出心裁,效果显著,逐渐形成有别于南北按摩流派的“李氏按摩”流派。

2.1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把握整体,辨证施治
2.1.1 把握患者主症变化和自身体质的整体观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可见,切实掌握患者症状的来源及变化规律,是手法运用的大前提[5]。“李氏按摩”以整体辨证为出发点,结合患者的高矮胖瘦,病程长短,虚实变化,以及生活习惯等情况,确立施术手法轻重缓急。

2.1.2 辨证施术
推拿手法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急则治其标”[6]作为施术依据。首先,“李氏按摩”创有一套以“指针、弹拨、牵引”为主手法的按摩手法。按摩手法以点穴为中心出发点,步骤明确,层次清楚,补泻兼施,辨证施治,效果显著。其次,这套完整的手法分为准备手法和治疗手法[7]。准备手法用于按摩开始时的准备和按摩结束时的收功。准备手法是一种轻手法,能活血散瘀、舒筋活络、麻醉止痛,为施行治疗手法做准备,同时又增强治疗手法的疗效[8]。准备手法分为上肢准备手法和下肢准备手法,分别用于上肢(包括头面)按摩[9, 10]和下肢按摩[11]。准备手法结束后开始相对力度较重的治疗手法。治疗手法是准备手法的深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手法运用灵活多变,轻重缓急,辨证施治,个体针对性强。

2.2 以点穴手法为主手法,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攻补兼施,以指代针
“李氏按摩”认为手法点穴是按摩手法的中心,是整套手法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按摩治疗成败。手法点穴结合针灸经络学说,循经取穴,巧妙运用经穴特异性[12]补泻兼施,相对于针刺的优势在于其灵活多变,刺激强度可以自由操控,可轻可重,患者较为容易接受。“李氏按摩”手法所取穴位,虽然与《针灸学》上的穴位同名,实际运用却与《针灸学》描述有所偏差。指针取穴运用得当时效果显著,实际运用广泛。

2.2.1 取穴与点穴
点穴在整套手法中地位突出,是手法成败的关键,正确取穴是其重中之重。取穴精准效果显著,要求施术者平时注意加强指力的练习,做到取穴精准,点穴舒适有力,透力适宜。

在正确点穴情况下,施术者指下会有明显动脉搏动感且无阻力,每个穴位操作时间大约在0.5~1 min。点穴完成后,有些患者自述有热流感向患肢流窜,患肢立刻变得轻松舒适,局部症状有所缓解。运用经络学说分析,通过点穴的补泻手法,扶正祛邪,起到宣通气血,通经止痛的效果。这种效果与针刺得气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优点是相对于针刺无皮肤损伤,实施补泻手法时更为灵活,不会造成血管破损出血,更容易让患者接受。

点穴可分为点穴补法和点穴泻法。补法轻柔和缓,透力适中,能补气行血,激发精气,主要用于长期劳损经络不通病症。泻法力重深透,祛邪解痉效果理想,主要用于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但不合理运用可耗气伤血,加重损伤。临床运用应该辨证施治,灵活得当。

验案1:患者女性,39岁,已婚,身高162 cm,体质量76 kg,天津市宝坻区农民。2013年7月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10次按摩治疗,自觉疼痛加重。随后就诊于本院中医按摩科,查看当地医院所拍的腰椎核磁示L2-3间盘膨出,L3-4、L4-5间盘突出。查体左侧直腿抬高60度(+),L2-3处骶脊肌有直径约2 cm硬结,左侧骶脊肌压痛明显。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腰痹病;证型:虚实夹杂;治疗:“李氏按摩”治疗。经过10次治疗,患者诉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左下肢放射痛消失,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

分析:李建文先生诉此患者本为腰痹病急性发作。之前按摩治疗手法过重,耗气伤血,致气血不通,形成虚实夹杂症,治疗应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操作:1)点穴承山、委中、承扶各1 min,然后拇指揉法从上到下揉按3次。肘点环跳穴[13] 1 min。此4个穴位均为准备手法要穴,在此病例中行点穴补法,发力柔和,渗透适中,达到补气行血的目的。2)沿骶脊肌外缘大肠俞穴处向下点按后向里、向上、向外放松,操作过程0.5~1 min,行取穴补法。关元俞和小肠俞处点穴同大肠俞穴。3)揉法、㨰法、拨法等放松后背和骶脊肌。4)肾俞穴处向下点按后向里向上向外弹拨放松,操作时间约0.5 min,行取穴泻法,缓解局部痉挛。5)肘点穴关元俞1 min,补法。6)掌推腰部骶脊肌,揉环跳穴,推按下肢后点穴涌泉结束。

患者为中年体力劳动者,本为腰痛实证,因为误治转为虚实夹杂,取穴手法应该补泻兼施,重要穴位以补法为主,行补法通经络,经络通则疼痛自除。取穴承山、委中、承扶、环跳为常用取穴,运用以补气血通经络为主。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为腰部通气血要穴,为“李氏按摩”经验取穴,临床补泻辨证施治。

2.2.2 点穴手法与常规手法的结合
取穴精准决定了“李氏按摩”手法成功与否,点穴手法配合常规手法疏通经络疗效显著。“李氏按摩”在《内经》导引思想的指导下对传统按摩手法有所创新,在传统揉、㨰、推、拨、弹等手法基础上创立了结合点穴手法的“李氏按摩”手法。“李氏按摩”认为按摩治疗应该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按摩的目的在于推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机体经络不通则发为疼痛,疼痛的性质可以有虚实区分,“李氏按摩”可以根据病情的虚实变化实施补泻手法,其补泻手法的实施主要通过点穴手法完成[14]。以轻柔和缓、透力适中的点穴手法为补法,以力重势沉,兼有弹拨的点穴手法为泻法。补泻完成后运用常规手法揉、㨰、推、按等进行放松,达到通经止痛的目的,经络通畅则气血通畅。点穴手法在其它手法中起主导作用,点穴的成功与否对于手法质量意义重大,在通经络方面效果显著,为按摩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法。

验案2:患者男性,34岁,已婚,本院药房职工。晨起后颈椎疼痛明显,活动不利,无头晕手麻等症状,查颈椎平片示寰枢关节半脱位,无其他异常,左侧斜方肌压痛明显。西医诊断:落枕。中医诊断:落枕。证型:实证。治疗:“李氏按摩”治疗。当天下午患者自觉症状开始缓解,转天愈,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分析:李建文先生诉此患者为落枕实证,治疗以泻法祛邪解痉,通经止痛。操作:1)点穴天鼎、缺盆各0.5 min,后从风池穴处用拇指揉法顺斜方肌向下滑行至大椎穴,向下点按后向里、向前、向外、向后弹拨放松,操作时间0.5 min。2)双手托住下颌牵引颈椎。3)常规手法放松斜方肌。4)同上法点穴大椎和大椎附近的压痛点。5)放松手法放松颈椎肌肉结束。

患者为典型的实证,治疗以泻法为主,点穴合谷、阳溪、曲池、中府虽为上肢准备手法的常规取穴,但此患者辨证为实证,无虚证表现,常规用穴不利于祛邪解痉,通经止痛。点穴直接从天鼎、缺盆开始。大椎穴、肩井穴及局部阿是穴点穴均力大势沉,充分祛邪解痉后结合常规指揉、牵引、㨰法等放松局部肌肉,目的在于行气血以疏通经络。常规手法目的在于缓解斜方肌痉挛,不能体现手法补泻运用;而点穴手法从经络入手,把握经络学说,以通经络为目的,辨证施治,补泻兼施,效果理想。

2.3 从经典穴位中认识到手法治疗可疏通经络,激发人体经气,促进机体自身机能修复
“李氏按摩”认为不管是“不荣则痛”还是“不通则痛”,都可通过手法点穴激发经气,或是补法补气行血,或是泻法祛邪扶正,疏通经络,促进机体自身机能修复。点穴手法并非在所有人体穴位点穴时都会产生酸、麻、胀、痛、热等得气感,但在“李氏按摩”总结的经典穴位中,正确点穴时均会产生得气感,以热感多见,并且流串明显,中医数千年的“气”即是现代的生物电,气的传导即是生物电的传导。

3 结语
李墨林先生一生倾心于按摩技艺,当今的“李氏按摩”流派倾注了他毕生精力,对后世按摩的发展影响深刻,其长孙李建文传承“李氏按摩”流派精髓并有所发挥。“李氏按摩”手法运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标本兼顾,辨证施治。紧密结合经络学说,以经络为纲,气血为本,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基本病机,补气血通经络、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整套手法以取穴贯穿始终,取穴手法运用灵活多变,与常规手法结合效果显著,对中医传统按摩手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05: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11: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个图片看看
微信图片_202210221847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11: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个视频试试

b3b18adb8891efced295f4d9dc0a2479.mp4

2.56 MB, 下载次数: 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9 16: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摩治法纲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4-28 21:41 , Processed in 0.1098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