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15 17: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挣钱-系列连载
第1章:投资的本质是认知
本章大纲
1.什么是好好赚钱
2.好好工作等于好好赚钱吗
3.建立适合自己的思维系统
4.理财等于节约、省钱吗
5.思维升级
6.轻松的事情,才能做得长久
7.任务分解
8.设立补给站
9.分清目标和愿望
10.99%的人,都想过1%的人生
11.财务自由度=投资净收益/总支出
12.实现财务自由的三个阶段
——12.01觉醒
——12.02积累第一桶金
——12.03建立投资系统
每4点1条推文,共3条
本质上,投资其实是我们整体认知的财务变现,能够把我们对于政治、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微观商业、人性,甚至是对于自己的认识投射于损益这一维度上。
我有位朋友说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大学毕业前我们都缺了两门课,一门是爱情课,一门是财富课。
上学的时候,家长、老师就是A面,生怕我们早恋。可一毕业,他们立马翻到B面,恨不得一键为我们生成个完美对象。如果我们迟迟不谈恋爱,就要被七大姑八大姨拷问。
1.什么是好好赚钱
关于金钱也是如此,当我们还在象牙塔里的时候,想着赚钱俨然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可是一旦毕业,车子、房子的话题你躲都躲不开。
仔细想想,这样巨大的反差真的非常普遍,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A面、B面迅速切换带来的煎熬。财富课的缺失,让我们很难正确理解好好赚钱这件事,也总让我们与金钱的关系处于不安与焦虑中。
2.好好工作等于好好赚钱吗
第一眼看到本书的书名,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本关于职场发展的书。很多人对于赚钱的理解,就是工资。他们认为只要随着年龄增长,工资不断上涨,财务自由自然就会发生。
2015年,我收到了读者的一封信,在信中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年薪35万元,为什么我还是没存下钱?”写信的姑娘叫迪娜,两年前从名校毕业,一毕业就进入了北京一家不错的事务所。关于两年花掉大部分工资这件事,她是这样分析的:
在高端写字楼办公,身边都是打扮入时、财富值爆棚的同事和客户,为了融入环境,我开始学习用“贵”的东西来堆砌和打扮自己,并且越来越熟练。
我开始习惯吃100多元一份的沙拉,来个人均800元的聚餐,买个四位数、五位数的包包……因为工作实在太忙,我几乎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出差、加班、通宵和睡觉上,所以自己的生活犹如一团乱麻。
随后,一件事给了迪娜极大的触动。她的领导早已属于金领人群,年薪超百万元,每天开着豪车上下班,名牌包包不重样,生活富足。
迪娜一直觉得,再过几年,等自己到了领导的年龄,一定能像领导一样有不少存款,在不错的地段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但有一天晚上,她看到有些狼狈和尴尬的领导,拖着几大箱行李来到办公室。后来她才知道,领导竟然被房东临时退租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职场“白骨精”年收入以百万计,却依然生活得焦虑而慌张。因为一旦发生意外或者工作有变化,收入就会戛然而止或严重缩水。
并不是有好的工作、好的收入,未来就会有钱,生活就一定很好。
3.建立适合自己的思维系统
10年前,我刚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拿到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工作邀请函。面对未来,我很兴奋,但更多的是忐忑。到了上海之后,这种忐忑很快变成了焦虑。
上海是一个节奏很快的城市,身处的行业与周围优秀的同事,更令我手足无措。
大部分人以为读会计、金融学科的学生,一定能够做好理财。可实际上,有很多像我一样在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工作的人,压根儿就没有思考过“自己怎么理财”这个问题。
工作中,虽然天天和钱打交道,但是我们只把理财当作工作,很少能够将理财与自己的生活建立息息相关的联系,尤其是工作前几年,更容易陷入纠结数字本身的怪圈。于是,我开始阅读有关理财的书籍,开始学习并尝试理财。
很多人在讲理财的时候,通常会提到一个词,叫“财务自由”。大家还会把它自动转化成一个问题:“我们得有多少钱,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胡润最新的报告认为,财务自由的门槛,一线城市是2.9亿元,二线城市是1.7亿元。
我把这样的数字称为“刻舟求剑式”的财务自由,除了给我们更多的焦虑以外,无法指导我们做任何改变。
真正的安定,是拥有对于金钱的把控力。当我们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逻辑系统,能够将金钱、智慧、经验、人脉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活用时,才会真正体会自由。
所以,我们要讲的好好赚钱,指的是理财。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财逻辑系统,通过打理我们的财务,实现被动收入,走上真正的好好赚钱之路。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时,我决心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我爱钱,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他人意志左右。
4.理财等于节约、省钱吗
提到理财,不知道第一个映入你的脑海的概念是什么。
我看过泰国的一则广告。一个小男孩看了宇航员登月的电视新闻,内心对天文产生了强烈的憧憬。因此他的梦想就是买一台天文望远镜,然而望远镜价格不菲,需要2500泰铢。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于是小男孩开始了艰难的存钱之旅。他需要抵御同学们吃冰激凌的诱惑,克制住自己买玩具的欲望,每天只吃咸蛋与白饭。他每天抱着存钱罐睡去,梦中的他,当上了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聪明的读者,你们猜到结局了吗?你们是不是以为,小男孩通过省钱,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奖赏?你错了。广告的结局是,小男孩终于存够了2500泰铢,他激动地跑到商店购买梦寐以求的望远镜。
然后,广告画面在观众的猝不及防中伸出一只手,把望远镜的价格从2500泰铢改为3500泰铢。
货币每天都在贬值,仅仅存钱是不够的,让你的财务增长突破过往的限制,从现在开始投资吧!
为什么货币越来越贬值?这就涉及通货膨胀的概念。
假设张三家是卖苹果的,李四家是卖雪梨的,每年他们都只进行物物交换。第一年,两家产量差不多,所以一个雪梨可以兑换一个苹果。
第二年,李四家的雪梨产量翻倍。可是张三家的苹果还是那么多,李四的雪梨留着也没用,只能拿来兑换苹果。于是,变成了两个雪梨兑换一个苹果。
这个简单的比喻,其实就是货币和商品的关系。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超过交易商品需要的量时,便会像多了的雪梨一样,只能兑换更少的苹果(也就是商品)。这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吞噬资产的沉默凶手。你应该去投资,从工作之外获取收入。投资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该怎么选择?我们可以试着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美国金融市场的历史最悠久,也最成熟,让我们坐上时光机,回到200年前的美国。如果你在那时有100美元,投资不同类别的资产会有什么差别呢?
美国学者西格尔在《股市长线法宝》中给了我们一个惊人的答案:
如果你把这100美元揣在兜里,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200年后的今天你实际只剩下5美元左右的购买力……
如果你买了债券、国库券或黄金,这100美元会分别变成约15万美元、2.8万美元和321美元。
如果你买了股票,200年后,你会拥有近1亿美元。
20世纪20年代,有个美国人为了证明买债券比买股票好,统计了过去几十年股票和债券的表现。几年后,他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因为他在研究后发现,债券对通货膨胀无能为力,而股票则可以转移通货膨胀。他把这个研究写成了一本书——《用普通股进行长期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