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叔,给我儿子开的口腔溃疡的药,8味,地级市药店,8、8元一剂,二十多天的溃疡没有收口,,吃了4、5剂就开始好转,7剂完全收口了。他这病20多年了,看过很多医生,中医西医,吃过各种中西药,食疗,都效微,反复长期发作,连继发作,上次没好,接着又发。
周陈王2014:
2018-07-24 22:49:27 评论
在东直门也看过专家,但是就是吃药过程中都照发不误。这次有缘请星叔诊治,有这么好的疗效,实在是感激不尽,在此谢谢星叔了!准备还请你诊治一下,巩固治疗。一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59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url] @ty_YUE765 2018-07-24 10:23:38
楼主您好,本人生过小孩以后,天冷时脚后跟就感觉有凉风,天稍稍一热,头上、脖后颈就大汗淋漓,睡觉质量差,请问您该怎么治疗?谢谢!
-----------------------------
头汗分实汗,虚汗。
实汗是阳明热和湿热,大多是热郁于内,消散不得,上行于头脑,从而出汗。另外,肺热也多汗。
另外一个虚汗,是因产后,或者年龄大了,阳气不足,腠理不固,导致津液外溢,从而形成了头汗。
如果是畏寒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的话,可以用补中益气丸,不怕麻烦就吃汤药。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60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2个赞,45.54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1)[/url] · 永恒启明星:2018-07-25 14:39:56 [url=]评论[/url] 参附丸也可以用
我要评论
不得不说这是位强势的母亲,儿子40岁了,还被强迫饮中药汁,但这位母亲是对的,不饮口腔溃疡永远反复,亚健康也永远缠身。
口腔反反复复溃疡和慢性咽喉炎,都算是亚健康,都是阴虚。她儿子不愿饮中药,我也不愿意开方,让她拿电瓶水(淡流酸水)点一下,有点痛,一二天即愈。不用开方,也就不用花钱,她不干,说不断根。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61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3个赞,68.38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3)[/url] · 永恒启明星:2018-07-25 21:52:48 [url=]评论[/url] 呵呵,就算是40岁了,还是母亲的儿子,儿子的健康,母亲不关心担忧,谁关心?为这样的母亲点赞!
· 周陈王2014:2018-07-28 20:33:08 [url=]评论[/url] 楼主,我跟你交流儿子病情时,你的心思还是有些明白,你说的比较委婉,遵重他的意愿,遵重他的意愿,不吃药就一直下去,直到得大病?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说服了儿子喝药,因为哪怕他是被迫的,几天也能见效,事实胜于雄辩,我相信楼主有这个能力,也感动了楼主为他开方。再次感谢!
剩余 1 条评论 [url=]点击查看[/url] 我要评论
@永恒启明星 2018-07-24 17:59:21
阴成形,寒气生浊,浊阴出下窍,浊阴走五脏,浊阴归六腑,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味厚则泄,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寒则伤形。
细悟这些上古经文,完全可以解释西药的特性,同样的也可以解释久服耗气伤血,伤肌......
-----------------------------
根据阴胜则寒,寒则伤形这些定理,因阴虚而咽喉炎,口腔溃疡就是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因此,那些服西药2~3年,就莫名得了各种浅表性胃炎,胃肠炎,进而恶化成慢性肠胃炎也是件可以理解的事了。
因为西药本来就是咸寒酸苦涌泄,耗气散血伤血之品,西药一入人体,首先进入的是胃脾肠,因此,久服西药之后,胃脾肠就首先发病,发炎症病。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62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2个赞,45.54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2)[/url] · 永恒启明星:2018-07-25 15:58:18 [url=]评论[/url] 得肠胃炎的人群真正很多很多,得了浅表性胃炎的更多,因为没有什么症状,对身体影响也不明显,加上也没有遇到靠谱的医和药,因此,大都是了了。虽然不能就此认定肠胃炎全部是久服西药导致,但有一部分的人群,可以因此而认定。
· 永恒启明星:2018-07-25 17:02:50 [url=]评论[/url] 阳虚,阳分少则阴胜,
我要评论
@ty_YUE765 2018-07-24 10:23:38
楼主您好,本人生过小孩以后,天冷时脚后跟就感觉有凉风,天稍稍一热,头上、脖后颈就大汗淋漓,睡觉质量差,请问您该怎么治疗?谢谢!
-----------------------------
@永恒启明星 2018-07-25 14:39:09
头汗分实汗,虚汗。
实汗是阳明热和湿热,大多是热郁于内,消散不得,上行于头脑,从而出汗。另外,肺热也多汗。
另外一个虚汗,是因产后,或者年龄大了,阳气不足,腠理不固,导致津液外溢,从而形成了头汗。
如果是畏寒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弱的话,可以用补中益气丸,不怕麻烦就吃汤药。
-----------------------------
谢谢楼主,是2013年43岁生的女儿,生过小孩后出现的这些症状。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63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1)[/url] · 永恒启明星:2018-07-25 17:44:31 [url=]评论[/url] 如果血压正常的话,可以找本地中医开补中益气汤之类服用一段时间。
我要评论
@永恒启明星 2018-07-24 17:59:21
阴成形,寒气生浊,浊阴出下窍,浊阴走五脏,浊阴归六腑,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味厚则泄,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寒则伤形。
细悟这些上古经文,完全可以解释西药的特性,同样的也可以解释久服耗气伤血,伤肌......
-----------------------------
@永恒启明星 2018-07-25 15:49:19
根据阴胜则寒,寒则伤形这些定理,因阴虚而咽喉炎,口腔溃疡就是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因此,那些服西药2~3年,就莫名得了各种浅表性胃炎,胃肠炎,进而恶化成慢性肠胃炎也是件可以理解的事了。
因为西药本来就是咸寒酸苦涌泄,耗气散血伤血之品,西药一入人体,首先进入的是胃脾肠,因此,久服西药之后,胃脾肠就首先发病,发炎症病。
-----------------------------
说明白透彻点,病初起体质是阴虚,病久了,反反复复的变化为阳虚,可以称为阳虚,也可以称为气血亏败,从而导致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64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3个赞,68.38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1)[/url] · 周陈王2014:2018-07-28 20:43:29 [url=]评论[/url] 就是现在是阳虚,其实是之前的阴虚久而引起,病根还是阴虚,如果按阳虚来治,是南辕北辙了
我要评论
说到所谓的阴虚,阳虚,绝大部分的医家不是很理解,真正理解的话,医术已经登顶。而一说起阴虚,阳虚,也绕不开新近兴起的火神派。而真正想好阴阳理论的,就必须从上古经文“阴阳大论”学起。
上古经文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死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一切的阴阳变化,都在这段经文里。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65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3个赞,57.54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1)[/url] · 周陈王2014:2018-07-28 20:44:31 [url=]评论[/url] 学习
我要评论
熟地滋阴,附子壮阳,张氏有人把熟地使得出神入化,被后人称为张熟地。有郑氏把附子使得出神入化,也被后人称为郑附子。
有喜感的是,张熟地门人用熟地的话,就反对加入附子,郑附子门人也是用附子的话,就反对加熟地。呵呵……,谁是谁非不评,我只博采百家之长,溶炼已身。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66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3个赞,68.38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2)[/url] · 小圆子的精彩人生:2018-07-25 21:45:51 [url=]评论[/url] 评论 永恒启明星:想加微信联系,询问一下家母的病情,每天来看星医生的更新。 · 永恒启明星:2018-07-25 21:49:43 [url=]评论[/url] 我要评论
顶楼主
来自 天涯社区客户端 |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67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url] 楼主好,体寒,有脚汗,脚气。冬天手脚易冷。肠有条状发硬。我估计是血瘀。体内湿气重,拔罐有水珠。这样的情况用什么中成药好。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68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1个赞,11.99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2)[/url] · 永恒启明星:2018-07-26 13:38:16 [url=]评论[/url] 既然是体寒,湿气重,可以用桂附理中丸,姜附丸,附子理中丸之类的
· 圣诞节CFF:2018-07-27 09:52:24 [url=]评论[/url] 评论 永恒启明星 :我试试,谢谢。
我要评论
火神派是近代兴起的,外界对它有很多过分的功击和抹黑,此举不妥当。
攻击和抹黑的认为他们用药过偏,偏,是中医的特长。金元四大名家偏,历代医学名家偏。主寒凉的,偏于寒凉下;主攻下的,偏于攻下;主脾胃的,偏于脾胃;主滋阴的,偏于滋阴;主气虚的,偏于气虚;主阳气的,偏于阳气;这就是中医学术的特点,它们偏得有理有据,并未偏出于《内经》主旨范围。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69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2个赞,45.54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url] 习医行医者,应该取精用宏,博采百家之长,用古人法当审古人用法之时。遇外感用“伤寒”,遇内伤学东恒,热病学河间,杂病学丹溪,阳虚学火神。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70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2个赞,45.54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1)[/url] · 周陈王2014:2018-07-28 20:45:27 [url=]评论[/url] 赞
我要评论
请问楼主,女人月事过后如何补血。
来自 天涯社区客户端 |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71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4)[/url] · 永恒启明星:2018-07-26 17:47:33 [url=]评论[/url] 气旺血自易生,黄芪4,当归1,称为补血汤。
· 小圆子的精彩人生:2018-07-26 19:05:52 [url=]评论[/url] 评论 ty_大道无我:黄芪和当归4:1的比例煮水喝吗?大概多少g,谢谢! 剩余 2 条评论 [url=]点击查看[/url] 我要评论
@永恒启明星 2018-07-25 18:17:19
说到所谓的阴虚,阳虚,绝大部分的医家不是很理解,真正理解的话,医术已经登顶。而一说起阴虚,阳虚,也绕不开新近兴起的火神派。而真正想好阴阳理论的,就必须从上古经文“阴阳大论”学起。
上古经文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死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一......
-----------------------------
医家治病,阴虚补阴,阳虚补阳,这是最正确的方法。最怕的是重阳轻阴,万病皆火,这就明显错误了!
根据阴阳大论,阴阳,乃是天地之道,变化之始,生死之本始,治病必求之本。有阴才有阳,有阳才有阴,阴阳本来就是互根的、相互依靠的。因此,重阳轻阴,万病皆火,等理论和阴阳大论主旨不符。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72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3个赞,57.54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url] 著书立论,必须依经据典,不依经据典者,谓之离经叛道,叛道者,其道不传。火神派是否能大放异彩,留待历史评定。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73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2个赞,45.54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url] 人受天地之气化而生,人身也自有一个小天地也。人有三阴三阳,上焦之阳藏于心中血,中焦之阳藏于胃液,下焦之阳藏于肾水。心血、胃液、肾水都属于阴。
换言之,凡津液脂膏脉腺存在之处,也即是元阳存留之处。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74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2个赞,45.54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2)[/url] · 周陈王2014:2018-07-29 22:41:55 [url=]评论[/url] 就是阴是根本,阳是从阴生,阳住在阴里面,
· 永恒启明星:2018-07-30 07:07:57 [url=]评论[/url] 我要评论
@永恒启明星 2018-07-25 18:17:19
说到所谓的阴虚,阳虚,绝大部分的医家不是很理解,真正理解的话,医术已经登顶。而一说起阴虚,阳虚,也绕不开新近兴起的火神派。而真正想好阴阳理论的,就必须从上古经文“阴阳大论”学起。
上古经文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死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一......
-----------------------------
根据阴静阳燥,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这三句经文,阳无阴则燥,阴无阳则静。阳盛于阴则热,阴盛于阳则冷。
由此可见,重阳轻阴,万病皆火等理论已经偏离阴阳大论主旨。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75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2个赞,45.54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url] 月经量少,长,差不多26天一次!能调理吗?别人说提前来的绝经早!是真的吗?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76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1个赞,11.99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url] @芒果甜 2018-07-27 00:05:44
月经量少,长,差不多26天一次!能调理吗?别人说提前来的绝经早!是真的吗?
-----------------------------
月经量少?长,差不多26天一次?你的意思是量少?月经时断时来,或前或后?并无定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种病症是肝郁导致的,如果病的时间久了,必然拖累了肝,估计会有肝炎病。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77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2个赞,45.54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7)[/url] · 兰lhsd886:2018-11-09 15:42:12 [url=]评论[/url] 评论 永恒启明星:肝郁气滞久了就可以得肝炎病,我不认同!肝炎病好像是西医说法,和中医不搭界! · 永恒启明星:2018-11-10 18:02:31 [url=]评论[/url] 评论 兰lhsd886:肝脏本来就是主疏泄的,今不得疏泄,转而肝郁气滞了,就会导致肝脏发生肿大,肿大了就是西医所说的肝炎。 剩余 5 条评论 [url=]点击查看[/url] 我要评论
楼主,我来捧场啦!希望大家相信大神,真的很厉害!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78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2)[/url] · 永恒启明星:2018-07-27 12:46:36 [url=]评论[/url] 呵……,有这样吹捧?
· 永恒启明星:2018-07-27 13:07:49 [url=]评论[/url] 你既然认为好和厉害,何不将你们患了何种病痛,得到了什么样的帮助,以及付出了多少的代价,说出来让大家评一评?这样大家才不会认为你是医托、药托、帖托等起哄之人?
我要评论
楼主好,是河南三门峡的吗?】】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79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1个赞,11.99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2)[/url] · 永恒启明星:2018-07-27 12:28:24 [url=]评论[/url] 广西北流市
· 精武英雄陈真:2018-12-10 15:40:58 [url=]评论[/url] 有时间带父亲去你那里看病(长年糖尿病)
我要评论
其实,人得的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感,二类是内伤。
属于外感病的有伤寒、温病、疫病三种。伤寒病伤于阴经的,应该用热药的,百不过三四,再观整部伤寒论,纯温阳的药方也少得可怜。至于温病,纯碎全是热病,更不可能用温热药。疫病虽然也有寒疫病,但很少,少得绝大部分的医家不知道寒疫病。其它的疹、痧、霍乱、和中暑都是热病居多。
所有的疾病当中,外感病占了6~7成,用阳去治病的话,很少有用武之地,如果强调万病皆火,对医家和病家来说,都是取祸之道。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80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3个赞,62.73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url] @汉魏故城2013 2018-07-27 12:18:54
楼主好,是河南三门峡的吗?】】
-----------------------------
大家的见识很浅薄,没有医术,任你如果面诊都医不好病。真正有医术的话,不管面诊还是网诊都会医得好病。
网诊可以通过微信沟通,拍摄相片和短视频、音频获得望诊资料,病人代闻可以获得闻诊资料,至于问诊,比面诊还更详尽。
诊脉是用来诊断虚实的,可以通过询问各种细节得知,也可以通过以往用药的反应得知,还是怀疑的,可以用药探明,因为药是最忠诚老实的,会如实反映病情的。
还有,现代医学昌明,详细的医院检查已经把你得的疾病弄得清楚明白。比如胃痛,肝硬化和肝癌之类,可以说是丝毫毕现。
因此,不在于面诊和网诊,只在于是否真正有医术。
也是令人醉了,普通病一方给一个顺利,大家都图个吉利,顺利用药,顺利治好病等等,不管是求那一种医,顺利(红包)都是必须给的,还需要那么多考虑?还需要自己纠结下去?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81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3个赞,57.36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2)[/url] · 永恒启明星:2018-07-27 14:12:33 [url=]评论[/url] 除了慢性肠胃炎、肝硬化、各种肿瘤需要自制秘药之外,全部都是普通病,开药方。
· 周陈王2014:2018-07-28 20:16:41 [url=]评论[/url] 楼主你老是说是给顺利,看古装电视剧,都是医生提一个箱子去给病人看病摸了脉开处方,然后病家给银子,自己拿处方去抓药。现在的医院,你看病的挂号费就是一样的,变化一下而已,其实顺利就是挂号费,即医生的诊费。医生是脑力劳动者,看病处方是耗心血的活,应该得到的报酬!
我要评论
再看看内伤病,有一大半属于虚和劳。劳病是火,大都是阴虚阳盛,细审也并非是真阳盛,而是纯粹的阴虚导致阳偏盛。
其它的如咳喘、疮毒、二便不利、眼病、黄疸、肿胀、水肿、喉病、肺病、肝病、吐血、淋痢等等,十之七八是阴虚,作为医家,遇阴虚之病,不先补阴分,难道先补阳?
还有,即便是真正的阳虚,需要补阳,难道真正不加少许滋阴之品佐助?纯用阳药?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82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3个赞,67.82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url] @永恒启明星 2018-07-25 18:17:19
说到所谓的阴虚,阳虚,绝大部分的医家不是很理解,真正理解的话,医术已经登顶。而一说起阴虚,阳虚,也绕不开新近兴起的火神派。而真正想好阴阳理论的,就必须从上古经文“阴阳大论”学起。
上古经文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死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一......
-----------------------------
阴阳是互根的,相生相长的,阴长阳才能生,孤阴不长孤阳亦不生。因此,上焦有阴分,才能受参芪之阳,也才能补阳。下焦阴分不虚,才能受桂附。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83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3个赞,57.36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1)[/url] · 周陈王2014:2018-07-29 22:44:28 [url=]评论[/url] 学习了
我要评论
确实是深奥。
来自 天涯社区客户端 |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84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4)[/url] · 永恒启明星:2018-07-27 18:21:02 [url=]评论[/url] 读本帖,胜投名师。
· 周陈王2014:2018-07-28 20:20:05 [url=]评论[/url] 正是
剩余 2 条评论 [url=]点击查看[/url] 我要评论
医家如兵家,兵家为了达到胜利的目的,可以剑走偏锋、兵行险着,可以围三缺一、攻心为上等等,所有的奇谋妙术都可以用。医家同样如此,为了治好病,可以针、炙、推拿、药浴、中成药、古老的丸药、药方等等,所有的技术都可以用。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特有的长处和短处。不管针也好、汤药也好、中成药和古老丸药也好,都有其特有的.特定的长处和短处,都只能医好其长处范围内的病。
因此,本帖从来没有踩低针道、用阳之道,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习医者明白医之一道。若有智商欠费者,上来自找没趣的,一概拉黑,不加以奉陪。
[url=]举报[/url] | [url=]收藏[/url] | 385楼 | [url=]埋红包[/url] | [url=]点赞[/url](3个赞,56.45分) | [url=]打赏 [/url]| 回复 | [url=]评论(5)[/url] · 小圆子的精彩人生:2018-07-27 23:13:19 [url=]评论[/url] 评论 永恒启明星:月经来时量特别多,差不多一个星期,后续有什么好的补血补气呢?谢谢! · 永恒启明星:2018-07-28 11:42:36 [url=]评论[/url] 评论 小圆子的精彩人生:量特别多分月经前期量多,和月经后期量多,都不是气虚血瘀。 剩余 3 条评论 [url=]点击查看[/url] 我要评论
肠胃不好二十多年,中西医都看过,各项检查也做得全面,吃药也不少,但病情总是时好时坏,感觉西药总是治标不治本,有幸得星哥诊治,开药七付,第二付便有效果,且只收一个“顺利”以图顺利之喜,其余费用皆无,此等医者,当赞!还望星哥将此贴延续下去,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