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0|回复: 2

国家安全和互联网自主创新:对中国信息网络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31 13: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安全和互联网自主创新:对中国信息网络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的思考

作者:张庆松博士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一,概述

  自1995年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建设第一个互联网骨干网CHINANET)以来,已经有十三个年头过去了。十三年来,中国互联网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古人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感到欣慰和庆贺的同时,也非常有必要冷静地、全面地考察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等问题。
     根据笔者的观察,虽然中国互联网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缺少原始创新和自主性;虽然互联网的引进提高了社会信息化水平,但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隐患;虽然明知道互联网存在种种结构性安全漏洞,但至今没有确定并落实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方案;虽然各种网络服务发展势头不减,但也面临巨大的危机;虽然中国在所谓的下一代互联网的示范应用上取得了“领先地位”,但很快以IPV6为基础的中国第二代网络就会面临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冲击和挑战;最关键的问题是,当国际网络研发潮流正从渐进向泡妞转变,全新框架设计已经成为国际主流,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且一个百年一遇的重大机会已经来临时,中国是与这样的机遇失之交臂,从而导致永久的遗憾呢?还是会抓住机遇,在自主创新互联网领域有一番作为呢?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问题,也就不能仅仅指望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和网络行业的专家们来回答并解决。互联网的发展道路牵涉到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国家安全和国际外交等许多领域,对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互联网的问题是属于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需要广泛邀请各领域的人士来参与策划,需要用前瞻性和战略性思维来考虑,对其存在的问题也需要用战略性手段来解决。
     也正是互联网问题的重要意义,我们也必须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报喜不报忧,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一好遮百丑,而是应该把问题全部摆到桌面上来。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本文将回顾互联网在中国的历史和发展趋势,重点在于发现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从国家重大利益的角度,对将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要求和思路。同时,本文将介绍国际上最新的主流趋向,说明中国正面临着彻底解决互联网问题的一个战略机遇,最后对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提供一些建议。
     写本文的动机是出于一种深深的担忧,那就是,看到中国互联网的十三年发展尽管有成就,但也隐藏者许多隐患,存在着许多问题,然而从目前的资料看,这些隐患和问题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也没有从发展战略和政策层面看到明确的解决方案和时间表,在互联网领域缺少自主创新的局面也看不到改善的趋势,而没有自主创新中国的许多重大利益如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而目前的继续引进国外标准如IPV6的态势,不但会延续以前的问题,更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更多更严重的伤害。遗憾的是,这些问题过去并没有多少人重视,一些思想保守的“权威专家”们热衷于高谈所谓的成就,却不去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冷静地思考对策。对问题的掩盖,将会导致无所作为的政策和宝贵机遇的丧失。这种局面将会使得中国的信息产业在产业链上继续向下沉沦,陷于越来越被动的局面。
     本文将试图说明,只有坚定地推动自主创新,中国的信息产业未来才有希望。

二,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回顾

     中国互联网的正式开工建设始于1995年。那一年,中国启动了CHINANET项目,在全国省会城市建立了计算机骨干网的节点。这个项目的推动者是一批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中国留美学生对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也是起过巨大贡献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留学生们就创造性地把美国大学校园内的互联网用来进行大规模社会运作和学生服务工作,也是最早用打擦边球的方式把互联网用来进行商业服务的群体(比如用互联网向留学生提供医疗保险,帮美国第三大长途电话公司Sprint向留学生推销MOST计划,还用网络帮美国的Network Solutions公司招募过计算机工程师等)。取得的成功让留学生们看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力量,于是就产生了把相关技术带回国内,促进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想法。
     自CHINANET建成之后,中国互联网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网民人数的迅速增加。据2008年初的统计,中国网民已经有2.25亿人,超过美国网民数量(2.17亿)而成为全球第一。1考虑到互联网在中国才有十三年的历史,而在美国的历史却超过了四十年。这种速度还是相当惊人的。
     第二个方面是中国的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还有一种观点把中国几个商业性门户网站开始赢利作为中国互联网成熟和成就的标志。这种看法并不是很有价值规律。
     笔者不想如一些人那样,列举出一大堆数据来说明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内的成就。那些技术性数据,比如出口带宽增加多少倍、同国外多少机构联网、广告收入多少、政府网站有多少、地址使用数量等等。无论给出多少数据,基本上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建设和应用。冷静地看起来,中国互联网过去的十三年除了“建设快,应用广”这两个主要成绩外,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
  总的来说,2008年可以被看成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的完成。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圆满地完成了既定任务,那就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形成一个中国的互联网应用体系。这个阶段最突出的成果标志就是中国的网民数成为了世界第一。

三,下一个十三年展望
  
  2008年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我们不仅要自问:“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十三年后的2020年时,中国的互联网又会是什么样子?”过去的就过去了,更重要的是规划未来,要为下一阶段的工作考虑好方向。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不端前进,过去的成绩才有意义。
  “既然过去的成绩是显著的”,人们的惯性思维往往会这样想,“那就按照过去的路线继续走下去吧。”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预见,会有人提出继续把网民数量作为一个指标。虽然我们的网民数量是全球第一了,但是在普及率上还不如发达国家。2 中国还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把普及率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
  提高普及率肯定是一个正确的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但笔者认为,不能将这件事作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唯一指标,也不是目前需要在规划中特别地费精劳神考虑的事情。这是因为,网络普及率的提高是比较自然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市场自然动力来解决。过去网络的发展已经有很好的经验,只要根据未来的具体情况稍做调整即可。这是属于“管理者”和“执行团队”需要而且能够解决的事情,而不是那种很费思考、很棘手的决策者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难题。
  “扩大互联网的应用范围,让其在通讯网络和社会信息化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这恐怕是很多人会想到的第二条思路。从国际情况看,这也是很多技术工程人员在努力推动的思路。我们看到有很多设想,比如以互联网协议为底层平台,整合其他网络,形成各种网络的无缝连接和互通。这也就是“基于IP的网络”的主题概念。这里面,互联网协议占有越来越重的角色。
     但笔者认为,“扩大应用”也同样不应该成为中国未来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核心指标。这是因为,
     第一, 扩大应用也是国际上的主流思潮,不是中国特创,没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 未来的互联网在中国肯定会扩大应用,也会成为整合网络的底层协议。但这也是目标明确,毫无悬念,是属于技术工程人员思考的,不值得战略决策者在规划阶段苦思苦想的题目。
     第三, 更重要的是,现有互联网存在着种种负面影响和缺陷,扩大应用会不会使得问题加深加重,从而对国家和民族造成更多的伤害?(下面将具体讨论各种隐患)
  除了上面这两种思路外,目前还存在着另一条思路,而且表面上还是主流思路,那就是推动下一代互联网(IPV6为基础)CNGI的建设。对这个问题,下面还要专门论述。这里,需要简单说明的是,IPV6的主要卖点是增加地址容量,在其他方面对中国贡献甚少,因此可以被归纳到前面两条思路“提高普及率”和“扩大应用”的范围之内。
     目前,国内有一批人在力推IPV6为代表的所谓下一代互联网在中国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并将其作为中国在互联网领域“领先世界”的一个契机。让人担心的是,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也许是国家规划),从IPV4(第一代互联网)到IPV6(第二代互联网)的迁移要延续三十年。这期间恐怕会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其他的创新技术。这也就意味着,IPV6将会是未来十三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题。
     笔者对此深感担忧。因为无论从国际趋势还是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看,IPV6不适合作为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石。主要理由有两方面,一方面是IPV6是一个具有先天性缺陷的技术,在国际上一直受到冷遇,而且目前也已经被排除出未来新一代网络的底层协议的考虑范围。这就意味着其是一个发展前景暗淡的技术。从另一方面看,IPV6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帮助非常有限,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危害。其效益和弊端的比例是悬殊巨大的。
     写作本文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揭露IPV6存在的问题,否定IPV6作为中国未来发展互联网核心概念的可行性,并希望国家能够重新考虑对IPV6的政策立场,转而考虑其他更有价值、更有潜力、更有生命力的技术路线。
     本文的任务因此是非常艰巨的。一方面,要对旧的互联网发展路线进行分析和讨论,需要指出其局限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未来可能的战略思路进行思考和介绍,还要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持。

四,互联网的技术路线之争:国际角度

     在我们讨论中国的未来互联网发展路线问题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国际大形势,特别是国际上围绕互联网发展的两条路线之争,以及其对中国未来策略的启发。
     所谓两条路线之争是指互联网(基础协议)的发展是采取渐进改良还是泡妞性创新的两种主张之间的分歧。
     渐进改良路线是以美国的IETF(国际互联网任务工作组)为代表。这个组织是由美国成立而且掌握了基本控制权的。其任务是维护互联网的基本框架,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局部地,渐进地改良。IPV6就是其搞出来的第二代互联网(又称下一代),是典型的改良路线的产物。
  从美国的角度看,这种渐进改良路线是符合其基本利益的,因为这将维持互联网的基本框架,而这种框架(如集中域名注册、美国为主的地址分配体系和根服务器的绝对控制等)是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为了维护旧的互联网体制,IETF极力宣传维护旧框架的必要性和改良路线的好处。其理由包括,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互通和信息的自由交换,新框架将会带来兼容问题,会违背互联网的基本宗旨;还有互联网的研究是开放的,是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导,通过协商机制制定标准等等,其言下之意,是不希望其他国家的政府来插手互联网标准工作。而由于IETF和互联网的深厚渊源关系,其他国家任何民间团体都无法挑战和取代IETF的绝对垄断地位。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所谓的渐进改良路线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旧的互联网体制是在上世纪60年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框架过于老旧,难以适应21世纪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环境的巨大变化。批评家们指出,旧互联网已经发挥到了极限,其改进空间有限,渐进改良路线也已经到头了。批评意见更加指出,IETF由于其松散性、自愿性和保守性等条件限制,已经无法承担起将互联网带入一个新境界的任务。IPV6就被认为是一个失败,是IETF局限性的反应,是渐进改良路线不可取的证明。
  批评家们提出了另一条路线,那就是将互联网推倒重来,采取泡妞性的手段,打破一切互联网的陈规,创造一个全新框架的新一代互联网(第三代),并以此新型互联网协议作为平台,整合其他网络,形成一个面向未来(十五年后的需求)的新型网络。这种网络期望在2020年时大规模建成。
  从国外来看,这种新思路在2001年左右就已经出现。然而,兼容问题曾经是这条路线最大的担忧和主要障碍。另一个担忧是全新框架的互联网研究需时过久、投入过高、风险太大,不如渐进方式来的可靠。因此,在2001至2004年间,渐进路线是占主流的。不但IPV6形成了标准,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如国际电联(ITU-T)也采取了渐进路线。
  国际电联是由世界上主要的电信运营商为主体的标准化机构。出于维护运营商投资和服务连贯性的需要,国际电联也是倾向于渐进和保守的路线。其工作计划基本上是瞄准三至五年内的需求。在IPV6出台后,国际电联就把IPV6用来整合网络,形成“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NGN)的计划。于是NGN就成了过去几年国际电联的主打概念。
  然而,从2005年开始,国际风向有所转变。国际主要标准化力量一个接一个地抛弃了渐进路线,而热衷于将互联网推倒重来的泡妞性路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成立了GENI和FIND计划,投入重金开始研究全新框架的未来型网络(包括新互联网);欧盟成立了EURO-NF和FIRE计划,并在第七框架计划内将未来互联网作为主攻目标;ISO/IEC在2007年成立了“未来网络”标准研究项目,并早早地将IPV6排除出局;最新的转变是国际电联。在其制订的2009-2012研究阶段规划中,专门成立了“未来的网络”研究课题,并将其作为第十三工作组的主要标志。过去主打的NGN现在变成了“未来的网络”下面的一个分课题。
  这些动向表明,国际上互联网的两条路线之争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那就是全新框架互联网研究已经成了主流。IETF所代表的渐进路线已经失去了支持。IETF本身也在新型网络研究的大潮流中被边缘化了。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国际上过去几年曾经围绕互联网控制权问题发生过激烈的国际争执(世界各国要求美国交出互联网控制权,改由国际机构来管理),从渐进到泡妞的重大转变的主要动因还是技术工程的考虑。真正动因是IPV6的局限性使得大家纷纷认识到,不下定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问题是不行了。
  另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美国在维护旧互联网框架有着巨大的切身利益关系,但却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却是第一个启动全新框架的研究工作。没有特别重大的冲击和震撼,是难以出现这种突然转变的。从目前仅有的资料来看,唯一的解释是2004年中国新型互联网协议IPV9的公布是导致国际上一连串转变的主因。这也就是说,是中国科学家的工作促使了国际上两条路线之争出现了最终结论。
  可叹的是,在中国国内,渐进改良派却至今还在占据主流地位,信誓旦旦地要永远紧跟IETF,喋喋不休地嘲笑“非主流”的发明家,并极力诋毁排斥那种用泡妞性手段改造互联网的想法。

五,互联网的技术路线之争:中国角度

  同国际上一样,中国国内也围绕着互联网发展路线存在着两种路线之争。这种争执甚至比国际上更激烈。这是因为,早几年在国际上所谓的泡妞性路线只是停留在构想上,并没有形成事实上的技术,也就无法真正地对渐进路线形成挑战(近两年来形成气候一是因为IPV6确实不争气,另一方面是受到中国的启发)。而在中国国内,以谢建平为首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们早早地就在探索泡妞性路线,而且已经将理想转变成了现实,形成了基于全新框架的第三代互联网实用技术而且具备了市场化商用部署的条件。
  而与此同时,国外开发的第二代IPV6在西方发展缓慢的困境下,也将目标瞄向了中国广大的市场,寄希望于“中国能够拯救IPV6”。西方的IPV6鼓吹者们纷纷向中国喊话,并渲染说“IPV6可以让中国领先世界”。在经过长期的落后于人的情况下,“领先”这两个字是很容易打动人心的。可惜的是,很少有人冷静地想过,如果IPV6真得如同鼓吹者们讲的那么好,在其发源地西方为什么得不到青睐,还要靠中国来拉动,给中国以领先的机会?这种反常的情况不值得深思和反思吗?
  但尽管如此,IPV6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还是成了中国的主流路线。而中国独创的新互联网技术IPV9却受到冷落。但IPV9也必须要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于是乎,分别代表着互联网第二代技术和第三代理念的IPV6和IPV9在神州大地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对IPV9是非常不利的,原因是实力悬殊。IPV6是国外制订的,其出身是IETF,被标榜为“国际标准”,真所谓“根正苗红”。同时,其向中国的推进既有国际大牌“专家”的高调鼓吹,也有国内各种利益团体的拉抬,更有一波波国际化思潮(如所谓的国际接轨、事实标准、技术中立等)的推波助澜。在长期以来引进国外标准、以市场换技术的惯性思路下,IPV6被中国采用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因此,无论IPV6在中国多么成功,其推动者都不应该感到自豪。
  在另一方面,IPV9是由中国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是依靠自身努力而开发出来的。在一些习惯性缺乏自信,推崇“洋货”的人看来,这几乎是天方夜谈。“中国在引进互联网十多年后就能够领先开发出全新框架的互联网协议,而且要颠覆互联网现有体制。这未免太让人难以相信,过于超前,是不可能的。“那个发明者肯定是一个骗子”,很多人这样想。正好,IPV9发明人又承认,这个概念是IETF在1994年4月1日发表的两篇文档中所受到启发的。3那天正好是西方的愚人节,而且那两篇文档又是带有科幻色彩的。于是,“IPV9是愚人节笑话”的说法传遍了中国。
  在过去的几年中,IPV6阵营将“愚人节笑话”作为反对IPV9的首要理由,使之成为IPV9最大的困扰。很多人听到这一情况后,就形成了对IPV9的成见,也不再对其技术特点作深入了解,而是凭者先入为主的偏见将之拒之门外。今年以来,通过对IETF那两篇文档的深入分析,说明了其中隐藏的高明的技术构想,驳斥了所谓“愚人节笑话”的指责。现在,反对阵营已经不再使用这个理由来攻击IPV9。
  除了愚人节这个问题之外,IPV6阵营反对IPV9的还有另外两个主要理由。一个是,互联网最大的问题是地址不足,而IPV6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IPV9因此已经没有意义。然而,这个理由是非常脆弱的,也显示了IPV6阵营对互联网问题认识的非常浅薄和对IPV9技术特点的无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IPV6不是万能的。绝对不能以为,IPV6已经把问题都解决了,不能以为互联网就没有发展空间了。事实上,从国外的动态看,IPV6根本不被看好,生命力有限。另外,更不能以为,引进了IPV6后中国在互联网上遇到的一切问题就解决了。而且中国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所谓的“地址短缺”的问题。
  要判断IPV6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要认真地思考,互联网给中国到底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和中国国家利益到底对互联网有什么需要?这些将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反对IPV9的另一个理由是,IPV6阵营认为其不是国际标准。反对者宣称,只有IETF才能制订互联网标准。不是IETF的,就不会有人跟着走。他们要求,IPV9应该先成为国际标准,然后才有可能在中国得到考虑。
  这就说明,国内的互联网路线之争并不仅仅是技术发展思路上的分歧,而同时也是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这两条科技政策和战略路线之争。IPV6阵营反对IPV9,主要是为了继续其引进国外“成熟”技术的工作。而IPV9阵营则坚持认为,靠引进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开拓出符合中国需要的互联网发展思路。
  由于国内这两条路线分歧的多重特性,解决起来要比国际上那种纯技术性分歧要困难一些。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国际上泡妞性的第三代技术已经取得上风,而国内却仍然是扑朔迷离的胶着状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大智慧和大魄力是不行的。而意志和魄力来自正确的认识。所以,要想对这两条路线进行取舍,必须在理论上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将IPV6和IPV9的各自利弊都剖析得清清楚楚。
  IPV6和IPV9的争执是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最核心争论,这是因为其牵涉到互联网的核心底层协议和基础框架问题,这也是互联网的上游领域,而路由器制造、电子设备、门户网站等都是中下游的技术。掌握了上游技术可以形成对中下游产业链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因此,本文所说的发展路线主要是协议标准的制订。这是未来工作的重点领域。
  
六,思考互联网路线的基本原则
  
     在对互联网发展路线进行比较分析之前,我们需要确立一些思考问题的指导原则,也就是进行评估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是所有的思路都必须共同遵守的,从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发展出更明确的技术指标。
     第一,未来的互联网发展思路必须首先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具体地说,未来发展思路必须是依托先进的文化,能够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小圈子的利益或者外国垄断集团的利益)。而且必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技术发展路线问题。
     第二,未来发展思路必须同国家战略决策保持一致,这包括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等伟大战略构想。
     第三,未来发展思路必须对改革开放的国策有正确的理解而且必须针对现实情况制订落实方针。改革,就是要不断地根据新的环境和具体情况,调整方针、政策和策略,而不是墨守成规。比如,在上世纪的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一个正确的决策。而到了21世纪的新形势下,根据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制订出自主创新的战略决策,在继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也注重推动中国标准战略。这就是改革。对于开放,一个基本原则是思想要开放,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迷信权威,不崇洋媚外。自主创新也是正确的和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策。我们必须将其落实,而不是用各种牵强的理由和借口来抵制或抵消。
     第四,互联网的发展要以国家和民族为重。不允许将个人利益或者集团利益凌驾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
     第五,互联网的发展必须要摆正国际义务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我们既要符合国际规范,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国际规则,确保国家利益不受到损失。这就需要仔细地研究国际规则,既要遵守规则,又要懂得如何利用规则,创造规则,让规则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被动地受规则的捆绑而无所作为。
       第六,在考虑发展路线和技术评估时,要维持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对来自海外的观点要冷静地分析,要分辨清楚发言者的立场和利益关系,绝不可盲目轻信。
        第七,互联网发展思路将会对国家方方面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各领域都是相关利益者。互联网发展思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战略性课题。发展策略的制定也就不仅仅是技术工程人员的任务,也需要广泛地社会性参与。
        第八,未来发展思路必须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考虑事情。要以事实来说话。看问题要全面,不可以偏概全。不了解的情况,就不要匆忙地下结论。要诚实。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能报喜不报忧。要公平公正,以理服人。
     第九,对未来技术路线的考虑必须首先要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地评估。这种评估不但要总结成绩和经验,也要诚实地指出存在的问题。
     第十,未来发展思路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制订目标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国家的需求,人民的需求,以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用社会需求的研究来带动思路,以需求作为衡量技术的标准。
     第十一,对具有竞争性的技术思路,必须根据统一的标准(以国家需求为基本指标)进行全面地、客观地比较。而不能以“长官意志”作为决策依据。也要实行利益回避原则,不能让一些有利益冲突的“权威专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第十二,在技术评估中,必须考虑具体指标的轻重问题。对那些具有国家战略性意义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信息安全问题,直接经济效益问题等)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
        第十三,在经过全面透彻的审视评估以后,如果现有的某些政策或者工程项目存在严重的隐患问题,或者不能满足国家需要,就应该向社会预警,并及时地进行政策性调整,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绝不允许用隐瞒或者弄虚作假的手段使问题得以继续发展恶化。
        第十四,在考评技术路线时,必须考虑到一定的风险激励制度。保守的技术路线风险较小,但效益也差。激进创新的路线风险较高,但收益也会更大。创新就是要敢于承担风险。
     
七,互联网发展的目标问题
     
     根据中华智慧学的原理,4智者做事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确定目标。未来十三年中国互联网发展也要提前确定目标。这个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家对互联网事业的目标并与之保持一致性。
     中国互联网发展到底需要确定哪些目标?这个问题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这里,根据笔者个人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一些看法。下面这些目标是整体性的,并不指向具体的某个时期,也没有给出优先秩序。在下几节中将会做更深入的梳理。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目标是从无到有,在中国土地上建立互联网系统。这里面的工作包括基础骨干网的建设,人才培训和各种分系统的建设等到。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二个目标是建立互联网服务业。这里面包括人们常见的电子邮件系统、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应用性服务系统的建设。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目标是互联网的延伸应用。这包括用互联网来促进信息流通,加速各个领域内的信息交换。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四个目标是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同时,维护国家安全和保证政府维持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能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五个目标是克服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促进信息安全。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六个目标是获取并加强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七个目标是促进互联网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八个目标是通过自主创新,开发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获得在互联网开发和应用方面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自主权。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九个目标是效益性,要在扩大互联网应用的同时,逐步地争取降低互联网成本,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十个目标是信息化。要让互联网带动中国社会各领域内的信息化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一个突出的重点是以信息产业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用互联网整合通信网络也是一个挑战性目标。
  在所有这些问题中,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是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这方面的价值是无可估量,影响广泛而深远,是属于无可弥补、无可替代的价值。信息不安全意味着国家不安全。国家如果不安全,社会如果不稳定,其他的一切都要受到冲击。安全就像皮,其他(如地址数量问题)都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互联网发展思路中,应该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是从属地位
     有了这样的指标体系,我们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看清楚过去十三年的成就和遗留的问题,也能够比较明确地知道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八,中国互联网现状和遗留问题

     中国互联网在过去十三年中,已经圆满地实现了第一个从无到有的目标。从1995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骨干网CHINANET开始,十三年中,中国已经建成了一套完整的互联网系统。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二个目标互联网服务业也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这方面的指标是中国的几个商业性门户网站的盈利能力。曾经有专家指出,在经历过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的打击而沉入低谷以后,中国的门户网站在近两年再度开始赢利。这标志着中国的网络服务业已经成熟。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目标互联网的延伸应用在十三年来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在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互联网带来的积极性影响。以上三个方面成绩的标志包括网民数量、地址数量、出口带宽的快速增长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当西方在西藏问题上发难中国的时候,中国的网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抗议西方国家无理干涉中国内政,迫使西方媒体如CNN发出道歉,给了世界极大的震撼。
     那么,除了这些成绩之外,中国互联网还存在什么问题呢?从国内媒体报道来看,互联网“权威”专家们眼里只看到一个主要问题,那就是地址短缺的问题。这几乎是过去几年中专家们向政府建言的“永恒主题”。他们宣称“第一代互联网地址不足,所以必须要赶快上IPV6。”
     然而,笔者认为,IP地址不足问题并不像专家们渲染得那样严重,也没有那么迫切的必要性(想当年西方也渲染所谓的千年虫问题,结果根本是虚惊一场)。而地址问题吸引了太多的注意力,其他更为重要、更为迫切的问题反而没有得到重视。既然是“权威”,就应该更全面地看问题,而且要负起责任。
     笔者认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有很多地方并不令人满意,比如:
     第一, 中国现有的互联网是属于引进的全套技术,从协议,到设备和服务模式等,没有多少是属于自主创新的。
     第二, 由于是引进技术,中国被迫要向国外支付高昂的知识产权费用,如域名费,流量费,专利费,设备购买费,服务费等等。据统计,中国一年要向国外支付的费用达5000亿元之多。
     第三, 第一代互联网IPV4在结构框架、协议、和网络设备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对中国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四, 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主导权掌握在国外垄断性跨国集团手里,中国的互联网研发企业缺少持续研发和把握命运的能力,而被迫跟在国外潮流后面。由于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权,导致投资者不敢向互联网领域的研发进行投资。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力度也就无法提升。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中国第一代互联网除了实现前三个基本目标之外,对于其他七个目标都是无能为力。
        维护国家安全和保证政府的维持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方面,第一代互联网贡献有限。虽然互联网促进了电子政务,加强了政府和民间的信息交流,但由于其没有重视传统的国家主权问题,以至于国家在一些方面的主权受到弱化和伤害。有些地方没有管理和控制(如域名解析和地址分配问题),有些地方管理是力不从心(如安全问题);第一代互联网损害政府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对信息安全带来的挑战和危害。信息不安全问题非常严重,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已经到了不下大决心不能解决的程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而这种希望在第一代互联网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其制订和修改权都在外国手里。因此,中国在第一代互联网上创新的机会几乎是零。这就无法实现“开发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获得在互联网开发和应用方面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自主权”的目标。由于没有自主创新,第一代互联网也存在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中国人民每年要付出巨额费用来租用“域名地址”资源,要购买大量的国外电子设备等。这些昂贵的费用也阻碍了信息化的进程。而且,第一代互联网存在的缺陷也使其无法承担更深入地推进信息化的重任。比如,第一代互联网的分组传输数据的机制就不如传统电信的电路交换机那样稳定可靠。
     在上节所列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主要战略目标中,过去十三年中已经基本实现的只有前面三条,而其他七条还远远地没有实现。因此,中国互联网工作者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未来的任务和挑战还十分严峻。

九,IPV6的技术局限性

     那么,目前国内热炒的所谓下一代互联网能否解决第一代互联网遗留下来的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下面将举出我的理由。请注意,下面列举的观点是非常概括性的,很多观点还没有深入地展开过,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也不能展开。以后有机会将会逐步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详细分析。笔者可以保证的是,这里讲的每一点都是有根有据的。
     IPV6的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来分别论述,技术层面和国家层面。本节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其不足之处。
  1,IPV6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IPV4的地址不足问题。IPV6通过扩大地址长度的方法,增加了地址空间。曾经有说法,IPV6可以为地球上每一粒沙子提供一个域名。然而这一所谓的最大亮点并无特别吸引力。这是因为,地址短缺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中国已经开发出新的协议可以提供新地址,这种新地址有更多的效益(如自主发放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等)。可以说,没有IPV6,互联网照样可以发展。
     2,除了地址问题,IPV6可以说没有在其他方面产生突破性创新。
     3,IPV6的最大败笔就是其保守态度,不敢去触动互联网的核心框架,而只是采取修修补补的方法,使得第一代互联网的先天结构性缺陷被IPV6基本完整地继承了下来。
     4,数据分组传输是互联网的一大创造,但也是一个缺陷。分组交换机制没有像传统电信网络中电路交换和点对点通讯那样安全稳定可靠。IPV6继承了分组传输,对此问题毫无贡献。
     5,集中式域名注册体系在IPV6中完全得到继承,而这种体系的缺陷是缺少灵活性和自主性。
     6,域名和地址解析转换机制是第一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虽然这种体制具有域名方便易记的优点,但也导致了域名转换带来的种种结构性问题。IPV6仍然存在这些问题。
     7,根服务器集中控制在个别国家手里,这是第一代互联网最为人垢病的问题,也曾经引起国际上对互联网控制权的争执。IPV6对此问题未产生任何积极性改进。
     8,IPV6并没有解决安全问题。虽然有人大肆渲染IPV6有更好的安全性,理由是其使用IPSec。然而,IPSec并没有完全解决安全问题。绝大多数IPV4的安全隐患在IPV6内仍然存在。
     9,IPV6同IPV4的兼容也是一个难题。
     10,IPV6的经济效益性也是一个问题,IPV6将带来更为昂贵的域名费用和迁移所需的大量费用。
     11,IPV6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公平问题,如在地址分配上的不公。
     12,IPV6在整合其他网络如移动、家庭网络和电信网络等存在着不足之处。
        13,如前面所说,国际潮流已经背IPV6而去。不但过去十年IPV6进展缓慢,在国际上新一代未来网络研究已经热火朝天地展开的背景下,IPV6前途暗淡。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在于IPV6的保守路线,不敢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的问题,修补性的渐进方法无济于事。
        上面是从技术角度分析了IPV6的不足。这些问题是普遍性的,对国际范围内所有的用户都会用同样的影响。从另一个方面看,IPV6还存在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和满足中国需求的问题。

十,下一代互联网的局限和IPV6的危害

     过去几年来,IPV6在国际上发展缓慢,但在中国却受到追捧而“春风得意”,成为中国网络业的明星。IPV6被作为中国第二代互联网的骨干协议,有可能在那些IPV6“中国先锋”们的推动下,在中国得到大规模部署和应用。
     令人遗憾的是,IPV6鼓吹者们,仅仅因为地址不足就仓促地做出引进IPV6的决定,却没有认真全面地研究IPV6的缺陷,更忽视了其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这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除了IPV6本身具有的先天性技术缺陷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其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冲突之处。(下面的要点继续上一节的序号,因为都是属于关于IPV6缺点的讨论)。
     14,IPV6是属于引进的技术协议,不符合国家自主创新的要求,不能被视为自主创新的成果,也不能享受国产技术的待遇。
     15,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者宣称“IPV6将带领中国科技创新”,更号称向IETF贡献了技术标准。然而,从实际情况看,CNGI产生的几个创新只是修补性的局部创新,意义有限,不是整体协议体系的创新。即使有两三个标准贡献,与IETF现有5000多文档来看,所占的比例和影响力非常有限。
     16,中国下一代互联网项目(IPV6)没有自主创新底层协议技术(地址、域名、协议等)。所谓的“领先”只是示范网建设,是工程性成果。所谓掌握了核心路由器技术也不是特别重大意义的创新和突破,因为目前依中国芯片设计制造水平,设计高性能路由器已经不是大难题。
  17,在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信息安全方面,IPV9几乎没有什么改进。尽管IPV6采用了IPSec协议,增强了数据传输中的隐密性,但由于其没有涉及根域名体制、地址私密、基础架构、网络管理等领域的安全问题,因此由于互联网框架缺陷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将会继续困扰中国,这些问题包括互联网信息遭到国外监控、国际通道无法完全自控、核心协议无法完全掌握等等。
     18,不仅老的安全问题没有解决,而且还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比如有一种可能性是,因为相信IPV6有更好的安全性的宣传而导致IPV6在中国更多的应用。这就形成“假”安全问题,也就是误以为安全,却不知道其不安全,因此放松警惕,导致更大更多的问题。
     19,IPV还会带来安全隐患扩散的问题,这是因为IPV6可能会被用来整合其他网络,以至于本来局限于互联网的安全隐患向其他网络如电话网络,电视网、设施网和非常重要的传感器网络等扩散。甚至目前还有人荒唐地提议将IPV6应用到政府内网中。这些趋势将会导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将会严重地威胁国家安全。
        20,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侵袭问题在IPV6中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这将继续削弱中国对虚拟数字世界中的主权管理。
        21,在互联网的资源管理和控制权问题上,IPV6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多少增益。域名和地址空间资源仍然掌握在外国机构手里。
        22,在第一代互联网时代就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在IPV6中仍然存在。比如,中国具有世界20%的人口,拥有世界第一的网民,却只获得2%的地址资源。
        23,即使获得足够多的地址分配,昂贵的费用也会给中国网民和企业增加越来越大的负担。这就形成一个怪圈。IPV6应用越广泛,需要向国外付出的费用就越高。
        24,IPV6是美国IETF主导制订的协议,中国拿不到主导权。进行应用示范并不会给中国增加多少在IETF发言的份量。
        25,因为没有主导权,IPV6也不会给中国带来多少主动权。相反,IPV6却可能让中国背上更为沉重的负担,将难以有精力推动新一代网络的研究,IPV6的部署将使得中国的资金被陷入对第二代技术的引进工作中,而无法再开展对第三代新型网络(包括互联网)的研发工作。IPV6阵营对新型网络研究决策上的干扰也可能使得中国丧失宝贵的良机。
        26,IPV6将使中国丧失自主权。目前,IPV6鼓吹者就大肆宣扬IETF是互联网权威标准组织,中国要紧跟IETF的标准,而且中国技术只有先成为国际标准才能在中国得到应用等等。这些观点不但将使中国丧失互联网标准的自主决定权利,而且会对其他领域内的标准化工作产生不良的链式反应。
        27,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而带来的主动、主导和自主权利,导致互联网中下游技术和产业无法形成自发动力,将整体地使得中国网络技术的落后,又会导致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滞后。
        28,IPV6的部署将使得增加兼容困难,使得未来新网络的开发承担更多的负担,未来的更新换代将更为困难。(因为将来要兼容IPV4和IPV6)。
        29,目前西方已经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第三代网络的研究上,有可能将来从IPV4直接过渡到新一代网络。而中国的下一代比西方将会落后整整一代,面临刚建成就面临淘汰的困境,将迫使中国再去引进国外新一代技术。导致恶性循环。
        30,由于商用网络技术的安全缺陷,将导致中国国防军工等单位长期陷入无技术可用的极为困难的局面。
        31,IPV6的局限性使得中国的网络融合缺少一个可依赖的基础协议平台。
        所有这些都会损害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十一,破旧立新:确立未来互联网发展新思路

     总上所说,IPV6和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最大问题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存在先天的结构性技术缺陷,其二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其三是缺少自主创新的技术,从而导致中国无法用主动、主导和自主性地新技术来满足自己的各方面需要。
     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依靠局部改良是无法克服旧互联网过于老旧的体制缺陷的,引进技术是不可能解决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面临的种种瓶颈的。这两个观察应该是我们考虑未来十三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路线的基本认识基础。
     以上的讨论也说明了,IPV6是一个具有严重缺陷和历史局限性的技术。IPV6不但难以整合新一代网络的重任,也不能用来解决中国互联网的问题。中国引进IPV6效益有限,反而是徒增其扰,而且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危害。
     因此,引进和部署IPV6的决定应该被重新审视。对这样一种具有先天性缺陷,在发达国家也不被看好的技术,国家不值得花大钱和精力来引进。依照国家颁布的政策,国家财政资金应该优先考虑自主创新的技术。IPV6不是自主创新的技术,因此不应该用国家财政来支持其研究。应该任其由市场来推动。而且,国家公网和内网都不能使用IPV6,否则将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本着以上的考虑,可以断定,IPV6不够资格作为引领未来十多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角,我们必须另寻高明。
        如前所说,中国目前在互联网技术上(这里指的是底层协议的核心技术,不是那些下游的网络服务业的应用技术)存在着IPV6和IPV9两条路线之争。IPV6现在已经被我们否定,看来唯一可以考虑的是IPV9了。那么,IPV9能够承担起这个重任吗?
        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会有担心。毕竟过去几年对IPV9的负面消息太多了。然而,根据我的观察,过去几年对IPV9的负面批评绝大多数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是少数人为了推动IPV6而刻意排挤打压。反对IPV9的主要观点在今年内已经被驳斥地体无完肤。另外,笔者还有以下几个主张。
        第一,在考虑未来十三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路线时,目前也不一定就马上指定IPV9为唯一选用技术。既然有些人说因为对IPV9不了解所以反对,那就给大家一个时间来了解。可以通过比较评估、检验测试、技术擂台、示范工程等给IPV9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果有人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更不给别人证明自己的机会,这种态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第二,在考虑未来十三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路线时,目前也可以采取公开征求方案的方式,选出最合适的技术路线。当然,这种选择过程必须避免利益集团玩弄手段,以权谋私,违反公平公正的现象。
        第三,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我们可以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具体的指导方针和技术指标。然后据之进行详细地和全面地评估。优者入选,劣者落选。
        第四,技术评估方案应该区别体系构想和个别技术。能够建立独立体系的为优先考虑。个别的技术则需纳入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来评估。合适的可以采纳,不符合主流的则暂时搁置。
        第五,对技术路线的评估必须既参考国际趋势,也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
        第六,在评估国家需要时,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对于至关重要的需求则应给以特别的重视。有一些是要求必备的,则成为筛选的入门标准,不能满足要求的则予以淘汰。有些是可选和相对性能要求,则可以依据性能给予评分。
        第七,评估的技术路线必须具有底层性,不但对互联网产业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会对整个通讯网络的整合起到促进作用,更会在社会应用上具有普遍意义。
        第八,在时效性上必须有明确要求。这既要考虑到理论是否可行,还要看其成熟度,看其在国际上的进度领先性和产生社会效益的时间预期。
  
十二,未来互联网发展指导方针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为未来十三年中国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方针。
     第一, 在过去十三年中国互联网已经取得从无到有和相当规模的情况下,未来十三年的目标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总的目标是抓住机遇,谋求从体系上着手,争取系统地和彻底地解决中国互联网存在的种种问题。
     第二, 从国际趋势和互联网基本情况看,现有的互联网框架结构过于老旧,其先天性缺陷已经无法通过修补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惟有采用泡妞性的手段,创新一个全新框架的新型互联网体系,是优先考虑的技术路线。
     第三, 在国际上泡妞路线和新型互联网研究已经成为主流的情况下,中国必须迅速地展开这个领域内的研究,争取独树一帜,取得新型网络研究的主导权和发言权,并以此来促进国家利益。
     第四, 中国互联网问题的全面解决和长远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按照中国的需要设计互联网协议,才能获取主动性、主导性和自主性,才能保证国家安全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构想。
     第五, 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必须是最重要指标。必须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第一考虑。必须建立自己的信息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利于国家信息安全的技术坚决不用。不符合信息安全要求的技术标准坚决不与以采纳。
     第六,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必须要找到根源,从源头解决问题。解决安全问题必须要从互联网的基本框架结构和底层协议入手。
     第七, 互联网发展必须注重社会效益。要注意降低成本,要提高网络服务质量,要给国家和应用者提供更多的自主控制权利。
     第八, 在推动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互联互通,要注意开发同旧网络兼容的技术途径,要同国际标准组织保持一定的联络沟通,争取在适当时机将自创的技术标准推荐到国际标准机构中去。但绝不能放弃在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标准的自主权利。
     第九, 要考虑未来网络整合的问题,在评估互联网和决定技术路线时,必须考虑到其作为整合网络平台的能力。
     第十, 对于地址缺乏问题,新技术路线必须要有对策方案,并及时地展开应用。除了地址数量之外,还要优先考虑那些能够降低地址成本和为国家获得自主地址域名空间资源的技术方案。

十三,未来互联网体系的技术要求

     在上面确定了目标、思路和指导原则之后,现在可以就具体的技术指标提出一些要求,这些指标既可以作为未来十三年要实现的体系构想,也可以作为评估技术路线方案的基本要求。
        第一条要求,必须要提出全新设计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
        第二条要求,必须提出核心的底层协议(域名、地址、规则、网络框架协议等)。
        第三条要求,必须是自主创新,在技术研发中拥有专利,并占有主动、主导和自主权利。
        第四条要求,必须要解决根服务器对信息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要找到避免国家信息流通受到国外监控,国际信息通道安全无法保障,国际出口受到限制等等问题。
        第五条要求,必须体现国家信息主权观念,加强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权。要让国家获得通过制订法规和政策来保证互联网和通讯网络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的宏观调控能力。
        第六条要求,要收回国家在地址和域名空间的主权,使国家获得地址空间资源的自主控制和分配权利,从而不再受国际上地址分配不公的影响。
        第七条要求,必须解决每年向国外交纳高昂费用的问题,也要防止向外支付费用随使用量同步增长的问题。
        第八条要求,域名集中注册机制既有必要,也有弊端。应该设计一种新型域名制度能够克服原有体制的不足,也能够提供用户更多的自由度(比如用户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确定域名和地址)
        第九条要求,英文域名转换为地址的解析机制存在着弊端。应该设计一种不需要这种转换而直接转发信息的直接路由机制。
        第十条要求,地址结构设计必须切实满足未来对地址数量的长远需求。
        第十一条要求,地址结构必须考虑如何加强地址隐密性的问题。
        第十二条要求,必须为国家特殊需要的部门如军队、公安、机密等提供适用于内网的条件。民用和商用网络技术也必须提高安全性以满足特定条件下军民共用的需求。
        第十三条要求,必须考虑同旧网络的兼容互通问题,以及在互通情况下如何保持安全性的问题。
        第十四条要求,要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协议中必须使用国家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使用国家认可的商用密码。
        第十五条要求,数据分组传输是一种存在缺陷的机制。,未来必须考虑制订一种新的传输机制,和相应的网络框架和协议体系以形成点对点的高稳定性通信。
     第十六条要求,根据未来工业化需要大量全数字域名和地址资源的情况,必须提供一种全数字域名体系。
     第十七条要求,必须具备整合各种网络的能力,特别是针对现有电信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讯,传感器网络等的集成能力。
     第十八条要求,必须为家庭网络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第十九条要求,必须考虑到未来的新型应用前景,预留一定的资源空间。
     第二十条要求,除了先进的概念之外,还要有丰富的理论验证和经得起考验的技术实验基础。
     以上这些技术要求大部分是根据我国情况和特别需求而提出来的,是具有迫切性的问题。这些是些提纲性的要求,以后还需要细化,提出具体的技术性能指标。
     还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要求并不是希望单独技术进行评估,而是站在体系衡量的角度,注重在体系和框架结构设计上的技术要求,希望能够有一种技术概念、体系思想和框架设计,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平台,为系统地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基础支撑。
     明确了技术要求,以后的事情就比较好办了。目标清晰了,方向确定了,要求也清楚了,以后再怎么做就是属于计划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任务范围了。

十四,实施方案

     上面通过中国互联网历史回顾,目前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展望等方面的讨论,已经可以为未来十三年的发展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首先,未来的中国互联网仍然需要正常地发展,要增加网民数量,扩大应用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等等。不过,这些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的自发力量来推动,不需要占政府太多的精力。
     其次,政府(包括互联网发展战略制订相关的单位和专家们)应该将精力和财力集中起来办大事。而这种大事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需要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新型互联网框架体系。这才是意义深远而且需要强大力量才能做到的。单单放任民间来做是不可能的。
     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已经对此有所考虑。正如工信部科技司通信标准处戴晓慧处长最近指出,要“加大互联网体系的研究,结合我国的体系,研究提出我国互联网的总体架构,以指导我国互联网的发展。”5
     第三,过去几年发生的围绕国家是采用IPV6还是IPV9这两条路线的争论,也应该能够妥善地解决。尽管IPV6目前在中国势头很猛,但是由于其本身先天性缺陷,后劲不足。而且,在国际上新一代网络研究已经成为主流情况下,IPV6前景暗淡,已经不具备成为未来网络核心成份的资格。所以,IPV6必败无疑。但是,从技术研究(而不是体系研究)的角度看,IPV6的一些研究项目仍然是可以进行的。毕竟旧的IPV4网络将来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会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进行修补还是必要的。而且一些新技术也有可能应用到新一代网络上。
     第四,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新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就应该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在对具体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估筛选之前,需要进行理论准备工作。这包括,对问题、目标、思路、要求等的研究。本文虽然也提出了一些观点和主张,但那毕竟是一家之言,还需要群策群力。
        第五,在上述工作完成以后,就应该向社会公开征求技术方案。IPV6研究者当然会有同等的机会来竞标。不过,估计IPV6方面能够拿得出来的也就是几项枝节性的单项技术而已。框架结构不是IPV6的特长。收到各方的方案后,就进入评估筛选的程序。这中间必须保证公平公正,确保最有价值的技术方案获得采纳。
        第六,在获选方案确定后,就应该展开扩展、完善和基础建设工作。这包括四个领域,基本研究、理论化(包括标准制订),国际标准工作和工程建设等。
        第七,随后,进入网络整合阶段,即用新型互联网作为协议平台,整合网络形成新一代网络。这期间,新互联网协议还能够在各个领域内扩大应用,取得广泛的经济效益。
     第八,这样,十三年后,中国将有望第一个建成面向未来的、全新框架的、应用广泛的以新一代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网络体系。由于同国际标准组织如ISO/IEC和ITU-T等维持着良好的协作互动关系,中国的新系统也能够同世界互通,甚至会向海外输出技术。
     那么,未来的十三年将会是成绩辉煌的十三年,也是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十三年。

十五,IPV9展望

     对于IPV9,笔者已经写过很多篇文章了。网上也有很多介绍IPV9技术特点的资料。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只需要说明几点:
     第一,IPV9过去几年没有像IPV6那么风光,这不代表IPV9技术有问题,而是由于很多非技术原因造成的。现在都已经过去了,没有必要再去讨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关键的是,IPV6已经出局,而在中国能够同西方发达国家新一代网络研究相类似,甚至可以一较高低的只有IPV9。
     第二,IPV9作为未来中国互联网框架协议唯一天然候选技术的身份并不是看好的真正原因。IPV9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前瞻性、预见性和系统性。
     前瞻性是其在研究初期就瞄准了未来需求,采取了跨越式的思路。预见性是指发明者预见到了修补型方法的问题,而果断大胆地采用全新框架设计,这使得中国在这个领域获得了五至十年的领先地位。系统性是指,针对互联网的缺陷和中国的需求,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寻求最佳设计,而不是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微观方法。
     第三,IPV9也应该作为候选技术参加评估。以笔者的观察,IPV9将会获得高分,有利于其巩固技术领先的地位。

十六,结论

     互联网自引进中国以后,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促进了社会发展,但也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最突出的是信息安全受到的挑战和损害。解决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和其他负面影响,依靠国外技术标准是不行的,唯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取得主动、主导和自主权利,才能根据中国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解决问题。目前,国际上从下一代向新一代研究的转变,对修补性策略的不满,和对全新框架设计的热中,给中国自主创新互联网带来的难得的机遇。这个趋势,一方面使人们认识到了IPV6的缺陷问题,另一方面领悟到了中国自主创新的IPV9技术概念的可爱之处。同时,IETF在新一代网络研究中被边缘化,和多种力量投入新型网络研究。这使得中国有充分的理由展开自己的新型网络协议研究。
     因此,2008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过去的十三年是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未来十三年将是中国互联网从有到好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互联网事业前程远大。
        能够出现这种转变,要归功于国家有关部门和十进制网络标准科研工作者的先见之明。是他们领导了潮流,促进了从下一代向新一代的转变。曲高和寡。过去,他们是孤独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太超前了。现在,全新框架已经成为主流了。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队伍,最终将形成一股席卷世界的洪流。
  

1 分析师预计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越美国成全球第一,网易科技报道,2008-03-13。
2 据CNNIC统计,中国2008年初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6%左右,而世界水平为19.1%,美国为69.7%。
3 IETF RFC1606和1607。
4 《大学生智慧学》(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第108-109页。
5 戴晓慧:要及时推动三网融合 加大互联网体系的研究,移动Labs, http://labs.chinamobile.com (2008-11-29,19:32:45)
发表于 2009-11-8 05: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被一个男人跟踪两个派宁好神拖修女水宜生水杯爱上奥斯力神奇魔环

黄金被有两个修女,一个是叫做数学修女,另一个则是叫逻辑修女,现在已经快天黑了但她们离修道院还有很远的路程.黄金被数学修女: 你有没有注意到,后面有个男人已经跟踪我们有三十八分钟三十秒了,不知道他想要做什么?派宁好神拖逻辑修女:这很合理的,他想侵犯我们,数学: 天哪!在这样的速度下,他会在十五分钟之内抓到我们的,我们该怎么办?水宜生水杯逻辑修女: 唯一合理的方法当然是走快一点,数学修女: 好像没用呀,逻辑修女: 当然没用,那个男人也很合理的越走越快.奥斯力神奇魔环数学修女: 那我们该怎么办?在这样的速度下,他还有一分钟就能抓到我们了.龙卷风旋风扫逻辑修女: 唯一合理的方法就是我们分开逃,走那边,我走这边,他不可能两个都抓,那个男人继续跟踪逻辑修女.数学修女平安地到达修道院,但很担心逻辑修女会不会出事,然后就看到逻辑修女进了门口,黄金被数学修女: 逻辑修女你终于回来啦!感谢主!快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 逻辑修女: 发生了唯一合理的事情,那个男人不能两个都跟踪,所以他就来追我. 派宁好神拖数学修女:对对,但后来发生什么事? 逻辑修女: 发生了唯一合理的事情,我用尽全力地跑,他也用尽全力地在后面追. 水宜生水杯数学修女: 然后呢?
逻辑修女: 发生了唯一合理的事情,他抓到我了. 数学修女: 天哪!那怎么办? 逻辑修女: 我做了唯一合理的事,把裙子拉起来. 奥斯力神奇魔环数学修女: 天哪,逻辑修女!那个男人呢?逻辑修女: 他做了唯一合理的事,他把裤子拉了下去. 数学修女: 我的天哪!那后来呢?龙卷风旋风扫逻辑修女: 不是很合理吗,数学修女, 一个把裙子拉起来的修女,一定跑得比一个把裤子拉下去的男人快得多啊!!!
发表于 2009-11-15 02: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玫琳凯抗痘洁面

  过度紫外线照射、电脑辐射、环境中的粉尘、彩妆残留等均会阻塞毛孔,从而给痘痘的生成埋下隐患。若清洁不当,无法将堵塞于毛孔中的角质残留物及时清除,更会使已有的痘痘情况愈发严重。玫琳凯抗痘洁面啫哩,质地轻盈,加水后可产生温和的泡沫,帮助洗净堵塞在毛孔中的污垢和多余的皮脂,使肌肤保持清洁。洁面啫哩中所含的水杨酸和植物提取物的有效结合,温和无刺激,洁净肌肤无残留,预防痘痘的出现,避免肌肤困扰。
  抗痘澄清收敛乳液:收敛毛孔,肌肤洁净无油光
  过量的油脂分泌加上外界污浊空气却能导致毛孔堵塞,让痘痘们有机可乘。玫琳凯抗痘澄清收敛乳液,如丝般透明,极易延展,均匀涂抹全脸后,能明显感觉肌肤出油速度减缓,毛孔迅速呈现紧致状态。产品中的水杨酸配方帮助去除多余死皮,增进表皮健康状况,减少痘痘的生成,并降低新痘痘的产生率,使肌肤看起来更洁净健康。
  玫琳凯抗痘调理精华露:重点击退,痘痘无处藏身
  肌肤出现痘痘问题后,会在皮肤自发的修复的过程中会常常产生刺激反应。玫琳凯抗痘调理精华露涂抹于出痘部位,舒缓无刺激,并能够润泽肌肤,帮助减缓已有的痘痘。精华液中所富含的纯天然植物提取物,玫琳凯使您在涂抹之后无任何粘腻感,肌肤清透干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14 14:25 , Processed in 0.1005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