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黄帝内经》中比较强调按摩,也就是按跷,很多疾病轮不到开药,就是用手法解决,所以叫手到病除。我们要很珍惜、很认真地去对待手法,它是可以解决大问题的,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努力的。
据医疗部门的实践证明,推拿按摩能调理和治疗200余种不适应症和疾病。北京按摩医院现有数十名专家,年门诊率已达几十万人次。推拿按摩不仅在中国国内广泛地使用,在国外亦得到了认可,很多国外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推拿按摩技术。中医正骨推拿按摩是未来养生保健的主流方向!

图 中国大成推拿学会上海教学中心现场
中医推拿按摩人才缺口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疼痛人群有1亿,中国的这一数字也有3亿,而推拿按摩因疗效明显、治法简要、副作用少等优势,一直都是人们进行疼痛管理的首选方案之一。
现在人们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保守治疗的推广,这一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中医养生保健渐渐成为主流。
在养生热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推拿按摩的重要性,不用吃药打针,进行绿色治疗,不仅仅是享受,还有痊愈。老百姓对推拿的需求简直呈井喷之势。 结合正骨整脊那就是一种更完美的绿色疗法,特别针对一些颈椎病、肩周炎、胸椎、腰肌劳损与产后恢复、长短腿等问题,后面再详细介绍下正骨整脊优势。
相关人士认为,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让推拿市场前景变得光明。未来,这一行业将成为生气勃勃的朝阳产业。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有供给就需要人才。可是专业按摩师人才紧缺一直是整个行业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明显供不应求。
据国家劳动部门和有关方面曾预测,我们国家每千人需要5名左右专业中医推拿师,全国需要800万中医推拿师,尤其是对中高级中医推拿的需求更多。
对于我国中医推拿行业,目前从事推拿的职业者不足60万人,预测至少还需要约625万人,人才缺口高达90%,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而小儿推拿领域,更是一片蓝海。
对于人才缺口的有关原因,业内曾介绍,一次推拿往往需要30分钟到1小时,对医生体力和时间要求都非常高,且待遇低,越来越多人不愿从事这项工作,让传统推拿技艺的传承很不利。
一边是市场供不应求,一边是专业人才稀缺,怎么办?加入《中国大成推拿学会》上海教学中心学习,传承《宫廷理筋术》、《臧福科振腹疗法》,让你就业、创业、家庭养生保健等都满足。

图 中国大成推拿学会上海教学中心现场
随着养生市场的迅速发展,不少休闲会所、洗浴店、美容机构等纷纷嫁接中医之名,推出各种保健项目,用推拿按摩招揽生意。
而且开一个这样的店门槛很低。“推拿按摩店只需要到工商部门注册备案即可,只要有个营业执照就行了。”相关人士介绍。
从事推拿按摩的人也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可以说,什么人都能干这一行。给老百姓、给中医带来了莫大的伤害。所以,必须持证上岗,国家正在监督。
一位曾在美容院干过的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很多所谓的按摩师、刮痧师等,几乎都没学过专业的中医知识。大多数人的学习过程,就是观摩“前辈”的手法,再“自学成才”。实际的操作经验,大多都通过为客人服务来积累。
因此推拿按摩行业亟需引起重视和加强监管。中医推拿按摩行业发展应该是一件幸事,现实不应该背道而驰。
据了解,早在2005年,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曾联合发出禁令,非医疗机构不得用“中医”二字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医疗活动,但禁令出台后既未写明相应的处罚规定,也没有出台相关细则,执行上有难度。
对此相关人士表示,作为监管部门,一方面应完善监管制度,施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将医疗推拿和保健推拿区分开来,违规者给予严厉处罚。并且对按摩师统一备案,建立完善机制确保其资质。另一方面,明确从一而终的监管部门,避免同时出现多个,却无法监管到位的尴尬。

推拿正骨是用推拿手法治疗骨折、脱肛、伤筋等病证的中医骨伤科主要外治法。正骨推拿根据其作用及适应症的不同,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两类。正骨手法主要用于骨折和脱位,通过手法恢复骨与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 。 正骨八法为正骨的基本方法。理筋手法主要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如拇指推揉法,掌根推揉法,虎口推揉法,指按法、提捏法等。正骨固定的目的,在于强化整复后的效果和局部的相对稳定,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固定的范围要适宜。太大,会影响伤肢活动;太小,达不到固定的目的,伤肢长期固定不动,则气血运行受阻,易产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延缓骨折愈合等不良后果。
中医正骨疗效可靠吗?
中医正骨学,源远流长。从远古社会开始,我们的祖先就用手来捏拿来疗伤。最早的《周礼-天官书》就有关于治疗骨伤的篇章,《皇帝内经》里也记载有治疗骨伤的详细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医正骨的疗效已经达到十分神奇的水平。成了中国民族医学特有的一枝奇葩。由于近代的战祸和西医的冲击,中医正骨已不多见,但他的神奇疗效却永远没有褪色。并且在2006年5月20日,中医正骨疗法经国务院批准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
(1)颈椎段脊柱受损或受累,有些部位或器官就有可能发生疾患:
第一颈椎段:主要关联头、耳、鼻、喉、脸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头痛、失眠、视力下降、记忆减退、眩晕、高血压和面瘫等症。
第二颈椎段:主要关联耳、鼻、喉、舌、声带、口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昏眩、偏头痛、耳鸣、胸闷、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等症。
第三颈椎段:主要关联咽、颊、肩、横膈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牙痛、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
第四颈椎段:主要关联颈部肌肉、咽、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肩酸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胸闷、呃逆(打呃)等症。
第五颈椎段:主要关联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气管炎、咽喉炎、哮喘、手臂酸痛、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
第六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如发生障碍,易患上臂或手腕痛、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五十肩、大拇指酸麻痛等症。
第七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如发生障碍,易患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外侧、中指、肱肌、无名指酸麻痛等症。
(2)胸椎段脊柱受损害,有些相关的部位或器官可能发生的疾患:
第一胸椎段:主要关联心脏、气管、食道、前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心慌、心悸、气管炎、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左上胸痛、手腕痛、手臂后侧痛等症。
第二胸椎段:主要关联心脏、气管、食道、肩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食道炎、胸痛、气喘、咳嗽、血压异常、心律失常、肩臂酸麻痛、手麻木等症。
第三胸椎段:主要关联肺、支气管、食道、心脏、胸腔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气喘、咳嗽、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心脏病、胸闷、胸痛等症。
第四胸椎段:主要关联肺、支气管、胆囊、胸肋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肺炎、气喘、黄疸、胸膜炎、乳房痛、肋间痛等症。
第五胸椎段:主要关联肝、胆、脾胃、胸壁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炎、胆囊炎、脾肿大、低血压、胃炎、乳房痛、胸壁痛等症。
第六胸椎段:主要关联胰、胃、胆、胸背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区痛、胃痛、胆石症、上腹胀痛、肋间痛、食欲不振、胸背痛等症。
第七胸椎段:主要关联肝、胆、胰、十二指肠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区痛、胆石症、胃溃疡、2型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等症
第八胸椎段:免疫功能低下、肝胆病、糖尿病、呕逆、尿频
第九胸椎段: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第十胸椎段: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易倦、干藓
第十一胸椎段:肾功能障碍、尿道病、皮肤病、湿疹
第十二胸椎段: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表面痛痒
(3)腰椎段脊柱受损害,有些相关的部位或器官可能发生的疾患:
第一腰椎段: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第二腰椎段: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第三腰椎段: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第四腰椎段: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第五腰椎段: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4)骶椎受损害,有些相关的部位或器官可能发生的疾患:
骶椎
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尾椎
尾骨痛