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network

一代医林奇人先师按摩专家黄万香小传--詹黄张按摩学流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惠文先生从经穴按摩手法和脾胃理论
作者:张戈|发布时间:2009-05-13|浏览量:1747次
已故成都市中医院推拿按摩名医柳惠文先生是黄派经穴按摩传人,在成都市有很高声誉,悬壶四十余年。在继承黄派(黄万香先生)按摩经验同时,又采百家之长,进一步开拓、发展了经穴按摩,尤其在杂病诊治上独具特色。

对颈腰椎病,柳氏认为痰、瘀、虚是该病发生的关键,治疗上以脾胃为本。经穴按摩手法操作又是治疗中心。现将柳惠文先生从经穴按摩手法和脾胃理论治疗颈腰椎病临床经验择要介绍如下: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张戈

1.经穴按摩手法治疗,重视选穴与配穴

柳惠文先生擅长经穴按摩,十分强调辩证论治。她言:“辩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之精髓,辩证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症候,论治是辩证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治疗法则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基础上制定出的治疗原则,其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她认为按摩查病,不光“手摸心会”按摩查病,也不能漏诊脉,反对忽视检查、辩证,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不良现象,倡导按摩手法治疗也应做到理、法、方、穴的完整性。她强调在按摩施术中,选用腧穴务求准确,掌握操作手法尤需得法。她认为,掌握操作手法平时加强手法基本功训练,以免“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同时手法要经过长期磨练才具一定“功力”,达到“渗透”的效果。还应体会手法技巧,这非一时一日之功,还需长久钻研才能达到“入其法而又出其法”。腧穴的治疗作用的特异性,取穴定位是否正确,选穴配穴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1.1经穴与奇穴应用

柳惠文先生认为,不论经穴与奇穴,都是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只要应用恰当,都有显著疗效。而且奇穴是在实践中陆续发现的新穴,是对经穴在应用不足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例如:从颈到腰骶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很多,如果对颈腰椎治疗用弹拨手法取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肺俞、脾胃俞、肾俞等穴,但督脉穴只能用推法和轻按手法而不适用弹拨手法让病员产生疼痛感,而奇穴华佗夹脊则补充了弹拨手法的应用,(其位于T1??L5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对颈腰椎病治疗手法应用提高了疗效。

1.2固定穴和非固定穴应用

固定穴是指腧穴的位置是固定的,包括经穴与奇穴。非固定穴是指没有固定部位而是“以痛为腧”的阿是穴。从腧穴发展的过程来看,有些固定穴也是从非固定穴中逐步确定下来的,如四神聪、太阳、腰眼穴。柳惠文先生认为既重视固定穴,也重视非固定穴,更不滥用非固定穴,她认为对颈腰椎病的治疗病情在局部并非随便找几个点按按而已,反感既不重视经络循行径路,又不认真研究腧穴的正确定位,也不仔细寻查最敏感的压痛点,错误地认为既然按非固定穴也有治疗作用就不认真地探索腧穴的准确性了,重要的是还得考虑疼痛的轻重缓急,如在颈腰椎病急性水肿疼痛期就不适用弹拨类重手法按摩,只宜用轻抚类手法来散结消肿,如病久或酸胀疼痛才用弹拨类重手法宣散瘀结。实践告诉我们,即使对于非固定穴,也必须按照一定规则选用,滥用不但影响疗效,按摩手法轻重掌握火候不当,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

2.经穴按摩和针药并用兼治

柳惠文先生对经穴按摩手法配合针灸合并药物治疗也有特色,她言:“针灸功其外,汤药治其内,则病无所逃诶”。柳惠文先生对颈腰椎治疗,认为痰、瘀、、虚是该病发生的关键,治疗上以脾胃为本。

2.1  痰??脾虚生痰,痰湿阻络

2.1.1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液,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柳惠文先生认为:嗜酒肥甘,饥饱劳倦等均可伤及脾胃,使脾失健运,不能对水液起到布散、吸收作用,反聚湿生痰,留滞于太阳经,如达颈项,气血不贯,不能上养脑窍,而见头晕、恶心欲吐、纳呆腹胀,苔白腻等“无痰不作眩”之病症。西医称之椎动脉型颈椎病。如达腰骶,感腰骶胀痛,酸麻拘急强直不能俯仰,痛连臀、帼窝,时轻时重,患部恶冷,变天即发作,西医称之腰椎间盘膨出症。正如沈金鳌《绪病源侯论.湿》中言:“以故人之初生,以到临死皆有痰,皆生于脾,-------则流通不测,故为其害,上到颠顶,下到涌泉,随气升降,”柳惠文先生认为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治疗当标本兼治,以健脾化痰和胃利湿。

2.1.2颈椎病(椎动脉型)治疗:以针刺取风池、颈4、5、6华佗夹脊、百会、太阳、曲池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十分钟。再以黄派经穴按摩开天门、分太阳、分推头部五经、弹拨颈4、5、6穴华佗夹脊、拿风池、肩井。方用半夏薤白桂枝汤合葛根汤加减。腰椎间盘膨出症治疗以针刺肾俞、膀胱俞、华佗夹脊腰3、4、5穴,环跳、委中、昆仑穴,以泻法为主,留针十分钟。再以黄派经穴按摩弹拨华佗夹脊腰3、4、5穴,环跳、殷门、承扶、委中,坐式旋转复位。方用牛蒡子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2.2瘀??气虚血瘀,脉络不畅

2.2.1柳惠文先生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瘀血阻络是颈腰椎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血瘀的形成当责之于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营气宗气生成不足,温煦推动无力,即气虚血瘀证。《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脉道不通,气不往来”。瘀血阻络,上下不交,气血不贯,无以上充头目致眩晕胀痛绵绵,颈肩部疼痛,痛有定处,舌暗淡,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弦。即“无瘀不作眩”。下则腰部感剧烈疼痛,按之不舒,其痛固定,转侧俯仰不利,单侧或两侧下肢麻木胀痛。本证为虚实夹杂。柳惠文先生治疗上注重“瘀”,以健脾益气化瘀为主。

2.2.2颈椎病治疗:以针刺取风池、颈4、5、6穴华佗夹脊、完骨、四神聪、肩井、内关,平补平泻手法,留针十分钟。再以黄派经穴按摩开天门、分太阳、分推头部五经、弹拨颈4、5、6穴华佗夹脊、推桥弓。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化瘀汤加减。腰椎间盘膨出症治疗以针刺脾俞、肾俞、中膂俞、华佗夹脊腰3、4、5穴,环中、血海、三阴交穴,以泻法为主,留针十分钟。再以黄派经穴按摩弹拨华佗夹脊腰3、4、5穴、环跳、殷门、承扶、委中,坐式旋转复位。方用身痛祛瘀汤加减。

2.3气血亏虚,椎脉失养

2.3.1柳惠文先生认为:久病不愈,劳欲过度导致脾气亏虚,不能健运水谷生化气血,以导致气血两虚,无以濡养太督筋脉。在上则无以上充髓海见头昏沉不舒,劳则加重,面色恍白,唇甲不华,神疲懒言,纳少肢倦等症,舌质淡,脉虚无力或细弱,即“无虚不作眩”。在下则腰痛以酸软为主,腿膝无力,喜揉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少腹拘急。根据柳惠文先生“治病必求本”原则,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

2.3.2颈椎病治疗:以针刺取风池、颈4、5、6穴华佗夹脊、太阳、角孙、脾俞、肾俞、足三里。再以黄派经穴按摩开天门、分太阳、分推头部五经、弹拨颈4、5、6穴华佗夹脊、推桥弓、按内关、公孙穴。方用柳氏调中保元汤加减。腰椎间盘膨出症治疗以针刺关元俞、气海俞、委中、血海、地机穴,以补法为主,留针十分钟,同时脾俞、肾俞温针灸一壮。方用右归丸加减。

柳惠文先生从经穴按摩手法和脾胃理论治疗颈腰椎病临床经验有独到见解和学术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研究,她不拘泥于古人的方式,灵活综合运用经穴按摩手法、针、灸和中药治疗疾病,对我们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也值得我们研究。

http://book.kongfz.com/37771/9445687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8: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network
黄 万 香 按 · 幸 牟 术 思 想 初 探


已 故成都市著名按摩医师黄万 香 (l 功。 一盆9 6 )4 已 去 世一 十六 年了 。 她给后 辈留下 了深刻的教益 。 按照她 的学 术思 想和 按摩手 法治病 , 疗效高 , 适应病种 广 。 如 内科的高 血压 、 冠 心病 、 偏瘫 、 哮 喘 、 顽固性头痛 、 急慢性 胃肠 炎 、 神 经官能症 , 妇 科 的月经不 调 、 痛经 , 带下 , !I 科的厌 食 、 久泄 、 病 气 、 身体畸形 多 外科的 痈疽 、 丹毒 等等 。 在减 少 当纹 、 雀斑 、 减肥 等方面 也零出 了可 喜的苗 头 。


黄万香 医师是 金堂县 河心乡人 。 二十 年 代随峨眉 山詹龙清真人学按摩 。 詹真人 要求 学生 极严 , 同学 的师兄弟均不能卒 业而 去 , 而 黄老 医 师刻苦好学 , 三 年后学成 。 她 除把 道家按摩 的一 招一 式牢牢 掌握外 , 并练就 了 按 摩杳 病 的绝招 , 堪称一 代 奇人 。 黄老 医师 四 十年 代 只身到成都 楞伽庵街开业 , 广泛 地 为 劳动 人 民治病 , 致使誉 满蓉城 。 一 九五 八 年在 党 : ,FJ领导下 , 和 张怀素 、 李友兰 医师一 起创办 少 ’ 成都针灸按摩专科 医院 。 生 前授补 三朴 、 j 、 , 遍 布全 国 。


二 笔 一 行与六 十 年代 初期 即开 始学 习按 摩 , 深 探他 : 刘 , 黄派按 摩在 中 国按摩界 中独 树一 帜 , 特 色鲜明 , 应 该发 扬光 大 , 为 振兴中 医 作出贡献 。 因 此不 揣浅陋 , 仅 扬黄老 医师的 学术 思 想中 自己体公 到 的整 体按 摩 、 循经按 摩和按摩查 知 、 三大 法 则简介 如下 。
一 、 整体按摩
黄老 医 师治疖 一 般来 用全 身按摩即使 是局部病变 , 也循 经 按 摩 到 很 远 。 她常 说 , “ 一 脉不 和 , 周 身不 安 。 ” 近年来 的学 术发 展 出证 实 了这 一 点 。 如 中 医通过寸 头 尺部脉能体察全身病变 , 张颖清通 过第 二掌 …骨侧能诊断和治疗全 身病 , 背俞穴 、 , 旗湃穴 ` 都能分 别反映和 治疗全 身病; 耳针 、 嗬针 、 l 鼻针 、 头皮针 、 手 针 、 足 针都能通过局 部来 }治 疗全身的病变 。 生物 全息学 说认 为 : 人休 … 的每一个 以节肢为单位 的局部都是整 体的” , 影 。 人体一个 部分发 尸 } : 丁病变 , 在全 身的各 ! 个部 分都可 能 出现 ’ : 病变 都 泣相刘 应 的反 应 {点 。 刺激这些反应 点 , 可 以治疗病咬而位 的 疾病 。 如腹泻可 在天 枢 、 脾 俞 、 尹可 :盘 、 耳 、 手 、 足出现反应 点 , 刺激这此反应 点 , …可共同治疗腹妈 。 那 么 , 整 体按摩就能 全而 } 刺激病理反应点 , 多渠道影响病变 部位提高 一治疗效果 。 那种头痛 医头 、 脚痛 压 1 的按 摩 方法是不 能和 整体护摩相 比 的 。


整体按摩也不沁 * , 二 一 必泛 网 : ;拐 J 厅 能 比 的 。 它 是在 技岸查 万 。 的基础上 , 有重点 地 进行按 摩 。 这些重点就是上文所说的病理 反 应 点 。 具 体表现 为压 ( 或提 ) 痛 点 、 舒适 点 、 又痛又舒适点 、 麻木 点 、 胀 点 哎 。 这些 · 点 或成点状 、 或成线状 、 或成块状 。 可 以分 别 出现在皮肤 、 麟理 、 肌 肉 、 经 脉 、 筋骨 。 除一部 分病人能 自己 觉察外 , 主歌址通过 医 生手 上 的触感 体会 出来 。 有些理论 卜有效 的 穴位 , 在触诊中没有反应 , 则不予 选 夕{ : 。 对 于 初学者 , 则 仅以 找压痛 改为 主 。 黄老 医师 简 单地归结为一 句话: ` · 少。 J 点 即重点 。 ” 所 以虽是 全身按 摩 , 要 点 , 池 匡通过触 愁寻 找 全身的多 个病理 反 应八 { _ 把局 部 的力 ’ 理 反 应 点与整 体的病变 联系 心 长 , 故 汁 整 体按摩.


二 、 循经按摩
古人 云 : “ 宁失 其穴 , 勿失其经 。 ” 可 见经络学 说中经脉比穴位 占有更 重 要 的地 位 。 黄考澳奔在按摩中虽不误 经 脉 , 手却魏 本上是请经而动 , 但不 贡视经 穴 。 为 了便于 按拳经 脉 , 黄派手 法 多是 指尖用力 。 黄 老 庆 ` 师晚有 , 指尖变得比 常 人粗大得多 。 黄派循 经 按摩 的特点是重经不 重穴和 沿经 脉寸 寸相 通 ; 取穴 以 阿是穴 为主 , 即以 痛 为俞 。 对 一 ’.J 经 脉应掌握 “ 脉行分 肉之 间 ” 的大原 则 , 即 经 脉运行于肌 肉与肌 肉或 肌 肉与 骨骼的间隙 中 。 有志于研 究循经 按 摩者 , 尚当仔细研究 《灵枢 · 怪 脉篇》 , 以掌 握经 脉的确 切循行 路线 。 不 可仅凭针灸挂图去理解经 脉的循行 路练 循鲜按摩有两大优点 :
1 、 得气感强 。 在经 脉 上 按 摩 , 酸 、 胀 、 冷 、 热 、 麻等不 同 的得气感明 显强于不 是经 脉的地 方 , 《灵 枢 · 九 针 十 二 原》 说 : “ 气 至而 有效 , 效之 信若风吹 云 。 ” 无 论 针灸 、 按摩 , 得气感 越强 , 疗郊 . 越佳 。 因 此 , 循经按 摩和 那 些仅仅是放松肌 肉的按摩 是不 可同 日而 语的 。
2 、 便 于寻 找反 应点 。 黄老 医师按摩的 爪 点是 在 以 压痛点为 主 的病那 反 应 点上 。 可 是这些病理反 应 点并不 是 漫无 目的地 全 身去 找 。 通过经 络与经 络 , 经 络与脏腑 的关 系就 能为寻 找病理反 应 点作出指南 。 如 胃病就 它 易在 中脱 、 梁 门 、 梁 丘 、 足 三里 、 内关 、 ’冲 俞 、 胃俞找 到病理 反 应 点 。 但 一 此 , 口只反 应 点 虽在 经络 路线 上 , 并不 一 定 在定 点 的穴 位 上 , 甚 至反 应在 周 围 的纤 筋 土 。
三 、 按按摩查病
黄老 医师 在 世时 , 不 光 能用 按摩 洽病 , 还伴 , ” 按摩查病 。 在 汝摩 的过程 中 , 常常不 用痢少 、 说 , 就能指出病人是 失 眠 、 或是 什 么 地方 痛伟 等 。 中 医主要通过望 闻 间切 四 诊 卉 病 。 但按 摩 医师利用切诊中 的触诊 杏 病有着 更便 利 的 条件 。 按 庵杳病 以 手的 触 礁 为 节础 。 触感是按 摩的神 气 , 手法只是按摩的外 形 。 按 降医 师贵任 以神 御形 , 即 以触感获得 的资料 来确定相应 的治疗手法 。 如 《 医宗全 鉴》 所说 : “ 一 旦 收汗 , 讥触于 内 , 巧生 于 外 , 手随心转 , 法 从 丰 小 。 ” 按 摩查病 可 以 从以下 三方面进 行 。
1 、 查病因 : 体内出现 了寒 、 热 、 虚 、 实 、 、 疾 、 淤等病变 , 皮肤 、 肌 肉 、 经 脉 、 脏腑就会 在 手下 出现不 同的异 样感觉 。 如寒 性收凝 , 病 理反 应 点多 呈 紧 缩 感 , 热 性弛 张 , 病理 反 应 点多 呈绷胀 , 虚证 肌肤松 软 , 或 指下空 豁感 , 实证 肌 肤肿硬 ; 痰证皮 下如 垫 棉花 或有结块; 淤 证肌 肤滞涩等等 。 找到 了病因 以后 , 才能 分 别施 以散寒 、 清热 、 补 虚 、 泻实的手法 。 若脏腑寒热虚 实 各 不 和 同 , 即可 凭触感分 别施 治 。
2 、 查病位 : 应 当首先分清 是 经 脉 自 病 , 还是与经 脉相 联的脏腑病 。 经 脉有病 , 多 表现 为经 脉 自身 及 一 ` l : 相关 的皮肤 、 腆理 、 肌肉或是 筋 骨的板结 、 肿块 、 酸软 、 疼痛或 运劫障碍等 。 脏腑病 除 脏腑见证 外 , 脏腑所 在部位及 与脏腑相关 的穴位 或特殊反 应点上 多 出现 异 常 。 通过查 到 的反 应 点 , 先看反 应 点所在的经 脉和穴 位 . 再结合四诊 , 一 般能 作出 正 确的诊 断 。 如足 三里 肿硬 , 施 以一 定 压力 , 宙人必 出现 明显 压痛 . 再查 膝盖 有肿 胀 , 病 人关 汽必 痛 , 即可诊 断为关节 点 。 这 是 经 脉 自病 , 连 及 附属 的经 筋 甚 至 皮 部 发 病 。 如 膝 盖无反 应 , 中脱有蜜塞 , 胃有收 缩 戍仲肢 之 态 , 病人 必 胃痛胀 等 , 即 可 诊 断为 胃病 。 这是 与经 脉相联 属的脏 腑病 。 如胃不 痛 胀 , 中院柔 和而神厥 , 气海有压 痛 , 病人 多 腹泻纳差 , 则可 诊 断为脾肾气虎 。 这是 甲 经 之 病 影 响表纤不 通 。
另 外 , 也可 用 个 身观 点来看待病那 反应 点如 以 整 支手特对应 全 身 . 则肩对 ’ln 头 . 肘 对 应 腰 , 手掌对 应四 肢 : 怕以 前臂 对 应 个 身 , 则肘对应 头 , 臂 内对 应腹 . 饵 外 对 从背 , 借下部对应 四 肢 , 以 手对 应全 身 , 则腕 对应头 , 手掌对 应腹 , 手背对 应背 , 指对应 四肢 。 经 络系统 与全息 系统是人 体两个 相互 独 立 又相 互联 系的系统 。 由于 人体 的 复 杂 性 , 有的病理反应 点的出现 还 石 龙确知反 应 何病 , 但对 症治疗 也能 使 人休感到轻松呀 可 以消除潜在 的沽 )份 。


有志干 按摩查 病者 , 还 应木 着 发 皇古 义 , 融汇新知 的原 则兼修现 代解剖学 。 这样 在发现 反应 点后 , 对判断病位 有极 大 的帮 助 。 如模到腹 腔 内脏器有炎性肿大 , 有 了解 剖知识 , 便极易判断出何脏 、 何腑有病 , 用 于指导循经 取穴 非常方 便 一 又如 小骨神经痛 多循胆经 发 生 , 但很 多 为腰椎肥大压迫神经 根所致 。 知此理 后 , 着 重用 手法消 去腰椎部 淤血 、 痰湿 . 可 使 疼痛较快缓解 。


3 、 指导 治疗 : 查 到病理反应 点以后 , 这些反 应 点的部 位即是治疗的重 点部位 。 又 要先确定病理 反应 点的深浅和 肿硬程度 , 这 样才 能为用力的深 浅和 大小提供 依据 。 按摩 治 病一 般是由浅入深 。 病位 浅则 力 着 , 予 浅 表 , 病位 深 则用力至深处 。 虑 证 反 应 点多 软 , 用 力较小 , 实证反 应 点 多 硬 , 用 力较 大 。 又须根 据病 因确定 用 力的方向 。 散寒用 力多 向内 , 解 热用力 多 向外 。 如用 力不辨重 点部位 , 按 摩治 病只有凭侥幸取效 , 如 用力 不 辨深浅 , 病在 皮 肤而 用力至肌 肉 , 则力 过 病所 , 病在筋 骨而 用力 至肌 肉 , 则力未 达病 所 . 会 劳而 无功 。 如 用力不 辨大小 , 则虎证 川人力 易伤 正 , 实证 用 小力 难祛邪 。 如 用力 不 辨方向 , 则难以 平 调 阴阳 ; 寒证 清热 证更 寒 , 热证 散寒证 更 热 。 均会 降低疗效 , 甚至 加 重 病情 。 浅处病 变缓解 以 后 , 才宜 向 深一 层治 疗 。 还有个 用 力时 间 的 问 题 。 时 问过 短 , 达不 到治 疗效果 , 时 间过 长 , 又会 损伤 肌 体 。 其间分 寸 也需 通过 触感未掌 握 。 一般 来说 , 病理反 应 点内的状 况有一 半 的缓 解即 可结束 治疗




四 、 1 1 、 结 黄派按摩的枝心是 按摩杏 病 。 通过按 座 的神气一一 “ 触感 ” 找到病 变在身体 _ ! : 的病 理反 应 点 。 肛 确定病因的寒热虚实 , 又确 定 病位 的脏腑经 络 。 才能使温清补泻的具 体 丁「 法对证应用 。 也 通过触感确定手法应用的火 , 既用力 的重 点部位及 、 时 间 。 循经 按摩既是寻 找病 深 浅 、 早找病月 大褚刃` 一 【反魔声的 指南 , 又能增强刺激病理 反 应点时对病变部 位的作用 。 因为 病理反 应点的 而 积 一 般较 大 , 若能准确按 摩在经脉 土 , 作 用 就强得 多 。 整 体按摩 便 于 寻找名 个 病理反 应点来 共 同作 用于 病变部 位 , 形 成对 代变部 位的围攻 以 增强 疗效 。


黄万香医师在世时 常洗 本拐茂肠 “ 易 学 难精 。 ” 其难就难在按 摩查病的触 感难练 成 。 但这实在是按 摩治病的关健 。


以 上是我对黄万香老 医师学术思 想的一 点粗浅体会 。 挂一 漏万 及谬误 之 处 六 所难 免 。 敬请同道 门指正 , 本 文承 前辈师伯 、 师 叔成都 针灸按摩专科医 院 黄玉如 、 何素清医 师 , 成都针灸按 摩 医院 李先 惠院长 , 金堂县 张诚毅老 师审阅 , 特此致谢 。 令冷 、夺令冷个今今 一 杏才一 价 一 人价 , 峨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21: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真按摩源于何时,已无人知晓。据流派传人周述炎介绍,上世纪初峨眉山道士詹龙清真人(四川峨嵋佛道并存)就精通此术。詹龙清真人出生及卒年均不详,但他精通峨眉武功,内力非常深厚,善于调伤养息,平时深居观内,为僧为道救难解疾;每逢庙会及盛典,他又是香客们争相拜渴的长老和消灾除病之所寄托。据传先后曾有近百人拜其为师,欲习其武功与医技,但囿于旧的传统和理念,少有得其道者。上世纪20年代初,他应友之邀前往武汉,途经成都东门外石板滩嘟县)时,不幸催患痢疾,下痢不止以至水米难进。幸得栈房女主人黄万香之悉心照料始得康复。也是苍夭安排,病愈之后,在调养将息的一段日子里真人与黄万香相处融洽,谈话甚为投机,其按摩之术也为百姓知晓,于是留下为当地人按摩治病。黄万香虽目不识丁,但聪慧过人,善摩仿、喜动手,且过目不忘,每观真人按摩以至废寝忘食,最后干脆弃其客栈,专习按摩,其虔诚之心与可造之资令道十分感动,遂正式收其为弟子,并倾囊相授,不但一招一式得师之真传,而且在30岁左右始习其内功竟然有成。不久,师徒二人在石板滩一带名声人振。见弟子已尽得其道、尽识其法,义得群众拥戴,为师者感怀于心。为了弟子之发展,传技后真人也学其祖竟不辞而别,不知其所终。

嫡传弟子黄万香(1890-1964)于上世纪30年代离开老家石板滩,进入成都,以按摩为业,先住楞伽庵,后于40年代末在暑袜南街购得房产,坐堂行医,救人无数,在当地享有极高声誉。解放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公私合营之路,1956年就以其诊所为主成立成都首家“针灸按摩门诊部”,是我国最早的推拿按摩诊所之一(1956年北京成立按摩医院、1958年上海成立推拿联合诊所叨,地点在今春熙路,并任门诊部主任。由于天真按摩确有特色,对于多种病证都能立竿见影,加之黄本为生意人,经营有方,管理得当,因此生意十分兴隆。不久(1958年)即将门诊部发展为“针灸按摩专科医院”,并任按摩部主任。该院在当时的成都很有影响,现在的很多老成都都曾接受过其治疗。该院还开办过数期学习班,约300余人参与学习。以至于黄万香和天真按摩被列为成都市第一批国家中医药抢救与继承的重点对象,当时成都市卫生局曾指派柳惠如等四人跟师学艺并整理与总结其经验。可惜,因政治动乱等原因,其术未能得到推广。

黄万香先后曾传技于李云秋、张诚毅、张义和熊素清等人。李云秋跟师最久,功力最深,1956年去北京发展,为北京铁路医院推拿医师,退休后留在北京,80年代曾回四川祭祀黄万香,据传曾为宋庆龄委员长推拿;张诚毅和张义均为黄万香之病人,因感其救命之恩而学习此技,学成后张诚毅回金堂、张义回甘孜老家均以按摩为业,并传有弟子;熊素清(19101988)为其女性传人,与黄相处甚密,巾帼不让须眉,为人治病多有奇效,传其子周述炎;周最早在四川大学医务室工作,为退休干部及教授保健按摩,1994年通过自学获得中医师资格,离职并设按摩诊所于家中,我们数次登门拜访,均因病人之多而无暇交谈,据病人介绍常常必须提前1月预约才可能得以诊疗,可见其功力之深和影响之大。

在黄万香的弟子中,柳惠如本为成都市卫生局干部,1958年为整理黄万香按摩经验而指派跟黄接触,最终却拜其为师,成其高徒,后任成都市中医医院按摩科主任,文革前即晋升为推拿副主任医师。

关于著述,据传黄万香曾藏有詹龙清真人手书《天真按摩》,并奉为珍宝,但不幸于1947年成都发大水时遗失:黄万香、熊素清等人皆不识字而未能留下著作;周述炎经潜心研究与整理有多篇文章发表,如《黄万香按摩学术思想初探》、《浅谈脊柱病》、《天真按摩的心理诊断与治疗心法》等等,并撰有《天真按摩钩弦》(约8万字,尚未正式出版)。此外,据周述炎介绍张义曾保留有黄万香办按摩学习班时的油印讲稿和自己所学之心得:而柳惠如的确完成了《黄万香学术经验》的整理并上报,但未能成书,可惜原稿毁于文革,后人不可得见。

天真按摩现有一个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和一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在整理天真按摩流派

现有一些天真按摩相关的一些文章:浅谈脊柱病(存目) 、整体经穴推拿术、对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十字诀的感悟、一代医林奇人先师按摩专家黄万香小传、柳氏对黄派经穴按摩的探索与发展、中医哲学与按摩治疗心身疾病、雷淑玉传、黄氏按摩流派研究进展补遗、漫谈按摩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存目)、四川的天真按摩、暗示疗法、天真按摩的心理诊断与治疗心法、按摩与悟道、三焦按摩 、浅议“一旦临证……” 、按 摩 说 痛 、黄万香按摩学术思想初探 、论按摩治法纲要 。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22: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8 06: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7 13: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议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2021-06-17   阅 1  转 69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句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的话,被按摩界同人引用得烂熟,未见人有过疑问。江苏徐军医生于不疑处生疑,认为按摩“各派都存在一个空白”,多次南下北上拜访名家,字字求解,被人看成“奇谈怪论”。罗凛先生又公然在04年2期的《按摩与导引》上,把这个“奇谈怪论”的信登了出来。如今徐医生经过二十五年钻研,已有心得。我今年五十六岁,也沉迷在按摩学中几十年,略有心得,就想对“奇谈怪论”来一翻推演。但一个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理解未必一致,现在把一得之见写出来,希望得到同道高人及徐医生的指正,以利于按摩学术的繁荣。

    一旦临证:这里的“证”,只当“病情”解。

    机触于外:

    机,本义指弩上的发动机关。引伸出机制、机理、关键、时机、机密、运动变化的生机、细微的迹象等多重含义。这里指幽微难知的病机,兼有上述各义,只能解释,没法翻译。机,古写成几,《易·系辞下》说:“知几其神乎!”知道机就是神妙吧!

    触,触诊。按摩的基础就建在这个“触”字上。按摩家对病机的认识,特重视通过触诊搜集信息。触诊贯穿按摩的全过程,手一接触病人就算开始触诊,通过触诊所得信息,立刻就开始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又同时在不断的触诊,以指导治疗用力的弃、取、轻、重、缓、急、久、暂及角度的变化等。还可以通过触得的治疗后的病机变化以推断病情的预后。湖北袁正道(1890—1981)老先生在《中国按摩讲话》中说:“按摩一面在为病人诊察,即一面在为病人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又有诊察,中间不离开一分一秒的时刻,且时时刻刻在为病人核对病症与脉症,效应随之产生,临症不需要频繁检查,不迟误急病抢救的时间。”

    触诊功夫只能在长期的实践中获得,其提高是没有止境的。我从12岁接触按摩,至今已44年,年年都能触出新的感觉,甚有乐趣。举例如水肿,先见下肢按之如泥,起坑久不平复。初学者要通过触诊摸出水肿与正常皮肤的区别是办不到的,经过练习后,刚摸到还按不起坑的大腿,就能知道小腿有水肿。又能辨出按不起坑的气肿,可先告知病人减肥而体重不减。又有痰肿(如粘液性水肿),皮肤厚钝,也不起坑。如此功夫即步步提高。

    原文的触诊主要指骨伤病,如说:“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但触诊的原则是具普遍性的,内、外、妇、儿各科病的治疗,都离不开触诊的指导。初学者,触诊以找压痛点为主,可以通过询问病人得知,治疗以压痛有缓解为度。应当知道,病变的机体组织一定和正常的组织不一样,你就有可能把它触诊出来。初诊一个疑难病,可能几个月也找不到“病理反应点”,一旦你把它找到了,你的触诊功夫就长一分,疗效也就好一分。可能你天天找都找不到,一旦找到了,就在你天天按的地方。到用熟以后,病理反应点内是隐痛、剧痛、痠痛、胀痛、灼痛、爽痛、不痛、舒适,不用问病人,也能大概知道。病变缓解与否,都通过触感可知。这样才能指导医者用力恰倒好处,不致给病人造成损伤。另外,有的病理反应点很深,不推筋著骨找不到它;有的病理反应点很细,虽浅在皮肤,功夫不到,就是手把手让你去摸,也摸不出来,而且不发生压痛,一旦摸出那种细微的感觉来,轻轻一用力,病人也痛不可忍。这后半句话,简直言近于妖,还是忍不住把它写出来,任人评说吧!

    所谓“病理反应点”,有的是通过经脉、穴位间接反映病机信息,有的直接就是病变部位。手法虽有温清补泻之用,功力不足,此处用之宜慎。要辨病理反应点的部位是在皮、肉、脉、筋、骨?还是在何脏何腑?要辨反应点内是热壅、寒凝、湿阻、痰积?还是气滞、血瘀、水停?不如此,谈何“辨证施治”?没有触诊功夫的按摩,纯粹是瞎猫去碰死老鼠。要想提高疗效,不亦难乎?

    于外:自然是指医生从病人体外,触知病人体内的病机。

    巧生于内:

    巧,巧妙的手法。其标准应当是:“用力少,疗效高,无或极少副作用”。

    怎样做到用力少?无论轻或重,第一是要学会用体重按摩。这个力不消耗体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体应用时:1、要学会根据施术的具体情况把手指和手臂当成杠杆来用。一则可以更省力,二则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比如可以把向下的重力变成向上的作用力。2、用改变压强来驾御轻重。如要轻摩时增大受力面积,用掌或四指并拢施术;要重按时减小受力面积,用指尖或肘尖施术。3、善于利用惯性。除了静止的按法外,凡重复运动的揉、摩、推、滚法,都要做到这一点,才能轻松耐劳。发力时身体向前一倾,即是分一部分体重以施术,倾斜之多少,视病情而定。用力至尽头,即借反作用力,顺势往后一倒,如此反复倾倒即形成整个身体的惯性摇动,整个身体要形成一个和谐的运动(简称谐动),切忌僵滞。一指之动乃是一身之动的结果。站位施术,力由踵发;坐位施术,力由尻发。初发力时如涓涓细流,再汇合腿力、腰力、胸力,以身使臂,以臂使指,和身向患处撞去,无须用力施术,病人也会受不了。所以按摩是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连续工作几小时下来,大致与打几小时的麻将差不多。如果你觉得累,就一定是技巧没有掌握好。另外,谐动,还当有共振的原理参与其中;我自己体会,一指用摩法时,所有的脚趾都在不自觉地随着转动。肢体之间完全不能僵滞,否则形成内力互耗,既累人不说,病人的感觉也难受。

    用力少的第二个要求是练出功力。朱春霆先生提出用力十字诀: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

    “柔和”作用的形成,当与“谐动”有关。柔和与用力的轻重缓急无关,但轻重缓急都可以是柔和的。徐医生不赞成“均匀”的提法;但据我想,提“均匀”者,是针对初学者轻一下,重一下,快一下,慢一下的没有章法的施术,并非反对手法有轻重缓急之别,其实质或许也是指谐动。“持久”当然也与谐动有关。

    “深透、有力”的作用,据我体会与功力有关。一个没有功力的彪形大汉,用尽全力按在病人身上,病人只觉得力在皮上,透不下去。而有功力者对病人抚摩一下,病人也能体会到力透筋骨。有力的要求并不具普遍性,因为补法用力宜轻,并不要求有力。但有功力者即使是轻用力,病人也感觉是穿筋透骨,而说是重。有气力者,病人未必感觉你有力;能深透者,病人必觉你有力。从病人的感觉来说,深透与有力是一回事。“深透”应当是判断施术者有没有功力的标准。但武术内功的深透是破坏性的,深透必须与柔和相结合才是医疗内功。功力的深透还与触诊功夫的提高息息相关。

    柔和与深透应是对习按摩者的两个核心要求。

    用力少的第三个要求是:忌用蛮力。蛮力指专用肌肉收缩发力。人体的运动离不开肌肉收缩力,但按摩中只是用来作一点启动力和保持肢体一定姿势的力。如拿捏手法,主要是用肌肉收缩力保持拇指与其余四指的钳形姿势。真正用力是以身体的倾、倒带动手臂的杠杆,以拇指作支点,其余四指作阻力臂的运动。另外,蛮力往往给人以生硬的感觉,又容易造成皮下出血。这些道理说来简单,但却不容易做到,这与个人的资质与悟性有关。比如你说:“走路时出左脚,右手向前;出右脚,左手向前。”说得完全对,若有人照你说的去走路,却定然走不来路。语言表达有局限性,道理写出来,知道比不知道好,深者可得其深,浅者可得其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怎样做到疗效高呢?1、要熟悉生理、病理、解剖、诊断等基础知识,如原文所说:“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2、要熟悉各种手法的功效,熟练掌握手法的操作技术。3、一定要练出过硬的触诊功夫来,触诊功夫既指导诊断,又指导治疗,还防止失误。

    怎样做到无或少副作用呢?这就要求有同情心,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前面提到的有过硬的本领等等。对初学者,“忌用蛮力”一点尤当注意。但有的副作用难以避免,如纠正陈旧性的脊柱小关节错位及攻破顽痰死血凝结之处,难免会有些损伤,术后会后遗好几天疼痛;但过后必随之以病情的好转,不同于病情加重。所以,尽量做到无副作用,不得已则少副作用。

    能做到上述三条,虽不能必巧,也离巧不远了。

    生于内:内,指医者的内心。在积累了若干的学识,技艺,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原文尤其指出在触诊探察的基础上,由内心生出巧妙的治法,所谓熟能生巧也。但具体到每个人却不必定生出巧来。这个“生”字,要靠即时的感悟——灵感。如千万人见气冲水壶盖,都漠然置之,唯瓦特才能生出蒸汽机的设想。有的人到退休也技艺平平,资质差也。人才难得,所以,如何吸引人才,对按摩学术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灵感的产生,一定要平时玩味沉醉其中,即俗语所说“进入状态”,然后能触机而发;即使天赋高的人,也要平时关心研究,才能触发,对毫不关心的事情,如何生出灵感?

    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心,《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用来胜任认识外物工作的东西叫心。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所以心指显意识。灵感从“内”产生,“内”的定位模糊,不知其从哪里来,有潜意识的含义。潜意识产生灵感的创意,又暗中操纵心去支配手,治法就从手上表现出来了。潜意识在人生起很大的作用,人类习焉而不察。如你走路,用不着想如何抬左腿,放右脚,潜意识就会让你走;人的记忆,你不知到记在什么地方,你用时,就会从潜意识中冒出来。而大凡技艺一类功夫,一定要进入状态,才能让潜意识有好的发挥。如体育、音乐、书法、绘画,其绝品都是以平时的磨练功夫为基础,由潜意识触机而发,想出来的东西是匠人作品。如乒乓比赛,球来如电,不容你有想的时间,主要靠潜意识随机应变。如何开发出潜意识中的潜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此说来,“法从手出”完全是个可传而不可授的事,只有医者自己去随机应变。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市已故著名按摩名医黄万香先生,系金堂县人,清末明初随峨嵋詹龙清真人学习按摩术,于40、50年代饮誉蓉城。黄先生弟子甚多,广布全国。原成都市中医院按摩科副主任医师柳惠文老师(于1993年9月病故)即为门下高徒。柳氏随黄万香先生学习按摩六年,深得真传地把黄派零星、散乱的、心传口授的推拿按摩手法,进行归纳整理,在黄派整体按摩、循经按摩、按摩查病三个主要方法基础上,结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经穴按摩,分推、拿、按、摩、刮、滚、弹、掐八个基本手法。并运用其治疗多种痰病,疗效卓著。

一、柳氏经穴按摩八法及功能:

1、推法:将单大拇指或双大拇指侧面置于患处。沿直线作上下左右推动的一种方法。有调和营卫、消肿化瘀之功,可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脾胃不调、肝气郁结、四肢各关节红肿疼痛等病;

2、掐法:即用双大拇指甲用力同下掐压刺激腧穴。有开窍醒神、回阳救逆之功,可用于中暑、中风、昏迷、精神不振等病;

3、按法:分拇指按、掌根按、鱼际按三种,分别作用于患处,微用力深压按而留之,用力大小随证灵活掌握。有开通闭塞,祛寒止痛之功,可用于腰背寒湿痹痛、脾胃受寒胃中冷痛、大便秘结等病;

4、拿法:分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医者用双大拇指和其它手指作对称运动,向上提拿患处,本法有泻热开窍,通经活络之功,可用于感冒头痛、颈项强痛、四肢肌肉经脉痹阻不通等症;

5、摩法:以指端掌根或鱼际附着于患处,作不断的旋转摩动,本法能和胃健脾、消积导滞。适用于胃痛、腹胀气、肝气郁结等病;

6、滚法:即以手的小鱼际部附着于患处,由上而下直线滚动,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之功,本法可用于腰背下肢寒湿痹痛、肌肉痉挛等;

7、刮法:即手呈半握拳状,将屈着的手指第二骨节附着于患处,由上而下直线刮动,本法能祛风除湿、散寒解表,本法可用于风寒感冒、寒湿腰背痹痛等病;

8、弹法:食指、中指向拇指内方,相对用力弹拨筋腱,本法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之功,可用于颈项四肢经脉痹阻不通等病。

二,柳氏经穴按摩的特点:

1、经穴并重的新手法:黄派经穴按摩特点是循经按摩及整体按摩,重视经不重穴位,即“重经不重穴”。提出以经脉寸寸相通,阿是穴为反应点,即“以痛为腧” 柳氏根据黄派特点,在原有整体按摩、循经按摩基础上,创立以经穴并重按摩为主的新手法,它既注重十二经脉及任督脉之间循行路线的顺逆及病程的归属,即“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如足踝关节陈旧性扭伤者,宜顺其经脉走向,拿足三阳和推足三阳经;对急性踝关节扭伤者,宜逆椎足三阳经及足三阴经脉,又注重循经穴位上应用,即“病远道者,必先使气直达病所” 主要按压经脉的特定穴,如五输穴、原络穴、俞募穴、郄穴、八会穴等重点穴的选择,以及补泻手法的应用如对肝肾阴虚型高血压,除疏通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外,对症取原穴太溪、太冲、外关.募穴期门,宜补法;对肝胆火盛型高血压,取脾募章门、膀胱募中极、脾之大络大包、心包络内关,宜泻法。说明柳氏将黄氏整体及循经按摩特点与针灸穴位有机结合,有所创新及发展。

2、中西医结合探穴查病;黄氏按摩查病法原以手触感为基础,即《医宗金鉴》:“一旦临证,机触于内,巧生于外,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除了医者手触感以外,还有患者自身反应。柳氏以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分证,用西医解剖来定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来明确诊断病情柳氏在临床中尤其注重腹部及背部任督脉探穴查病,认为任脉触诊中正常人触感不呈粗索状为佳,若“脐之上下任脉见者,胀大如箸,为脾胃虚……病人则难活,劳伤大动之候,多有此证。”如中焦疾病诊断以手触腹部任脉不温,全腹软弱而缺乏弹性,按上脘、中脘两穴,患者自觉舒适,多为脾胃虚弱型,常见头痛、遗精、体虚便秘、疝气等。如手触腹壁肌肉紧张,患者不喜触压,按之痛甚,触任脉有灼热搏动感,多为脾胃实热内蕴型,多见头痛、眩晕、胃痛、小儿痿证等。对下焦病诊断,柳氏认为若手触其小腹之任脉,手觉虚冷,其动气又沉微,重按腹部觉坚硬,并有压痛传及腰部者肾虚之候,多见肾盂肾炎、痛经、月经不调等证;若小腹任脉触之左右两侧肌肉拘急、呼痛者,多为急性腰肌扭伤、腹泻、便秘、疝气、经闭等症。背部督脉及膀胱经的触诊,据“五脏六腑以背为俞”的原则,采取按压及弹拨督脉和膀胱经俞穴以探查反应点。如按压右肩并、梁门和背部肝俞、胆俞有压痛,则可诊断有胆囊炎的可能性。又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则督脉的神道、灵台、至阳穴上压痛明显,疼痛放射至前胸,西医认为胸椎小关节紊乱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而督脉三穴的反应点又恰在第五、六、七胸推上柳氏认为探穴查病要灵活掌握八纲辨证及结合必要的西医诊断,不可牵强附会。

3、视四时人气的差异:柳氏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反应受不同地理环境、气候及体质强弱影响,其感受程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季节影响的时差在中医治疗中也有差异。《内经·四时刺逆论》言:“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之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素问·缪刺论》言:“上邪之客于形也,必先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孙脉,留而不去,入舍络脉,留而不去,入舍经脉,内连五脏。”故外邪侵入内脏,须通过经络传递,反之,若邪气直中脏腑,必累及经络。因此,我们在按摩治疗中,所及的经络和穴位所用的力度应随四时气之所在,邪气之所不同而变异,即“洞悉血气之源流,而后导邪病之采却”。“若春气在经脉,”其按摩循十二经脉和任督脉之干线取其俞穴,不得偏离,手法宜重;“若夏气在孙络,长夏之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系夏秋患病,其病邪表浅,治疗中手法宜轻:“冬气在骨髓中”,多取背部膀胱经及督脉,用力深透缓和。

4、手法施术,补泻为要:黄派在整体按摩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痛证,抓住某些重点腧穴,按摩时手所用力的轻重及方向等作为实施手法补泻是治疗的关键。《素问·空骨论》言:“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柳氏据其长期临床实践认为:“顺其十二经脉方向为补,逆其十二经脉方向为泻;向心性为补,离心性为泻;轻者为补,重者为泻。”柳氏特别注意腹部呼吸补泻(有点类似针灸的呼吸补泻),即以患者腹式自然呼吸,吸气一次,拇指按压天部(浅层);第二次吸气按压人部(中层),第三次吸气按压地部(深层);吸气时抬至天部(浅层)重复三次,为补。若泻,则呼气一次,深压至地部(深层);然后第二次呼气上抬至人部(中层),第三次呼气抬至天部(浅层),重复三次,诊断病情时,分清虚实,以定补泻。如脾胃虚寒型胃痛,宜按压双梁门,行补法以温中健脾;若肝气犯胃型胃痛,宜按中皖、天枢以疏泄肝气。

5、针对病因以辨证施术《素问·标本病传论》“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经穴按摩须针对病因而有选择性地应用手法,因不同病证感受邪气也不同,损伤脏腑所表现的症状也有区别。如寒邪犯胃型所致胃病,其症状得温则减,按之剧痛,我们以疏导背部脾胃宜补法,健脾温中治其本,最后取腹部中脘、天枢分推肋下以散寒止痛治其标。又如急性腰肌扭伤应以轻柔缓和手法疏通筋络,缓解腰背肌群紧张痉挛以治其标,最后以整复手法治其本。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05: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26 01:07 , Processed in 0.0983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