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868|回复: 2

U2 NVME SSD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9 1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新零售版P4500和P4510,U.2接口2.5寸硬盘,可为台式机和服务器使用,笔记本不可使用,硬盘,可通过转接卡或者U2数据线接入M.2,U.2,PCIE三种接口中任何一种,连接相当灵活,散热较普通消费级M.2固态硬盘好不少!

P4500 P4510 P4600 P4610均是新款企业级TLC,要买MLC可考虑老款P3500 P3600 P3700!

新款较老款读写性能有一定提升,保修长一些。

很多人不知道U2接口硬盘,U2接口可以通过U2线直接接入U2接口,也可以通过U2转M2线接入M2接口,还可以通过PCIE转接卡接入PCIE接口,也就是你的电脑只要有这三种接口之一就可以使用U2硬盘。大多数台式机和服务器都是可以使用的,是否可以做启动盘可以咨询我,笔记本和外接硬盘盒是不行的!

黄色:P4500 1TSSDPE2KX010T701U2全新零售版保修到2023

蓝色:P4510 1TSSDPE2KX010T801U2全新零售版保修到2024

桔色:P4500 2T(SSDPE2KX020T701)U2全新零售版保修到2023


紫色:P4510 2TSSDPE2KX020T801U2几乎0写入零售版保修到2023


红色:P4500 4T(SSDPE2KX040T701)U2少量写入零售版保修到2023


绿色:P4510 4TSSDPE2KX040T801U2全新零售版保修到2024


褐色:P4510 8TSSDPE2KX080T801U2写入较少零售版保修到2024





intel保修流程请看帖子:

http://tieba.baidu.com/p/4464660807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_cB3ClWc2G16UAVmzFSGwJF_fB0TcMIySx7c6TGTp7qTztt9w6QBSwbDc8v7m5IomrA06JU5e1aUquX-A1RDaL7Gp8PVRC-JDlF3KqqD1w7

保修查询网址:[url=]https://supporttickets.intel.com/warrantyinfo?lang=zh-CN[/url]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08: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network

U2和M2硬盘接口区别介绍,固态硬盘接口优缺点对比分析,大家都知道固态硬盘SATA3.0接口是目前主流,但是M.2和U.2两种接口。那么U.2和M.2接口发展很快。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M.2和U.2接口介绍吧。

M.2接口

M.2接口能够同时支持PCI-E通道以及SATA,其中前者在提高速度方面更轻松一些,理论带宽10Gbps,可以说它也突破了SATA接口理论传输瓶颈。如今的M.2接口全面转向PCI-E 3.0 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相比以往水准提升了很多,这也让SSD性能潜力大幅提升。另外,该接口固态硬盘还支持NVMe标准,和现在的AHCI比较起来,通过新的NVMe标准接入的SSD,在性能提升方面非常明显。

M.2接口的固态硬盘

主板上的M.2接口

M.2原名是NGFF接口,它是为超极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主要用来取代mSATA接口,具备体积小巧、性能主流等特点。

U.2接口

U.2接口别称SFF-8639,是由固态硬盘形态工作组织(SSD Form Factor Work Group)推出的接口规范。U.2不但能支持SATA-Express规范,还能兼容SAS、SATA等规范。因此大家可以把它当做是四通道版本的SATA-Express接口,它的理论带宽已经达到了32Gbps,与M.2接口毫无差别。

U.2接口的固态硬盘以及数据线

主板上的U.2接口

在今年的台北电脑展上,SF-8639接口将正式改名为U.2接口,跟目前的M.2接口对应起来了,因此U.2接口也是今后很有潜力的SSD接口。

U.2和M.2接口区别是什么?

下面装机之家带大家看看M.2和U.2接口有那些区别,为了更好的可以看出两者差别,以下小编提供有一张参数对比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参数对比图来看,M.2接口的固态硬盘主要优点在于体积小巧、性能出色,比较广泛的用于台式电脑、笔记本、超级本等便携设备中。而U.2接口则具备速度更快,2.5英寸更好的与目前SATA3.0接口固态硬盘兼容,适合主流笔记本、台式电脑,未来潜力较大。不过配备U.2接口的固态硬盘比较少,尚等待成熟。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08: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network
作者:彭涵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588424/answer/2317645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NVMe
三星960PRO和SM961的速度已经达到了逆天的读3400+写1900+了 ,intel基于pcie的ssd(750)也达到了2g/700m的速度。。随便po张图:
这条960pro中有个关键的数值在这里记一下:4k随机读写。这里是235
2、raid0
组raid0,理论上读写速度是翻倍的。也就是说理论上用上图的960pro组一套2条的raid0,那么读写速度应该是达到了7g/3.8g.
但遗憾的是,现实是残酷的。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些发烧友组的NVMe raid0中,速度始终没有达到翻倍的程度。
随便po张图:
这是一个翻车的(960pro 板载m2接口raid0)
这是第二个翻车的(sm951 板载m2接口raid0)

可以看到的是,组了raid0之后读性能下降,写性能上升,4k能力接近腰斩。这是为什么呢!?

3、牙膏
板载m2接口走的是pcie 3.0x4的带宽,理论性能是单向32g,也就是折合4000MB/s,这其实已经接近960pro的读取速度了。或者可能应该说是,960pro的读取性能已经接触到dmi3.0性能的上限了!

那么为什么不能启用pcie3.0x4x2呢 ?牙膏厂的阴谋啦,无论多少条板载m2 pcie 3.0x4,都和其他的包括usb,sata接口共用一条DMI3.0总线, 带宽上线就是pcie3.0 x4的速度
也不能怪谁,牙膏厂说,我们一共只有20条pcie(z170),给了你4条dmi是为了保证你的显卡能够有x16,能够“充分”发挥你机器的性能哦。
好吧,即便你用x99,intel通过“努力”拥有28条pcie好了,板载m2的还是走dmi3.0。速度上线还是只有pcie 3.0 x4!

4、pcie3.0x16?
那么聪明的玩家就会问,如果我直接使用转接卡,将我所有的m2插入到显卡插槽上,那不是可以使用x16了吗?那么不就突破了速度上限了呀!
有!
华硕的u2转接卡


msi的两条m2转接卡


华硕的4条m2转接卡

使用这些转接卡之后性能爆炸。看图:
在Computex 2017期间,曾经演示过8块512GB intel 600P M.2 SSD组成的RAID 0系统,读取速度就飙到11811MB/s
同样的,看到上万的数字之后,也要注意4k。。。

5、第四条小心有坑!vroc!
千万不要以为你买了那张转接卡你就能够顺利组raid0并且在上面组建系统了。因为你还需要一个牙膏厂的技术,vroc(Virtual RAID on CPU)。
牙膏厂针对pcie标准接口上的硬盘,实际上他有一套“解决方案”那就是vroc,可以算是一个intel的dlc,VROC是intel今年新开发的一个技术,只能用于Skylake-X或者是Xeon W平台上,主要目的是让用户充分发挥多PCIE通道的优势,发挥出NVMe SSD的所有潜力,允许用户将RAID中的多达20个NVMe PCIe驱动器配置为单个可引导分区,支持组建RAID 0/1/5/10。(换句话说这些转接卡amd“应该”是用不了的,这方面资料我还没整理,看到一些论坛上的玩家使用了之后不能读取所有盘,也无法组建raid,但也看到amd正在想办法)

下面说一下他的牙膏特性吧
*只能在x299(i9平台啦)或者服务器(工作站)上使用
**不一定能boot系统(据说,必须使用intel的ssd来组建raid才能正常引导系统)
***:除了raid0,1510还要买解密狗!
就是这货,99-299美元一个
恭喜发财


6、化繁为简
看到这么麻烦的插卡方案,也不要去折腾了 ,看牙膏厂自high就行了。
那么有没有什么其他简单办法是用板载接口就能突破dmi上线呢?

牙膏厂站出来了!“我们的x299实际上就是直连cpu的!没有通过dmi3.0!
那么我查了下资料,发现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又不是这么回事。以华硕x299主板为例,三条m2插槽中,只有一条是直连cpu的,另外两条依旧是通过dmi借口。看来还是对自己pcie数量不够不放心啊!!

农企站出来了!我们有60条pcie!!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三条m2接口,一条板载,两条插内存上。
为了找到这三条是不是直连cpu的,翻了下说明书。
。。。。
也没有找到。。。
有玩家也进行了测试,发现通过bios是可以组建raid的但是无法进入系统,于是反馈给了amd。
amd很给力的做出了如下回复:

所以接下来,也只能等9.25的好消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5-5-12 00:28 , Processed in 0.1011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