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network

交易员的鸡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05: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数人终其一生在犯的3大赚钱误区

没有钱,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有了钱,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你想赚钱吗?想!但是这个想,不是很多人说的那个想,这个想,是认真的思考,思考怎么才能赚到钱,而不是单纯的欲望,这个想法是要得出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而一般人的想只是欲望。

人没钱,基本上犯了下面这些错:

1、过度操心别人,从来都不操心自己,还以为自己很伟大!

为啥这么多人都喜欢操心别人呢?其实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他们找不到让自己释放价值的地方。这些人喜欢用操心别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其实你根本不需要操心你的父母,你把你的事业操心好就行了。你事业操心好了,赚到了钱,父母的晚年自然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你天天操心父母,结果你的父母没钱养老,然后这个时候你还可以为你赚不到钱找借口,我赚不到钱是因为操心了别人。

无数人就是这样,因为我要带孩子,所以我做不了事业,这么喜欢找借口吗?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操心自己,你的价值就变高了,你价值变高了,你身边的人就都会喜欢你都会围着你转,身边人都喜欢你,你们的关系也自然就好了。

2、老是跟身边的朋友在一块瞎混!

当你觉得生活中到处是烂人,那是因为你生活在烂人的圈子里。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圈子,让自己不断「涨价」,而不是改造那些烂人,更不是变成比他们更烂的人,才是正道。

你天天在公司里打工,心里确实是很想赚大钱,但确实不知道咋赚,因为打工的那个环境,就不可能让你知道怎么赚大钱!你身边的同事都是一个月收入几千块,然后你说你想月入几万,做梦吧你!没有人能够对抗环境,没有人!人都是环境的产物,这一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慢慢变成什么样的人,所以你每天听谁讲话,跟谁在一起,就已经决定了你未来的命运。

3、大部分人想赚钱了,就想着去送外卖、去开滴滴、去打工上班!

这些人很少去深入思考,门槛越低的领域进阶越难,因为人人都会,所以你想成为高手就非常难!

送外卖、跑滴滴,在现今门槛几乎为零,那么其收入就无限接近于温饱状态,除非是有技术围栏的领域,就是一般人不能直接上手的,那么收入会适当的高一些。

这个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多数人是没有一技之长的,仿佛什么都能干,言外之意就是能跑腿、能卖力,但凡是需要动点脑子的活,干不了。当一个人困于体力劳累,自然无暇思考, 有思考才有未来,财富是思考出来的。

多条腿走路,以备后需之需,别让你无路而选,成为刀上肉!我不是鼓励你辞职创业,而是提醒你一定要保持能力提升,不断做一些能够挑战你技能范畴的事情,当你逼着自己学很多东西时,你就走在了提升的路上。

有句话你仔细品尝,绝对是真理,那就是「贫穷会限制人的想象力。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05: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恩的24条交易法则
1、所用的资金量。把你的资金分成10等份,永远不要冒险在任何一次交易中投入超过全部资金十分之一的数目。
2、设置止损单。坚持在离你成交价3~5个点的位置设止损单来保护交易的安全。
3、永远不要过度交易。这会破坏你的资金使用法则。
4、永远不要让盈利化为亏损。当你一日取得了3个点或更高的账面盈利时,提高你止损单的设置点位,这样你就不会亏本了。
5、不要逆市而动。如果你按照股价示意图无法确定股价的走势,就永远不要进行买进或卖出的操作。
6、对市场没把握时尽快离场,而且在心存疑虑时也不要进场。
7、只操作交易活跃的股票。不介入股价运行缓慢且表现呆滞的股票。
8、均摊风险。如果可能的话,把钱投到4只或5只股票上。避免把所有的资金都捆绑在一只股票上。
9、永远不要给你的报价设限制条件,或是固定一个买价或卖价。应以市价进行交易。
10、没有合理的理由就不要平仓。一路用止损单来保住你的盈利。
11、把盈余存起来。当你在一系列交易中都获得了成功后,将一些盈利存到你的盈余账户中,以备紧急情况或是万一股市发生恐慌性下跌时应急之用。
12、不要仅为了得到一只股票的分红送股而去买它。
13、不要试图摊薄亏损。这是交易者可能会犯的最糟糕错误之一
14、不要仅仅因为你失去了耐心而离场,也不要因为你等得心焦就匆忙入市。
15、避免为了贪图小利而亏了大钱。
16、不要撤销你在交易易时已经设置的止损单
17、避免过于频繁地进场和出场。
18、就像你愿意做多买进股票那样愿意进行卖空操作。将你的目标定在要与股票的趋势保持一致和赚钱上就可以了。
19、永远不要只是因为股价便宜才买它,也不要仅仅因为股价高而去做空它
20、注意不要在错误的时候采用金字塔交易法。只有等到股票交易非常活跃,并且突破了阳力位之后才可以追加买入量,反之在股票跌破派发区之后才能进行追加卖出的操作。
21、挑选小盘股,并在它一路上涨的时候用金字塔交易法做多买进,而挑选大盘股来卖空
22、永远不进行对冲操作。如果你做多一只股票,而它又开始下跌,不要去卖空另一只股票来对冲它。你应该以市卖出该股并离场观望,这次损失了,那就静候下一次机会。
23、没有好的理由,就永远不要在市场中改变你的立场。在你交易股票时,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持,或者按照某个明确的计划进行操作,而接下来在没有出现明确的趋势转变信号之前不要出局。
24、避免在长时间成功交易后,或是在一个时期内连续获利后,扩大你的交易规模。当你决定进行股票交易时,

一定要确保不会违反这24条法则中的任何一条因为它们是关系到你的交易能否成功至关重要的保证。

当你出现亏损斩仓的时候回过头再来对照这些法则看一看你违反了其中的哪一条,以后记住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第二次。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20: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查理·芒格的十大交易金句

1. 赚大钱不是靠买卖,是靠等待

2. 破产有三种方式:酒精、女人和杠杆

3. 我们的投资有三个篮子:投,不投,不懂

4. 如果你不能接受50%的回撤,你就注定只能接受平庸的投资表现

5. 用一般的价格下买入伟大的公司,远好于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一般的公司
 楼主| 发表于 2023-9-15 22: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人性者金钱就通!成年社会的8句精辟的「潜规则」

1、这世界不存在永恒的工作和关系,你在年轻时就要明白积累自己手里的筹码,无论是人脉、客户、技能、管理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做着重复的工作。你现在的工作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做过,所以未来你也会被替换掉。

2、你想出来的事未必是事实,痛苦来自于什么?痛苦来自于推理,庸人自扰就是这个意思,智者只遵从事实、实践,在没有实践之前不作任何的推理,这样他就会减少很多的烦恼。

3、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行动的力量;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叫锻炼,一个叫乐观。

4、职场先升值,再升职;沟通先求同,再求异;行动先完成,再完美;学习先记录,再记忆;工作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赚钱先成长,后成功;创业先站住,再站高。

5、对待小人要么比他狠,要么就装傻;对待对手要么击倒他,要么拉拢他;对待老板要么表忠心,要么拿业绩;对待同事要么有能力,要么有人罩;对待朋友要么你有钱,要么你有用;对待自己要么自律,要么自省。

6、所谓有趣的灵魂,实际上就是这个人的信息密度和知识层面都远高于你,并愿意俯下身听你说那些毫无营养的话和你交流、提出一些你没有听过的观点,颠覆了你短浅的想象力及三观。

7、这个世上所有的不公平,都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穷人的真正代价是,他们只能付出自我克制,别的什么都付不起,永远不要讥讽一个努力上进的人,无论他的进步显得多么缓慢、可笑。

8、人为什么会犹豫、纠结,就是因为没看透,你看外科医生做手术的时候他会犹豫吗?他一丝都不会犹豫,因为他看得清清楚楚。两个人下棋,你会发现菜鸟选手经常容易悔棋,而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悔棋,高手的每一步棋,都是为了全盘布局而储备力量,而菜鸟选手走一步只看一步,步步都会犹豫。
 楼主| 发表于 2023-9-18 09: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玫瑾教授:一个家庭中最可怕的,是有个善于制造内耗的人。什么是内耗呢?就是一种近似于反刍的自我消耗和自我折磨,这些对于我们的身心都是有害的。心理学对内耗的解释就是我们人在做自我管理的时候,是要消耗很多心理的能量的,当你能量不足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不可控,会感觉到心累。什么样的人群容易内耗呢?

1、讨好型人格

这类人群有一个特征,就是总害怕自己说的话和做的事得罪了别人,让别人不开心了,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他们都是一些会说“NO”的人,他们永远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与其去讨好别人,关注别人的感受,不如把这些精力和能量放在强大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的事情上。

当你优秀的时候,就会有跟你同频的人,和你三观一致的人欣赏你,愿意接近你,不需要你去百般讨好。

2、高度敏感型人格

这类人群往往性格比较内向,敏感自卑的人,特别容易陷入自我内耗,参加聚会时总是特别紧张,不知道如何和别人相处,不知如何展示自己,一边特别想融入集体,一边又特别紧张内敛。

自卑的人容易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当自己达不到的时候就会陷入内耗。在这个世界上,对你要求最高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放下对自己过高的要求,试着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听着教授的话,想起了日本电影,电影中阿香婆老了,为了军国主义,奉献一生,无儿无女,最后有个记者帮她完成了心愿。

内耗背后真正的原因就是你不够自信,不够强大,如何让自己变得强大且自信,是一个漫长的时间积累的过程,是不断努力和积蓄能量的过程。当你强大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多事情是可以掌控的,自我消耗的状态也会慢慢消失。
 楼主| 发表于 2023-9-20 06: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金融市场的“测不准原理”搏斗?
$英伟达(NVDA.US)$
【核心提示:Rothschild Family(罗斯柴尔德家族)都知道自身无力突破只有上帝在掌控的“测不准原理”,所以才知道敬畏上帝,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用时间换取财富积累的空间。股神Warren Buffett(沃伦·巴菲特)领衔的Berkshire Hathaway(伯克希尔·哈撒韦)也是如此。只有James Harris Simons(詹姆斯·哈里斯·西蒙斯)领衔的Medallion Fund(大奖章基金)和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LLC(文艺复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基本做到了无限趋近于破解金融市场的“测不准原理”,请注意并不是完全破解。纵然是这样,他们在短时间内早已超越华尔街所有的同行对手。不过请阁下注意一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普通个人或者就算华尔街的一般的金融机构也很难复制James Harris Simons的做法。】
1.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为了获得一个更好的东西,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什么,是敢于放弃那个根本不那么好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往往暗示着自己的命运。
2.当股价处于跌市跌势,尤其是在相对低位时,技术指标的函数曲线和函数值一定是比较恶劣的。
3.特大单级别的资金入场建仓布局往往喜欢:顺大势(主趋势而不是次级趋势)、反技术(并且有时会利用次级趋势的逆浪来获取相对低位的廉价筹码)、逆人性。Nvidia的股价跌破433左右,筹码就被特大单级别的资金没收了。
4.但凡能越大程度脱离人性的人都是人中龙凤,脱离不了的就在人性的情欲和喜怒哀乐中挣扎,自我毁灭,太多的痴男怨女就是佐证,要么在开窍中升华,要么在执迷不悟中虚度光阴。
5.现在对前景失望的人很多,其实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悲观,困难时更要有积极心态,人生的精神意义比物质意义大。相比于高光时刻,黑暗中的微光更值得铭刻。无目的,本身或许就是目的;无预期,才能超出预期。

6. Rothschild Family(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是靠与生俱来的敏锐洞察力,在苹果、亚马逊、特斯拉、英伟达尚处于毛票的起步阶段就开始战略投资,常年(6-20年不等)隐蔽持有这些股票,击败了世界级伟大数学家、投资家和慈善家James Harris Simons(詹姆斯·哈里斯·西蒙斯)领衔的Medallion Fund(大奖章基金)的世界盈利冠军的平均年回报率71.8%。

7.特斯拉(TSLA) :2010 年6月29日每股 1.13 美元的起步价,亏损,不盈利,……,很长时间都在低位股价徘徊,超过90%的原始参与者怀着郁闷失望透顶的沮丧情绪抛售了廉价的特斯拉股票。直到2018年8月26日,也就是大约8年后特斯拉才得以飙升至 371 美元的峰值。

持股6-8年时间难吗?(做自己喜欢的或是该做的事情啊。现实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长期依靠博弈性金融交易谋生的。)

这几乎是 33,000% 的涨幅……

将每 5,000 美元变成 160 万美元。在这样结果面前,它足以让世界级伟大数学家、投资家和慈善家James Harris Simons(詹姆斯·哈里斯·西蒙斯)领衔的Medallion Fund(大奖章基金)的世界盈利冠军的其平均年回报率71.8%黯然失色。

然而,与人工智能技术相比,这很可能只是小事……

我说的是入股 鲜为人知的小资产……

如果忍受不了现状,那么就请择机平仓离开。当然你觉得自己雄才大略,技高一筹的话也可以反手做空这些股票来套利,不过,你自己需要知道什么时候适可而止,罢手就可以了。
与金融市场的“测不准原理”搏斗?
与金融市场的“测不准原理”搏斗?
与金融市场的“测不准原理”搏斗?
与金融市场的“测不准原理”搏斗?
JC家族交易交战铁律(怎么强调重复都不为过):

赢在跌市;赢在振幅;赢在胆识;赢在智慧;赢在豁达;赢在学习;赢在改变;赢在应变;赢在数学;赢在物理;赢在模型;赢在函数;赢在振动;赢在定量;赢在框架;赢在中庸;赢在概率;赢在技术;赢在心理;赢在灵巧;赢在善变;赢在振荡;赢在长线;赢在投资:赢在心态。

输在封闭;输在自我;输在固化;输在自弃;输在自欺;输在追高;输在追强;输在冲高;输在滞涨;输在单边;输在赌博;输在护仓;输在满仓;输在融资;输在冲销;输在炖股;输在永动;输在赌博;输在抱怨;输在借口;输在骂人;输在做梦;输在预案;输在预测;输在短线;输在着急;输在贪婪;输在心态。

98%的人永远摆不了喜涨厌跌和预测,而没有以有一定比例的护仓资金战斗序列作为坚强有力后盾的各类预案,所以98%的人只能以失败收场。 做交易是谋生,不是做股奴,不是观点搏斗(JC不参与观点搏斗,没有兴趣。),而是投资交易制胜。

警钟长鸣:智慧之书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都写的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别指望看别人的盘后复盘图表解析,自己不努力就能赚钱。在这里,在此时此刻,JC所有的帖文都是私人盘前盘中盘后的个人直抒胸臆,研究探索,没有自作多情的观点搏斗,股票推荐,更没有心灵鸡汤,不能作为交易买卖的依据,由此造成的交易盈亏只能自己承担,无论盈亏,全部咎由自取。

我们本来就素不相识,何况金融上就算你再有本事,在这个玩钱的金融市场上很容易被人当作骗子,所以,JC根本不会把研究成果用来当作免费送钱的载具,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金融市场上哪有什么所谓的真正朋友?大路朝天,各走各的,各做各的,无欲则刚,我不吃你的饭,不吃那一套,不用看你的脸色。除了除了耶稣基督(他就是上帝),我谁也不怕。
 楼主| 发表于 2023-9-20 10: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没学过经济学,你也应该深刻理解三个重要概念:沉没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这三大成本和我们的关系体现,可简单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沉没成本,决定了我们如果看待过去;
边际成本,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现在;
机会成本,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1、沉没成本与过去

沉没成本,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过去的投入,对未来不会再产生正面效用,这种投入在经济学上就被称为沉没成本。

其最大的经济学含义,是一旦你确定它沉没了,那么它就不能成为你做决策的参考变量。
换句话说,沉没成本,跟你的决策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你在股票里亏了钱,冷静分析后,接下来行情走势依然大概率对你不利,那你就应该果断斩仓止损,而不是因为过去投入了很多,亏损了很多,而影响当下之决定。

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确实会很难。

一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每一次的投入上,去判定它到底会不会「对未来产生效用」。

比如,你不知道现在亏损的股票,接下来是会继续亏损还是会反弹;你也不知道坚持了两年的创业项目,接下来注定会失败还是再坚持一下就可能看到曙光,如此等等。

另一方面,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做决定会严重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

比如,你会把股票价格锚定在建仓的成本价,认为那才是合理的;你会把两个人在一起美好的时光锚定下来,在感情破裂时,无法快速接受并走出来,总觉得为什么说不爱就不爱了。

这两方面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去解决。

首先,判断过去的投入是否沉没,在一些简单的情况是很容易,这时候要克服的就是锚定效应。比如感情破裂这种,克服锚定效应自己多加提醒和刻意练习即可做到。

其次,在一些复杂情况很难判断是否沉没,就要靠你对该种情况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通过多方对比和深入思考,来做一个概率性的判断。

很多时候我们做判断,并不需要100%准确。只要大概率上,你的判断这个投入是沉没了,那就没有必要为了小概率的「反败为胜」继续耗下去。

沉没成本在数学上,可以近似地表达为一个简单的一阶马尔科夫链,指的就是下一个情况的发生,只跟当下有关,而和历史无关。也即是:

除了少数情况,大多数时候,人们对沉没成本的判断都是不难的。但人们总会有一种「不甘心」的心理,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非常不理性的行为。
因此我说,沉没成本决定了一个人如何看待他的过去。

只有一个人快速认清沉没成本的事实,不让它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决定,才能轻装上阵,也才能灵活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所谓的断舍离和放下执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讲的都是这个意思。

2、边际成本与现在

边际成本,就是你每多获得一个单位的回报,必须付出的投入。

边际,就是增量的意思。

比如,工厂生产鞋子,多生产一双,就要多花费50块钱,那这50就是边际成本。
再比如,你的月收入是1万块,你要多获得1000块的收入,就要加班两天,那这两天的劳动投入,就是这1000块收入增量的边际成本。

既然表达的是增量,那么它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就是趋势。

以效用函数求导的方式将边际分析引入经济学之后,经济学才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科学化」革命。足以见得,边际分析在经济学学术史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金融市场上,边际分析也是分析师们分析市场走向,经济动态,最核心的思想方法。

大家去看市场报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措词:通胀水平边际走高,货币供应边际走低,某某公司的盈利边际改善,市场的风险预期边际升高…..

这里的边际,指的就是一种增量的思维,一种变化趋势的思想。

比如通胀水平边际走低,指的就是本月的CPI和上月相比,更低了。代表的是一个单位时间(月度)内,通胀水平的增量变化,它有可能是最新的趋势力量。

金融市场的定价都是基于预期的,因此,经济金融变量的边际变化,市场会对其特别敏感。因为这种边际变化,往往可能意味着新趋势的开端。

比如,如果此前的M2(货币供应)增速都在10%以上,突然一个月就变成了个位数,比如9%的增长,那这个时候金融市场就会理解为,央行的货币供应实际在收紧,并且这种收紧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除去经济金融专业领域,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边际分析,边际成本的思想也极为重要。

比如,对于个人成长来说,总要选择一条路走下去,究竟是选哪条路?
是选金融还是计算机?是做学术还是去业界?是自己创业还是为人工作?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年轻人面临的个人发展的困境。

再比如,如何才能快速地实现财富自由?这是每个人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尽管最终来说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实现,但并不妨碍你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边际成本的思想告诉我们,个人成长也好,财富自由也好,我们应当去发掘那些边际成本足够低的路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工作经验会越来越多,做事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因此完成一件工作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会越来越少,这就是一种边际成本下降的典型路径。
 楼主| 发表于 2023-9-20 10: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微观上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效应,在宏观上就会表现为生产率的改善。

但按照传统产业内含的经验增长曲线来看,人们的学习曲线表现为一个一阶导数为正,二阶导数为负的凸函数。也就是说,单靠经验和学习,边际成本的最低值,很容易触达,且不会再下降。

这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传统产业的「边际成本递增」,以及微观上个人经验到一定阶段后的「无效重复」。

随着互联网的发明,传统产业的经验和学习曲线的二阶导为负的约束被打破,边际成本迅速进一步降低到零(比如一个App一百人用和一万人用,其成本并不会增加一百倍)。

互联网思维,其核心内核就是边际成本为零的用户思维。因此,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都需要海量用户(哪怕是一个垂直产品,也离不开至少百万量级的用户支撑)来实现这一点。

回到每个普通人,在我们选择个人成长和财富自由的努力方向上时,未必每个人都有兴趣或者能力进入互联网行业,打造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

但是,活在互联网像水电煤一样成为基础设施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边际成本为零+用户思维+迭代升级。

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靠大公司给你背书你就可以成长很快,可以赚到很多钱了。
现在越来越扁平,个体需要主动走出去,需要去链接更多的资源,需要去signal你的才华能力。
于是,个体能连接多少人,往往会影响你的价值。

之所以说边际成本决定了你的现在,就是说你现在做的每件事,是否朝着边际成本逐渐降低的方向在推进,将很大程度决定你做这件事的回报和未来的爆发力。

如果你只是在做机械的重复性工作,那很遗憾,你一辈子都和财富自由无望,也不太可能实现自己爆发式的成长;
如果你做的事情,有在未来获得高回报、但不需要再投入的可能,那么恭喜你,你正走在一条可能爆发的路上。

因此,对边际成本理解的深刻程度,会直接决定你现在会做什么样的事情。

3、机会成本与未来

机会成本,是指你选择某一个机会,而放弃其他机会所能带给你的最高价值。

这个话有点绕,简单来说,比如你有100块钱,可以用来买肯德基的全家桶,也可以用来买两本书。全家桶和两本书,就互为机会成本。

可以粗略地理解为,你为了做这件事,要放弃的其他事。其他事的可能收益,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思想,其实是整个现代金融理论和市场定价实践的核心思想,也是金融课里搭建金融大框架最核心的工具之一。

只说一个对每个人都适用的角度:

人们习惯的思维模式,是如果我去做这件事,失败了会损失什么?

这是典型的会计成本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们会极力最小化潜在损失,最小化风险。

机会成本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我可能会失去什么?是不是正好反过来?

机会成本的思维,即是更多看到未来的思维,是一种基于战略的思维。会让我们做选择时,更加基于大格局大战略,来分析各个选项的优劣,而不仅仅是风险和损失。

如果一个人特别看重机会成本,就不会特别计较眼前的得失。面对未来,会显得更加有勇气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因为他们害怕失去未来可能的机会,这种失去带来的成本,才是他们不可承受的(相较于去冒险可能面临的失败后的会计成本)。

4、总结一下

三大成本分析并不是独立分割的,而是相互存在内在联系。这当中,统摄全局的,可以看做是经济学上的「理性人」思想。

理性人的简单含义,即是最优化一个人的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
效用可以表现为个人成长、名誉、社会地位、财富,等等一切。总之就是让你觉得爽的东西。

沉没成本,是让你将不相关的变量,从决策系统里剥离出去,从而在更小、更有效的范围内寻求效用函数的最优解,这会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

边际成本,是告诉你最优解的具体求解方法和思路。

而机会成本,则是告诉你最优解不仅要在当下眼前保证最优,更应该在长期在跨期保证最优,而这也是现代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机会成本也是人们为什么总在提倡要花时间去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它们的机会成本足够大。

比如,你长期不学习不看书,机会成本就是那个“更好的自己”;长期不运动,机会成本就是一个“更健康的自己”;长期不深入思考和复盘反思,机会成本就是那个”独立且深刻的自己”!

要知道,人们最后悔的事,是「我本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07: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是世界上最有灵性的东西

钱是世界上最有灵性的东西,你越懂它,它越接近你。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千世界是由「道」衍生的,谁能抓住这个无形的「道」谁就拥有了一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接近「道」的品质,第一个是「水」,第二个是「钱」,因为这两个东西的品质最接近并且最符合道。

所谓「大道无形」,水也是这样,它遇器成形,无论被放在哪里都能融入对方、滋润对方,它哪儿低洼就往哪里去,它可以利润万物却能做到无我。钱也这样,它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口袋奔向另一个口袋,从不执着于拥有它的主人,谁最值得拥有它、需要它,它就流向谁。它时刻都在那里,总是被最懂它、最需要的人看见。

道生万物,钱也可以生万物,钱能变出人间的一切,比如幸福、快乐、满足、名声、地位、权力,也有算计、痛苦、争斗、厮杀、牢狱、毁灭等等。

二、人生99%的问题可以用钱解决,唯有那1%的问题钱解决不了,然而就是这1%的问题,产生了剩余99%的问题,也就是说:「唯有解决了这1%的问题,才能解决金钱的问题。」但是人们总是把很多痛苦直接归结于「没钱」这两个字。

「没钱」是一种结果,它往往是价值和认知不足导致的,人们往往只盯着「钱」本身,而不去思考自身的思维障碍和价值缺陷,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从不想克服自己的弱点,这就陷入到一种越想急于赚钱却又越赚不到钱的恶性循环。

钱的背后是产品和服务,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钱自然就来了,产品和服务的背后是「人心」,社会无论怎么变,人心不变,人心的背后就是「道」,「得道」后就很容易「赚钱」。

三、赚钱,赚钱,其实很多人都搞错了!钱根本不是赚来的,而是你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后,别人给你的回报,你能帮多少人就有多少人给你钱;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就能得到多少钱。

那些一心只想赚钱的人越赚不到钱,因为他们掉进钱的陷阱里去了,满眼都是钱,却从不想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赚到钱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复思考三个问题:「你存在的价值和使命是什么?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帮助?你能帮世界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把这三个问题想通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开始赚钱!

四、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简单说就是「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掌握真理,也因此一生都是被各种商业机构收割。」大部分的人整天都在想不劳而获,就是喜欢各种短平快的刺激,就是不爱思考和学习,而商业的本质就是用人性的这些弱点去赚钱。

当然这里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首先你自己必须能克服这些弱点,唯有克服了这些弱点,才能在商业行为中不会让自己也陷入进去,可以在人性中穿梭自如、轻松洒脱,所以商业也是一种修行,是让自己的心性越来越成熟、圆满的过程。

那么商业最大的道德是什么?就是满足人性!世界上那么多人都是不成熟的、不理性的、不爱思考的,他们像巨婴一样整天嗷嗷待哺,你能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并且能让他们相安无事、安分守己,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甚至是一种功德。

五、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发财?钱的好处虽然很大,但它的反噬力更大,一个人如果没有很高的德行、贡献、智慧,很难扛得住这种反噬力。看看我们身边吧,很多人赚的钱到一定数量时就开始飘了,他们作威作福、奢侈无度,无视规则和伦理,破坏公序良俗。人一辈子的财富有一个临界值,当一个人的「劣根性」被金钱暴露的那个财富值,就是你财富的极限。

六、请记住下面5句话:

1、没钱的时候先把勤奋舍出去, 机会就来了,这叫天道酬勤。

2、当机会来了再把诚信舍出去,钱就来了,这叫诚信为本。

3、当有钱了再把慷慨舍出去, 人就来了,这叫财散人聚。

4、当有人了再把爱舍出去, 事业就来了,这叫厚德载物。

5、当事业来了再把智慧舍出去,幸福就来了。这叫德行天下。

其实人们所谓的太需要「钱」仅是需要其他东西的一个借口,是我们内心残缺的一种表现,比如迫切需要被认可、欲望的窟窿无法填满、极度的自卑等等。人们总以为幸福是有什么,却很少人能意识到没有什么也是一种幸福,比如没有病痛、担忧、惊恐、不安等等。

内心圆满的人往往没有所求,正所谓「无欲则刚」,如果能做到这步每个人都可以坦然处之。
 楼主| 发表于 2023-9-21 07: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索罗斯:那天我放弃了哲学,开始一心一意赚钱

波普尔理论的三个突出特点是:预测和解释的对称性,证实和证伪的不对称性,以及验证的核心作用。验证让科学发展、改进和创新。

01  哲学上的两大理论启示

在我的一生中,我制定了一个概念框架帮助我既作为一个对冲基金经理去赚钱,也作为一个政策导向的慈善家去花钱。但是,框架本身是无关乎钱财的,它是关于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而这个问题从很早开始,就已经被哲学家们广泛地研究。

1950 年代末,我还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个学生时,就开始发展我的哲学。由于我提前一年参加了最后的考试,在我得到学位之前,有一年的空白时间去打发,可以选择导师对我进行指导。

我选择了卡尔·波普尔 (Karl Popper),一位维也纳哲学家,他的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波普尔认为,经验真理不能被绝对肯定。即便科学规律也不可能摆脱疑云:他们可以被实验所证伪。

也就是说:

只要有一个实验数据证明这个理论是错的,就足以证明整个理论不成立,而哪怕有再多的数据支持该理论,也无法完全肯定该理论是对的。

科学规律实际上是假设性质的,而真相永远有待检验。意识形态声称掌握著绝对真理是胡说八道,因此,他们只能由武力去推行,所有这些思想最终都导致镇压。

波普尔提出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社会组织形式:开放社会,一个人们自由持有不同意见的开放社会,法律规则允许不同意见和利益的人和平相处。

当我阅读波普尔时,我也在学习经济理论,我发现在波普尔强调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同时,经济学理论却有完全竞争理论,并假设知识是完备的,我被两者的矛盾难住了。

这使我开始怀疑经济理论的假设。这是我哲学上的两大理论启示。当然,我的哲学也深深地植根于我个人的历史。

02  14 岁的经历

我一生的经验成型于 1944 年德国对匈牙利的占领。那时我还不到 14 岁,拥有不错的富裕中产阶级背景,但突然之间,就因为我是犹太人,就面临着被驱逐和杀害的前景。

幸运的是我的父亲对这种非常态的事情是有充分准备的。他经历过俄国革命,那是他一生的宝贵经验。在那之前,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一战爆发后,他自愿参加了奥匈军队。

他被俄国人俘虏,送到西伯利亚去成了战俘。由于野心,他成了犯人们自制报纸的编辑。这份报纸是手工写在一个木板上的,名字就叫“木板”。这份工作使他非常受欢迎,他被选为囚犯的代表。

之后,一些士兵逃离了邻近的集中营,该营的囚犯代表被报复性枪杀。我父亲不想坐以待毙等待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他所在的集中营里,就组织了个小组,领导了一次越狱。

他的计划是造一个木筏航行进入大海,但他的地理知识太缺乏,他不知道西伯利亚所有河流都流向北冰洋。他们漂流了几个星期才意识到是在漂向北冰洋,又花了好几个月穿过重重的针叶林,寻找道路回到文明。

与此同时,俄国革命爆发,他们又卷入其中。经过了一系列的冒险之后,我的父亲才终于回到了匈牙利,如果他当时留在集中营不逃走,应该早就回到家了。

我父亲回到家已经变了一个人。俄国革命期间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他失去了他的野心,除了享受生活之外什么也不想。他传授给他孩子的价值观和我们生活的环境流行的也截然不同。他不想敛财,也不想成为社会支柱,只想生活、赚钱,恰好能过日子就行。

我记得一次滑雪度假之前,他被派去向他的一个主要客户借钱,之后我父亲不高兴了好几个星期,因为他不得不加紧工作还钱。虽然我们日子过得还算宽松,但我们不属于那种布尔乔亚式的家庭,我们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骄傲。

1944 年,当德国占领了匈牙利,我父亲马上明白这不是正常的时世,也不能按正常的法则办事。他给他的家人和不少其他人弄来了假身份证,那些人有的付了钱,有的是免费的。大部分人幸免于难了。那是他最好的时光。用假身份生活也成了我的一次刺激体验。我们处于致命的危险之中,周围就有人死亡,但我们不仅活着,还帮助了别人。

我们和天使是一伙儿的,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魑魅魍魉。这让我感到很特别。这是多么 High的冒险。有父亲做可靠的向导,我顺利地度过了艰辛。一个 14 岁的孩子还能要求什么?

03“易错性”和“反身性”

经历了逃脱纳粹的快感之后,在苏联占领期间,匈牙利的生活开始失去光泽,我需要寻找新的挑战。在我父亲的帮助下,我找到了离开匈牙利的路。

17 岁时,我成了伦敦的一名学生。在我的研究中,我主要的兴趣是深入了解我所诞生的这个古怪世界。但我必须承认,我也怀有一些成为大哲学家的幻想。我相信,我已经获得了把我和其他人区别开的智慧之光。

在结束学业后,我有一串错误的开始。最后,我在纽约套利交易的位置上稳住了。但空闲时我仍然继续我的哲学研究。这就是我第一篇重要文章的来历,题目是“意识的负担”。

这是一次试图把波普尔的“开放和封闭社会的框架”进行模型化的尝试。它把有机社会和传统的思维方式联系在一起,封闭社会与教条方式相联系,开放社会与批判方式相联系。

我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是,我无法将思维方式和真实社会事件之间联系的属性进行分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是我怎么想到要发明“反身性”这个概念的历程,这个概念我等一下要详细探讨。

事有凑巧,反身性概念提供给我一个观察金融市场的新方法,这个方法比当时流行的理论更好。它提供给了我一个判断依据,首先是作为一名证券分析师,然后是对冲基金经理都能用上。

我感觉就像做出了一个重大发现,能够满足我成为一个大哲学家的幻想。某一刻,当我的商业生涯遇到障碍时,我立马掉转船头,全力向哲学进发。因为我太珍惜我的发现,一刻也不想离开它。我感觉反身性理论需要更深地挖掘。当我越来越深地对这个题目进行钻研时,我在我自己构建的迷宫中迷失了。

一天早晨,我发现自己看不懂昨晚刚写的东西了。在那一刻,我决定放弃我的哲学探索,集中精力赚钱。只有在很多年以后,成为一个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之后,再回到我的哲学中去。

1987 年,我出版了第一本书《金融炼金术 (The alchemy of finance) 》。那本书里我试图解释我金融市场操作的哲学基础。这本书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大部分对冲基金行业内的人都读过,商学院也在教授。

但是书中的哲学争论却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它更多被理解为一个成功生意人的虚荣心,赚了钱就幻想自己是哲学家。

我自己也开始怀疑到底是不是做出了重大的发现。毕竟我是在对付一个自古以来就被哲学家探索来探索去的课题。我有什么样的理由去认为自己做出了新的发现,特别是别人都没有这么认为的时候?毫无疑问,概念框架是对我个人有益的,但似乎别人不认为它有这么大价值。我不得不接受别人的判断。

我没有放弃我对哲学的兴趣,但我已经只把它当做我个人的偏好。我的生意和慈善活动 (慈善已经越来越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中,我继续按照这个概念框架行事,每次我写一本书,也会忠诚地重申我的论点。

这对我发展我的概念框架有帮助,但我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哲学家。有一次,我还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一个失败哲学家的再尝试”的演讲。但这一切都因为 2008 年的金融危机而改变了。我的概念框架使我首先预见了危机,又在危机终于发生时利用来去处理它。

我在对事件解释和预测上做得比大部分人都好。这改变了我和其他许多人对理论的评价,我的哲学不再是个人的事情了,它值得当做理解现实的一种潜在贡献予以严肃重视。这是促使我做这一系列讲座的原因。

言归正传。今天我会从整体上解释“易错性”和“反身性”这两个概念。明天我将它们应用到金融市场,之后,应用到政治上。这还将引入“开放社会”的概念。

在第四讲,我会探讨市场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差异,第五讲,我会提出一些预测,以及针对此时此刻的一些处方。

我可以把核心思想用两个相对简单的命题来阐述。

其一是,当一件事情有人参与时,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始终是片面的、歪曲的,这是易错性原则。另一个命题是,这些歪曲的观点能反过来影响到与该观点有联系的事情,因为错误的观点会导致不适当的行动,从而影响事件本身。这就是反身性原则。

例如,把吸毒成瘾者看成是罪犯导致他们真的产生犯罪行为。因为误解了问题并干扰了对吸毒者适当的治疗。另一个例子是,声称政府是不好的,往往也导致糟糕的政府。

易错性和反身性都是纯粹的常识。因此,当我的批评者说,我只是陈述了显而易见的事实时,他们是对的,但只是在最简单的层次上是对的。

让我主张更有趣的是,它们的意义并未得到普遍的赞赏。特别是反身性的概念,经济学理论一直刻意回避甚至否认它。

因此,我的概念框架值得认真对待,不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的发现,而是因为像反身性这样常识性的东西被刻意忽略了。

04  不确定性是人类事务的关键性特征

在经济学领域中,反身性并没有位置,经济学家总是希望找到确定的东西,然而,我却说不确定性是人类事务的关键性特征。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均衡概念之上的,但这个概念与反身性概念直接矛盾。正如我会在下一讲讲到的,这两个概念产生了两个对金融市场完全不同的解释。

易错性的概念没有什么争议。人们普遍承认,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其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我也没有提供更大更新的见解。主要原因是,参加者本身就是事情的一部分,在处理时往往无法处理自己。

或者这样说,当面临一个极端复杂的现实时,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方法去做简化 (仅举几个例子,比如概括、两分、比喻、决策规则、道德观念等等),人们使用这些方法时,如果把他们自己也是处理对象的一部分,情况就更复杂了。

大脑的结构是易错性的另一个来源。脑科学的最新进展已提供了一些对大脑如何工作的认识,并且已经证实休谟的观点:理智是情感的奴隷。理智来自于我们想像力的虚构。

大脑被成千上万个感官冲动轮番轰炸,但意识却只能同时处理七八个事情。在有限的时间内,这些冲动必须被凝练、排序和解释,出错和扭曲无法避免。

脑科学为我的原始论点增添了许多新的细节,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在本质上是不完善的。

反身性概念需要多做一点解说。它仅仅适用于这样的事件,在事件中,具备有思考能力的参与者也是事件的一部分。

围绕参与者的思想会形成两个函数。其一是认识这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我称之为认知函数。二是向有利于己的方向改变世界,我称为参与 (或操纵) 函数。

(在索罗斯的演讲中,认知函数和操纵函数分别是 cognitive function 和 manipulative function,其中 function 既可以翻译成功能,也可以翻译成函数。

在其本意中,是指参与者的功能,这种功能需要一定的输入因子,或者说变量,并产生一定的输出因子,并可以用函数的形式来表达。比如一个人砍柴,输入是人、木头和斧头,输出是柴火,函数名称是砍柴。

本文中,根据上下文的需要和中文的习惯,既有翻译成函数的地方,也有翻译成功能的地方,但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

这两个函数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连接起思想和现实。在认知函数中,是现实决定了参与者的观点,其中因果关系的方向是从现实到思想的。与此相反,在操纵函数中,因果关系的方向是从思想到现实的,也就是说,参与者的意图在对世界产生影响。

当两个函数在同时起作用时,他们可以互相干扰。如何干扰?通过剥夺每个函数中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同时是其他函数的因变量。

因为当一个函数的自变量是另一个函数的因变量时,就没有一个函数具有真正独立性。这意味着认知函数不能产生足够的知识来作为参与者决策的依据。同样,操纵函数可对改变世界的结果产生影响,但不能单独确定它。

换言之,其结果容易偏离参与者的意图。在意图和行动以及行动和结果之间必然会产生某种偏差。因此,在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和事态的实际发展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理解不确定性与反身性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探讨远一点。如果认知函数孤立地运作而完全不受操纵函数的影响,它可以产生知识。这些知识被表述为结果为真的断言,也就是说,这些断言如果和事实符合,就是真的 (这就是真理符合论告诉我们的判断标准)。

但是,如果操纵函数对事实产生了干扰,从而改变了事实,这时候事实已经不能再作为独立的标准去判断那些由认知函数产生的断言了,因为即便断言仍然与事实符合,但由于事实已经被改变,这样的符合也缺乏独立性了。

考虑这样的断言:“现在在下雨。”这个断言是真是假依赖于天气的实际状况,实际上,现在在下雨。

现在再考虑另一个断言:“这是一个革命的时刻。”这个断言是反身性的,它是否为真依赖于断言本身带去的影响能否鼓励起一批造反派来。

反身性陈述与说谎者悖论有一定的联系,后者在形式上也是一个自我参照的断言。但虽然自我参照已经被广泛地分析过,反身性受到注意却要少得多。

这是很奇怪的,因为反身性有对现实世界有影响,而自我参照纯粹是一种语言现象。在现实世界中,参与者的思想,不仅表现在断言上,当然还表现在各种形式的行动和习惯上。这使得反身性成为一个非常广泛的现象,而其通常采用的形式是反馈回路。

参与者的意见影响事态的发展,事态的发展影响参与者的意见。该影响是持续和循环的,于是变成了反馈回路。反身性反馈回路还没有得到严格的分析,当我最初遇到这个问题,并试图分析的时候,我闯入了问题的复杂性之中。

我假定反馈回路是在参与者意见和事件实际进程之间的一个双向连接。但不同参与者意见之间的双向联系呢?

如果一个孤立的个人问自己“我是谁”、“我主张什么”,作为对自己问题的反应而改变了行为习惯呢?试图解决这些困难时,我在众多的分类中越来越迷失,以至于一天早上,我已经看不懂前一天晚上写下的东西了。也就是这时候我放弃了哲学,开始一心一意赚钱。

为了避免这种陷阱,让我们把现实分成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思想构成主观方面,事件构成客观方面。换句话说,主观方面包括参加者的头脑中发生的事情,客观方面是指外部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只有一个外部现实,但有许多不同的主观意见。

反身性可以连接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实方面 (但只要包含一个主观方面),并在其之间设立双向反馈循环。特殊情况下,反身性甚至在同一个现实的一个方面也可能出现,这反映在一个孤立的个人对他自己身份的反应,可以说是“自我反身性”。

然后我们可以区分两大类:反身关系 (主观方面之间的连接) 和反身事件 (包涵客观方面的连接) 。婚姻是反身关系,2008 年的危机是反身事件。当现实中没有主观方面参与,就没有反身性。

反馈回路可以是负反馈,也可以是正反馈。负反馈将参与者的观点和实际情况之间越拉越近;正反馈则把他们越分越远。

换言之,一个负反馈过程是自我纠正的,它可以永远存在下去。如果外部现实中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它可能最终导致一个平衡点,在这个点,参与者的观点正好对应于实际情况。

在金融市场一般认为发生的就是这种情况。因此,均衡这个在经济学中的核心事例,只不过是负反馈中的一个极端事例而已,在我的概念框架中只不过是一个受限制的特殊情况。与此相反,正反馈过程是自我强化的,它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因为参与者的观点将与客观事实相差越来越远,最终参与者也将不得不承认它们是不现实的。

两者间的交互过程也不会让事物的实际状态维持稳定,因为正反馈有这样的特性,它让现实世界中已然存在的任何倾向都越来越严重。

这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是均衡,而是动态的不均衡,或者说,任何可以被描述为离均衡越来越远的情况。在这种离均衡越来越远的情况下,通常参与者和现实之间的分歧会达到高潮,从而触发另一个相反方向的正反馈。

这种看上去的自我强化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否定式的繁荣 — 萧条过程,在金融市场中,就是积累泡沫和泡沫破裂的过程,在其他领域也能找到类似的情况。我把这称作创造性谬误,即人们对现实的解释是有偏差的,根据这种偏差的观点产生的行动又导致现实真的出现偏差,并越来越严重。

我知道这一切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我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将更容易理解。但是,你们不得不忍受我。如果我想提出一个不同观点,抽象化反而能够帮助我做到这一点。

在处理类似现实和思想以及相互关系这类题目的时候,人们很容易犯晕做出错误的模拟。所以,曲解和误解可以在人类事务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最近的金融危机就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如何运作的错误解释。我将在下一讲讨论这个问题。第三讲,我会讨论两个创造性谬误 — 启蒙谬误和后现代谬误。这些具体的例子将聚焦于讨论误解在历史进程中有多重要。

但今天的讲座,我仍将停留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我主张,当有思想能力的参与者参与进社会现象时,情况与自然现象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思维的作用。

在自然现象中,思想没有发挥因果作用,只具有认知功能。在人类事务中,思想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既具有认知功能也具有操纵功能。这两个功能 (函数) 可以互相干扰。

这种干扰不是随时都发生 (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像开车或者装修房子那样,这两种功能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但一旦发生,就引入了自然现象中所没有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在两个函数内都有表现:参与者根据不完全的认知去行动,他们行动的结果也不符合他们的期望。这是人类事务的重要特点。与此相反,在对自然现象的例子中,事态的发展不以观察者的看法为转移。

外部观察者只与认知函数相联系,现象本身提供了可靠的标准让观察者的理论可以明确判断真伪。因此外部观察者能够获得知识,基于这一知识可以成功地对自然界实施改造。

在认知函数和操纵函数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分野。由于这样的分野存在,比起在人类领域来,两个函数可以轻松地达到目的而不存在偏差。

这里我必须强调,反身性不是人类事务不确定性的唯一来源。是的,反身性的确将不确定因素引入参与者的观点和事件的实际过程中,但其他因素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例如,参与者不知道其他参与者所知道的信息,也导致了偏差。这与反身性相当不同,可也是人类事务不确定性的来源之一。不同的参与者有不同的兴趣,其中一些人自然会与其他人冲突,这也是另一种不确定性的来源。

此外,如以赛亚柏林指出的,每个参与者遵循的价值观也是多样的,其中也充满了矛盾。这些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更比反身性产生的更广泛。我将它们都放在一起提出人类不确定性原理,这是一个比反身性更广泛的概念。

05 波普尔的科学方法论

我谈到的人类不确定性原理,比起贯穿在笛卡儿哲学中的主观怀疑理论更具体,也更严格。它给了我们更客观的理由相信,我们的看法和期望是 (至少可能是) 错误的。

虽然人类不确定性主要影响的是参与者,但对社会科学却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援引卡尔·波普尔的科学方法论,我可以清楚阐明这种影响。

这是一个美丽、简单、优雅的理论。它由三个要素和三种行动组成。这三个要素是科学规律、规律营运的初始和终结条件。这三种行动是预测、解释和验证。

当科学规律与初始条件相结合,人们能提供预测。当它们再和的终结条件结合在一起,人们能提供解释。在这个意义上,预测和解释是对称的和可逆的。至于验证,则负责将通过科学规律得出的预测与实际结果相比较。

根据波普尔的观点,科学规律是假设性质的,它们不能被证实,却可以通过验证来证伪。

科学方法论成功的关键是,可以利用每个个体的参与,共同对一个理论进行验证,而所有个体的参与都会成为验证的一部分。一个个体失败的验证就足以证伪一个理论,但再多的成功案例却不足以证实它。科学怎么能既是实证的又是理性的呢?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波普尔提供的是一个聪明的方法。

根据波普尔的说法,之所以是经验的,是因为我们通过观察由理论产生的预测是否符合事实,来确定理论的正确性,之所以是理性的,因为我们使用了演绎逻辑来得到预测。

波普尔摒弃了归纳逻辑,代之以验证。归纳是不可被证伪的,因此是不科学的。波普尔强调了科学方法论中验证的核心作用,并带有强烈批判性思维地断言科学规律只是暂时有效,并永远对重新验证开放。

因此,波普尔理论的三个突出特点是:预测和解释的对称性,证实和证伪的不对称性,以及验证的核心作用。验证让科学发展、改进和创新。

波普尔的理论对于自然现象研究效果良好,但人类不确定性原理却向这个极端简洁和优雅的理论中注入了不和谐。因为预测中引入了不确定因素,预测和解释之间的对称性被破坏了,验证的中心作用也处于危险之中。

最初和终结的条件中是否要包括参与者的思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次验证都需要复制这些条件。

如果参与者的思想包括在内,就很难观察到它的初始和终结条件,因为参与者的观点只能从他们的讲话或行动中推断。

如果它被排除在外,最初和终结条件不构成单独的观察目标,因为同样的客观条件可能由于参与者的不同,和截然不同的观点相联系起来。

无论哪种情况,归纳都不能被恰当地进行验证。这种困难并不会排除社会科学家通过归纳获得有价值结论,但这些结论不满足波普尔理论的要求,也不符合物理定律的预测能力。

06 社会科学具有反身性

社会科学家发现了这一结论难以接受。而经济学家,借用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说,正经历著“物理嫉妒”。为了消除与人类不确定性原理相联系的上述困难,人们做过很多尝试,试图在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之间引入或者假设一些固定的关系。

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断言,物质生产的基础决定了思想的上层建筑。弗洛伊德认为,决定人的行为是冲动和潜意识的综合体。他们都宣称自己的理论是科学的,但波普尔指出,他们不能被证伪,所以只是伪科学。

但到目前为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尝试是在经济理论领域展开的。它从假设完美知识开始,当这种假设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时候,又通过不断加大扭曲来维持这个声称行为是理性的神话。

经济学结束于理性预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一个对未来乐观的预期,作为对这个预期的反应,最终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将向这个预期趋同。这个假设是荒谬的,但在使经济理论在牛顿物理学基础上进行模型化方面却是必要的。

有趣的是,当他们在《经济学》刊物上进行交流时,波普尔和海耶克 (Friedrich Hayek) 都发现社会科学不能产生和物理学相类比的结果。海耶克猛烈抨击了机械和轻率地将自然科学中定量方法应用于物理学的尝试。他称之为科学主义。

卡尔·波普尔在《历史主义贫困论》中指出,历史不是由普遍有效的科学规律决定的。然而,波普尔宣称他称之为“统一方法学说”的理论时,他是指自然和社会科学应以同一标准来判断。

海耶克,当然成为了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使徒,那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大本营。

但在我看来,人类不确定性原理的含义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题是根本不同的,因此他们需要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标准。人们不能期望经济理论能够产生普遍有效的规律,可以用来逆向解释或者预测历史事件。

我主张,如果只是依样模仿自然科学,只会导致人类和社会现象的失真。物理学中可行的方法放到社会学中就失效了。

不过,由于过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不同,我也遇到了些麻烦。这种两分法通常在现实中没有找到,它们是由我们引入的,用来让这个充满了迷惑的现实好理解一点。事实上,即便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严格区分看来是有道理的,但总是有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和动物社会研究等等,占据了中间的位置,无法严格区分。

但我不得搁置我的保留意见,首先承认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是需要二分的。因为社会科学遇到了另一个困难,这个困难是自然科学可以避免的。

这个困难就是:社会科学是具有反身性的。

海森堡发现的测不准原理并没有丝毫改变量字行为,但社会学理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或是反身性理论,都可能会影响它们涉及的社会领域。

科学方法被认为是依赖于真理的。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并不与此假设矛盾,但反身性的社会理论却与此矛盾。

为什么社会科学本可以积极改变社会,却只是被侷限于被动地研究社会现象?正如我在《金融炼金术》中说的,炼金术士在试图用咒语改变基本金属性质时犯了错误。相反,他们应该集中精力去参与金融市场,这才有可能成功。

社会科学如何才能排除这种干扰?我提出一个简单的补救方法:承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二分法。

这将确保人们能正确对待社会理论的优点,而不会错误地用自然科学方法乱作诊断。我建议以此作为研究框架是在保护科学方法,对社会科学也不意味着贬值。

这个框架并没有对社会科学能够研究什么做出限制,相反,通过把社会科学从对自然科学的依样模仿中解放出来,可以防止它被错误的评判标准所左右,让它有可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22 07:33 , Processed in 0.08746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