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老师:中国学生的写作套路,恰恰是国外大学最忌讳的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 Emily 耶鲁本科写作课老师 在美国上大学,写作很重要,几乎每门课程都需要写 Essay。 国内对于写作有一个偏见,那就是将辞藻华丽等同于文笔好,将文笔好等同于好文章。 而进入到美国大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这些雕饰,让读者明白自己说什么。 写作课是美国顶尖大学博雅教育的基础课程,是本科生在深入专业领域学习之前必不可少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训练。 针对美国高校的写作课,耶鲁本科写作课老师 Emily 指出了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01 耶鲁写作课的重要性 Emily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本科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硕士毕业于耶鲁大学,目前在耶鲁攻读博士学位。 与此同时,她还有一个身份:在耶鲁教授本科生写作课,尤其是大一新生的学术写作入门。 在她看来,写作之所以在美国高校的课程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几乎每门课程都需要撰写 Essay,和美国高校提倡“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密不可分。 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思想者和世界公民,提倡学生博览各类学科,了解多种思路和方法,拥有自由的思想。 而 Liberal 一词本身也代表了学生以文字阐述自己思想的能力。 “读写能力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也是最难的一种抽象的批判性思维。” 它不仅与博雅教育的哲学内涵相呼应,从现实角度来看,学术写作也的确是众多课程的主要考核形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顶尖高校基本都会要求学生在刚入学时,就选修一些与写作相关的课程。 因为从高中时期针对客观事实的观点型写作,到大学时期提倡个人创新发现的研究型写作,这其中有着巨大的跨越。 02 中国学生写作到底有什么问题? 中国学生在美国课堂遇到的诸多困境中,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偏理科的孩子通常既不爱读书,也不爱写作,他们在写作中遇到问题可以想见。 但有时候,一些文科“学霸”,爱读书也热爱写作的“文艺少年”,在美国大学里同样会遇到写作困境,这似乎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出中国学生写作训练的弊端。 “当我拿到一篇文章,几乎能一眼判断出,这篇文章是出自中国学生之手,还是美国学生之手。”Emily 说。 她有两年教导中国学生的经验,对那些中国学生的写作“套路”,已经了然于心。 在 Emily 看来,中国学生很爱用长句,喜欢用各种复杂的术语来重复同一种意思,喜欢诗意的、华丽的辞藻和句子,但美式写作则会认为以上都是一种干扰。 是在用“非常华丽的辞藻来干扰你的读者,使他们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让我的学生,把那些所谓华丽的句子,全都删去,使得他们句子中最基本、最清晰的元素,立即可见”。 “说明性”是美国大学教育中定义学术写作的一个要义。 其实任何写作都应该具备这样的功能,无论写作还是演讲,目的应该是让别人“懂”——理解作者或讲述者要表达的意思,而中国学生有时引以为傲的写作,很多时候并不介意让别人“看不懂”。 这是中国学生在写作上直接可见的一个问题,也是在形式上跟美国写作要求不相兼容的一个问题。 但在这些行文风格背后,还有更严重的能力缺乏,那就是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写作上的“不兼容”,会给美国大学留下“学习能力”不足的印象: 因为中国学生不能把文本材料有逻辑地分解成一篇有观点的文章,并且让别人也能看懂——这中间,教授想看到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不是某个出其不意、又缺乏论证的观点。 03 学术写作与一般写作形式 有何不同? 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学术写作是通过和某一领域的其他专家的交流而被建构起来的,你会假设你的读者对某个话题感兴趣。 而且他们想要知道更多,然后你把你自己的发现融入这个领域其他现存的发现之中。 我想举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在《指环王》中有一种神秘的生物——树人。他们在书中相当有喜剧色彩,因为他们是树,所以讲话特别慢。 而周遭充斥着战争和动荡,然后你看到这些树人,他们也在进行一场权力的斗争,但是他们语速极慢,可能5个小时只能说一句话。 而在我看来,学术写作就像树人,整个发表的过程特别慢,是一场非常严谨的学术交流。 但不管怎么说,它依然是一场对话,不是某个定论,学习如何融入这样一场学术对话是必经之途。 第二个不同之处其实包含两点。 首先,是对原创性研究的强调。你需要去发现一些别人未发现过的数据,从而去传递一些真相。我们对真相的求索应该是永不停止的,因为我们在不断地发现新的信息。 其次,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的确是一门艺术。 论证中应该包含你认为最佳的信息,但是对于那些和你的观点相左的信息,你也需要去阐明为什么它们是无关紧要的,它们如何服务于你的中心思想句。 整个论证的过程不仅要关注你的论点,还要辐射更大的学术背景,这也是学术写作的独特之处。 哲学思维是一套思维工具包 具备哲学思维的人和 缺乏哲学思维的人的区别 具备哲学思维 | 缺乏哲学思维 | 质疑常规的眼光 | 随波逐流 | 思考的逻辑性 | 思维混乱、不清晰 | 表达的清晰性 | 表达不顺畅 | 理解复杂的抽象概念 | 处处使用简单形象思维 | 目标明确 | 徘徊迷茫 | 情绪稳定 | 情绪化 | 目光长远 | 目光短浅 | 高抗挫力 | 脆弱易碎 | 高度自控 | 缺乏自控 | 探索未知 | 恐惧未知 |
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很多的知识,但是要把知识变成能智慧,就需要思考。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孩子可以接触到的各种新闻、陷阱、诱惑比任何时候都多,我们不可能在每种状况中陪着他解决,也不一定有解决一切困难的能力。 这时候,就需要他自己有思考力,这种能力不是凭空天生的,也并不玄奥,但是需要有示范,对每个孩子来说,能够在形成三观的成长期阅读经典书,是一种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