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96|回复: 4

历史上中医的八大门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 06: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门派众多,历史变迁朝代更迭,一派的衰落,另一派兴起,中医的哪门哪派治病效果最好,借用射雕英雄传华山论剑中的话,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一山还比一山高,论武功俗世中不知那个高,或者同途异路各有绝招。(八大门派,伤寒派,千金派,局方派、温补派,攻邪派,温病派,汇通派,火神派)

[size=+0]一、伤寒派  江湖名称,经方派。辨证依据,六经辨证
    创派祖师:张仲景 65-69岁,当代门徒,郭生白84,倪海厦58
    代表著作:《伤寒杂病论》 古名《金匮玉函经》),后世被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本门特点:二千年前东汉末年,当时的气温远远要比现在冷得多,而且人的保暖措施,以及衣着的保暖程度都远不及今天,那个年代,在河南,河北及湖南地区以寒为主要病因的疾病占据了所有疾病的大多数,他根据当时的气候及地域特点,认为应当以温热药来治疗当时多见的寒性疾病,所以提出很多重要理论,用药讲究“当以温药和之”。

    他在中医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中国和日本都把他称为医圣,他的著作被称为方书之祖,他的镇派之宝桂枝汤被称为祖方,而他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更是被奉为中医四大经典中的两部。

    代表名方:伤寒论总计112个方,个个都是经方,桂枝汤,白虎汤,桂附地黄丸

  

   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后世应用本方,还可以变化治疗风湿、脾胃病、过敏性疾病、自汗、体虚等病症。

   白虎汤组成: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功效: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后世应用本方,还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肺炎、牙痛以及瘟病时疫等具有传染类型的疾病,如乙脑流行等,皆被任为重要的治疗方药。该方被后世的温病派充分发挥利用,成为治疗温病四大证的重要方剂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药工作的道路并不平坦。建国初期,卫生部门受余云岫思想的影响还比较深,余云岫本人仍受器重(余云岫是民国时期力主废除中医药的始作俑者,若非全国中医界的奋力求生,中医则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而与其同气相求的卫生部领导王斌也说“中医只能在农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治疗的安慰作用”、“封建社会封建医”,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取消中医的措施。后为党中央所觉察,给予批判。

    但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思想,而是代表了一种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思潮,扭转一种思潮,并不容易。十年浩劫更提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这一口号,实际上否定了中医药学自身的特色。在这一口号下,中医机构受到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中医临床技术的发掘整理、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也落了空。

    正如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所说:“中医实际上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医事业遭到严重地摧残,造成中医的日趋衰落,中医药从业人员人数减少三分之一,全国中医医院从1960年的330所减少到129所,中医学院由21所减少到11所。  

    在这个事关中医存亡的生死之秋,中医的命运因一首方剂而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变。当时,恰逢毛泽东主席染病发高热,主席是不喜欢吃中药的,也从不找中医诊治。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主席一直是采用的西医的抗生素及解热等对症治疗手段。病情并不见好,反而呈加重趋势,接近昏迷状态,当时所有的西医都已束手无策。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时间刻不容缓。国家在万般无奈时,只得求助中医。在那个中医最困难的时期,给普通人看病都需要很谨慎,更何况是国家主席了。有一位非常有名望的老中医,不顾各种压力,挺身而出。在为主席摸完脉后,诊断出了此系阳明经证,开出了中医界治疗阳明经证的名方----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一付药后,便热退神清,继续调理,不久便完全恢复健康。主席从此才开始对中医有了新的看法,大力推动中医的发展。这与主席在1958年提出的“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时的本意已是不一样了。这就是蒲辅周一付白虎汤救中医的故事。

    白虎汤是中医八大门派中伤寒派的名方之一,擅长清热,治疗热证,后被温病派传承,被立为温病派“卫气营血”四大病症“气分热”的重要方剂,是温病派的镇派之宝。临床效果非常好。亦可由于治疗胃火比较大的牙痛。

    历史及现状:历史时期汉代,伤寒派曾极度辉煌,被尊为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研习者甚多,高手如云,但苦于祖师的水平太高,所有的门人都很类似于全真七子而无一能够超过祖师的,这一门派到了今日,抗生素的普及,西医在高热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该门派在当今的市场中,已经无用武之地,特别是自称经方大师的郭生白,倪海厦,去年的突然离世,该门派再无旗手人物,发展呈严重萎缩状态。

    经方能治大病,经方能治怪病。伤寒派的优势,因为受寒导致的疾病,比如寒性风湿、宫寒痛经、宫寒不孕、寒性冠心病、胃寒、阳痿等; 2、天生体质弱,阳气不足、容易手足凉、怕冷的人患病。核心理念:六淫致病,天人合一。

二、千金派,江湖名称,内经派,养生派,长寿派,真人派  辨证依据,经络,食疗

  创派祖师:孙思邈(541-682)141岁,药王,医师道士

  当代门徒,徐文兵,罗大论,曲黎敏,中里巴人。

  代表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本门特点:千金派的创派是在古代最强大的大唐帝国时期,物质文明达到极其发达状态,自然而然,人类就要回归良性的心态,所以千金派对于高尚医德的追求也是中医史上的顶点,孙思邈在著作中提出了千古名篇《大医精诚》篇和《大医习业》篇,强调医生的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比之现代动不动就开数千元药费的医生要强出很多。

  核心理念,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也是千金派得名的缘由。

   代表名方:苇茎汤(时至今日,仍是中医非手术治疗危重肺病的重要方剂)

   苇茎汤组成: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主治:肺痈,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脉滑数。

   历史及现状:孙思邈医德极其高尚,并且更为重视医德,提出“大医精诚”篇来警示业医的后人,让医德如此差的今天的医生们惭愧不已。他的两本著作集唐代以前医学之大成,为了不杀生灵,而从不使用动物类药(诸如蛇类、蜈蚣、蝎子、羊肉、鸡内金等),而一概使用毒副作用较低的植物类药品。

    孙思邈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不耻下问,书中记录了很多外国的方药和少数民族的方药,并且精于养生术,卒年百余岁,由于擅长养生,长寿百岁,后世又成为“孙真人”,当逐渐趋于养生一派,其实如果能够通过养生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倒也达到了中医“治未病”的最高目的了。现代的好多“养生学家”或是“教授”都出于千金派,在中医养生的圈子里,其余各派也只能甘拜下风了。

   千金派的优势,对于病情较缓需要生活调养的是很合适的,同时也擅长于普通人健康保健和延年保健的需求。

三、局方派,江湖名称,官派,学院派,非处方药派,药房派。辨证依据,中医理论

创派祖师:宋朝名医众人,当代门徒:各中医院校的教授,大夫。

  代表著作:但是执笔为裴宗元、陈师文著作:《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本门特点:宋朝的合剂局(前身是惠民局),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中成药总公司一样的企业,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类似同仁堂规模的中成药制造企业,是属于国家创办的中成药制作的企业,国家为了统一制作规范及流程、配料等,特地编制了《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一书。

   该书在全国范围内征收各地名医的经验名方,然后去粗存精,经过试验,最终在数万张处方中保留了不到800首名家的名方。而该书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成药典。

   代表名方:藿香正气散,逍遥丸,参苓白术散,

   藿香正气散组成: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生姜、大枣。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上吐下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脉缓。后世多用于肠胃型感冒、急性腹泻、急性肠炎、过度肥胖等历史及现状:

    历史时期,如果想做一个好的医生,你只要把局方派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这本书好好背一背就可以了,毕竟它上面所载的方药全部是从成千上万的中医高手们的看家绝招精选出来的,本书的价值又有多少呢,答案是无穷无尽。

    很多中医后来都成了局方派,一直到今天也是医生最大的门派,有很多医生也是。局方派有个致命的缺点,如果你的基础很好,不妨使用里面的方剂,自可左右逢源;如果基础一般或是太差,那么,就常常不能明白高手们出招的深意了,更多情况下,反而弊大于利。

    局方派的优点,是治疗病种最全面的门派,在每一个具体的病种上可能不如专门的门派,但是如果总体上看,还是很全面的。缺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每个方子,都是四平八稳,由于是国家负责监制,用药的质量标准还是有保证的,就可以理解为非处方用药。

四、温补派,江湖名称,营养派,保健品派,气血派。辨证依据,中医基础理论

创派祖师:李东垣(李杲)(1180~1251)71岁,

温补脾胃张景岳(张介宾)(1563-1640)77岁,

当代门徒,众多电台保健品讲师

代表著作:李东垣《脾胃论》,张景岳《景岳全书》

本门特点:二人虽同是温补派开派祖师,但二人根据自己对于《黄帝内经》等知识的把握和临床经验的侧重,而一个专攻于脾胃的阳气的温煦,一个专门在意命门之火旺盛。派中的观点认为,人之所以能够生存,全是阳气的作用。

    一个活人和一个死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体温相差个十几度,就是这么点儿的温度差,一个生命就此结束,可见阳气温煦我们身体的重要作用。小孩子阳气旺盛,所以总是上窜下跳的不老实,所以会长个子,长到一定时期,就可以繁殖下一代,而逐渐的阳气衰退后,人也就变的老了,所以阳气少的老年人是不爱动的,同时也因为阳气的减少而怕冷起来。

    而温补派就是始终强调着阳气的极端重要性,不管从诊断疾病还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或药材,都一般偏向于使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来补益人体,临床效果较好。尤其是张景岳,把兵法和阵法融入到中医对付疾病的方法内,颇具深意,值得细玩。

   代表名方:李东垣,补中益气汤  张景岳,右归丸 左归丸:

   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身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食少困倦,便溏少气;气虚下陷,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等;气虚发热证等。

   右归丸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附子功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名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或宫寒,脉沉而迟。

   历史及现状:随着地球在逐渐变暖,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随之改变,我们因为阳气虚弱而患的疾病在理论上是比较少了,看似温补派不会再占据主要地位了。实际不然,现代男性的的阳痿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女性宫寒的比率也在上涨等等新的寒邪所致的疾病仍然需要我们的温补派来出手相援。目前市场上保健品大家都是温补派,飞龙的延生护宝液,百草的封阳口服液,双参内补告,

    历史时期,由于瘟疫肆虐导致了温病学派的出现,从而终止了温补派在中医历史上的绝对主导地位,一直到今天,除了像东北三省等局部省份外,温补派中医的势力都已经不占主要地位了。但是,随着电台保健品营销模式的崛起,以,补命门火,气血论,等含有人参,黄芪,灵芝,冬虫夏草等成分的保健品需求增长强劲。

   温补派的优势,对于先天不足(肾亏)或是后天不足(脾胃亏)所导致的各种疾病效果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06: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network


    金庸笔下,仅仅一个江湖武林就分出了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昆仑派、崆峒派、明教、日月神教、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丐帮、五毒教、华山派等等。
   确实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所以很多行业都分出了门派,中医也不例外。
   简单说,比如四川相对阴雨多,较为潮湿,所以当地人多喜辣食,而医生也一样要开一些辛辣芳香祛湿的药品来化解自然界多余的湿气;东北则天寒地冻,至少以前是这样,所以东北人为了保护身体,只能是睡火炕、喝高度酒,得的病也更多的是因为寒冷而导致的风湿、咳喘、胃病、心脏病等,所以医生必须要在药里加入温热驱寒的药物来克服多余的寒气来治疗。一样的原理,在中医的圈子里根据地区纬度和经度的不同、地方百姓的身体差异、季节气候等因素,各个地方的医生在用药上不得不考虑用一些药品来去除本地的特有的治病因素的药品,久而久之,门派形成,于是中医界就像武林和江湖一样,门派纷争大起。
   看看中医里都是哪些门派吧!
   有关中医七大门派有很多种版本,诸如易水派、养阴派、串雅派等,笔者在这里并不完全赞同。所谓门派也好、学派也好,如果能够成为一个“派”,就一定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是必须有足够数量并且较高水平的该学派研习者;第二是它必须在中医的领域里拥有自己独特不能被取代的理论与临床效果。所以笔者更赞同本文中所提出的七大门派,他们拥有者相当数量的追随者,短期内没有灭绝的危险,同时他们各自相对独特的理论与治疗方法也都是短时期之内无可取代的),形成中医学术发展的主流。这些学派之间,展开的学术争鸣有时异常激烈,针锋相对。实际是互相启发、补充与完善的问题,一般不存在谁是谁非,客观上推动了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在学术上各有特点、优点和误区,它们各自的发挥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并对人类健康做出卓越贡献。
   古往今来,一共分为以下七大门派:伤寒派、千金派、局方派、温补派、攻邪派、温病派、汇通派。
一、伤寒派
   创派祖师:张仲景
    著作:《伤寒杂病论》(古名《金匮玉函经》),后世被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特点:二千年前,地球上的环境远远要比现在冷得多,而且人的保暖措施以及衣着的保暖程度都远不及今天,所以那个年代,在河南及湖南地区以寒为主要病因的疾病占据了所有疾病的大多数,而张仲景则是活跃在河南及湖南的医生,他根据当时的气候及地域特点,认为应当以温热药来治疗当时多见的寒性疾病,所以提出很多重要理论,用药讲究“当以温药和之”。他在中医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大抵相当于《射雕英雄传》里的王重阳的位置,中国和日本都把他称为“医圣”,他的著作被称为“方书之祖”,他的镇派之宝桂枝汤被称为“祖方”,而他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更是被奉为中医四大经典中的两部。
名方:桂枝汤、白虎汤
Tips: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
后世应用本方,还可以变化治疗风湿、脾胃病、过敏性疾病、自汗、体虚等病症。
Tips: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后世应用本方,还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肺炎、牙痛以及瘟病时疫等具有传染类型的疾病,如乙脑流行等,皆被任为重要的治疗方药。该方被后世的温病派充分发挥利用,成为治疗温病四大证的重要方剂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药工作的道路并不平坦。建国初期,卫生部门受余云岫思想的影响还比较深,余云岫本人仍受器重(注:余云岫是民国时期力主废除中医药的始作俑者,若非全国中医界的奋力求生,中医则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而与其同气相求的卫生部领导王斌也说“中医只能在农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治疗的安慰作用”、“封建社会封建医”,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取消中医的措施。后为党中央所觉察,给予批判。但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思想,而是代表了一种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思潮,扭转一种思潮,并不容易。十年浩劫更提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这一口号,实际上否定了中医药学自身的特色。在这一口号下,中医机构受到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中医临床技术的发掘整理、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也落了空。正如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所说:“中医实际上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医事业遭到严重地摧残,造成中医的日趋衰落,中医药从业人员人数减少三分之一,全国中医医院从1960年的330所减少到129所,中医学院由21所减少到11所。
  在这个事关中医存亡的生死之秋,中医的命运因一首方剂而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变。
 当时,恰逢毛泽东主席染病发高热,主席是不喜欢吃中药的,也从不找中医诊治。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主席一直是采用的西医的抗生素及解热等对症治疗手段。病情并不见好,反而呈加重趋势,接近昏迷状态,当时所有的西医都已束手无策。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时间刻不容缓。国家在万般无奈时,只得求助中医。在那个中医最困难的时期,给普通人看病都需要很谨慎,更何况是国家主席了。有一位非常有名望的老中医,不顾各种压力,挺身而出。在为主席摸完脉后,诊断出了此系阳明经证,开出了中医界治疗阳明经证的名方----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一付药后,便热退神清,继续调理,不久便完全恢复健康。主席从此才开始对中医有了新的看法,大力推动中医的发展。这与主席在1958年提出的“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时的本意已是不一样了。
    这就是蒲辅周一付白虎汤救中医的故事。
    效按:白虎汤是中医七大门派中伤寒派的名方之一,擅长清热,治疗热证,后被温病派传承,被立为温病派“卫气营血”四大病症“气分热”的重要方剂,是温病派的镇派之宝。临床效果非常好。亦可由于治疗胃火比较大的牙痛。
历史及现状:历史时期,伤寒派曾极度辉煌,被尊为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研习者甚多,高手如云,但苦于祖师的水平太高,所有的门人都很类似于全真七子而无一能够超过祖师的,这一门派到了今日,由于西医所占份额的逐渐加重,该派已经呈萎缩状态,派中高手数量明显减少,很多号称是“伤寒高手”的“教授”们已经可怜到居然使不出伤寒招数的地步,真是可悲之极。
    笔者由于受到伤寒熏陶较多,自始至终从于伤寒门下,每逢诊病,多半方剂是伤寒方,或是伤寒法,多应手而效,想来伤寒真的是一门很好的学派。想起恩师当年一句话“经方能治大病,经方能治怪病”(其中经方指伤寒方),每不感慨。
   伤寒派对于哪些病效果好?
   1、因为受寒导致的疾病,比如寒性风湿、宫寒痛经、宫寒不孕、寒性冠心病、胃寒、阳痿等;
   2、天生体质弱,阳气不足、容易手足凉、怕冷的人患病。
二、千金派
    创派祖师:孙思邈
    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特点:千金派的创派是在古代最强大的大唐帝国时期,物质文明达到极其发达状态,自然而然,人类就要回归良性的心态,所以千金派对于高尚医德的追求也是中医史上的顶点,孙思邈在著作中提出了千古名篇《大医精诚》篇和《大医习业》篇,强调医生的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比之现代动不动就开数千元药费的医生要强出很多。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也是千金派得名的缘由。
名方:苇茎汤(时至今日,仍是中医非手术治疗危重肺病的重要方剂)
Tips:苇茎汤
     组成: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脉滑数。
    历史及现状:孙思邈医德极其高尚,并且更为重视医德,提出“大医精诚”篇来警示业医的后人,让医德如此差的今天的医生们惭愧不已。他的两本著作集唐代以前医学之大成,为了不杀生灵,而从不使用动物类药(诸如蛇类、蜈蚣、蝎子、羊肉、鸡内金等),而一概使用毒副作用较低的植物类药品。被后世尊为“药王”,不耻下问,书中记录了很多外国的方药和少数民族的方药,并且精于养生术,卒年百余岁,由于擅长养生,长寿百岁,后世又成为“孙真人”,当逐渐趋于养生一派,其实如果能够通过养生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倒也达到了中医“治未病”的最高目的了。现代的好多“养生学家”或是“教授”都出于千金派,在中医养生的圈子里,其余各派也只能甘拜下风了。
千金派对于哪些病效果好?
对于病情较缓需要生活调养的是很合适的,同时也擅长于普通人健康保健和延年保健的需求。
三、局方派
    创派祖师:宋朝名医众人,但是执笔为裴宗元、陈师文
    著作:《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特点:宋朝的合剂局(前身是惠民局),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中成药总公司一样的企业,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类似同仁堂规模的中成药制造企业,是属于国家创办的中成药制作的企业,国家为了统一制作规范及流程、配料等,特地编制了《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一书,该书在全国范围内征收各地名医的经验名方,然后去粗存精,经过试验,最终在数万张处方中保留了不到800首名家的名方。而该书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成药典。
名方:藿香正气散
Tips:藿香正气散
     组成: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上吐下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脉缓。
     后世多用于肠胃型感冒、急性腹泻、急性肠炎、过度肥胖等
    历史及现状:历史时期,如果想做一个好的医生,你只要把局方派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这本书好好背一背就可以了,毕竟它上面所载的方药全部是从成千上万的中医高手们的看家绝招精选出来的,想想令狐冲用来对付五岳剑派所使用的招法也不过就是十个魔教长老的精华而已,那么这么多的中医高手打造出来的一本书的价值又有多少呢,答案是无穷无尽,笔者最爱用的方子里面有一首就是其中的,用来治一种病,几乎没有不见效的,就是这么神奇。所以很多中医后来都成了局方派,一直到今天也是有很多医生也是。局方派有个致命的缺点,如果你的基础很好,不妨使用里面的方剂,自可左右逢源;如果基础一般或是太差,那么,就常常不能明白高手们出招的深意了,更多情况下,反而弊大于利。
局方派对于哪些病效果好?
局方派是七大门派中保罗病种最全面的门派,在每一个具体的病种上可能不如专门的门派,但是如果总体上看,还是很全面的。
四、温补派
    创派祖师:李东垣(李 杲)——温补脾胃
              张景岳(张介宾)——温补命门
    著作:李东垣《脾胃论》
          张景岳《景岳全书》
    特点:二人虽同是温补派开派祖师,但二人根据自己对于《黄帝内经》等知识的把握和临床经验的侧重,而一个专攻于脾胃的阳气的温煦,一个专门在意命门之火旺盛。派中的观点认为,人之所以能够生存,全是阳气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活人和一个死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体温相差个十几度,就是这么点儿的温度差,一个生命就此结束,可见阳气温煦我们身体的重要作用。小孩子阳气旺盛,所以总是上窜下跳的不老实,所以会长个子,长到一定时期,就可以繁殖下一代,而逐渐的阳气衰退后,人也就变的老了,所以阳气少的老年人是不爱动的,同时也因为阳气的减少而怕冷起来。而温补派就是始终强调着阳气的极端重要性,不管从诊断疾病还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或药材,都一般偏向于使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来补益人体,临床效果较好。尤其是张景岳,把兵法和阵法融入到中医对付疾病的方法内,颇具深意,值得细玩。

名方:李东垣——补中益气汤
          张景岳——右归丸
          Tips: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身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食少困倦,便溏少气;气虚下陷,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等;气虚发热证等。
          Tips:右归丸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名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或宫寒,脉沉而迟。
    历史及现状:随着地球在逐渐变暖,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随之改变,我们因为阳气虚弱而患的疾病在理论上是比较少了,看似温补派不会再占据主要地位了。实际不然,现代男性的的阳痿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女性宫寒的比率也在上涨等等新的寒邪所致的疾病仍然需要我们的温补派来出手相援。历史时期,由于瘟疫肆虐导致了温病学派的出现,从而终止了温补派在中医历史上的绝对主导地位,一直到今天,除了像东北三省等局部省份外,温补派中医的势力都已经不占主要地位了。
温补派对于哪些病效果好?
对于先天不足或是后天不足(脾胃亏)所导致的各种疾病效果很好。
五、攻邪派
    创派祖师:张子和(张从正)
    著作:《儒门事亲》,该书并非张从正本人所写,而是其私淑弟子等人编写。
    特点:攻邪派的张子和无论是看病还是用药都很邪,熟知中医的人都知道张子和的诊断和各种治法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都是很中规中矩的黄帝法,但是作为老百姓以及一般水平的庸医们,往往就不能理解张子和的相对高深的功夫了。所以感觉起来他有些像金庸先生笔下的黄老邪,凡事不合世理,不按章法,不循常规。估计张老先生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邪性,所以名字里的“从正”二字恐怕也含有“改邪从正”的意味吧。张氏强调凡病都是因为邪气入侵身体所导致的,所以强调治病一定要先驱除外邪,邪去后正气自然平安(邪去则正安),即“攘外必先安内”,外不攘,内必不安。也和中国拳术名言“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的道理暗合。擅长使用汗法、吐法、下法治疗病人,效果非常理想,但是由于这三种方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或多或少的让病人不愿接受,所以相对来讲,如果大病、重病、怪病、疾病、难病,患者相对不愿接受。
名方:禹功散
Tips:禹功散
      组成:黑牵牛、茴香、生姜汁
      功效:逐水通便,行气消肿
      主治:阳水水肿,遍身水肿,腹胀喘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沉有力。
      后世应用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
    历史及现状:人就是这样,病中渴望好转,即使承受些痛苦,也不算什么,稍微好转后,就不愿忍受治疗的痛苦了,比如针灸、比如手术、比如呕吐、剧烈腹泻等,所以这个流派只是仗着非常好的临床疗效才得以延续到今天,但是其中很多的精彩技术也已不复存在了,很多好的技术也被别的门派所吸收。
攻邪派对于哪些病效果好?
比较严重的水肿、胸水、腹水、精神神经性疾病等。
六、温病派(寒凉派)
    创派祖师:刘完素,后世派中高手颇多诸如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薛一瓢、王孟英等。
    著作:《温病条辨》、《临证指南医案》、《瘟疫论》等
    特点:自打祖师开派以来,强调人的各种疾病,和“火”沾边的占多数,比如情绪会转变为火,季节的气候不合时宜会转变为火,饮食辛辣肥腻甜食过多都会转变为火,而且认为一般的病的转归转为火的居多,且认为人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所以人体就像干柴,容易收到火热的侵害,用药讲究以寒凉药物为主,并且注意维护人体的阴气和阴血,从而起到防止火热性疾病发生的目的。诊断上非常重视舌象,并可以从舌像上观察出人体内阴液的充盈匮乏程度,以及火热的充斥程度和对人造成的损害程度,这一点不同于伤寒派“重视脉象而忽略舌像的争端方法”。
名方:安宫牛黄丸
Tips:安宫牛黄丸
      组成:牛黄、郁金、黄连、朱砂、山栀、雄黄、黄芩、水牛角、冰片、麝香、珍珠、金箔
      功效: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干舌燥,痰涎壅盛,脉数。
      后世还用于治疗:中风昏迷、小儿惊厥、高热等。
    历史及现状:历史时期,每当瘟疫流行时期,起到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医学家们往往以温病派的为多。总的来说,温病派的专家对于温病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其他疾病的效果就稍显逊色了,现代温病派的高手主要以北京和广东、上海较多。
温病派对于哪些病效果好?
火热性质的疾病,如热性的风湿、牙痛、热性口疮、痤疮、五脏热证等
七、汇通派
    创派祖师:唐宗海、张锡纯、朱沛文、恽铁樵四人,几乎是同一时代,年纪以唐氏较长。
    著作:《血证论》、《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特点:祖先们主张的并非完全是中西医结合,而是“洋为中用”、“夷为华用”,就像“游击队之歌”里唱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一个道理,驴和马只能生出骡子,而骡子是永远都没有后代的,这个简单的道理古人很懂,所以先人们不是硬生生的要把西医和中医结合到一起,而是在那个洋人凌辱中国文化的年代,要闯出一条如何利用西医来武装中医,而能够使中医可以更好的生存并发展下去,所以那个年代的中西汇通很不同于今天的中西医结合。
名方:方剂较多,知名的较少,其中早期比较有先驱意义的方药有石膏阿司匹林汤
Tips:石膏阿司匹林汤
      组成:石膏、阿司匹林片
     功效:解热退热
     主治:高热不退
     妄加评论:两味药物一中一西,分别是中药和西药里退烧性质很好的中药,但是退烧机理完全不一样,而古人张锡纯苦思再四,终于大胆的迈出了一步,尝试着让具有类似功效的中药和西药出现在一个处方当中来互相增强疗效治疗。当年看起来很好笑的一件事,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全世界的制药行业里,不光是中国的中成药掺西药,西药里也多少的掺了些中药的成分。
    历史及现状:提到汇通派,大家一定很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中西医结合”的专家,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的,对于这一类专家,实在是很难提出什么适当的形容词。其实当如三国名言“分久必和,和久必分”一样,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它们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期的必然的、客观的产物,它们到了该结合或是该分离的阶段就会按着自身的规律去自然而然的,哪怕只有一丁点的勉强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现代中西医结合是比较不成功的,很多西医连中医是怎么一回事都不清楚,就敢给人开中药,很多西医为了更快的晋升职称,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医。这种披着中医外套的“伪中医”就像当年日寇时期的汉奸一样,是中医灭亡的最主要原因。多么可怕啊。
     汇通派对于哪些病效果好?
     对于肿瘤、艾滋病、内分泌失调等新进出现的中西医都没有足够认识的疾病的实验性治疗会有较好的疗效。
     其实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医的门派远远不止这七个,一些小门派里,诸如眼科傅仁宇、伤科蔺道人刘涓子、针灸科的王惟一、杨继洲,儿科的钱乙,妇科的傅青主,内科的华佗,李时珍,外科的吴师机,等等以及解放后的中国四大名医:蒲辅周、岳美中、赵锡武、冉雪峰,老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施今墨、肖龙友、汪逢春等都是各有千秋。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12: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中医人的修行观:从事中医是天下最好的修行                 
     

           

原标题:一个中医人的修行观:从事中医是天下最好的修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修行,不是非要静坐,也不是非要远离尘世。当在人间,当去做事,当去利益他人,从中安和己心。
我是一名中医人,我热爱中医,我坚持认为:从事中医,是一项高尚的工作。一方面,中医可以救死扶伤,从事中医可以帮助病人,助人为乐;另一方面,中医是道,从事中医是实践天地之道,是走在道上。顺道而行,当然是修行。
一、喜欢中医,然后才能顺道而行
作为中医人,一定要喜欢自己的工作。越是喜欢,越愿意去坚持。否则,坚持即是痛苦。真正的中医人一定是热爱中医的,而且,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更热爱。
有人说,我从事中医只是为了赚钱,钱赚足了,我就不干中医了。这样的人是把当下的中医当成走向未来的垫脚石,有这样的心态,心地肯定不静,学习中医时也容易产生不情不愿,或勉为其难的情绪。这样,如何能学好中医呢?
试想,中医是禀承天地之道的学问,明明从事着顺道而行的工作,却心有旁骛,这不是自欺欺人吗?难道换份工作,就一定比顺道而行更幸福吗?
作为中医人,不要把中医当成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不妨试着喜欢中医,把中医当成兴趣爱好,去认真地做好每天的临床工作,这不但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对生活的一种忠诚。
二、从事中医即是修行
我是中医人,我从事着中医。在我看来,从事中医即是一种修行,而且是天下最好的修行。我曾经撰文说,中医是未来最好的职业,因为中医不但是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中医更适合于修养身心,提升人生境界。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里说:“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确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普通工作尚且如此,更何况中医是禀承天地之道的工作!
作为中医,当把从事中医看作是助人为乐,是提升身心修养的需求。在从事中医的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心性,借助中医来证悟自身的价值,并通过中医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专心从事中医,不离不弃,执着,忠诚,精益求精,且乐在其中,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作为中医人,我们追求“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热爱中医,执着中医,并把中医学到极致,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临床疗效。
三、既然选择了中医,那就做好中医
作为中医人,既然此生选择了中医,那就坚持下来,不要放弃,不要抛弃。天下没有哪份工作是不枯燥的,只要心中存着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那么,就会享受中医,进而在中医工作中收获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近百年来,中医没落了,暂时中医还不是主流医学,但作为中医人,我们要把中医做好。做好每天的临床工作,即是最好的修行。与其抱怨,与其烦恼,不如全神贯注于临床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心性,进而提升人生境界。
态度决定一切。作为中医人,对中医越是虔诚,越是执着,就越有收获,不但能提升中医素养,更能提升身心修养。
四、好好修行,实现梦想
每个中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曾想成就明医。但明医不是天上掉下来,需要自己付出汗水与努力。由此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需要不断读书、临床与思考。这个过程,亦是人生境界提高的过程。越是努力,越有收获。越是执着,越是修行。况且,修行本身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
有人说,我没有经济基础,我不能专心从事中医,只能勉为其难,因为中医对我来说只是不得已的选择。
我的观点是,既然愿意从事中医,那就是对中医有感情,有梦想。哪怕再穷困潦倒,哪怕再勉为其难,只要心中有成就明医的梦想,那么,不妨珍惜眼前的每一时刻。既然选择了中医,就不轻言放弃,努力做到最好,认真做好眼前的事,聚精会神,好好提高。
成就明医是我们中医人的梦想,为了梦想去从事中医,人生因此而有意义。人生时光有限,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如此才不辜负此生。
总之,作为中医人,既然我们此生已经选择了中医,那么,我们就认真地做好中医。不要抱怨,不要愤恨,不要好高骛远,把所有这些负面情绪都抛弃掉,只是定下心来,专心从事中医。越是心无杂念,越能收获到快乐与幸福,因为心定则能静,静则能安,安心即从事中医的过程,即是修行的过程,修行越执着,收获越大。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12: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中医是一家 同根同源各不同

望我们群内各位名家和大家,在线上群内进行激烈的中医思想与认识方面的碰撞,鼓励火花四溅,学术上积极阐述自己门派各种主张及独特观点,案例发布上鼓励各位大咖要有勇立潮头,独占鳌头的争先精神。时刻保持超前的医学探索动力。


在线下我们永远是团结的,荣辱以共,砥砺奋进,因为我们同根同源。抛开门户流派与学术的纷争。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中医,肩负共同的使命----大医传承,同样的一个医道教诲----大医精诚。


让我们中医的大医传承能够达到

大医精诚
全民健康
中医复兴
人人知医
天下无医


人人都知医,天下无枉死;有病自家治,大病可商量。


最终发展到“天下无医,生民无病”大一统。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 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06: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network

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

张湛(zhàn)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yǐ)。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yíng)虚,血脉(mài)荣(yíng)卫之通塞(sè),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zhěn)候以审(shěn)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xián)紧之乱,腧(shù)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bó)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zī)矣(yǐ)。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dài)哉。若盈(yíng)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chè)之,塞而壅(yōng)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yǐ)。故医方卜(bǔ)筮(shì),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shòu),何以得其幽(yōu)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liǎo),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cè)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è)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zhǎng)幼妍(yán)媸(chī),怨亲善友,华夷(yí)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bǐ)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qī)怆(chuàng),勿避险巇(xī),昼(zhòu)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fù)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chù)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méng)虫、水蛭(zhì)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hùn)沌(dùn)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zhé)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chuāng)痍(yí)下痢(lì),臭秽(huì)不可瞻(zhān)视,人所恶(wù)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xù)之意,不得起一念蒂(dì)芥(jiè)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chéng)神内视,望之俨然(yǎn rán)。宽裕汪汪,不皎(jiǎo)不昧(mèi)。省(xǐng)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xiān)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cēn)差(cī)。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dì)覃(tán)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chěng)俊快,邀(yāo)射名誉,甚不仁矣(yǐ)。又到病家,纵绮(qǐ)罗满目,勿左右顾眄(miǎn);丝竹凑(còu)耳,无得似有所娱(yú);珍羞迭(dié)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 lù)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yú),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hé)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xuè)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zī)毁诸医,自矜(jīn)己德。偶然治瘥(chài)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wū)也哉?

所以医人不得恃(shì)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shù)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bǐ)俚(lǐ)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1 10:22 , Processed in 0.1725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