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威---云架构决胜云计算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etwork

推按精义系列三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
  《小儿推拿秘诀》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按摩经》(针灸大成第十卷)
  《小儿推拿广义》
  《幼科推拿秘书》
  《小儿推拿直录》
  《厘正按摩要术》
  《医宗金鉴》之正骨心法要旨
  《巢氏宣导法》、《续编》各一卷
  《幼科铁镜》
《一指阳春》:作者不详。据朱鼎成所见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抄本。这是一部较少见的小儿推拿书。其中有展指十则一篇,在理论上对推拿手法做了解释,很实用。(现今对手法的理论研究并不多,想看看,可惜图书馆没有查到)

《推拿集说》:作者不详。据朱鼎成所见的是清代抄本,为石筱山医师所藏,题“江邑渡口百谷王海参定”。

《推拿针灸仙术活婴良方合编》:此书也是清抄本。上海中华医学会图书馆藏有此书。

  《推拿述略》
  《保赤推拿法》(又名《推拿精要》)
  《推拿易知》
  《推拿新书》
  《推拿抉微》
  《增图考释推拿法》
  《窍穴图说推拿指南》
  《新推拿法》
  《新推拿十八法详解》
  《小儿推拿疗法新编》
  《中华大典》针灸推拿卷
  《脏腑点穴图》
  《推拿学》俞大方
  《按摩推拿学》于天源

《按摩疗法导论》本书提供了成为职业按摩师所需要的全部基础知识和实际技能。本书的语言简明扼要,内容详实丰富,而且全书贯穿着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的精神,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掌握所述的内容。本书结合基础解剖学、生理学和按摩技法、介绍了按摩的历史、专业术语、文书资料、医患交流、伦理道德,有助于读者成为技术全面、知识渊博的按摩师。(对高级私人按摩诊所开展有着想当大的帮助)

  《按摩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美)Thomas Hendrickson 本书撰写的目的是满足日益增长的按摩治疗培训的需要,特别是在骨骼肌肉系统疼痛和功能障碍治疗方面的需要。本书也试图写成一部按摩治疗师的教科书,同时也为按脊治疗师、躯体治疗师、整骨师、物理治疗和骨科辅助人员、竞技教练及其相关健康工作者提供参考。
  人们选择药物或手术方法来治疗疼痛和挽救功能障碍的需求日益俱增,特别是患有骨骼肌肉系统疼痛或功能异常的人数增长迅速。究其原因如下:喜好运动的老年人群的增加,娱乐性活动(特别是麻将)的普及,使用计算机人数的增长以及交通事故人数的增多等。
  社区医疗工作表明,多数患者的疼痛和功能受限是由于软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所致,如1987年美国矫形外科医师会议的主题就定为“骨骼肌肉系统软组织损伤的机制和修复”。专家们同时也指出骨科治疗软组织损伤是有局限性的。专家们的结论是,骨骼肌肉系统的拉伤和扭伤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疼痛或损伤,而且也存在诊断困难、处理不当等问题。多数的按摩校没有能提供在软组织损伤的评价和治疗处理方面准确翔实的训练内容(主要指美国,中国的正规中医院校的按摩专业这方面训练还是比较全面的),更没有能为按脊治疗师、整骨师、躯体治疗师提供适宜各自特点的骨骼肌肉系统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高级按摩课程。
  《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包括按摩的科学基础、抵抗式手法技巧,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骨科常见疾病评价与治疗进行指导。在本书中将治疗方法称为矫形按摩(orthopedic massage, OM),包括按摩的推按、软组织和关节的活动以及抵抗式手法。鉴于其他一些开业医生也用“矫形按摩”一词,本书使用这一概念所指仅为治疗方法。
  这些技术是30年来软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治疗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科学进展之总结。这本书最初被加州Kensington骨科按摩学院采用,作为OM手法认证训练课程的教材。在过去的20年教学过程中每年都对其进行修改,并得到了数万例患者的临床验证。

《按摩与导引》杂志:医学刊物。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发掘、整理按摩与导引(包括医疗体操、运动治疗、气功等)医学遗产,交流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科研成果和防治方法,报道国内外按摩、气功、体疗等方面的进展和动态,介绍按摩与导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普及有关科技知识。主办单位: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 中国盲人按摩学会。

  《massage》杂志:http://www.massagemag.com/ 由美国Doyle Group控股。Massage Magazine is the definitive massage and touch-therapy resource for practitioners, instructors, students, and consumers around the world. Massage has a team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editors, massage practitioners, artists, and designers that are dedicated to covering the art and science of touch therapies. Founded in 1985, Massage Magazine is the first and only independent magazine dedicated to this purpose.

写一些推拿相关的文献,不甚完整,不断补充中。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按摩绝密神方
  1、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
  2、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3、胸腔有病在膻中穴有反应。
  4,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皖穴有反应。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俞附近多有错位。
  5、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环跳穴也有压痛则可确诊。
  6、下腹各器官在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有反应。
  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在胃肠病中,有特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急性腰扭伤为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针灸疗法效果可靠。而应用单穴治疗该病,因其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而得到推广,成为针灸科的一大特色。现将近年来有关献综述如下。
1【刘氏】以左右手各持3寸毫针l枚,在百会穴处两针尖方向相对,快速捻转刺入2.5寸,得气后,行针1~2min(100转/min),并瞩患者活动腰部,留针10~15min,治疗急性腰扭伤38例,结果痊愈28例,好转7例。

(1)一般三棱针刺尺泽穴一次即愈。如胃炎、水食不进进则呕吐,点刺出血后一小时后停止而全愈。

(2)尺泽治鼻出血100例、针到病除取左尺泽一穴用28号毫针(1.5寸)在穴的上方2~3分用泻法运针3~5分钟,鼻血停止后即留针30~60分钟。不论何种急慢性鼻出血皆有特效,一般一次即愈。

(3)列缺治偏头痛数百例效果甚佳我30号1.5寸针,针尖向肘部斜刺0.5~1寸,针感可下传至母指,上传至肘部。得气后母指向后轻捻约1~2分钟。头痛即可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




 通过不同的手法不同的经络穴位按摩,可使各经经脉相通,增强机体免疫力,强健身体,益寿延年。

  一、十指梳搔头皮法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乃诸阳经气的汇聚处。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后梳搔前额发际至枕后发际各60次。本法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治脑血管病变等。

  二、搓掌揉脸法
  人们到了老年经脉气血不足,面色少华。每天早晚双手搓掌至发热,揉面部各60次,激发面部气血,使面部充盈红润,面肌富有弹性,有防老祛皱、精神焕发之功能。

  三、搓揉耳廓法
  “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本法有防治耳聋、耳鸣和耳源性疾病等功能(有耳病、化脓性中耳炎者禁用)。

  四、扣齿弹舌法
  齿属肾,“肾主骨,肾气虚,齿不健,八八则齿发去”。老年者常扣齿则健齿,齿健则福。每日早晚扣齿各60次,可健齿防牙病和牙齿脱落等。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每日早晚弹舌各60次,弹舌是对脑的良性按摩,有健脑护脑之功。

  五、颈项部按摩法
  颈项部是人体经脉通往头部和肢体的重要通道。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的功能。

  六、肩胛部按摩法
  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的功能。

  七、上肢部按摩法
  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八、胁肋部按摩法
  胁肋部位为肝胆经脉(期门、章门)所交会,每日早晚按揉60次,有舒肝理气、清肝利胆之效。对治疗肝胆疾病和岔气、肋间神经痛有效。

  九、腹部穴位按摩法
  腹为任脉经过之处,每日早晚双手重叠放在脐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按揉60次,然后再以同样手法逆时针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十、腰部按摩法
  “腰者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精。每日早晚按摩腰部(肾俞穴、命门穴等),使腰部发热,则能强肾壮腰,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有良效。

  十一、骶尾部按摩法
  骶尾部为人体“大树之根”,按摩骶尾部八骨穴和长强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疗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疗效。

  十二、下肢部按摩法
  下肢部位为“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的要道。每日早晚拍打由下(三阴交穴—悬中穴)向上(足三里—阴陵泉)和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风市、环跳穴),如此反复拍打60次,对活血理气、舒筋通络、调理脾胃效果尤佳。
  晚睡前温水泡脚30分钟(冬季水温42~45℃),两足稍晾干后反复搓推足心(涌泉穴)60次,涌泉穴为肾经之源,对温肾补肾健脑、改善血液循环有效。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经穴推拿术是以古代按摩术为基础,以中医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经过黄万香及其门人数十年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推拿流派。黄派推拿以通调任督两经为主,兼顾手足十二经脉,临床施术以整体查病,循经推拿,以痛为俞为主要诊治特点,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伤科及五官科的百余种疾病。

1  整体查病:

即是术者用手指循患者脊柱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从上到下逐节段、逐穴区地按揉、触摸,以诊查病人身体的寒、热、虚、实、痰、瘀等疾患,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寒性收引,病理反应点多阴冷,肌肉紧缩;热性弛张,病理反应点多膨胀,局部热气灼手;虚证则肌肤松软;实证则肌肤肿硬;痰证则皮肤滑润,或皮下有结块;瘀证则肌肤滞涩,推之粘手等。治疗则应根据触诊所得,结合望闻问三诊和既往病史次料综合分析,分别施以散寒、清热、补虚、泻实、消痰、化瘀等不同的手法。

2 基本术式

(1)   头面操作

①      对接任督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正前方,以一手拇指尖端分别掐人中、承浆二穴各半分钟。

②      分推太阳法:术者两拇指分置左右睛明穴处,其余四指自然置于头部上方,两拇指中等力度点按睛明穴半分钟后,顺足太阳膀胱经由前上向后上推至天柱穴,并点压0.5~1分钟,反复3遍。

③      分推少阳法:一手掌置于一侧头部固定,另一手拇指置于对侧头维穴处,由前上向下力掐边推至风池穴并着力点压半分钟,反复3遍。一侧推完,再推另一侧。

④      大开天门法:一手掌置于一侧头部,另一手拇指置于印堂穴,吸定穴位,顺时针铵揉1分钟,循督脉由前向后边掐边推至百会穴,重点按揉30次,再推至大椎穴,反复3遍。

⑤      头部指叩法:术者双手五指自然屈曲,由头部前上方向后下方依次叩击,反复3遍。

(2)   胸腹部及下肢操作

①      胸腹要穴点按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坐或站于患侧,以一手拇指分别点按天突、中府(左右)、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各穴,每穴点按0.5~1分钟。

②      宽胸理气法:术者两拇指分轩左右胸锁关节端,由上向下、由中间向两辚依次分推至12力下,反复3-5遍。

③      腹部团摩法:术者一手掌心对准口患者神阙穴,中等力度顺时针团摩约8分钟,以热气透达为度。

④      腹部分阴阳法:术者两拇指分置剑突左右侧,其余四指置两侧,由上向下,由中间向两边分推,至腹外斜肌外侧时,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快速提拿腹外筋1次。反复3-5遍。

⑤      按压气冲、冲门法: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左右气冲冲门穴5次,以热流下传足底为度。

⑥      下肢常用要穴按揉法:术者用两拇指分别按揉左右风市、备海、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各穴,每穴约1-2分钟。

(3)   背腰骶尾部及下肢操作

①      点按夹脊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坐或站于患侧,一手示、中二指微屈,指尖置于大椎穴旁夹脊,由上向下,逐节点按至腰阳关夹脊反复3-5遍。

②      泛揉太阳法:术者双拇指分置于大杼穴平面,其余四指置于两侧,以脊柱为中心,沿足太阳膀胱经由上向下,向心性按揉至白环俞平面3-5遍;施拳揉法或掌根揉法,从大杼穴平面至腰阳关至跟腱部,反复3遍。

③      背腰骶部及下肢后侧要穴点压法:术者用双手拇指依次点压肺、心、膈、肝、胆、脾、胃、肾、大肠俞、八髎腧穴,用跪指按法或肘压法点压环跳、殷门、委中、承山诸穴,每穴约0.5-1分钟,指压跟腱3-5次。

④      推运督脉法:术者手掌平置于大椎穴,着力向下推至命门穴5-10次,再由长强穴向上推至命门穴5-10次。

⑤      震散解郁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用一手掌小鱼际侧,或用空心掌沿大椎平面→腰阳关→跟腱,由上向下有节处女地地叩击1-2遍,患者配合吸气。

(4)   上肢操作

①      上肢要穴按揉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附则,一手托患肢前臂,一手拇指依羊狠狼贪按大椎、天宗、肩髃、肩贞、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诸穴。每穴约0.5分钟。

②      拨缺盆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身后,一手固定头部,另一手指顺“桥弓”穴推下,反复10-20次后,指压缺盆(动脉应手处),由前下向后上方快速拨动1次,反复3-5次。

③      拨极泉法:术者一手托患肢与肩平,另一手拇指置于肩前处,示、中指触摸腋下动脉应手处稍压片刻,由内向外快速拨动1次,私利3-5次。

④      拨少海法:体位同上,患肢肘关节半忚曲,术者一手握患者腕关节处,另一手掌置于肘尖处,中指按压少海穴片刻后稍用力快速拨动4-5次。

⑤      上肢搓抖法:患者全身放松,术者站于患侧,两手掌相对夹紧患肢,反复搓动3-5遍;术者站立远端,双手握信患者手腕部,用中等力度上下抖动患肢数十次经束操作。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氏理筋手法是杜自明老先生创立的推拿治疗伤筋的手法。杜自明老先生医术精良,早年就是成都地区的骨伤和推拿名医,五十年代调到北京中医研究院工作。其女杜琼书老师,自少秉承父业,潜心专研伤科和推拿医术,自成体系。现将杜氏理筋手法介绍:

   杜氏理筋手法的特点:手法简练,操作简单,着力深透,疗效显著、学术独特,颇具运用性。

   杜氏推拿手法总体分为舒筋活络和运筋活节两大类。

1、舒筋活络类手法有运摩、揉按、握捏、理筋、分筋、弹筋、拨络、点穴、镇定九法。

2、运筋活节类有通臂、转节、滚摇、升降四法。

手法介绍与运用

1、舒筋活络法

1、1运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伤患处行轻柔缓和的边摩边运谓之运摩法。操作时可“离心性”(从伤患中央向周围运摩),也可“向心性”自肢体远端向近心端运摩)操作。本法为治疗的初始手法,具有活血消肿的作用。

1、2揉按法:用拇指或掌根在病患部位或痛点施“揉三按一”或“揉按同施”法。此法的作用是生力定痛。

1、3握捏法:以上肢为例,双手分别握住肢体的末端依次向近端握捏。操作时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一紧一松地握捏。用力应柔和,速度宜缓慢。具有舒经通络,运行气血,解痉止痛,松筋舒体的作用。

1、4理筋法:操作时,治疗部位的皮肤涂抹润滑剂,以防损伤皮肤。以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患部,并沿筋(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的走向,或顺经络的循行方向由上向下,或由下而上平稳滑动。理筋法又分表层理筋和深度理筋

表层理筋(又称滑推理筋),即在皮肤表面从一端到另一端坐长线滑推。

深度理筋(又名分段理筋),即皮内深层次滑动。

本手法具有疏筋通络,顺筋归位,祛瘀消肿的作用。

1、5分筋法:用拇指指尖深压住病患部的肌肉、肌腱、筋膜等组织的痛点、结节、硬块,然后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或由硬块的边缘向中央平稳而缓慢地分刮,如蚕食桑叶状。此手法多用于筋骨损伤后的瘀血凝滞,筋腱粘连,风湿痹痛等。具有疏筋活络,散瘀消结的作用。

1、6弹筋法:以拇、食二指,或拇、食、中三指形成钳状,用力将所弹之筋(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等)钳住平稳提起后再放开,每处弹1--2次为宜。此法因刺激量大,用力不可猛,次数不宜多,弹后用轻柔手法揉摩,以缓解弹筋之不适。此法具有解痉止痛,宣通气血,振奋精神作用。

全身可弹之筋如项筋(胸锁乳突肌)、颈筋(斜方剂)、横梁筋(冈上肌)、背筋(菱形肌)、胸金筋(胸大、小肌)、海底筋(腋窝神经丛)、肘筋(尺神经)、腰筋(髂腰筋膜)、胯筋(收肌肌群)、腘筋(腘绳肌)。

1、7拨络法:用拇指或其他指将弹拨之筋作横向拨动,拨络时应按筋的走向垂直横向拨动,一处只弹1—2次,拨络时力量应适中,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本手法多用于筋不显露或不易弹起之处,作用同弹筋。

1、8点穴法:用指尖或指关节在治疗部位的穴位、痛点上点按,力量由轻到重,缓慢施力,以酸、麻、胀为度。每当点压至酸、麻、胀时稍保留压力片刻,以加强刺激,增强其效力。本法具有通关行气,消肿散结,生力定痛的作用。

1、9镇定法:镇定法分点穴镇定和活节镇定两种。

⑴点穴镇定:本法同“点穴法”,即当点穴至酸、麻、胀时稍保留压力片刻,待酸、麻、胀明显时再放松压力,名点穴镇定。

⑵活节镇定:将伤患关节被动屈和伸到一定范围(未达到生理范围)时,再将关节逐步加力,被动屈和伸直到正常范围。本法多用在关节部位,如用在肘部时,有屈肘镇定和伸肘镇定;用在腰部时,有弯腰镇定和转腰镇定。镇定法有活动关节,伸展筋骨,剥离粘连,解痉止痛的作用。

2运筋活节法

2、1通臂法:通臂法是医生将患者的患肩及上肢根据肩关节的功能需要作不同方向的扳动,以增加关节活动度。通臂法分为前屈通臂、后伸通臂、内收通臂、外展通臂、内旋通臂和外旋通臂。操作时,动作要缓慢,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进行。其作用是展筋利节。

2、2转节法:转节法分转腰和转膝两种。

⑴转腰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后。医者一手掌抵住患者腰部,拇指和中指分别按压在两腰眼处,另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协助病人作腰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活动。

⑵转膝法:患者取站立位,双膝微屈,双手扶住其自己的膝关节前方,将关节作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摇转。转节法有伸展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

2、3滚摇法:本法是以关节为中心作环形摇转使关节产生滚动和碾磨的方法。此法多用在多关节部位,如颈部、肩部、腕部、髋部。用在腕关节时又有“内磨法”和“外磨法”之分:“内磨法”是固定患者的手,以腕关节为中心进行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摇转活动;“外磨法”是固定前臂,将手进行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摇转活动。作用:滑利关节。

2、4升降法:分大升降法和小升降法两种,⑴大升降法:此法为活动腰部和髋部的方法。患者完全下蹲身体前屈,术者位于其身后,双手扶患者腋下助其直立,反复数遍,使病人腰部和髋部被动屈伸运动。

⑵小升降法:多用于肘、膝关节的活动。将活动的关节作一定幅度的屈伸活动,反复多次。

3、杜氏手法特点

3、1善用拇指、力量深透。杜氏推拿手法的一大特点是着重拇指指力的运用,擅长于运用拇指,拇指力大,压力集中,容易深透,力达病所。

3、2把握症结、辨证施力。推拿时,手法徐缓稳健,着重于技巧力,术前体察伤患处是否有筋挛、筋结以及痕、核、块等病理现象。施术时因人而宜、因病而论,针对病症选择适当手法和力度,辨症操作。

3、3从容徐缓、手法稳健。治病中,效果好与否,除诊断正确外,手法技巧也很关键。技巧方面既注意力度的运用,又注意速度的掌握,强调宜慢不宜快,慢则力易深透,作用力强,疗效好;快则力漂浮,不易透达,疗效差。

3、4力到病所、刚柔相济。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及伤患的部位、时间、程度不同,选用手法和力量,所谓“手法之力,贵在适度”。手法要熟练、灵活,达到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程度。年老体弱、妇幼婴孩、新伤初期的患者,手法宜轻柔缓和;陈伤、宿疾、体质强壮者,手法应刚劲有力。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07: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按摩执法纲要



周述炎



提要



对按摩治法纲要的认识,近数百年来通过历代学者的认真讨论,已逐渐理出一些眉目。本人拟从个人的经验出发,对这一课题进行一个总结,辨清源流,并廓清一些个人认为不正确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概论



疾病有万变,治法亦万变。要想提纲挈领地控制疾病,必须研究治法纲要。治法纲要是带指导意义的医疗方法。按摩是以手法治病,所以按摩治法纲要就是对手法有指导意义的方法;或者说是对手法基本功效的归纳。手法的基本功效主要包括用力的轻重、方向、速度、时间诸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对中医治法纲要的归纳,肇端于《黄帝内经》。如:“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吐法);其下者,引而竭之(指疏导、泻下);中满者,泻之于内(消法);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等等。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形成了一系列的药物治法,至清代程国彭才在《医学心悟》中明确总结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纲要法。

在八纲要法中,汗吐下消统属广义的泻法。温清补泻是治法的四根柱子。温清是针对功能的强弱而设。功能过弱者用温法振奋,过强者用清法抑制。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物质作基础,补泻就是针对物质的盛衰而设。人体所需的物质不足用补法补充,人体不需的东西太多用泻法排出。功能与物质相互关联,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功能,也没有离开功能的物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功能和物质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侧面。所以调功能中含补泻,调物质时带温清。例如:实热用大黄清而兼泻,实寒用麻黄温而兼汗(泻);阴虚用生地补而兼清,阳虚用鹿茸补而兼温。功能和物质可分而不可离,在认识治法时,不能把各个治法生硬割裂开去认识。和法则调和温清补泻,起双向调节作用。

按摩治法从属于中医治法,却有别于中药用物质从内部去调节人体的功能和物质的盛衰,而是用手法的功能从外部去调节人体的功能和物质的盛衰。按摩治法纲要与中药治法纲要同源异流,但有自己的特色,只是目前尚处在一个完善的过程中。历代按摩家对治法纲要的认识不完全统一,而治学之道,贵在辨清源流,勘明得失,为了弄清问题,必须对按摩治法纲要的研究史有一个认识。



二、  按摩治法纲要的研究概况评价



据个人所知,前人对按摩治法纲要约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走八纲要法的路子。《内经》仅在《素问•举痛论》中说:“按之则热气至”,可视为按摩温法的论述。现存最早的按摩书,明代的《小儿按摩经》进一步提及手法的温、清、补、泻、和、的功效,但基本上是把穴位的功效和手法的基本功效混合论述,只是初步提出了“左转为补,右转为泻”的观点,属用力方向的归纳。又提出“后溪推上为泻,推下为补”,与迎随补泻的观点相反。稍后,到明代万历年间,楚人周于蕃才在《推拿要诀》中继承《小儿按摩经》的观点,散在论述了八纲要法。汗吐下三法有了专论,温清补泻和五法只散见于手法具体形式的论述中。如:“按风门,此温法亦汗法也”,“由总筋掐过天河水能清心火”,“急摩为泻,缓摩为扑”,“揉以和之”等,并在下法中论及消法。对手法的基本功效论述的更多,但仍在很多地方把手法的具体形式、手法的基本功效和穴位的功效混在一起论述。周于蕃是一位天才的按摩家,对手法形式的结构和功效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按摩治法纲要的轮廓可以说是由他描绘出来的,但文化程度不高,清代张振鋆评论他的《推拿要诀》是:“次序错乱,辞语鄙陋”,但却不失见解精到。他能留书传世,至今仍起着指导作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第二种是把手法的功效扼要区分为补、泻、调三类。临床运用简便,但有笼统之嫌。清代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在旋转类手法的补泻功效上提出了与《按摩经》、《推拿要诀》相反的观点,认为“往右运为补,往左运为泻”。这种观点被清代出版的《按摩精义》继承,把手法的基本功效归纳为补、泻、调(即和)三类。即“向右旋转为补,向左旋转为泻,往还旋转为调”。《推按精义》中《脏腑图点穴法》部分,经北雄县王文医师和其徒王雅儒老先生两代口耳相传,于1962年整理出版,成为目前按摩界中有重大影响的流派。《推按精义》提出的“治实证,手法宜重;治虚证,手法宜实而轻”的见解对完善治法起了重大作用,被现代普遍采用。

第三种治法分类是将一些具体技术的手法进行功效分类。如李永昌编著的《中国按摩术》根据《新国医讲义》将手法分为:开、通、和、舒、复、动、振、补、闭、收十类。这种分类严格说是按摩方剂的分类,相当于中药的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不是对手法基本功效的归纳,而是治法的一些具体体现。在此特别提出来与治法纲要相鉴别。

对按摩治法纲要进行专门系统研究,首推六十年代初出版的《中医推拿学讲义》。本书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治法纲要明确分为: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在治法纲要研究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近年来论治法纲要者多承其意。但其观点尚有商榷之处。首先《讲义》仍然和很多前人一样没有把手法的基本功效和穴位的功效分清,虽然穴位的功效要放在手法的刺激下才能发挥,但绝不能混为一谈。第二,以通法取代吐法也不妥。按摩较之药物疗法,确实有一个用物理推荡气血的作用,这也是按摩疗法的优势所在。但中医治法包括药物疗法在内无不是以疏通气血为目的,《医学传真》说:“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所以立通法反有使治法纲要含混不清之嫌,以取消为妥。吐法今人不常用,但作为中医一大传统治法,本应继承发扬,取消却不妥。另外,狭义的泻法虽指下法,但泻是一个与补相对的概念,广义的泻法却包含了汗、吐、下、消四法。泻又有急迫的含义,汗吐下法急,消法缓,习惯上泻法多指汗吐下三法。消是无形而化,散是有形之解,消散常连称,意义相近。按摩治顽症,还是以化积滞于无形为主,所以用消字似乎比用散字更恰当。汗、吐、下、消是泻法的子法,当统属于泻法之内。这样按摩治法就主要是温、清、补、泻、和五纲要法。现结合个人经验浅论于下。



三、  按摩的五纲要治法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9 16: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摩治法纲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boway Inc. ( 冀ICP备10011147号 )

GMT+8, 2024-11-22 19:10 , Processed in 0.0882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