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network

Solaris与Sun产品新手必读<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1: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is 10 X86安装

Solaris 10 X86安装

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 x86 系統上安裝 Solaris 10 OS 1/06。內容是參考SUN 網站(http://www.sun.com/software/solaris/howtoguides/installationhowto.jsp) 的 How to Quickly Install the Solaris 10 英文版本來編寫,但本文並不是安照原文翻譯,圖片方面也並不是原文的圖片,而且文中會加多或減少原文的內容。
本文的內容只介紹安裝 Solaris 10OS 1/06 的方法, 但這樣是並不足夠,還需要說明如何設定。但 Solaris 10 版本的設定和 Solaris 9 的設定鐘分別很大,所以遲一點會有另一編說明 Solaris 10 的設定方法。相關網站及軟件:
SUN Microsystems - Solaris 10 OS 1/06
SUN 主頁:http://www.sun.com
SUN 的英文討論區:http://forum.sun.com
如何快速安裝 Solaris 10 1/06 OS: http://www.sun.com/software/solaris/howtoguides/installationhowto.jsp
Solaris 10 的下載網站: http://www.sun.com/software/solaris/get.jsp
Solaris OS 硬件相容清單: http://www.sun.com/bigadmin/hcl/安裝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採用 x64 或 x86 的電腦系統
電腦系統是不是相容 Solaris 10 OS 的 Solaris 10 硬件相容清單 (HCL)
電腦系統的彩色顯示卡是否相容
就算不需要使用網絡卡,安裝時還是要一步一步地對網絡功能進行設定。包括 IP 位置等。所以,在安裝時,將會假設你已經有設定網絡的基本資料。如果你在安裝的過程中發現其它問題,而且本文也不能幫助你解決的話,你可以參考 Solaris 10 OS Installation Guide : Basic Installations 來得到多一點資料。
檢查硬件相容性清單:
首先,你需要核對清楚,你所使用的電腦系統的硬件是需要那一個版本的運作系統。硬件相容性清單網頁: http://www.sun.com/bigadmin/hcl/
注意:這裡的 x86 意思是指 32-bit x86 相容的架構的CPU家族、64-bit AMD64 和 Intel EM64T。 然而,這裡的 x64 意思是指那個系統是採 用 64-bit x86 CPU。 Solaris 10 OS 能夠在很多不同的 x86 和 x64 系統上運行。
系統基本要求:
電腦系統的硬件,需要附合以下最低的要求。但在安裝 Solaris OS 時,還是不建議你使用太小的硬碟機和太慢的CPU來安裝。
最小 256MB RAM
最小 5GB 硬碟機空間
最小 400MH CPU 速度
DVD 或 CD ROM 碟機
VGA 顯示器
若要知道多一點有關 Solaris 系統要求,可以到 http://www.sun.com/solaris/specs.jsp
能夠在 Solaris 10 上運行的第三方軟件清單,可以到 http://www.sun.com/partners/10moves/solutions.html
如何可以獲得 Solaris x64 或 x86 平台的安裝程式:
Solaris 10 OS 1/06 發行版本,已經可以在 SUN 的網站下載
http://www.sun.com/solaris/ 獲得有關 Solaris 10 OS 的資料。
http://www.sun.com/solaris/get.jsp 開始進行下載 。
下載 Solaris 10 清單中的檔案。
點選合適的媒體格式 (e.g. Solaris for x64/x86 systems,CD/DVD) 。
如果你還未在 Sun 下載中心登記,馬上登記 (Register Now)。
解答一些簡短問題。
閱讀和接受許可協議。
把下載回來的檔案燒成 CD 或 DVD。
注意:在下載時很可能會很慢,而且也很可能在下載期間中途停止下載。Sun 會建議你使用 Sun Download Manager 下載會好點。但我覺得用 FlashGET 來下載會比較有效率和快很多。
其實購買一套 Solaris 10 並不貴, 基本版本 3DVD's 為 US$15,企業版本 8 DVD's 為 US$30。這樣會比下載來得輕鬆點。
把下面的檔案下載後,還有其它工作。首先把 sol-10-u1-ga-x86-dvd-iso-(a、b、c、d、e).zip 這五個檔案解壓,然後順序改名改成 file1、file2、file3、file4、file5。
Solaris 10 - x86 Platform - Solaris 10 1/06 Operating System
Solaris 10 1/06 x64/x86 DVD segment 1, Multi-language
sol-10-u1-ga-x86-dvd-iso-a.zip
478.54 MB
Solaris 10 1/06 x64/x86 DVD segment 2, Multi-language
sol-10-u1-ga-x86-dvd-iso-b.zip
478.46 MB
Solaris 10 1/06 x64/x86 DVD segment 3, Multi-language
sol-10-u1-ga-x86-dvd-iso-c.zip
478.33 MB
Solaris 10 1/06 x64/x86 DVD segment 4, Multi-language
sol-10-u1-ga-x86-dvd-iso-d.zip
478.46 MB
Solaris 10 1/06 x64/x86 DVD segment 5, Multi-language
sol-10-u1-ga-x86-dvd-iso-e.zip
476.89 MB
再把五個檔案變成為一個 iso 檔,這 iso 檔是用來燒 CD 或 DVD 用。致於如何燒碟,在這裡不打算多說。
如何把五個檔案變成為一個 iso 檔?
在 Microsoft Windows Command 模式下則行:
copy /b file1 + file2 + file3 + file4 + file5 file.iso
或在系統下則行:
cat file1 file2 file3 file4 file5 > file.iso
安裝 Solaris 10 1/06 運作系統:
1. 把第一張 CD 或 DVD 放入碟機內
2. 開啟電腦
3. Boot CD 或 DVD ROM來開始安裝,並且會顯示已下的語句。
Loading stage 2....
GNU GRUB version 0.95 ( xxK lower / xxK upper memory)

4. Solaris 10 1/06 OS 的安裝與起動功能是由 GNU GRUB loader 來處理。所以,會出現 GRUB loader 這個訊息。所以,已前的 Solaris 安裝版本和現在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5. 下一步是要決定使用那一種 Console 類型,基本上預設第一個就是對的。另外兩個 Serial Console 你可以用箭頭鍵來選擇你需要的 Console 類型。基本上, 這兩個 Serial Console 是用來給一些不是使用 VGA 顯示器來顯示的 headless rack-mounted 系統用,所以,這類型的系統是需要接上 Serial Console 或 Serial 終端機來操作。在 60 秒之內,如果你沒按 ENTER 鍵來確定選擇,系統會自動 Boot Solaris OS。


6. 按完 ENTER 鍵後,便會出現已下的訊息。

7. 當第一個 modules 讀完後,便會出現六個安裝選項。 你可以用箭頭鍵來選擇你需要的方法或樣計時功能到達30秒。超過30秒後,便會進入自動安裝功能。
提外話
如果出現以下訊息:
asy1: UART @ 2f8 scratch register: expected 0x5a, got 0xff
Cannot identify UART chip at 2f8
asy0: 是RS232 Com1
asy1: 是RS232 Com2
這段訊息是說明找不到 Com2 這個 RS232 端口。那也沒什麼大不了,因為我的情況確實是沒有 Com2。

8. 當你選擇了 1. Solaris Interactive 的預設選項或等到超過了30秒,便會出現以下的訊息。
請特別注意和記住下面硬件資料中的 "pcn0",這個是網絡卡的硬件名稱。不同的網絡卡會有不同的名稱,例如:3Com 一般都會用elxl0等。 往後,我們還會有機會用到這個名稱。

9. 當安裝程式檢查完畢硬件之後便會出現下面的訊息。這時,你只要按 ENTER 或 等30秒,便會進入系統的圖形模式。如果,你覺得下面的硬件不正確,又或想更改和加入驅動程式。你可以按下 ESC 鍵來改變硬件的設定。
如要了解更多的設定硬件的方法,可以參考 Solaris Install Guide available。網址:http://docs.sun.com



10. 注意:在圖形模式中是需要使用鼠標來操作系統。
選擇你想使用的系統語言:
0. 英文
1. 法文
2. 德文
3. 意大利文
4. 日文
5. 韓文
6. 簡體中文
7. 西班牙文
8. 瑞典文
9. 繁體中文
跟著的安裝過程,將會使用英文來安裝。

選擇 0 然後按 ENTER
11. 有右下角會出現一個 Install Console 視窗畫面。


12. 另一個 Welcome 視窗畫面也出現了。 按 Next > 下一步。

13. 出現了 Network Connectivity 視窗後,請選 Networked,然後按 Next > 下一步。
若果你是單機使用,而且不需要使用網絡功能,請選 Non-networked,然後按 Next > 下一步。( 請應該直接跳去看第15項 Date and Time 設定 )

14. 出現了 DHCP Server 設定視窗,並選擇 No,然後按 Next > 下一步。這種方式將會要自行設定 IP Address、Subnet Mask 和 Gateway 等資料。
如果你打算透過 DHCP Server 獲網絡設定資料 ( 包括:IP Address、Subnet Mask、Gateway 和 DNS Server IP 等 ),請選擇 Yes,然後按 Next > 下一步。
注意:這個 "pcn0"是網絡卡的硬件名稱。不同的網絡卡會有不同的名稱,例如:3Com 一般都會用elxl0等。 往後,我們還會有機會用到這個名稱。

15. 輸入 Host Name 主機名稱,然後按 Next >
這裡的例子,Host Name 使用了 hkoffice,你也可以自行決定你的 Host Name 的名稱。

16. 輸入你打算選用的 IP 地址,然後按 Next > 。這個例子使用了 192.168.20.229

17. 輸入Netmask,然後按 Next > 。這個例子使用了 255.255.255.0

18. 取消 IPV6 網絡功能,選取 No ,然後按 Next >

19. . 出現了Default Route 設定視窗。
Detect one ( 由系統自行尋找 Router/Gateway IP)
Specify one ( 由使用者自行決定 Router/Gateway IP )
None ( 不設定任何 Router/Gateway IP )
這裡的例子是選取 Specity one,然後按 Next >

20. 輸入 Router 或 Gateway IP Address, 然後按 Next >。 這裡的例子使用了 192.168.20.1

21. Kerberos 是網絡認證協定。在電腦與電之間的資料交換時的加密認證用。
這裡不應該使用 Kerberos ,所以選擇 No,然後按 Next >

22. 建議不要在這裡設定 Name Service,因為可能會做成奇怪的問題。所以在這裡設定為 None,然後按 Next >
你一定會很擔心,如果在這裡不設定好 DNS 的話,有可能會不能上網。 那是對的,但也不建議你在這裡設定。
Solaris 10 安裝完成後,只要按照 http://solaris.tophk.net/tcpip/index.htm 的方法,便可以設定 DNS Server 的 IP Address 和啟動 DNS Client Name Service。
日後,會在 我的Solaris 10設定,祥細說明。

23. 設定系統時區 ( Time Zone) ,這裡的例子會使用地理區域名稱 (Geographic Region)。按 Next >

24. 選擇地區、國家、城市。按 Next >



25. 設定日期和時間。系統會自動顯示日期和時間,如果正確的話,按 Next >。如果需要更改,在下面的文字欄中修改就可以,然後按 Next >

26. 設定 root 密碼,注意:在輸入密碼時,密碼碰不會顯示出來。並且,需要輸入兩次密碼來確保密碼正確。
p.s. root 是系統中最高權限的使用者。所以密碼盡可能不要太簡單,標淮的密碼最小要有8個字,密碼中最好包含數字和英文字,而英文字最好同時有大寫和小寫字母。設密用字典中能找到的字。身份證號碼、信用卡密碼、出生日期和電話號碼等,一定不能使用。最後一句,不要小看黑客 ( Hacker )。

27. 最後,確定資訊 ( Confirm Information ) 會出現你所選擇的總結,你要確定清楚總結的內容是否正確,如果是正確的話按 Confirm > ,如果不正確的話按
採用手動設定網絡資料和透過DHCP設定,所顯示下面的網絡資訊是會不相同的。

29. 當你看到可下的 Solaris Logo 時,只要按 Next >,系統便會開始安裝。

30. 設定安裝選項:
Reboot automatically after software installtion? 選擇 Yes
當軟件安裝完成後是否自動從起系統。
Eject additional CDs/DVDs automatically after software installation? 選擇 Yes
當軟件安裝完成後是否把 CD 或 DVD 退出。
Next >

31. 按 ok 。 Notice 說,當系統從起後,請把 CD 或 DVD 拿走,不要留在電腦上,已免阻礙系統啟動。

32. 選擇那一個媒體進行安裝。這裡用 CD/DVD 來進行安裝,然後按 Next >

33. 系統開始進行安裝時,需要幾秒鐘時間來處理。

34. 點選 Accept 來接受 Solaris 的 License Agreement,然後按 Next >

35. 如果你覺得預設安裝可以的話,選 Default Install ,然後按 Next >跳去看第45項,否則繼續看第36項。
如果你想自行決定安裝什麼和定義 Harddisk 的Partition,你可以選擇 Custim Install,然後按 Next >。這裡的例子使用 Customer Install

36. 選擇軟件使用語言。如果不選的話,系統預設為英文。然後按 Next >。 使用英文會比較保險一點,所以這裡的例子什麼都沒選,直接按 Next >

37. 因為之前沒有點選其它語言,所以這裡只出現英文的選項。點選了 English ( POSIX C ) ( C ) ,然後按 Next >

38. 選擇你需要的軟件。這裡是全選。然後按 Next >

39. 選擇那些附加的軟所使用的安裝媒體。因為,本例子是採用了 DVD 來安裝,所以只有選 None。然後按 Next >

40. 軟件群組 ( Software Group ) 決定於你想系統用來做什麼。這裡的例子是 Entire GroupDefault Packages,然後按 Next >
需然,使用 Entire Group 看起來會安裝了一些沒用的東西,但如果你不使用這個群組,你將來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和無病。
例如:經常在安裝其它軟件時,會出現這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沒有,然後,很辛苦地從 CD/DVD 裡把安裝軟件找出來安裝。
最多,就是在安裝完成後把沒用的軟件關掉。 這是筆者的經驗。

41. 選擇啟動碟。若果你不只有一個硬碟機,你可以從左邊點選一個作為啟動碟。然後按 Next >
備注:如果你不知到什麼是 c0d0,請參考 http://solaris.tophk.net/hdidelist/index.htm IDE 和 SCSI 分配名稱。

42. 如果你需要自行設定或更改 c0d0 這個 Harddisk 的 Partition,你便需要點選 c0d0,然後按 Next > 。 之後,你便可以建立、刪除和自行決定 Partition 的大小。每一個磁碟一定要選擇為 Solaris 的 Partition 格式。並且,每一個 Solaris 系統,只可以有一個 X86Boot partition。
建議你不要點選 c0d0 ,而直接按 Next > 。因為後面還有機會可以選擇更改 Partition。

43. 你可以看到下面的 Paration 分格方式,如果你不滿意這種分格方式的話可以按 Modify 來更改設定。你也可以考慮把 /export/home 刪除掉,而直接加大 / (root) Partition,這種做法對系統不會做成什麼影響。
swap 的大小,建議是 RAM 的兩倍,但盡可能不要大過 2GB。
所有都決定好後,按 Next >跳去看第45項。

44. 如果你在第43項時按了 Modify,就會出現以下的版面。Solaris 系統,必須要有 / 和 swap 這兩個 Partition。 /export/home 沒有了,問題一點都不大。
盡可能把 / 的空間調到最大。swap的空間是 RAM 的兩倍,盡可能不要超過2GB。
備注: / 是根目錄。 swap 是系統的虛擬記憶體,當主記憶體不夠用時,就回使用這個記憶體來運行,但如果設得太大的話,運作起來會非常慢。所以,如果記憶體不夠的話,還是加 RAM 會好一點。

45. 檢查清楚清單內的內容正確之後,便可以按 Install Now > 開始安裝。

46. 系統安裝程序已經開始了。等幾分鐘之後,就會到達 100%。


47. 按 Continue 繼續安裝。


48. 按 Continue 繼續安裝。

49. 安裝完成。在90秒之後將會自動從起系統,如果按 Pause 可以暫停從起。如果按 Continue 就馬上從起系統。

50. 從起時,CD / DVD 機會自動打開,請把 CD / DVD 拿走。並且確定系統是使用硬碟從新起動 。
51. 啟動後,GNU GRUB 畫面就會出現。選擇 Solaris 10 1/06 ,然後按 enter


52. 選擇 no,然後 enter。


53. 開始安裝 Solaris 10 Documentation,如果是下載版的 Solaris 10,你應該是沒有 Documentation CD/DVD 的,這樣的話,請您按 Skip
如果你有 Documentation CD/DVD ,請點選 CD / DVD,然後按 Next >
這個例子是按 Skip

54. 按 Skip Installation

55. 開始安裝 Java Enterprise System,如果是下載版的 Solaris 10,你應該是沒有 Java Enterprise System CD/DVD 的,這樣的話,請您按 Skip
如果你有 Java Enterprise System CD/DVD ,請點選 CD / DVD,然後按 Next >
這個例子是按 Skip

56. 按 Skip Installation

57. 開始安裝 Solaris Software Companion,如果是下載版的 Solaris 10,你應該是有 Solaris Software Companion CD/DVD 的,請您按 Next >

58. 放入 Solaris Software Companion CD/DVD,然後按 ok >

59. 以下會顯示將會安裝的軟件資料,然後按 Install Now >

60. 安裝到達 100% 後,系統便會自動從啟。

70. 安裝完成,系統自動從啟。
第一次啟動 Solaris 10 Java windows System
1. 按 Enter 啟動 Solaris 10。


2. 進入 Login 畫面後,按 Option > Session > Java Desktop System, Release 3

3. 輸入使用者名稱,這裡的例子是 root 。

4. 輸入密碼。

5. 進入Windows Desktop 後,你會發現畫面的Resolution很小。所以,我們需要把 Resolution 設定高一點。

6. 在啟動 Windows Desktop 時,會出現 Loading System Information 的訊息,而且還會啟動 Registration 畫面。我們現在暫時不用理會它,也不用把它關閉。


7. 開始設定 Resolutuion ,按 Launch > Log Out root 。

8. 選 Log out ,按 OK 。

9. 按 Option > Command Line Login 。

按一下 Enter。

10. 輸入 root 的密碼。

11. 輸入以下指令。
# cd /usr/X/bin
# kdmconfig

12. 選擇 Xsun Server,然後按 F2 。

13. 選擇 Change Video Device/Monitor ( 更改影象設備/顯示器 )。

14. 選擇你的顯示名稱,如果沒有的話,代表你沒有安裝正確的顯示卡驅動程式。這裡的例子是用VMWARE來進行安裝,所以選擇 XF86-VMWARE VMWare Inc vmware0405來進行安裝。

15. 我打算使用 1280 x 1200 Non-Interlaced (非交錯式) ,但這裡沒有,所以我選了 1600x1200 交錯式 64kHz 多頻顯示器。

16. 我選了 17" 顯示器。

17. 這裡選擇 1280 x 1024 - 16.8M Color 的 Resolution ( 解象度 )。

18. 一切設備選擇正確後,選 No change needed - Test/Save and Exit ,然後按 F2。

19. 按 F2 ,如果正常的話,會出現一個 16 色的畫面,然後用鼠標選擇 Yes 。

20. 輸入 reboot ,把電腦從新啟動。

21. 從新啟動後,在以下畫面按 Enter 啟動 Solaris 10。

22. 這裡不用輸入 Login Name,否則,便會啟動Console 文字模式。

23. 輸入使用者名稱,root ,然後按 OK。



24. 輸入密碼,然後按 OK。

25. 現在可以看到一個 1280 x 1024 的畫面。Registration 還是不用管它,也不用關閉。因為,我們在安裝時還沒有把 DNS 的 Server IP 設定好。

26. 現在開始設定 DNS 。 按 Launch > Applications > Accessories > Text Edior 。

27. 因為,我選擇了 202.134.105.135 那台 DNS Server,所以打入 nameserver 202.134.105.135 。
你也可以自行決定用那一台 DNS Server。

28. 按 File > Save As 來存檔。

29. 檔案名稱為 resolv.conf,存檔目錄是 /etc,文字編碼是 ASCII,然後按 Save 存檔。



30. 只把 DNS Server IP 設定好,還不能使用。要做以下的步驟,按 Launch > Applications > Utility > Terminal 。

31. 輸入以下指令。
# bash
# cd /etc
# cp nsswitch.conf nsswitch.conf.orig
# cp nsswitch.dns nsswitch.conf
# exit
# exit

Sun 網上更新和 Registration
1. 在進行 Registration 前,先用 Web Browser,看一看能不能看到其它網站。如果不能的話,首先要把網絡功能問題解決好和檢查清楚 IP Address、Subnet Mask、Gateway和之前設定的 DNS設定是否正確,才進行 Registration。
Registration 是有需要做的,因為如你不進行 Registration,你便不能進行 Sun Online Update。基本的 Sun Online Update 是不用錢的,不用擔心。
選擇 Register the Solaris software and receive software updates,然後按 Next 。

2. 如果你在 Sun Online Support 沒有帳戶的話,請點選 Create a Sun Online Account 申請一過,也是不用錢的。
輸入帳戶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然後按 Next 。

3. 不選擇 Enter Sun Subscription Key,因為,這個是需要錢買的,當然你也可以購買一個。如果選擇 Continue without a Subscription Key,你還可以獲得有限度的 Sun Update 功能。你還可以遲一點才給它 Sun Subscription Key。 點選 I have read the agreement and I accept,然後按 Next 。

4. 點選 Send this information to Sun ,然後按 Finish。

5. Registration 確認完成,然後按 Close 。

6. 在屏幕的右下角,你按一下

這個符號來進行 Sun Update 系統更新。

7. 等一會,系統正在檢查有什麼可以更新。

8. 出現了可更新的清單,這個例子把所有都選了。然後按 Install XX Item Now。

9. 系統進行分析。

10. 安裝完成後便出現以下的畫面。點選 Restart system now (現在從新啟動系統) ,然後按 OK。

11. 是否從新啟動系統,按 Yes 。

12. Solaris 系統的基本安裝已經完成了。如果覺得本文章有問題的話,歡迎到 [url=http://solaris.tophk.net/forum/]http://solaris.tophk.net/forum/[/url][url=http://forum.tophk.net/][/url] 的 Solaris 討論發表意見。
本文章只針對安裝 Solaris 10,並不包括其它方面的深層設定。希望可以盡快寫一編 我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1: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Sun Solaris OS Training

Sun Solaris OS Training 目录一、 Sun发展简史二、 PROM状态命令与参数三、 系统安装四、 Unix 命令(重点)五、 用户管理(重点)六、 文件系统管理七、 进程管理八、 软件包管理九、 数据备份和传输工具十、 改变运行等级十一、 网络应用配置十二、 图形窗口配置十三、 系统命令附录、 Agile Software Cop. ODC Unix Guidelines 一、Sun发展简史 (本节不作学习要求)(一)硬件体系 · 81--89 Sun1/2/3 CISC Motrala 680x0系列 · 89--94 Sun4/60 sparc1 Risc sparc: 65 sparc1+ ; 70 sparc2; Server : Sun/290/670/690 · 93--96 Sparc10/20 SuperSparc: Server : 1000/2000 · 96--97 Solaris-test1(140/170/170E/200E) o Solaris-testSparc SBUS体系结构,UPA接口 o Solaris-test2 o Server : E150,E3000 · 98--99 Solaris-test5 ,Solaris-test10 PCI体系结构 (IDE外设) o Solaris-test30,Solaris-test60 o Server : E250,E450,E3500 · 00-04 ….. (二)软件体系 · Solaris 1.x SunOS 4.1.3+OpenWindow 1.x BSD · Solaris 2.x System V 32bit · 2.5.1 SunOS 5.5.1 +OpenWindows · 2.6 SunOS5.6+CDE1.2 · Solaris 2.7(7) 64 bit · Solaris 5.8 (Solaris 8) · Solaris 10 二、PROM状态命令与参数 (一)指令集 格式: OK> 指令 1.banner 显示当前机器配置状况,CPU,内存,hostid,EtherNet 2.probe-scsi 显示内部SCSI通道所挂接设备 3.probe-scsi-all 显示所有SCSI通道及所挂接设备 4.probe-ide 显示所有IDE通道及所挂接设备(针对U10,U5) probe-fcal-all 5.devalias 显示设备别名,如 cdrom,disk,disk0,disk1等 6.printenv 无参数,显示环境变量或参数为环境变量名 如: printenv auto-boot? 7.setenv 设置环境变量,如: setenv auto-boot? false 8.set-default 恢复环境变量预定值 如:set-default auto-boot? 9.set-defaults 恢复所有环境变量预定值 10.boot device [option] 启动主机 device :设备别名,如:cdrom,disk,net 或直接设备名。如:Solaris-test60 外置CDROM/pci@1f,4000/scsi@3,1/disk@6,0:f option : -r 系统重新配置 -s 启动单用户环境如,捷迅的Unix系统都是从网络来安装的,我们在运行进用如下命令即可: boot net 11.eject [cdrom|floppy] 弹出cdrom或floppy 12.reset 复位 (二)环境变量 · 1.auto-boot? 预定值=true 自动启动 =false 进入PROM状态 · 2.diag-switch? 预定值=false 启动状态,启动设备名为boot-device =true 诊断状态,启动设备名为diag-device · 3.boot-device 预定值=disk · 4.diag-device 预定值=net · 5.tpe-link-test? 网络检测 =true 检测网络(一部分机器具有此变量) 三、系统安装 (本节不作学习要求,主要是我的安装和配置的经验,仅供对Solars系统安装和配置感兴趣的同事参考) (一) 系统配置步骤主机名 luhua 网络连接(y/n) y IP地址 172.16.12.121 命名服务 agile.agilesoft.com 子网(y/n) y 地理,时区 PRC 时间(二) 系统安装步骤系统安装 初始化软件安装 完全硬盘分区 手动,用户化 / 4000 swap 300 backup 4300 (三)安装Solaris之后的9个主要的设置 1. 下载并安装最新的补丁 e.g. ftp://sunsolve.sun.com/pub/patches/ 8_Recommended.zip J2SE_Solaris_8_Recommended.zip 安装补丁前,kill dtlogin 和inetd进程,以确保没有人登录进系统。安装后重启系统。 2. 设置路由: vi /etc/defaultrouter, add the default gateway to the file. # cat /etc/defaultrouter 10.6.2.1 3. 设置DNS:vi /etc/resolv.conf # cat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10.6.2.15 nameserver 10.0.13.11 search sz.mydomain.com abcd.mydomain.com mydomain.com abcd.com 4. vi /etc/nsswitch.conf 在hosts:file 后,加上dns, e.g. # cat /etc/nsswitch.conf hosts: files dns ...... 5. 把管理域的域名加到 /etc/defaultdomain中。 e.g. # cat /etc/defaultdomain abcd.sz 注意:这个域名与主机的DNS域名是两个概念。这是基于管理的需要而设,与实际DNS可不相同。 6. vi /etc/hosts # cat /etc/hosts # # Internet host table # 127.0.0.1 localhost 10.6.3.191 admin # 10.6.3.192 db1 10.6.3.193 app1 10.0.13.5 loghost 7. 为man建立index,这样就可用man -k搜索。 catman -w 8. 建立一个管理用户作为远程登录,用su来管理 # user add -s /usr/bin/bash -d /export/home/admin -m admin # passwd admin 9. 下载并安装Sudo 请参考: http://www.chinaunix.net/bbsjh/3/10466.html 实际工作中,这是很有用的:不必告诉有特殊需要的普通用户关的Root的帐号,但给他权限。Sudo的操作是有记录可查的,可将log放到远程的log服务器中。[ (四)、安装Solaris之后NFS安装和配置 NFS服务器(被共享) 1.启动服务 /etc/rc3.d/S15nfs.server start 2:共享目录 vi /etc/dfs/dfstab e.g. # hostname admin # cat /etc/dfs/dfstab share -F nfs -o ro=db1:app1:app2:app3:app4,anon=0 /usr/js share -F nfs -o rw=db1:app1:app2:app3:app4,nosuid /home 3. 诊断 查看服务器的已共享资源 dfshares 查看共享资源被利用的状况 dfmounts NFS客户端(使用共享) 1.启动服务 /usr/lib/nfs/statd 2. 运行mount , e.g. app4# mount admin:/home /home 3. 开机自动mount vi /etc/vfstab, 加入新的一行启动mount配置: e.g app4:~% cat /etc/vfstab #device device mount FS fsck mount mount admin:/home - /home nfs - yes - ..... 这样,开机后,系统自动将admin:/home目录 mount 到app4的/home目录. 关于Linux的NFS与Solaris不同点: 1. Solaris的目录共享设置文件是/etc/dfs/dfstab, 而RadHat Linux共享目录设置文件是/etc/exports 2. Solaris开机自动mount设置文件是/etc/vfstab, 而RadHat Linux开机自动mount设置文件是/etc/fstab  (五)、安装Solaris之后NIS安装和配置 参见:http://www.chinaunix.net/bbsjh/3/13779.html Server 1. /etc/nsswitch.conf e.g. # cat /etc/nsswitch.conf passwd: files nis group: files nis netgroup: files nis ... 2. vi /etc/defaultdomain e.g. # cat /etc/defaultdomain agile.sz 注意:这个域名与主机的DNS域名是两个概念。这是基于管理的需要而设,与实际DNS可不相同。 3. /var/yp/Makefile 4. ypinit -m 5. 启动 /usr/lib/netsvc/yp/ypstart 6. 诊断 ypcat hosts ypcat passwd yp which -m Client 1. /etc/nsswitch.conf e.g. # cat /etc/nsswitch.conf passwd: files nis group: files nis netgroup: files nis ... 2./etc/hosts #app4:~% cat /etc/hosts 10.6.3.197 app4.sz 10.6.3.191 admin 3. /etc/defaultdomain #app4:~% cat /etc/defaultdomain agile.sz 注意:要与Server的设置相同。 4. ypinit -c 5./usr/lib/netSvc/yp.ypstart 根据所示,输入NIS Server的hostame:admin 6. 诊断 ypcat hosts ypcat passwd 7.增加NIS用户: login to nis server:admin run /var/yp/etc/adduser to add NIS users, run /var/yp/etc/rsetpass to change Nis users password.   If you want to perm change and IP, you need to change files: /etc/hosts /etc/hostname.interfacename depends on your network configuration, you might also need to change: /etc/defaultrouter /etc/netmasks   Reset the hostname---use this command: uname -S newname reboot  四、Unix 命令 (重点)(本节为重点,所有的Unix初学者要精读) (一)基本命令命令格式: 命令 参数 ★1. ls 显示文件名,等同于dos下dir命令 命令格式:ls [option] file option: -l 显示详细列表文件类型和权限 | 文件连接数 |所有者| 用户组脉| 文件长度 | 修改日期 | 文件名 -a 显示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以. 起头的文件名) -R 显示文件及所有子目录 -F 显示文件(后跟*)和目录(后跟/) -d 与l选项合用,显示目录名而非其内容 -p ★2. cd 目录转换,等同于dos下cd命令注意目录分隔符为“/”,与dos相反命令格式:cd dirname ★3. pwd 显示当前路径 ★4. cat 显示文本内容,等同于dos下type命令命令格式:cat filename ★5. more 或pg 以分页方式查看一个长文本文件内容. 命令格式:more filename ★6. rm 删除文件命令格式: rm [-r] filename (filename 可为档名,或档名缩写符号.) 例子 : rm file1 删除档名为 file1 之文档. rm file? 删除档名中有五个字元,前四个字元为file 之所有文档. rm f* 删除档名中,以 f 为字首之所有文档. rm -r dir1 删除目录 dir1,及其下所有文档及子目录. ★7. mkdir 创建目录命令格式: mkdir [-p] directory-name Exmaple : mkdir dir1 (建立一新目录 dir1.) mkdir -p dir/subdir (直接创建多级目录) ★8. rmdir 删除目录目录必须首先为空命令格式: rmdir directory ★9. cp 文档复制 | cp –r 目录复制命令格式: cp [-r] source destination Exmaple: Cp -i file1 file2 (将文档 file1 复制成 file2 . –i为提示确认。) cp file1 dir1 将文档 file1 复制到目录 dir1 下,文件名仍为 file1. cp /tmp/file1 . 将目录 /tmp 下的文档 file1复制到现行目录下,档名仍为 file1. cp /tmp/file1 file2 将目录 /tmp 下的文档 file1现行目录下,档名为file2 cp -r dir1 dir2 (recursive copy) 复制整个目录.若目录 dir2 不存在,则将目录dir1,及其所有文档和子目录,复制到目录 dir2 下,新目录名称为dir1.若目录dir2不存在,则将dir1,及其所有文档和子目录,复制为目录 dir2. ★10. mv 文件移动 | 重命名命令格式: mv source destination Exmaple: mv file1 file2 将file1重命名为 file2. mv file1 dir1 将文档 file1,移到目录 dir1 下,档名仍为 file1. mv dir1 dir2 若目录 dir2 不存在,则将目录 dir1,及其所有档案和子目录,移到目录 dir2 下,新目录名称为 dir1. 若目录 dir2 不存在,则将dir1,及其所有文档和子目录,更改为目录 dir2. 11. du 查看目录所占磁碟容量命令格式: du [-sk] directory 例子 : du dir1 显示目录 dir1 的总容量及其次目录的容量 du -sk dir1 显示目录 dir1 的总容量,以k bytes为计量 12. find 查找文件 命令格式: find dir -name filename command 例子: find . -name hello -print 寻找目前目录及所有的子目录内叫 hello的文档. find . -ctime +7 -print 找出七天内未被更动的文档 find . -size +2000m -print 找出大小超过2000 bytes的文档 find /tmp -user b1234567 -print 在/tmp下属於b1234567的文档 find . -name '*.c' -exec rm {} 删除所有的.c档 find . -name test* -print 显示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文件名前4 位为test的文件名 ★13. vi 编辑器命令状态: j,k,h,l:上下左右 0: 行首 $: 行尾 i,I :插入命令,i 在当前光标处插入 I 行首插入 a,A:追加命令,a 在当前光标后追加,A 在行末追加 o,O:打开命令,o 在当前行下打开一行,O在当前行上插入一行 r,R :替换命令,r 替换当前光标处字符,R从光标处开始替换数字s: 替换指定数量字符 x: 删除光标处字符 dd: 删除当前行 d0: 删除光标前半行 d$: 删除光标后半行 ctrl+f :后翻页 ctrl+b:前翻页 G : 文件尾数字G: 数字所指定行 /string 查找字符串 n 继续查找 N 反向继续查找 % 查找对应括号 u 取消上次操作 ex命令状态 :set number 显示行号:set smd 显示显示状态:0 文件首:1,5 copy 7 块拷贝:1,5 del 块删除:1,5 move 7 块移动:1,$s/string1/string2/g 全文件查找string1并替换为string2 :wq! 存盘退出 ★14. dtpad 或 txetedit 相当于Windows的记事本,对不习惯vi的人很有用 ★15. head -5 filename 显示文件的前5行 tail -5 filename显示文件的最后5行 16. sort 按次序显示文件 17. hostname 18. lp 打印 19. unix2dos 文件格式转化 20. echo显示文本 21. date 22. script记录一个solaris会话(二) 增强命令 1. ln 文档连结 命令格式:ln -s oldname newname ( Hard link ) 同一文档,可拥有一个以上之名称,可将文档做数个连结.例子 : ln -s file1 file2   将名称 file2,连结至文档 file1. 2.grep 查找一个字符串 命令格式: grep string filename 寻找字串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我想找所有以M开头的行.此时必须引进pattern的观念.以下是一些简单的□例,以及说明:  ^M 以M开头的行,^表示开始的意思 M$ 以M结尾的行,$表示结束的意思 ^[0-9] 以数字开始的行,[]内可列举字母 ^[124ab] 以1,2,4,a,或b开头的行 ^b.503 句点表示任一字母 * 星号表示0个以上的字母(可以没有) + 加号表示1个以上的字母 . 斜线可以去掉特殊意义  cat passwd | grep ^b 列出大学部有申请帐号者名单 cat passwd | grep ^s 列出交换学生申请帐号者名单 cat passwd | grep '^b.503' 列出电机系各年级... grep '^.' myfile.txt 列出所有以句点开头的行 3.fgrep 搜索字符串 命令格式:fgrep string file 4.file 显示文件类型 命令格式:file fileall 文件类型为shell script,ELF 32bit,ASCII text,data or tar file 5.diff 比较文档或目录之不同内容 命令格式:diff [-r] name1 name2 ( name1 name2 可同时为档名,或目录名称.) 例子 : %diff file1 file2 比较文档 file1 与 file2 内,各行之不同处. %diff -r dir1 dir2 比较目录 dir1 与 dir2 内,各文档之不同处 6.cmp 比较文档相同部分 命令格式:cmp file1 file2 ★7.ftp 远程文件传输命令格式: ftp [hostname|IP address] 在进入 ftp 之後,如果与 remote host 连接上了,它将会询问你 username 与密码,如果输入对了就可以开始进行文档传输. 注意:如用户无密码,无法注册 (1) ftp 命令 ascii 将传输模式设为 ascii 模式.通常用於传送文字档. binary 将传输模式设为 binary 模式,通常用於传送执行档,压缩档与影像档等. cd remote-directory 将远程主机上的工作目录改变. lcd [ directory ] 更改本地主机的工作目录. ls [ remote-directory ] [ local-file ] 列出远程主机上的文档. get remote-file [ local-file ] 取得远方的文档. mget remote-files 可使用通用字元一次取得多个文档. put local-file [ remote-file] 将本地主机的文档送到远程主机. mput local-files 可使用通用字元一次将多个文档放到远程主机上. help [ command ] 线上辅助指令. mkdir directory-name 在远程主机创建一个目录. prompt 更改交谈模式,若为 on 则在 mput 与 mget 时每作一个文档之传输时均会询问. quit/bye 离开ftp . (2) 后台执行ftp 1.首先,将过程所用到的指令依顺序放入文档中,如下: %cat ftp_command !mkdir test lcd test cd test prompt binary mget *.* bye 2.其次,建一个.netrc档,属性为400,让ftp 自动到此读取Username 与Password,方可顺利login 到的主机,如下: %cat .netrc machine remote login anonymous password guest 3.最後再执行下面指令即可. %nohup ftp remote message & 8.telnet 远程终端访问命令格式: telnet [hostname|IP address] ★9.IO 重新导向 UNIX所有的程式执行时,均需要资料的输入以及输出资料.一般而言,资料是从键盘输入,并将资料输出到萤幕上,这就叫做标准输入及标准输出,而我们可以更改标准出输出入. A. 更改标准输入 —— 在命令後方加"" ,即可从这个文档输入资料. B. 更改标准输出 —— 在命令後方加"> " ,即可将萤幕输出的资料导向到这个文档上. C. 更改标准输出 —— 在命令後方加">> ",功能与B.相似,只不过这会将资料加在文档後方. D. 管道 —— 在两个命令中间加上'|',即可将前方指令的输出当成後方指令 D. 管道 —— 在两个命令中间加上'|',即可将前方指令的输出当成後方指令的输入. 例: cd /tmp ls -l > /tmp/ls.out cat /tmp/ls.out more /tmp/ls.out rm /tmp/ls.out ls | more ls | wc -l (word count, count line number,算出文档数目)  五、用户管理(重点)(本节为重点,所有的Unix初学者要精读) (一) 用户基本知识 1.文件信息 ls -l drwxrwxrwx filename (1)访问权限 mode : rwx rwx rwx r:read w:write x:execute user group other 缩写 : (u) (g) (o) (2) 文件类型 : 普通文件 b : 块特殊文件,如硬盘和CDROM设备 c : 字符文件设备 l : 符号连接 p : 管道或流,用于进程通讯 d : 目录 2.缺省权限创建文件和目录时,系统自动设置一定的权限.缺省权限由用户mask码控制&#61663;$umask 显示用户umask码 umask 设置 文件 目录 022 新文件属主有读权和修改权 用户组和其他用户有读权和修改权用户组和其他用户只有读权可用umask maskvalue 改变缺省权限 3.系统安全文件 (1) /etc/passwd (2) /etc/shadow /etc/group /etc/default/login (二)相关命令 ★1. chmod 改变文档或目录之属性命令格式:chmod [-R] mode name ( name 可为档名或目录名;mode可为 3 个 8 位元之数字,或利用ls -l命令,列出文档或目录之读、写、执行允许权之文字缩写.) 例子 : chmod 755 dir1 将目录dir1,设定成任何使用者,皆有读取及执行之权利,但只有拥有者可做修改. chmod 700 file1 将文档file1,设定只有拥有者可以读、写和执行. chmod o+x file2 (u:user g:group other a:all) (r:read w:write x: execute) 将文档file2,增加拥有者可以执行之权利. chmod g+x file3 将文档file3,增加群组使用者可执行之权利. chmod o-r file4 将文档file4,除去其它使用者可读取之权利. ★2.chown 改变文档或目录之拥有权命令格式:chown [-R] username name ( name 可为档名或目录名.) 例子 : chown Karen file1 将文档 file1 之拥有权,改为使用者 Karen 所有. chown -R luhua dir1 将目录dir1及其下所有文档和子目录之拥有权,改为luhua 所有. ★3.chgrp 改变文档或目录之群组拥有权命令格式:chgrp [-R] groupname name ( name 可为档名或目录名 ) 例子 : chgrp PSI file1 将文档 file1 之群组拥有权,改为 PSI 群组. chgrp -R Oracle dir1 将目录dir1,及其下所有文档和子目录,改为 Oracle 群组. ★4.touch 改变文档或目录之最後修改时间命令格式:touch name ( name 可为文档或目录名称.) 5.who 查看当前系统上的用户名单 ★who am i 显示当前用户 finger 列出所有用户名单 W: 6. id 查看当前用户用户号和组号 ★7. passwd 修改用户口令命令格式:passwd username 无用户参数修改本用户口令 ★8. su 转换用户命令格式: su [-] username 无用户参数为转换到超级用户 - :执行新用户环境设置 六、文件系统管理 (一)硬盘和文件资源硬盘和CD-ROM设备使用块设备接口.硬盘设备文件存储在/dev目录下. 字符设备文件存于rdsk子目录下,块设备文件存在dsk子目录下. 1. 逻辑硬盘设备命名的约定 /dev/[r]dsk/cwtxdysz 例子: /dev/dsk/c0t3d0s0 Cn:controller number 控制器号,标识被硬盘控制的加到系统上的逻辑顺序. c0代表第一个硬盘控制器,c1代表第二个硬盘控制器,类推. tn:target number 目标号,是位于控制器内的地址,通常在外围设备的背面能找到目标号. Dn:disk number 硬盘号,代表连在目标上的设备的逻辑单位号.d0代表第一个硬盘,d1代表第二个硬盘,依次类推.对嵌入式SCSI控制器,硬盘驱动号总是0. Sn:slice or portition number 片或分区号,标识硬盘的分区. 2. dmesg命令 dmesg命令用实例名和物理名来标识连到系统上的设备.dmesg命令也显示系统诊断信息、操作系统版本号、物理内存的大小以及其他信息. 例子:下面的输出信息是从前面的dmesg例子的输出信息中提取出来的,标识着连到系统上的硬盘设备。对每个硬盘设备,输出三行信息,分别表示:硬盘的实例名。 硬盘的物理设备名. 硬盘的市场名和硬盘的外形信息特征. 硬盘的逻辑设备名是对硬盘的物理设备名的符号连接. 硬盘的实例名是对物理设备命的内核的缩写. Solaris命令不用此来表示硬盘. (二)硬盘分区利用在设备目录下的字符设备文件和块设备文件对硬盘进行访问.然而,硬盘不是由用户直接访问的,是通过分区对它进行访问的,分区由设备目录下的设备文件来表示.“片”是“分区”的另一种说法 . 分区是管理数据的一个方便的方法.重要的系统文件和程序可以存在一个分区,而用户产生的文件放在另一个分区.它保持不同类型的数据在不同的分区.这使系统管理员能灵活地利用数据或使用不同的备份机制.因为用户的数据每天都发生变化,系统管理员应每天作备份.而重要的系统数据不是经常变化,也就不需经常做备份.由Sun提供的硬盘分区可多达8个,用1-7标识. 分区2表示整个硬盘.分区5表示/opt文件系统,此文件系统用来存贮那些未随操作系统一起提供的软件.分区6 是/usr分区,此文件系统包含那些只能在某些类型的系统上运行的文件(如SPARC executables)和一些能在所有系统类型上运行的文件(如联机手册放在/usr/share目录下).分区7的文件系统称为/export/home.这是挂接用户主目录的挂接点.硬盘分区通过在/dev目录下的逻辑设备文件加以访问.如/dev/dsk/c0t0d0s0表示在第一个硬盘上的第一分区. 1.format实用程序 format程序是一个硬盘维护工具,由系统管理员使用,完成以下任务:重新格式化硬盘. 改变分区大小. 修理和分析硬盘扇区. Part 标识分区号0-7. Tag 显示分区标签,分区标签用于标识该分区所用的目的(root,usr,home,交换区). Flag 显示分区标志,用以标识访问权限. Cylinders 显示起始和终止的柱面号. Size 按一定方式,以Mbytes或Gbytes为单位显示分区大小. Blocks 按柱面数、磁头数和扇区数来标识分区的大小.   2.newfs 创建文件系统 命令格式:newfs raw-device 例子:newfs /dev/rdsk/c0t1d0s0 3.fsck 修复文件系统 命令格式:fsck raw-device 例子:fsck /dev/rdsk/c0t1d0s0 (三)挂接文件资源 1.mount 文件系统挂接本地或远程文件资源被接到根文件层次,看起来就象是一个单一的文件系统.这个连接操作称为“挂接”,利用mount命令完成 文件资源挂接到根文件层次的目录被称为挂接点.在调用挂接命令前,挂接点必须存在. 命令格式: mount file_name mount_point 没有选项的mount命令显示当前已挂接的文件资源. 例子: # mount /dev/dsk/c0t3d0s0 /export/home 监视文件系统  2. df 显示文件系统所占用的硬盘空间 df -k命令按Kbytes显示可用硬盘空间的总量和已用的硬盘空间. 各域的含义为: Filesystem 被挂接的文件系统. Kbytes 按Kbyte计算的文件系统大小. Used 已用的数量(Kbytes). Avail 可用的数量(Kbytes). Capacity 已用的百分比. Mounted on 挂接点. 注意:大约10%的硬盘空间为文件系统保留,在df -k命令的输出中没有反映这一点. 3.umount 摘下文件资源从本地系统上摘下文件资源,超级用户可使用umount命令. 命令格式: # umount mount_point 如果在被挂接的文件资源目录里有活动,则文件资源不可摘下.在摘下前cd至/ 目录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不要不加区别地将系统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文件系统摘下.  (四) 自动挂接文件资源 /etc/vfstab文件系统引导时读/etc/vfstab文件以自动挂接文件资源.该文件包含本地和远程文件资源的登记项.各域的含义: Device-to-mount 标识NFS服务器和文件系统,或被挂接的本地文件系统. Device-to-fsck 标识用于执行fsck的本地原始设备. Mount point 挂接点路径. FS-type 文件系统类型,通常是ufs用于本地文件系统,nfs用于远程文件系统. Fsck-pass 此域中的数字是fsck经过文件系统检查的顺序,相重的数字表示检查并行进行. Mount-at-boot 决定文件系统是否在系统引导时被自动挂接. Mount-options 定义挂接选项,如读/写访问. 域中的-表示无选项. /dev/[r]dsk/cwtxdysz用于本地ufs文件系统.w,s,y,z分别表示控制器、目标、设备、片.一旦系统建立,手工在单机系统的/etc/vfstab文件中加入远程文件资源登记项. (五)NFS资源 Sun的NFS分布式文件系统允许在网络上的机器共享他们的资源.NFS文件系统使机器共享本地文件系统和目录,允许远程用户象本地用户那样访问这些文件系统和目录. 1.share,shareall 共享文件资源 share –o ro user directory /etc/init.d/nfs.server start 2.dfshares 显示远程机共享资源 dfshares remote 3.mount 挂接远程文件资源 mount remote:directory localdir  (六)卷管理 1./etc/init.d/volmgt [start|stop] 启动卷管理 2.volcheck 检查软盘,如有挂接在floppy目录下 3.eject [cdrom|floppy] 弹出设备 七、进程管理 1.ps 显示进程号 命令格式:ps -ef 2.kill 清除进程 命令格式: kill -9 pid 3.nohup 非挂起运行 八、软件包管理 1.pkginfo 显示软件包信息命令格式: pkginfo -d[ device|pathname] -l pkg_name 例子:这三个域为: pkg_category 软件包种类,可为application,graphics 或system. pkg_name 软件包名字,如为SUN产品则机SUNW 起 头. Description 软件产品的简单说明. 例子: # pkginfo -d /cdrom/solaris_2_2/s0/Solaris_2.2 |more 利用pkginfo -l 命令显示关于软件包的详细信息,包括软件包的大小(按硬盘块大小计算). # pkginfo -d /cdrom/solaris_2_2/s0/Solaris_2.2 -l SUNWaudio 上面输出的最后一行指示软件包的大小. 利用此信息和df -k命令来确定你是否拥有足 够硬盘空间来安装此软件包. 2. pkgadd 增加软件包利用pkgadd 命令增加软件包,当软件包被成功地安装以后,向root发送一个邮件. 命令格式: pkgadd -d [device | pathname] pkg_name 例子: # pkgadd -d /cdrom/solaris_2_2/s0/Solaris_2.2 SUNWaudio 3.pkgchk 校验软件包的安装 pkgchk命令通过将软件包的属性及路径名内容与系统记录文件中的值进行对比来校验.命令格式: pkgchk [-p path1 [path2...]] 此命令可以检查整个软件包或通过指定-p选项对一特殊路径名进行检查,无输出则意味 着没有问题被检查出.由于/etc/group 文件大小已被改变,所以文件内容的checksum就不对.考察软件包信息pkgadd命令更新文件/var/sadm/install/contents、 此文件为系统中所有已安装软件包的记录文件.没有简单的方法来确定某软件包具有某一特殊文件(或命令).对于已安装的软件包,从/var/sadm/install/contents 记录文件中查找此软件包的路径 名. 4.pkgrm 删除软件包命令格式: pkgrm pkgname1 pkgname2 … 在调用pkgrm 命令后,将向你警告有依赖关系的软件包信息,并提供放弃此操作的提示.当软件包被成功地删除后,向root发送一个邮件.pkgrm命令通过文件/var/sadm/install/contents 来确定软件包的地址,并且当软件包被删除以后,更新此文件.假如此软件包被两个或更多的包共享,则一定得将这些依赖于此包的所有软件包删除以后才删除此软件包. 5.spooling 软 件 包一个软件包可以由安装CD-ROM中拷贝过来存放在系统中,但并没有安装此软件包。例如,一个服务器可以拷贝存储一个软件包,一个没有CD-ROM设备的系统可以从服务器上挂接此软件包,用以安装。软件包也可以利用Software Manager远程安装,暂 略. 服务器下面两个pkgadd命令用以说明如何spool一个软件包到/var/spool/pkg目录下或到一个你指定的目录下.pkgadd命令的-s spool选项会缺省地将软件包拷贝到/var/spool/pkg目录下. 你可以指定一个目录作为-s选项的参数. 客户假如服务器共享了/export/pkgs目录,则客户系统可以挂接目录/export/pkgs并安装软件包. # mkdir /export/pkgs # mount venus:/export/pkgs /export/pkgs # pkgadd -d /export/pkgs SUNWaudio 删除Spooled软件包在服务器上可以利用-s选项从spooling目录中删除一个软件包. # pkgrm -s /export/pkgs SUNWaudio 与软件包管理有关的文件和目录 /var/sadm 包含系统记录文件和管理文件的目录 /opt/pkgname 安装未随操作系统一起提供的、名为pkgname的软件包的推荐目录. /opt/pkgname/bin /opt/bin 未随操作系统一起提供的、名为pkgname的执行文件的推荐目录. var/opt/pkgname /etc/opt/pkgname 未随操作系统一起提供的、名为pkgname的记录文件的推荐目录. /var/sadm/install/contents 整个系统的软件包映象.   九、数据备份和传输工具 (一) 数据设备名 1.磁带类型 设备名 容量 机器类型 8mm D8112 5G 8205 8mm D8160 7G 8505-8705 8mm D8170 20G 8900 4mm DDS1(60m) 1.3G   4mm DDS2(120m) 7G   4mm DDS3(125m) 12G  设备名: /dev/rmt/0,/dev/rmt/0n(不倒带) 2.软盘设备名:/dev/fd0 3.文件(二) 数据备份命令 Solaris 2.x计算环境提供了几个命令用于备份和恢复文件和文件系统. 多卷备份 连接 系统跨接 ufsdump ufsrestore Yes No No tar No Yes Yes cpio Yes Yes Yes   1.ufsdump命令对系统管理员而言,ufsdump命令很有用,可对整个文件系统做完全或增量转储. 完全转储是对整个文件系统做备份.在较长的间隔做一次,如一星期或一月. 增量转储是对新创建或修改的文件进行备份.增量转储更频繁一些,可能一天一次. ufsdump命令提供了不同等级的转储,从0至9.转储等级用来确定对哪些文件备份.0级指定完全转储,1至9指定不同等级的增量转储.例如,增量转储(1等级)将对在上一次低等级(0级)转储后修改或创建的文件进行备份.对文件系统作备份时,应将系统转至运行等级S.如系统在运行等级3时,文件可能正在使用,于是可能造成无效备份. 例子: # ufsdump 0uf /dev/rmt/0 /export/home 选项及参数: 0 指定0级(完全)转储. u 更新文件/etc/dumpdates,以记录成功的转储. f 与下面的/dev/rmt/0参数一起确定转储的磁带设备. /dev/rmt/0 转储的磁带设备. /export/home 指定要转储的文件系统.   2.ufsrestore命令 ufsrestore命令从备份磁带上拷贝文件至当前目录下. ufsrestore命令可用于重载转储好的整个文件系统或备份带上的单个或多个文件. ufsrestore命令的选项用来指定磁带设备名和被恢复文件的路径名. 恢复过程用ufsrestore命令按以下步骤恢复一个文件: # cd /newdir # ufsrestore tuf /dev/rmt/0 3.tar命令 tar命令是用户级的备份命令,用于备份和恢复文件或目录. 命令格式: tar options tape_device_name [filename] option c-建立新文档 v-显示路径 t-显示文件列表 f-指定设备 x-抽取文件 i-交互式例子: (1)备份过程: $ tar cvf /dev/rmt/0 * (2)恢复过程: $ tar xvf /dev/rmt/0 (3)目录复制 $ tar cvf - mydir|(cd newdir;tar xvf -) (4) 异地拷贝(必须为可信任用户) $ tar cvf - mydir|rsh remote tar xvf - 4.cpio命令 cpio(copy in/out)命令是能产生多卷备份的用户级命令. 命令格式: cpio -ov >tape_device_name cpio -i [vt] 一旦它识别出介质的尾部,它就提示你插入另一磁带. cpio命令利用ls或find命令的输出进行文件列表,将这些文件输出到一个文件,如磁带设备.它在文件之间插入标题以便于恢复,所以比tar命令慢. cpio命令可用通配符作为参数,然而,cpio反着用通配符,即除满足匹配条件的文件以外,它将备份所有文件. 备份过程 $ find . -depth -print | cpio -ov > /dev/rmt/0 find命令给cpio命令提供文件和目录名的列表. -o选项表示从标准输出读. /dev/rmt/0参数确定磁带设备. 例子:用find和cpio命令将主目录备份到磁带上:恢复过程用cpio命令按以下步骤从磁带上检索文件和目录. 1.将磁带插入磁带设备. 2.改变目录至/tmp目录. 3.用以下cpio目录确定要恢复的文件的路径名. $ cpio -iv 选项抽取文件,v(verbose)选项与t选项合用则按ls -l格式列出文件,使用此复合选项只显示文件信息,不抽取文件. 4.用以下cpio命令恢复文件至/tmp目录. $ cpio -iv 选项i抽取文件,v表示恢复时显示文件名. 5.从目录/tmp拷贝文件至所需目录. 6.取出磁带. 下面的例子说明如何用cpio命令恢复一个文件. 5.compress,uncompress,zcat 命令 compress命令利用一特殊格式来压缩文件,以减少文件大小.压缩比从20%至80%. 例如,用-v选项对名为bin.file的文件进行压缩:此文件被压缩后,加上后缀.Z. zcat 解压缩 tar 打包. Tar –cvf 目标文件 源文件。 Tar –xfv ***.tar 解包 gzip / gunzip 6.mt 命令 mt -f /dev/rmt/0 status 报告设备状态 mt -f /dev/rmt/0 rew 倒带 mt -f /dev/rmt/0n fsf 1 前进一段 mt -f /dev/rmt/0n bsf 3 后退两段 7.dd 命令 dd if=/dev/rmt/0 of=/tmp/file bs=1024 8.异地使用磁带机(必须为可信任用户)(1)备份数据至异地磁带机 tar cvf - dirname|rsh remote dd of=/dev/rmt/0 (2)从异地磁带机读取数据 rsh remote dd if=/dev/rmt/0 tar xvf - 十、改变运行等级本章介绍基本的系统操作模式、启动和关闭系统的过程等. 关闭系统有几种情况,系统可以彻底关闭,或转入一个中等等级以便完成诸如备份之类的维护工作. (一)系统引导启动和关闭系统是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启动(或引导)系统是指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被装入内存并开始初始化自身.由于系统必须“由自身的自举来将自己提起”所以称为引导或自举. 系统引导后,可用的内存和硬盘设备都被确定下来.系统挂接/(root)文件系统并开始重要的系统处理(如init,pscked,sendmail等).然后使得用户可用注册. 由/sbin/init进程启动一系列shell脚本,完成以下任务:设定系统的宿主名. 执行文件系统检查程序(fsck). 启动守护程序和网络服务. 一旦脚本执行完毕,系统处在等级3. 有时系统管理员必须修改启动shell脚本以便开始新增加的服务. (二)系统操作等级 1. 运行等级说明在Solaris 2.x环境中有8个系统运行等级,这里涉及到4个等级: (1) 运行等级3 运行等级3也就是完全多用户模式.这是系统的缺省运行等级,也是系统的缺省状态所有系统处理均被执行,文件资源可用挂接,用户可用注册. (2) 运行等级s,S 运行等级S是单用户模式,是一个特殊的运行等级.操作系统正在执行,但是所有用户均被注销,大多数系统处理如打印、邮件等都没有执行.只有一个用户,即超级用户向系统注册.运行等级S对执行备份是很方便的,因为没有用户注册,所以所有数据都是稳定的. 系统由shutdown命令带入运行等级s,S. (3) 运行等级0 该等级关闭(shutdown)系统至PROM等级,所以此等级对于关电源是安全的. (4) 运行等级5 该等级关闭(shutdown)系统至关电源状态. (4) 运行等级6 运行等级6用于关闭(halt)系统至等级0并重新引导至等级3. 2. 显示运行等级调用who -r命令可以显示系统的运行等级. $ who -r run-level 3 Feb 6 15:46 3 2 S 在此例中,系统在缺省等级3.其他域表示: Feb 6 15:46 最后一次运行等级改变的日期和时间. 3 当前运行等级. 2 最后一次再引导后在此运行等级的次数. S 前一运行等级. 3.关闭系统的原因 (1)SunTM工作站设计为大部分时间是工作时间.但也有必须关闭系统的时候,运行 等级S用于系统维护,如完成备份等.这一系统等级的变化仍被认为是关闭. (2) 改变一个系统的配置,如增加或删除某个磁带机或CD-ROM机. (3) 改变系统硬件配置,如增加或去除一个CPU板子. (4) 从极端情况的恢复,假如一个挂起的工作站对所有的恢复工作都不反应,可能就必须关掉电源重新开始. 4.关闭系统(shutting down) 关闭系统的方式根据关闭的原因而不同.执行关闭有的是为了转至执行等级S,有的是要停止操作系统并关闭设备的电源. halt init 0 (3)紧急关闭 .紧急情况,按Stop_A,如Stop_A不起作用,则将设备电源关闭再打开.这是不得已的极端情况.这两种方法不是干净的关闭,是突然关闭的,仅在紧急情况使用. (三)例子: 1.增加一个磁带机并完成重新配置引导: (1)成为超级用户,并确认在/(root)目录下. (2)键入touch命令: # touch /reconfigure (3)键入如下关闭命令: #halt (4) 关闭设备电源. (5) 增加磁带机. (6) 给设备通电. 2.从挂起的工作站上恢复如一挂起的工作站对所有键入的命令无反应时,用以下过程恢复: (1) 按下Stop_A放弃系统并移至PROM监控等级,提示符为: > 或ok (2)键入sync命令来同步磁盘. (3)一旦看见“Syncing file system ... done”信息,再按下Stop_A. (4)发出boot命令来返回至多用户模式. 3.从轻微问题中恢复如/etc/default/login登记项阻止超级用户注册,也没有用户帐号可以注册,可采用以下步骤恢复: (1) 按Stop_A放弃系统并移至PROM监控等级. (2) 输入sync命令来同步磁盘. (3) 一旦看见“Syncing file system ... done”信息,再按下Stop_A. (4) 发出boot -s命令至执行等级S. ok boot -s (5) 修改/etc/default/login文件以使得root可以注册. # cd /etc/default # vi login (6) 按Control_D,进入运行等级3. 在此过程中,你可能会被提示要输入root口令.   4.从重要问题中恢复如果你忘记了root口令,或是在/etc/passwd文件中root项无效,则可用以下步骤恢复: (1) 从Solaris 2.x安装CD-ROM盘上作单独引导. # boot cdrom -sw (2) 如需要,可设置终端类型. #TERM=sun; export TERM (3) 挂接适当的文件系统并编辑passwd和shadow文件. # cd / # mount /dev/dsk/c0t3d0s0/mnt # cd /mnt/etc # vi shadow (4) 卸下文件系统. # umount /mnt (5) 重新引导系统. # reboot 十一、网络应用配置 (一) 网络基本配置文件 1./etc/hosts 主机名解析 2./etc/defaultrouter网关 3./etc/nsswitch.conf 指定查询服务顺序 4./etc/resolv.conf 指定域和域名服务器 5./etc/hostname.hme0 网络接口名 6./etc/netmasks 网络掩码 7./etc/inetd .conf 服务项目定义(二) 远程访问命令 1. rlogin 在远程机上注册命令格式 : rlogin hostname -l username 2. rsh 在远程机上执行一个程序命令格式 : rsh hostname -l username order 3. rcp 在远程系统之间拷贝文件命令格式 : rsh host:filename filename (三)访问鉴别相关文件 当rlogin,rsh,rcp命令时,有几个文件对网络安全是很重要的. /etc/passwd 如远程系统的口令文件有本拥护的登记项,否则必须使用 [-l] 选项以指明不同用户 $home/.rhosts rlogin,rsh,rcp首先检查用户主目录下的.rhosts文件,如主机及用户被列在文件中,则此用户为可信任主机,不需口令即可登录,如远程鉴别失败,则正常询问口令 /etc/.hosts.equiv 作用与.rhosts 文件类似,文件中列出用户对于本机为可信任用户,不需口令即可登录(除超级用户)(四)网络监控 1.rusers 标识网络上注册用户命令格式:rusers -la 2.rup 标识网络上主机命令格式:rup 3.ping 检测主机连接状况命令格式:ping -s [hostname|IP address] 4.spray ping命令格式为低层协议,spray使用高层协议命令格式:spray hostname 5.netstat 显示与网络有关的各种数据结构命令格式:netstat -[r| i]n -r :显示路由信息 -i :显示接口信息 6.ifconfig 显示网络接口命令格式:ifconfig -a 其中 lo0: 本机自回馈接口 le0: 10M接口 hme0:100M接口 hme1:第二100M接口 7.netstat 显示与网络有关的各种数据结构命令格式:netstat -[r| i]n -r :显示路由信息 -i :显示接口信息 8.route 路由设置命令格式:route [add|delete] 设置网络路由 defaultrouter 缺省静态路由 9.arp 反响解析命令格式:arp -[a|s]  十二、图形窗口配置 (本节不作学习要求) 1.双屏配置 (1) /usr/openwin/bin/openwin -dev /dev/fb0 -dev /dev/fb1 (2) /usr/dt/config/Xservers 文件 2.ffbconfig 分辨率调整命令格式:ffbconfig -dev /dev/fb0 -res mode 此命令只针对creator,creator3D卡 mode : ? 或 1280x1024x76 查看 creator/creator3d: ffbconfig -prconf 3.xwininfo 分辨率确认 4.xhost 命令格式: xhost + 〈- 使能客户显示 5.openwin 初始化 /usr/openwin/lib/openwin-init $home/.openwin-init /usr/openwin/lib/openwin-menu-programs 6.CDE桌面初始化 /usr/dt/appconifg/C/sys.dtwmrc 7.终端窗口控制字符 erase ^H intr ^C kill ^U start ^Q stop ^S susp ^Z 定义方式:stty erase ^H  十三、系统命令(非系统安装人员,本节不作学习要求) 1.admintool 2.prtconf 3.sysdef 4.sys-unconfig 重新配置机器 5.eeprom 6.installboot /usr/platform/`uname -I`/lib/fs/ufs/bookblk raw-device 7.网络安装 /cdrom/cdrom0/s0/Solaris2.8/tools/add_install_client -e ether host sun4u  附录: Agile ODC Unix Guidelines (所有的人员在使用Unix之前,要阅读如下文件) October 9, 2002 A sizeable investment in time and money has been made to provide Unix systems in the Agile ODC offices. This document defines the guidelines that users and administrators of the Unix systems located in the Agile ODC offices are expected to follow. These servers were preconfigured before they were shipped from San Jose to insure that they conform to the install policies that are in place in San Jose. These policies are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the configuration of all Agile Unix systems remain consistent across all of our offices. This promotes ease of use as well as providing an identical environment at each location. This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portability of our software and the environment that our software is tested in. Guidelines: 1. Users should not change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olaris OS. This means that you should not change the config files in /etc or in any other location on the server. This includes adding new users, mounting NFS partitions, running OS related servers, installing 3rd party software, changing the IP address of the server, changing the permissions of any config file, adding new entries to the hosts files, or any other OS configuration changes. 2. Users should not add any 3rd party software to the Unix systems. This means that you should not install any software that is not part of an Agile product. This includes installing web browsers on any of the available NFS partitions, including your home directory. (Please see the note below about home directories). 3. Users should install Agile related software only in /opt. Users are asked to install Agile software in the /opt filesystem. This keeps all the software in one location. This also means that you should not create (not so) temporary files on the Unix system. The /opt filesystem is available for you to install our software for testing or development. (Please see the note below about home directories). You are expected to install all software that is related to the testing of the Agile software. Internal documentation exists for installing Apache and Apache/SSL. These docs cover the install process of Apache with Weblogic and Apache/SSL with Weblogic. Of course, if you are having problems with an install, help is available. 4. Requests for software installs should be directed to the sysadmin. If you want an additional piece of software installed on the system, please request that the software be installed, rather than trying to install it yourself. This will benefit everyone at Agile as the software will be added to our jumpstart server and distributed to all the Unix hosts for use by all the Agile Unix users. (Please see the note below about web browsers). 5. Users shall not share accounts and passwords. The sharing of Unix accounts and passwords is prohibited at Agile. It is your responsibility to keep your password private and not share it. Since we are using sudo at Agile, your password might provide root access on a given server. Please do not share your Unix account or password with anyone. If an employee needs a Unix account, then we will be happy to give them an account. We have not turned down any new account requests. Please do not share your Unix account or password with anyone. 6. Users should not reboot Unix systems. If you think you need to reboot a Unix system, most likely you probably don't. Unix servers are not windows boxes. It is common to see Unix systems that have been up for three to four months at a time. Generally speaking, problems won't be magically fixed if you reboot (as happens with Windows). This is because there is no Registry in Unix and because user processes typically cannot cause kernel level corruption of the OS. If, after all of this, you still feel you need to reboot the server, you should contact your local system admin and ask them to reboot the server. In case of an after hours emergency reboot, please send email to your local admin before rebooting informing them that you are about to reboot the server. 7. Users should share the Unix systems. The Solaris Unix systems that we have here are multi-user multitasking servers. They are capable of supporting hundreds of concurrent users and thousands of concurrent processes. We will be moving to a model where multiple engineers are sharing the same Unix server. You are expected to share the Unix servers with other people who are testing or installing on the same system as you are. This means that you might have to configure your install to use non-standard ports. The recommended manner of doing this is to install your software in a sub-directory of /opt, such as /opt/yourname. If you need to have multiple copies of a product, perhaps /opt/yourname/inst1 or /opt/yourname-inst1 would be a good alternative. For the port selection, we are going to have to communicate better. Please use either 'lsof -i or 'netstat -a' to look for processes that are "LISTEN'ing" to a particular port. If you want port 7001 and there is a process already there, select 7011 or 7101. It is also recommended that you normally test install with non-default ports. This leaves the default ports available for "stock" install testing. Note about web browsers: The Agile Unix environment currently supports only Netscape 6.2 for Unix as a Unix web browser. We do not support IE as Microsoft has dropped support for their Unix web browser product. Netscape should be installed on your local Unix servers by your local admin. It should be located in /opt/netscape62. Users should not install the Netscape Unix browser independently on the Unix servers. Please see you local Unix admin if you cannot find Netscape on an Agile ODC Unix server. Note about home directories: Your home directories are NFS mounted from your local admin server onto all the local Unix hosts. 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provide disk space for you to keep information that you would like to hold on to. Your home directory is not a place for you to install software that you want to run on the Unix hosts. This includes web browsers, 3rd party software and any Agile software. Please do not install any software on the admin NFS partition that you plan to run a Unix host. The software will run slower from the admin server than from a local server, it will put an increased load on the network and the admin server. In general, it is not a good practice to run programs over NFS when the local server has the disk resources to host the application.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1: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is10 for x86在vmware4.51安装全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1: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Sun系统维护命令

Sun系统维护命令


1、查看机型:SUn的小型机的机型都在面板上写着有,如NETRA T 1125,
还有比如utra 5,utra 10等等。

2、查看cpu个数 (错误,不正确,因为sun中的top命令不能完全看到所有的cpu情况,与HP用法也不一样)
#top
CPU states: 99.3% idle, 0.1% user, 0.6% kernel, 0.0% iowait, 0.0% swap
表示只有一个cpu

正确方法:
用dmesg |grep cpu

便可以看到正确的 cpu个数了。

3、查看内存
#dmesg |grep mem
mem = 2097152K (0x80000000)
avail mem = 2087739392

4、查看磁盘的个数
#vxdisk list
DEVICE TYPE DISK GROUP STATUS
c0t0d0s2 sliced - - error
c0t0d0s7 simple c0t0d0s7 rootdg online
c1t0d0s2 sliced - - online
c1t1d0s2 sliced smpdg2 smpdg online
c1t2d0s2 sliced smpdbdg1 smpdbdg online
c2t0d0s2 sliced - - online
c2t1d0s2 sliced smpdg1 smpdg online
c2t2d0s2 sliced smpdbdg2 smpdbdg online

5、如何查看文件系统
#df -k
Filesystem kbytes used avail capacity Mounted on
/dev/dsk/c0t0d0s0 4032142 1050675 2941146 27% /
/proc 0 0 0 0% /proc
fd 0 0 0 0% /dev/fd
/dev/dsk/c0t0d0s6 7304977 29 7231899 1% /home
/dev/dsk/c0t0d0s5 4032142 402929 3588892 11% /opt
swap 3418392 32 3418360 1% /tmp
/vol/dev/dsk/c0t6d0/informix
201730 201730 0 100% /cdrom/informix
/dev/vx/dsk/smpdg/smpdg-stat
1055 9 941 1% /smpwork
/dev/vx/dsk/smpdg/lv_smp
17336570 128079 17035126 1% /sms

6、查看卷组、逻辑卷的位置
#cd /dev/vx/dsk/
比如smpdg等等都在该目录下了,然后再进入某个卷组目录就可以看到该卷组下
面的逻辑卷了。

7、如何创建卷组、逻辑卷、文件系统
A、创建smpdg逻辑卷组(假设现在是将c1t1d0 和c1t2d0两块物理磁盘来创建smcpdg逻辑卷组)
vxdisksetup -i c1t1d0 (格式化物理磁盘)
vxdisksetup -i c2t1d0
vxdg init smpdg smpdg1=c2t1d0 (将物理磁盘加入到逻辑卷组smpdg)
vxdg -g smpdg adddisk smpdg2=c1t1d0

然后再来创建逻辑卷、文件系统
vxassist -g smpdg -U fsgen make lv_smp 17200m layout=nolog smpdg1
vxassist -g smpdg mirror lv_smp layout=nostripe smpdg2
newfs -C -f /dev/vx/rdsk/smpdg/lv_smp

假设现在的一台机器上挂接到/sms
mkdir /sms
chown smp:smp /sms
vxvol -g smpdg startall
mount /dev/vx/dsk/smpdg/lv_smp /sms
umount /sms
vxvol -g smpdg stopall
vxdg deport smpdg

然后再在第二台机器上挂接到/sms
mkdir /sms
chown smp:smp /sms
vxdg import smpdg
vxvol -g smpdg startall
newfs -C -f /dev/vx/rdsk/smpdg/lv_smp
mount /dev/vx/dsk/smpdg/lv_smp /sms
umount /sms

备注:以上是创建一个共享的文件系统
往往由于smpdg要分配给某一个应用来使用,所以需要再来创建一个个逻辑机运行
时挂接的文件系统:
vxassist -g smpdg -U fsgen make smpdg-stat 2m layout=nolog smpdg1
vxassist -g smpdg mirror smpdg-stat layout=nostripe smpdg2
newfs /dev/vx/rdsk/smpdg/smpdg-stat

B、创建smpdbdg逻辑卷组
创建卷组:
vxdisksetup -i c1t2d0
vxdisksetup -i c2t2d0
vxdg init smpdbdg smpdbdg1=c1t2d0
vxdg -g smpdbdg adddisk smpdbdg2=c2t2d0
vxassist -g smpdbdg -U fsgen make smpdbdg-stat 2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smpdbdg-stat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newfs /dev/vx/rdsk/smpdbdg/smpdbdg-stat

创建逻辑卷: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rootdbs 128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rootdbs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logdbs 3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logdbs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phydbs 1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phydbs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tempdbs 10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tempdbs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svcchunk1 20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svcchunk1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svcchunk2 20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svcchunk2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svcchunk3 20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svcchunk3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recchunk1 20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recchunk1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recchunk2 20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recchunk2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recchunk3 20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recchunk3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recchunk4 20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recchunk4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recchunk5 1700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recchunk5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C、附逻辑卷的属性
vxedit -g smpdg -v set user=smp group=smp lv_smp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rootdbs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logdbs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phydbs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tempdbs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svcchunk1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svcchunk2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svcchunk3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recchunk1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recchunk2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recchunk3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recchunk4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recchunk5

备注:在SUN的机器中在给逻辑卷付属性的时候,等于用chown、chmod来作。

8、如何删除卷组
其实也就是去激活和倒出的过程,然后再来对物理磁盘重新格式化就完了。
vxvol -g smpdbdg stopall
vxdg deport smpdbdg
vxdisksetup -i c1t0d0
vxdisksetup -i c2t1d0
......

这样做了之后就不会再有/dev/vx/smpdbdg目录了。

9、如何建立共享卷组
在第一台机器上先建立卷组,假设已经建设好卷组smpdg,现在要在第二台机器上建立共享卷组smpdg,
则先在的一台机器上将smpdg去激活、并且倒出smpdg:
smcp01>vxvol -g smpdg stopall
smcp01>vxdg deport smpdg

再来在第二台机器上激活、导入smpdg:
smcp02>vxdg import smpdg
smcp02>vxvol -g smpdg startall

切换后对用以下三个命令进行查看是否切换成功:
vxdg list //用于查看逻辑卷组的信息
vxdisk list //用于查物理磁盘的信息
vxprint -vt //用于查看所有卷的信息

10、如何查看磁盘的大小

方法一:
#format
然后选择盘的代号,回车进入下一级菜单,再选inquiry,就得到该盘的大小信
息,比如:
Vendor: FUJITSU
Product: MAN3184M SUN18G
Revision: 1502

注意:format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磁盘诊断工具。

方法二:
#cd /opt/SUNWexplo/bin/
运行explorer得到磁盘的信息包,是一个目录,进入该目录,就发现有一个
disks目录,进入该目录发现有一个diskinfo文件,用如下命令看各个磁盘
的大小:

0: rmt/0ln HP C1537A L706 62########
1: c0t0d0 FUJITSU MAJ3182M SUN18G 0804 0041P90050##
2: c1t0d0 SEAGATE ST318203LSUN18G 034A 0025H54125##
3: c1t1d0 SEAGATE ST318203LSUN18G 034A 0026H70087##
4: c1t2d0 FUJITSU MAJ3182M SUN18G 0804 0046P66422##
5: c2t0d0 SEAGATE ST318203LSUN18G 034A 0026G30220##
6: c2t1d0 SEAGATE ST318203LSUN18G 034A 0026H59041##
7: c2t2d0 FUJITSU MAJ3182M SUN18G 0804 0051P91980##
8: ses0 SYMBIOS D1000 2 O8# SAF-
9: ses1 SYMBIOS D1000 2 O8# SAF-

11、查看informix的版本
#su - informix
informix>onstat -
这样可以看到informix的版本。

12、收集信息的工具
#cd /opt/SUNWexplo/bin/explorer
#explorer
运行之后得到一个文件夹和该文件夹的压缩包*.gz。我们可以进入该
结果文件夹,在该文件夹中有各种需要查看的信息。

13、双机的脚本文件
#cd /opt/SUNWcluster/ha/smpwork
在ha下面有双机应用的文件夹,如smpwork,在该文件夹下面又有各种
双机应用的配置文件。

14、双机的维护命令集

首先在节点smcp01机上启动cluster:
# scadmin startcluster smcp01 smcp
然后在节点smcp02机上将本节点启动:
# scadmin startnode
启动后观察cluster状态的命令是 :
# hastat //该命令可以显示cluster、节点、
逻辑机和Data service的状态,以及一些历史运行信息。

# get_node_status //该命令可以显示所在节点的节点号、公用网卡的状态等信息。

从图形化的本地终端(假设其IP地址为ip)中以smcp用户的身份登
录到SMCP主机(注意应使用SMCP的逻辑机地址)
% telnet smcpwork
在SMCP主机上设置环境变量DISPLAY
% setenv DISPLAY ip:0.0
在本地终端中执行
% xhost +
手工启动OAM
% oam&
以OAM操作员登录

分别在两个节点smcp01机和smcp02机上执行:
# scadmin stopnode
该命令使当前所在节点停止在cluster中运行,而且在两个节点上要分别执行该命令。

例如将smcpwork切换到节点smcp02上运行可以输入:
#scadmin switch smcp smcp02 smcpwork
例如将querywork切换到节点smcp02上运行可以输入:
#haswitch smcp02 querywork

hareg命令通过以下开关参数将Data service注册和激活
-r 将指定的Data service注册到cluster中
-u 将指定的Data service从cluster中取消注册
-y 激活指定的Data service,使其状态为On
-Y 激活cluster中所有的Data service,使其状态为On
-n 去激活指定的Data service,使其状态为Off
-N 去激活cluster中所有的Data service,使其状态为Off
hareg不带任何参数时可以查看所有Data service的当前状态
Data service只有在注册到cluster中之后,才会具有On或者Off的状态,
处于On状态的Data service可以正常的对外提供服务,
而处于Off状态的Data service是停止对外服务的。如果Data service被取消了注册,
必须重新注册才能在cluster中运行起来。当然,使用hareg命令的前提是cluster
已经启动并正常运行。

从图形化的本地终端(假设其IP地址为ip0)中以root用户的身份登录到SMCP主机
(假设其IP地址为ip1):
在本地终端中执行
% xhost +
% telnet ip1
再在SMCP主机上设置环境变量DISPLAY
# DISPLAY =ip1:0.0
# export DISPLAY
# vxva

15、激活/去激活/导出/导入卷组
smcp01>vxvol -g smpdg stopall
smcp01>vxdg deport smpdg

smcp02>vxdg import smpdg
smcp02>vxvol -g smpdg startall

16、SUN Netra T 1125双机配置的详细注解

A、网络资源的配置
SUN Netra T 1125 共有4 个网卡:hme0 ,hme1 ,hme2和hme3 。
hme0和hme1 是SUN 服务器与公网通信的主备用网卡,只需要一个IP 地址;
hme2和hme3 作为双机之间心跳检测用,也需要配置一个IP 地址。
另外,TELLIN SMP 对外使用的是一个浮动的IP 地址,与数据IP 在同一网段,
此地址由SUN 的双机软件SUN Cluster进行管理。

1)如何修改IP地址和主机名

IP地址涉及的文件有:
/etc/hosts (change the IP address)
/etc/netmasks (if subnetting)
/etc/defaultrouter (to specify the new gateway for this subnet)

改变主机名涉及的文件有:
/etc/hosts (change to the new hostname)
/etc/nodename (change to the new hostname)
/etc/hostname. (where is the name of the primary
interface for this system, i.e hostname.hme0 or hostname.le0.
Change to the new hostname.)
/etc/net/ticlts/hosts (change both columns to the new hostname)
/etc/net/ticots/hosts (change both coluums to the new hostname)
/etc/net/ticotsord/hosts (change both columns to the new hostname)
改完上述文件之后推荐重起一下机器。

2)如何配置hme0、hme1两块网卡的主备关系

只要给hme0配置地址就够了。
然后会再后面的双机配置中执行下面的命令建立逻辑机的时候会创建出这种关系来。
#scconf smcp -L smcpwork -n smcp01,smcp02 -g smcpdg -i hme0,hme0,smcpwork -m

3) 配置NAFO (Network Adapter Fail Over)
/opt/SUNWpnm/bin/pnmset
以下显示相关信息
In the following, you will be prompted to do
configuration for network adapter failover
do you want to continue ... [y/n]: y
How many NAFO backup groups on the host [1]:
Enter backup group number [0]:
Please enter all network adapters under nafo0
hme0 hme1
The following test will evaluat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customer NAFO configuration...
name duplication test passed

Check nafo0... 本信息表明通过测试
注意:
NAFO配置时对网线的要求较高,有时要做多次才能成功。

B、配置双机
双机配置的一般过程是,先启动双机系统,在一个节点上配置cluster和包,
检查无误后,使配置生效,然后就可以进行相应操作。
注意:
使用双机前,需要检查 smcpdg,querydg 的状态。执行如下步骤:
(1) 在两个节点分别执行:
# vxdg list
应该只看到 rootdg ,不能看到 smcpdg 和 querydg。
(2) 如果上以步操作看到 smcpdg 或 querydg,需要检查IDS是否在运行(Online)。
如果在运行,先终止IDS运行,然后使用 vxdg deport 放弃对 Disk Group 的控制。
====================

双机配置的一般过程是,先启动双机系统,在一个节点上配置cluster和包,检查无误后,使配置生效,然后就可以进行相应操作。
注意:
使用双机前,需要检查 smcpdg, querydg 的状态。执行如下步骤:
在两个节点分别执行:
# vxdg list
应该只看到 rootdg ,不能看到 smcpdg 和 querydg。
如果上以步操作看到 smcpdg 或 querydg,需要检查IDS是否在运行(Online)。如果在运行,先终止IDS运行,然后使用 vxdg deport 放弃对 Disk Group 的控制。

对双机系统进行配置
在1号机运行#scadmin startcluster smcp01 smcp。
待1号机双机软件起来之后,在2号机运行#scadmin startnode,将其作为节点加入双机
对双机系统上逻辑机的配置
逻辑机与应用程序对应,是双机系统管理应用程序的方式,每个逻辑机在双机系统上只对外提供一个IP地址。
================================================
(2)配置cluster
仅仅在一台主机上运行
#scconf iin -L scpwork -n smcp02,smcp01 -g scpdg -i hme0,hme0,scpwork -m
注意:
该命令格式为:
scconf -L -n ,
-g -i 公网网口1> 公网网口1>
-m
其中 的顺序决定了该逻辑机在node1 上是主用,在node2上是备用。

备注:这里的逻辑机的主机名对应的浮动IP地址必须要在/etc/hosts文件中配置。

在每台机器上都要建立管理文件系统
# scconf iin -F scpwork scpdg
注意:
该命令格式为:
scconf -F

在 2 号机上运行配置逻辑主机querywork
#scconf iin -L smpwork -n smcp01,smcp02 -g smpdg -i hme0,hme0,smpwork -m

建立管理文件系统
# scconf iin -F querywork querydg

注册双机
hereg -u querywork
query.register

hereg -u smcpwork
smcp.register

C、配置应用程序

/etc/opt/SUNWcluster/conf目录
可以通过ccd.datatbase和smcp.cdb两个文件查看双机基本配置和cluster的信息,
不要去手工改动这些文件,让系统去维护它们。
其中ccd.database有专门的守护进程维持该文件在两节点上的一致。

/opt/SUNWcluster/ha目录
该目录下包含了smcp和query两个子目录。smcp目录存放smcp部分的Data service
相关的配置文件和执行脚本,其中smcp.config文件记录了smcpwork的基本配置,
smcp.register用来注册smcpwork,其它的文件是启动、停止和监测smcpwork的运行脚本。
query目录存放query部分的Data service相关的配置文件和执行脚本,其中query.config
文件记录querywork的基本配置,query.register用来注册querywork,其它文件
是必需的运行脚本。 在把这两个Data service加入cluster时,必须分别通过hareg
命令来进行注册,这些步骤已在安装时通过执行smcp.register和query.register完成。

备注:再conf目录下的文件ccd.database如果两台机器不一致的话,就会导致双机不能
正常的切换。

D、双机配置的检验

(1) 先在主机上运行#scadmin startcluster smcp01 smcp
(2) 等待主机双机软件运行起来后在备机上运行
#scadmin startnode
(3) 在两台主机运行df -k 及ifconfig -a检验是否有错,运行hastat查看HA状态,
可看到hme0捆绑了smcp,query 应用的浮动IP:
hme0 .... 129.9.168.101
hme0:1 .... 129.9.168.120
hme0:2 .... 129.9.168.140
(4) 用haswitch命令进行切换实验,将逻辑主机smcpwork 由物理主机smcp01上切换到物理主机smcp02上。
# haswitch smcp02 smcpwork
要查看是否切换成功,则有以下方法:
在主机 smcp02上用df -k查看磁盘资源。如果显示信息有以下内容,则说明切换成功:
/dev/vx/dsk/smcpdg/smcpdg-stat
在主机 smcp02上用 ifconfig -a 查看 ip 地址,若逻辑主机smcpwork的IP地址129.9.169.120
此时已绑定在hme0网卡(即公网的主网卡)上,则说明切换成功。
(5) 将/opt/SUNWcluster/bin/xps_check覆盖该目录下的db_check
用get_node_status检验双机的状态
smcp02>get_node_status
sc: included in running cluster
node id: 1
membership: 0 1
interconnect0: selected
interconnect1: up
vm_type: vxvm
vm: up
db: up

17、SUN Netra T 1125头次安装的时候如何来设置Terminal Concentrator。

=====================================

在TELLIN SMP 的SUN Netra T1125 标准配置中,主机为不带显示卡和显示器的SUN 服务器,
因此使用终端集线器将两台主机上控制台(Console)信号接出到监控台上显示。由于在
Solaris没有启动前,无法对主机进行控制,必须先设置终端集线器。如果Terminal Concentrator
(简称TC)已经设置好,则可以不用重设。
下面给出终端集线器的配置步骤。终端集线器一经配置完成就无须每次开机后再次配置,
以下的配置过程假设 TC 的IP 地址为 129.9.168.23,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1) 用一台Sun工作站,用RS232玆J45电缆连接主机的串口A和终端集线器的 端口1。
在工作站/etc/remote文件中加上:
a:dv=/dev/term/a:br 9600:el=^C^S^Q^U^D:ie=%$e=^D:el=^C^S^Q^U^D:ie=%$e=^D:
(2) 在ROOT用户下键入: tip a
(3) 正确连接终端集线器和公网
(4) 将终端集线器上电
(5) 按一下终端集线器的Test键,Test指示灯亮并进入测试模式。注意:应当在电源灯亮后立即按
Test键,不能等到其进入正常运行态,相当于计算机中按"DEL"进入设置状态。
完成测试后,正确的各指示灯状态如表2-2所示。
表2-2 终端集线器的指示灯
灯名 Power Unit Net Attn Load Active
颜色 Green Green Green Amber Green Green
状态 ON ON ON OFF OFF 慢闪

(6) 在SUN工作站上将出现monitor::提示符,使用addr命令配置TC的IP和子网屏蔽码
monitor:: addr
输入IP: 129.9.168.23
输入子网屏蔽码: 255.255.255.0
(7) 退出tip应用程序
在monitor::提示符下:
monitor:: boot
monitor:: ~.

( 关掉终端集线器电源并重新开机,若用PC机 能 telnet 上去,
即验证了上述配置的正确性。此时对终端集线器的各端口进行配置:
telnet 129.9.168.23
Trying 129.9.168.23...
Connected to 129.9.168.23.
Escape character is "^]".
Enter Annex port name or number: cli
annex: su (切换到超级用户状态)
Password: 此处键入TC的IP地址
annex admin
Annex administration MICRO-XL-UX R7.0.1, 8 ports
admin : set port=1-8 type dial_in imask_7bits Y
You may need to reset the appropriate port, Annex subsystem or
reboot the Annex for changes to take effect.
admin : set port=2-7 mode slave
You may need to reset the appropriate port, Annex subsystem or
reboot the Annex for changes to take effect.
admin : quit
annex boot
bootfile:
warning:
*** Annex (129.9.168.23) shutdown message from port v1 ***
Annex (129.9.168.23) going down IMMEDIATELY
Connection closed by foreign host.w
安装完毕,撤消1口的串口线。
以上操作过程中可键入"?"或"help"出现帮助,在当前工作站上,
可用使用PC机的超级终端等程序对TC进行设置。

===================================

18、查看物理磁盘的信息
用一下命令查看物理磁盘是分配给哪个逻辑卷组。

#vxdisk list
DEVICE TYPE DISK GROUP STATUS
c0t0d0s2 sliced - - error
c0t0d0s7 simple c0t0d0s7 rootdg online
c0t8d0s2 sliced - - error
c1t1d0s2 sliced c1t1d0 smcpdg online
c1t2d0s2 sliced - - online
c1t3d0s2 sliced c1t3d0 smcpdg online
c1t4d0s2 sliced - - online
c1t6d0s2 sliced - - online
c2t1d0s2 sliced c2t1d0 smcpdg online
c2t2d0s2 sliced - - online
c2t3d0s2 sliced c2t3d0 smcpdg online
c2t4d0s2 sliced - - online
c2t6d0s2 sliced - - online

19、SUN的小型机的内核参数的修改/etc/system
set shmsys:shminfo_shmmax=268435456
set semsys:seminfo_semmni=4096
set semsys:seminfo_semmns=4096
set semsys:seminfo_semmnu=4096
set semsys:seminfo_semume=64
set semsys:seminfo_semmsl=100
set shmsys:shminfo_shmmin=100
set shmsys:shminfo_shmmni=100
set shmsys:shminfo_shmseg=100

20、SUN双机运行的日志
cluster日志记在 var/adm/messaage 中,如果cluster运行中出现故障,
我们可以查看该文件以帮助定位问题。另外,注意观察控制台屏幕上的消息。
cluster运行时的错误和告警信息,包括定时监测的结果,通常会实时的显示到控制台上。

21、如何使用光驱

A、如何利用光驱启动或者安装
先在主机上同时按住stop和A键,即是:stop+A,这样进入OK命令环境;

再在OK状态下输入boot cdrom则可以进入光盘启动了。

B、如何读光驱的内容

将光盘塞入光驱中,会自动挂接的
df -k看看光盘挂接在哪个目录下面了,
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访问到光盘中的内容了。

22、如何使用终端集线器对SUN双机进行console的功能访问
修改/etc/default/login文件
将CONSOLE=/dev/console一行修改为
CONSOLE=/dev/console
否则只能通过TC来登录主机,其它方式无法登录。

23、关闭主机的命令
#shutdown --

24、如何利用远程磁带机来备份文件
假设两台机器smcp01和smcp02,只有在第二台机器上才有磁带机,
那么第一台机器要通过如下的方式来使用第二台机器的磁带机:

写:
#tar cvf - /tmp/yqx | rsh smcp02 dd of=/dev/rmt/0m
如果执行不成功则先设置:
#obs=20b (20个block)

读:
#rsh smcp02 dd if=/dev/rmt/0m | tar tvf -
如果执行不成功,就先设置:
#bs=20b

25、如何查看当前的网络子网、网络的掩码是多少
1)查看子网
#netstat -in
查看hme0对应的:
Name Mtu Net/Dest Address Ipkts Ierrs Opkts Oerrs Collis Queue
hme0 1500 172.0.8.0 172.0.8.68 3430395 0 1134355 0 0 0
可知子网就是172.0.8.0

2)查看掩码
查看/etc/netmasks就可以了

3)查看地址
#ifconfig -a
或者查看/etc/hostname.hme0

注意:有些机器上的网卡的物理名字是le0。

26、如何从cluster中删除一个逻辑机呢?
1)先将逻辑机上的应用进行去注册
hareg -n scpwork;
hareg -u scpwork;
2)再将应用从逻辑机上删除
scconf tellincluster(cluster名) -s -r scpserv(应用名) scpwork(逻辑机名)
3)最后将逻辑机从cluster中删除
方法一)用scinstall来选择菜单change/logic hosts/remove 来删除
方法二)直接用命令scconf iin -L scpwork -r

备注:用scinstall命令可以查看到所有的关于sun双机配置的信息。

27、sun的逻辑卷组、逻辑卷的创建总结步骤
SUN:Volumn manager 简称VM,在此环境下永久性修改smcpdg/querydg等磁盘卷组的用户属性及
读写权限的时候,不能用chown和chmod来修改的,只能用vxedit来修改。

补充:
初始化物理磁盘:vxdisksetup -i c1t2d0
vxdisksetup -i c2t2d0
创建卷组: vxdg init smpdbdg smpdbdg1=c1t2d0
vxdg -g smpdbdg adddisk smpdbdg2=c2t2d0
创建卷组挂接的文件系统:
vxassist -g smpdbdg -U fsgen make smpdbdg-stat 2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smpdbdg-stat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newfs /dev/vx/rdsk/smpdbdg/smpdbdg-stat
创建逻辑卷:
vxassist -g smpdbdg -U gen make lv_rootdbs 128m layout=nolog smpdbdg1
vxassist -g smpdbdg mirror lv_rootdbs layout=nostripe smpdbdg2
修改卷组权限:
vxedit -g smpdg -v set user=smp group=smp lv_smp
vxedit -g smpdbdg -v set user=informix group=informix mode=660 lv_rootdbs
查看卷组激活情况:vxdg list
导入卷组:vxdg import smcpdg
激活卷组:vxvol -g smcpdg start all
去激活卷组:vxvol -g smcpdg stop all

28、sun双机配置时关于自动启动双机的配置

为了保证SMCP双机在异常情况下可以在双机重新启动后自动拉起cluster,

SUN机型:把双机系统的自启动脚本S99startcluster拷贝
到系统的/etc/rc3.d目录下。此脚本包含下述内容,
其中通常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修改的项目有:
LOCALNODENAME、 REMOTENODENAME、 CLUSTERNAME
if [ $LOCALNODENAME = "smcp01" ]; then
REMOTENODENAME="smcp02"
# LOCALID=0
# REMOTEID=1
else
REMOTENODENAME="smcp01"
# LOCALID=1
# REMOTEID=0
fi
CLUSTERNAME=smcp-cluster

29、sun的总段上乱码的处理
当在终端窗口上进行输入字符的时候,出现了乱码的时候,这个时候有
两种解决办法:
1)敲打del
2) Ctrl + (向左的删除键)

30、查看一个逻辑卷组下面有哪些物理磁盘

root@smp2 # vxdg list smpdbdg
Group: smpdbdg
dgid: 1035450560.1072.smp2
import-id: 0.1071
flags:
copies: nconfig=default nlog=default
config: seqno=0.1027 permlen=3447 free=3445 templen=2 loglen=522
config disk c1t0d0s2 copy 1 len=3447 state=clean online
log disk c1t0d0s2 copy 1 len=522

30、sun双机的维护命令
#scinstall
命令可以进行一系列的sun双机的维护,如:
Assuming a default cluster name of smp

Checking on installed package state
....................

============ Main Menu =================

1) Install/Upgrade - Install or Upgrade Server
Packages or Install Client Packages.
2) Remove - Remove Server or Client Packages.
3) Change - Modify cluster or data service configuration
4) Verify - Verify installed package sets.
5) List - List installed package sets.

6) Quit - Quit this program.
7) Help - The help screen for this menu.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 menu items: [7]:

31、如何删除逻辑卷
vxedit -g scpdbdg -fr rm 逻辑卷名

32、修改/etc/opt/SUNWcluster/conf/hanfs/vfstab.scpwork的文件系统

33、关于SUN小型机中创建用户注意
有时候创建好用户了之后,我们又会将它删除,正确的操作应该是userdel 用户名来删除。
但是有时候可能会被工程师直接从/etc/passwd中删除,这个时候如果再来用useradd添加同名用户的时候,
系统会提示添加失败,这个时候必须要注意将/etc/shadow文件中的该用户的配置行也要删除,删除以后让
/etc/shadow文件和/etc/passwd文件中的用户保持一致,这样就又可以用useradd来添加了。

34、如何实现一个用户属于多个用户组呢?

35、查看swap空间
#swap -s
eg:
total: 76552k bytes allocated + 17184k reserved = 93736k used, 296608k availabl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1: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IS用户命令中英文对照参考

SOLARIS用户命令中英文对照参考

A
----------------------------------------------------------------------------------------
acctcom--查找和打印进程统计文件
adb--通用调试器
addbid--创建或扩展书目数据库
admin,scci-admin--创建和管理SCCI历史文件
aedplot--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alias,unalias--创建和删除假名
answerbook2--联机文档系统
appletviewer--浏览Java小程序
apropos--通过关键字查找命令
ar--维护可移植档案和库
arch--显示当前主机的体系结构
as--汇编器
asa--将FORTRAN回车控制输出转换成可打印的格式
at, batch--以后执行命令
atoplot--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atq--显示在指定时间运行的排队的作业
atrm--删除由at或batch假脱机的作业
audioconvert--转换音频文件格式
audioplay--播放音频文件
audiorecord--录制音频文件
awk--模式扫描和处理语言
B
----------------------------------------------------------------------------------------
banner--制作告示
basename, dirname--显示路径名部分
batch--以后执行命令
bc--二进制计算器
bdiff--比较大文件
bfs--扫描大文件
bg--控制进程执行
bgplot--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biff--通知收到邮件消息
break, continue--外壳内置函数,用以中断循环
C
----------------------------------------------------------------------------------------
cal--显示日历
calendar--提醒服务
cancel--取消打印请求
case, switch, select--从操作列表进行选择的内置函数
cat--连接并显示文件
cc--C 编译器
cd,chdir, pushd, popd, dirs--改变工作目录
cdc, sccs-cdc--改变SCCS增量更改的增量更改说明
chdir--改变工作目录
checheq--排版数学测试
checknr--检查nroff和troff输入文件的错误
chgrp--改变文件组所有权
chkey--改变用户的安全RPC密钥对
chmod--改变文件的权限模式
chown--改变文件所有权
cksum--写文件校验和及尺寸
clear--清除终端屏幕
cmp--比较两个文件
col--反向换行过滤器
com, sccs-comb--组合SCCS增量更改
comm--选择或丢弃两个文件中相同的行
command--执行简单的命令
compress, uncompress, zcat--压缩、解压缩文件或显示扩展文件
continue, break--外壳内置函数
cp--拷贝文件
cpio--拷进和拷出文件档案
cpp--C语言预处理器
corntab--用户表文件,按年代顺序排列
crtplot--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crypt--加密或解密文件
csh--带有类C语法的外壳命令解释器
csplit--在上下文的基础上拆分文件
ct --登录到远程终端
ctags--创建一个标记文件,以与ex和vi一起使用
cu--调用另一个UNIX系统
cut--剪切文件每行中选择的字段
D
----------------------------------------------------------------------------------------
date--写日期和时间
dc--桌面计算器
delta, sccs-delta--对SCCS文件生成增量更改
deroff--删除nroff/troff, tbl和eqn结构
df--报告空闲磁盘块和文件的数量
dhcpinfo--显示通过DHCP收到的参数值
diff--逐行显示两个文本文件之间的不同
diff3--比较3个文件之间的差别
diffmk--标记troff输入文件的版本之间的差别
dircmp--目录比较
dirname--提供路径名称部分
dirs--更改工作目录
dis--目标代码反汇编程序
disable--禁用LP打印机
dispgid--显示所有合法组名称列表
dispuid--显示所有合法用户名称的列表
dos2unix--将DOS格式的文本文件转换为ISO格式
download--下载主机上驻留的PostScript字体
dpost--PostScript打印机的troff后处理器
du--汇总磁盘的使用
dumbplot--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dump--为外壳脚本转储目标文件的选定部分
dumpcs--显示当前地区的代码集表
dumpkeys--转储键盘转换表
E
----------------------------------------------------------------------------------------
echo--将参数写到标准输出
ed, red--文本编辑器
edit--文本编辑器(ex的变体,用于临时用户)
egrep--用完整的正则表达式搜索某个模式的文件
eject--从驱动器中弹出光盘或者磁盘之类的媒体
elfdump--转储目标文件的选定部分
enable, disable--启用/禁用LP打印机
env--为命令调用设置环境
eqn, neqn, checkeq--排版数学测试
eval--执行其他命令的外壳内置函数
ex--基于显示的文本编辑器
exec, eval, source--执行其他命令的外壳内置函数
exit, return, goto--让外壳忽略它的步骤顺序的外壳内置函数
expand, unexpand--将制表符展开为空格符,或反过来
export--外壳内置环境变量函数
exportfs--将exprotfs选项转换为共享/非共享命令
expr--计算表达式
exstr--从源文件中提取字符串
F
----------------------------------------------------------------------------------------
factor--得到数字的素因子
false--提供真值
fastboot, fasthalt--不检查磁盘而重现启动/暂停系统
fc--处理命令历史列表
fdformat--格式化磁盘或者PCMCIA存储卡
fg--控制进程执行
fgrep--在文件中搜索固定字符串
file--确定文件类型
filesync--同步常规、目录或特殊文件
find--查找文件
finger--显示关于本地和远程用户的信息
fmt--简单文本格式化程序
fmtmsg--在标准错误或者系统控制台上显示消息
fnattr--更新和检查与FNS命名对象有关的属性
fnbind--将引用绑定在FNS名称上
fnlist--显示FNS上下文中的名称和引用绑定
fnlookup--显示绑定在FNS名称上的引用
fnrename--重新命名FNS名称的绑定
fnsearch--搜索有特定属性的FNS对象
fnunbind--从FNS名称中解除引用的绑定
fold--折叠行的过滤器
for,foreach,repeat--内置重复函数
from--显示新到达的邮件消息的日期与发件人
ftp--文件传输程序
function--定义外壳函数的外壳内置命令
G
----------------------------------------------------------------------------------------
gcore--获取运行进程的核心映像
gencat--创建格式化的消息目录
genmsg--从源文件中抽取消息来生成消息源文件
get, sccs-get--检索SCCS文件的版本
getconf--获取配置值
getfacl--显示任意文件的信息
getopt--分析命令选项
getoptcvt--转换到getopts来分析命令选项
getopts--分析实用程序选项
gettext--从消息数据库中检索文本字符串
gigiplot--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glob--展开词列表的外壳内置函数
goto--外壳内置函数
gprof--显示调用图形配置文件数据
graph--画图形
grep--在文件中搜索一种模式
groups--打印用户组的成员
grpck--密码/组文件检查程序
H
----------------------------------------------------------------------------------------
hash,rehash,unhash,hashstat--计算目录内容的内部哈希表
hashcheck,hashmake--报告拼写错误
hashstat--计算目录内容的内部哈希表
head--显示文件的前几行
help,sccs-help--寻求关于SCCS错误或警告消息的帮助
history, fc--处理命令历史列表
hostid--打印当前主机的数字标识符
hostname--设置或打印当前主机系统名
hp7221plot, hpplot--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I
----------------------------------------------------------------------------------------
iAPX286,i286,i386,i486,i860--获取处理器类型真值
iconv--代码集转换实用程序
if,test--条件判断
implot--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indxbib--生成书目数据库的倒序索引
install--安装命令
Intro, intro--命令及应用程序介绍
ipcrm--删除消息队列、信号量集或共享的内存ID
ipcs--报告进程间通信机制状态
isainfo--描述指令集结构
isalist--显示这个平台的本机指令集
J
----------------------------------------------------------------------------------------
jar--Java归档工具
javac--Java编译器
javadoc--Java API文档生成器
javah--C头文件和占位文件生成器
javald--创建Java应用程序包装
javap--Java类文件反汇编程序
jdb--Java调试器
jobs, fg, bg, stop, notify--控制进程执行
join--关系数据库运算符
jre--Java运行阶段解释器
jsh--标准和作业控制外壳及命令解释器
K
----------------------------------------------------------------------------------------
kbd--键盘命令
kdestroy--消除Kerberos证明书
Kerberos--介绍Kerberos安全系统
keylogin--使用keyserv解密并存储密钥
keylogout--用keyserv删除存储的密钥
kill--结束进程或对进程发信号
kinit--Kerberos登录命令
klist--列出当前持有的Kerberos证明书
ksh,rksh--korn外壳,一个标准的/限制的命令和编程语言
ksrvtgt--使用服务密钥获取并存储Kerberos授权证明书
L
----------------------------------------------------------------------------------------
last--显示注册和注销信息
lastcomm--按相反的顺序显示最近执行的命令
ld--目标文件的链接编辑器
ldapadd--ldap条目添加和修改工具
ldapdelete--ldap删除条目工具
ldapmodify, ldapadd--ldap条目添加和修改工具
ldapmodrdn--ldap修改条目RDN工具
ldapsearch--ldap搜索工具
ldd--列出可执行文件或者共享对象的动态从属关系
ld.so.1--动态对象的运行阶段链接程序
let--用于计算一个或多个算术表达式的外壳内置函数
lex--为词汇任务生成程序
limit,ulimit,unlimit--设置或获取可用系统资源的限制
line--读一行
lint--C程序验证器
listusers--列出用户登录信息
ln--生成文件的硬链接或符号链接
loadfont--显示或改变X86显示卡字体信息
loadkeys, dumpkeys--加载或转储键盘转换表
locale--获取地区特定的信息
localedef--定义地区环境
logger--向系统日志中添加条目
login--登录到系统中
logname--返回用户的登录名
logout--外壳内置函数,从登录会话中退出
look--在系统目录中查找字词或在存储列表中查找行
lookbib--在书目数据库中查找引用
lorder--查找目标或库档案的顺序关系
lp--提出打印请求
lpc--行式打印机控制程序
lpq--显示打印队列的内容
lpr--提交BSD打印请求
lprm--从打印队列中删除打印请求
lpstat--显示关于打印服务状态的信息
lptest--生成行式打印机脉动模式
ls--列出目录的内容
M
----------------------------------------------------------------------------------------
m4--宏处理器
mach--显示当前主机的处理器类型
machid--获取处理器类型的真值
mail, rmail--读取邮件或向用户发送邮件
mailcompat--为Solaris邮箱提供兼容性
mailq--打印邮件队列
mailstats--打印Sendmail收集的统计信息
mailx, mail, Mail--交互式消息处理系统
make--维护、更新和重新生成相关程序和文件
makekey--创建加密密钥
man--查找并显示参考手册页
mconnect--连接到SMTP邮件服务器套接字
mcs--控制目标文件的注释节
mesg--允许或拒绝消息
mkdir--生成目录
mkmsgs--创建gettxt使用的消息文件
mkstr--通过传送C源文件消息来创建错误消息文件
more, page--在文本文件中浏览或翻页
msgfmt--从消息文件中创建消息目标
mt--磁带控制
mv--移动文件
N
----------------------------------------------------------------------------------------
native2ascii--本机到ASCII转换器
nawk--新模式扫描和处理语言
neqn--排版数学测试
newaliases--为邮件别名文件重新建立数据库
newform--改变文本文件的格式
newgrp--登录到一个新组
news--打印新闻条目
nice--通过修改后的调度优先级调用命令
nis+, NIS+, nis--网络信息命名服务的新版本
niscat--显示NIS+表及对象
nischgrp--改变NIS+对象的组拥有者
nischmod--更改NIS+对象的访问权限
nischown--更改NIS+对象的拥有者
nischttl--更改NIS+对象的存活时间
nisdefaults--显示NIS+默认值
niserror--显示NIS+出错信息
nisgrep--搜索NIS+表
nisgrpadm--NIS+组管理命令
nisln--符号链接NIS+对象
nisls--列出NIS+目录的内容
nismatch,nisgep--搜索NIS+表
nismkdir--创建NIS+目录
nispasswd--更改NIS+密码信息
nisrm--从命名空间中删除NIS+对象
nisrmdir--删除NIS+目录
nistbladm--管理NIS+表
nistest--使用条件表达式返回NIS+命名空间的状态
nl--行编号过滤器
nm--输出目标文件的名称列表
nohup--运行命令,不受挂起的影响
notify--控制进程的执行
nroff--为显示或行式打印机格式化文档
O
----------------------------------------------------------------------------------------
od--八进制转储
on--在本地环境中执行远程系统的命令
onintr--响应信号的外壳内置函数
optisa--确定最优指令集
P
----------------------------------------------------------------------------------------
pack, pcat, unpack--压缩和解压文件
page--浏览或翻阅文本文件
pagesize--显示内存页面的大小
passwd--改变登录密码和密码属性
paste--合并文件中的对应行或后续行
patch--将改变应用于文件
pathchk--检查路径名
pax--可移植档案文件的互换
pcat--压缩和解压文件
pcmapkeys--在文本模式中为PC控制台设置键盘扩展映射和扫描码转换
pcred--Proc工具
pdp11--获取处理器类型真值
pfiles, pflags--Proc工具
pg--文件细读过滤器
pgrep, pkill--查找进程或对进程发信号
pkginfo--显示软件包信息
pkgmk--生成可安装的软件包
pkgparam--显示软件包参数值
pkgproto--生成原型文件条目,作为pkgmk命令的输入
pkgtrans--转换软件包的格式
pkill--查找进程或对进程发信号
pldd--Proc工具
plimit--获取或设置运行进程的资源限制
plot,aedplot,atoplot,bgplot,crtplot,dumbplot,gigiplot--各种绘图仪的图形
过滤器
pmap--Proc工具
popd--改变工作目录
postdaisy--Diablo 630菊花轮文件的PostScript转换器
postdmd--DMD位图文件的PostScript转换器
postio--PostScript打印机的串口
postmd--PostScript打印机的矩阵显示程序
postplot--plot(4)图形文件的PostScript转换器
postprint--文本文件的PostScript转换器
postreverse--反转PostScript文件的页码顺序
posttek--Tektronix 4014文件的PostScript转换器
pr--打印文件
prex--在一个进程或内核中控制跟踪
print--外壳内置函数,输出字符到屏幕或者窗口
printenv--显示当前环境变量
printf--写格式化输出
priocntl--显示或设置指定进程的调度参数
proc,pflags,pcred,pmap,pldd ,psig ,pstack,pfiles ,pwdx,pstop,prun,
pwait,pfree,ptime--proc工具
prof--显示配置文件数据
prs,sccs-prs--显示SCCS文件中的修改表信息
prun--Proc工具
ps--报告进程状态
pig,pstack,pstop,ptime,ptree--Proc工具
pushd--改变工作目录
pvs--显示动态目标的内部信息
pwait--Proc工具
pwd--返回工作目录名
pwxd--Proc工具
R
----------------------------------------------------------------------------------------
ranlib--将档案转换成随机存取的库
rcp--远程文件复制
rdist--远程文件分布程序
read--从标准输入读入一行
readonly--外壳内置函数,防止指定变量被重新赋值
red--文本编辑器
refer--通过书目数据库扩展和添加引用
regcmp--编译正则表达式
rehash--计算目录内容的内部哈希表
remote_shell, remsh--远程外壳
renice--改变正在运行的进程的优先级
repeat--外壳内置函数,重复某个操作
reset--设置或者恢复终端特性
return--外壳内置函数, 跳过操作序列
rksh--Korn外壳,一种标准/受限的命令和程序设计语言
rlogin--远程登录
rm,rmdir--删除目录项
rmail--读电子邮件或者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
rmdel--删除SCCS文件中的增量更改
rmdir--删除目录项
rmic--Java RMI占位程序编译器
rmiregistry--注册远程Java对象
roffbib--格式化和显示书目数据库
rpcgen--IPC协议编译器
rsh,remsh,remote shell--远程外壳
rup--显示远程系统的主机状态(RPC版本)
uptime--显示本地系统的主机状态
rusage--显示命令使用资源的情况
rusers--显示登录到远程系统上的用户
rwho--显示登录到本地系统上的用户
S
----------------------------------------------------------------------------------------
sact--显示SCCS文件的编辑活动状态
sag--系统活动图
sar--显示系统活动
sccs--源代码控制系统(SCCS)的前端
sccs-admin,admin--创建和管理SCCS历史文件
sccs-cdc,cdc--修改SCCS增量更改的注释
sccs-comb,comb--合并SCCS的增量更改
sccs-delta,delta--对SCCS文件进行修改
sccsdiff--比较同一个SCCS文件的两个版本
sccs-get,get--获取某个版本的SCCS文件
sccs-help,help--请求有关SCCS错误或警告消息的帮助
sccs-prs,prs--显示SCCS历史文件中指定的部分
sccs-prt,prt--显示SCCS文件的增量更改表信息
sccs-rmdel,rmdel--删除SCCS文件中的增量更改
sccs-sact,sact--显示SCCS的编辑活动状态
sccs-sccsdiff,sccsdiff--比较同一个SCCS文件的两个版本
sccs-unget,unget--撤销前一次对SCCS文件的Get
sccs-val,val--验证SCCS文件
script--记录终端会话
sdiff--并排显示两个文件之间的不同之处
sed--流编辑器
select--外壳内置函数,从操作列表中做出选择
serialver--显示序列号版本
set,unset,setenv,unsetenv,export--外壳环境变量内置函数
setfacl--修改一个或多个文件的访问控制表(ACL)
settime--改变文件的访问和修改时间
sh,jsh--标准的作业控制外壳和命令解释器
shell_builtins--外壳命令解释器内置函数
shift--外壳内置函数,移动外壳的参数列表或者字段分隔的字列表
shutdown--在指定的时间关闭系统
size--显示目标文件节的字节数
sleep--在一段时间内暂停执行
smart2cfg--Compaq Smart-2 EISA/PCI和Smart-2SL PCI 阵列控制器ioctl命令
soelim--解析和消除nroff或troff输入中的.so请求
solregis--Solaris用户注册
sort--对文本文件进行排序、合并或检查顺序
sortbib--对书目数据库进行排序
sotruss--跟踪共享库的过程调用
source--外壳内置函数,可以执行其他命令
sparc--得到处理器类型真值
spell,haskmake,spellin,hashcheck--显示拼写错误
spline--内插光滑曲线
split--将文件拆分成数据片
srchtxt--显示消息数据库的内容,或在消息数据库中搜索字符串
stop--控制进程的执行
strchg,strconf--改变或者查询流配置
strings--查找目标文件或二进制文件中可显示的字符串
strip--从目标文件中去除符号表、调试信息和行号信息
stty--设置终端的选项
sum--显示文件的校验和以及块数
sun--得到处理器类型真值
suspend--外壳内置函数,可以使当前外壳停止
switch--外壳内置函数,从操作列表中选择一种
symorder--重新排列一列符号
sysvV-make--维护、更新和重新生成程序组
T
----------------------------------------------------------------------------------------
t300, t200s, t4014, t450--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tabs--设置终端上的制表符
tail--查看文件的最后部分
talk--与其他用户交谈
tar--创建磁带档案以及添加或提取文件
tbl--为nroff或troff设置表的格式
tcopy--拷贝磁带
tee--复制标准输出
tek--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telnet--使用TELNET协议连到远程系统的用户界面
test--判断条件
tftp--普通文件传输程序
time--计算简单命令的时间
times--外壳内置函数,用于报告当前外壳的使用时间
timex--计算命令的时间;报告进程数据和系统活动
tip--连接到远程系统
tnfdump--把二进制TNF文件转换为ASCII文件
tnfxtract--把内核探查输出提取到跟踪文件中
touch--更改文件的访问时间和修改时间
tplot, t300, t300s, t4014, t450, tek, ver--各种绘图仪的终端输出的图形过滤器
tput--初始化终端或查询terminfo数据库
tr--转换字符
trap, onintr--外壳内置函数,用于响应硬件信号
troff--排版或设置文档格式
true, false--提供真值
truss--跟踪系统调用和信号
tset, reset--建立或恢复终端特性
tsort--拓扑排序
tty--返回用户的终端名
type--写出命令类型的说明
typeset, whence--外壳内置的命令,用于获得/设置外壳变量和函数的属性及值
U
----------------------------------------------------------------------------------------
u3b, u3b2, u3b5, u3b15, u370--获得处理器类型真值
ucblinks--为SunOS 4.x的兼容性添加/dev项
ul--给终端显示的文本加下划线
ulimit, unlimit--设置或获得系统资源的外壳限制
umask--获得或设置文件模式创建掩码
unalias--删除命令的别名
uname--打印当前系统名
uncompress--解压或显示展开的文件
unexpand--把空格字符转换为制表符
unget--撤销以前获得的SCCS文件
unhash--计算目录的内部哈希表目录
unifdef--从C源程序中解析和删除ifdef行
uniq--报告或过滤出文件中的重复行
units--将以标准单位表达的数量转换为其他单位
unix2dos--把文本文件由ISO格式转换为DOS格式
unlimit--设置或获取外壳系统资源的限制
unpack--解压和展开文件
unset, unsetenv--外壳内置函数,确定环境变量特性
until--外壳内置函数,在条件为真时执行操作
unzip--列出、测试和提取Zip档案中的压缩文件
uptime--显示系统运行的时间
users--显示登录用户的压缩列表
uucp, uulog, uuname--UNIX到UNIX系统文件复制
uuencode, undecode--对二进制文件编码或解码
uuglist--打印可用服务等级的列表
uulog, uuname--UNIX到UNIX的系统复制
uupick--公共的UNIX到UNIX的文件复制
uustat--uucp状态查询和作业控制
uuto, uupick--公共的UNIX到UNIX系统文件的复制
uux--UNIX到UNIX的系统命令的执行
V
----------------------------------------------------------------------------------------
vacation--自动答复邮件
val--验证SCCS文件
vax--获取处理器类型真值
vc--版本控制
vedit--面向屏幕的、基于ex的可视显示编辑器
ver--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vgrind--设置程序列表的格式
vi, view, vedit--面向屏幕的、基于ex的可视显示编辑器
view--面向屏幕的、基于ex的可视显示编辑器
vipw--编辑密码文件
volcancel--取消对当前驱动器中不存在的可卸载媒体的请求
volcheck--检查驱动器中
volmissing--提示用户,请求的卷并不在光驱或磁盘驱动器中
volrmmount--调用rmmount来安装或卸载媒体
vplot--各种绘图仪的图形过滤器
W
----------------------------------------------------------------------------------------
w--显示系统用户信息
wait--等待进程完成
wc--显示文件中的行、单词以及字符的数目
what--从文件中提取SCCS版本信息
whatis--显示有关命令的一行摘要信息
whence--外壳内置函数,以获得/设置外壳变量和函数属性及数值
whereis--找到一个命令的二进制文件、源文件和帮助页文件
which--显示一个命令在用户路径中的位置
while外壳内置函数,执行条件操作
who--显示用户名
whoami--显示有效的当前用户
whocalls--报告对特定过程的调用
whoisInternet--用户名目录服务
write--向其他用户发送一个消息
X
----------------------------------------------------------------------------------------
xargs --将一个命令的标准输出转换为另一个命令的参数
xgettxt--从C程序提取xgettxt调用字符串
xstrt--从C程序提取字符串
Y
----------------------------------------------------------------------------------------
yacc--另一个编译器
ypcat--显示NIS数据库中的值
ypmatch--显示NIS映射中的键值
ypasswd--更改NIS数据库中的网络密码
ypwhich--返回映射主机的NIS服务器的名称
Z
----------------------------------------------------------------------------------------
zcat--压缩、解压文件或显示展开后的文件
zipinfo--列出有关zip档案的详细信息

官方地址如下:

http://docs.sun.com/db/doc/806-0 ... comm&a=expand#V


http://docs.sun.com/db/doc/806-0624/6j9vek505?a=ex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RAID技术的详细说明

RAID技术的详细说明


RAID全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Disks,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最初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的缩略语。1987年由Patterson,Gibson和Katz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的一篇文章中定义。RAID阵列技术允许将一系列磁盘分组,以实现为数据保护而必需的数据冗余,以及为提高读写性能而形成的数据条带分布。RAID最初用于高端服务器市场,不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RAID技术已经渗透到计算机遍布的各个领域。如今,在家用电脑主板中,RAID控制芯片也随处可见。

  一般,RAID系统可以存在于各种接口界面,就我们现时来说,PATA、SATA以及SCSI均有相应的硬盘可以组成RAID。随着 Intel 865/875系列芯片组的发布,家用市场的硬盘接口开始转向SATA,而RAID方式也将从PATA过渡到SATA。

  RAID 技术伴随着人们的使用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与发展。而在家用市场上,我们一般只能看到RAID 0、RAID 1以及RAID 0+1这几种磁盘阵列方式。不过从DFI Lanparty主板的诞生开始,我们又迎来了第四种磁盘阵列方式,那就是RAID 1.5。

   从实际应用来说,家用RAID的组建大多数情况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而数据的备份可由其他方式达到(如刻录)。所以,在只有2个硬盘的情况下,人们愿意尝试的以RAID 0为主,不过RAID 1.5的诞生让我们改变了这一理念。究竟这两种相对廉价的磁盘阵列方式具有何等的性能?让我们来为大家揭晓。


RAID 0:

  RAID 0使用一种称为"条带"(striping)的技术把数据分布到各个磁盘上。在那里每个"条带"被分散到连续"块"(block)上,数据被分成从512 字节到数兆字节的若干块后,再交替写到磁盘中。第1块被写到磁盘1中,第2块被写到磁盘2中,如此类推。当系统到达阵列中的最后一个磁盘时,就写到磁盘1 的下一分段,如此下去。


分割数据可以将I/O负载平均分配到所有的驱动器中。由于驱动器可以同时写或读,使得性能显著提高。但是,它却没有数据保护能力。如果一个磁盘出现故障,那么数据就会全盘丢失。因此,RAID 0不适用于关键任务环境,但是,它却非常适合于视频、图象的制作和编辑。
RAID 1:

  RAID 1也被称为镜象,因为一个磁盘上的数据被完全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如果一个磁盘的数据发生错误,或者硬盘出现了坏道,那么另一个硬盘可以补救回磁盘故障而造成的数据损失和系统中断。另外,RAID 1还可以实现双工——即可以复制整个控制器,这样在磁盘故障或控制器故障发生时,您的数据都可以得到保护。镜象和双工的缺点是需要多出一倍数量的驱动器来复制数据,但系统的读写性能并不会由此而提高,这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RAID l可以由软件或硬件方式实现。


RAID 2:

  RAID 2是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开发的带海明码校验磁盘阵列。磁盘驱动器组中的第1个、第2个、第4个……第2的n次幂个磁盘驱动器是专门的校验盘,用于校验和纠错。如下图:七个磁盘驱动器组建的RAID 2,第1、2、4个磁盘驱动器(红色)是纠错盘,其余的(紫色)用于存放数据。RAID 2对大数据量的读写具有极高的性能,但少量数据的读写时性能反而不好,所以RAID 2实际使用较少。


由于RAID 2的特殊性,只要我们使用的磁盘驱动器越多,校验盘在其中占的百分比越少。如果希望达到比较理想的速度和较好的磁盘利用率,那最好可以增加保存校验码 ECC码的硬盘,但是这就要付出更多硬盘的购买成本,来确保数据冗余。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来说,它比下面所说的RAID 3,4或5要简单。

RAID 3:

  RAID 3,即带有专用奇偶位(parity)的条带。每个条带片上都有相当于一"块"那么大的空间用来存储冗余信息,即奇偶位。奇偶位是编码信息,如果某个磁盘的数据有误,或者磁盘发生故障,就可以用它来恢复数据。在数据密集型环境或单一用户环境中,组建RAID 3对访问较长的连续记录有利,不过同RAID 2一样,访问较短记录时,性能会有所下降。


RAID 4:

  RAID 4是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它和RAID 3很相似,不同的是RAID 4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RAID 3是一次一横条,而RAID 4一次一竖条。所以RAID 3常须访问阵列中所有的硬盘驱动器,而RAID 4只须访问有用的硬盘驱动器。这样读数据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但在写数据方面,需将从数据硬盘驱动器和校验硬盘驱动器中恢复出的旧数据与新数据校验,然后再将更新后的数据和检验位写入硬盘驱动器,所以处理时间较RAID 3长。


RAID 5:

  RAID 5也被叫做带分布式奇偶位的条带。每个条带上都有相当于一个"块"那么大的地方被用来存放奇偶位。与RAID 3不同的是,RAID 5把奇偶位信息也分布在所有的磁盘上,而并非一个磁盘上,大大减轻了奇偶校验盘的负担。尽管有一些容量上的损失,RAID 5却能提供较为完美的整体性能,因而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磁盘阵列方案。它适合于输入/输出密集、高读/写比率的应用程序,如事务处理等。


为了具有RAID 5级的冗余度,我们需要至少三个磁盘组成的磁盘阵列。RAID 5可以通过磁盘阵列控制器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某些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实现。


RAID 6:

  RAID 6是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它使用了分配在不同的磁盘上的第二种奇偶校验来实现增强型的RAID 5。它能承受多个驱动器同时出现故障,但是,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系统的负载较重,大大降低整体磁盘性能,而且,系统需要一个极为复杂的控制器。当然,由于引入了第二种奇偶校验值,我们所以需要的是N+2个磁盘。


RAID 7:

  RAID 7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CPU资源。RAID 7存储计算机操作系统(Storag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是一套实时事件驱动操作系统,主要用来进行系统初始化和安排RAID 7磁盘阵列的所有数据传输,并把它们转换到相应的物理存储驱动器上。通过Storag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来设定和控制读写速度,可使主机I/O传递性能达到最佳。如果一个磁盘出现故障,还可自动执行恢复操作,并可管理备份磁盘的重建过程。


 RAID 7采用的是非同步访问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数据写瓶颈,提高了I/O速度。(所谓非同步访问,即RAID 7的每个I/O接口都有一条专用的高速通道,作为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流通路径,因此可独立地控制自身系统中每个磁盘的数据存取。)如果RAID 7有N个磁盘,那么除去一个校验盘(用作冗余计算)外,可同时处理N-1个主机系统随机发出的读/写指令,从而显著地改善了I/O应用。RAID 7系统内置实时操作系统还可自动对主机发送过来的读/写指令进行优化处理,以智能化方式将可能被读取的数据预先读入快速缓存中,从而大大减少了磁头的转动次数,提高了I/O速度。RAID 7可帮助用户有效地管理日益庞大的数据存储系统,并使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至少一倍以上,满足了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

RAID 10(RAID 0+1):

  RAID 10,也被称为镜象阵列条带,现在我们一般称它为RAID 0+1。RAID 10(RAID 0+1)提供100%的数据冗余,支持更大的卷尺寸。组建RAID 10(RAID 0+1)需要4个磁盘,其中两个为条带数据分布,提供了RAID 0的读写性能,而另外两个则为前面两个硬盘的镜像,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备份。


RAID 30:

  RAID 30也被称为专用奇偶位阵列条带。它具有RAID 0和RAID 3的特性,由两组RAID 3的磁盘(每组3个磁盘)组成阵列,使用专用奇偶位,而这两种磁盘再组成一个RAID 0的阵列,实现跨磁盘抽取数据。RAID 30提供容错能力,并支持更大的卷尺寸。象RAID 10一样,RAID 30也提供高可靠性,因为即使有两个物理磁盘驱动器失效(每个阵列中一个),数据仍然可用。


RAID 30最小要求有6个驱动器,它最适合非交互的应用程序,如视频流、图形和图象处理等。这些应用程序顺序处理大型文件,而且要求高可用性和高速度。


RAID 50:
  RAID 50被称为分布奇偶位阵列条带。同RAID 30相仿的,它具有RAID 5和RAID 0的共同特性。它由两组RAID 5磁盘组成(每组最少3个),每一组都使用了分布式奇偶位,而两组硬盘再组建成RAID 0,实验跨磁盘抽取数据。RAID 50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优秀的整体性能,并支持更大的卷尺寸。即使两个物理磁盘发生故障(每个阵列中一个),数据也可以顺利恢复过来。


RAID 50最少需要6个驱动器,它最适合需要高可靠性存储、高读取速度、高数据传输性能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事务处理和有许多用户存取小文件的办公应用程序。

RAID 53:

  RAID 53称为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结构的实施同Level 0数据条阵列,其中,每一段都是一个RAID 3阵列。它的冗余与容错能力同RAID 3。这对需要具有高数据传输率的RAID 3配置的系统有益,但是它价格昂贵、效率偏低。


RAID 1.5:

  RAID 1.5是一个新生的磁盘阵列方式,它具有RAID 0+1的特性,而不同的是,它的实现只需要2个硬盘。从表面上来看,组建RAID 1.5后的磁盘,两个都具有相同的数据。当然,RAID 1.5也是一种不能完全利用磁盘空间的磁盘阵列模式,因此,两个80GB的硬盘在组建RAID 1.5后,和RAID 1是一样的,即只有80GB的实际使用空间,另外80GB是它的备份数据。如果把两个硬盘分开,分别把他们运行在原系统,也是畅通无阻的。但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如果两个硬盘在分开运行后,其数据的轻微改变都会引起再次重组后的磁盘阵列,没法实现完全的数据恢复,而是以数据较少的磁盘为准。


既然RAID 1.5和RAID 1具有非常相似的效果,那么它是怎么实验RAID 0的条带式读写操作的呢?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确实的材料证明下面的假想:就是磁盘阵列控制芯片具有高级的控制功能,可以让两个磁盘同时以条带的方式记录相同的数据,但需要读取的时候,控制器却可以分辨出需要读取的程序条带,然后分别从不同的硬盘中读取不同的条带,以达到提高性能的RAID 0效果。

  其实,对于家庭用户来说,RAID 1.5的实现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在于性能有所提高,毕竟RAID 1.5具有RAID 0的特性。因此,这次我们针对RAID 1.5的性能做了一次对比测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RAID 1.5的性能:

RAID级别 RAID 0 RAID 1 RAID 0+1 RAID 1.5
名称 条带 镜像 条带+镜像 条带+镜像
允许故障 否 是 是 是
冗余类型 无 副本 副本 副本
热备用操作 不可 可以 可以 可以
硬盘数量 1个以上 2个 4个 2个
可用容量 最大 最小 中间 中间
减少容量 无 50% 2个磁盘 1个磁盘
读性能 高(盘的数量决定) 中间 中间 高
随机写性能 最高 中间 中间 高
连续写性能 最高 中间 中间 高
典型应用 无故障的迅速读写 允许故障的小文件、随机数据写入 允许故障的小文件、连续数据传输 允许故障的小文件、随机数据传输

性能测试:

硬件平台
CPU Intel Pentium4 3.0GHz(Northwood,800MHz FSB)


显卡 启亨 大银家Ti4680 VIVO

驱动程序:
nVIDIA Detonator 4 V43.50

内存 KingMax DDR400 DDRRAM 256MB×2

内存参数统一设置在DDR 400 AUTO模式下
硬盘 酷鱼V SATA 120G(7200rpm,8MB Cache)×2
金钻9 PATA 80G(7200rpm,2MB Cache)×2

驱动程序:
Intel IAA 3.0 With RAID


主板 MSI(微星)875P NEO
DFI(钻石)Lanparty PRO875
PS:板载声卡、网卡设备全部关闭

驱动程序:
Intel Chipset Software V 5.00

操作系统 Windows XP Professional+SP1 英文版
DirectX DirectX 9.0
软件平台
测试软件 ZDNet WinBench 99 2.0
Sisoft Sandra 2003
HDTach 2.61


   这次测试,我们采用了ICH 5的Soft RAID功能和Promise PDC20378的RAID功能组建了SATA的RAID 0系统,和Lanparty PRO875主板板载的Highpoint 372N组建的PATA RAID 1.5进行对比。组建的SATA磁盘阵列和PATA磁盘阵列所用的硬盘类型不同,所以测试成绩也仅供参考。

WinBench 99:


   通过WinBench 99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到组建RAID之后,无论是商用磁盘性能还是高端磁盘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两个金钻9组成的RAID 1.5在商用磁盘性能方面最为强劲,达到了21200,而高端磁盘性能则由ICH 5 RAID 0控制的SATA磁盘阵列带头领先,成绩也是相当喜人。

  为了进一步比较PATA RAID 1.5和SATA RAID 0的差别,我们做了以下的对比测试:


HighPoint PATA RAID 1.5


Promise 378 SATA RAID 0


   通过两种RAID模式的对比,我们发现采用DiamondMax 9 Plus(金钻9代)硬盘组建的RAID 1.5系统成绩十分惊人,其磁盘传输率最高可以达到95KB/s,而平均传输率也接近70KB/s。数据传输过程中,其传输率的波动性比较有规律,传输性能稳定。而SATA作为优秀的新生代磁盘接口,当然也表现出非凡的实力。通过两个Baracuda V(酷鱼5代)组建的RAID 0系统在磁盘的最高传输率上没有RAID 1.5的表现突出,不过也可以超过90KB/s,但最低传输率方面要比RAID 1.5高出一定的距离,平均传输率更是比RAID 1.5优胜。

Sisoft Sandra 2003:

  在 Sisoft Sandra 2003的磁盘性能测试中,我们都采用了一个空磁盘分区作为测试的目标盘,容量均为20G。采用PATA组建的RAID 1.5系统,其性能没有在WinBench 99测试中那么优秀,与两种控制芯片构成的SATA RAID 0相差甚远。


HighPoint PATA RAID 1.5


Promise SATA RAID 0


ICH 5 SATA RAID 0

HD Tach 2.61:


HighPoint PATA RAID 1.5


Promise SATA RAID 0


ICH5 SATA RAID 0

在HD Tach 2.61测试中,RAID 1.5再展雄风,其平均47.8MB/s的读速度让平均只有31.1MB/s的SATA RAID 0俯首称臣。不过在CPU占用率方面,SATA RAID 0明显比PATA RAID 1.5小得多,其中最小是ICH5控制的RAID 0系统,仅为1.2%。不过就算是CPU占用率最高的RAID 1.5系统也只是2.8%,对于现今超过2GHz的主流机器配置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


  在SYSMark 2002测试中,我们发现组建RAID之后的整机性能没有得到想象中那么大的改善,不过在办公性能方面也会有5%的提升。PATA硬盘组建的RAID 1.5和SATA硬盘组建的RAID 0差别不大。


  不过在PCMark 2002测试中,RAID 1.5又一次超出RAID 0的水平,让人不得不佩服。


总结:

  RAID 是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磁盘阵列技术。它的诞生不光是为了保证我们的重要数据在冗余的磁盘阵列中得以安全长久的储存下去,还是突破瓶颈、提升性能的重要手段。至今,RAID技术已经应用于计算机所渗透到的各个领域中,而家用计算机市场,这个本来不为RAID研发人员所考虑的市场,也已经具有好几年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PATA硬盘在家用市场组建的RAID通常仅有RAID 0、RAID 1和RAID 0+1,不过今天我们不但亲眼目睹了RAID 1.5的诞生,还感受到RAID 1.5的独特魅力。和即将成为主流的SATA硬盘组建的RAID 0系统相比,PATA硬盘组建的RAID 1.5不显一点的乏力,相反,RAID 1.5就仿佛是PATA硬盘提高性能和确保数据安全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1: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is下的解压命令

.tar
解包: tar xvf FileName.tar
打包:tar cvf FileName.tar DirName
(注:tar是打包,不是压缩!)
---------------------------------------------
.gz
解压1:gunzip FileName.gz
解压2:gzip -d FileName.gz
压缩:gzip FileName
.tar.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g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gz DirName
---------------------------------------------
.bz2
解压1:bzip2 -d FileName.bz2
解压2:bunzip2 FileName.bz2
压缩: bzip2 -z FileName
.tar.bz2
解压:tar jxvf FileName.tar.bz2
压缩:tar jcvf FileName.tar.bz2 DirName
---------------------------------------------
.bz
解压1:bzip2 -d FileName.bz
解压2:bunzip2 FileName.bz
压缩:未知
.tar.bz
解压:tar jxvf FileName.tar.bz
压缩:未知
---------------------------------------------
.Z
解压:uncompress FileName.Z
压缩:compress FileName
.tar.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Z DirName
---------------------------------------------
.t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gz
压缩:未知
.tar.tgz
解压:tar zxvf FileName.tar.tgz
压缩:tar zcvf FileName.tar.tgz FileName
---------------------------------------------
.zip
解压:unzip FileName.zip
压缩:zip FileName.zip DirName
---------------------------------------------
.rar
解压:rar a FileName.rar
压缩:rar e FileName.rar


rar请到:http://www.rarsoft.com/download.htm 下载!
解压后请将rar_static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也可以):
[root@www2 tmp]# cp rar_static /usr/bin/rar
---------------------------------------------
.lha
解压:lha -e FileName.lha
压缩:lha -a FileName.lha FileName

lha请到:http://www.infor.kanazawa-it.ac.jp/.../lhaunix/下载!
>解压后请将lha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也可以):
[root@www2 tmp]# cp lha /usr/bin/ ---------------------------------------------
.rpm
解包:rpm2cpio FileName.rpm | cpio -div
---------------------------------------------
.tar .tgz .tar.gz .tar.Z .tar.bz .tar.bz2 .zip .cpio .rpm .deb .slp .arj .rar .ace .lha .lzh
.lzx .lzs .arc .sda .sfx .lnx .zoo .cab .kar .cpt .pit .sit .sea
解压:sEx x FileName.*
压缩:sEx a FileName.* FileName

sEx只是调用相关程序,本身并无压缩、解压功能,请注意!
sEx请到: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sex下载!
解压后请将sEx拷贝到/usr/bin目录(其他由$PATH环境变量指定的目录也可以):
[root@www2 tmp]# cp sEx /usr/bin/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1: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is硬盘分区简介

Solaris下,一个磁盘包含8个分区,标记为0-7。此信息可以通过format命令,然后选择一个硬盘来看到,例如,在我自己的系统中(Solaris 9,Ultra 60),显示出来的信息如下:
# format
Searching for disks...done

AVAILABLE DISK SELECTIONS:
0. c0t0d0 <SUN18G cyl 7506 alt 2 hd 19 sec 248>;
/pci@1f,4000/scsi@3/sd@0,0
Specify disk (enter its number): 0
selecting c0t0d0
[disk formatted]
Warning: Current Disk has mounted partitions.

FORMAT MENU:
disk - select a disk
type - select (define) a disk type
partition - select (define) a partition table
current - describe the current disk
format - format and analyze the disk
repair - repair a defective sector
label - write label to the disk
analyze - surface analysis
defect - defect list management
backup - search for backup labels
verify - read and display labels
save - save new disk/partition definitions
inquiry - show vendor, product and revision
volname - set 8-character volume name
!<cmd>; - execute <cmd>;, then return
quit
format>; p


PARTITION MENU:
0 - change `0' partition
1 - change `1' partition
2 - change `2' partition
3 - change `3' partition
4 - change `4' partition
5 - change `5' partition
6 - change `6' partition
7 - change `7' partition
select - select a predefined table
modify - modify a predefined partition table
name - name the current table
print - display the current table
label - write partition map and label to the disk
!<cmd>; - execute <cmd>;, then return
quit
partition>;
不要看到内容这么多,就被吓住了,其实,format命令之后0. c0t0d0 <SUN18G cyl 7506 alt 2 hd 19 sec 248>;/pci@1f,4000/scsi@3/sd@0,0所显示出来的含义很简单,0. c0t0d0就代表这台Ultra 60里面只装了一个硬盘(至于c0t0d0的具体含义,稍后会介绍),<SUN18G cyl 7506 alt 2 hd 19 sec 248>;代表的是这个硬盘的大小和柱面信息,/pci@1f,4000/scsi@3/sd@0,0所代表的,就是这个硬盘的实际物理地址。这些信息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一般都只需要看看format命令抓出来的硬盘数量,是不是我们装在系统上的数量,例如你装了两个硬盘,但是这里只有一个硬盘的信息,就需要认真面对了。
FORMAT MENU:
disk - select a disk
type - select (define) a disk type
partition - select (define) a partition table
current - describe the current disk
format - format and analyze the disk
repair - repair a defective sector
label - write label to the disk
analyze - surface analysis
defect - defect list management
backup - search for backup labels
verify - read and display labels
save - save new disk/partition definitions
inquiry - show vendor, product and revision
volname - set 8-character volume name
!<cmd>; - execute <cmd>;, then return
quit
format>; p
这里所列出来的,是可以使用的命令,比如我在最下面format>;,就是用了p这个命令(慢点,上面没有p这个命令啊?其实,这里p就是partition的简写),然后,列出了以下内容:
PARTITION MENU:
0 - change `0' partition
1 - change `1' partition
2 - change `2' partition
3 - change `3' partition
4 - change `4' partition
5 - change `5' partition
6 - change `6' partition
7 - change `7' partition
select - select a predefined table
modify - modify a predefined partition table
name - name the current table
print - display the current table
label - write partition map and label to the disk
!<cmd>; - execute <cmd>;, then return
quit
partition>;
OK,到这里,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这些信息应该很清楚的证明了:Solaris下,一个磁盘包含8个分区,标记为0-7。后面的仍然是一些可以用到的命令,这些命令的具体含义,大家可以看命令后面的英文介绍,至于怎么使用,以后再说。下面我们将进入今天的重点。
向一块硬盘写入数据之前,首先需要将其分区和格式化,这个过程一般可以分为3个步骤:
1. 物理格式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低级格式化(Low-Level Formatting,LLF);
2. 分区;
3. 逻辑格式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级格式化(High-Level Formatting,HLF)
低级格式化的时候,硬盘被分成若干个磁道,这些磁道又被分成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填充了随机数据。几乎所有的硬盘在出厂前都已经被低级格式化过,所以,用户只要对硬盘进行下面两个步骤(分区和逻辑格式化)就可以了。
分区的动作将硬盘分成几个部分,成为分区或者是分片(注意:前面的“分区”是动词,后面的是名词哦)。每个分区/分片由若干个柱面组成。绝大多数下,Solaris中的一个分区一一对应一个文件系统。一个分区不能包含多个文件系统;同样,一个文件系统也不能跨越多个分区。Solaris中,对硬盘进行分区,就是使用我们开始的时候使用过的format命令。
当Solaris进行高级格式化的时候,将每个分区分成许多柱面组,每个柱面组包括了几个连续的柱面。文件系统在这些柱面组中建立文件和目录,并尽量将同一个文件的数据保存在同一个柱面组中。这样的机制能够保证磁头读取数据的时候移动最少,从而加快数据的读取速度。Solaris中使用newfs命令来实现高级格式化,默认的文件系统是UNIX文件系统(UFS:Unix File System),它使用下列类型的块:
1. 引导块:存储系统启动时所需的信息
2. 超级块:存储文件系统信息
3. 索引节点(i节点):存储文件系统中的单个文件信息
4. 存储块/数据块:存储文件数据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类型的块。
引导块:
引导块存储系统启动时所需的信息。引导块总是位于硬盘的第一个柱面组,占用分区的前8KB。

超级块:
超级块存储文件系统信息,它包含了下列信息:
1. 文件系统中总块数(文件系统大小)
2. 文件系统中数据块的数目
3. 索引节点的数目
4. 柱面组的数目
5. 块的大小
6. 磁盘碎片的大小
7. 空闲块的个数
8. 空闲的索引节点的个数
超级块对文件系统极其重要,所以Solairs系统采用多个备份来确保它的安全。偶尔,当没有正常关闭系统或硬盘出现故障的时候,会造成默认超级块不能正确读取或者是和其备份的超级块不一致。这时,就需要进行修复工作。通常在重新启动系统的时候,系统会调用fsck命令来自动完成。当fsck发现默认的超级块已经损坏而且无法自动修复的时候,会提示用户手动进行修复。
手动进行修复的时候,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以单用户的身份进入系统,例如在PROM的模式下(即ok状态下)用命令boot -s可进入单用户模式,或者在系统中sync;sync;sync;init 0也可进入单用户模式(至于什么是单用户模式,以后会详细介绍)
2. 如果损坏的文件已经安装到文件树中,可以进入另一个目录,然后将损坏的文件系统卸载,例如:
#cd / #umount /var
3. 使用newfs -N命令显示超级块的值,此命令会列出备用的超级块在文件系统中的位置:
# newfs -N /dev/dsk/c0t0d0s1
/dev/rdsk/c0t0d0s1: 961248 sectors in 204 cylinders of 19 tracks, 248 sectors
469.4MB in 13 cyl groups (16 c/g, 36.81MB/g, 17664 i/g)
super-block backups (for fsck -F ufs -o b=#) at:
32, 75680, 151328, 226976, 302624, 378272, 453920, 529568, 605216, 680864,
756512, 832160, 907808,
4. 从newfs -N命令列出的备用超级块中选择一个作为fsck命令的一个选项进行修复:
#fsck -F ufs -o b=453920 /dev/rdsk/c0t0d0s1

索引节点
索引节点包含了一个文件除去文件名以外的所有信息。一个索引节点占用128字节的磁盘空间,它包含了下列信息:
1. 文件类型:普通文件、目录、块设备文件、字符设备文件、链接等
2. 文件权限:读、写、执行权限的组合
3. 文件的硬链接数
4. 文件所有者的用户ID
5. 文件所属的组ID
6. 文件大小(字节数)
7. 一个包含15个磁盘块地址的数组
8. 文件最近的访问日期和时间
9. 文件最后一次修改的日期和时间
10. 文件创建的日期和时间

硬盘上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描述它的信息的索引节点。文件系统创建的时候,一定数目的索引节点在硬盘柱面组中被同时创建。有时候,这些索引节点或许会不够用,例如当一个程序产生大量小文件的时候,此时文件系统就需要增加索引节点。同样,如果我们事先知道此文件系统只用来存放少数大文件,我们就可以通过减少索引节点的数目来达到节省磁盘空间的目的——毕竟每个索引节点占用128字节。创建文件系统的时候,可以使用newfs命令的-i选项来增加或者减少索引节点的数目。/usr/ucb目录下的df命令可以查看文件系统中所引节点的状况。例如:
# usr/ucb/df -i
Filesystem iused ifree %iused Mounted on
/dev/dsk/c0t0d0s0 131672 1929384 6% / 注意:文件系统一旦创建,就无法改变它的索引节点数目,因此,当索引节点不够用的时候,首先应当备份此文件系统数据,然后创建一个包含更多索引节点的新的文件系统,然后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新的文件系统就可以了。

存储块/数据块
存储块,也叫做数据块,它占用了文件系统的其他所有空间。这些块包含了存放在磁盘上的数据文件。每个存储块的大小在创建文件系统的时候被确定。对一个普通文件来说,存储块存放了文件的内容,对一个目录来说,存储块中存放了此目录中所有文件的索引节点号和文件名的信息。

磁盘命名
这里主要是详细解释我们最开始使用format命令的时候,看到的c0t0d0这个表示的详细含义。在Solaris系统中用设备名来代表磁盘。磁盘设备名是类似cXtXdX格式的一系列字母和数字,比如我们看到的c0t0d0。设备名中的字母(c, t,d)都是一样的,但X代表的数字表示特定的磁盘或者系统。例如c0t0d0表示0号控制器,0号磁盘,0号LUN,这通常指代系统中的第一个硬盘,往往也是系统的启动磁盘(boot disk)。
Sun使用下列命名方式定义逻辑设备名:
/dev/[r]dsk/cXtXdXsX
c:逻辑控制器号(逻辑控制器)
t:物理总线目标号
d:磁盘或逻辑单元号(LUN)
s:分区号
cX : X指磁盘控制器。当SUN系统搜集安装在系统中的磁盘控制器信息时,它给每个磁盘控制器一个数值,数值取决于系统监测控制器的先后顺序。第一个被检测到的控制器分配的数值是0,第二个控制器是1,依次类推。对IDE系统来说,第一个IDE通道为0,第二个(如果存在的话)通道为1。
tX : X指磁盘的目标号。这个数字有时候被称为SCSI标识符,磁盘控制器上的每一个磁盘都有一个唯一的目标号。控制器通过这个目标号可以对每个磁盘独立寻址。对IDE磁盘而言,主盘的目标号是0,从盘的目标号是1。
dX : X指磁盘的逻辑单元号(LUN)。在有些磁盘阵列中,LUN被用来区分系统中的各个磁盘。一个阵列可以用一个目标号来表示一组磁盘,然后用LUN来表示这个磁盘组中的单个磁盘。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于SCSI磁盘阵列和光盘转换设备中。对单个磁盘或IDE磁盘,这个数字总是设定为0。
sX : X指磁盘上的分区号。它和磁盘的分区对应。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Solaris下,一个磁盘包含8个分区,标记为0-7”,因为这里X的数值只能是0——7。
以上的内容,就可以详细说明出c0t0d0s0的含义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1: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磁带设备使用方法总结



磁带主要用来离线存储数据,通常用于备份。
当一个新的磁带设备连接到系统并被发现后(ok. boor –r),这个磁带设备就可以使用了。与磁盘不同,磁带设备不需要进行格式化(format),卷标识(label)等。

磁带设备的地址和逻辑设备名
-------------------------------------------------------------------------------------------------------
磁盘设备 SCSI地址(Target ID) 主逻辑设备名 附加逻辑设备名
-------------------------------------------------------------------------------------------------------
第一个磁带设备 4 /dev/rmt/0 /dev/rmt/0l
/dev/rmt/0m
/dev/rmt/0h
/dev/rmt/0u
第二个磁带设备 5 /dev/rmt/1 /dev/rmt/1l
/dev/rmt/1m
/dev/rmt/1h
/dev/rmt/1u
-------------------------------------------------------------------------------------------------------
(SCSI地址可以是总线上的唯一地址)
附加的参数表示了磁带密度
l ---------- low
m --------- medium
h --------- high
u --------- ultra

增加一个磁带机的步骤
1. 关闭系统
2. 检查磁带的SCSI地址是否设置正确
默认的,磁带机的目标地址为4,如果你有多个磁带的话,则要设置正确设置第二个磁带机,使它的SCSI地址不要与当前的地址相冲突
3. 安装磁带设备
4. 开启系统和所有外围设备(ok. boot –r)

显示一个磁带设备的状态
将磁带放入磁带机中,然后:
# mt –f /dev/rmt/0 status
如果你有多于一个磁带设备,设备则是:/dev/rmt/1, /dev/rmt/2…
你可能会看到如下信息:
Quantum DLT7000 tape drive:
sense key(0x0)= nosense residual= 0 retries= 0
file no= 0 block no= 0
sense key(0x0)= nosense表示你的系统可以正常访问磁带。
sense key(0x6)= unit attention表示这个设备可能被重置,或是刚加电的状态
/dev/rmt/0: no tape loaded or drive offline 此信息表示磁带不能访问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如果你出现了这条信息,你的系统与你的磁带设备无法进行通讯。查看一下,磁带机是否加电,以及连线是否正常,或再次进行:ok. boot –r

磁带的重绕
# mt –f /dev/rmt/0 rewind


与磁带的读写数据有关的命令

主要包括5个命令:
cpio, dd, ufsdump, ufsrestore, tar

命令:cpio
cpio其实就是:copy in/out,从标准输入中读取要拷贝的文件,并将其写入到标准输出。这个命令是很常用的,但是要重定义标准输入和输出。当需要使用多于一个磁带时,可以使用这个命令。
1. 拷贝目录 /work及所有子目录到磁带 /dev/rmt/0
# cd /work
# ls –R | cpio –ocB >; /dev/rmt/0

2. 将磁带中的文件拷贝回/work目录
# cd /work
# cpio –icBd < /dev/rmt/0

l o ---- copy out,读取标准输入,获得文件列表,拷贝这些文件到标准输出
l i ---- copy in,从标准输入扩展文件
l c ----标识了头信息已经以ASCII方式被写入
l d ----创建所需的目录
l B ----这是必须使用的,标识着输入是以块的方式被记录

命令:dd
这个命令可以对不同数据格式的文件进行转换并拷贝。当从你的硬盘迁移一个文件系统或分区时可以使用这个命令。你也可以使用它来进行从一个硬盘到另一个硬盘的数据拷贝。如果拷贝时,你指定了变量块的大小,那么,你在恢复时,也要指定相同的变量块。
1. 拷贝文件系统:/user/sunsystem到一个磁盘设备:/dev/rmt/0
# dd if=/dev/dsk/c0t0d0s7 of=/dev/rmt/0 bs=63k

命令:ufsdump
这个命令可以从一个硬盘拷贝一个文件系统或目录到磁带。它被设定为备份命令,支持多个卷及增量备份。注意一下,这里,所有的文件必须是同一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或在一个分区,而且你必须是superuser
1. 将所有位于:/dev/rdsk/c0t3d0s0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称为:/dev/rmt/0的dump文件
# ufsdump 0uf /dev/rmt/0 /dev/rdsk/c0t3d0s0
l 0 ----表示dump的级别。级别0拷贝全部的文件系统到磁带中,有效的级别为0---9, 1---9执行的是增量备份,只会拷贝在当前时间后改变的文件。
l u ----表示如果成功的话,则对文件:/etc/dumpdates中的dump记录使用时间戳做一次更新
l f ----指定dump文件(逻辑设备名或磁带设备)。f参数后,必须要跟随一个文件名,在本例中是:/dev/rmt/0
l /dev/rdsk/c0t3d0s0包含你想要将文件写入磁带的源名字。

命令:ufsrestore
这个命令从一个磁带拷贝文件系统到一个硬盘。它只能拷贝由ufsdump创建的文件。
它必须使用以下的三个参数中的一个:
l i ----(交互)从介质中读取目录信息后,ufsrestore调用一个交互式接口允许你浏览dump文件的层次结构,并选择文件进行扩展
l r ----(递归)将介质中的全部内容恢复到当前目录(它将是文件系统中的顶级),为了完整的恢复一个文件系统,要使用这个参数来恢复级别为0的dump,并再次恢复每个增量dump。
l t ----(内容列表)提供磁带中的所有文件列表

以下的参数为不是必须的:
l f ----(dump文件)指定从哪里恢复dump文件。如果dump文件没有被指定,那么,ufsrestore将使用 /dev/rmt/0
l v ----(详细模式)显示从磁带中读取的路径名

1. 举个例子,如下:
# cd /work
# ufsrestore if /dev/rmt/0
ufsrestore>; ?
Available commands are:
ls [arg] - list directory
cd arg - change directory
pwd - print current directory
add [arg] - add ‘arg’ to list of files to be extracted
delete [arg] - delete ‘arg’ from list of files to be extracted
extract - extract requested files
setmodes - set modes of requested directories
quit - immediately exit program
what - list dump header information
verbose - toggle verbose flag (useful with ‘‘ls’’)
help or ‘?’ - print this list
IF no ‘arg’ is supplied, the current directory is used

ufsrestore>; ls
4lib/ dict mail openwin spool
5bin games man/ preserve src
adm include/ net pub tmp

使用命令:add来增加要扩展的文件和目录到文件列表
ufsrestore>; add mail man

现在,从磁带中扩展这些文件,它们将被释放到你当前的工作目录:
ufsrestore>; extract

当你所需要的文件被扩展后,就可以退出ufsrestore了
ufsrestore>; q

命令:tar
一个tarfile通常是一个磁带,但它可能是任何文件。如果数据总量超过了一个磁带,你就需要使用一个不同的磁带命令,因为tar命令不可以跨多个卷。
1. 下例显示如果从硬盘拷贝数据到磁带
# tar cvf /dev/rmt/0 /work

参数:
l c ----创建tar文件(在本例中写入到磁带)
l v ----显示它所拷贝的每个文件的信息(详细模式)
l f ----指定源设备名,本例中为/dev/rmt/0

2. 下例显示如何从磁带中拷贝文件到硬盘
# cd /tmp
# tar xvf /dev/rmt/0

l x ----表示从tar文件中扩展文件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1: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is启动过程详解


引导
在Sparc平台下,Solaris系统中有一个类似PC BIOS的芯片程序(EEPROM OpenBoot)负责识别分区、文
件系统和加载内核,在Solaris 2.6之后的版本中,默认的内核文件存放在/platform/`arch`/kernel/unix
位置,`arch`指令是指明系统的硬件体系,目前一般是i86pc(Intel IA32)或sun4u(Sun UntraSparc)。

在Intel体系中,因为没有eeprom firmware,所以系统提供了一个模拟eeprom的引导程序,来负责
内核的定位和加载,这个程序是工作在实模式下的,系统必须要给他提供一个fat12/16格式的boot分区,
在系统引导完成之后可以在/boot/solaris下找到他的配置文件。(Solaris IA使用默认内核/kernel/unix)

整个系统启动过程如下:
===========================================================================
init 0 openboot模式 -> (引导内核,加载硬件驱动) 可以选择从cdrom引导进入维护模式
|
V
init 1 单用户模式 -> (加载/分区) 登陆进入维护模式,或按Ctrl+D进入多用户模式
|
V
init 2 网络工作站模式 -> (连接网络,运行网络工作站服务) 运行/etc/rc2脚本连接网络
| |
| ->-> 启动S69inet服务,运行部分inetd网络服务
V
init 3 网络服务器模式 -> (运行各种网络服务) 运行/etc/rc3脚本启动网络服务器




<2>启动
Solaris的启动进程是按照SYS V格式控制的,启动过程分为若干个运行级别(S,1-6),当系统内核
运行完毕,加载好所有的驱动之后,就会把控制权移交给/sbin/init进程(PID:1),也就是所有进
程的父进程,然后由init读取/etc/inittab,依次执行/etc/rc1(2,3)启动脚本,最终到达inittab
中指定的默认运行级别。rc脚本会读取/etc/rc*.d中的启动脚本,启动脚本以大写字母S开头,在rc
运行期间就会被执行,S后面的两位数字域决定启动顺序,因为启动进程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以K
开头意味着进入这个级别时,服务将会被杀掉,其余字母开头的被忽略)。

虽然同属于SYSV系统引导方式,但是Solaris的引导过程和我们常见的Linux却有很大差别,并且和
传统Unix的init级别也略有不同。在Linux中,系统运行级别是并行式的,也就是系统加载完内核和
mount /文件系统之后,就会直接跳转到相应的默认运行级别,而不依次执行各个级别的启动脚本。但
在Solaris中,采取了一种串行化的引导方式,就是依次执行init 1/2/3,直到默认运行级别,在每
个级别中的所有启动脚本都会被执行。所以在这里我以一种和传统Unix划分方式不同的说明方法,
把Solaris的启动级别称为: 1,单用户模式 2,网络工作站模式 3,网络服务器模式

下面是/etc中所有的启动运行脚本简要说明
===========================================================================
init inittab rc0 rc1 rc2 rc3 rc5 rc6 rcS init.d
init 系统启动超级进程
inittab 进程启动配置文件
rc0 - rc6 各启动级别的启动脚本
rcS 单用户模式启动脚本
init.d 启动脚本存放目录


rc0.d: eeprom OpenBoot状态,可以进入硬件维护模式,或关闭机器。


rc1.d: 单用户模式,可以对系统进行软件维护。
S01MOUNTFSYS +加载文件系统
S10lu =当运行live update后清理系统


rc2.d: 多用户模式,启动网络工作站服务。 (最后会启动dtlogin允许图形界面工作站)
S01MOUNTFSYS
S05RMTMPFILES + 清空/tmp文件系统
/tmp是系统缓存文件目录,和swap分区共享空间,如果分区满的话会
对系统性能造成很大影响

S10lu =

S20sysetup + 设置系统初始参数

设置hostname等
S21perf = 性能记账服务(无效)
开启accton记账服务,默认无效

S30sysid.net + 配置基本网络参数
设置系统ip地址等

S40llc2 + 启动Class II logical link control driver
逻辑链路控制程序驱动

S42ncakmod = 启动Solaris Network Cache and Accelerator (NCA)
NCA网络缓存加速驱动,可以提高HTTP Server吞吐率

S47pppd - 启动拨号访问服务器进程
串行线拨号访问服务器

S69inet = 启动inetd进程
Internet服务超级进程,配置文件/etc/inetd.conf,启动一系列
服务,如telnet/ftp等

s70uucp - 启动uucp
uucp服务,无用

S71rpc + 启动rpcbind服务
rpcbind (RPC Portmap服务),如果需要CDE的话,这个进程是必需的

S71sysid.sys + 配置一些系统参数

S71ldap.client - 启动LDAP客户端

S72directory - 启动目录服务

S72inetsvc + 启动inet server,包含named/nis

启动名字解析服务,包含named和nis两部分

s72slpd - 启动slpd
打印服务系统的一部分

S72autoinstall = 启动自动安装守护进程
当放入sun兼容的媒体介质时,会自动启动安装脚本

S73cachefs.daemon - 启动cachefsd
NFS缓存服务,可以提高NFS吞吐率

S73nfs.client = 启动nfs客户端
NFS客户端程序

S74syslog + 启动syslog
系统日志守护进程,必需

s74autofs - 启动auto mount fsd
当使用NFS时,这个进程会自动加载或卸载无用的用户网络文件系统
配置文件/etc/auto_home和auto_master
但是当没有使用nfs时,这个进程会对系统管理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s74xntpd - 启动网络时间同步服务

S75cron + 启动crontab服务
系统任务自动调度守护进程

S75savecore +

S76nscd + 启动nscd,名字服务缓存
DNS名字缓存服务

S80kdmconfig = 启动kdmconfig
如果系统启动时X-Window配置文件丢失,这个进程会启动X-Window配置

S80spc - 启动lpd打印守护进程
打印服务系统的一部分

s80lp - 启动lpd打印调度守护进程
打印服务系统的一部分

S85lmgrd + 启动flexlm license服务器
Solaris License管理服务器

S85power + 启动电源守护进程

S88utmpd + 启动utmpd

s88sendmail - 启动sendmail

S89PRESERVE =
保留,无效

S90wbem = 启动wbem,基于web的管理界面
WBEM,Solaris系统管理界面服务器,可以使用/usr/sadm/bin/smc
启动客户端程序连接管理

S93cacheos.finish -

S94ncalogd = 启动Solaris Network Cache and Accelerator LOGd
NCA进程日志

S95IIim + 启动输入法守护进程
Solaris国际化支持的一部分,启动东亚语言输入法

S95svm.sync + 启动 devfsadm ,devfs同步进程
监控系统硬件,使/dev与/devices设备文件同步

S99audit + 启动BSM审计进程
Solaris Base Securiey Modula,启动Solaris C2安全审计
默认未启动

S99dtlogin = 启动CDE登录进程
Solaris CDE图形界面启动进程


rc3.d: 多用户模式,启动网络服务器模式
S15nfs.server - 启动nfs服务器
NFS网络文件服务器

S13kdc.master - 启动Kerberos服务器
S14kdc - 启动Kerberos服务器
Kerberos认证服务器

S16boot.server - 启动bootp服务器
boot网络启动服务

S34dhcp = 启动dhcp
DHCP服务器

S50apache - 启动apache服务器

S76snmpdx - 启动snmp服务器
启动SNMP服务,允许远程网络管理

S77dmi - 启动snmp - dmi服务
SNMP子服务

S89sshd + 启动sshd服务器
SSH服务器

S80mipagent - 启动Mobile IP 代理
S90samba - 启动samba服务器
Samba CIFS网络文件服务器


*在上面的启动脚本说明中,第二个域说明服务的必要性,个人的经验总结。
+代表必须服务,系统正常运行必须
=代表可选服务,由用户环境决定
-代表无效,不必要,或不安全的服务


<3>进程
下面是系统启动后的默认进程情况,因为Solaris是一个系统环境相对较稳定的系统,所以每次启动
之后,系统的基本进程和服务情况应该都差不多的,下面是常见的进程和服务说明。
===========================================================================
# ps -el
F S UID PID PPID C PRI NI ADDR SZ WCHAN TTY TIME CMD
19 T 0 0 0 0 0 SY fec287cc 0 ? 0:01 + sched
*系统进程调度
8 S 0 1 0 0 40 20 de7a9808 319 de95ce16 ? 0:00 + init
*init进程
19 S 0 2 0 0 0 SY de7a9108 0 fec4d4b8 ? 0:00 + pageou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25 02:13 , Processed in 0.11440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