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network

一代医林奇人先师按摩专家黄万香小传--詹黄张按摩学流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防和治骨折的试验

如上所述,由于我经常活动着关节,一般情况下,较难出现骨折。我的某些朋友,在家中地板上滑倒,就造成踝关节处骨折;我下楼梯不小心,跌倒、歪伤,造成踝部软组织疼痛,次数不少,一般向心性摩送几十下,就迅速解除。

特殊情况下,我也有三次骨折,自我治疗情况如下:

(1)因公左足第三、四跖骨骨折。

那是在彭家珍大将军专祠文管所工作,工人将被泥埋的纪念碑下部挖开露出来,形成一个深坑,我去查看,站在已松了的泥坎上,泥向下崩陷,我随之摔下去。青白江中医院骨科的王医生,血防医院放射科的江医生,都和我是朋友,他俩合作,在X光机下透视看着给我将骨头复了位,但无法固定。我回金堂百货公司妻任天华处休养,熊柏松老人善意为我免费搽他泡的曼陀罗种子泡的药酒,脱了一层皮,无其他作用。在重庆见侄女婿韦宪章腰软组织伤用云南白药敷无效,改用捣绒的韭菜叶敷而愈,我也依样办。肿消后,再向心性摩送,炎痛全除。由于不能固定,担心断处错位,有后遗症。陈少尧(也是离休干部)说他有个处方,可避免后遗症,最重要的药是干土狗子(蝼蛄)脑袋一两,建议我贴出广告收购。土狗子的干脑袋,小又轻,1000个可能还不到一两,我估计收购困难,他说他有现成的,可向他买,说的价很贵。我根本不相信那种药可治我的伤,没有买,继续用我的向心性摩送法,也没出现什么后遗症。

(2)第二次是爬竹梯上高处取物,梯脚滑移,致我梭下,在竹梯上碰伤右第八、九、十肋,有一个乡下弟子来看望我,自称学过骨伤科,出手给我检查伤势。他两手在两边一用力对压,听得喳的一声,原只伤未断的右第九肋断了。我到广汉火车站附近去找著名老骨科医生刘汉书,他已退休未上班,由其弟子处理,也是用冲绒的草药摊在一种树叶上来敷我的伤处,外绑上绷带,与我自己用冲绒的韭菜敷类似。但他们的绷带比我的纱布正规,好用。我回来后,第二天换药,换成冲绒韭菜摊在有治伤作用的黄桷树叶上,用那个绷带绑住,换了几次,不痛了,就未再管。三年后照片,断肋的断端游离,未与近脊那一端长拢。又隔三年照片,竟然发现已长在一起了,这可能是因为我全身调整捎带解决的。

(3)第三次是一按摩专业后辈为我按摩,自恃手熟,点压腹部时很不经意点压到右肋弓上,手法又较重,喳响一声,将肋弓第九、十联结压断。回家我自行依法调养,三月后又长好了。为了不影响其人营业,我一直未将是谁造成的事故告诉任何人。

(二十九)治右手拇指屈不能伸,左手腕背活动疼痛的试验与肘区五个消炎点

(1)我天天写文章,用的右手,忽然右手拇指屈不能伸,不能工作了,用左手拨右侧麻筋,理右边颈、肩、右上臂、前臂、掌、指的桡侧,向心性摩送,反复若干遍,无效。回忆近三十年来,有关报刊先后介绍了肘区三个消炎点,一一试拨,发现在中间点附桡骨上的筋(肌腱)被拨动时有明显酸胀感。连拨数十下,右拇指自然伸屈自如了。

(2)另一次,左腕突发屈伸时腕背酸胀难受,用右手逐一拨揉肘区三个消炎点,效果不理想。乃向前移至肘下约四横指、前臂背面中线上拨动,酸胀感明显。一次拔两分钟,一日两次,连续三日而愈。

肘弯区消炎三至五点;即是在肘弯区内,受按摩刺激后有消炎作用的信息反馈点。消炎的范围,据说对膈以上器官的炎症都有效,我的经验是用于上肢有效。不要去死抠什么经穴,揉拨时有酸胀感之点即会有效。

肘弯区第一个消炎点,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在曲池下约两横指的股股肉最高点(可能是桡侧腕长伸肌),用拇指罗纹面揉拨时,跨肺经与大肠经两线,故非手三里。拨之滚动,但并未巴骨。

肘弯区第二个消炎点,高度与第一点平,就在三焦经线路上压在桡骨上拨,可出响声。本会李白珩体会:“对腕背、手背有直接影响。”

肘弯区第三个消炎点,与第二点同在文革后发现。位置在肘尖附近,与肱骨头相邻的微凹的尺骨上,邻近小海但不是小海,同在小肠经线路上。

肘弯区第四个消炎点,是我们金堂詹黄张按摩学研究会一个会员提出的,其位在肘弯上方约两横指,压在肱骨上揉拨。

肘弯区第五个消炎点,是我发现的,位置在肘弯下四横指中点,系三焦经线路上。

五个消炎点并非一起都作重点抓,反应大的多揉拨,没有反应的,一次后不再重复。

此外,向我学按摩的李白珩、王毅(成都)、王玉清等在治股骨颈、桡骨骨折、股骨骨折时用我传的按摩配合或以我传按摩法为主均获良效。另有专文介绍,此处不赘。

(三十)对治手抖不能端碗的试验

2007年下半年,我开始出现双手抖,左重于右。按摩、吃药无效。到2008年春末夏初,更严重了,左手端不稳碗,有人说是患了帕金森氏症,无法医。我不相信,但确实尚未找到治法,同年五月末,读到我订的5月29日《中国中医药报》载的一篇短文《延髓麻痹不可怕,分区丛刺疗效佳》报导一个74岁的老爷子不能进食是由于延髓轻度麻痹,用后项两侧的风池线扎排针,隔1cm一针,3天见大效,15天后自主进食。其原理是“针刺对损伤神经元内的线粒体有修复和保护作用”。我因此悟到的手抖也可能是延髓轻度麻痹所致。延髓又名延脑,是脊髓延伸入脑的一段,与脑桥共同构成作为“生命中枢”的脑干。扎针的针不能刺激它,按摩的拍打可以用震抖直接使脑干细胞活跃起来,减轻或消除麻痹。我原创发有颈肩头面十一拍,着重选用了其中的大椎片(包括大椎穴,颈七椎、六椎)空拳拍;后项两侧头颈交界处,左右同时拍(要求震抖感上至顶,下至足底);后头部耳后片左右同拍;后头部正中片与面部正中片前后同时拍;耳上方侧头部左右同时拍;头顶与颔部上下同时拍。每处一次拍108下至216下。如此坚持,一日三次,果然三天见大效,一月后基本不抖,恢复正常了。

友人薛玉树手抖厉害,我问他是怎么治的,他说在超市买美国杏仁吃了就好了。我也买杏仁给我的侄女张新民治手抖,无效。再问老薛,他说他后来才发觉他的手抖本是间歇的,恰逢停止发作期内吃杏仁而已,并非杏仁医好了。

(三十一)软组织伤病的治疗自我试验和三大要点的提出

软、硬相对而言,人体内外除骨骼而外,都是软的,对软组的内脏病的防和治,我们也有所开发;在这里说的则单指体表的皮肤、肌肉、韧带及附于其间的神经和血管。软组织的伤和病,品种甚多,詹黄张按摩学凭目已有的经验,只能治其中一部份:①跌、撞、扭、闪软组织损伤。②手术后遗瘢痕组织。③小面积烫、火伤。④小疮疡如甲沟炎之类。对这些,任天华的经验比我多。这里记的,以我自己的切身体会为主。

(1)烧蜂窝煤的历史阶段,加煤用铁条通煤眼,不小心被烫伤是经常的。一是用自制的烫伤油(黄蜀葵花瓣,成都地区人称漏芦花,泡芝麻油或樱桃泡芝麻油)涂,再用向心性摩送善后。赵镇桔园市场一理发工人的小孩小腹皮一大团被开水烫伤,哭得厉害,任天华给一瓶烫伤油解决。赵镇清平街大众印务打字员刘姗姣小腿被汤婆子烫伤一大片,我给烫伤油搽治愈,嘱其用向心性摩送消伤处皮肤色素。

(2)川医附院黄教授的化脓灸,给我背上烧出不少瘢痕,是火伤后遗;该院外科对我颈淋巴结取活检,打半个小时的麻醉药,做了一个小时的手术,痛得受了活罪,还结了疤,是刀伤后遗;都是用我的按摩消除了瘢痕。我双眼睫毛下垂,刺巩膜,影响视物,也由该院眼科切除上眼睑一部分,未等结疤就按摩,后来没有瘢痕。我妻任天华开玩笑对她熟识的该科宋主任说:“我们这个老头子,老来割双眼皮,幸好未成为扯眼(外伤致眼皮扭斜)。张义在重庆大坪医某部队一个军官的陈旧性扯眼,效果良好;我的学生简阳吴云澍(现住青白江)对治愈疤痕,写有专文。金堂公安局张俊,喉部手术后遗瘢痕并声音嘶,通过按摩完全恢复正常。

(3)甲沟炎,是手指病不是伤,西医要等到成熟了拨掉指甲,让其另生指甲,痛苦不堪。任天华擅用按摩治此病,一次五分钟,1至3次愈。。我未患过甲沟炎,但足大趾甲,一次因灰指甲,一次因外伤脱落,均用按摩加速促其生长。着重的一是理筋活气血,二是向心性摩送消炎肿,增病处营养。

(4)骨折必然同时引起我的该部位软组织同时炎、肿、痛,防治法已见前。拇指屈不能伸,腕背活动不灵属软组织病,已见前。

(5)我患有腰肌劳损,是久坐造成的慢性劳伤。取背中线(棘突线,即我们命名的背脊第一线),夹脊线(背部第二线),脊侧股股肉(第三线,含膀胱经内、外两线),兼具整骨、理筋作用。参考黄铭新教授推扳手法,在腰区第三线找到压痛点后,拨其上下,如此,一般可以缓解。以后又发现对腰椎间盘突出,仍用此加向心性摩送,加复位手法,配合综合调理,亦得以缓解。按摩手法自己做不方便者,皆由弟子做。我们的弟子江津市中医医院夏光荣,以治腰痛出名于重庆地区,是副主任医师,拿了名医本子,领导一个康复部,比我强多了。

(6)我曾两次患肩周炎,先左后右,我认为是慢性劳伤的积累而成,与骨质增生都不是“老年退行性病变”。①先揉拨肩胛岗内上角,查有无肩胛提肌劳损,按肩胛提肌劳损治要简单些。②查感冒常规4处五点,有感冒先治感冒。③通拍、通揉病侧颈、肩、缺盆、上臂,过肘止。因上肢神经从颈椎间发出,上肢动脉血从锁骨后下动脉来。④对肘、上臂、肩、颈椎作向心性摩送,加强静脉回流。⑤揉拨治肩10点(肩前、后、上、下、峰共称肩5点,上臂外侧中点,,肘弯下4上1消炎点),有酸胀痛反应处多揉拨。其中,据弟子唐雪梅在邛崃治一顽固性肩周炎,发现拨病侧肩前筋反应最大、效果最好,我试自己亦然,以后多用。⑥用一用王雅儒《脏腑图点穴图》中的肩区分筋法,防治粘连。⑦对病肢抖、摆、摇、伸、蹬、抬、外展、内收、后背、搓头、病侧手摸对侧耳,为活动病上肢关节十法。

我所治的病人的肩周炎,最快的一次,一般10次左右;最慢的三个月(仅两人,都是不拨麻筋自有触电感,为其特点)。另有2人,只治了一次或3次未再治,而各人回去自愈。我的弟子,包括学得最差的,给别人治此病,也很少听说有失败病例。

(7)颈犟,属于真正失枕者不多,属于感冒引起者多,淮口弟子易大纲、杜家方曾作过总结。我曾发现自己颈项右转痛,按感冒治无效,按失枕治无效,甚顽固。乃对颈周筋逐一拨动,发现左侧胸锁乳突肌与后项硬筋之间有一点特别痛,一边反复压拨此点,一边转颈,至痛消失为止,遂一次愈;

提出总结性的“治软组织伤病三大要点的由来是我、张义、任天华三人共同研究、实践的结果。其三点如下:

(1)治内病先治外感,是《伤寒论》中早已提出的,可是往往被人忽视。治外伤先治外感,更为一般人所不知,是我们首次提出治软组织病第一要点。上世纪六十年代,张义首先提出:四川人多明显的或隐性的感冒,治病先治感冒,是针对内科病讲的。我在重庆大坪某部队司令部治一男性坐后起来腰伸不直,部队医院和当地针灸医生作风湿治无效;又一中年女性低头扫地后头伸不直,找到我,都作为感冒治获效痊愈。我们的成都弟子刘汉澄左腕挫伤,其他弟子治疗反复很大:治毕无症状了,回去复发疼痛。任天华去了,先治感冒,一次而愈。

(2)第二个要点是理筋,起两个作用:一是畅通气血,二是借理筋发现和改善与伤处关连的部位,如受伤关节牵拉影响的部位或信息反应点。理筋有三个要求:①理伤处前后左右,不理新伤处。②对新伤(包括伤处及其挨近的上下左右)宜轻不宜重。③理筋多用拨法,要理到位。吴某,中年女性,在成都八一小学工作。多年未运动,有一年三八妇女节参加排球比赛。托球时,一手中指指掌关节脱臼,指反到手背上,她忍痛扯伸复位,遂肿痛不已,求治。我不在,由重庆和资阳来的罗和张两个弟子按照我传的三个要点施治,头天治好第二天复原,连续三日不能解决。任天华去,先治感冒,然后将他们的理筋理到腕部为止,延长至伤肢手背掌骨和伤指,都避开伤处。一次而愈。

(3)第三个要点是向心性摩送,是每次治疗中应该花时间最多的。最早是张义提出并用之有效的方法,但是:①称之为“反推“不准确,本是一种直线摩法,不该叫做推。②在心区以下用这种手法,是由下往上,似可称为“反”;而从头面等心区以上用这种手法,是由上往下,不是“反”。故叫做向心性摩送为好。③张义未定摩送的起止点:我定为避开伤处,从伤处的前面和侧面起,过上一个大关节止。理筋的起止点与此相同。手法亦宜轻不宜重。

有一次我去淮口为该处会员讲课完,组长之一杜家方说其弟种菜歪伤踝关节,他未学过,不能治,请我治。他家住公路边,是我返赵镇必经之处,我要他将患者用自行车驮到他家,然后我去做完第一、二要点各一遍,向心性摩送只做了示范,叫他接着做。他依样比划说“我这样出手能行吗”?我说“行”。问做多久?我说半个小时。我搭车走了,晚上电话问效果,答称做完就“痊愈”,骑自行车回去了。这证明三大要点是三大法宝,第三个法宝花的时间要多,第一、第二通常可以不再重复。突破现在骨科通行的禁令:“对新伤不准按摩”,我们也不必先用凉水冲泡,是一大发明。但是必须严格执行三者,依程序进行,伤处要避开,不能压、揉、摩,更不能摇、扯。能按摩之处,手法也要轻。最近,我不小心踢伤右小趾,三个弟子给我按摩,都手法不同程度的重,不但当时未愈,十日犹未愈。对旧伤则不同,可以按摩伤处,而且可以较重。杨某右脚背被蛇咬伤后遗腱鞘囊肿,已三次手术切除又复发,不能再切除,我和他的妻子(我现教的)给他按摩,理筋、压、揉囊肿,向心性摩送均较重,效果良好,不手术也解决了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一些新思考与探索
2014年12月2日 15:17 新浪博客


            (一)为什么要写这个体会?

(1)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甚多,詹黄张按摩学只是对防、治其中一部分确实有良效。而我虽是詹黄张按摩学的主创人,却不能全面代替詹黄张按摩学整个群体,各有各的经验教训,我在此只是谈自己的体会部分。

(2)写自己的体会,其中很多是防、治自己或亲友的切身感受,易于亲切而实在。但对呼吸系统的保、激、补、治,涉及的方面甚多;在此,只能有选择地谈一些体会。这些体会涉及一些大异于本人过去所熟习的常识,值得从新思考与探索。

         (二)人身上的呼吸系统,是些用来干什么的器官?

人体呼吸系统器官干什么用?答案不就是“用来吸气、呼气”么?很简单。但仔细一想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它们的功效涉及人体运化,排泄、内分泌激素作用、生命活动等多方面;

(1)是运化功能的重要环节

运化功能,既要运转,又要进行生理性的变化,我们理解为代谢的全过程。即是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可分为七个程序:①以粗加工为主的口腔活动。②食管是通道。以腐熟食物为主的胃的加工。③十二指肠接受来自胃、肝、胆、胰及自身的消化液对由胃腐熟的食物再加工成乳糜状,送入空肠、回肠。④空肠、回肠分清食物精华与渣滓,精华入肝再作精加工。⑤食物精华成为营养品到肺与氧气融合倚靠呼吸道吸入的氧。⑥进入心血管,全身运转,与各器官、细胞、细胞集团进行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化为功,出现种种生命活动。⑦通过回肠、大肠、肾、膀胱、汗腺孔道、呼吸道等排出废物。七个运化过程中,“⑥”和“⑦”都有呼吸道构成重要环节,所以我说:“呼吸道也是营养器官”。氧气是重要的营养,人类不可须臾缺少,超过食物营养。

(2)呼吸系统是重要的排泄器官—①排泄运化的废物CO2,不能稍停;②排泄水份,呼出的气带有水蒸气;③咳吐痰、粉尘等。

(3)呼吸系统对内分泌腺液调整全身有关功能的作用

呼吸系统的肺,是前列腺素生物合成、释放和灭活的主要场所。前列腺素、肺血管的活性多肽、组织胺对血管、支气管有重要作用。肺是某些激素的代谢场所,又是某些激素作用的靶场。

(4)既然呼气要排出水份,血循必须在肺交换氧气及二氧化碳,所以呼吸系统也是体液循环功能的重要环节。

(5)呼吸系统与泌尿生殖系统关系如何?现代生理研究还不很清楚,但有几种情况可提供我们思索,以致进一步探讨。①2013年4月8日《家庭医生报》载《肾病患者莫把感冒当小病》一文,说感冒感染的不止一种病毒或细菌,如感染了A族、B族溶血性链球菌,就可能引起肾病,即或不引起肾病,也可能加重原已有的肾病。②妇女坐月子中感冒了,叫做“月后寒”,可能导致死亡。

(6)呼吸系统功能影响心血管功能是普遍的。心与肺的距离如此之近,心依赖肺供给氧气,排出C02等代谢废品,肺体本身也依赖心血管运给营养。肺源性心脏病是四大心脏病之一;心脏病引起气紧、气急,也是呼吸道常见症状之一。我历来主张:保心必保肺,保肺必保心,治心必治肺,治肺必治心,按摩时两者同时抓,比心、脑关系密切更过之。

又,2007年2月6日《中国老年报》载有《肺部疾病也能引起高血压》,大意是说:患慢性肺阻4—7年后,其中约有17.5%的人出现肺源性高血压:肺阻发作重时血压升高,肺阻发作缓解,血压也下降可回归正常。这与肺阻导致供氧不足有关,也与肺部疾病导致失水、血液粘滞度增高、电解质紊乱有关,还与遗传有关。

(7)呼吸系统与全身所有其他各系统都相通

据2013年4月9日《健康报》第二版载《患者呼口气能诊断疾病》一文载:新华社洛杉矶2013年4月6日电: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刊发的研究报告说:各人呼出的气如同指纹般独一无二,其化合物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因为在全身各器官组织流动运转后呼出的气中除了水蒸气和CO2之外,必然还带有各器官组织不同的排泄物,所以能查各器官组织的健康情况,其敏感度,较之查血,有过之而无不及。现用之已查出胃癌及辨其是早期还是晚期,准确度高达90%;用此法诊断心力衰竭症,准确率且近100%;用此法还可诊断导致肺部感染的细菌类型;还用此法查出近期服用的癫痫药物。将来对此法的研究得更精深,运用得更广泛,会是必然的。

“血载气,气行血,”气既通行全身各器官组织起作用,我们可以设想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可以改善这些作用;利用呼吸气的运转;可运用某些治疗手段(如气化药物)、更好排出某些废物。

              (三)奇怪的鼻子

(1)鼻的位置特殊

①在面部的正中,亦即在五官的正中。按中国的传统观念,居中者可影响和支援四方额、顶、目、面、耳、口腔等。

②鼻根,旧说是上丹田,可以调整全身;是胃经的起点,而胃气又有生命的根;它又可受纳膀胱之气,则与提高气化功能可有关。

③全息论者,以鼻为全息部位,可通连全身,调整全身。

④鼻子在全身的位置仅低于脑,说明其出入呼吸气的重要性仅次于脑,或脑急需对新鲜气的纳入和废气的排除,所以两者距离如此之近。其间有些关系,还有待研究、发现,不只是已知的脑对氧气的需求量大和鼻这个小三角区有血管由颅底海绵窦通于脑。

(2)眼和耳都是两个,分列在两旁;鼻孔虽是两个,却并排紧挨列在正中,又由正中通向两边筛窦和蝶窦、上颌窦、鼻泪管。不仅通两边,还向上通额窦,紧挨大脑额叶;向下通咽、喉。转弯经耳咽管通耳窍。单是筛窦一边就有十多个孔窍,总计近三十个吧。如果鼻只作为气出入于肺的第一关,它能通咽喉就行了,要那么多孔窍干什么?有人说是为发音起共鸣作用,还可为脑袋减轻重量。也许是吧!不过我以那些孔窍的存在,除了是呼吸的必需外,那些孔窍本身及其附近部件是急需迅速直接从鼻孔获得氧气和排出多余的废品,而不必经肺和心循环绕路。

(3)人体内部器官开口与外界通连者,肛门、尿道口只向外排不向内接收。口腔虽能进,但闭合时多,眼可闭,耳有隔膜,惟独鼻孔敞着不隔,也不能闭,二十四小时昼夜开放,外毒极易进入,从而使鼻、上下呼吸道蒙灾,故肺成了“娇脏”。还要看到,受害者不仅止于呼吸器官,还牵连着鼻孔通连的多个器官。除上面已述及者外,从王雅儒《脏腑图点穴法》中治“脏毒症”的案例可知,鼻孔也通连肛门和尿道口。病从鼻入比病从口入更迅速,影响也更广泛。

(4)外、内的毒天天都有,鼻孔又24小时都开放着,为什么一般人并未鼻孔天天出问题?说明鼻自己有很强的保卫力,除已知的鼻毛起阻挡作用,鼻粘膜、腺液有一定粘附、杀灭作用外,可能还有一些我们未知的作用。为保护和激发那些作用,从我们按摩角度讲,要求:①揉全鼻柱9×6;②揉鼻面沟9×6;③揉鼻唇沟9×6;④洗灶(揉鼻孔)最少9×6。以上四处是重点,由于鼻孔通连处占了面颅的大部分,所以⑤首先取面部(上至额,下至颔)大面积按摩,再取四个重点,天天坚持。

揉鼻面沟如骨反应痛,证明鼻、鼻窦或鼻泪管有问题,是我常用的检查法之一。

又,据我看到过的报刊报导:少年、儿童洗灶400下,可引起全身血象的良性变化,免疫防卫功能会大大提高。

    (四)不要把普通感冒看成可治可不治也不需要预防的小病

感冒可以使人瘫痪,使人成为长期慢性病患者;甚至致人于死。本会副会长廖纲圣已在讲课时讲了不少,我再补充如下:

(1)首先要讲明,所谓普通感冒,即我们民间所说的伤风凉寒,人体受冷后,呼吸道的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被感冒病毒侵入鼻、咽、喉、气管成为感冒。有一定传染性,但传染力不如流行性感冒病毒那么厉害。中医名为“风寒”,加了这个“风”字,没有明确的定义,大约古人极端相信直观感觉,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没有什么认识,不以为是一种物质,五行中就没有空气。对空气流动而成为风,却又感觉到它有力而快速,来无影去无踪,把这类疾病都加上风字,如风寒、风热、中风、头风等等。风寒是外因六淫中两邪合在一起了;受寒,人们很易理解,风是什么?中医并未发现细菌、病毒等生物性病源,笼而统之看成是一种突出的邪气。吃了中药,出一身汗,热随汗解,同时病也好了。出汗处是表皮,故名为“表证”。感冒病毒(风)跑哪里去了?也是随着汗跑到空中又去害另外的人去了吗?刮背也可治感冒,刮的也是表皮,同样可叫表证。感冒病哪里去了?也是刮出去害另外的人去了吗?感冒病毒从呼吸道进入,又从何处钻到皮肤被发表出去和刮去呢?非也,都不是。是药物或刮法激发、提高了人体反抗能力,杀死了病毒,并非赶出去又害另外的人,这不只是“扶正祛邪”,而是“激正灭邪”了。

刮法是工具按摩,我们欢迎利用工具按摩,突破黄万香不用工具的传统。但是我们创新了黄万香的徒手按摩,詹黄张按摩学用徒手也可激发正气以防和治包括感冒病毒在内的若干“邪”。

要把防、治普通感冒,认真当成一回事,首先必须对普通感冒的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不然,不少人认为“伤风感冒是毛毛病,不要紧”;也有权威人士说对感冒不治它,拖几天自己也会好的。殊不知,感冒之害,可致终身慢性病,严重者乃致人于死。下面再举一些:

(2)感冒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感冒引起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很常见的,没有治好或没有治,拖成慢支和肺气肿,我本人深有体会。我九岁左右感冒咳,无钱医,硬拖,以致成了慢支,发展为肺气肿,到现在难以根治了。

(3)感冒与中枢神经病毒性病变                        

感冒致病毒性脑炎,我在报纸上读到过:感冒引起病毒性脊髓炎致瘫痪,本会副会长廖纲圣治愈过一例。

(4)感冒与风湿性心脏病

从来没有风湿病的人却查出了风湿性心脏病,风湿从哪里来的?病员回忆是曾感冒了喉咙痛过,医生肯定就是那时起的。我听友人原金堂新华书店负责人科愈文谈过这样的病例。近阅2013年2月14日《健康报》载第三军医大教授肖颖彬《风心病多是扁桃体炎惹的祸》一文说:链球菌寄生于呼吸道的扁桃体内,人体的抵抗力差了得风寒感冒后,抵抗力更差,于是链球菌由潜伏转为活跃,繁殖并产生多种毒素,引起扁桃体发炎、喉痛。毒素与人体产生的抗体结合成一种有毒的复合体沉积于心脏瓣膜表面,就可以成为风心病。

(5)感冒与泌尿生殖系统病的关系已见前述,这里补充两点:①受凉寒,尿清长;受热伤风,尿黄,是人体常见的。②我曾遇见妇女病例:坐月子或月经期感冒未治彻底,以后每次月经期间都可能出现感冒症状。

(6)感冒对运动系统的影响:①不少人感冒之后,觉得周身麻麻痹痹,懒言懒动。②汉代《伤寒论》中已记载了项犟是感冒症状之一。原本会淮口会员组长易大纲、杜家方两人总结多例被认为是失枕项犟的都按感冒治疗而愈。我和金堂王毅都有按感冒为主治愈腰犟痛出现运动障碍的病例,见于过去学会材料。③运动员常怕感冒了不能上场参加比赛。我有个弟子、四川外语学院的讲师王辅桂,业余爱好打羽毛球,曾为某羽毛球队比赛作裁判。一次一个队的主力队员感冒了,着急。次日不能上场,经他出手用我的按摩法治愈,得以准时上场,此后凡遇比赛都要邀他随队保驾。④四川俗语谓“有伤必有寒”,虽不准确,但软组织损伤兼感冒的病例的确不少,不治愈感冒,外伤也难治彻底。我们“治软组织伤病的三大法宝”,第一就是防治感冒。次为“理筋”与向心性摩送。

(7)感冒与五官病

感冒属于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如前所述,本就包括五官中的鼻、咽、喉,又通连耳、目、口,所以一感冒,五官都可能受累。一感冒就鼻不通或流清涕,咽喉痛、咳,是常见的。我和妻子任天华,都患过因感冒起得病毒性红眼病。腮腺炎虽非感冒,也是上呼吸道的传染病吧。廖纲圣治几例被诊为内耳眩晕症的,均按感冒治而愈,至少说明感冒可致眩晕。

(8)感冒所影响的首先是呼吸道本身。久治不愈或治不彻底,传变成下呼吸道的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肺气肿,以至肺心病,非只一、两人。我本人的肺气肿起源于此。感冒是不是不只感染上呼吸道而可“直中”下呼吸道成为肺炎?本会会员陈光荣暑天从青城山出来,冷热相激,即成肺炎;我的老领导骆述远因感冒,抵抗力差,竟死于肺炎。我离休单位的原党支书罗绍先感冒成肺炎,再转而死于心梗。

感冒病毒不只一种,感冒病毒侵犯的位置并非绝对固定,被感冒人的体质又各异,因而上呼吸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也五花八门,非只一端。

(9)据2013年4月22日《家庭医生报·阻糖尿病⑵》,有少数人因感冒导致糖尿病(摘)。

     (五)发现隐性感冒是詹黄张按摩学的一大进步和创新

我的老师黄万香及其儿子(成都按摩名医刘崇贵),生平以治内科杂症之慢性者为最多,治感冒较少。常见黄老间或治小儿感冒发烧,由孩子的妈妈捉住孩子,黄氏为拨后项筋痛,孩子一哭一挣扎,汗出烧退即完,并未治复杂的感冒。发现感冒有隐性的,是张义和我。是在临床中走了不少弯路,经过若干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教训获得的。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都以为感冒是一种有急性症状的上呼吸道急性病,我的读博的弟子李应志也认为我说感冒有慢性的是一种误识、误导。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1)我们的治百病先从颈部起,有四点根据:①从解剖和生理、病理学讲,大脑指挥全身,全身反作用于脑区,都必须通过颈区这一道关卡。②从中医的经络学说角度讲,旧有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多数要直接经过颈区,少数也间接要到颈区。③我们的临床经验证明,治很多病,特别是慢性病,从颈部开始易获良效,优于黄万香老师从面部开始。④我们防感冒的经验过程中发现了不少信息反应、反馈点,最后优选的四个部位中有两个部位在颈区。我这四个依据与李应志的以源于美国的整脊疗法的颈椎按摩为依据根本不同,不可以用洋框框来套。

(2)我们的对颈部感冒信息点按摩,所取的位置也与整脊疗法所取的颈椎部位不同。我们所取的主要是颈区胸锁乳突肌上的压痛点,不是去整颈椎骨。最先我们发现的感冒信息点,有耳前缝、眉中筋、耳上方贴骨细筋、肩大肌(斜方肌中部)、寒头子(斜方肌下部)、肩前点、肘弯、寸口、锁骨下第一肋缝的胸骨侧筋、内外踝下等,其中很多不在颈区。现在保留的,也不都在颈区,在颈区的也不在李应志所说颈椎上。整脊疗法能否治感冒,我也无从找例证和依据。

(3)传统中医早就定了治内病要先治外感,我们的治百病先防治外感,是从临床实际经验出发加以扩大了。

(4)不少病源在人体内都以“隐性状态”存在着。之所以成为隐性的,有几种情况:①病源的力量,还没有成熟到张牙舞爪使人体显出明显的症状来,于是它“潜伏”着,例如早期的癌细胞。②病源已开始在对人体进行破坏活动了,但人体的抵抗力起而与之对抗,两种力量的强度大致相当,形成顶牛状态,于是表面因平衡而显得平静无症状。③第三种情况是实际上已有症状了,但或因不典型,不符一般人所知该病的常识状态,因而被本人或医生忽略了;或者被认为是毛毛病,无足轻重,被本人或医生忽略了。又或者因为同时出现几种病,本人或医生只注意被认为最重要的病种,而忽略了另外的病种,也就成为隐性的了。感冒存不存在这三种隐性呢?我原来马马虎虎,认为不存在,没去考虑过,在临床中却发现实际上有不少隐性的,上述三种情况都存在。

例子很多,试举一、二:我的弟子之一王辅桂在莫斯科大学进修俄语。①某日用我的查感冒法发现该大学一个讲师有隐性感冒,本人不承认,可是回去后当晚就发作感冒症状,后悔不早听王某的意见提前治。②文革期间,我和张义住成都西门南巷子乡南旅馆用我们创新的詹黄张按摩法免费大量为人治病,由于效佳,颇获名声。某大厂军代表来了三人求治胃肠病,我们用创新有成效的经验为之治疗,数次后无大效,乃查其感冒信息点发现有感冒,遂先治感冒而获效。③成都弟子刘汉澄,摔跤时用左手撑地,致左腕挫伤。当时他尚未学会自己按摩治此病,请我们另外的弟子罗翼鹰、张国师为之用我们的理筋与向心性摩送治疗,均能当时肿消痛止,立竿见影,但次日还原又症状如故,连续数日如此反弹。我和任天华夫妇都不在,弟子束手无策。任天华去了,查出有隐性感冒,加上治感冒手法,一次而愈,未再反复。

发现隐性感冒,我们是走了不少转路“交了学费”才获得的。

         (六)防、治感冒的通用五处七点

这是从我们经验中筛选留下的

(1)预防用的鼻区两点

对两侧鼻翼用揉法,对鼻孔也用揉法(洗灶),早晚各一次,每次揉鼻翼108下,鼻孔400—800下。本会常务理事王毅试行一段时间未再感冒,又,如遇天气突变冷,来不及加衣,可用此法至加衣为止。

(2)我们屡用皆然,查有无感冒及治感冒的颈区三点,胸一点,肩区一点,防感冒效佳(检查处同时是治疗处)。

滑拿胸锁乳突肌中、上各18—36下,来回拨颈侧筋18—36下,旋拨“俞府”附近胸骨边沿筋18—36下,滑拿肩井上方肩大肌18—36下。

有头部症状加揉和向心性摩送头,有腹部症状加揉腹、点压腹,有颈、腰部症状加活动颈、腰关节。余类推。

       (七)回答用本派按摩法防、治感冒的两个疑问

(1)去药铺花几元钱就把普通感冒治好了,何必费事用你们有点儿痛的按摩?

答:这个问题问得对,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但是:

①凡药都有毒副作用,按摩治疗无任何毒副作用,而且可以助正健身。

②容易学会自我按摩治感冒,不出门就治好了。不花钱,不跑路。

③治感冒那五点,按摩时有点痛,防感冒那两点,按摩时不痛而舒服。

(2)治感冒要刮背,带刮痧油、刮片,还要请人做,比起买药不是很麻烦吗?

答:治一般感冒,自己做(或为别人做),我从来未用个刮片。退高烧,在大椎拔出血性火罐,在角孙刺出一粒血,热伤风加攒竹刺出一粒血,那仅是特殊情况,极少数时用。

附:①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和张义住成都八宝街煤炭厅招待所,招待员女娃娃一群,虽知我们会治感冒,怕痛,不找我们。犯感冒都去找附近的青龙街市第三医院。久之,见我们的办法简便、快捷,十来分钟就好了,于是逐渐又都转变成用我们的办法。

②有吃感冒药无效或吃药要呕吐的病人,都用我们的按摩治好了。金堂新华书店吕玉田,成都某医院药剂师陈玉华就是例子。



       (八)防、治慢支、肺气肿、哮喘

(1)防、治感冒七点,早晚各做一次,不分季节坚持,达到不感冒,一般慢支、肺气肿、哮喘不会发作,比冬病夏治贴膏药好。

(2)急性发作期

病人与施术者均坐式,从后面宽胸3—5分钟,气紧、哮喘可缓解。

(3)加用以下线、点效果更好。

①揉拨胸中线(胸骨最高处两叉尖、天突、膻中及胸叉(剑骨根处)共四处揉拨18—36下或更多,其余从上到下拨六遍)。

②旋拨夹胸线出响声6—12遍。(夹胸线包括胸骨边沿线,胸肋关节线。)

③拨锁骨下凹缝内肌肉上下6—12遍(上下拨动,由内向外移动)。

④旋揉中府云门区筋,腋下两肋缝,应各18—36转。

⑤顺肋缝拨筋3遍,反应大处6—12遍。

兼见心脏症状者(肺心病)加揉左手调心线400遍,内关200转,寸口100遍。(调心线包括神门、通里到灵道止四穴一线。)

      (九)谈戒烟是个决心问题

(1)此处不是指鸦片等毒品,是指对香烟(卷烟)宜戒绝。本人不吸烟,也不许闻过路烟。

(2)我本人戒烟的体会

我本人原不吸烟。1949年奉地下组织命撤退到邛崃,假扮富家子弟,组织上叫我学会抽烟应酬,以后成瘾,当中学校长作报告时也抽。每日两包。无钱时,8分钱一包的“经济烟”也抽。讲恋爱戒了一段时间,结了婚又抽。再戒,戒买不戒抽,等于零。包包中搁上糖果代烟,仍戒不了。五十岁后下决心不抽,到手的“中华牌”、“云烟”也甩了。瘾发时强忍着,过上两月,也就断了,以后见着抽烟心就烦。

(3)友人金堂县一医院外科名医叶家庚谈戒烟趣语:

原也抽烟难戒。去华西医院进修了胸外科手术后,为人剖胸切开肺,见抽烟的病员肺内都被烟薰黑了,大为吃惊,从此不抽了。

是个意志力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民间中医绝技之---神奇绿色自然疗法--“捉悸痞”+脐诊+民间腹部按摩法+民间医疗绝技---“提博气”
发布时间:2013-12-26   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   6806人关注
民间中医绝技之---神奇绿色自然疗法--“捉悸痞”
转载自风过无痕
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在民间早有广泛流传。只是长久以来,一直做为独门绝技为人所秘,或是有所透漏也都语不详焉,不能普及成为一种能够被大众理解和掌握的保健治疗方式。 的确,有些民间医术的传承至今还是很秘密的,包括我们家来说,所谓的祖传验效方(包括针灸处方和汤剂处方),至今还是我们在地方上创立声誉、维持生计的保证,其中有些东西的道理特别简单,在某个时间的某个人,突然灵光一现,发现了这个经验诀窍,秘密保留下来,作为自己必胜的法宝,传承给后人就成为后代谋生的福荫。 可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又有谁知道,曾经有多少珍贵的经验和讯息因为种种变故,被历史无情的湮没,成为永久的遗憾。比如华佗。一个火苗能够保留自己的方法,就是点燃更多的蜡烛。祖先的遗愿我不愿意违背,也做不了主。但是我要是有一点点的微弱的灵光,我很愿意拿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
一、“捉悸痞”释义: 这个名称是我后改的。有一次我问老太太:你这个治法叫啥名啊?老太太说:捉跳疙瘩。殊为不雅,所以就换了“悸痞”,这两个字。 “悸”字本来是指心脏的异常搏动,到《伤寒论》的时候已经泛指体表各部位的异常脉动了。它统领了这个疗法适应症的第一个表现——体表(主要是腹部)的异常脉动。 “痞”字的意思是痛。另一种说法是按下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腹内的结滞而且疼痛的就是痞。它统领了第二个表现——按下去会痛。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的按摩目标就是——腹部有一个会跳动,而且按下去有形状会疼痛的部位。 按摩体位: 上半身平躺在床上,下肢垂地自然伸直,放松,令腹部拉伸。 此时有急性不适,或者有长期慢性病的病人,可能会感觉到腹部某处有明显跳动。 如果没有发现,就用手指轻轻放在脐周的皮肤上,以肚脐为中心画圆圈寻找。可慢慢扩大圆的半径,直到寻找到动悸点为止。 注意:身体肥胖、体内脂肪较多的人,要稍用力按压才能找到。身体健康人理论上应该找不到动悸点,我没有实践考证过,因为真正健康的人太少见了。 动悸点在按压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酸、胀、重的感觉,并且异常感觉会向周边放射。 好,找到了动悸点,我们再说按摩方法: 五指弯曲并拢,五个指头呈梅花形,象我们平时捏茶叶的样子。 指尖放在动悸点上轻轻揉压,如果痛感可以忍受,可以把另一只手搭在按摩手的手背上增加按摩力度。 注意按摩的方向是:以悸动最剧烈,痛感最明显的点为中心,小范围顺时针旋转。这一点非常重要,切记!!! 按摩前不要吃太饱,若有便感,排空后再揉按。每次以揉按300~500圈为宜。每天1~2次。 自我按摩以缓和柔性的长期刺激为目的,千万不要贪多求快,盲目追求经络传感。没有足够的经验,因为手法失当,力度过大,很可能会造成其他疾病的出现。这一点也很重要!!! 自我按摩后可能会出现排气(气)、腹泻或便量增多(滞)、情绪异常(瘀)等一系列排病反应,相信熟悉按摩的同学已经稔熟于心,我就不必多言了。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悸动点会根据病情的缓解减弱、移动并向肚脐靠近,这是康复的迹象和表现,如果出现了相反的状况,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做相应的检查。 临床观察,这种按摩方法对虚弱证和慢性脏腑病效果比较好。其他的疾病治疗效果可能会差一些。也许还有很多没有发现的妙用,希望大家能够亲身实践后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 需要说明一点,按摩的过程应该感到身心安宁,气脉舒畅。有些动悸点是疼痛拒按的,也就是说越按会越难受,这样的情况就不要勉强坚持,以及早改变治疗方法或者检查就医为佳。 按摩结束后宜饮一杯温水,适当休息后再起身为佳。
二、上文已经把“捉悸痞”这种按摩方法向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报。 我的身边有不少朋友已经开始亲身实践,有些人按摩了一两次就体会到了身体状况的明显改善。捷报频传,让我这个推荐人也能分享到他们的喜悦和欢欣。相信论坛上的朋友们也有不少已经在实际操作了,所以开这个新帖,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把自己按摩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让我们的“捉悸痞按摩法”更加完善,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欢乐。 我抛砖引玉,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点心得吧。毛主席说:理论指导实践,事半功倍。自从发现这种按摩方法后,我查阅了不少相关的典籍、记载;很多热心的网友,也提供了几种类似的民间疗法,对我的深入研究帮助很大,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结合自己的所知所学,把“捉悸痞按摩法”和周易的一些知识结合起来,临床应用之后发现,确实能够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请先认识一张图: 这张图的名字叫做“九宫图”,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洛书”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按照这张图片,以肚脐为中心区,把肚脐外围分成八个部分。即肚脐为第5区,肚脐正下方为第1区,肚脐正上方为第9区,肚脐正右方为第3区,以此类推(注:根据易学原理,该图的具体方位应该分男女,男子3区在左,女子3区在右,次数符合河图数。坤土为地,厚藏柔软,则悸动痞硬所属,皆非正常。在临床上有很多例证,如徐文兵、郝万山都曾列举过类似的例子。王力平认为人体有些脉络不是完整的,而是有头无尾或无头有尾,在它伸展到一定部位后就莫名其妙消失了。龙门派称这种脉为“终点脉”。终点脉出了问题或打动了“死穴”、“禁穴”,人就会出现难以治愈的大毛病,严重者还可能死亡。人体的九个死穴全部集中在“命门区”,而且正好排列成九宫形状)。 实战一: 一个23岁的女孩子,有轻微的腹泻,每天大便3~4次,持续4天,自己吃过黄连素,没有效果,于是找我看诊。脉诊显示脾胃阴寒之气比较重,她自己讲,有一天就着凉菜喝了几杯啤酒,肚子就开始不舒服了。腹部触诊在第2区发现了悸动点。脾胃属土,按照“河图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的指导。我对悸动点用“轻5次,重10次”的方法进行按摩。按摩了60次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的肠鸣和水流声。第150次左右,去腹泻一次,结束按摩。嘱咐她第二天早晨9点热水送服一次标准计量的附子理中丸,下午再来按摩。 她第二天反映,按摩回去之后就没有再排便过。早起排便已经没有急迫感了,只是还不能成型,从早晨到下午四点钟,只排便一次。还是按照前一天的方法对她进行按摩,悸动点的波动感已经比前一天减弱很多了。按摩结束后我告诉她,如果明天早晨的大便不稀了,就不用再来按摩,药也可以停掉了。 第三天下午她打过电话来说已经完全好了。 实战二: 药房的同事,男性,27岁。每年秋冬季都会剧烈干咳(注:少阳咳嗽),曾经吃过几位医生的汤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一直用止咳糖浆和西药缓解症状。我帮他摸了一下腹部,在第7区发现一个悸动点。内经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脏属金,按照河图数,我对悸动点用“重4次,轻9次”的按摩方法,逆时针旋转按摩了300 次。 第二天同事咳嗽的剧烈程度和频率明显降低,我把按摩要点告诉他,让他回家每天坚持自我按摩。现在他每天也就咳嗽一两次,症状也已经很轻微了。我想,他能坚持按摩下去,让人困扰的顽疾总会有解除的一天。 实战三: 好朋友听说我们的按摩方法效果特别好,就带他的女朋友来找我看。这个女孩从小身体就比较虚弱,但是天生吃不了药,汤药、丸药入口就吐。病的实在厉害了就吃西药片,再严重就只能输液。 我没有给她平脉,直接找腹部悸动点,结果在第8区找到。我按照疾病反映的规律推测她可能有慢性肠胃病和中气不足的症状。好朋友说:的确是。前一阵子她总是说胃疼,消化还不好。脾胃属土,按摩方法和第一个例子中相同。告诉她长期轻柔的按摩会起到调理补益的作用的。 大家可能会问,治疗恢复脾胃功能很好理解,为什么说还会有补益作用呢?内经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把肠胃功能调节好。吃下的食物可以充分消化吸收,气血生化旺盛,那么身体强健不是指日可待么? 以上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捉悸痞按摩法”配合“九宫图”的具体应用。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还不是特别成熟。希望各位老师看过之后,能够帮我指正不足,让这个理论更加完善。如果大家有自己治疗的案例或者更好的理论指导方案,希望也能够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民间疗法发扬光大,造福大众。  我个人根据手头的资料和掌握的病例,把腹部按摩的分区做了一个初步的描述,现在贴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位在实践中不断地批评、改进,使这个理论更加完善。  说明:“捉悸痞”腹部按摩法的九宫分区理论,出自《灵枢经·九宫八风》。  河图布数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脏腑归属区域歌:  一区属肾二属脾,三肝四胆五归脐,六为大肠七为肺,胃心分属八九区(注:按后天八卦五行所属,博气本质上是一种振动,乃类似声音划分五音一样,其基本振动乃可看成全身振动之源,也暗示了血管共振理论的合理性,其中博气存在的位置不正会代表不同的内脏状态这是由人体的整体规律所决定的(这和玄珠位置不正对应不孝敬公婆之类是同一原理),乃为左肝右肺,上心下肺,还可根据洛书进一步存在位置对应。)。  第1区,肾系区域。  主肾脏病、膀胱病。耳病、骨病,腰脊肩背部的肌肉僵硬疼痛。  第2区,脾系区域。  主脾虚引起的各种身体虚弱、痰湿泛滥、消化不良、习惯性出血证等。  对饭量大却不长肉的人,长期按摩第2区域有保健增肥作用。“脾主肌肉”  长期按摩第2区还能缓解忧思抑郁的低落情绪。“脾在志为思”  第3区,肝系区域。  主肝脏虚弱症,如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足颤抖、关节拘挛等。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很多妇科疾病会在第3区找到反应点。  经常按摩该区域还可以治疗缓解肝肾阴虚型的小儿多动症的症状。  第4区,胆系区域。  主胆病,如口苦、眩晕、胆怯、喜欢叹气等。  第5区,中央区,脐部。  神阙穴,古来禁针宜灸,是宜补不宜泻的意思。  关于在脐部用温补药物熏蒸以期强健补益方法,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说:脐中为性命之根,不可轻动。昔人以附子、海狗肾补药敷于脐中而蒸之,名医犹且戒其勿用,况大伤人之物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此类药物都是“用于皮肤,以气感肾家相火”获得暂时疗效,长远来看恐怕会透支人体的元气。  第6区,大肠系区域。  主大肠津液亏虚,大便干燥、便秘、便难、头晕、口臭等。  第7区,肺系区域。  主肺病,如咳嗽、哮喘、气管炎症、鼻炎、咽炎等。  肺脏虚弱造成的气短、无力、面白、精神不振等症状。  很多皮肤疾病会在第7区找到反应点。“肺主皮毛”  第8区,胃系区域。  主胃部疾病,各种慢性胃疼、反酸、呕吐、打嗝、胃胀等。  肝木气盛会克制胃土,造成足阳明经的各种反应。所以因为气恼或者情志不舒造成的头痛和女性乳房胀痛,按摩第8区的反应点会取得效果。  第9区,心系区域。  心脏的功能不足或衰退造成的各种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心前区疼痛、头晕、健忘等症状,按摩第9区的反应点都会取得效果。  心脑血管异常造成的眩晕、失眠,按摩第9区的反应点也会有效。来看看腹部有什么: 1.《内经·灵枢》: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饮食之伤。 2.《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故虚邪(贼风)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留而不出,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输脉,或着于伏冲之脉,或着于膂筋,或着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不可胜论。------外邪(风寒湿热等)之伤入内. 3.《难经。十六难》其病有内外(病)证。假令得肝脉,其内证齐(肚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有结点,硬块或痛点)。假令得心脉,其内证齐(肚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假令得脾脉,其内证当齐(肚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假令得肺脉,其内证齐(肚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假令得肾脉,其内证齐(肚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情绪等原因内伤五脏,结气于肚脐周围。 4.<难经.五十六难>肝之(病气)积(聚),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心之积,名曰伏梁,起齐(肚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皖,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肺之积,名曰息賁,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五脏久伤,病气积聚在腹部。 由此可见,无论饮食之伤,外邪(风寒湿热等)之伤,还是情绪等内伤,如果久不解决,拖成各种慢性病,的确都会反映在腹部,反过来再看“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这个话,真是一言以蔽之!俗手愈演愈烦,徒增迷惑;高手化繁为简,一语中地。 如果以解剖学的观点,腹部悸动点确实属于腹主动脉的异常搏动——本来应该居于身体中线、深潜在皮下5cm左右的腹主动脉,在常力的按压下是不应该感受到它的明显搏动的。这种搏动越浅层,越偏移身体中线,说明“邪气”的力量越大。博气本质上是一种振动,全身内脏器官相关的振动信息都通过心脏和腹主动脉为中心收集后通过腹主动脉传递到左右骼动脉分叉处,造成左右开合的以分叉角72度为中心的微微管振动和上下微微起伏的分叉点运动(非常类似于锻炼中的双手拉气行为,其若至于精微,则共振消声乃类机起),此72度分叉恰好对应正五边形中心,通常在全身尤其是腹部形成稳定声谐振干涉图样,若某内脏器官发生问题,则声场干涉图样发生变化造成腹部的动(博)气,根据此声场干涉所造成动气位置及其所诱发结块的存在与变化可直接判断内脏器官功能状态。此乃类似声音划分五音一样,其基本振动乃可看成全身振动之源,也暗示了血管共振理论的合理性,其中博气存在的位置不正会代表不同的内脏状态同时是由人体的整体规律所决定的(这和玄珠位置不正对应不孝敬公婆之类是同一原理),乃为左肝右肺,上心下肺,还可根据洛书进一步存在位置对应。母体中的有通向胎盘的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腹壁有二条腹下动脉连接脐动脉和髂内动脉,这样脐动脉就充当了母子相关联的重要纽带,一切营养和振动信息都由此传导,也暗示了博气存在的振动学原理解释的合理性。除了血管具有传声作用外,人经络也有很好的传声性能,如有人演奏内经25音可引起对应的经络感传。 陈玉琴老师的原文: 鼻炎的问题不在鼻子在胃,把你的手指放到你的胃部,仔细地,慢慢地摸,我想你一定能摸到一个块,这个块还会跳。你的鼻炎问题实际上是与胃里的这个病灶有关,你把双手放在病灶上面,用心想那里,同时双手作顺时针转动(很慢很慢),做十分种,你会发现你的鼻塞情况有了改善。你可以压一点左腿的肝经和胃经,同时在睡前把自己的双手放在胃部作顺时针的按摩。动作要很慢很慢。慢到别人看不出你的手在动。当你的胃得气的时候(你感觉到胃里开始有在蠕动的时候)。胃里积的痰就会化掉或减少,这样一来与你鼻子有关的病灶的经络里的积痰就会动起来,你鼻子的水肿才会退掉一点,你的呼吸就会好一点。作完胃后,在做鼻子双侧的胃经,要求时间长一点,一点一点的作下去。每一点化一分钟。真正解决问题是你的血上升到一定水平,让人体自己去把一切摆平。要求如下:一,早睡。二,去敲胆经,三,敲肝经(大腿内侧),四,敲胃经(大腿的平面),五,晚上睡觉时,放双手在胃部做顺时针转动,意念留在胃部,做十分钟。 五脏五行相生养生保健法 1.肾区(五行为水):气海穴、关元穴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或空心拳轻轻拍打以上穴位各3-9分钟(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强壮肾脏的功能,改善肾阳不足所致的疲倦乏力、四肢不温、阳痿、早泄、五更腹泻、颈椎及腰腿疼痛等症状。能促进肾脏之精的化生,改善肾阴不足所致的眩晕、目干涩、脱发、白发、耳鸣、口干、咽喉干痛、皮肤干燥、关节活动发响、大便干结难解等症状。 2.肝区(五行为木):期门穴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轻轻拍打以上穴位3-9分钟(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提高肝脏对人体气机的疏泄功能而促进全身血液对脏腑器官的濡养,能改善血液循环以消除全身的气滞血瘀和各种疼痛,如能防治经络部位的头晕、头痛、颈椎疼痛、腰椎疼痛、四肢关节疼痛;能防治脏腑内部的胸闷、胸口刺痛、各种肿瘤疾病等。 3.心脏区(五行为火):膻中穴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或空心拳轻轻拍打以上穴位各3-9分钟(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快速强壮心脏功能、促进心脏血液循环,立即改变心脏的供血状态并改善心脏供血不足或心血瘀阻所致的胸闷、胸口刺痛、气短、心慌心跳等症状。亦可用于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等各种心脏疾病。 4.脾区(五行为土):左胸肋部、中脘穴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或空心拳轻轻拍打以上穴位各3-9分钟(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强壮脾脏功能、促进脾脏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促进脏腑对气血的化生并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状态,如改善食欲、提高食量、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增肥或减肥。亦可用于防治贫血、肌肉萎缩、胃胀、胃痛、胃溃疡等各种胃病。 5.肺区(五行为金):中腑穴、云门穴部 方法:晨起或睡前用掌或空心拳轻轻拍打以上穴位各3-9分钟(或81次),一日1-2次。 功效:能迅速提高肺脏对气血的输布功能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改善因肺脏气虚而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所致的气虚血瘀证,如疲倦乏力、胸闷、胸口刺痛、气短、心慌心跳等症状。亦可用于防治各种肺脏和心脏疾病,如过敏性鼻炎、习惯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心脏方面的冠心病、心绞痛等。 三、看到大家如此热烈的讨论这个问题,我来把我学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去上海参加了一个亲子培训,课间老师教我们一种治疗方法“腹部落九宫”,其中还教了面部落九宫,我还看老师的徒弟给一个看病的落头九宫,但是头九宫老师没有教我们。 老师说腹部落九宫是哪个朝代宫廷御用的,只有皇帝们才能享用,治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适合老人小孩,大人的手法只要吃得消能重则重,小孩子稍微用点力即可,因为小孩的经脉是比较通畅的,一般人一周只能做两次,癌症病人一周一次,老师说我还没遇到一周能做三次的,我估计老师做因为力度非常大,所以一般人吃不消。 我回家让老公给我做,第一次没怎么用力不觉得很疼,第二次我让他用力,做完我累的不行,老师还教我们十指功,这个说起来太复杂,再这就不说了,老师说练了十指功再给别人落九宫这样手指有力气有功力,效果才会好。 好了,具体说一下如何落这个九宫吧: 首先躺在床上,向楼主所说双脚要着地,小宝宝不肯配合可以不用着地。大家先把肚子假象成一个正六边形,一共有8根线: 第一根线:从左右最下面的肋骨的交叉点开始,差不多是任脉的鸠尾穴开始,到肚脐眼止,男的从右往左(这个不太好解释,假象有根弹簧,弹簧的正中线就是任脉,我们就是沿着任脉按摩,但是按摩总归要划小圈的,这个小圈大家一般会说是顺时针呢还是逆时针,我们这不讲顺逆,只讲起始点,继续相像弹簧的正中线是任脉,我们从正中线的右边开始为起点,好,这个时候不管你往上走还是往下走,从右开始往左画圈,注意这个圈是螺旋往下的,就像弹簧一样)女的从左往右(注意这个左右是被按的人的左右)遇到酸痛的地方就要多按按,最好是可以按开。 第二根线:从刚才第一根线的起点鸠尾穴开始沿着肋骨往下走大概一个手掌的长度,具体长度没关系,关键看你的痛点,按摩手法还是同上,另外注意,男的从左边肋骨开始,女的从右边肋骨开始。 配合九宫,根据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的九宫数字,周尔晋所创立的“人体X形平衡法”当与此有密切关系。基于对缪刺论的认识以及无数次的实践,周老前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高低医疗学理论。所谓高低医疗学,乃是研究人体低沉点与高升点以及如何达到相对平衡的学问。当不平衡由量变到质变,一端出现了病变低沉点,在另一断必然出现高升点,这便产生了疾病。只要在高升点上施加压力,通过大脑这个支点,就可以促使高升点下沉,而在另一端的低沉点就会上升,从而恢复相对平衡线,也就治好疾病了。准确找到低沉点与高升点,促使高升点下沉,就成为调动人体神奇平衡力之源。人体左脑主管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管左半边的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大X形,因而低沉点与高升点在人体出现的规律也是大X形。弄懂X形真缔,便成为治病的灵魂与关键。X形平衡法口诀:上部有病下部平,下部有病上部平,左部有病右部平,右部有病左部平,中间有病四边平,四边有病中间平,找到低沉高升点,平衡神力诸疾平。 X形平衡法体现了“全身是穴,全身无穴”的经穴特点。例如,脚踝附近疼痛的病人,经过在手掌部探寻痛点都在大鱼际内侧偏上位置找到强烈的压痛点,以拇指按压稍用力患者即有难于忍受的痛感,反复坚持数天则病愈。 但是,周老前辈却忽略了缪刺的内容并非就左右交叉刺络取穴法这么简单。细读经文可知,“其气无常处”,我们是不可能用一种方法就掌握缪刺的全部内容的。尽管“以左取右以右取左”,但却没有说明以左取右是取右上还是右下,更没有讲清楚到底在右上或右下的具体范围,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地研究一下缪刺论的精髓所在。归纳起来,缪刺取穴主要存在三种方法:就近取穴、中轴对称取穴与中心取穴。 所谓就近取穴是指按就近的原则取穴。中轴对称取穴是以人体的中轴即百会穴与会阴穴的连线为经轴对称取穴,或者以神阙穴与命门穴的连线为纬轴对称取穴,前者用于左右对称的情况,后者用于前后对称或上下对称的情况。而中心取穴又分为三种情况。其一则是在人体的正面以神阙穴为中心对称点来确定穴位所在,二则在背面则以命门穴则为中心对称点来取穴,三则是指按经轴与纬轴的交点为中心对称点来确定穴位所在。这个对称中心不但在人体上是几何对称中心,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我们的生命对称中心。其中,纬轴的神阙穴与命门穴就是我们的先天的源穴位,而经轴的百会穴与会阴穴就是我们的后天的源穴——这种现象的存在根源于人体整太极的自平衡结构约束,如双螺旋,宝葫芦状等都与此有关,整体性规律运化对于人体至关重要,暗示了整体数码分布盘的存在。此外,关于此类诊病法在一些研究中也略显端倪,如通过基里安摄影对比对称穴位发光强度、左右乳腺钙化点分布比较、左右井穴温度差等,都是基于人体的对称部位物理特性的差异性变化来实现诊病的。
┏━━━━━━┳━━━━━┳━━━━━┓┃4 胆 肝 子 ┃9 心小肠 ┃2 任  ┃┃  少 厥 丑 ┃手少太午 ┃  ┃┃巽 阳 阴 足 ┃离 阴 阳未┃坤 脉 ┃┣━━━━━━╋━━━━━╋━━━━━┫┃ 三焦心包亥 ┃5 无 ┃7肺大肠寅┃┃3 少 厥 戍 ┃   ┃  太 阳卯┃┃震 阳 阴 手 ┃ 中 ┃兑 阴 明手┃┣━━━━━━╋━━━━━╋━━━━━┫┃8 胃 脾 辰 ┃1膀胱肾申┃6 督   ┃┃  阳 太 巳 ┃ 太少酉 ┃  ┃┃艮 明 阴 足 ┃坎 阳阴足 ┃乾脉 ┃┗━━━━━━┻━━━━━┻━━━━━┛
无论捉悸痞还是提“博气”,其初始的柔腹准备活动和逆腹式呼吸等,都是为了松土以增强坤土涵藏能力。博气本质上是一种振动,乃类似声音划分五音一样,其基本振动乃可看成全身振动之源,也暗示了血管共振理论的合理性,其中博气存在的位置不正会代表不同的内脏状态这是由人体的整体规律所决定的(这和玄珠位置不正对应不孝敬公婆之类是同一原理),乃为左肝右肺,上心下肺,还可根据洛书进一步存在位置对应。
肚脐也会亮起红黄绿灯,它的改变,提示着内脏寒热的变化:1、肚脐颜色发白,没有光泽,原因是气血两虚,需要补充温性的补品。2、肚脐颜色发红,表示心火重,体内藏有热毒,需要排毒性寒的食物来调和。3、肚脐颜色发黄,还会有油性分泌物渗出,发痒痒,则是胃部或肝脏内郁积着湿热的征兆。4、肚脐颜色发青或青蓝,是因为体内有积寒。5、肚脐颜色发紫,色泽黯淡,是因为体内有淤积。肚脐的形状和位置自然应该保持不变,一点小小的变化,就能够很容易觉察到,它的变化,也是身体的晴雨表。1、肚脐突出是水肿或卵巢囊肿的征兆,也是哮喘病的预兆。2、肚脐内陷,是脾脏和肾脏太虚弱的表现。3、肚脐下移,则是体内有瘀气。5、肚脐偏左:有可能是大肠粘膜发生了病变。
6、肚脐偏右:则是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的表现。而肚脐的温度变化,则是预知内脏寒温最好的温度表:1、肚脐温度过高是因为大肠或小肠内有积热。2、肚脐温度过低,则是肾虚。
请大家打印图片出来放在被按摩者肚子上,按照图片顺序就可以了。但是放肚子的话红色螺旋的左右和病人的左右是不一样的,红色螺旋的以病人的左右为准,男的起点在右边往左画圈,女的起点在左边往右画圈。
1。图中标了数字的线条,男先左,女先右 2。螺旋的图两个都是对的,男右起往左,女左起往右,大家如果不好记可以这样来,我自己的理解是所有的节点都是不好的东西,我们要化掉,就要反其道,所以和男左女右是相反的。 3。按摩的时间,我每次都要按1小时了,仔细按得话会花很多时间的,大家根据自身耐受力来。 4。另外务必记住脚要着地,外圈按摩不酸痛了往内缩小圈圈。 对女性妇科,痛经尤效,可在经期前3天一次,经期一次,经期后三天一次。

对女性妇科,痛经尤效,可在经期前3天一次,经期一次,经期后三天一次。

1.浅表明显的跳动点 2.压迫有明显的酸胀痛感,并向周边放射。 这是确定按摩点的两大要素,如过不能同时满足,那就不能被包括进这种按摩方法中来。单纯性的痛点还在研究,在寻找合适的治疗按摩方法。 深层的跳动没有痛感,的确是正常的腹部动脉搏动,不应该被归进病态和这种按摩方法的治疗范围。这些问题我在贴中都有详细说明,希望大家真正掌握要点后再按摩,不要盲目操作
看《民族疗法“提博气”》论文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只要在百度搜索就可以找到,2005年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发表。民间中医网在2006年已经发布了,也给许多网友馈赠过“提博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资料。通过热心网友的介绍,才拜读到您、中里巴人和陈玉琴三位老师关于腹部按摩的资料,发现和“捉悸痞按摩法”有很多相通之处,真是相见恨晚。
另外,几位网友在回复和来信中也曾提到他们当地类似的治疗方法。看来对腹部悸动点和痛点的按摩,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在民间早有广泛流传。只是长久以来,一直做为独门绝迹为人所秘,或是有所透漏也都语不详焉,不能普及成为一种能够被大众理解和掌握的保健治疗方式。 自从我接触到“捉悸痞”之后,查阅了很多中医典籍和相关资料。发现这种按摩术的源头就在内难伤寒这几部中医经典里,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中华民族甚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种按摩方法发扬普及,造福大众!
现在我还在收集整理资料,以期让“捉悸痞按摩法”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完善。希望马老师不吝指教,能够与我们分享您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技术,让所有对腹部按摩治疗技术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学习成长,提高进步。

附另一份资料供大家参阅(感谢原作者)
腹部九宫穴位及穴区主治的病症和按摩方法

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五行





五脏六腑
肝、胆
心、小肠
脾、胃
肺、大肠
肾、膀胱
六字诀
嘘(虚)
呵(科)

呬(谢)
炊(吹)
胸腹部九宫穴位及穴区主治的病症及按摩方法:见图4图5 1、4宫与2宫,云门及中府穴,肺经,连心肋。云门在锁骨外沿,距前正中线6寸。中府在云门下1寸。主治:咳嗽,哮喘,胸胁痛,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肩臂痛。按摩法:用五指并拢为梅花指在该穴区转揉。
2、9宫天突穴:任脉,嗓子眼,连肺胃。主治:咽喉肿痛,失语,咳喘,止呕。急性咳喘可即按即停。按摩法:用梅花指或中食指按揉嗓子眼。
3、3宫与7宫,乳根、乳中、天池三角区,连心胸肋。天池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在腋下三寸,乳后一寸。乳根穴属胃经,乳中下1寸(乳中不直接按摩)。按摩该三角区域,作用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降逆止呕。主治:胸闷,胸胁痛,,咳嗽痰喘,呕吐,可改善乳腺组织营养,防治乳腺炎及乳腺增生,对女性可以重塑胸部、改善乳房的松驰、外扩现象。按摩法:用一只手的虎口扣住乳根可双手叠压转揉。
4、5宫膻中穴,任脉,两乳头中间。脾、肾、小肠、三焦经与任脉会穴。作用是利气宽胸,止咳化痰。主治:胸闷,胸痛,心痛,咳嗽,哮喘,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乳汁不足,返酸、呕逆。按摩法:用梅花指压住穴位转揉。
5、8宫与四宫,左肋下胸腹交界处叫脾区,主要器官是脾脏和胰腺。胰腺、脾脏和胃是相连在一起的。胃的左侧是脾脏,胃床大部分在胰腺上:脾主运化,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于保持血糖正常有重要意义。主治:脾胃病,糖尿病及其连带病症。按摩法:用左手小鱼际(小指下面的手掌面)抠住左肋下,再用右手叠压在左手上转揉。
6、6宫与二宫,右肋下胸腹交界处叫肝区。肝胆互为表里其肝疏泄功能与胆汁分泌排泄、脾胃消化有关。肝气郁,则纳呆、嗳气、呕吐、腹胀、泄泻等。肝湿热,胆液外溢则黄疸。肝气盛郁,则头痛、头晕、易怒、耳鸣耳聋、目赤等。肝区的期门穴(乳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章门穴(侧腹部11肋游离端下法下方)可治疗:腹痛、胀、泻,呕吐,肝炎,肝硬化,黄疸,肋间神经痛,肝脾肿大、腹水,胆囊炎、胆石症等。所以该区可防治肝胆及连带病症。按摩法:用左手小鱼际(小指下面的手掌面)抠住右肋下,再用右手叠压在左手上转揉。
7、1宫与九宫胃区(中脘穴:腹部之任脉,脐上4寸,小肠、三焦、胃经与任脉会穴)。作用是消食利气,健脾和胃,宽中开胃。主治:胃痛,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呕吐,吞酸,便秘,吐血,便血,急慢性胃肠炎,胃及12指肠溃疡,肠梗阻,哮喘,神经衰弱。按摩法:在脐上4寸,用双手掌叠压或梅花指转揉。
8、三宫与七宫,腹中部,神阙穴左右侧,距脐中2—4寸(3—5指)。包括“天枢、大横、腹结”区域。天枢穴:胃经,平脐中,距脐中左右2寸。大横穴:脾经,平脐中,距脐中左右各4寸。腹结穴:脾经,大横穴下1.3寸。该区域主治:绕脐腹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痢疾,肠道寄生虫病,肠麻痹,月经不调,痛经,阑尾炎,癔症。按摩法:在天枢、大横、腹结三角区,用双手掌叠压或梅花指转揉。
9、五宫,神阙穴区(包括肚脐正中的“神阙穴”及脐上1寸的水分”,脐下1寸的“阴交”,脐下1.5寸的“气海”):属任脉。“神阙”禁针可灸,“阴交”孕妇不用针、可灸,“神阙”主治:虚脱,休克,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脱肛,腹部水肿,细菌性痢疾,肠粘连,痔疮。“水分”(脐上1寸)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阴交”(脐下1寸)主治: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阴痒、不孕症、疝气、水肿、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气海”(脐下1.5寸)主治:腹痛,腹泻,虚脱,哮喘,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不孕症,疝气,遗尿,脱肛,尿潴留,泌尿系感染,肠麻痹,胃下垂、尿崩症,神经衰弱。按摩法:用双手掌在肚脐处叠压转揉。
10、八宫与六宫,归来、气冲、冲门三角区(归来穴:胃经,脐下4寸、距正中线2寸。气冲穴:胃经,归来穴下1寸。冲门:脾经,腹股沟外侧距曲骨3.5寸,)主治:小腹痛,外阴痛,月经不调,不孕,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白带多,阴茎痛,遗精,睾丸炎,疝气,阳痿,痔痛,小便不利,睾丸炎。按摩法:在左右大腿根与小腹交界区,用左或右手的小鱼际(小指下面的手掌面)压住该区,再用另一只手叠压在上面助力转揉。也可用梅花指转揉。
11、一宫,关元、中极区。关元穴:任脉,脐下3寸,就是丹田。中极穴:任脉,关元下1寸,膀胱经的募穴。均为肝脾肾经与任脉的会穴。主治:昏迷,虚脱,遗精,阳痿,早泄,疝气,小腹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出血,带下,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滞产、产后宫缩痛。阴痒,遗精,遗尿、小便不通、尿频、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腹泻,脱肛。作用是扶正,生阳,温调气血,利湿。按摩法:用双手掌叠压转揉,或用梅花指转揉。
12、胸腺区(免疫区):锁骨中间天突穴直垂下来,一短带状,紧靠任脉两侧,约四指宽的长度,就是胸腺。按摩胸腺的意义:胸腺位于胸骨后面,胸骨上端,左右两肺之间,紧靠心脏,呈灰赤色,火柴盒大小,扁平椭圆形,由淋巴组织构成,青春期前发育良好,40岁过后就会逐渐萎缩.但是只要经常不断的刺激它,就会保持活跃的状态,可提高免疫力,防癌,不易生病。按摩法:见五。
13、转揉大腹(大肠区),以肚脐为中心距肚脐3-5指处转揉大腹:(见图5)、按照大肠的自然走向按摩。自右侧小腹开始向上↑(升结肠)经“天枢”等胃经穴位到近右肋下面转向左(横结肠)经“中脘穴”到左肋下面然后转向下↓(降结肠)经胃经的“归来穴”等一直到左小腹底部,再向右转→经曲骨上面又到小腹右侧。大肠区的“器官”是大肠,所经经络是胃经及肾经和任脉,故转揉大腹可以疏通大肠区,可治疗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脱肛,腹部水肿,细菌性痢疾,肠粘连及胃肠部的多种疾病。按摩法:见五。

四、主要防治的疾病:肺热咳喘,心脏不适,胸闷胁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肝气不舒,腹涨、腹痛、腹泻,糖尿病,高血压,大便秘结及男科妇科疾病等。可以说通过九宫按摩可增强人体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功能,防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并有减肥功效。
五、两种按摩法:参照图3、4.5
(一)米字型按摩法:参照图3。不分时间。
(A)、按摩顺序是:9→1→3→7→4→6→2→8→5→九→一→三→七→四→六→二→八→五。
(B)、按摩次数与顺逆:所有穴位都是先顺时针转揉36圈,再逆时针转揉24圈,然后点压两秒钟以上。(按摩时想着在胸腹部掛着一块表,就知道顺逆了)
(C)、按摩九宫后剁搓摩擦胸腺:在任脉两侧1.5 — 2寸(两三指)处,用双手指自上至下剁搓摩擦各50次(或从嗓子眼直垂下来到膻中一线剁搓摩擦100次),力度要适中,不可用蛮力。
(D)最后转揉大腹:双手叠压自右侧小腹开始向上↑转揉,到近右肋下面转向左(横结肠)经“中脘穴”到左肋下面然后转向下↓(降结肠)经胃经的“归来穴”等一直到左小腹底部,再向右转→经曲骨上面又到小腹右侧,就这样要顺时针转36圈。然后双手在左右肋下面“稍用力”向下↓拍搓24次,一直搓到小腹。
(二)九宫按摩法:
(A)、时间:夜11时、→午11时定为上午,午11时→晚11时为下午。
(B)、上午按摩(自下到上按摩九宫,再自上到下按摩胸腺及大腹)按摩顺序是:先由(一)宫开始→经(二、三、四、五、六、七、八)宫→(九)宫(腹部—自关元到胃区),接着按摩(1)宫→经(2、3、4、5、6、7、8)宫→(9)宫(胃区→天突穴)的顺序按摩(这样肝、脾、胃区先后按摩了两遍),按摩每个穴位后要点压两秒钟以上,最后按摩胸腺及大腹。
(C)、下午按摩(自上到下按摩九宫,再自上到下按摩胸腺及大腹),按摩顺序是:先由(9)宫→(1)宫(胸部--自天突穴到胃区),接着按(九)宫→(一)宫(胃区→关元)的顺序按摩(肝、脾、胃区先后按摩了两遍),按摩每个穴位后点压两秒钟以上,最后按摩胸腺大腹。
(D)、九宫的按摩次数与顺逆:单数×9的倍数、要顺时针转揉、《如按摩7或七宫×9﹦63次,要顺时针转揉》;双数×6的倍数、要逆时针转揉、《如按摩4及四宫×6=24次,要逆时针转揉》。
(E)、按摩九宫后剁搓摩擦胸腺:在任脉两侧1.5 — 2寸(两三指)处,用双手指自上至下剁搓摩擦各50次(或从嗓子眼直垂下来到膻中一线剁搓摩擦100次),力度要适中,不可用蛮力。
(F)、最后转揉大腹:双手叠压自右侧小腹开始向上↑转揉,到近右肋下面转向左(横结肠)经“中脘穴”到左肋下面然后转向下↓(降结肠)经胃经的“归来穴”等一直到左小腹底部,再向右转→经曲骨上面又到小腹右侧,就这样要顺时针转36圈。然后双手在左右肋下面“稍用力”向下↓拍搓24次,一直搓到左小腹。




说明:请每天按摩两次

脐诊 脐居人体正中,内通五脏外达四旁,腹内脏器疾患皆可外露于脐,故脐又称为腹眼。此外,口、脐、肛为人体上中下三要窍,乃候脾胃之要地……

第一节 脐先兆的理论基础脐,居人体中部,谓齐分人体上下故名。脐为一身之中枢,故又名天枢。
脐为任脉要穴,名曰“神阙”,神者,神气也,阙为宫殿之寓,神阙即言脐为神气出入之通道。脐居大腹中央,内通五脏,外达四旁,且前贯任脉,后应督经,脐又位处中州根系于肾、命门,故为人身重要枢纽。
脐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脏腑经络疾患可反映于脐,故通过脐诊可测知人体脏腑经络的盛衰状况,故脐又称为腹眼。
一、脐通五脏,为真神往来之门户
脐位于腹正中央,为冲脉之所系,元气归藏之根,故有五脏六腑之本的说法。脐,齐也,正如《东医宝鉴》所言:“脐者,齐也,身之本,正谓脐中也”故脐实可谓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枢纽。
脐又属任脉之神阙穴,神阙,神气之穴,真神往来之门户,正如《厘正按摩要术》所说:“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户也,故曰神阙”又曰:“是神气之穴,保生之根”所谓神阙为神气守舍之处,故《诊病奇侅》曰:“夫脐之凹也,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环中幽静、轮廓平整,徐徐按之有力,其气应手,内有神气之守也;若软柔如纊,按之其气不应者,其守失常也;突出而凸,气势在外,其守不固,至于弱如泥者,其命必不运,何得永保天年乎。”
二、脐为元气之所系,而关于肾
脐的生理意义还在于脐为生气之源,因脐关乎于肾,连及于命门,所谓前有神阙,后有肾、命,共为生气之所系。故《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肾间动气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生气,亦即元气。《诊病奇侅》说:“脐者,元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本”及“脐下丹田,真气之所聚”真气乃先天真一炁气,丹田又称下气海,位于脐下,人生元气源于命门,肾,藏于脐、丹田下气海之中,系之于脐,故张景岳说:“命门者,下丹田,精气出入之处”及“先天真一炁藏于此”“一点真灵之气聚于脐下”以上皆说明了脐与源之于肾、命门,藏之于丹田下气海中的元气的密切关系。
三、脐贯任、督,通达十二经脉
脐,任脉贯行于中,督脉气应于后,任、督又各为阴经之海及阳经之海,总统诸经、故神阙(脐)能通应阴阳、内连人体诸经百脉。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域,冲乃经脉之海,且任、督、冲一源而三岐,三脉经气相通,皆达于脐,可见脐与冲、任、督的关系甚为密切。
脐又与人体十二经络攸关,脐,地处人体中枢,为经络通行之枢要,许多经络皆贯脐或挟脐而行,如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足阳明胃经,“其直者,下挟脐”。
其他,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阴蹻、阴维脉等经络的循行亦皆近脐。此外,奇经八脉纵横串于十二经之间,具有横溢蓄经的作用,可见脐内联于全身经脉,通过各种经气的循行,交通于五脏六腑,旁达四旁,前主中州,后应肾、命门,实为人体气血相贯的一大枢纽。
以上说明脐与人体脏腑密切相关,故脐是窥视人体内脏状况的重要部位。。

肚脐诊脐为脏腑之门户,脐又为腹眼,通过脐可窥视人体内脏经气的盛衰,了解人体脏腑经络的病变,故脐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一、相脐轮
正常,脐轮为圆形或椭圆形,轮口丰满,色泽红润,边缘滑利而富于弹性,象征脏腑精气充足,生机旺盛。如脐轮薄,脐口不圆,色泽不正,按之枯涩为脏腑精气不充,禀赋素薄。
此外,应注意脐的轮廓是否清楚,大小是否得当,和腹的大小是否相应,深浅是否相宜。一般而言,脐直径2.0厘米称为大圆脐,1~2厘米为中等脐,小于1厘米称小脐。
二、相脐壁
脐壁亦称脐廓,正常,脐壁厚实,色泽明润,脐宇宽宏,如脐壁薄,色泽枯晦,脐廓窄缩则属异常。一般而言,脐廓深度大于1.5厘米为深脐,小于1厘米为浅脐,过深或太浅之脐廓均为异常,故《诊病奇侅》曰:“脐大容李者为寿相,浅大者亦为寿相”。然脐宇虽小,只要坚固牢实者亦非夭貌。总之,脐之大小得宜,脐部坚牢厚实者提示肾气实,反之,脐廓软薄萎缩,脐宇小浅者肾气虚,故据脐廓的刚盈柔松可判断疾病的虚实,体质的强弱。
三、相脐底
正常,脐底光滑红润,脐之根蒂居中,牢实挺拔,推之不移,象征元气充盛。反之,若根蒂应手虚软,色泽枯夭,或苍白露青筋,甚至呈晦滞色者,皆属异常脐底,若见脐与肉相离者则为元气败脱之兆。
四、脐相寿夭的意义
脐为元气之候,故对预测寿夭有一定的意义,若脐深、脐环圆整、轮廓宽宇、肌肉厚实、色泽明润、按之有力,应手如有根蒂之脐,为神气内守、元气充盛之相,主寿。反之,如脐浅、脐环不圆,轮薄廓狭,脐肉薄虚色泽不华,按之虚软如泥者为无根蒂之脐,为神气不充、元气虚弱之夭相,故《诊病奇侅》曰:“人之寿夭,相脐可知也”甚是。
最近文献报道称日本一位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发现,从肚脐的形状,可判断人的健康状况。如圆形,下半部丰厚而朝上,表示正常男子;满月形,多为正常女子;向上形即肚脐向上延长几乎成三角形,多有胃、胆囊、胰腺疾患;向下型与上述相反,表明患有胃下垂,胆囊等疾患;偏右型易患肝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偏左型多见肠胃不佳;浅小型多见激素分泌不正常,经常感全身无力等现象。
五、脐动气预报意义
悸动气包括脐周悸与脐周动气,脐周悸包括脐上悸、脐中悸及脐下悸,其特点为自觉悸动,多提示脏虚、水饮及挟瘀。脐周动气包括脐上动气,脐中动气及脐下动气,特点为他觉触动,为脏虚、冲气上逆、水气的标志。
脐周悸病轻,脐周动气则较重,脐周动气可由脐周悸发展而来。二者互为病理转化关系。
一般来说,脐中动气是不能触动的,如能触到其跳动亦是较柔和的,一息大约5~6次,如7~8次以上则属凶相。
1.脐上悸、动先兆意义 脐上悸为病人自觉脐上筑动,多属心肝不宁,常出现于神经比较敏感的女性,病情较轻,每于情绪激动时出现,常与失眠,梦多等症兼见,此类人多性情急躁、敏感多疑,素禀体质纤弱。
脐上动气为医生可以触知的动气,提示肾虚不潜,冲气凌心,常出现于肾阳虚患者,若脐上动悸连及心下,甚至波及虚里则为心肾两虚宗气无根的重证信号。证见面白头晕,心悸怔忡、畏寒肢冷、脉沉、舌质青、苔白等,故前人叹曰:脐之动,实为君火之应,意竟在此。动气在脐上,若见颧赤烦躁,又为下焦阴寒浮阳上越的真寒格阳症标志。
2.脐中悸、动先兆意义 脐中悸即当脐悸,为中虚之征兆,盖脐主中州,脐有动悸则示脾气不足,胃无虚冷等病变,证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面色萎黄,舌苔白润胖嫩,脉细弱无力,脐中悸常有中气下陷致内脏下垂等证,临床上胃下垂患者确常有脐中悸症状。
脐中动气为脐中悸的较重情况,为脾肾两虚、肾病及脾病理。由于命门火衰,不能温煦中土,因此,脐中动气除提示脏寒之外,还有中虚土不制水,冲气凌心之势,较脐中悸更为严重。证见脐中筑动、面白畏寒、腰冷肢凉、腹鸣便溏、食少心悸、舌苔的舌质青体胖嫩、脉沉细等症。
3.脐下悸、动先兆意义 脐下悸提示肾虚不能制水,水停下焦的水饮病和肾虚冲气不潜的病候,如《伤寒论》五苓散证:“假令瘦人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又如苓桂术甘汤证:“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汤”即是。
动气在脐下多为不良预兆,提示肾阳式微、命火不足。脐下动气预后最差,因脐下为肾间动气所在,肾间动气者,《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肾间动气又名原气,导源于命门、肾,藏之于丹田,系于脐下。正常,肾间动气内守不动,如脐下筑筑悸动则表示藏气内虚、真气失守,乃大凶之兆。证见面色?白,精神虚惫,脐下筑筑悸动,畏寒腰冷,丹田发凉,心悸气促、舌质青,体胖有齿痕,脉沉弱,尺部尤无力。
4.脐左右动、悸先兆意义 脐左右动悸,临床上所见不多,主要与肝胆有关,盖肝气行于左,胆经侧行于脐旁,故肝虚胆不宁则动悸于脐之左右。此外,肝气不舒,气郁于左,亦可出现脐左动悸、常与七情有关,多见于妇女更年期,为逍遥散的适应证,证见神情忧郁寡欢。
总之,脐动悸多预兆脏虚,尤为肾气不足。其中,脐上动悸往往为心肾疾患的信号,而脐中动悸则多预报脾肾异常,脐下动悸为心肾虚的信号,脐旁动悸则考虑肝胆疾患,故脐动悸与脏腑疾病有着重要的预报意义。
六、脐温先兆意义
脐温是预报内脏寒温的温度表,脐居于中,故脐与脐周温度的变化更能集中反映内脏的寒温。
1.脐温过高 脐当大腹中央,内应脾胃,如脐温过高则可提示大小肠积热,或阳明府实蕴热,或心经积热流于小肠,如同时并见脐部发汗,有小疮疖,则有脐痈之虞。
2.脐温过低 脐上冷多预兆心肺阳虚,常并见心悸气短、浮肿无力等症,脐周发凉又提示脾胃虚冷、中州火候,脐下寒为命门火衰,肾阳不足的信号。
七、脐色先兆意义
脐色泽的改变多提示内脏寒热的变化。
1.脐色白 脐色?白无光泽,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临证可见气促心悸、头晕乏力、虚浮食少,唇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常与脐下陷、腹凉并见。
2.脐色赤 脐色红赤,甚至有疮疖,表示心火重,热毒内蕴,或心火下移小肠,热积腹中外应于脾,或腑气不通,阳明热毒内蕴、毒溢于脐,可与口渴面赤、舌质红、苔黄干、便结心烦等全身症状并见。
3.脐色黑 脐色黑为肾阳式微、命火败绝的凶讯,亦为暴病将卒的恶非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临症险恶,常与急促息微,神识昏迷等危象并见。
4.脐色黄 脐色发黄,并有油性分泌物渗出,发痒,为湿热蕴积脾胃或肝胆湿热之兆,常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肉内生湿热所致。证见身热起伏或无热,脘痞满闷,呕恶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
5.脐色青 脐色发青或青蓝,为内有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中州,常与腹皮寒冷、拘急板滞并见。常有腹痛隐隐,喜按就温,肠鸣泄泻,四肢欠温、口淡食少、多涎,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迟或紧,此外,痛证亦可出现脐色发青。
6.脐色紫 脐色发紫,色泽晦枯,或见瘀斑为内有瘀积之象。腹腔癥积和盆腔肿瘤尤可反应于脐,重者可见脐腹肤肌甲错、干燥如鱼鳞,腹内可触及包块,腹皮拘急拒按,全身可见口干夜热、善忘,面色黎黑。
八、脐位先兆意义
正常,脐位居大腹中央,无外突及下陷,如脐位发生改变,则说明脏腑有虚实之变。
1.脐突出 脐位外突为水肿的凶兆,提示严重水肿,脐外突凸又为喘胀的险候,预兆肺肾之气将绝,临床上如哮病,喘证出现脐突发黑,多为心阳欲绝的预兆。
2.脐内陷 脐凹陷于大腹,是脾肾大虚之凶兆,多见于久泄元气将脱及暴吐之后。此外,脐突然内陷还为正虚邪闭的凶兆,多见于小儿温疫染身毒邪内逼之证,病情险恶预后不良。
3.脐下移 脐位下移,下落中线,为肾虚中气不足的表现,多兼见腹壁松弛虚软,常提示内脏下垂。证见少气无力,动则息促,头晕眼花,腹部堕胀,脉虚无力,舌淡苔白等中气下陷证,提示胃腑下垂,肝肾下垂及脱肛、子宫脱出等。
4.脐上移 脐位上移,超越中线,为气逆气滞的反应,临床上为肺胃之气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或肝郁气滞之象。常以郁怒为诱因,多与胀满呕吐并见,此外,内有癥瘕积聚亦可牵提致脐上移,脐上移的腹壁常呈紧张拘急状,此时应注意脐腹合参。
九、脐先兆在急证,危证中的意义
脐位于腹之前缘,诊腹时脐首当其冲,又具外露特点,故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脐又有丰富的血脉经络,是经气贯注交汇的中心,故诊腹紧急时可独取于脐。脐诊在急症、危证中有一定的独特诊断意义,如呕吐泻泄出现大脐下陷为元气暴虚之兆;水肿脐突为肿证危候;久病肾虚、脐色现黑为肾气将绝、命火欲息之危象。又如脐上动悸维系虚里为心阳虚、宗气外泄的征象,预后大多不良。又脐下动气伴怔忡、心悸又提示肾虚失制冲气上逆,元阳败竭。另外,脐萎缩枯润又为精气亏损生机渐尽之象,脐突然发凉为寒气内袭中州之兆……。足见脐对急证、危证具有重要的预诊意义。


民间腹部按摩法作者:荒山野庙里的沉思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428d620100js9z.html) - [转载]民间腹部按摩法_嘻嘻哈哈_新浪博客衍慈医学漫话  http://hi.baidu.com/kyoruchin    http://blog.sina.com.cn/jiankangkzj(转自“健康之星”)
捉悸痞,是我回乡期间跟一位民间按摩师学来的技艺。经过我个人多次临床治疗实验,操作简便、功效卓著,是非常适合在家自我治疗保健的绿色疗法。    天下大宝,岂敢私秘。所以回来之后写了下面的这篇东西,第一是为了把这个疗法介绍给大家。其次,为那位默默无闻的民间老师立一个小传,表达我偷师学艺的内疚和报答。
衍慈国医研究会  陈宗和  08年12月  首发于民间中医论坛
   我上个月回乡的时候,有个老病号来复诊,脉象大好,病人也觉得自己的病好了不少。于是问她期间看过哪位医生吃过什么药,她说一直在敝堂就诊,吃我叔父的方子,没有看过别的医生。    可是我知道她这样一个慢性病的病人,能够康复到今天的状态绝对不是吃敝堂那几副汤药就能达到的。    让她仔细回想一下,她想了半天说:“哦,我想起来了,两个月之前我婆婆腰疼,我陪她去按摩腰,当时正好赶上月经疼,就让那个按摩的嬷嬷揉了揉肚子,也奇怪,去揉了两回就不疼了,于是和我婆婆连着揉了七八天,说起来从那以后月经还真没再疼过。莫不是那个嬷嬷给揉了揉肚子就管了大用了?”    于是我问下了那位按摩老师的地址,准备第二天去看。    那天天气很好。    按摩诊所设在一户住家宅院临街的南房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在诊室,没有病人。老太太看起来有六十五六岁的样子,精神矍铄、体态轻盈。    我进门之后很和蔼的请我坐下,问我的哪里不舒服。    我说:“肚子胀,还拉稀。”这是实情,我这个人从小肠胃不好,一换水土就闹肚子,不用扎针喝药,折腾六七天的自己就会好。    老太太说:“在小床上躺下吧,屁股坐床边,腿耷拉下来,伸直。”她那张床特别奇怪,宽不到一米,长也就一米五,硬木板上铺了一层薄薄的垫子。    我按照要求躺下来后,老太太又稍微帮我调整了一下体位。然后让我拉开上衣,往下退了退裤腰——大概能够露出关元穴的样子。    然后她用手指从上到下,仔细的按压我的腹部。又在我肚脐周围正方向反方向分别绕了几圈。期间感觉她的手温热柔软而且力道很足。    “嗯,在这里呢。”她注视着我腹部的一个点兀自点了一下头,又问我:“哟,你这是个老毛病了。小伙子,怕疼不?”    “不怕啊,您来吧。”我心想,一个老太太给捋捋肚子,能有啥?还问怕不怕疼。    她用食中无名三个指头压在我腹部一个点上,轻轻揉压。我自身感觉被按摩的部位稍稍有些酸胀而已。揉了大概一二百下,肚子里开始有响动,是气水走窜的那种声音。    这时她慢慢加大了手上的力道,并且对我说:“想放屁就放,想拉稀就说,千万别不好意思憋着啊。”我答应了一声。    又揉了大概一百下左右吧,开始排气了,一个紧接接一个的,觉得很不好意思了。    这个时候,老太太手上的力道也很重了。果然是很疼啊,怎么形容呢,就像有根铁管子穿进身体了的感觉似的,又胀又重又疼。有一股气从长强出来,沿着内侧膀胱经,一直胀到天柱那里了,甚至整个头皮都有麻痛的感觉。学过针灸的同学可能都知道,针灸里有循经传感这么一说,除了用电针,一般有内力又有经验的针灸师才能做到,大面积长距离的传感。我之前也领教过不少名家,但是这种传感的感觉还真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    “嬷嬷,不行了,疼的受不了,歇会儿吧。”老太太笑了一下,减轻了力道,又揉了五六十下,就停手了。让我喝了一杯温水,又躺了十分钟左右才让我起身。    起身之后我拍了拍肚子,胀气果然消除了不少。右腹甚至都没有鼓鸣声了,只有左侧还稍微有一点。    付过治疗费之后,老太太叮嘱我不要吃油腻生冷之类的话,又嘱咐我明天再来治疗。    回家的路上一直不断的打嗝矢气,到睡前才有所缓解。本来下午应该排一次的溏便没有排,第二天早晨排便的时候,大便已然成形了。    我对这种神奇的治疗方法充满好奇了。比起传统的针灸汤药和穴位按摩,效果并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治疗方式不对病人身体造成创伤,痛苦的程度可以忍受,并且可以自身情况随时调节和掌握。治疗方式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所以我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学到手。    通过熟识的乡邻向老太太表达了一下想拜师学医的想法,老太太说这是祖传的手艺概不外传。    的确,有些民间医术的传承至今还是很秘密的,包括我们家来说,所谓的祖传验效方(包括针灸处方和汤剂处方),至今还是我们在地方上创立声誉、维持生计的保证,其中有些东西的道理特别简单,在某个时间的某个人,突然灵光一现,发现了这个经验诀窍,秘密保留下来,作为自己必胜的法宝,传承给后人就成为后代谋生的福荫。    可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又有谁知道,曾经有多少珍贵的经验和讯息因为种种变故,被历史无情的湮没,成为永久的遗憾。比如华佗。一个火苗能够保留自己的方法,就是点燃更多的蜡烛。祖先的遗愿我不愿意违背,也做不了主。但是我要是有一点点的微弱的灵光,我很愿意拿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    言归正传。    老太太一句话就把路给堵死了,没办法,看来只能偷师了。我再去的时候专挑晚饭之后,六七点钟,这个时候来看诊按摩的人特别多,我等待的同时就在一旁偷偷观摩,看了三天大概就知道一个具体的思路了,再加上这几天以来的亲身体验和我那一点小聪明,就让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结合我自己掌握的知识,又在几个病人身上试验了一下,竟然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现在把我的所学所得整理下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和各位一同在实践中成长进步,把这个方法发展成一个完善有效的保健方法,利益众生。    想必各位看到这里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吧?    好,那么下面就详细介绍这种按摩法及其应用。“捉悸痞”释义:    这个名称是我后改的。有一次我问老太太:你这个治法叫啥名啊?老太太说:捉跳疙瘩。殊为不雅,所以就换了“悸痞”,这两个字。    “悸”字本来是指心脏的异常搏动,到《伤寒论》的时候已经泛指体表各部位的异常脉动了。它统领了这个疗法适应症的第一个表现——体表(主要是腹部)的异常脉动。    “痞”字的意思是痛。另一种说法是按下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腹内的结滞而且疼痛的就是痞。它统领了第二个表现——按下去会痛。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的按摩目标就是——腹部有一个会跳动,而且按下去有形状会疼痛的部位。按摩体位:    上半身平躺在床上,下肢垂地自然伸直,放松,令腹部拉伸。    此时有急性不适,或者有长期慢性病的病人,可能会感觉到腹部某处有明显跳动。    如果没有发现,就用手指轻轻放在脐周的皮肤上,以肚脐为中心画圆圈寻找。可慢慢扩大圆的半径,直到寻找到动悸点为止。    注意:身体肥胖、体内脂肪较多的人,要稍用力按压才能找到。身体健康人理论上应该找不到动悸点,我没有实践考证过,因为真正健康的人太少见了。    动悸点在按压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酸、胀、重的感觉,并且异常感觉会向周边放射。    好,找到了动悸点,我们再说按摩方法:    五指弯曲并拢,五个指头呈梅花形,象我们平时捏茶叶的样子。    指尖放在动悸点上轻轻揉压,如果痛感可以忍受,可以把另一只手搭在按摩手的手背上增加按摩力度。      注意按摩的方向是:以悸动最剧烈,痛感最明显的点为中心,小范围顺时针旋转。这一点非常重要,切记!!!      按摩前不要吃太饱,若有便感,排空后再揉按。每次以揉按300~500圈为宜。每天1~2次。     自我按摩以缓和柔性的长期刺激为目的,千万不要贪多求快,盲目追求经络传感。没有足够的经验,因为手法失当,力度过大,很可能会造成其他疾病的出现。这一点也很重要!!!   自我按摩后可能会出现排气(气)、腹泻或便量增多(滞)、情绪异常(瘀)等一系列排病反应,相信熟悉按摩的同学已经稔熟于心,我就不必多言了。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悸动点会根据病情的缓解减弱、移动并向肚脐靠近,这是康复的迹象和表现,如果出现了相反的状况,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做相应的检查。   临床观察,这种按摩方法对虚弱证和慢性脏腑病效果比较好。其他的疾病治疗效果可能会差一些。也许还有很多没有发现的妙用,希望大家能够亲身实践后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   需要说明一点,按摩的过程应该感到身心安宁,气脉舒畅。有些动悸点是疼痛拒按的,也就是说越按会越难受,这样的情况就不要勉强坚持,以及早改变治疗方法或者检查就医为佳。     按摩结束后宜饮一杯温水,适当休息后再起身为佳。   以上就是对“捉悸痞”这种按摩方法的一个总结和汇报,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批评指正。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帖提问,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再次感谢那位按摩老师!同时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种按摩方法祛除疾病,永远健康!
        我的身边有不少朋友已经开始亲身实践,有些人按摩了一两次就体会到了身体状况的明显改善。捷报频传,让我这个推荐人也能分享到他们的喜悦和欢欣。         我抛砖引玉,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点心得吧。毛主席说:理论指导实践,事半功倍。自从发现这种按摩方法后,我查阅了不少相关的典籍、记载;很多热心的网友,也提供了几种类似的民间疗法,对我的深入研究帮助很大,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结合自己的所知所学,把“捉悸痞按摩法”和周易的一些知识结合起来,临床应用之后发现,确实能够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请先认识一张图:

         这张图的名字叫做“九宫图”,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洛书”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按照这张图片,以肚脐为中心区,把肚脐外围分成八个部分。即肚脐为第5区,肚脐正下方为第1区,肚脐正上方为第9区,肚脐正右方为第3区,以此类推。
实战一:
         一个23岁的女孩子,有轻微的腹泻,每天大便3~4次,持续4天,自己吃过黄连素,没有效果,于是找我看诊。脉诊显示脾胃阴寒之气比较重,她自己讲,有一天就着凉菜喝了几杯啤酒,肚子就开始不舒服了。腹部触诊在第2区发现了悸动点。脾胃属土,按照“河图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的指导。我对悸动点用“轻5次,重10次”的方法进行按摩。按摩了60次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的肠鸣和水流声。第150次左右,去腹泻一次,结束按摩。嘱咐她第二天早晨9点热水送服一次标准计量的附子理中丸,下午再来按摩。
         她第二天反映,按摩回去之后就没有再排便过。早起排便已经没有急迫感了,只是还不能成型,从早晨到下午四点钟,只排便一次。还是按照前一天的方法对她进行按摩,悸动点的波动感已经比前一天减弱很多了。按摩结束后我告诉她,如果明天早晨的大便不稀了,就不用再来按摩,药也可以停掉了。
         第三天下午她打过电话来说已经完全好了。
实战二:
         药房的同事,男性,27岁。每年秋冬季都会剧烈干咳,曾经吃过几位医生的汤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一直用止咳糖浆和西药缓解症状。我帮他摸了一下腹部,在第7区发现一个悸动点。内经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脏属金,按照河图数,我对悸动点用“重4次,轻9次”的按摩方法,逆时针旋转按摩了300次。
         第二天同事咳嗽的剧烈程度和频率明显降低,我把按摩要点告诉他,让他回家每天坚持自我按摩。现在他每天也就咳嗽一两次,症状也已经很轻微了。我想,他能坚持按摩下去,让人困扰的顽疾总会有解除的一天。
实战三:
         好朋友听说我们的按摩方法效果特别好,就带他的女朋友来找我看。这个女孩从小身体就比较虚弱,但是天生吃不了药,汤药、丸药入口就吐。病的实在厉害了就吃西药片,再严重就只能输液。
         我没有给她平脉,直接找腹部悸动点,结果在第8区找到。我按照疾病反映的规律推测她可能有慢性肠胃病和中气不足的症状。好朋友说:的确是。前一阵子她总是说胃疼,消化还不好。脾胃属土,按摩方法和第一个例子中相同。告诉她长期轻柔的按摩会起到调理补益的作用的。
         大家可能会问,治疗恢复脾胃功能很好理解,为什么说还会有补益作用呢?内经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把肠胃功能调节好。吃下的食物可以充分消化吸收,气血生化旺盛,那么身体强健不是指日可待么?
         以上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捉悸痞按摩法”配合“九宫图”的具体应用。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还不是特别成熟。希望各位老师看过之后,能够帮我指正不足,让这个理论更加完善。如果大家有自己治疗的案例或者更好的理论指导方案,希望也能够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民间疗法发扬光大,造福大众。

=================================================================================

  我个人根据手头的资料和掌握的病例,把腹部按摩的分区做了一个初步的描述,现在贴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位在实践中不断地批评、改进,使这个理论更加完善。

  说明:“捉悸痞”腹部按摩法的九宫分区理论,出自《灵枢经·九宫八风》。

  河图布数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脏腑归属区域歌:  一区属肾二属脾,三肝四胆五归脐,六为大肠七为肺,胃心分属八九区。

  第1区,肾系区域。  主肾脏病、膀胱病。耳病、骨病,腰脊肩背部的肌肉僵硬疼痛。

  第2区,脾系区域。  主脾虚引起的各种身体虚弱、痰湿泛滥、消化不良、习惯性出血证等。  对饭量大却不长肉的人,长期按摩第2区域有保健增肥作用。“脾主肌肉”  长期按摩第2区还能缓解忧思抑郁的低落情绪。“脾在志为思”

  第3区,肝系区域。  主肝脏虚弱症,如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足颤抖、关节拘挛等。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很多妇科疾病会在第3区找到反应点。  经常按摩该区域还可以治疗缓解肝肾阴虚型的小儿多动症的症状。

  第4区,胆系区域。  主胆病,如口苦、眩晕、胆怯、喜欢叹气等。

  第5区,中央区,脐部。  神阙穴,古来禁针宜灸,是宜补不宜泻的意思。  关于在脐部用温补药物熏蒸以期强健补益方法,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说:脐中为性命之根,不可轻动。昔人以附子、海狗肾补药敷于脐中而蒸之,名医犹且戒其勿用,况大伤人之物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此类药物都是“用于皮肤,以气感肾家相火”获得暂时疗效,长远来看恐怕会透支人体的元气。

  第6区,大肠系区域。  主大肠津液亏虚,大便干燥、便秘、便难、头晕、口臭等。

  第7区,肺系区域。  主肺病,如咳嗽、哮喘、气管炎症、鼻炎、咽炎等。  肺脏虚弱造成的气短、无力、面白、精神不振等症状。  很多皮肤疾病会在第7区找到反应点。“肺主皮毛”

  第8区,胃系区域。  主胃部疾病,各种慢性胃疼、反酸、呕吐、打嗝、胃胀等。  肝木气盛会克制胃土,造成足阳明经的各种反应。所以因为气恼或者情志不舒造成的头痛和女性乳房胀痛,按摩第8区的反应点会取得效果。

  第9区,心系区域。  心脏的功能不足或衰退造成的各种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心前区疼痛、头晕、健忘等症状,按摩第9区的反应点都会取得效果。  心脑血管异常造成的眩晕、失眠,按摩第9区的反应点也会有效。
民间医疗绝技---“提博气”
         博气是民间的叫法,提博气是民族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对人体生命和疾病的另一种全新认知的方式,它不同于西医学,但接近于中医学的推拿术。它的特点是诊断全凭手感触摸;治疗仅靠手掌捋揉拉提,操作简便,易于就地使施,救治病人。治病范围是医学界的难点,治疗效果特别明显,往往立杆见影。更是贫困患者的福音,但它却要失传了。
                               对于医学界来说“博气”一词很是陌生,更不知其意为何物。其实它就是人的生命元气,位于神阙穴和命门穴的直线中心点,贯穿于冲脉,气功修练者称元神。甘肃河洲地区回族和保安族、东乡族,青海地区的回族和撒拉族,都称“博气”,而宁夏的回族和新疆的回族都称“肚根”,只要有人平躺在床上,你用手掌少用力按压在肚脐眼上,就可以感觉到向上不停的,均衡有力的跳动感—即博动。因百姓们感到它是一直不停而博动的元气,就取得“博气”之名;又因为博气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偏移原位所产生的各种疾病,均称“博气”倒了或“肚根倒了”,懂得“博气”归位术而治病的人,称为“提博气”的人。
                  
        那么,“博气”在医学的理论概念中又是怎样的呢?        博气——是人体生命元气的表现,它总控奇经八脉十二维经脉,它的博动使真气在各个经脉中运行。中医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血行,上至泥宫(百会穴),下至会阴,上肢达指尖,下肢达趾端,运行往返于五脏六腑和筋骨肌肉及皮肤毛发之中。它的作用在身体中如同地球中心磁力点和放射散发的磁力线,百会和会阴穴如同北极点和南极点磁端,而冲脉如同地球中轴磁线,带脉如同地球赤道环磁线,八维经脉如同地球外弧返朴线。假如地球没有磁力中心点和散发环绕返朴磁力线,一切物质能固定吗?一切生命能生存吗?就象尘埃一样的消散在宇宙中了。
                  
         “博气”与人体的生命是怎样的呢?         “博气”是人体生命延续和生存的动力,它的本质是生命真元。《修真秘要》中古人云:“先天真气源自父母,后天之气源自谷物之精华;谷物精华来自于天地之灵气和日月星辰雨露之照射和滋润。往返不息,源源流运,此乃真气不枯,生命延续。然后天真气不补,则先天真气耗损失尽,生命亦消如烟云唉”。这是古人对人体生命的气化精髓写照。先天真气育化了生命,后天真气养育延续着生命,先天真气的强与弱决定着生命体的生存力——即身体的强弱和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侵害物的能力;后天真气延续不断的补充——即呼吸之气和饮食运化后真气,则维护供养着先天真气;使人体生命得依生存不息。
               

        那么维护延续生命真元气的后天真气是怎样运化而来的呢?        从物质(空气、水、食物)到真气的运化过程是怎样的?对西医来说,如同天方夜谈,对中医来说,由如五行运化。亦即:物质纳入人体的肺和胃中,摄取精华,去其糟粕运化入血液之中,即为营养真气,运行全身,养护人体脏器和肌肉;再运化成卫气和精气,藏于津液和血脉之中,用以润泽体表皮肤毛发和抵御外侵;精气则养护骨骼和髓,再由精气中运化成后天真气补益先天真气。它们的运行通道是经脉,运化细则过程由加工厂——络脉完成。        因此,“博气”是由营气和精气保护和供养的,如果营气不足或精气不足,都会造成博气偏移或生命早夭的危害,“博气”——脉络真气的中心总控点的偏位,将会造成一方经脉抵压,脉气滞凝不运行。逐渐雍塞,血脉不通,产生疼痛。

            

        造成博气偏位的因素是什么呢?        博气偏位地主要因素是虚亏和阴寒。一般情况下,饥饿过度仍劳动者会产生急性偏移位;热人,乏人(疲劳)饮食冷水或凉食,热人入阴冷的房内受阴湿寒气侵害,或受邪风侵入伤害,或梦中遗精身体虚亏,造成慢性的博气偏移位。

               

        博气偏移位造成的疾病主要有哪些呢?          博气突然倒向上腹部,产生腹胀和绞痛,阵阵钻心绞痛,如果有会提博气的人,五分钟就可解决了。但是,到西医手中往往以肠梗阻或胆囊炎治疗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        倒向下腹小肚部位,小肚胀酸难受,小便不利,有尿意,但尿几点又没了,几分钟又有,急性到的提博气2次就可解决。西医往往错误的以膀胱炎或前列腺炎治疗。        倒向侧下位,造成坐骨神经痛,急性到的一次就可解决;若耽误治疗,最后压迫股骨头血络,造成腿部肌肉萎缩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倒向后下位,造成腰疼不能伸直和弯曲,走路象鸭子一样,并且后急下坠,想大便但无大便,又不能转身或弯腰。急性倒的,会提博气的人一次约十分钟就好了。但到西医手中,就是不治之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倒向后上方,后背胀疼,酸困,后勃筋(颈肱肌肉)僵硬酸疼,转动难受,或后头疼。有会提博气的人,3—5次就好了,但在西医手中就成了胆囊炎或颈椎病。        如果博气倒向冲脉头顶部,就会形成头疼、头晕、头胀疼。如脉波冲击疼,西医的定论是脑膜炎或高血压,时间长的形成凝血块,就是脑肿瘤。        倒向左胸时抵压心脏,造成心脏病。        倒向经脉时,造成腹肌强硬症,肢体肌肉僵硬并且发展成肌萎症。        倒向任脉上腹部,造成食不下咽,返呕,胃贲门口处食道肿大,可延续向上肿大,食不知味,硬食不下,只食浠粥或奶子之类液态食物,日久凝血。逐渐成为食道癌或胃贲门癌。        博气倒下后所造成的病,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有得实践累计。

                 
        在此本人举几例特别的病例,但本人治疗康复的病症并不止这些,一般的就不说了。        病例1:1996年4月12日,新疆XX县XX乡一大队某男子年龄52岁,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和哥拉到本人宅就医,自述左侧肋下有一硬块,用手一压可移向下位胯部,酸困难受,夜不能睡,腿不能伸直,站起时腰不能伸直,己有半年之久。先后在县医院、XX州医院、X区医院、XX医院都没有治好,前段时间到乌鲁木齐省医学院,一个月花了二万八千元,没治好,最后诊断结论说:这是游离性肝瘤,回家等候成长结果,如果长成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如果长成恶性肿瘤,那就无法治疗。        本人经过探查后无言的坐在椅子上沉思(此人如此小小的毛病,为何那么多的大医院都没查出呢),因当时来新疆不久,也不知道此地人不懂“博气”倒的病,心里偷偷好笑。约2—3分钟时其家属中老哥哥开口说:“你不要担心,有什么话尽管说,我们思想准备都有了,不就是癌症吗,治不了也不要紧,乌鲁木齐医学院二万八千元花了都没治好,我们只是尽尽心意,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才找你的。”        本人当时一听到此言,笑着说:“我给你们说假话呢还是说实话呢?”他们都说:“看病要说实话,你的假话什么意思?实话又是什么意思?”        本人说:“说假话,你的病很严重,要好好花钱治疗,说实话是你没病”。“什么?没有病”?        他们都惊腭了,本人随机问他们:“博气”倒下的知道不?”他们说:“不知道”。又问道:“那肚脐眼你们叫什么?”他们回答说:“叫肚根”。        本人就说:“就是肚根倒了,只要用手捋一捋,揉一揉,提一提就好了。这还能算病吗?”        病人的老哥哥右手一把排打在大腿上,跳起来说:“哎呀!我们咋没想到,肚根倒下就是这样的。”而病人的儿子和女儿更是疑惑不懈。本人就让病人躺在床上拉起衣服,按博气偏移的方位捋揉上提,不到十分钟就回位了,就叫病人站起来试试感觉。        病人起来试过后说了声:“哎!真的好了,一点的酸痛都没有了。”        他那站着的女儿,跌坐在凳子上长嘘了一口气说:“真是气死人里,二万八千元花上了,都没法治疗,没想到却是一个没病!只是一个肚根倒下的小毛病!哎----”只是摇着头,想哭想笑,难以言表。        例案2:那是1998年夏季,一位中年男子请本人到县体委西边的宅中,给他56岁的父亲治病,本人到他家看病人肚腹膨胀如鼓,己肿胀上升至胸部乳根穴处,并且胀疼不止。病人自述:“给孙子办割礼喜庆宴,中午吃罢宴席后躺在床上休息,儿子见父亲太热,打开电风扇吹凉,结果他睡着了。等醒来时,感觉腹部胀疼难忍,儿子把他拉到县医院诊治,医生检查后说很严重,可能是肠梗阻要动手术,最好转院去伊犁友谊医院,他们又拉到州友谊医院住院治疗。但医院查不清病情,因作B超和拍X片时发现肠胃全部肿大,无法定性,只是用高级消炎药和镇痛剂,一支注射剂止痛药价高达三百多元,病人的胀疼仍然无法减轻,住院三天,家属们认为高价止痛药无法止住胀疼,属邪气风病类,就出院回家想去找维族毛拉治疗,昨天出院但还没有去找,早晨小女儿说有位气功中医,也看邪气病,就先请他看看,就叫儿子去请了。”        本人切脉时感觉沉实有紧,虚浮无力,痪散,并经行感触按压后诊断为内积食热,外侵风寒,带脉和任脉失运化,博气偏移上表部位所致。先用火罐置于神阙穴约5分钟时病人说再不疼了,约十分钟时,病人又说再感觉不到胀了。其亲属也看到了胀鼓的部位全部收缩了,又进行了捋揉提拔复位术后再拔火罐,如此3次后腹部陷下去了,如正常人平躺时一样,病人坐起来高兴的诉说这几天来所受的痛苦。        例案3:县宾馆门旁卖烤肉串的开力是本人邻居。2002年12月16日中午来要开水说服药,直着上体小心移动脚步,一脸的痛苦样。自己说:腰疼不能动,连咳嗽、走路都疼,并且后重想大便,到厕所又没有东西。己挂了两天的吊针,今天回家慢慢吃药治疗。本人一查看,是博气倒向后下位,让他仰卧在床上,先捋后揉再提后,拔火罐5分钟,总共10来分钟,叫他走走试试,他一起身,哎,呆住了,“怎不疼了?”活动自如了,开口就骂:“日他妈的,医院骗了老子几百元钱,就这么简单的球毛病,那么大医院治不了,还说什么,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病无法根治,以后不能再干活,全是屁话。”        例案4:新疆XX县大XX子乡三大队二队一青年,下腹酸困胀,小便不利,感觉有尿,去尿时只一点点,再不下来,走出厕所没有几分钟又来尿意,在乡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炎,己治疗十五天,仍不见好转。听到本人到其乡一大队给王金香家属治病,就来求治。经查是博气偏移向前下方造成的,中医称尿渚溜,就立刻给他进行了复位法,约15分钟后,让他站起来试试,有何感觉时,他说:”又胀又酸的感觉没有了,也没有尿急的感觉了。他坐在一边看诊查别的病人。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是他去了一次厕所,一进屋高兴的说:“哎呀,我的尿总算是利索了,一下子尿完了,再没有憋着下不来的那个酸困难受感了!”第二天再治疗了一次后完全康复了。        在此不一一列举了那些治愈的头痛病,胃胀疼、胃癌症,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詹黄张新按摩法发展简介(二):

手法简介<1>

颈部基本手法:治疗各种病均要从颈部起。

(1):揉法(颈四线)  a:枕骨下至大椎

                b:乳突下至喙突

                c:耳下至缺盆

                d:颌下至天突

(2): 拍打法 a:颈肩交界处

           b:肩井

           c:大椎

           d: 头颈交界处

(3):拨法 a:后项斜方肌

        b:项韧带

        c:颈两侧肌肉(乳突至喙突)

        d:完骨穴至缺盆

(4):提弹胸锁乳突肌后面的筋

(5):滑拿胸锁乳突肌

(6):拨缺盆麻筋

(7):点按风池,风府

(8):揉安眠线

(9):颈部扳法

(10):滑拿颈侧肌肉

(11):压颈动脉



头部基本手法:

(1):拍打法 a:双掌纵向拍后头部

          b:双掌分拍左右耳上方侧头部

          c:双掌分拍前额后头部

          d:双掌拍面部

(2):擦法   a:后头后项(后项至大椎)

          b:侧头部(顶角至肩)

          c:头顶至前额

          d:耳前大静脉

          e:面部

(3):啄法

(4):梳法

(5):抹法

(6):头部重点部位:哑门,风府穴,脑户穴,耳上方筋,百会,前顶,囟门,耳上方至额角线,完骨穴耳前上方

詹黄张新按摩法发展简介(三):

手法简介<2>

面部基本手法:

(1):开天门

(2):推坎宫

(3):大揉太阳穴区

(4):“ 8”字法揉眼眶

(5):推上下眼眶

(6):拨眉中筋,眉头筋

(7):揉攒竹

(8):揉拨上睛明,下睛明

(9):揉上下迎香一线

(10):压揉鼻翼,鼻侧,洗井灶

(11);压揉四百,颧弓

(12):揉耳前缝,翳风及耳周

(13):揉大迎,颊车之筋

(14):揉牵正穴

(15):掐人中,承浆



背腰骶尾部基本手法:

(1):拍打法 a:大椎至骶尾部

         b:肩胛至跟腱

(2):揉法 a:督脉线

        b:夹脊线

        c:膀胱经内侧线

        d:背部第四线(膀胱经内侧线外侧)

        e:背部第五线(肩胛骨外上角垂直向下至腰部)

(3):肩胛区 a: 揉捏肩部肌肉

b:压肩井穴(食指压住肩井穴,拇指压揉大椎穴)

          c:食中无名指压住肩井穴,两拇指从大椎穴从上往下揉

          d:压揉大椎横线

          e:揉天宗穴及周围肌肉

          f:滑拿斜方肌下部

          g:开肩胛

(4) 腰部  a:拇指中指揉腰眼

         b:拇指对压腰眼

         c:腰部斜扳法

         d:揉腰三角

(5) 骶部  a:拍打骶部

b:揉骶尾椎

         c:拇指按压骶骨两侧

(6) 下肢后侧 a:压揉捏下肢后侧

           b:压揉殷门穴,委中穴,承山穴,大郄穴

           c:屈髋反压髋关节

           d:一手压腰,一手摆腿

           e:截放殷门动脉搏动处

詹黄张新按摩法发展简介(四):



手法简介<3>

胸部基本手法:

(1):顺三焦 a:天突至耻骨联合

         b:锁骨下至腹股沟

         c:腋下至髂骨上缘

         d:腋后至髂骨上

(2):拍打法 a:胸骨柄中府云门一线

b: 中穴乳中穴一线,季肋区

c: 剑突一线

d:期门,日月一线

(3):揉法  a:天突至鸠尾

         b:锁骨下与肋缘一线

         c:腋下与肋缘一线

(4):拨法 a:胸肋关节处的韧带

        b:锁骨与第一肋之间的韧带和肌肉

c:天突至鸠尾

(5):分摩胸八卦 a:天突分摩至两肩

             b:中分摩至两侧腋中线

             c:剑突分摩至腋中线

(6):滑拿胸大肌

(7):提捏前正中线的皮肤

(8):大揉全胸

(9):揉季肋部

(10):宽胸

(11):理肋缝



詹黄张新按摩法发展简介(五):



手法简介<4>



腹部基本手法:

(1):拍打法  a:中脘与两侧肋缘一线

          b:肚脐一线

          c:耻骨联合一线

          d:肚脐一圈

(2):揉法 a:中腹部

        b:下腹部

        c:上腹部

        d:揉耻骨联合部,腹股沟区

        e:揉大肠(从盲肠起,上抵右肋腔,向左横行,至左肋腔,向下至左腹股沟区)

        f:揉会阴穴

        g:揉肋腔

(2): 拿带脉

(3): 推腹部 (剑突至耻骨联合部;由腹部前正中线往两侧推)

(4): 点按法  a:截放脐上动脉

          b :截放脐下动脉

          c:点压中脘穴

          d:点压利尿穴

          e:压揉退蛔线

          f:压揉天枢穴,

          g:捏肚角

          h:腹部的群

(5): 提抖法 a:提抖脐两侧

           b:提抖腹中线詹黄张新按摩法发展简介(六):

手法简介<5>

下肢前侧基本手法:

(1):拍打法 a: 大腿

          b:小腿

          c:足底

(2):揉捏全下肢

(3):拨下肢肌及肌腱

(4):截放股动脉

(5):弹拨腓总神经,胫神经

(6):揉血海区

(7):揉阴陵泉

(8):揉三阴交

(9):揉膝关节

(10):揉拨分筋穴

(11):揉拨下肢胃肠段(足三里至下巨虚)

(12):点压七寸

(13):揉下肢泌尿生殖段(照海至阴陵泉)

(14):活动下肢关节 a:摇髋关节

                b:反担膝关节

                c:摇踝关节

(15):向心性摩送

                          

上肢基本手法:

(1):拍打法 a:肩部

b:上臂,前臂

c:手掌,手背

(2):揉捏全上肢

(3):揉拨全上肢

(4):揉肩五点(肩前后上下,肩峰)

(5):拨腋下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神经

(6):压腋下动脉

(7):揉肘关节一周

(8):揉拨上肢消炎点

(9):压臂中穴

(10):揉拨前臂厥阴经和少阴经

(11):揉调心肺六线

(12):活动上肢关节 a:摆动全上肢

                 b:抖动全上肢

                 c:摇肩关节

(13):向心性摩送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述詹黄张新按摩学的形成及特点



关键词 按摩流派詹龙清 黄万香 张诚毅 形成特点



詹黄张新按摩学所创立的按摩法,有别于传统按摩,推拿诊治疾病、取穴部位、按摩手法都有独到之处故称为新按摩学。四川省成都市科委、科技情报所《科技动态》199期以“部位按摩疗法简介”为题,向科技界推广张诚毅在1979年《成都科技》第四期上发表了“部位按摩治耳聋”。笔者当年经组织批准前往金堂县拜张诚毅为师学习詹黄张新按摩学至今。经过近30年的学习实践,在国家学术刊物及学术交流会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获全军医疗成果奖,获成都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对詹黄张新按摩学的学习颇有心得,借此向同道浅谈学习詹黄张新按摩学的初步认识。



一詹黄张新按摩学的来龙去脉

詹黄张新按摩学创始于峨眉道人詹龙清,传承于奇人黄万香,形成流派体系于张诚毅。

1.1詹黄张新按摩学的由来 詹龙清,1902年去武汉,路过成都石板滩(成都市外东新都与金堂交界地),突发急病,开茅店的黄万香不顾自己经济窘迫,将他扶来店中,免费食宿,并请医为之治愈。他按着佛、道两家因果观念,接收了“布施”,又有感于黄万香为人心肠好,于是传授医疗按摩技术。鉴于黄万香是文盲,以具体实践传授。三年后,由武汉来人将詹龙清接走。詹龙清临行前嘱咐黄万香,为学习本派按摩的人提出要求:①为人要正直;②尊重师门,发扬光大;③艺无止境,虚心好学,立志钻研;④择人而传,品德第一、勤奋第二、天分第三。对黄万香三年学习做了适度评价,称黄万香的技术为“上龙虎”。传承人黄万香,女,金堂福洪乡(今属成都市清白江区)人。生于1889年,卒于1965年,20岁嫁石板滩刘家,开茅店维持生活。30岁,以仁慈心得詹龙清传医。

詹龙清走后,黄万香继续在石板滩一带行医,曾去过松潘、理县、茂县行医。先是治好东北军区副司令的顽疾而出名,当时的省市领导苗前民,许梦侠,当时的铁路二局局长黄新义都请她治病得以康复。经有关领导提议,由成都市卫生局直接出面,以黄万香为主,组建一个市属门诊部,挂牌为“针灸按摩门诊部”。作为医疗按摩界杰出的代表,她被推选为市东城区政协委员,列席省政协大会,又担任中医学会理事。四川医学院及市属各大医院都有弟子拜黄万香为师学习按摩技术。她在师传经验的基础上,以精湛高超的技术,在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丰富发展了詹龙清的按摩疗法。

1.2新按摩学的形成 张诚毅完整地继承了詹黄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以他深厚的理论功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提出了新按摩体系。

张诚毅,男,出生于1926年,四川安岳人,21岁时考取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从事过党的教育、宣传与文史研究等工作。现四川省金堂县新按摩研究会会长,高级按摩师。张诚毅1957年因积劳成疾,到成都求医。从实习医生到教授,拜访过许多名医,效果欠佳。有感于求医难,遂立志自己学医,读《内经》、《难经》、《伤寒论》以及解剖、生理学、病理学、人体信息论诸书。上山能挖几百种草药,学过拔罐、挑治、叶派金针。后感到济己、济人、安全有效,随处可操作的医疗按摩为最优。病友、川大同学张义及在成都某医院工作的内弟告诉他,医疗按摩以黄万香、刘崇贵母子为最优。张诚毅前去求治,确实效佳无疑。后与刘崇贵成为好友,由其介绍,于1961年,张诚毅、任天华(注册职业中医师)夫妇正式向黄万香磕头拜师。从1961年到1963年,考验了3年,觉得张诚毅诚实可靠。大学本科文化程度,在所有弟子中文化程度最高,而又能虚心求教。肯动脑,富于创新精神,对詹老师嘱咐的“艺无止境”,经过其手必能有所发展,逐渐受到青睐。1963年秋,黄老师特许,每天晚间约两小时,由她、刘崇贵,张诚毅三人在一起,由黄万香讲述詹黄的临床按摩经验,刘崇贵补充,张诚毅记录。前后三个月,记录100多张纸,可惜在文革中全部遗失。所幸失掉的主要是病例,治病主要经验,全留在张诚毅的记忆中,成为进一步发展成“詹黄张新按摩学”的重要基础。在张义、任天华等的协助下,吸收多家经验,于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大力发展创新。



二詹黄张新按摩学的特点



新按摩学的基本特点,从詹黄的“全身按摩加重点”到张诚毅的“大面积加重点进行按摩”。大面积加重点就是重点大面积开始——重点信息反馈点——重点大面积结束。面点结合,反复进行,面起面收。

2.1 突出按摩部位按摩可以是一大片,可以大至全身,可以小至一线、一点。点、线涵盖了经络和穴位,取治的部位重点是信息反应点,部位名称通俗化。针对人体、神经、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运动、经络各个系统,而不是仅仅一个经络系统,故此别名为“部位按摩法”。省略记忆许多经络穴位名称,以简取繁,便于记忆,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2.2通过按摩疾病相关的反应点黄万香的信息反应反馈点中,只有压痛信息反应反馈点,没有病人的变形信息反应反馈点,张诚毅受到北京梅花针疗法在背脊侧找皮下变形点作为刺激重点的启发,在临床中发现了更多的变形点。不限于背脊侧,全身多处都可能发现。这些变形点受按摩刺激后,都可获得治疗效果。就在黄氏重点之外提出了名为“变形信息反应反馈点”。这些点都有一定的诊断和治疗意义。张诚毅,张义等充分发挥这个按摩不同于针灸的优势,并加以发展再创新。(1)人体信息线路与信息点很多,这些信息通过多种不同线路与不同器官连接,既可能是疾病反应可供查病之点,又是反馈于病区可供治疗之点。信息反应点,即人体敏感联络点。在人体相关部位按压、触摸出现的一些酸、胀、麻或奇痛反应既是诊断辨病的重点也是治疗的重点所在,反应点的不断减轻或消失,疾病也就随之趋于痊愈。(2)按摩查病是在人体表面检查脉象、皮下组织和关节的形状异常,皮肤关节的声响异常,被按摩部位的酸、麻、胀、痛、热、舒服等异常反应;根据出现的压痛、变形、结节、阳性反应,判断疾病寒、热、虚、实,属于哪一脏,哪一腑。对尚健者“保”,对已供能不足(虚)者“补”,对已病处“治”。

2.3用揉、拨、推、压进行按摩使神经、体液、经络、信息通畅 詹黄张按摩以揉、拨为主,以准确、深透为度。按摩时手吸附于皮肤使皮下肌层组织揉拨动、皮骨之间动,皮不红。张义、张诚毅完整地继承了揉、拨为多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压、推法。发明了反推法。反推即向心性推,反推能促进静脉血回流,消炎、消肿、止痛。詹黄张新按摩学认为: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必须相连。通则不痛、不病,欠通则痛、则病。新按摩学在具体按摩临床中把通摆到了第一位,加以重视。首先是抓通信息做诊断,抓大面积通神经与体液循环作基础,通病灶区、信息反馈线祛疾病,如此反复交替进行。准、透、度是新按摩学治病的关键。准,是定位准,要求信息反应点要找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病灶区找得准,取的穴位也就准了。透,是每个手法所要求达到的预期要求,如拨麻筋要滚动,拨麻筋要麻感到位;压的力要达到预期的深度,或放射感达到预期的部位;技巧熟练,要求柔和和深透,即所谓的内动外不动。度,是手法操作的深度,是指刺激量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根据不痛的病体选择不同的疗时、疗程。较薄弱敏感部位宜轻,应达到治疗要求的深度;较丰满不那么敏感部位宜重,重不能伤及皮肉、筋骨、内脏。这就是《内经》所说的“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道”。神经、体液、经络、信息的通畅突出以下三个关键。

(1)全身按摩。全身按摩主要是基于体质虚弱的病人需要全身调整,对顽疾需要全身的积极因素以抗击病原微生物。全身按摩的手法由詹、黄原来的一百多个发展为四百多个。

(2)拨麻筋。特别强调拨锁骨上窝(缺盆麻筋,臂丛神经附带拨到颈从),腋、肘、腕、股、踝的神经从常拨,对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的功能,都能产生良性的改变。拨麻筋的强身治病作用,产生的生理电流冲向四肢末梢和大脑,不仅能改善四肢功能,而且通过改善脑的功能可以间接改善全身。

(3)截放动脉。詹黄常用部位有,喉侧颈总动脉,脐上、下腹主动脉,腹股沟下股动脉。张诚毅,任天华增加了截放锁骨后下方到上肢的动脉,大腿后方中线殷门处动脉与膝弯处动脉。截放动脉用以生热去寒,用截放产生的动力,冲开一些毛细血管,冲走管壁的废物。

社会进步到今天,人们希望生活质量更高些,工作更有精神些。新按摩学大力倡导医疗按摩自我化、家庭化、社会化(简称三化)。以自我按摩防病治病为基础,向家庭成员推广,向社会推广。三化的提出是适合健康长寿的需求;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需求。适合高血压、骨质增生等老年病年轻化的困扰。适合世界医卫界“回归自然的”的潮流。三化的意义不止是为国家和个人节省医药费,而是人人享受健康医疗。这是詹黄张新按摩学追求的目标。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氏对黄派经穴按摩的探索与发展

                                     61O017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张戈



我市已故著名按摩名医黄万香先生,系金堂县人,清末明初随峨嵋詹龙清真人学习按摩术,于40、50年代饮誉蓉城。黄先生弟子甚多,广布全国。原成都市中医院按摩科副主任医师柳惠文老师(于1993年9月病故)即为门下高徒。柳氏随黄万香先生学习按摩六年,深得真传地把黄派零星、散乱的、心传口授的推拿按摩手法,进行归纳整理,在黄派整体按摩、循经按摩、按摩查病三个主要方法基础上,结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经穴按摩,分推、拿、按、摩、刮、滚、弹、掐八个基本手法。并运用其治疗多种痰病,疗效卓著。

一、柳氏经穴按摩八法及功能:

1、推法:将单大拇指或双大拇指侧面置于患处。沿直线作上下左右推动的一种方法。有调和营卫、消肿化瘀之功,可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脾胃不调、肝气郁结、四肢各关节红肿疼痛等病;

2、掐法:即用双大拇指甲用力同下掐压刺激腧穴。有开窍醒神、回阳救逆之功,可用于中暑、中风、昏迷、精神不振等病;

3、按法:分拇指按、掌根按、鱼际按三种,分别作用于患处,微用力深压按而留之,用力大小随证灵活掌握。有开通闭塞,祛寒止痛之功,可用于腰背寒湿痹痛、脾胃受寒胃中冷痛、大便秘结等病;

4、拿法:分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医者用双大拇指和其它手指作对称运动,向上提拿患处,本法有泻热开窍,通经活络之功,可用于感冒头痛、颈项强痛、四肢肌肉经脉痹阻不通等症;

5、摩法:以指端掌根或鱼际附着于患处,作不断的旋转摩动,本法能和胃健脾、消积导滞。适用于胃痛、腹胀气、肝气郁结等病;

6、滚法:即以手的小鱼际部附着于患处,由上而下直线滚动,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之功,本法可用于腰背下肢寒湿痹痛、肌肉痉挛等;

7、刮法:即手呈半握拳状,将屈着的手指第二骨节附着于患处,由上而下直线刮动,本法能祛风除湿、散寒解表,本法可用于风寒感冒、寒湿腰背痹痛等病;

8、弹法:食指、中指向拇指内方,相对用力弹拨筋腱,本法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之功,可用于颈项四肢经脉痹阻不通等病。



二,柳氏经穴按摩的特点:

1、经穴并重的新手法:黄派经穴按摩特点是循经按摩及整体按摩,重视经不重穴位,即“重经不重穴”。提出以经脉寸寸相通,阿是穴为反应点,即“以痛为腧” 柳氏根据黄派特点,在原有整体按摩、循经按摩基础上,创立以经穴并重按摩为主的新手法,它既注重十二经脉及任督脉之间循行路线的顺逆及病程的归属,即“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如足踝关节陈旧性扭伤者,宜顺其经脉走向,拿足三阳和推足三阳经;对急性踝关节扭伤者,宜逆椎足三阳经及足三阴经脉,又注重循经穴位上应用,即“病远道者,必先使气直达病所” 主要按压经脉的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络穴、俞募穴、郄穴、八会穴等重点穴的选择,以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如对肝肾阴虚型高血压,除疏通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外,对症取原穴太溪、太冲、外关.募穴期门,宜补法;对肝胆火盛型高血压,取脾募章门、膀胱募中极、脾之大络大包、心包络内关,宜泻法。说明柳氏将黄氏整体及循经按摩特点与针灸穴位有机结合,有所创新及发展。

2、中西医结合探穴查病;黄氏按摩查病法原以手触感为基础,即《医宗金鉴》:“一旦临证,机触于内,巧生于外,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除了医者手触感以外,还有患者自身反应。柳氏以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分证,用西医解剖来定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来明确诊断病情柳氏在临床中尤其注重腹部及背部任督脉探穴查病,认为任脉触诊中正常人触感不呈粗索状为佳,若“脐之上下任脉见者,胀大如箸,为脾胃虚……病人则难活,劳伤大动之候,多有此证。”如中焦疾病诊断以手触腹部任脉不温,全腹软弱而缺乏弹性,按上脘、中脘两穴,患者自觉舒适,多为脾胃虚弱型,常见头痛、遗精、体虚便秘、疝气等。如手触腹壁肌肉紧张,患者不喜触压,按之痛甚,触任脉有灼热搏动感,多为脾胃实热内蕴型,多见头痛、眩晕、胃痛、小儿痿证等。对下焦病诊断,柳氏认为若手触其小腹之任脉,手觉虚冷,其动气又沉微,重按腹部觉坚硬,并有压痛传及腰部者肾虚之候,多见肾盂肾炎、痛经、月经不调等证;若小腹任脉触之左右两侧肌肉拘急、呼痛者,多为急性腰肌扭伤、腹泻、便秘、疝气、经闭等症。背部督脉及膀胱经的触诊,据“五脏六腑以背为俞”的原则,采取按压及弹拨督脉和膀胱经俞穴以探查反应点。如按压右肩并、梁门和背部肝俞、胆俞有压痛,则可诊断有胆囊炎的可能性。又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则督脉的神道、灵台、至阳穴上压痛明显,疼痛放射至前胸,西医认为胸椎小关节紊乱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而督脉三穴的反应点又恰在第五、六、七胸推上柳氏认为探穴查病要灵活掌握八纲辨证及结合必要的西医诊断,不可牵强附会。

3、视四时人气的差异:柳氏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反应受不同地理环境、气候及体质强弱影响,其感受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季节影响的时差在中医治疗中也有差异。《内经·四时刺逆论》言:“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之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素问·缪刺论》言:“上邪之客于形也,必先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孙脉,留而不去,入舍络脉,留而不去,入舍经脉,内连五脏。”故外邪侵入内脏,须通过经络传递,反之,若邪气直中脏腑,必累及经络。因此,我们在按摩治疗中,所及的经络和穴位所用的力度应随四时气之所在,邪气之所不同而变异,即“洞悉血气之源流,而后导邪病之采却”。“若春气在经脉,”其按摩循十二经脉和任督脉之干线取其俞穴,不得偏离,手法宜重;“若夏气在孙络,长夏之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系夏秋患病,其病邪表浅,治疗中手法宜轻:“冬气在骨髓中”,多取背部膀胱经及督脉,用力深透缓和。

4、手法施术,补泻为要:黄派在整体按摩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痛证,抓住某些重点腧穴,按摩时手所用力的轻重及方向等作为实施手法补泻是治疗的关键。《素问·空骨论》言:“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柳氏据其长期临床实践认为:“顺其十二经脉方向为补,逆其十二经脉方向为泻;向心性为补,离心性为泻;轻者为补,重者为泻。”柳氏特别注意腹部呼吸补泻(有点类似针灸的呼吸补泻),即以患者腹式自然呼吸,吸气一次,拇指按压天部(浅层);第二次吸气按压人部(中层),第三次吸气按压地部(深层);吸气时抬至天部(浅层)重复三次,为补。若泻,则呼气一次,深压至地部(深层);然后第二次呼气上抬至人部(中层),第三次呼气抬至天部(浅层),重复三次,诊断病情时,分清虚实,以定补泻。如脾胃虚寒型胃痛,宜按压双梁门,行补法以温中健脾;若肝气犯胃型胃痛,宜按中皖、天枢以疏泄肝气。

5、针对病因以辨证施术《素问·标本病传论》“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经穴按摩须针对病因而有选择性地应用手法,因不同病证感受邪气也不同,损伤脏腑所表现的症状也有区别。如寒邪犯胃型所致胃病,其症状得温则减,按之剧痛,我们以疏导背部脾胃宜补法,健脾温中治其本,最后取腹部中脘、天枢分推肋下以散寒止痛治其标。又如急性腰肌扭伤应以轻柔缓和手法疏通筋络,缓解腰背肌群紧张痉挛以治其标,最后以整复手法治其本。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经穴推拿术

   整体经穴推拿术是以古代按摩术为基础,以中医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经过黄万香及其门人数十年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推拿流派。黄派推拿以通调任督两经为主,兼顾手足十二经脉,临床施术以整体查病,循经推拿,以痛为俞为主要诊治特点,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伤科及五官科的百余种疾病。



1  整体查病:



       即是术者用手指循患者脊柱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从上到下逐节段、逐穴区地按揉、触摸,以诊查病人身体的寒、热、虚、实、痰、瘀等疾患,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寒性收引,病理反应点多阴冷,肌肉紧缩;热性弛张,病理反应点多膨胀,局部热气灼手;虚证则肌肤松软;实证则肌肤肿硬;痰证则皮肤滑润,或皮下有结块;瘀证则肌肤滞涩,推之粘手等。治疗则应根据触诊所得,结合望闻问三诊和既往病史次料综合分析,分别施以散寒、清热、补虚、泻实、消痰、化瘀等不同的手法。

2 基本术式



(1)  头面操作



①     对接任督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正前方,以一手拇指尖端分别掐人中、承浆二穴各半分钟。

②     分推太阳法:术者两拇指分置左右睛明穴处,其余四指自然置于头部上方,两拇指中等力度点按睛明穴半分钟后,顺足太阳膀胱经由前上向后上推至天柱穴,并点压0.5~1分钟,反复3遍。

③     分推少阳法:一手掌置于一侧头部固定,另一手拇指置于对侧头维穴处,由前上向下力掐边推至风池穴并着力点压半分钟,反复3遍。一侧推完,再推另一侧。

④     大开天门法:一手掌置于一侧头部,另一手拇指置于印堂穴,吸定穴位,顺时针铵揉1分钟,循督脉由前向后边掐边推至百会穴,重点按揉30次,再推至大椎 穴,反复3遍。

⑤     头部指叩法:术者双手五指自然屈曲,由头部前上方向后下方依次叩击,反复3遍。



(2)  胸腹部及下肢操作



①     胸腹要穴点按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坐或站于患侧,以一手拇指分别点按天突、中府(左右)、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各穴,每穴点按0.5~1分钟。

②     宽胸理气法:术者两拇指分轩左右胸锁关节端,由上向下、由中间向两辚依次分推至12力下,反复3-5遍。

③     腹部团摩法:术者一手掌心对准口患者神阙穴,中等力度顺时针团摩约8分钟,以热气透达为度。

④     腹部分阴阳法:术者两拇指分置剑突左右侧,其余四指置两侧,由上向下,由中间向两边分推,至腹外斜肌外侧时,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快速提拿腹外筋1次。反复3-5遍。

⑤     按压气冲、冲门法: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左右气冲冲门穴5次,以热流下传足底为度。

⑥     下肢常用要穴按揉法:术者用两拇指分别按揉左右风市、备海、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各穴,每穴约1-2分钟。



(3)  背腰骶尾部及下肢操作



①     点按夹脊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坐或站于患侧,一手示、中二指微屈,指尖置于大椎穴旁夹脊,由上向下,逐节点按至腰阳关夹脊反复3-5遍。

②     泛揉太阳法:术者双拇指分置于大杼穴平面,其余四指置于两侧,以脊柱为中心,沿足太阳膀胱经由上向下,向心性按揉至白环俞平面3-5遍;施拳揉法或掌根揉法,从大杼穴平面至腰阳关至跟腱部,反复3遍。

③     背腰骶部及下肢后侧要穴点压法:术者用双手拇指依次点压肺、心、膈、肝、胆、脾、胃、肾、大肠俞、八髎腧穴,用跪指按法或肘压法点压环跳、殷门、委中、承山诸穴,每穴约0.5-1分钟,指压跟腱3-5次。

④     推运督脉法:术者手掌平置于大椎穴,着力向下推至命门穴5-10次,再由长强穴向上推至命门穴5-10次。

⑤     震散解郁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用一手掌小鱼际侧,或用空心掌沿大椎平面→腰阳关→跟腱,由上向下有节处女地地叩击1-2遍,患者配合吸气。



(4)  上肢操作



①     上肢要穴按揉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附则,一手托患肢前臂,一手拇指依羊狠狼贪 按大椎、天宗、肩髃、肩贞、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诸穴。每穴约0.5分钟。

②     拨缺盆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身后,一手固定头部,另一手指顺“桥弓”穴推下,反复10-20次后,指压缺盆(动脉应手处),由前下向后上方快速拨动1次,反复3-5次。

③     拨极泉法:术者一手托患肢与肩平,另一手拇指置于肩前处,示、中指触摸腋下动脉应手处稍压片刻,由内向外快速拨动1次,私利3-5次。

④     拨少海法:体位同上,患肢肘关节半忚曲,术者一手握患者腕关节处,另一手掌置于肘尖处,中指按压少海穴片刻后稍用力快速拨动4-5次。

⑤     上肢搓抖法:患者全身放松,术者站于患侧,两手掌相对夹紧患肢,反复搓动3-5遍;术者站立远端,双手握信患者手腕部,用中等力度上下抖动患肢数十次经束操作。

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  摩  治 病  举 例  
                                     周  述  炎
  初学按摩治病,多教以治疗压痛点。进一步则要求用指辨别出压痛点、舒适点、脉搏加强点、甚至按压时病人没有特别感觉的病理反应点。按摩治病一定要在上述各种病理反应点上治疗,疗效才好。压痛点是区别于正常肌体组织,按压时产生疼痛的地方;可以呈点状,或线、面、体状;位置可以浅在皮肤,也可以深在筋骨。深、中部的压痛点在初学者未练出内功以前,很难发现。压痛点所涉及的肌体组织包括:皮肤、分肉(肌肉与周围组织间的间隙处,属于三焦的部分空间。)、肌肉、经脉、血管、神经、韧带、骨骼、内脏等。压痛点内的病理改变,较易发现的是结节或条索状物,这些可以是淋巴结或肿瘤,但一般多是肌肉、韧带的痉挛、肿胀,甚至纤维化、钙化;若发生在骨骼上,多系骨膜肿胀或骨质增生,或骨骼错位。较难发现的病理改变,多表现为组织的增厚、变硬、变软、变紧等状态,一般多出现在分肉、腠理之间,边界不清,有象无形;可以由组织的水肿、气肿、血肿、脓肿、淤血、痰湿等因素形成。按压时:水肿多表现为酸痛,气肿多表现为胀痛,气肿甚可为热痛,淤血多为刺痛,痰湿多为重痛。压痛点的形成多由实证所致,即由病理产物阻塞气机所致。治疗的方法就是用偏重、偏慢的消散手法,舒畅人体的气机,缓解痉挛,或助正气吸收、排泄掉病理产物;但对红肿热痛的局部及脓肿、血肿,只能用很轻的抚摩手法。用力时以感觉气血在手下慢慢散开为度,宁可轻一点,多按推几次,不可用蛮力把肌体组织按伤。初学按摩找压痛点应注意两点:一要区分肌体的常规敏感点与压痛点。如穴位的太冲、合谷、天宗,以及颈部(前颈后项)、大小腿内侧等地方都是常规敏感点处。这些地方如产生压痛会更痛。二是找不到压痛点,不能用蛮力去把病人整痛。
舒适点处皮肤、肌肉多松软、松散,是气血不足的虚证表现。宜用轻缓的手法把分肉、腠理松开,或用轻按法侯气,以引气血来复。若是虚实夹杂之证,按摩时病人会感觉又痛又舒服。用力适当,去其实则虚证自复。
脉搏加强点处多是局部发生气机紊乱,可见于出血、泄泻、疼痛等多种疾病中。直接按压在搏动处,侯搏动减弱即可。不效,则需在附近寻找紧缩或结节之处,将其散开即效。按摩治鼻衄、崩漏有立竿见影之效。
按摩的辨证施治,关键在于触觉的敏感,这是在长期实践中才能练出来的功夫。同时还要有相关的生理、病理知识,才有利于发现病理反应点。现将近年来所治的几个病例,报告如下,若能给初学者以借鉴,幸甚。
一   肱骨外上髁炎。此病因网球运动员易患,又叫网球肘。发病时多见肱骨外上髁与桡骨连接处骨膜肿胀,也有的病例伴见肘关节附近筋膜痉挛、肿胀。治疗时将肿胀按推散,将痉挛揉松,病即缓解。一般都需要多治几次,才能巩固疗效。上月有一邻居因此病求治,触诊查得右肱骨外上髁处骨膜肿起如有两颗仁的花生一样大,将肿胀按推散,病即释然。次日邻人又来求治,说今晨起,痛又发作,难受万分。查骨膜肿胀处平复未再起,于是按经脉、神经循行向上查找,在右缺盆窝内发现臂丛神经肿起3×2cm一块,将其按散,疼痛若失。至今未再求治。
疾病的发生,往往有多种原因综合致病。你消除了一个病理改变,疾病未愈,就一定还有未发现的致病因素存在。找出潜在的病变,消除之,则病愈。经脉运行元气,神经传导元神。精气神一体三态,神是高级形态,最能调控低级的精气形态。神经发生病变,影响元神的传导,可引发多种严重的疾病。能疏导神经,很多顽疾,可应手见效。
二 肩关节失用。去年夏天,凉山洲金阳县一彝族,骑摩托车摔伤肩关节后,致右肩关节不能活动。来成都找了几家大医院的专家诊断,均被告以肩关节是好的,没病。无奈之下,求治于余。我在按摩时在肩关节及其附近仔细寻找,发现他第二胸椎棘突向左侧偏歪,推之复位,手即可举。再按摩三、四次,将淤血、滞气消散,即愈。
此病是因摔伤时,手先触地,冲击力传导至胸椎,致第二胸椎偏歪所致。控制手的臂丛神经是从1、2、3胸椎间分出的,关节错位使臂丛神经受压导致肩关节失用。按摩时首先还是要检查肩关节,如果有韧带、肌肉的损伤,同样影响肩关节的活动,照片是照不出来的。确实肩关节没问题,再向相关的神经、经脉上去找问题。临床治病,很多症状根本叫不出病名。全靠医生根据基本的医学原理,再结合敏锐的触感去发现病因,并加以排除。也不能迷信影象资料,很多软组织的病变B超、CT都照不出来。练出敏锐的触感是按摩疗效的基础。
三 颈肩综合症。此病以颈肩部疼痛为主症。今年三月初接治一女性病人,患病二十年以上,初诊时发现其颈部韧带有钙化、水肿,按推使散,即症状大减。(这样的疗效要练出内功才行,初学者达不到。)在其后的几次治疗中,将颈部的无菌性炎症基本消散,但始终诉大椎处及左上臂小肠经循行处疼痛。两处触诊都找不到病理改变。于是扩大搜索范围,在左肩胛骨天宗穴处发现一6×4cm大的气肿块,揉推使散,疼痛立愈。所以见着颈椎痛,也不一定是颈椎病。小肠经循上臂外侧后缘历天宗入大椎与督脉交会。这是一个典型的经脉气滞病,气机一畅,疼痛立消。治疗的难点在于,疼痛的部位无病理改变,病理改变处病人又不觉痛。此病的病名是颈肩综合症,病机却与一般的病例有异。按摩五十年,很难遇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病例。很多病叫不出病名,叫得出病名的,病机也变化多端。若无敏锐的触感,治病难矣!
四 久痢。成都飞机设计院卢某,男,30岁。从读高中起即患溃疡性结肠炎,历经中西医治疗,愈治愈坏,日下脓血便一二十次,以至上班都觉得难以支持。2007年11月20日14点初诊,查得环枕关节错位,胸腰椎均有错位,一一纠正之。腹皮绷胀,循腹部经脉依次按揉推摩使绷胀舒缓。次日即打电话告知:“昨日至晚上才解大便一次,虽有脓血,但已成形。”以后一月间,一周治两次。二诊时腹胀已缓,发现小肠间有多个散在硬结,有1~2厘米大;估计是脊柱错位,长期压迫神经根,造成控制肠胃的神经结硬化、肿大所致;这就会使肠胃功能失控,发生无菌性炎症、溃疡。一一将硬结揉散,将复发的胸腰椎错位再复位。脊椎错位,有的一次即正,有的要经多次才能巩固。三诊时腹胀全消,触得乙状结肠与直肠严重炎症性肥厚,直肠粗约8厘米,按压直肠中段时,病人说,平时最痛就是这里。用按揉法使炎症消散,但按揉的力度很难掌握,轻了不能消炎,重了又会使炎症加重。五诊时,结肠的炎症已大减,又触得小肠后面的盆丛神经肿硬,用按揉法缓缓将其消散。此神经丛一般情况下不易触知,因病人实在太瘦,病变又明显,才可触知。此后,病人身体转暖,面色由青转红。08年起,一月治2~4次,大便内的脓液,由稀薄逐渐转为稠厚,正气已来复。08年11月大便连月来日二次,成形,脓血消失。停止治疗。此病例层次感很强,很能体现按摩的辨证施治。
五 痛经样肠炎。这是我姑且命名的疾病。近年来治了几例严重的痛经,行经时均痛得不能起床,遍寻中西医,累年不愈。有的伴有腹泻、肛门坠胀。西医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但痛的部位多不在子宫,有的甚至伴髋关节痛。触诊时可见大肠或小肠漫肿肥厚。病人均有长期腰痛史,触诊可见腰椎错位、肥大,黄韧带增厚等。将肠炎摩散,痛可立减;但若不把腰椎的病变解决,这个病是治不了的。腰椎病反复,痛经必反复。推测其机理:控制子宫与大小肠的神经同出自腰椎,腰椎病使神经的传导紊乱,既导致肠炎,又把产生月经的信息误传达至肠,肠又不能分泌月经,致气机痞塞而痛作。有两例病人,都经过大半年的治疗,才逐渐将严重的肠炎消散,使增厚的腰椎韧带变薄,才把病情控制住。本病在医学上还未见有论述,其实却是常见病,若不用按摩,很难得到控制。
自己的手,就是无与伦比的精密仪器。查病治病,专赖此手,学人可不共勉哉!此例说明按摩不仅可以治病,还必将为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创新贡献力量。

                                           2009-3-25于守拙斋
-------------------
此文章为
  道家天真按摩流派周述炎老师
     于2009年04月05日在望江楼公园授课的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1 08:16 , Processed in 0.10334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