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etwork

艾足养生河北玉手---道一养生---宫氏艾足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08: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network
艾灸脚居然有这么强大的效果!

徐老师


生活分享




​关注她
15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

人老脚先衰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明朝时期的药王孙思邈,就曾将其长寿秘诀留于后代,即每天揉搓按摩脚底的穴位,尤其是脚底涌泉穴。


脚底,五脏六腑的交汇处

脚底这是人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中医而言,他们认为脚底就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交汇处,经常的按摩或艾灸脚底,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帮助人们更好的抵抗疾病。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温度较低,且与上呼吸道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艾灸脚底的好处艾灸是非常天然的保健方法,那么艾灸脚底的作用是什么呢?

1、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脚底的穴位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脚上有哪些穴位以及功效:

1、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肾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各类妇科病等。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艾灸涌泉穴的作用主要是治疗失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疗效。可以调理神经衰弱、晕眩、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肾脏病等病症。

2、大敦穴

大敦穴主要调理:目眩、腹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太冲穴

太冲穴主要调理:肝脏病、牙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4、行间穴

行间穴主要调理:眼部疾病、腿抽筋、肝脏疾病、月经过多、粘膜炎等。

5、太白穴

太白穴主要调理:胃痛、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此外,脚底还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艾灸足底可以改善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对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消化不良、胃痛、腹胀、便秘、腹泻、月经不调、腰腿疼痛、血压增高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08: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network
脚丫虽小,五脏俱全,艾灸、足浴护脚的原理在

人有脚,像树有根。树木如果枯朽,一定是根已枯朽;人的衰老、死亡,也是从脚开始。反过来说,只要脚是暖的、通的,人就健康、长寿。

脚底有很多反射区。把两只脚并在一起,它可以投射出五脏六腑各个组织器官。



脚底与身的总的对应关系为——头部对应脚趾,胸部对应脚掌的前半部,腹部对应脚掌的中部,盆腔部对应脚跟。


也就是说,把脚竖起来,脚底就可以看成一个直立的人从头面到盆腔的部分(这也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


把握了这个总原则,再去找具体脏腑、部位的反射区,就容易多了。详情如下:


头部各器官的反射区全部在脚趾上。额窦(相当于前额和颅顶)的反射区在各个脚趾的趾端;眼睛、耳朵以外的头部器官,比如大脑、垂体、小脑、脑干、三叉神经和鼻子等的反射区均位于脚大趾上;颈项的反射区位于脚大趾的根部;左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位于右脚,右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位于左脚。


胸腹部与足反射区的对应关系是,胸部各器官的反射区在脚掌前半部,左肺的反射区在左脚,右肺的反射区在右脚,心的反射区位于左脚。


腹部各器官的反射区在脚掌中部。处于中分线的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等器官在左脚、右脚都有反射区。而左肾和脾的反射区在左脚,右肾和肝、胆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从脚底经过的经络,只有肾经这一条。肾经是从脚内部脚小趾靠下的位置起始,内行到达脚底的涌泉穴,所以涌泉穴是肾经在体表的第一个穴位。


下面进入经络循行的学习,先来个长长的肾经循行图:


   

1、涌泉穴

经气涌出如泉


坐标:足底部,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上1/3处

擅长:开窍,降逆,调理高血压、失眠、癔病、神经性头痛等


从脚小趾下方开始的肾经气血如地下水,到达此穴后涌出体表,像一眼泉水,该穴因此被称为涌泉。


涌泉是急救穴之一,和神阙穴一样是「会吃药的穴位」,艾灸、按摩、足浴都是对它很好的保健方式。


   

2、然谷穴

肾水里燃起一把火


坐标: 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擅长:调理烦躁口干、咽喉肿痛、糖尿病、月经不调等


从涌泉涌出后,肾经从脚内侧上来,到达然谷穴。然谷穴是肾经上的萦穴,属火,对烦躁口干、咽喉肿痛等火性问题效果明显。


肾经从然谷穴上来后,以内踝骨后下方为中心,顺时针绕了一圈有余(那么喜欢内踝骨呐)。经上的「太大水海」四个重要穴位(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分别在12点钟、3点钟、6点钟、9点钟方向上,而内踝尖大致在10点钟方向。

   

3、大钟穴

气喘如钟,来敲大钟


坐标:脚内踝后下方,内踝尖向下半横指跟腱前缘上

擅长:益肾平喘,调理气喘、咽痛、足跟痛等

   
   

4、水泉穴

要想小便好,水泉闲不了


坐标:脚内踝后下方,踝尖与跟腱中点下1寸处

擅长:管理水液,调理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痛经等

   
   

5、照海穴

一轮红日照深海


坐标: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擅长:温补肾阳,调理小便失常、失眠、糖尿病、高血压等

   

在脚内踝上缠绵一圈后(所以内踝应该属于敏感部位了,要保护好),肾经沿着腿内侧靠后的位置向上(腿内侧中央的位置是脾经),沿着前身正中线旁开0.5寸的位置,从阴部向上走到腹部上端(幽门穴),再沿着旁开2寸的位置,走到锁骨下(俞府穴)为止。


因此,如果有腹痛、胸痛,应该把肾经纳入考虑范围的,而不要机械地「肚腹三里留」「心胸内关谋」。


肾能藏精,其精华通过肾经的内行部分连通五脏六腑。如果五脏六腑的精气够用,肾就把盈余封藏起来;如果五脏六腑的精气不够用,肾就贡献自己的库存维持它们的正常工作。


如此重要的肾经,千万别让它瘀堵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08: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network

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把世界万物简单地给分成了两类,也就是阴阳,在一天中白天属阳,晚上属阴,这是大自然的阴阳消长规律。

那阴阳消长规律是什么意思呢?消是消减,减少的意思,长就是增长的意思。大家看下面这个阴阳太极图,万事万物都由阴阳组成,这个太极阴阳图相当于是地球,中间的红色线代表地平线,我们人是站在地平线上,看到天空的,所以地平线以上是地面和天空,地平线以下是地里面的水土。



在白天的时候,我们看到太阳出来了属阳,到了半晚,太阳下山了,阳开始消减了,阴气就增长了,变成夜晚属阴,所以白天过后是黑夜,黑夜过后是白天,这种白天和黑夜交替变化就是阴阳的消长规律。







我们中医讲天人合一,我们人和大自然也是一个整体,大自然养育人类,让人类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人类是如此依靠大自然,我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才能绵延无尽。


所以这个太极图也可以代表人体,中间这里有个虚线代表人体的肚脐线,虚线以上是肚脐以上,虚线以下是肚脐以下。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人体就是个圆,腰腹部是上半圆,腿就是人的下半圆。

如果你的上半圆灸量过大、经络不通时,只艾灸腰腹部,没有艾灸腿部,那么气血就不能形成完整的圆循环,气血只在上半圆局部打转,气血就没有往下走的引导,就容易上火。所以在艾灸时,要加上腿部的穴位。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

灸腿的好处:
1、引火下行:有的人艾灸后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顾腿部穴位,比如涌泉穴,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火归元,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症状。

2、润肺濡肠: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有肺脏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

3、滋阴补肾: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人,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

4、解决手脚冰冷:在夏天的时候气温还很热,却已经有人反馈手脚冰冷,更不要说冬天了,可见是肾阳虚比较厉害了。阳虚即寒气重,寒凝则气血凝滞,气血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解决手脚冰凉。

以下六大腿部穴位可以常灸:
血海穴: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

足三里: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必灸!

三阴交:健脾益血,通调肝脾肾三经,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太溪:清热生气,滋阴益肾。

涌泉:引火下行,阴阳不调、体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太冲: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肝气瘀滞者必灸!

特别提醒大家如果你在头面部、腰腹部,上半身的穴位灸量较大时,每次艾灸后,必须要加灸腿部的穴位!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08: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network
人老腿先衰,艾灸腿部保养很重要!
2018-08-02 08:24

旭御堂养生资讯分享 “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腿是疾病反映区!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疾,治未病。

灸腿有哪些好处呢?

1、引火下行:秋冬天气干燥,艾灸后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顾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血归源(涌泉),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症状。

2、润肺濡肠: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处,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

3、滋阴补肾: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

4、解决手脚冰冷:阳虚即寒气重,寒凝则气血凝滞,气血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还需要艾灸腰部的命门穴,解决手脚冰凉。

六大腿部穴位可以常灸

1、血海: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

2、足三里: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必灸。

3、三阴交:健脾益血,通调肝脾肾三经,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4、太溪:清热生气,滋阴益肾。

5、涌泉:引血归源,引火下行,阴阳不调、体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6、太冲: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肝气瘀滞者必灸。

专家提醒:如果您在头面部、腰腹部穴位灸量较大时,日常一定别忘了灸腿部的穴位,可在上述穴位中取一两个施灸。可先灸上面的穴位,再灸腿上的穴位,也可以同时灸。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08: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network

灸,不能忘了灸腿,人体是个圆,腰腹部是上半圆,腿就是人的下半圆,如果不灸腿,气血就不能形成完整循环,单灸腰腹部,气血只在上半圆局部打转,气血就没有往下走的引导,特别是在你的上半圆灸量过大、经络不通时,上火是不可避免的。灸好腿,养身体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根。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1、腿是“第二心脏”!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堪称人体“第二心脏”。

2、腿是“交通要道”!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在双腿,小腿上还分布着60多个穴位,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这六条重要经络也从小腿经过,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维持着气血的上下通达、循环往复。

3、衰老从腿开始!俗话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人老后,腿部和大脑间指令的准确性和传导速度都有所下降,不像年轻时那么默契。且双腿承受上身的所有重量,如果不注意保护,自然就“年久失修”了!

4、腿是“疾病反映区”!很多疾病都会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钙有关、肿胀说明脏腑有病、发凉意味着体质虚寒等,及时发现症状,利于早期防治,治未病。灸腿的好处

1、引火下行:很多灸友反馈艾灸后上火的情况,大概是天气干燥,艾灸后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顾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气引到脚上,也叫引血归源(涌泉),可清虚降火,缓解灸后上火症状。但是,有的人采用艾灸足三里、涌泉的方式引火下行并不管用,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是瘀堵体质,特别是中焦堵住了,想引火下行也无法引下来,那该如何处理?




(足三里 ↑)



(涌泉 ↑)

1、虚火往上走,可以在耳尖、大椎放血,上火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2、可以配合一些药物来调理你的瘀堵体质。

3、配合一些刮痧、拔罐、刺络等方式,来打通瘀堵的地方,让艾的力量可以在经络里畅通。

2、润肺濡肠: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与肺腑相对应的反射区,且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的经脉都经过此,艾灸通过经络传导刺激,能达到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的功能,滋润干燥的脏腑以及器官。

3、滋阴补肾:腿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都是阴经,艾灸即可滋阴,尤其是那些阴虚的灸友,要多灸腿部的三阴交、太溪、涌泉。




4、解决手脚冰冷:冬天气温较低,不少灸友反馈手脚冰冷,可见是肾阳虚比较厉害了。阳虚即寒气重,寒凝则气血凝滞,气血传递不到四肢,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冷,而艾灸腿部穴位可以化解寒气、促进气血循环,解决手脚冰凉。六大腿部穴位可以常灸


血海: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




足三里:增强脾胃的运化生血能力,脾胃差、体虚必灸!

三阴交:健脾益血,通调肝脾肾三经,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太溪:清热生气,滋阴益肾



[url=]
[/url][url=]
[/url][url=]
[/url]


1


[url=]
[/url]

[url=]
[/url]








涌泉:引血归源,引火下行,阴阳不调、体寒易上火,都可灸它!

太冲: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肝气瘀滞者必灸!




建议:如果您在头面部、腰腹部穴位灸量较大时,日常一定别忘了灸腿部的穴位,可在上述穴位中取一两个施灸。可先灸上面的穴位,再灸腿上的穴位,也可以同时灸。注意事项

艾灸的热力是一种非常强的能量,有时会难以驾驭。所以我们对施灸完的朋友提出以下几大注意要点:

灸后 24 小时内:禁止灸后熬夜;禁止灸后生气吵架;禁止灸后吃辛辣、尽量不要喝酒吃肉等;

灸后多喝温开水,保持有规律的生活等。来源:艾灸经络穴位图解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09: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network

有的人艾灸后,感觉病情加重了,或者出现了各种不舒服的反应。其实,很多时候,这些都是灸后的瞑眩反应,也叫排毒反应。

一、瞑眩反应,也称排毒反应

是指人的体质或身体机能由不好转好,或人体在排除毒素时身体的反应,所以又称为排毒反应或者调整反应。

古人说“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意思是重病或久病之人,如果服完中药之后,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那表示这个病不会好。很多灸友灸后也一样会产生这种反应,也有直接产生保健效果,但无明星瞑眩反应的情况。

二、瞑眩反应产生的原因

正气与病邪相斗,邪气不服输,正气不相让,发生争斗时,人会产生不舒服甚至病情似乎加重反应。一旦正气占了上风,邪气便自己退去。

大病、重病和久病,或者身体虚弱的,出现瞑眩反应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持续的时间,少则一时半刻,多则数月。当今中医治病少有暝眩反应,因为多数人都以治疗后舒不舒服,来衡量一位大夫的医术或者疗效。所以现代中医喜用滋阴药,即便不对症甚至是误治,但病人吃个半年一年的,也不会有什么明显不对。

西医的大多数药物以及输液也是同一个道理。抗生素多为苦寒药,哪怕你是阴寒体质,一瓶输液水下去,你会舒服很多,只不过体质会越来越虚。

三、暝眩反应和副作用的区别

一、暝眩反应一般时间都很短,如果是误治或灸量过猛,出现不良症状的时间要长。

二、瞑眩反应一般情况由重到轻,反应的程度可随着疾病的减轻而逐渐消失,而副作用则是由轻到重,甚至可以导致病情加重。怎样来判断身体不适症状不是身体恶化而是身体好转呢?关键要看自己是否精神旺盛,身体有劲了。

三、体质好的人瞑眩反应一般不太明显,而副作用则不然,无论体质的好坏使用后都会出现毒副作用。

四、灸后常见的暝眩反应及应对

1、灸后病情加重

这很有可能是之前艾灸的时间灸量不够,或身体太过虚弱所致。正气过虚,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邪气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自然会出现这种现象。

应对方案:当邪气排到体表时,皮肤会出现一些变化,可在局部进行刮痧或者点刺放血让邪气及时排出来。

2、返病

即以前得过某种病,很多年都没犯了,但病根还没有去除。所以艾灸一段时间,正气一足,以前的老毛病就给拉出来了,这是艾灸在帮助身体去病根。

应对方案: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3、灸后流鼻涕、打喷嚏、鼻塞

这是灸后阳气增强,体内的阴邪被正气化开,被驱逐出体表。肺开窍于鼻,肺部为了对抗外邪,真阳会被大量消耗,导致肺气不足。

应对方案:坚持灸大椎,同时用刮痧板疏通膀胱经、肺经,一般坚持一天,待肾阳充分调动后,这种症状自然会消失。

4、艾灸上火

艾灸上火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排病反应、灸的时间过长、灸量过大、配穴不合理、操作手法不合理……从体质上来说,阴虚体质、经络不痛的人更容易上火。

应对方案:可以晚上用艾叶进行泡脚,还可以用刮痧、拔罐的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或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

5、灸后出汗

如果感觉良好,那这种出汗对人体有很多好处,阳气不足的人是没能力出汗的,此时出汗就是排毒素。但如果第二天有虚弱的表现,就说明艾灸的量和时间太过了。

应对方案:1.、灸太溪、足三里等滋阴的穴位。

6、灸后月经、白带异常

月经异常:艾火在调理过程中,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而如果人体吸收功能比较弱或者补充的水液不足,气血就会相对偏弱,出现假象。另外灸起作用最先走的是人体生殖系统。

应对方案:适当减少艾灸时间或力度,艾灸前后适当补充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红枣等增加气血,就会得到缓解。

白带异常:这是因为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被驱逐,正邪相争的过程中,细菌会暂时滋生,所以就会出现炎症。

应对方案:保持外阴干爽,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7、灸后起红点、红疹,发痒

艾灸驱赶邪气后,体内垃圾毒素会从皮肤排出来,其表现方式就是起红点、红疹,发痒。

应对方案:起红疹后不痒的人,坚持艾灸,提升阳气,红疹会逐渐消失的。

如果痒得非常难受,一个方法就是立即艾灸,把已经返到体表的寒湿尽快排干净,也可直接在患处涂上艾灰。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8、灸后冒凉风、发冷

艾灸后出现寒、热、酸、麻等感觉都被称之为灸感,寒湿重的人艾灸后最容易冒凉风,但是部位不同,一般人会从脚心、腿上、肩部、头部冒凉风,阳虚严重的人会感觉全身发冷。

应对方案:一定要结合艾叶、生姜煮水泡脚,增强血液循环,加强艾灸冒凉气的关节部位。

9、灸后起泡、疮

一是操作时间过长或操作不当,二是身体湿气比较重,是寒邪向外排出的好现象。

应对方案:对于一般水泡,可以任其自然干瘪,或涂抹艾灰。水泡比较大的,最好由专业人员操作,用针刺破。如果发现水泡内的液体是浑浊粘稠状则说明灸疮感染,要及时就医。

10、灸后腹泻、肚子叫

灸后,阳气提升,会在体内运行,肠胃功能开始恢复,大肠的蠕动也会加强。如果腹泻则一般说明肠胃有问题,阴邪化开之后就会以腹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像雪化成水寻找一个正常的排泄途径一样。

应对方案:艾灸关元、足三里、神阙穴,培补元气,增强正气,使寒湿等外邪尽快排出体外。若因腹泻出现虚脱,就需要配合一些药物调理。如果是脱水,就要喝点糖盐水。

11、灸后四肢无力犯困

艾灸是通过调动全身气血至病所来达到治病目的,艾灸刚开始起效时,冲击病灶需求的气血量大,人体一时供应不上,所以容易出现气虚乏力的表现。

应对方案:遵循身体反应,好好睡一觉。在通经络前吃点补血食疗如生姜红枣桂圆羹。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09: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network

腿部经络不通的症状




1、时而严重时而轻,腿里面经络疼痛。


2、弯曲感觉到受到压迫。


3、不动时里面经脉有抽动的感觉,就是里面经络灌水一样。


4、肌肉有萎缩现象,腿没力。


5、右腿温度要比左腿低,不疼的时候两腿温度差不那么明显。


6,感觉膝盖后面的一根筋络有问题。公众号:针灸


7,夜晚睡觉被弄醒,感觉胀疼。


8、脚用不了力,用力会自己抖。


9、膝盖部分有少量的积水。


腿部有六条经络经过,通过“粗腿”的不同部位,可以观察是哪条经络的问题:


1、大腿内外侧的肥胖(外裤线的位置——胆经    大腿内侧——肝经)



肝胆经的堵塞,会形成大腿内外侧的肥胖。


肝胆是排毒的主要器官,现代社会环境污染、食品添加等问题的加剧,大大加重了肝胆排毒的负担,一旦休息不好或者疏于保养,就会导致肝胆超负荷而形成淤堵。


同时肝胆互为表里,肝调畅情志,七情会伤肝,肝失疏泄,体内的毒素排不出去,又会影响胆的功能,从而造成大腿内外侧的肥胖。


2、大腿前的肥胖(大腿前是脾胃经)




有的人脾胃不和,胃口好极了,吃什么都行,吃多少都不饱,中医里有个专用名词叫“脾强胃弱”。食欲好但消化不好,脾不能将胃肠中的饮食化成营养精微物质,而运输到全身各处,生成人体的气血。公众号:针灸。气血是人体的正能量,正气不足就没有力量及时把废物排出,就会在脾胃经表现出来,大腿前部会肥胖,而且腹部也会肥胖。


此外有的人思虑过多。思则伤脾,影响脾对水湿的运化,使水湿停滞在脾胃经而引起肥胖。


3、大腿后的肥胖 (大腿后侧——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是贮藏人体水液的地方,帮我们把身体里没用的水液转化成尿,排出体外。女人体内的毒素,大部分都通过大小便和汗液排出体外。肾主水,是代谢水湿排毒的器官,肾虚的人水湿代谢不好,就会在膀胱经滞留造成后背和大腿后部的肥胖,所以说脸大不是病,腿粗要人命。


粗腿怎么破?



>>>>

1、大腿内外侧的肥胖 -刮肝经、敲胆经


用掌根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也可握拳后,用四指的关节向下推。每次推300下。如果觉得疼痛受不了,或者怕划伤皮肤,也可涂一些有润滑作用的油脂。




>>>>

2、大腿前的肥胖 - 按摩肠胃


首先需要使用到双手进行按摩,并且按照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的顺序轻轻的放在腹部重叠;然后两只手同时用力,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按摩推腹,重复服四十次。



>>>>

3、大腿后的肥胖 - 排膀胱经


如何排出膀胱经的毒素?方法很多,在膀胱经上艾灸、按摩、刮痧、拔罐、捏脊、敲臀法都可以用。


拔罐

拔罐要顺着膀胱经拔,因为后背主要的穴位都叫俞穴,俞是通道的意思,膀胱经是五脏六腑和体表之间的通道。公众号:针灸。所以五脏六腑的毒素可以通过在膀胱经上拔罐排出去。



当按摩师将我们后背走一遍罐之后,我们就会感觉后背很松快,就像卸掉一块盔甲一样地轻松。这就说明我们的阳气得以升发了。


艾灸

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是膀胱经上的最后一个穴位:至阴穴。古人一直流传下来一个经验,用艾灸的方法起到转胎的作用。可以用艾条悬灸,每穴10-15分钟,可以正胎位。




刺血

如果说膀胱经整条经是排毒的通道,那么委中穴就是一个排毒的出口,所以古人经常在这个地方用刺血的疗法,放出点血来,把里边的毒素释放出一些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09: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network

腿部经络不通的症状




1、时而严重时而轻,腿里面经络疼痛。


2、弯曲感觉到受到压迫。


3、不动时里面经脉有抽动的感觉,就是里面经络灌水一样。


4、肌肉有萎缩现象,腿没力。


5、右腿温度要比左腿低,不疼的时候两腿温度差不那么明显。


6,感觉膝盖后面的一根筋络有问题。公众号:针灸


7,夜晚睡觉被弄醒,感觉胀疼。


8、脚用不了力,用力会自己抖。


9、膝盖部分有少量的积水。


腿部有六条经络经过,通过“粗腿”的不同部位,可以观察是哪条经络的问题:


1、大腿内外侧的肥胖(外裤线的位置——胆经    大腿内侧——肝经)



肝胆经的堵塞,会形成大腿内外侧的肥胖。


肝胆是排毒的主要器官,现代社会环境污染、食品添加等问题的加剧,大大加重了肝胆排毒的负担,一旦休息不好或者疏于保养,就会导致肝胆超负荷而形成淤堵。


同时肝胆互为表里,肝调畅情志,七情会伤肝,肝失疏泄,体内的毒素排不出去,又会影响胆的功能,从而造成大腿内外侧的肥胖。


2、大腿前的肥胖(大腿前是脾胃经)




有的人脾胃不和,胃口好极了,吃什么都行,吃多少都不饱,中医里有个专用名词叫“脾强胃弱”。食欲好但消化不好,脾不能将胃肠中的饮食化成营养精微物质,而运输到全身各处,生成人体的气血。公众号:针灸。气血是人体的正能量,正气不足就没有力量及时把废物排出,就会在脾胃经表现出来,大腿前部会肥胖,而且腹部也会肥胖。


此外有的人思虑过多。思则伤脾,影响脾对水湿的运化,使水湿停滞在脾胃经而引起肥胖。


3、大腿后的肥胖 (大腿后侧——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是贮藏人体水液的地方,帮我们把身体里没用的水液转化成尿,排出体外。女人体内的毒素,大部分都通过大小便和汗液排出体外。肾主水,是代谢水湿排毒的器官,肾虚的人水湿代谢不好,就会在膀胱经滞留造成后背和大腿后部的肥胖,所以说脸大不是病,腿粗要人命。


粗腿怎么破?



>>>>

1、大腿内外侧的肥胖 -刮肝经、敲胆经


用掌根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也可握拳后,用四指的关节向下推。每次推300下。如果觉得疼痛受不了,或者怕划伤皮肤,也可涂一些有润滑作用的油脂。




>>>>

2、大腿前的肥胖 - 按摩肠胃


首先需要使用到双手进行按摩,并且按照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的顺序轻轻的放在腹部重叠;然后两只手同时用力,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按摩推腹,重复服四十次。



>>>>

3、大腿后的肥胖 - 排膀胱经


如何排出膀胱经的毒素?方法很多,在膀胱经上艾灸、按摩、刮痧、拔罐、捏脊、敲臀法都可以用。


拔罐

拔罐要顺着膀胱经拔,因为后背主要的穴位都叫俞穴,俞是通道的意思,膀胱经是五脏六腑和体表之间的通道。公众号:针灸。所以五脏六腑的毒素可以通过在膀胱经上拔罐排出去。



当按摩师将我们后背走一遍罐之后,我们就会感觉后背很松快,就像卸掉一块盔甲一样地轻松。这就说明我们的阳气得以升发了。


艾灸

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是膀胱经上的最后一个穴位:至阴穴。古人一直流传下来一个经验,用艾灸的方法起到转胎的作用。可以用艾条悬灸,每穴10-15分钟,可以正胎位。




刺血

如果说膀胱经整条经是排毒的通道,那么委中穴就是一个排毒的出口,所以古人经常在这个地方用刺血的疗法,放出点血来,把里边的毒素释放出一些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0: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身穴位都在腿上?!灸一灸能防治90%的疾病!微信:13681330029
[url=]艾灸大全[/url]
6月23日


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古时候有句话叫“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足三里这个穴位要常年流着做完瘢痕灸后化脓的水。古人认为伤疤没好,就要对足三里做第二次瘢痕灸,这样可以促进和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延年益寿。

所以,可以说腿部最重要的一个保健穴就是足三里

足三里这个穴位是补益要穴、强壮要穴之一,如果我们有虚弱性疾病,平常自己也可以揉一揉足三里,或用艾灸的方法来灸这个穴位。

自己灸足三里时,可艾条灸,也可艾炷灸,坐姿施灸是最好的,可以把腿平放或自然弯曲都可以。

艾条灸的话,可每日灸一次,每次每穴灸15分钟左右,连灸7天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灸。

艾炷灸的话,可每次每穴灸3~5壮(从中医学上来说,单数偏补。所以想要补的穴位,都用单壮数。出于保健目的的话,一次最多灸到9壮)。

一箭三雕三阴交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这三条阴经相交汇的穴位,所以有补肾、平肝、健脾的作用,可谓是一个一箭三雕的穴位。

三阴交是脾经上的穴位,又因为它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而肝是藏血的,脾是统血的,肾是藏经、主生殖的,所以对于女性来说,三阴交是个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来治疗。

三阴交的施灸方法,与足三里相同,可以用艾条灸,也可以用艾炷灸。

养肾就找复溜与太溪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复溜穴是小腿内侧的一个穴位,是肾经上五输穴之一的“经穴”,属金,是水之田,有很强的补肾作用。复溜穴在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复溜穴和太溪穴一样,都是补肾益气的好穴位。另外,临床上常见的腹泻、肠鸣、水肿、腹胀、下肢无力、盗汗、腰脊强痛等疾病,都可以通过复溜穴来治疗。

如果我们经常感觉腰膝酸软、腰腿痛,或者女性夜尿比较多、憋不住尿等问题,那就说明是肾虚了,可以通过灸太溪和复溜这两个穴位来补益。

施灸时,复溜和太溪可以换着来做,比如今天灸太溪,明天就可以灸复溜。如果觉得自己是很严重的肾虚,就两个穴一起灸。拿一根点燃的艾条,在太溪穴和复溜穴之间的经脉上来回熏烤。

在熏这条经的同时,仔细体会哪个穴位的渗透力更强,在热力渗透得最深的穴位上,停留的时间就稍微长一点,一直等到这个穴位的表皮觉得太热了,再换一个穴位灸。用这种沿经的温和灸可以达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22 18:42 , Processed in 0.1082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